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Insight 数据库统计,本周(1 月 5 日—1 月 11 日)全球共有 91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2 款获批上市,2 款申报上市,19 款启动临床,29 款获批临床,25 款申报临床。
下文,Insight 仍将分别摘取本周国内外部分重点项目进展做介绍。
境外创新药进展
境外部分,本周共有 20 款药物研发阶段推进,包括 1 款获批上市,3 款首次启动 III 期临床,8 款首次启动 I 期临床,4 款首次获批临床。
申报上市
1、迪哲医药:「舒沃替尼」上市申请获 FDA 受理,纳入优先审评
1 月 7 日,迪哲医药宣布,舒沃替尼(通用名:舒沃哲®)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美国 FDA 受理,并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既往经含铂化疗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 FDA 批准的试剂盒检测确认,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xon20ins)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人患者。
此前,FDA 已授予舒沃替尼全线治疗该适应症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舒沃替尼是迪哲医药自主研发的一款口服、不可逆、针对多种 EGFR 突变亚型的高选择性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2023 年 8 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既往经含铂化疗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含铂化疗,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 EGFR 20 exon20ins 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患者。2024 年 11 月,舒沃替尼通过谈判成功纳入医保目录。
此次在美递交的 NDA 是基于 II 期 WU-KONG1B 研究的积极研究成果。WU-KONG1B 是一项在欧美、澳洲、亚洲等全球 10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国际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舒沃替尼针对经治 EGFR exon20ins NSCLC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关键次要研究终点为缓解持续时间(DoR)。
该项试验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并以口头报告形式亮相 2024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截至 2024 年 3 月 22 日,II 期推荐剂量(RP2D)300 mg 剂量组共纳入 111 例经治 EGFR exon20ins NSCLC 患者,其中 107 例纳入疗效分析集,亚裔/白种人/黑人分别占比 57.9%/40.2%/1.9%。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舒沃替尼具有潜在同类最佳潜力:经 IRC 评估的最佳 ORR 为 53.3%,且有 3 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
舒沃替尼抗肿瘤疗效持久:中位 DoR 未达到,9 个月的 DoR 率为 57%。
舒沃替尼耐受性良好,整体安全性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
重磅临床结果
1、强生制药:EGFR/c-MET 双抗联合疗法 OS 较奥希替尼延长超一年
1 月 7 日,强生制药公布了 3 期 MARIPOSA 研究的 OS 积极结果。
该项研究评估了 RYBREVANT® (埃万妥单抗,amivantamab) 联用 LAZCLUZE™ (兰泽替尼) 一线治疗 EGFR ex19del 或 L858R 替代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患者。组合疗法达到了 OS 次要终点,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显著性的 OS 改善。相较于现有标准治疗奥希替尼,其中位 OS 预计改善超过一年。
截图来自:企业官网
MARIPOSA 研究是一项随机 3 期临床试验,共纳入 1074 例患者,旨在评估 EGFR/c-MET 双抗埃万妥单抗联用三代 EGFR-TKI 兰泽替尼一线治疗 EGFR 突变 NSCLC。OS 结果将在未来的医学会议上披露,并与全球监管机构分享。
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埃万妥单抗+兰泽替尼一线治疗 EGFR 突变 NSCLC 的适应症已经基于 MARIPOSA 研究获批上市。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埃万妥单抗迄今已经获批 4 项适应症,强生还积极开发了皮下注射剂型,巩固临床优势、延长生命周期。皮下注射剂的上市申请也已经在 2024 年 6 月向 FDA 提交。
埃万妥单抗已获批适应症(以美国地区为例)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重磅医药交易
本周全球医药交易出现「爆发期」。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本周(1 月 5 日 - 11 日)共发生 48 起交易事件,其中包括 9 项 License-out、36 项境外交易。值得注意的是,从交易项目成分类别来看,7 项涉及到 ADC。
1、和正医药:BTK PROTAC 与强生达成全球许可协议
1 月 10 日,和正医药与上海药物所共同宣布与强生签订全球许可协议,开发潜在最佳的 BTK 降解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目前和正医药共有 2 款靶向 BTK 的 PROTAC 分子在研,分别是 HZ-Q1070(I 期)和 HZ-Q1060(临床前)。
截图来源:企业官微
在 2024 年 ASH 大会上,和正医药公布了 HZ-Q1070 的首次人体 I 期研究数据(CTR20240471)。该研究主要目标是评估 HZ-Q1070 在复发或难治性 B 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中安全性和耐受性,并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 和 II 期临床推荐剂量 (RP2D)。
