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项与 MAT2A抑制剂(石药集团) 相关的临床试验A Phase 1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BG-89894 (SYH2039) Tablet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This study is being done to learn more about a new drug called BG-89894 (previously known as SYH2039). Researchers want to see if the drug is safe, how well people can tolerate it, how it moves through the body, and whether it shows any early signs of helping to treat cancer.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may help guide how future studies are designed. The entire study is expected to last about four years. People who join the study may receive treatment for around six months and will be followed for about 12 months after their treatment ends. The study plans to enroll participants over a three-year period.
A Phase 1a/b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PRMT5 Inhibitor BGB-58067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cancer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This is 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first-in-human dose escalation and dose expansion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BGB-58067 alone, in combination with BG-89894,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standard of care therapy in participa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and with methylthioadenosine phosphorylase (MTAP) deficiency.
A Phase 1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SYH2039 Tablets in Adul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100 项与 MAT2A抑制剂(石药集团)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MAT2A抑制剂(石药集团)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MAT2A抑制剂(石药集团) 相关的专利(医药)
68
项与 MAT2A抑制剂(石药集团) 相关的新闻(医药)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第五届年会将于2025年11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举行,敬请期待!
百济神州三季报交上了一份高分的答卷,2025年第三季度,百济神州实现营收14.12亿美元,同比去年第三季度增长41%;2025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实现营收38.45亿美元,同比去年前三季度增长43%。百济神州的增长引擎还没有放缓,以泽布替尼为代表的产品矩阵仍在保持着强劲的动力。
此外,百济神州的后续管线持续发力也在跟进,我们可以看到它在血液瘤上的三位一体布局,可以看到它在实体瘤上润物细无声的深耕,可以看到它后续持续存在的增长潜力。
基本面的强劲显著的反馈到股价表现上来,公司的港股在今天创下了阶段性新高。
TONACEA
01
放量速度丝毫不减
百济神州的产品放量没有任何放缓的脚步。首先就体现在百济神州的拳头产品泽布替尼上。如图所示,泽布替尼季度营收走出了一条非常漂亮的增长曲线,遥想2023年Q1,泽布替尼的产品收入仅为2亿美元稍多,而经历了两年多风雨的冲刷,泽布替尼正以惊人的速度争夺市场,贪婪地抢占着伊布替尼的生存空间。伊布替尼营收不断下降的过程中,泽布替尼不断上升,在2025年Q3,其营收已经突破了10亿美元。
(图片来源:百济神州官网)
更为惊艳的是,虽然全球市场上泽布替尼的市场份额仍然稍微落后于伊布替尼(28.9% vs 33.8%),但是在美国市场上,泽布替尼的市场份额已经领先伊布替尼——这是泽布替尼首次市场份额超过伊布替尼!并且放量趋势如上图所示,泽布替尼仍在进一步侵蚀伊布替尼的市场,预计全球市场份额超越伊布替尼只是时间问题。
