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多睡的医生自己在熬夜

2024-02-01
疫苗
近日,一则“劝人多睡的医生自己在熬夜”的词条冲上热搜,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2024年1月24日,央视网记者来到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本部,跟踪采访了两名负责120院前急救的急诊科医生。记者观查到,工作时间长、强度高、压力大、琐事多,是她们的工作常态。   医生群体过劳死频发对于国内的大多数医生来说,“医教研一体”的工作性质让医生们少有休息时间,甚至“过劳死”在医生群体中也是频频发生。   2021年1月1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叶雄医生劳累过度不幸猝死,年仅39岁。2021年7月5日上午,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部副主任医师李健在值班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6岁。2022年8月22日凌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杨宏突发心源性猝死,年仅37岁。2022年8月16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刘伟于凌晨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53岁。离得最近的案例,1月12日上午,朱翔主任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最终身亡,年仅45岁。关于他离世的原因,知情人透露系心脏骤停导致。印度医生协会(IMA)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医生的平均寿命仅为59岁,远远低于普通人的寿命72岁,差距有13年之久。研究人员表示,大部分去世的医生死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而坚守在岗位上的医生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其中45-55岁和55-65岁这两个年龄组的医生健康最为脆弱。2021年发布的一项由3万多名学者参与的大型新数据集,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的寿命研究,显示医疗从业者的寿命一直低于其他专业学者,而且单独被列出,医学学者的死亡率改善情况是推迟的。麻醉医生猝死率最高《中华医学杂志》曾经发表过文章,统计2012年至2015年被媒体公开报道猝死的29名中国医生当中,有14名医生都是麻醉医生,约占总人数的一半。2017年复旦大学发表的《过度劳累是中国医生无声杀手》一文中指出,麻醉科医生的猝死率为26%,远远高于业界同行!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麻醉医生通常每年需要负责管理的患者数目明显偏高。在发达国家,麻醉医生每年平均管理146~726位患者(美国726、英国500、法国491、瑞士203、丹麦146);而在中国,每位麻醉医生每年需要管理的病例数约为1500例,麻醉医生平均每月的加班时间超出25.56小时,有的甚至超出50多个小时。尤其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城市和大型三甲医院,这一情况更为严重。2021年《柳叶刀》子刊《柳叶刀-区域健康》上发布的“中国麻醉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7年,我国麻醉师的工作量每年增加10%,达到5117.4683万例麻醉病例。手术室内外病例分别增长9.29%和15.64%,而在同一时期,麻醉师的数量只增加了5.97%。结合以上数据,不难想象,未来我国麻醉医生或许面临更大的工作量,更少的休息时间。高压下的精神问题值得关注除了医生的身体健康问题需要关注以外,高压工作导致精神问题亦不容忽视。2023年1月,青岛一所大学附属医院一名26岁女医生跳楼身亡,警方排除他杀可能。2022年4月,广州一所大学附属医院一名神经外科研究生跳楼自杀身亡。2021年2月,我国一名57岁的器官移植专家在医院跳楼自杀。近些年,医生自杀事件不甚枚举,抑郁也已成为医生常态。知名医学网站Medscape发布的《医生的负担:医师自杀报告2023》中提到,自杀已经成为美国公共卫生危机。而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群体来说,有自杀念头和自杀未遂的比率更是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数据显示,1%的医生表示他们曾试图自杀,9%的医生承认他们曾考虑过自杀。这也就意味着,每10个医生里,就有1名医生想过自杀。而根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数据,这两个数字在美国成年人中分别为0.5%和4.9%。可以看出,医生群体的自杀意愿是普通成年人的两倍。   报告还指出,有23%的医生感到抑郁,其中有24%达到了临床上的抑郁症标准,有67%属于口头上的抑郁。并且从报告中,我们得知,每年都有多起医生或医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但当产生自杀念头或有自杀倾向时,医生们普遍都不会寻求帮助。那么是什么让医生一步步陷入抑郁,走向自杀?漫长的医学培养之路,高强度的工作,低廉的薪水,一个接一个的考试,糟糕的医患关系,职称/晋升的压力……中国医生正在经历着超常的工作负荷,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低廉的劳动报酬。人民日报曾撰文明确指出,要依法保障公民的休息权。对于那些长期习惯于默默奉献的忘我劳动者,既要在激励机制上更加善待他们,也可以在必要时对他们建立健康预警机制,甚至强制安排休假。而医护正是这群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他们的日常休假却得不到保障。希望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能够落实医务人员的休假政策,真正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撰文 | Anna.An编辑 | Swagpp● 爆火!医生吐槽医院大楼互相距离太远、建得太大,老弱病残看病至少得一天!医院何时才能回归公益?怎样才能为患者考虑?● 新冠伤脑?Cell子刊最新:新冠病毒损伤神经系统的新原因找到了!但二甲双胍等药物能阻断病毒● 震惊!发了很多SCI的博士,竟然不知氨溴索是啥!网友困惑:既然你科研好,为啥却硬着头皮干临床?基础用药都不懂,作为博士不应该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立刻下载梅斯医学APP!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