截至 2024 年 5 月 3 日,第 1 个 25 mg 剂量组中有 2 例患者入组,所有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s)均为1级。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药代动力学数据显示满意的结果。药效学结果显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BTK 蛋白水平的降解率超过 95%。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共有 24 款靶向 BTK 的 PROTAC 分子,国产有 12 款,占比达到一半。有 3 款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分别是百济 BGB-16673(I/II 期)、和正医药 HZ-Q1070(I 期)和海思科 HSK29116(I 期)。
2、康诺亚:CD38 单抗实现对外授权,总额超 3.6 亿美元
1 月 10 日,康诺亚宣布,就潜在同类最优的靶向 CD38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CM313 与 Timberlyne Therapeutics, Inc.(以下简称 Timberlyne)达成独家授权许可协议。
截图来源:企业官微
基于授权许可协议,康诺亚授予 Timberlyne 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开发、生产及商业化 CM313 的独家权益。
作为回报,康诺亚将获得 3,000 万美元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并获得 Timberlyne 股权,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在达成若干销售及开发里程碑后,康诺亚可获得最多 3.375 亿美元的额外付款,及销售净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CM313 是由康诺亚自主研发的靶向 CD38 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过往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现了同类最佳的治疗效果。近期,CM313 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显示,其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应答率高达 95%,表现出快速且持续的疗效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基于 CD38 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初步疗效结果,CM313 有望成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型治疗选择。
3、映恩生物:EGFR/HER3 双抗 ADC 实现对外授权
1 月 8 日,映恩生物和 Avenzo Therapeutics, Inc. 共同宣布,双方已签订一项独家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Avenzo 将获得在全球范围内(大中华区除外)开发、制造和商业化 DB-1418/AVZO-1418 的独家权利,该药物是映恩生物开发的 EGFR/HER3 双抗 ADC。
根据协议条款,映恩生物将获得 5000 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高达 11.5 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此外,映恩生物还有资格获得 Avenzo 在其区域内的销售收入分成。
截图来源:企业官微
DB-1418/AVZO-1418 是一种针对 EGFR/HER3 双靶点的、基于拓扑异构酶-1 抑制剂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基于映恩生物专有的 DIBAC 平台开发。在临床前研究中,DB-1418/AVZO-1418 显示出对肿瘤细胞更高的结合亲和力,并已证明其在多种实体瘤中的潜在疗效,包括对 EGFR 耐药、EGFR 低表达或 HER3 耐药的肿瘤。
DB-1418/AVZO-1418 目前正在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IND) 支持研究,计划今年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4、和铂医药/科伦博泰:长效 TSLP 抗体达成约 10 亿美元海外合作
1 月 10 日, 和铂医药宣布与科伦博泰就 HBM9378/SKB378 与 Windward Bio AG 签订许可协议。HBM9378/SKB378 是一款由和铂医药与科伦博泰联合开发的靶向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截图来源:企业官微
根据协议,Windward Bio 获得 HBM9378/SKB378 在全球范围内(不包括大中华区以及部分东南亚及西亚国家)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授权。
和铂医药和科伦博泰有权获得总计高达 9.7 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个位数至双位数百分比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其中,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共计 4500 万美元,包括现金付款及 Windward Bio 母公司股权。此外,如果 Windward Bio 近期发生控制权变更或与第三方签订再许可协议,和铂医药和科伦博泰将有权获得额外款项。基于该许可协议的所有款项将等额支付给和铂医药和科伦博泰。
5、天广实:临床前产品 MIL116 近 9 亿美元授权出海,夯实免疫性肾病领域布局
1 月 10 日,天广实生物宣布,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Climb Bio, Inc. 达成合作并签署相关协议。
天广实将授权 Climb Bio 使用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的创新型 APRIL 抗体 MIL116 的相关专利和专有技术,并授权其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权利。
根据相关协议,天广实将获得最高不超过 8.93 亿美元的首付款、开发和销售里程碑款,并获得销售净额提成及潜在再许可款项。
其中,财务条款包括了 900 万美元的首付款、累计不超过 5,175 万美元的开发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 8.32 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款、一定比例的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销售净额提成以及其他潜在的再许可款项。