泽布替尼目前获批了五个适应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接受过至少一种既往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接受过至少一种基于抗CD20方案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
最近一次获批是在2024年3月7日,批准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细胞瘤。但这并不意味着泽布替尼的适应症拓展就会到此为止。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BTK抑制剂都在从血液性疾病向自免疾病拓展的当下,百济的泽布替尼也并没有停住脚步,其早就在2023年年初启动了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国际大三期临床。根据imarc的咨询报告,2024年,膜性肾病市场在前7大市场(美国、欧盟4国、英国和日本)的市场规模达到1.306亿美元。展望未来,IMARC集团预计到2035年,前7大市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54亿美元。
除了代表单品泽布替尼之外,替雷利珠单抗的放量也在持续,2025年Q3季度,替雷利珠单抗销售额为1.91亿美元,同比去年三季度增长为17%。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百济神州悄然上调了今年的收入指引,将50-53亿美元的收入指引上调至51-53亿美元,主要得益于泽布替尼的持续放量以及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放量速度加快。
百济神州的营收,还有非常大的想象力空间。
TONACEA
02
血液瘤霸主地位巩固
百济现在哪怕放在全球来说,也是血液瘤的一方霸主。但霸主除了泽布替尼之外,还需要有丰富的血液疾病产品矩阵为后续增长带来引擎。
百济神州目前的战略是三位一体,用泽布替尼,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以及BTK为靶点的PROTAC药物,来维持其在CLL适应症乃至整个血液疾病适应症的地位。
(图片来源:百济神州官网)
Bcl-2抑制剂市场如大家目前所知,维奈克拉独占了十年的市场,早就等着其它同靶点药物去抢夺市占率;索托克拉(BGB-11417)是一种新一代BCL2抑制剂,与维奈克拉相比,它对BCL2的选择性更高,药理活性更强,且半衰期更短,不会发生药物蓄积。而百济的巧思在于泽布替尼和索托克拉的联用,如NCT04277637研究,索托克拉联合泽布替尼在R/R CLL/SLL患者中联用取得了非常惊艳的数据。
截至2024年12月6日,共纳入47例R/R CLL/SLL患者,并接受了联合治疗(索托克拉剂量:40mg,n=4;80mg,n=9;160mg,n=6;320mg,n=22;640mg,n=6)。既往治疗的中位数为1次(1-3次)。剂量爬坡上,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索托克拉最大耐受剂量(MTD)在剂量高达640mg 时仍未达到。剂量扩展试验已完成,推荐的II期剂量为320mg。联用安全性良好,4例患者(8.5%)因TEAE而停止治疗。最后疗效上,46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ORR达到了95.7%,其余两名患者达到了SD,CR率达到了50%。在7例既往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的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6例达到部分缓解(PR,n=5)或完全缓解(CR,n=1)。在45例可评估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患者中,36例(80.0%)达到uMRD4,且有证据表明疗效随时间推移而加深,正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UPDATED RESULTS FROM THE PHASE 1 STUDY OF SONROTOCLAX...)
目前联用疗法已经快进入到了最有看点的头对头三期临床阶段,财报显示,百济神州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启动索托克拉联合泽布替尼对比阿可替尼联合维奈克拉三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
今年ASH大会,索托克拉同样带来了惊喜:联合泽布替尼一线治疗CLL/SLL的临床有了结果。在135例疗效可评估的CLL/SLL患者中,研究的总缓解率(ORR)为100%,索托克拉160mg和320mg剂量组的CR/CRi率分别为47%和50%。该方案在TN CLL/SLL患者中起效迅速,研究的中位至缓解时间为2.6个月,中位至CR/CRi时间为9.1个月。在数据截止时,两个剂量组的最佳uMRD4率均为94%,未观察到达uMRD4患者转阳。
除此之外,最有“科技感”大概就是百济神州的以BTK为靶点的PROTAC药物——BGB-16673了。我们可以看到在200mg剂量组下,该药的ORR率非常高,达到了78%,当然这是早期的篮子试验数据,之后疗效还需要更大样本量单一适应症试验继续观察。
目前该药的三期临床已经启动,其“头对头”对比非共价BTK抑制剂匹妥布替尼治疗R/R CLL的全球三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该药如果成功,将有着引领下一个血液瘤疾病治疗时代的潜力。
TONACEA
03
实体瘤领域的突破
百济在实体瘤领域也一直在进行着它的深耕。
