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2025年美国《制药经理人》最新榜单揭晓,云南白药、中国生物制药、百济神州等六家中国企业首次集体跻身全球TOP50,创下中国药企入围数量之最。这一突破远非规模扩张的简单注脚——从GLP-1赛道黑马到ADC技术破局,从百亿级海外授权到AI研发革命,中国药企正以“创新质变”重塑全球竞争版图。 01创新药“破壁”三大路径 在全球医药创新的浪潮中,中国药企正凭借独特的战略与创新实践,逐步打破传统格局,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从前沿靶点的突破,到国际化步伐的加速,再到技术融合的创新驱动,中国药企正全方位展示着在创新药领域的崛起之势。靶点突围:聚焦前沿,剑指高端 在创新药研发的征程中,靶点选择至关重要,它犹如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中国生物制药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实力与前瞻性眼光。其押注的HER2双抗ADC(TQB2102)备受瞩目,在多个瘤种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如在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中,TQB2102展现出与DS-8201相当甚至更优的疗效,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3.4%,疾病控制率(DCR)为86.3%,特别是在HR+亚组中ORR更是高达66.7%;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TQB2102单药治疗(8周期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tpCR)高达76.9%,显著超过传统化疗联合双靶向治疗的60%-65%。同时,中国生物制药还布局了PROTAC降解剂(TQB3019)等前沿管线,PROTAC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研发手段,能够通过诱导靶蛋白降解来实现疾病治疗,为解决传统药物难以攻克的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生物制药通过这些前沿管线的布局,计划在2027年实现创新药收入占比60%,这一目标的设定彰显了其向创新药转型的坚定决心与信心。 华东医药同样在靶点突破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其自主研发的口服GLP-1小分子HDM1002已杀入III期临床,这一成果意义非凡。GLP-1受体激动剂类产品在糖尿病和肥胖治疗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兼具减肥、降糖和心血管获益的功效,是相对成熟稳定和安全的靶点。然而,此前全球尚无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上市,HDM1002的研发成功有望打破这一局面,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治疗选择,同时也将打破国际巨头在该领域的垄断,提升华东医药在全球GLP-1市场的竞争力。围绕GLP-1受体靶点,华东医药已构筑了包括口服、注射剂在内的长效及多靶点全球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相结合的全方位和差异化的产品管线,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该领域的研发优势。出海加速度:国际合作,全球拓展 国际化是创新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药企在这一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百济神州和中国生物制药成为了出海的先锋企业。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其增长的强劲引擎。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美国市场贡献9.6亿美元,成为首个在美年销售额超5亿美元的中国抗癌药。泽布替尼在美国获批多个适应症,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成人患者等,在更新版的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B细胞淋巴瘤指南中,已被列为治疗CLL/SLL最 高级别的推荐方案。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证明了泽布替尼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也展示了百济神州在国际市场的商业化能力和全球化布局的成功。 中国生物制药则通过与勃林格殷格翰联手开发肿瘤药,积极推进对外授权(out-licensing)模式,加速国际化进程。其中Brigimadlin是一种鼠双微体同源基因2(MDM2)-p53拮抗剂,可抑制TP53与其负调控物MDM2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具有TP53野生型状态的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停滞或凋亡。通过与国际药企的合作,中国生物制药能够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技术超车:跨界融合,创新驱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融合成为创新药研发的新趋势。中国生物制药与华为、阿里合作探索AI辅助药物研发,开启了数字化创新的新篇章。华为的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由华为云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训练而成,可以实现针对小分子药物全流程的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将药物设计的效率提升33%,优化后的分子结合能提升40%以上,实现早研阶段的全流程加速。通过与华为的合作,中国生物制药有望借助盘古大模型的强大算力和算法,加速药物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同时,中国生物制药与阿里的合作也在基因测序、甲状腺结节识别、肺结节识别、数字化模拟临床实验等领域展开,进一步拓展了AI在医药研发中的应用场景。 华东医药则通过入股德国HeidelbergPharma强化ADC技术生态。HeidelbergPharma在ADC技术领域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研发经验,华东医药的入股将有助于其获取先进的ADC技术,加强自身在ADC药物研发方面的能力。ADC药物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通过将细胞毒性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能够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杀伤,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华东医药在ADC技术上的布局,将进一步丰富其肿瘤药物研发管线,提升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竞争力。 02TOP10榜单背后的中国信号 随着中国药企在创新药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全球市值竞争、处方药销售结构以及研发费率策略等方面,中国药企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发展态势和积极的变化信号,这些信号不仅反映了中国药企当前的发展水平,也预示着其未来在全球医药格局中的重要角色。