6、先为达:近 25 亿美元!GLP-1 等产品组合出海
1 月 10 日,先为达生物宣布,与 Verdiva Bio 就每周一次口服 GLP-1受体激动剂伊诺格鲁肽等 3 款产品组合达成了在除大中华区及韩国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许可与合作协议,总金额高达 24.7 亿美元。
Verdiva 专注于开发针对肥胖和其他心血管代谢紊乱的创新疗法,昨天刚刚宣布成立,并完成 4.11 亿美元 A 轮融资,由 Forbion 和 General Atlantic 共同领投,其他跟投方包括 RA capital、OrbiMed、Logos Capital、礼来亚洲、LYFE Capital。
此次合作的产品组合包括:
口服伊诺格鲁肽(Ecnoglutide Oral,XW004):一个处于 II 期临床试验准备阶段的潜在同类首创的每周一次口服 GLP-1受体激动剂。
口服胰淀素受体激动剂(Amylin RA):一个处于临床前阶段的潜在同类首创的每周一次口服胰淀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作单药治疗或与 GLP-1 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
皮下注射胰淀素受体激动剂(Amylin RA):一个处于临床前阶段的潜在同类最佳的长效皮下注射胰淀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作单药治疗或与 GLP-1 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
根据合作协议,Verdiva 将获得在大中华区和韩国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上述产品组合的独家权利。先为达生物将保留在协议地区以外区域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并获得近 7000 万美元的首付款、最高 24 亿美元的潜在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商业化后的分层销售额提成。
Verdiva 和先为达生物还将在其他临床前阶段项目上进行合作。先为达生物有权获得相应的里程碑收入和销售额提成。
资格认定
1、强生:Tau 单抗获 FDA 快速通道资格,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当地时间 1 月 8 日,强生宣布,其在研 Tau 单抗 Posdinemab 获美国 FDA 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
此前,强生针对磷酸化 Tau 蛋白的主动免疫疗法 JNJ-2056 也已获 FDA 授予快速通道资格。
Posdinemab 是一款靶向 Tau 蛋白中间区域特定超磷酸化表位的单抗,可以通过抑制病理性 Tau 蛋白沉积和扩散,从而延缓或预防 AD 疾病进展。目前,Posdinemab 正在开展 IIb 期 AuTonomy 临床研究(NCT04619420)。
AuTonomy 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的 II 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 Posdinemab 在早期 AD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已入组 523 名受试者,主要终点是第 104 周 AD 综合评分量表(iADRS)总分相对于基线的变化。
2021 年 11 月,Posdinemab 在中国首次获批临床,用于延缓被确诊为前驱期 AD 和轻度 AD 痴呆阶段患者的认知下降。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显示,强生已完成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评估 Posdinemab 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耐受性的 I 期、开放性、单次给药研究。
根据 Insight 数据库,近些年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的 AD 新药有卫材/渤建的 Aducanumab 和 Lecanemab,以及礼来的 Donanemab,都为 Aβ 单抗。
其中 Aducanumab 由于争议不断已经先后被卫材和渤建放弃, Lecanemab 预计 2024 财年全年销售额为 20 亿元。Donanemab 上市不足半年,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国内创新药进展
本周国内共有 80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3 款获批上市,2 款申报上市,2 款启动 III 期临床,30 款获批临床,25 款申报临床。
本周国内首次启动临床的 11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
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下文如无特殊标注,为同一来源)
新药获批上市
1、恒瑞医药:PCSK9 单抗获批上市
1 月 10 日,NMPA 官网显示,恒瑞医药「注射用瑞卡西单抗」获批上市,成为国内第 4 款获批上市的 PCSK9 单抗。
本次获批适应症为: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与他汀类药物、或者与他汀类药物及其它降脂疗法联合用药,用于接受中等或以上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仍无法达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目标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成人患者;或单药用于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成人患者,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总胆固醇 (TC)、载脂蛋白 B (ApoB) 水平。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瑞卡西单抗(SHR-1209)是恒瑞自主研发的抗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 9(PCSK9)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与循环中的 PCSK9 结合,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表达,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清除,从而达到降低血清 LDL-C 水平的目的。