其实百济神州的MAT2A抑制剂联用PRMT5抑制剂上是非常有看点的。百济神州为了在该管线,特意BD了一条石药的管线——SYH2039,一款高选择性的MAT2A抑制剂,来专门与PRMT5抑制剂联用。本次BD预付款就达到了1.5亿美元,总付款接近20亿美元,这比一条普通的ADC管线要“贵”很多,足以说明百济对该赛道的看好。
除了安进外,BMS也在该领域有管线布局,BMS-986504(MRTX1719)最早由Mirati研发,2023年BMS收购Mirati,将该药物收入囊中。其首次临床试验针对的是在晚期实体瘤中纯合子MTAP缺失(MTAP-del)的患者。临床结果上,在107名患者中整体 ORR为19.6%(21/107),其中包括多个肿瘤类型的患者,NSCLC患者ORR为30%(6/20)、PDAC患者中ORR为 10%(3/30),间皮瘤患者中ORR为42.9%(3/7),胆管癌患者中ORR为22%(2/9)。所有患者的中位响应时间为4.2个月。
而两种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如何?还有待观察,目前可以知道的是,百济神州已经完成了该协同疗法的概念验证。而同在PRMT5抑制剂深耕的美国Biotech公司Tango,其PRMT5抑制剂TNG462已经在二线胰腺癌的二期临床中取得了25%的ORR和7.2个月的mPFS,并凭借着优异的数据同步在新的一轮融资中募集了2.1亿美元。
除此之外,百济神州的双抗BGB-B2033也已经完成了概念验证。其靶向4-1BB和GPC3,该药未来的看点在于和PD-1单抗的联用。
(图片来源:BGB-B2033, a novel 4-1BB/GPC3 bispecific antibody, exhibits potent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tumor activity in preclinical models)
结语:百济神州造下这座“神舟”已经走过了很多年载,并且未来将会继续走下去,2026年也将会有许多重磅数据的读出,例如泽布替尼在TN MCL的三期数据读出,BTK CDAC在R/R CLL的二期临床数据读出等,让我们且看且期待。
MTAP 缺失在约 10-15% 的人类癌症中出现,在某些特定肿瘤类型中比例更高,如间皮瘤可达 32.2%、食管癌 28.4%、胰腺癌 21.7%。
目前,中国内地在 MTAP 缺失肿瘤治疗领域的临床试验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24 年中国药物临床试验年度登记总量达 4900 项,较 2023 年增长 13.9%。其中,肿瘤领域临床试验占比显著提升,特别是针对 MTAP 缺失这一分子亚型的精准治疗研究成为新热点。本报告将系统梳理中国内地所有涉及 MTAP 缺失的肿瘤临床试验项目,涵盖常见肿瘤和罕见肿瘤,深入分析试验设计、治疗策略和参与机构分布,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
01
肺癌领域 MTAP 缺失临床试验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 80-85%。MTAP 缺失在 NSCLC 中的发生率约为 15.7%,成为重要的治疗靶点。
1.非小细胞肺癌
中国内地针对 MTAP 缺失 NSCLC 的临床试验项目数量最多,涵盖了多种创新治疗策略:
BMS-986504 联合治疗研究是目前进展最快的项目之一。这是一项随机、双盲、2/3 期临床试验,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申办,计划在全球招募 665 例患者,其中国内 75 例。该研究评估 BMS-986504 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化疗作为携带 MTAP 纯合缺失的转移性 NSCLC 参与者一线治疗的效果。研究设计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模式,有望为 MTAP 缺失的 NSCLC 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AMG 193 多模式联合治疗研究采用主方案设计,包括多种联合治疗策略。研究分为多个队列:队列 1 评估 AMG 193 联合卡铂、培美曲塞和帕博利珠单抗;队列 2 评估联合卡铂、紫杉醇和帕博利珠单抗;队列 3 评估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这种灵活的设计允许研究者同时探索不同的联合治疗模式,提高了研究效率。
GTA182 联合伏美替尼研究针对特定人群设计,专门招募 MTAP 纯合型缺失且 EGFR TKI 耐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患者。该研究由上海湃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办,是一项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的 I 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 GTA182 联合伏美替尼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以及初步有效性。
IDE397 单药治疗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多剂量的 I 期剂量递增研究,纳入二代测序显示 MTAP 纯合子缺失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MTAP 缺失的 NSCLC 患者。研究数据显示,48% 的患者经 NGS 检出 MTAP 缺失,52% 经 IHC 检出 MTAP 缺失,中位治疗持续时间超过 6.2 个月,显示出良好的治疗耐受性。
