本来是想回顾过去这一年TCE在实体瘤里面的交易,从中学习和总结。但才开头,就被MSD/Harpoon的交易sidetrack,抽丝剥茧,见微知著,感觉颇有意思,干脆单独写一篇。去年TCE在实体瘤领域里,最引人注目、金额最大的,必然是MSD以6.8亿美元并购Harpoon Therapeutics, 主要标的是已公开ph1中期数据的DLL3 TCE, HPN328. 这笔交易的成功,其实离不开竞争对手 Amgen Tarlatamab 在SCLC获得了让人振奋的临床结果,当然HPN328自己也足够争气,跟BI764532抢第二,且效果跟Amgen相当,比BI略好。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交易金额,我觉得Harpoon是卖便宜了,MSD是赚到了。2023年10月,也就是交易公开前2个月,MSD公布了和第一三共的ADC合作,包括3个分子,其中MSD最看好的是B7-H3,比起另外两个ADC, Her3和Claudin 6,首付款15亿一步到位,不考虑opt out。当时第一三共和豪森的B7-H3 ADC分别都在SCLC读出了很好的结果,可见MSD确实是对SCLC很感兴趣,而且跟Harpoon的洽谈极有可能是跟第一三共的合作同时进行的。所以,当第一三共的合作先敲定,手上已握一个ADC,且B7-H3 ADC的ORR比DLL3 TCE高,PFS/DOR看着也很有竞争力,是否必须再添一个DLL3 TCE,又是否必须是Harpoon的DLL3,在与Harpoon的谈判上,MSD显然是具备“爱谈不谈”的资格。另一边,Harpoon 在2022年底现金流只剩5000多万,开启重组,2023年市值一度跌到了3000多万,跟Abbvie HPN217,BCMA TCE的合作在9月也遭终止,好不容易在10月通过PIPE融了1亿美元+5000万认股权证,可见公司的治理有点乱,资金压力比较大。可以推测,当时跟MSD并购和PIPE融资也是齐头并进,但是既然已经PIPE融到了1.5亿,理论上公司也不是非卖不可,我想是不是董事会已经对管理团队不满意,急于脱手了。对比后来MSD在PD1/VEGF的出手,对于这个才进入临床的单一资产,仅首付就花了5.88亿美元,总金额高达27亿。无论说PD1/VEGF peak sales会比DLL3高多少,Harpoon这整个公司才6.8亿,且资产已有ph1中期数据,还是便宜太多太多。实际上Harpoon当时如果选择不卖,坚持运营,经过2024一年的TCE在自免、mask技术的浪潮,说不定价值和并购对象都有更多选择。Harpoon除了DLL3 TCE,还有好几个项目和技术平台。其中,最有机会帮助公司咸鱼翻身的,当属ProTriTAC. 这个平台类似于Janux的mask 技术,而且也是long-lived prodrug, short-lived active drug, masked CD3, 可以说底层策略和Janux是一样的。Janux第一次公布JANX007的数据是在2023年7月,只有8个病人,虽有阳性信号,说明不了太多。让业界真正耳目一新,另眼相看的数据,是在2024年公布的,先是2月,再是12月,中途还有Vir的相关新闻。这时,整个mask/prodrug TCE领域,可谓是风头正盛。如果Harpoon还没卖,无论是开新项目,还是BD平台合作,都充满机会,价值必定水涨船高。再说老相好Abbvie,当年虽然终止了HPN217的项目,但ProTriTAC的research collaboration还在继续,说明平台还是有伯乐有亮点的。不知道就在今年2月官宣的Abbvie与Xilio合作,是不是也因MSD/Harpoon的并购,导致Abbvie需要另觅合作方。此外HPN217是靶向BCMA,也属于2024年这波B Cell depletion的浪潮,就不知道项目质量如何,是否也有潜力转战自免。虽然Abbvie因为Stemcentrix 不再相信DLL3这个伤心地,但是随着自免热潮和mask技术的异军突起,我相信“2024的Harpoon”潜在买家中肯定会多一个Abbvie。反观MSD,就现在最火的mask TCE技术,除了已有的跟Janux的合作,还顺道白捡了个fully own的Harpoon ProTriTAC平台,可谓是大赢家。而跟Janux的合作,包括2个靶点,每个靶点总价5个亿,在2020年也许也算不上太便宜,但在今天,平台已经获得临床验证的Janux,肯定是无暇接待这种小合作了。回顾过去,虽然有很多事件都存在偶然因素,但有一点是不变的,BATNA就是议价能力的基石。作为卖家,尽可能创造机会提高BATNA;而作为买家,则是尽可能降低BATNA。考虑到实际情况基本上买方市场,卖方的BATNA就尤为重要,是否在一个value inflection point, 是否在最佳的BATNA时机。Harpoon在2023年底和MSD谈并购,MSD刚完成跟第一三共的合作,跟Harpoon的交易可做可不做,BATNA可以低为0;2023年TCE的市场还没火起来,只是DLL3 TCE靠着Tarlatamab一枝独秀,Harpoon的BATNA大概率不高,却又着急出手,可谓让MSD捡了个便宜。而到2024年,随着TCE在自免的泼天富贵,以及Janux的天降奇兵,整个双抗、TCE市场热度空前,相信如果Harpoon能守到这时候再卖,且自身的技术确实抗打,价格一定今非昔比。当然,这些我们在过去那个时刻都无从得知,唯一知道的可能就是手上项目的数据是否真实且solid(而这也只是相对的),并据此决定是否进一步投入。Biotech行业充满不确定性,瞬息万变,可能这也是这个行业吸引着这么多优秀人才的原因。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如何加入BiG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