瑞卡西单抗获批是基于三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 III 期临床研究(SHR-1209-301/302/303)的积极结果。2023 年 6 月,恒瑞宣布这三项研究均达到方案预设的优效标准,且实现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
SHR-1209-301 研究,评价瑞卡西单抗单药治疗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SHR-1209-302 研究,评价瑞卡西单抗联合其他降脂药治疗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SHR-1209-303 研究,评价瑞卡西单抗联合其他降脂药治疗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024 年 10 月 9 日,瑞卡西单抗单药治疗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 Ⅲ 期临床研究(REMAIN-1,NCT04849000)结果发表在 JACC 期刊。
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瑞卡西单抗 150 mg Q4W 单药治疗 12 周后 LDL-C 较基线的降幅为 49.6%;300 mg Q8W 单药治疗 16 周后 LDL-C 降幅为 52.8%;450 mg Q12W 单药治疗 12 周后 LDL-C 降幅为 45.0%,三种不同剂量给药方案降低 LDL-C 效果相似。
目前国内已获批的 PCSK9 单抗多每 2 周或每 4 周给药一次,瑞卡西单抗可以实现每 4 周、8 周或 12 周的给药方案,提供了更灵活、便利的治疗选择,其最长给药间隔可达 12 周,相比于其他 PCSK9 单抗类药品具有一定优势。
2、石药集团:DPP-4 抑制剂获批上市
1 月 10 日,药监局官网显示,石药集团 1 类新药「普卢格列汀片」(DBPR108 片) 获批上市,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
来源:药监局官网
普卢格列汀为一种新型口服二肽基肽酶-Ⅳ(DPP-4) 抑制剂,对 DPP-4 具有高选择性和强抑制性。通过抑制 DPP-4,使内源性活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水平升高从而增强 β 细胞和 α 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并增强葡萄糖对胰升糖素分泌的抑制作用,进而降低血糖水平,且不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
该批准基于两项随机、双盲、多中心 III 期临床试验数据(普卢格列汀单药治疗 2 型糖尿病、普卢格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
单药临床研究共入组 766 名受试者。结果显示,在主要疗效终点第 24 周末 HbA1c 较基线变化,普卢格列汀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同时非劣于阳性药磷酸西格列汀片组。
联合用药临床研究共入组 214 名受试者,结果显示,在主要疗效终点第 24 周末 HbA1c 较基线变化,普卢格列汀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此外,普卢格列汀组的安全性数据显示安全性与西格列汀组和安慰剂组相似。
根据 Insight 数据库,目前国内已有 11 款 DPP-4 抑制剂新药上市,其中国产 5 款,包括普卢格列汀(石药集团)、考格列汀(海思科)、瑞格列汀(恒瑞医药)、福格列汀(信立泰)和森格列汀(盛世泰科)。除刚上市的普卢格列汀和 2024 年 12 月上市的森格列汀外,其他 9 款 DPP-4 抑制剂均被纳入 2024 年医保目录。
3、赛诺菲:CD38 单抗获批上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1 月 9 日,赛诺菲 CD38 单抗「艾沙妥昔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联合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包括来那度胺和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多发性骨髓瘤(MM)成人患者(受理号:JXSS2300090/1)。
不仅如此,艾沙妥昔单抗另一项新适应症也已经在 2024 年 5 月申报上市获受理(受理号:JXSS2400043/4),据 Insight 数据库推测,该适应症可能为多发性骨髓瘤一线治疗。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艾沙妥昔单抗(Isatuximab)是赛诺菲引进自 ImmunoGen 的单抗药物,双方的合作早在 2017 年达成。2020 年 3 月,该药首次获 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 Sarclisa®;同年 5 月、6 月又分别在欧盟和日本获批。迄今,在全球范围内,艾沙妥昔单抗已经有 3 项适应症获批上市,囊括 MM 三线到一线疗法。
本次艾沙妥昔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是基于乐城真实世界数据。该药是首批获准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展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的三个试点药品之一,在 2023 年 12 月申报上市之时,也成为首个利用乐城真实世界数据获 NMPA 受理上市许可申请的血液肿瘤治疗药物。
此前根据 III 期 ICARIA-MM 研究数据,与标准治疗方案 (泊马度胺-地塞米松) 相比,艾沙妥昔单抗联合泊马度胺-地塞米松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中位 PFS 为 11.53 个月 vs 6.47 个月(HR=0.596,95%CI: 0.44-0.81,p=0.001),同时显著提高总缓解率,ORR 为 60.4% vs 35.3%(p<0.0001)。而在最终 OS 分析中,艾沙妥昔单抗组 mOS 为 24.6 个月(95%CI,20.3-31.3),而泊马度胺-地塞米松对照组仅为 17.7 个月(95%CI,14.4-26.2)。
新适应症获批上市
1、默沙东:四价 HPV 疫苗国内获批重磅新适应症,用于男性 HPV 预防
1 月 8 日,默沙东宣布其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酿酒酵母)(商品名:佳达修 4)在国内获批新适应症,用于 9~26 岁男性接种。
截图来源:企业官微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 7 万名男性因感染 HPV 而罹患阴茎癌、肛门癌、口腔癌或其他头颈部癌症。有研究显示,男性感染 HPV 后,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较弱,再感染及终身感染风险均显著高于女性。