02
消化系统肿瘤 MTAP 缺失临床试验
消化系统肿瘤是 MTAP 缺失发生率较高的肿瘤类型之一,涵盖了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等多个瘤种。
2.1 胃癌
胃癌中 MTAP 缺失的发生率约为 10.4%,中国内地有多项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ABSK131 单药治疗研究是一项 I 期、首次人体、多中心、开放性研究,由上海和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办。该研究评估 ABSK131 在 MTAP 缺失的晚期 / 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有效性,其中包括胃癌患者。研究采用剂量递增和扩展队列设计,计划招募 266 例患者。
HRS-6719 单药治疗研究由恒瑞医药研发,是一种新型、高效、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通过 "合成致死" 效应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内 mRNA 剪接、DNA 损伤修复等一系列基础生物学过程。该研究正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多家中心开展,评估 HRS-6719 治疗 MTAP 缺失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
CTS3497 联合治疗研究由赛岚医药研发,是一种 MTA 协同型 PRMT5 抑制剂,利用 MTAP 缺失导致的 MTA 蓄积,选择性杀伤 MTAP 缺失的肿瘤细胞。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剂量递增 / 扩展的 I/II 期临床研究,主要适应症包括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2.2 胰腺癌
胰腺癌中 MTAP 缺失的发生率高达 21.7-40%,是 MTAP 缺失发生率最高的实体瘤之一。中国内地有多项针对胰腺癌 MTAP 缺失的临床试验:
AMG 193 联合治疗研究专门针对 MTAP 纯合性缺失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设计。该研究是一项 1b 期研究,评估 AMG 193 联合其他治疗在晚期胃肠道、胆道或胰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
DC50292A 单药治疗研究由北京双鹤润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是第二代 MTAP 协同 PRMT5 抑制剂。该研究评估 DC50292A 片在 MTAP 缺失的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初步疗效,胰腺癌是主要适应症之一。
2.3 食管癌
食管癌中 MTAP 缺失的发生率高达 28.4%,仅次于间皮瘤。中国内地有多项相关临床试验:
ABSK131 临床试验明确将食管癌列为主要适应症之一。该研究招募经治的 MTAP 缺失肺癌、胰腺癌、食管癌、间皮瘤等实体瘤患者,采用口服小分子协同抑制剂 ABSK131 进行治疗。
CTS3497 临床试验也将食管癌纳入主要适应症范围。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剂量递增 / 扩展的 I/II 期临床研究,主要评价在 MTAP 缺失型晚期实体瘤患者中 CTS3497 胶囊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抗肿瘤活性。
2.4 胆道系统肿瘤
胆道系统肿瘤包括胆管癌和胆囊癌,MTAP 缺失在肝内胆管癌中的发生率约为 15.6%。中国内地有多项相关临床试验:
AMG 193 联合治疗研究专门设计了针对胆道癌的队列,评估 AMG 193 联合其他治疗在晚期胃肠道、胆道或胰腺癌患者中的效果。
CTS3497 临床试验明确将胆管癌列为主要适应症之一。该研究正在多个中心开展,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食管癌、胆管癌、胃癌、脑胶质瘤、间皮瘤、淋巴瘤等多种肿瘤类型。
03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MTAP 缺失临床试验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 MTAP 缺失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其中膀胱癌的发生率较高。
3.1 膀胱癌
膀胱癌中 MTAP 缺失的发生率约为 20-23.8%,是 MTAP 缺失发生率较高的实体瘤之一。中国内地有多项相关临床试验:
IDE397 单药治疗研究纳入了 MTAP 缺失的尿路上皮癌患者。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多剂量的 I 期剂量递增研究,评估 IDE397 在 MTAP 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或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ABSK131 临床试验将膀胱癌列为主要适应症之一。该研究招募标准治疗失败的 MTAP 缺失实体瘤患者,包括脑胶质瘤、肺癌、胃癌、肝癌、胆道恶性肿瘤、肠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食管癌、胰腺癌、胸膜间皮瘤、间皮瘤、膀胱癌等。