全球市值暗战:潜力凸显,价值攀升 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市值竞争中,中国药企虽然在整体排名上与国际巨头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部分企业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截至6月24日美股盘前,全球市值TOP10药企中,礼来以7303.63亿美元的市值位居榜首,诺和诺德以3094.91亿美元紧随其后。相比之下,中国药企的市值虽未进入前十,但云南白药和百济神州等企业的估值却在持续攀升。 云南白药作为中国传统中药企业的代表,凭借其在中药全产业链的深厚布局和品牌影响力,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业务覆盖了40个品类、416个品种,产品涵盖了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等多个知名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还逐渐拓展至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2023年,云南白药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总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91.11亿元、40.94亿元,同比增长7.19%、36.4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7.64亿元,同比增长16.45%,创同期历史新高。2024年,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0.33亿元,同比增长2.36%;归属净利润47.49亿元,同比增长16.02%;扣非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增长20.18%。这些优异的业绩表现使得云南白药的市值稳步提升,成为中国药企在全球市值竞争中的重要力量。 百济神州则以其国际化的研发和重磅肿瘤药物布局,在全球医药市场中迅速崛起。作为国内“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91.36亿元,同比增长48.6%,超过2023年全年营收,第三季度营收首次突破十亿美元大关。其核心产品泽布替尼在全球市场表现出色,2024年上半年贡献的营业收入为80.18亿元,占比约为66.84%,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达49.14亿元,同比增长91.1%。泽布替尼已在包括美国、中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瑞士在内的超过70个市场获批多项适应证,其海外收入远超中国,全球商业化版图已拓展至超过65个市场。此外,百济神州的研发管线不断丰富,从单一肿瘤免疫产品拓展至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及自免领域,有多款产品有望达到销售峰值超20亿美元。处方药销售质变:创新驱动,结构优化 2024年处方药收入榜单中,中国入榜企业呈现出从“仿制输血”转向“创新造血”的显著变化,这一转变在肿瘤与代谢疾病领域尤为突出。肿瘤和代谢疾病已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重要治疗领域,市场需求巨大,同时也是创新药研发的热点方向。中国药企在这两个领域积极布局创新药研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处方药销售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中国生物制药在肿瘤领域的创新成果显著,其核心产品安罗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等多个瘤种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安罗替尼有9项研究入选ASCO2025口头报告,进一步证明了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此外,中国生物制药还积极布局HER2双抗ADC(TQB2102)、PROTAC降解剂(TQB3019)等前沿管线,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创新选择。在代谢疾病领域,华东医药凭借其在GLP-1领域的差异化布局,取得了重要进展。华东医药糖尿病药物HDM1002(口服GLP-1)进入III期临床,其减肥适应症由HDM1005承担,目前已完成II期入组。这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不仅丰富了中国药企在代谢疾病领域的产品线,也提升了其在全球GLP-1市场的竞争力。 这种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型,对于中国药企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创新药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和附加值,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话语权。随着中国药企在创新药领域的不断突破,其在处方药销售榜单中的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对全球医药市场的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研发费率博弈:战略聚焦,效率提升 在研发费率方面,中国药企与国际药企在战略聚焦和效率提升上已逐渐同频。以默沙东和辉瑞为例,默沙东将31%的研发费用聚焦于K药的拓展,通过不断开展临床试验,探索K药在更多瘤种和治疗阶段的应用,使得K药在2024年的销售额持续增长,为默沙东的营收做出了重要贡献。辉瑞则通过砍掉B7-H4ADC非核心管线,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提高研发效率。 中国药企在研发投入和战略聚焦上也做出了积极调整。恒瑞医药在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82.28亿元,创历史新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9.40%。在研发战略上,恒瑞医药聚焦于肿瘤、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领域,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在多个瘤种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已获批多项适应症。中国生物制药同样注重研发投入和战略聚焦,2023年研发投入达44亿元,占比达到16.8%,其中创新药投入占总研发费用的77%。通过聚焦肿瘤、肝病、呼吸、免疫等治疗领域,中国生物制药不断推进创新药研发,多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进入创新产品的密集收获期。 这种在研发费率上的战略聚焦和效率提升,有助于中国药企提高研发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加快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进程。随着中国药企在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上的不断提升,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在未来的全球医药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03最后 六家中国企业登榜全球制药50强,恰似中国医药产业“成人礼”的宣言——量变积累终迎质变喷发。当华东医药的GLP-1药物撼动诺和诺德霸主地位,当百济神州的海外授权协议覆盖130国,中国药企已从技术追随者蜕变为规则参与者。未来十年,随着肿瘤靶向疗法、代谢疾病突破性技术持续输出,叠加AI研发降本增效,中国药企必将以更凌厉的姿态,在全球医药版图刻下“中国坐标”。这场始于2025年的历史性跨越,仅仅是个开始。END来源:CPHI制药在线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