目前,英国、美国等国家已经开始同时实施男性和女性 HPV 疫苗接种计划。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 HPV 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男性 HPV 感染。
默沙东的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酿酒酵母)(Gardasil 4/佳达修 4) 是全球首个获批的 HPV 疫苗,其抗原成分包括 HPV6、11 两个低危亚型和 16、18 两个高危亚型。
在国内,佳达修于 2017 年 5 月被批准用于 20 至 45 岁的女性接种,采用三剂免疫接种程序,用于预防由 16、18 型 HPV 所致的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2/3)和原位腺癌(AIS)。2020 年 11 月,该疫苗被批准扩大用于 9-19 岁女性。
佳达修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的四价 HPV 疫苗,但在万泰生物、沃森生物等国产二价疫苗的冲击下,佳达修的国内市场表现并不理想。据智飞生物披露,2023 年全年佳达修签发数量为 1034 万支,同比减少 26%。
此外,在四价 HPV 疫苗领域,佳达修还有多个后续竞争者,其中国药中生成都生物四价 HPV 疫苗于 2024 年 7 月在国内申请上市,博唯生物四价 HPV 疫苗正在开展 III 期临床。未来国产四价 HPV 疫苗的获批上市,将进一步侵蚀佳达修的市场份额。
预防男性 HPV 感染适应症的获批,将成为佳达修新的销售动力,毕竟此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款 HPV 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男性 HPV 感染。
2、K 药 + 维恩妥尤单抗联合疗法获批上市,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
1 月 8 日,NMPA 官网显示,默沙东的 PD-1 单抗帕博利珠单抗(K 药)与安斯泰来 Nectin-4 ADC 注射用维恩妥尤单抗联合疗法获批上市,联合用于既往未经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成年患者的一线治疗(受理号:JXSS2400030/31/33)。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维恩妥尤单抗(Enfortumab Vedotin,Padcev)是安斯泰来与 Seagen(现被辉瑞收购)研发,由靶向 Nectin-4 的人源 IgG1 单克隆抗体 Enfortumab 与细胞毒制剂单甲基奥瑞他汀 E(MMAE)偶联而成。
目前,该药已获 FDA 批准三项适应症,从尿路上皮癌三线到一线疗法全部覆盖。2024 年 8 月,维恩妥尤单抗首次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 PD-1/PD-L1 抑制剂和含铂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UC 患者(三线疗法)。
此次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 UC 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临床试验 EV-302(KEYNOTE-A39)的结果。
EV-302 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 III 期试验,旨在评估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化疗治疗既往未经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UC(la/mU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试验招募了 886 名既往未经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UC 且能耐受含铂化疗的患者,无论其 PD-L1 表达。
2024 ESMO 上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截至 2023 年 8 月 8 日,中位随访时间 17.2 个月。与一线标准化疗方案相比,维恩妥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显著延长 la/mUC 患者 mPFS 超过 6 个月,疾病进展与死亡风险降低 55%(12.5 个月 vs 6.3 个月,HR=0.45,P<0.00001);同时,维恩妥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的患者 mOS 显著延长 15.4 个月,死亡风险降低 53%(31.5 个月 vs 16.1 个月,HR=0.47,P<0.00001)。而且,各预设亚组的 PFS 和 OS 与整体人群保持一致。
此外,与一线标准化疗相比,维恩妥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患者具有更高 ORR 值(67.7% vs 44.4%,P<0.00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组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为 29.1%(化疗组为 12.5%),达到部分缓解(PR)的患者为 38.7%(化疗组为 32.0%)。
安全性方面,维恩妥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组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情况整体可控,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维恩妥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将替代当前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UC 一线标准疗法化疗,成为中国首个替代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案。而且,2024 CSCO 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已将维恩妥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作为一线优先选择方案进行推荐。
3、君实生物:PD-1 单抗黑色素瘤适应症转为常规批准
1 月 6 日,君实生物宣布其抗 PD-1 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用于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治疗的适应症正式获得 NMPA 同意,由附条件批准转为常规批准。