石药集团 SYH2039 临床试验也将膀胱癌纳入适应症范围。SYH2039 是新型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 2A(MAT2A)抑制剂,通过 AI 驱动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获得,目前正在开展针对 MTAP 缺失实体瘤的 I 期临床试验。
3.2 肾癌
肾癌中 MTAP 缺失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目前中国内地尚无专门针对肾癌 MTAP 缺失的临床试验。但在一些不限癌种的 MTAP 缺失研究中可能纳入了肾癌患者。
3.3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中 MTAP 缺失已有发现,但目前中国内地尚无专门针对前列腺癌 MTAP 缺失的临床试验。
3.4 妇科肿瘤
妇科肿瘤包括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MTAP 缺失在这些肿瘤中也有发现。中国内地有相关临床试验:
ABSK131 临床试验将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列为适应症之一。该研究正在招募标准治疗失败的 MTAP 缺失实体瘤患者,包括多种妇科肿瘤。
石药集团 SYH2039 临床试验同样纳入了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全国多个中心正在招募患者。
04
神经系统肿瘤 MTAP 缺失临床试验
神经系统肿瘤特别是脑胶质瘤中 MTAP 缺失的发生率较高,成为重要的治疗靶点。
4.1 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中 MTAP 缺失的发生率高达 40% 以上,是 MTAP 缺失发生率最高的肿瘤之一。中国内地有多项相关临床试验:
GH56 胶囊临床试验明确将胶质母细胞瘤列为适应症之一。该研究是一项 I/II 期临床试验,招募 MTAP 缺失肿瘤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胶质母细胞瘤等。研究采用 "3+3" 模式确定最大耐受剂量,按 MTAP 缺失类型分 4 个队列,评估客观缓解率(ORR)和总生存期(OS)。
GTA182 单药治疗研究由上海湃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是一种二代 PRMT5 抑制剂,具有甲硫腺苷(MTA)协同作用。该研究评估 GTA182 在 MTAP 缺失的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初步临床活性,脑胶质瘤是主要适应症之一。
CTS3497 临床试验将脑胶质瘤列为主要适应症。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剂量递增 / 扩展的 I/II 期临床研究,正在多个中心开展,包括脑胶质瘤等多种肿瘤类型。
4.2 其他神经系统肿瘤
目前中国内地尚无专门针对其他神经系统肿瘤(如脑膜瘤、神经鞘瘤等)MTAP 缺失的临床试验。
05
血液系统肿瘤 MTAP 缺失临床试验
血液系统肿瘤中 MTAP 缺失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已有一些重要发现。
5.1 淋巴瘤
淋巴瘤中 MTAP 缺失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某些亚型中:
CTS3497 临床试验是目前最重要的针对淋巴瘤 MTAP 缺失的研究,适应症包括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和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剂量递增 / 扩展的 I/II 期临床研究,评估 CTS3497 胶囊在 MTAP 缺失型晚期实体瘤和淋巴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抗肿瘤活性。
其他血液肿瘤研究显示,在周围 T 细胞淋巴瘤(PTCL)、血管免疫母细胞性 T 细胞淋巴瘤(AIT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MTAP 缺失的比例较高。T 细胞白血病和 T 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也存在 MTAP 缺失。
5.2 多发性骨髓瘤
目前中国内地尚无专门针对多发性骨髓瘤 MTAP 缺失的临床试验,但有研究显示高危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伴有特定的遗传学异常。
06
其他实体瘤 MTAP 缺失临床试验
除了上述主要肿瘤类型外,还有多种其他实体瘤存在 MTAP 缺失,中国内地也有相关临床试验。
6.1 间皮瘤
间皮瘤中 MTAP 缺失的发生率高达 32.2%,是 MTAP 缺失发生率第二高的实体瘤。中国内地有多项相关临床试验:
ABSK131 临床试验将间皮瘤列为主要适应症之一。该研究招募经治的 MTAP 缺失肺癌、胰腺癌、食管癌、间皮瘤等实体瘤患者,采用口服小分子协同抑制剂 ABSK131 进行治疗。
CTS3497 临床试验也将间皮瘤纳入主要适应症范围。该研究正在多个中心开展,包括间皮瘤等多种肿瘤类型。
6.2 骨肉瘤
骨肉瘤中 MTAP 缺失的发生率约为 15-28%。中国内地有相关研究,但尚无专门的临床试验:
基础研究发现显示,约 28% 的骨肉瘤存在 MTAP 基因缺失,这种缺失导致肿瘤微环境成为 "冷" 肿瘤,缺乏免疫细胞的浸润,从而对免疫检查点疗法产生耐药性。研究还发现,甲硫氨酸干预可以诱导 PD-L1 表达,增强 MTAP 缺失的骨肉瘤对免疫检查点治疗的反应。