截图来源:NMPA 官微
附条件批准上市审评审批政策旨在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加快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临床急需药品上市。
2018 年 12 月,基于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的Ⅱ期临床研究(POLARIS-01 研究,NCT03013101),特瑞普利单抗获得 NMPA 附条件上市批准,用于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本次常规批准主要基于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对照的 Ⅲ 期临床研究(MELATORCH 研究,NCT03430297)。MELATORCH 研究旨在比较特瑞普利单抗对比达卡巴嗪在既往未接受系统抗肿瘤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基于独立影像评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担任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全国 11 家临床中心参与。
MELATAORCH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达卡巴嗪组(N=128),特瑞普利单抗组(N=127)基于独立影像评估的 PFS 显著延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 29.2%(HR=0.708)。同时,其他疗效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 PFS、客观缓解率、缓解持续时间以及总生存期)也显示出获益趋势。特瑞普利单抗安全性良好,与既往研究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
君实新闻稿指出,该研究是国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达成阳性结果的 PD-(L)1 抑制剂一线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关键注册临床研究。
基于上述研究,NMPA 已于 2024 年 8 月受理了特瑞普利单抗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一线治疗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这是特瑞普利单抗在中国内地递交的第十二项上市申请。
申报上市
1、恒瑞医药:1 类痛风新药报上市
1 月 9 日,CDE 官网显示,恒瑞 1 类新药 SHR4640 片(Ruzinurad)在国内报上市。根据公开消息,Insight 数据库推测该药适应症为痛风伴高尿酸血症。
截图来源:CDE 官网
SHR4640 片是恒瑞医药针对特异性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 URAT1(尿酸盐转运体)开发的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是其自主创新的 1 类抗痛风药物,可以通过选择性抑制 URAT1 对尿酸的转运,从而抑制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的排泄,达到降低血尿酸浓度的目的。该药是国产首个申报上市的 URAT1 抑制剂。
在 2024 欧洲风湿病学大会(EULAR 年会)上,恒瑞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公布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 II 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该试验旨在评估 SHR4640 片联合非布司他片治疗经非布司他治疗未达标的原发性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受试者的降尿酸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 12 周血清尿酸 ≤360 μmol/L 的受试者百分比,SHR4640 10mg 联合非布司他组为 56.9%,SHR4640 5mg 联合非布司他为 53.1%,均显著优于安慰剂联合非布司他组 13.7%。
治疗 12 周血清尿酸 ≤300 μmol/L 的受试者百分比,SHR4640 10mg 联合非布司他组为 43.1%,SHR4640 5mg 联合非布司他为 38.8%,明显优于安慰剂联合非布司他组 9.8%。
在安全性方面,SHR4640 联合非布司他组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联合非布司他组相似。整个试验期间,无不良事件导致终止治疗或导致死亡。SHR4640 联合非布司他整体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
2、天境生物:「菲泽妥单抗」首次在国内报上市
1 月 8 日,CDE 官网显示,天境生物 1 类新药「菲泽妥单抗」首次在国内报上市。Insight 数据库推测该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二线治疗。
截图来源:Insight 数据库
菲泽妥单抗是一款靶向 CD38 的人源单克隆抗体。研究表明,CD38 抗体在多种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治疗潜力。
2017 年 11 月,天境生物与 MorphoSys 签订许可协议,天境生物获得菲泽妥单抗在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和澳门)所有适应症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2019 年 5 月,菲泽妥单抗在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登记了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平行对照、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比较菲泽妥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联合方案与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联合方案在至少接受过 1 线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中的疗效,同时评估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该研究的具体结果尚未披露。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目前全球共有 18 条 CD38 单抗新药管线在研(仅统计活跃状态),仅强生达雷妥尤单抗和赛诺菲艾沙妥昔单抗获批上市。
而在国产 CD38 单抗新药赛道上,共有 6 款进入临床,其中尚健生物 SG301 进展最快,已进入临床 III 期阶段。康诺亚 CM313 紧随其后,已进入临床 II 期。值得一提的是,CM313 选择了自免赛道,首发适应症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另外,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也进入临床 I/II 期。
3、科伦博泰:HER2 ADC 新适应症国内报上市
1 月 8 日,CDE 官网显示,科伦博泰 HER2 ADC 博度曲妥珠单抗(A166)新适应症报上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抗 HER2 治疗的 HER2 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这是该药第 2 项适应症报上市。
截图来源:CDE 官网
此次报上市是基于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III 期 KL166-III-06 临床研究的积极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博度曲妥珠单抗单药对比恩美曲妥珠单抗 (T-DM1) 在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治疗的 HER2 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在预设的期中分析中,与 T-DM1 相比,博度曲妥珠单抗单药在主要研究终点盲态独立中心 (BICR) 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 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博度曲妥珠单抗是科伦博泰自主研发的创新 HER2 ADC,其通过稳定酶可裂解速接子将新型 MMAF 衍生物 (高细胞毒性微管蛋白抑制剂 Duo-5) 与 HER2 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抗体比 (DAR) 为 2。博度曲妥珠单抗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 HER2,并被肿瘤细胞内吞,在胞内释放毒素分子 Duo-5,Duo-5 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在 G2/M 期,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博度曲妥珠单抗靶向结合 HER2 后也可抑制 HER2 介导的信号通路,具有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 (ADCC) 活性。
2023 年 5 月该药首次在国内报上市,用于既往经二线及以上抗 HER2 治疗失败的 HER2 阳性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Insight 数据库预测将在 2025 年 Q2 获批。
除了乳腺癌以外,博度曲妥珠单抗还在拓展新的适应症,包括胃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 HER2 ADC 新药共有 76 条管线在研(仅统计活跃状态),有 3 款已在国内国外均获批上市,分别是荣昌生物维迪西妥单抗、第一三共德曲妥珠单抗和 ImmunoGen 恩美曲妥珠单抗。
其中国产 HER2 ADC 新药赛道也竞争激烈,除了科伦博泰博度曲妥珠单抗,恒瑞瑞康曲妥珠单抗也在 2024 年 9 月首次申请上市,不过首发适应症有所区别,为非小细胞肺癌。另外还有 7 款已进入临床 III 期。值得一提的是,正大天晴 TQB2102 和康宁杰瑞 JSKN-003 与其他 5 款不同,为 HER2 双抗 ADC。
拟优先审评
1、正大天晴:「贝莫苏拜单抗」拟优先审评,治疗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1 月 10 日,CDE 官网显示,正大天晴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拟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晚期或不可切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贝莫苏拜单抗是一款 PD-L1 单抗,目前已在国内获批 2 项适应症: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和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既往系统性抗肿瘤失败且不适合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或根治性放疗的非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非MSI-H)或非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非dMMR)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
2024 年 ASCO 大会上,正大天晴公布了贝莫苏拜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中的研究结果(CTR20190938)。此研究共纳入 29 名患者,28 名患者(1 名退出)的 ORR 达到 79.3%,其中 3 名完全缓解,20 名部分缓解。中位 PFS 未达到。缓解者的中位 DOR 未达到。
对 7 例患者(包括 3 例反应良好患者和 4 例反应不佳患者)的肿瘤微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三级淋巴结构 (TLS) 的存在存在显著差异。
在安全性方面,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治疗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主要为 1 级和 2 级 AE。13 例患者(44.83%)出现 3 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为高甘油三酯血症(13.79%)、脂肪酶升高(6.90%)、淀粉酶升高(3.45%)和高血压(3.45%)。
2、华辉安健:「立贝韦塔单抗」拟纳入优先审评,治疗丁肝
1 月 7 日,华辉安健的 HH-003 注射液(Libevitug,立贝韦塔单抗)拟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慢性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
截图来源:CDE 官网