6.3 软组织肉瘤
软组织肉瘤中 MTAP 缺失已有发现,中国内地有相关临床试验:
GH56 胶囊临床试验将软组织肉瘤列为适应症之一。该研究招募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食管癌、胶质母细胞瘤、尿路上皮癌、骨与软组织肉瘤等。
ABSK131 临床试验也将软组织肉瘤纳入适应症范围。在许多恶性肿瘤细胞系和原发病灶中都检测到了 MTAP 的活性丢失,包括软组织肉瘤等。
6.4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中 MTAP 缺失已有发现,但目前中国内地尚无专门针对黑色素瘤 MTAP 缺失的临床试验。
6.5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中 MTAP 缺失的研究较少。2025 年版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扩充了除胸部和胃肠胰以外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垂体神经内分泌瘤、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 / 副神经节瘤及 Merkel 细胞癌的诊治推荐,但尚未发现专门针对这些肿瘤 MTAP 缺失的临床试验。
6.6 其他罕见肿瘤
除上述肿瘤外,MTAP 缺失还在以下罕见肿瘤中发现:
包括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
黏液样软骨肉瘤中发现 MTAP 缺失
目前尚无专门研究
07
试验设计与治疗策略分析
7.1 试验设计特征
中国内地 MTAP 缺失相关临床试验的设计呈现出以下特征:
以 I 期临床试验为主:绝大多数试验处于 I 期阶段,这反映了该领域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例如,ABSK131 研究是一项 I 期、首次人体、多中心、开放性研究;DC50292A 研究是一项 I 期开放标签研究;GTA182 研究是一项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的 I 期临床研究。
采用剂量递增 + 扩展队列设计:几乎所有 I 期试验都采用了标准的 "3+3" 剂量递增设计,随后进行剂量扩展。例如,GH56 胶囊研究探索 10mg/50mg/200mg 三个规格的耐受性,采用 "3+3" 模式确定最大耐受剂量。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安全性,又能快速确定最佳治疗剂量。
主方案设计增加:一些研究采用了主方案(Master Protocol)设计,允许同时评估多种联合治疗策略。例如,AMG 193 研究采用主方案设计,包括多个队列同时评估不同的联合治疗模式。
多中心协作模式:几乎所有试验都采用多中心设计,参与机构遍布全国。以 ABSK131 研究为例,参与机构包括上海市胸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哈尔滨肿瘤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临沂市肿瘤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 12 家医院。
7.2 治疗策略分类
基于 MTAP 缺失的生物学特征,中国内地的临床试验主要采用以下治疗策略:
PRMT5 抑制剂单药治疗:这是最主要的治疗策略。MTAP 缺失导致其催化的底物甲硫腺苷(MTA)胞内蓄积,与甲基供体 SAM 竞争其结合口袋并部分抑制 PRMT5 甲基转移酶活性。PRMT5 抑制剂通过进一步靶向 MTA:PRMT5 复合体并锁定其抑制状态,实现 "合成致死" 效应。代表药物包括:
CTS3497:赛岚医药研发的 MTA 协同型 PRMT5 抑制剂
BMS-986504:百时美施贵宝研发的新一代 PRMT5 抑制剂
AMG 193:安进公司研发的 MTA 协同 PRMT5 抑制剂
DC50292A:北京双鹤润创科技研发的第二代 MTAP 协同 PRMT5 抑制剂
GTA182:上海湃隆生物科技研发的二代 PRMT5 抑制剂
GH56:勤浩医药研发的第二代靶向小分子抑制剂
ABSK131:上海和誉生物医药研发的新型小分子 PRMT5-MTA 协同抑制剂
MAT2A 抑制剂单药治疗:MAT2A 是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催化 S - 腺苷甲硫氨酸(SAM)的生成。MTAP 缺失导致甲硫氨酸补救途径受阻,使肿瘤细胞对 MAT2A 抑制更加敏感。代表药物包括:
SYH2039:石药集团通过 AI 驱动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获得的新型 MAT2A 抑制剂
GH31:勤浩医药研发的 MAT2A 抑制剂,已获 NMPA 临床试验申请受理
联合治疗策略:
如 BMS-986504 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化疗,利用 PRMT5 抑制剂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多种 PRMT5 抑制剂都在探索与传统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
如 GTA182 联合伏美替尼治疗 EGFR TKI 耐药的 NSCLC
基础研究显示,联合抑制 PRMT5 和 MAT2A 能对 MTAP 缺失的胶质瘤细胞产生强大的 "合成致死" 效应
特殊治疗策略:
通过饮食限制或 MAT2A 抑制剂减少甲硫氨酸供应,增强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