立贝韦塔单抗是华辉安健开发的全球首个靶向乙肝病毒表面大包膜蛋白前 S1(PreS1)区的中和抗体。它通过特异性结合 HBV/HDV 表面的 PreS1 区域,阻断 HBV、HDV 和其受体 NTCP 的结合从而阻止病毒进入肝细胞,中和病毒的感染。此前,该产品曾先后获 CDE 和 FDA 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 HDV 感染。
华安辉健曾在欧洲肝病协会 2023 年会上发表了一项针对慢性 HDV 感染者治疗 24 周的 II 期临床 HH003-201(NCT05674448)数据。结果显示,立贝韦塔单抗在慢性 HDV 感染者中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另外一项治疗慢性 HDV 感染的 II 期 HH003-204 研究(NCT05861674)正在进行中。这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关键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将在获得所有受试者 48 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后发表。
此外,华辉安健还在开展 HH003 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研究。
慢性 HDV 感染合并 HBV 感染会导致严重的病毒性肝炎。HDV 是一种复制缺陷型 RNA 病毒,为 HBV 的卫星病毒,需借助 HBV 表面蛋白作为其包膜蛋白进行复制。HDV 通过结合其与 HBV 共同的宿主细胞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感染肝细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有 1500-2000 万慢性 HDV 感染者,其疾病进程快,常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是比较严重的一类慢性病毒性肝炎。
拟突破性治疗
1、4 款国产 1 类新药拟纳入突破性疗法
1 月 8 日,CDE 官网显示,4 款国产 1 类新药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分别为 ZM-H1505R(Canocapavir,挚盟医药)、YL201(宜联生物)、IBI343(信达生物)和 9MW2821(迈威生物)。
截图来自:CDE 官网
挚盟医药的 ZM-H1505R 是一款 HBV 核衣壳抑制剂,可以通过干扰病毒核衣壳的正常形成和阻碍前基因组 RNA(PgRNA)的包装而起到阻止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并有效阻断 HBV cccDNA 的形成。本次拟纳入突破性治疗的适应症为:慢性乙型肝炎。
2024 年 11 月,挚盟医药在 2024 年美国肝病学会年会(AASLD 2024)上公布了 ZM-H1505R 的 IIa 期临床中期分析结果。这是一项评估 ZM-H1505R 联合恩替卡韦(ETV)与 ETV 单药在既往接受过 ETV 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2000 IU/mL>HBV DNA ≥ 50 IU/mL ) 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研究。结果显示,ZM-H1505R 与 ETV 辅助治疗总体耐受性良好,并能有效地将 HBV DNA 降至 10 IU/mL 以下。ZM-H1505R 与 ETV 联用可增强病毒抑制效果。
宜联生物的 YL201 是一款 B7-H3 ADC,采用宜联生物新型毒素连接子平台技术(TMALIN®)开发而成。本次拟纳入突破性治疗的适应症为:既往经 PD-(L)1 抑制剂和至少二线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2024 年 10 月, YL201 治疗经初始含铂治疗失败的复发性小细胞肺癌已被 CDE 正式纳入了突破性治疗。
2024 年 ESMO 大会上,宜联首次披露了 YL201 的 I 期临床数据。其中,鼻咽癌队列有 70 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他们之前也都接受过抗 PD-(L)1 和铂类化疗的治疗,而且约 75% 的患者曾接受过 ≥2 线的标准疗法治疗。针对这类患者,YL201 的 ORR 为 48.6%,mDoR 为 11.1 个月、DCR 为 92.9%、mPFS 为 7.2 个月,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信达生物的 IBI343 是一款靶向 CLDN18.2 的 ADC,采取定点偶联技术,DAR 值为 4,具有高稳定性和强效杀伤作用。本次拟纳入突破性治疗的适应症为: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 Claudin(CLDN)18.2 表达阳性的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
2024 年 12 月,信达生物在 2024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上口头报告了 IBI343 治疗晚期胰腺导管腺癌临床 I 期数据更新。截至 2024 年 9 月 6 日,共 43 例 CLDN18.2 阳性 PDAC 患者接受 IBI343 6 mg/kg Q3W 单药治疗。所有受试者既往均接受至少 1 线治疗,60.5% 的受试者既往接受过 2 线及以上的抗肿瘤治疗。43 例受试者疗效均可评估,总体 ORR 为 32.6%,cORR 为 23.3%,cDCR 为 81.4%。
9MW2821 是迈威开发的一款 Nectin-4 ADC,本次拟纳入突破性治疗的适应症为:联合特瑞普利单抗(PD-1单抗)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2024 年 8 约,其单药用于尿路上皮癌三线治疗的申请已被 CDE 正式纳入突破性治疗。
9MW2821 联合 PD-1 单抗用于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的初步数据显示,40 例受试者中,ORR 为 87.5%,经确认的 ORR 为 80%,DCR 为 92.5%,中位 PFS 和 DOR 尚未达到。
迈威还在 2023 年 12 月公布了 9MW2821 单药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 II 期结果。在 II 期临床 1.25 mg/kg 剂量组下,9MW2821 单药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 ORR 为 62.2% , DCR 为 91.9%,中位 PFS 为 6.7 个月,中位 OS 尚未达到。
内容来源:药企官方发布新闻/资料、Insight 数据库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点击卡片进入 Insight 小程序
国内审评进度、全球新药开发…
随时随地查!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