一些研究正在探索针对 MTAP 缺失肿瘤的双特异性抗体治疗
7.3 生物标志物检测要求
所有 MTAP 缺失相关临床试验都有严格的生物标志物检测要求:
检测方法要求:
二代测序(NGS):可同时分析多基因和拷贝数变异,是检测 MTAP 缺失的金标准之一
免疫组化(IHC):检测 MTAP 蛋白表达缺失,是首选筛查工具
荧光原位杂交(FISH):直接检测 9p21 缺失,用于验证 NGS 结果
样本要求:
患者必须提供既往肿瘤样本,如果既往样本不足,则需在基线时进行肿瘤活检
存档的和 / 或基线期的肿瘤组织样本需满足中心实验室 MTAP 检测的最低组织要求
肿瘤细胞含量应不低于 30%
检测标准:
MTAP 基因纯合缺失
MTAP 蛋白表达缺失
CDKN2A 缺失(部分研究接受,特别是低剂量组)
08
参与机构分布与研究网络
8.1 机构类型分布
中国内地 MTAP 缺失相关临床试验的参与机构呈现多元化特征:
肿瘤专科医院占比最高,包括: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多项重要研究)
河南省肿瘤医院
湖南省肿瘤医院
辽宁省肿瘤医院
哈尔滨肿瘤医院
临沂市肿瘤医院
综合性医院的肿瘤科也是重要参与力量,包括:
上海市胸科医院(胸科疾病专科医院,在肺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济南市中心医院
绵阳市中心医院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凭借其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在多项研究中担任重要角色。
8.2 地域分布特征
临床试验机构的地域分布呈现以下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最为集中,特别是:
上海:拥有多家高水平研究机构,如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湃隆生物科技等
江苏:南京地区集中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多家参与机构
山东:济南、临沂等地都有参与机构
中部地区积极参与,河南、湖北等省份的肿瘤专科医院发挥重要作用。
东北地区稳步发展,哈尔滨肿瘤医院等机构参与了多项重要研究。
西部地区逐步加入,四川绵阳等地的医院也开始参与相关研究。
8.3 申办方类型分析
MTAP 缺失相关临床试验的申办方呈现多元化格局:
跨国制药公司:
百时美施贵宝(BMS):BMS-986504 全球多中心研究
安进(Amgen):AMG 193 研究
拜耳:BAY 3713372 研究
中国创新药企占比越来越高:
恒瑞医药:HRS-6719 片
石药集团:SYH2039
勤浩医药:GH56 胶囊、GH31
上海和誉生物医药:ABSK131
北京双鹤润创科技:DC50292A
上海湃隆生物科技:GTA182
赛岚医药:CTS3497
南京正大天晴:NTQ3617 片
这种格局反映了中国在 MTAP 缺失靶向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09
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9.1 临床试验进展状态
截至 2025 年 11 月,中国内地 MTAP 缺失相关临床试验的进展呈现以下特点:
早期试验为主:绝大多数试验处于 I 期剂量递增阶段,这是新药研发的必经阶段。例如,CTS3497 于 2025 年 1 月 6 日在中国正式启动临床试验并完成首例患者入组;GTA182 于 2024 年 11 月 19 日成功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部分进入关键试验阶段:BMS-986504 已进入 2/3 期临床试验阶段,这是该领域第一个进入后期临床试验的药物,具有里程碑意义。
试验数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数据,2024 年中国药物临床试验年度登记总量达 4900 项,较 2023 年增长 13.9%。虽然没有专门的 MTAP 缺失试验统计数据,但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出,相关试验数量正在快速增加。
9.2 初步临床数据
虽然大多数试验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已有一些初步数据公布:
AMG 193 早期数据:截至 2024 年 5 月 23 日,80 例接受剂量探索的患者接受了剂量为 40~1600 mg qd 或 600 mg bid 的 AMG 193 治疗。研究显示,AMG 193 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没有临床显著的骨髓抑制,并观察到多种 MTAP 缺失实体瘤的抗肿瘤活性。
IDE397 初步疗效:在 MTAP 缺失的尿路上皮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IDE397 显示出初步的抗瘤活性和安全性。截至数据截止日期(2024 年 8 月 22 日),15 例患者仍在继续接受治疗,包括 7 例缓解者。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尚未达到,但已超过 6.2 个月。
GH56 临床价值:MTAP 缺失患者对化疗 / 免疫治疗反应率不足 20%,而 GH56 的 I 期数据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 9.3 个月,疾病控制率(DCR)92.3%,显示出显著的临床价值。
报名方式
联系临床试验入组小助理!
1
微信:13238928483(同📞)
2
介绍给你的朋友:转发给其他病友,万一她参加了,万一她CR了。简直功德一件,福生无量。
恒瑞、中生制药、复星、石药——四家中国药企正以不同路径闯关国际医药市场,一场关于技术、战略与资本的争霸赛悄然开启。
中国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随着国内集采政策常态化推进,创新药营收占比突破50%已成为头部药企的新标杆。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医药和石药集团,这四家被称为创新转型“四战将”的企业,正在通过各具特色的出海策略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2024年,恒瑞医药和中生制药的创新药收入双双突破100亿元大关,标志着中国药企从“仿创结合”向“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已初见成效。而出海,成为这场转型战役的关键胜负手。
01 出海战略的四种模式
中国药企的出海已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战略布局。复星医药凭借先发优势,在国际化方面遥遥领先。2024年,复星医药海外收入高达112.9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27.51%,在美国市场贡献了其40%的海外收入。
复星医药通过收购和合作建立了覆盖美国、欧洲、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的全球商业化网络,海外团队约1000人。其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已在包括中国、欧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恒瑞医药则选择了“自主研发+全球申报”的路径。虽然其2023年海外收入仅为6.1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不足3%,但公司在BD(业务发展)交易方面表现出色。
截至2024年末,恒瑞已累计完成13笔海外授权合作,仅2023年以来就有多笔交易落地。更引人注目的是,恒瑞还解锁了NewCo模式,将GLP-1产品组合以首付款加潜在里程碑金额高达60亿美元的条件授权给美国公司。
石药集团则另辟蹊径,在AI制药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2024年,石药将一款临床前创新小分子脂蛋白(a)抑制剂独家授权给阿斯利康,潜在总额达19.2亿美元;又将自研的新型MAT2A抑制剂授权给百济神州,潜在价值达16.85亿美元。
中生制药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invoX Pharma推进国际化,2024年成功收购英国生物技术公司F-star,成为近年来唯一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的中资医药并购项目。
02 创新药出海的技术较量
技术实力是出海成功的基础。在创新药出海领域,中国企业正从“跟跑者”向“并跑者”转变。
ADC(抗体偶联药物)和双抗技术成为当前最热门的出海领域。荣昌生物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以26亿美元授权出海,百利天恒的双抗ADC技术平台则以84亿美元的授权金额引人注目。
恒瑞医药在ADC领域布局深远,其HER2 ADC药物SHR-A1811临床数据对标国际明星药Enhertu,客观缓解率超过70%。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年销售额高达25亿元,其PD-1/VEGF双抗在肺癌头对头试验中击败默沙东K药。
从临床价值看,中国创新药已从简单的me-too走向first-in-class(首创)或best-in-class(同类最优)。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头对头试验中击败伊布替尼,证实其作为全球“同类最佳”BTK抑制剂的潜力,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188.59亿元。
研发效率也显著提升。人工智能的引入将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0%。石药集团在小分子领域使用AI技术进行设计筛选,其AI制药平台预计将有超过40个创新药及新型制剂药物上市。
03 市场准入的策略差异
选择适合的注册策略是创新药出海成功的关键。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选择鼻咽癌这一罕见病适应症作为突破口,成功获得FDA批准,成为首个获美国FDA批准的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
君实生物高级副总裁姚盛表示:“选择鼻咽癌是因为该疾病在美国发生率低,FDA认可我们用美国以外的数据来支持产品在美国的上市。”这一策略避免了需要大量美国患者数据的困境,为后续产品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与之对比,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选择了非小细胞肺癌这一大适应症,却因临床试验缺乏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和头对头试验而遭FDA拒绝。这表明差异化适应症选择对出海成功至关重要。
定价策略也是出海的重要考量。美国市场药品定价远高于国内,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美国定价为30天疗程12935美元,是国内价格的约16倍。君实生物的PD-1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定价超国内30倍。
这种定价差异使得美国市场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利润来源。
04 资本与人才的双轮驱动
创新药出海是一场资本密集型的长期竞争。百济神州自成立以来累计融资金额超100亿美元,2017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680多亿元,尽管累计亏损超590亿元,但市场预期其2025年有望首次实现全年经营利润转正。
资本市场的态度也反映了对出海能力的看重。2025年初,百济神州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元大关,超越恒瑞医药登顶A股药企市值榜首。尽管百济神州尚未盈利,但其超过60%的海外收入占比让投资者看到了更大的增长潜力。
顶流基金经理的持仓变化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在2025年二季度重仓百利天恒、百济神州等创新药企,并明确表示“ADC和双抗的全球合作是核心逻辑”。谢治宇的兴全合宜基金也买入信达生物、诺诚健华等。
人才是另一关键因素。百济神州2023年员工平均薪酬为88万元,远高于恒瑞医药的28.56万元,这种人才投入差异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恒瑞医药在美国、欧洲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聚集超过300名科学家,正在弥补这一差距。
恒瑞医药赴港上市的计划也彰显了其国际化决心。公司表示:“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基础广泛,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全球医药行业的品牌影响力。”这一举措将为其国际化布局和资本结构优化提供支持。
随着资本市场重新评估医药企业价值,出海能力已成为核心估值锚点。2025年初,百济神州市值一度超越恒瑞医药,这一现象背后是市场对出海进度与全球化潜力的重新定价。
老牌药企与新生代生物科技公司的竞争格局正在转变。这场四强争霸赛没有输家,只有中国医药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随着更多创新药在海外上市,中国医药行业正在从“中国新”迈向“全球新”。
想获取标的资料的朋友,我已将信息置于自动回复:点头像私💌“666”(非留言)即可自动查看。
100 项与 MAT2A抑制剂(石药集团)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