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03-01-24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00-01-01 |
|
|
在研机构- |
|
在研适应症- |
|
最高研发阶段终止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特约作者 | 苒苒责任编辑 | 郑瑶又一个医药股倒下,吉药控股正式退市。01退市导火索债务黑洞、资产崩盘...4月23日晚,吉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药控股”,股票代码 300108)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终止上市情形,股票将被终止上市,4月24日开市起停牌,且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吉药控股成立于2000年,前身为2000年成立的双龙股份。2010年,公司成功上市后,业务逐步拓展。旗下业务包含中西成药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构建起以医药工业(中西成药生产)、医药商业(批发、代理)、医药零售、医疗医养(医疗结合的养老服务)等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集团化业务体系。2014年通过收购金宝药业切入医药领域,2017年更名后形成“医药+化工”双主业。医药板块涵盖中西成药、生物制药等15个剂型,化工板块以白炭黑生产为主,曾为国防化工定点企业。在其2016年年报中可以看出,医药板块在其业务构成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彼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7亿元,其中化工行业贡献1.75亿元,占比23.39%;医药行业贡献5.66亿元,占比高达75.85%。在发展初期,吉药凭借对医药市场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布局,在行业内崭露头角。然而,近年来,吉药却陷入了困境,连续亏损、债务危机等问题接踵而至,致使这家药企从曾经的资本宠儿走到令人唏嘘的退市局面......首先,是并购后遗症显现。2014~2019年间,吉药通过高溢价并购快速扩张,先后将金宝药业、普华制药、亚利大胶丸等10余家药企收入囊中,累计斥资超20亿元。这些并购动作短期内推高了营收规模(2017年营收一度突破15亿元),却也导致商誉规模飙升至1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超40%。其并购的企业多为区域性中小药企,缺乏核心专利或独家品种,且管理团队与公司协同性不足。2018年起,随着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落地,被并购企业业绩集体变脸:金宝药业承诺期内净利润缩水60%,普华制药核心产品因未通过一致性评价被淘汰。2019-2024年,吉药不得不对这些标的累计计提商誉减值超15亿元,相当于同期营收总和的1.2倍。巨额减值直接导致公司连续5年净利润为负,净资产一度跌破-5亿元,触发“财务类退市”预警。其次,在中成药领域,吉药对传统产品缺乏深度二次开发,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导致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走低。2024年全年,吉药预计未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8.3亿元至-11.8亿元。同时,吉药负债率高达161.77%,累计诉讼金额18.56亿元,子公司资产被查封导致生产停摆,形成“母公司拖累子公司”的恶性循环。债务逾期问题致使债权人纷纷提起诉讼。资金链的断裂让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陷入了混乱,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被严重削弱。2019年,吉药还因筹划收购修正药业股权事项中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经查实,公司在未明确交易对方资质、标的资产估值依据的情况下,多次发布含误导性陈述的重组公告,导致股价异常波动。时任董事长孙军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因未履行审慎义务,被证监会处以20万元罚款,并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这场“蛇吞象”的闹剧充分暴露了公司治理的深层缺陷。02退市潮下多家药企来到“清退”边缘吉药的退市为医药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市场竞争和政策压力的双重挑战下,那些经营不善、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药企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除吉药外,2025年已有多家药企被终止上市或濒临退市,涉及大理药业、普利制药、龙津药业、景峰医药等。大理药业:2025年3月14日,大理药业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终止上市暨摘牌日为2025年3月21日。这家2017年9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企业,作为云南大理州首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核心产品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受政策影响颇深。自2017年中药注射液管理趋严后,相关产品销售额整体回落,公司业绩首次“断崖式”下跌。此后,受中成药集采、医保支付限制等因素影响,主营产品销售价格和数量持续下降,营收逐年下滑,已连续多年亏损。普利制药:4月18日晚间,*ST普利(300630)发布公告称,公司于4月18日收到通知,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上市。公告显示,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4月28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5月21日,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于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摘牌并终止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连续两年虚增收入超10亿元、利润造假6.95亿元,2025年被证监会查实并启动强制退市程序。这家曾经在化药制剂领域的头部企业,因严重违背市场规则而轰然崩塌。龙津药业: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均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披露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公司股票于2025年4月25日起停牌。长期以来,龙津药业主打产品结构单一,除注射用灯盏花素外,已上市的化学仿制药产品收入规模极为有限。尽管公司一直努力突破单品依赖,积极投身心脑血管类、代谢类等高端化学仿制药或创新药的研发与技术引进,试图拓宽产品线,但目前成效不彰,盈利能力与整体抗风险能力依旧薄弱。4月21日晚,南华生物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宣布业绩由盈转亏,业绩“变脸”更导致公司触发退市风险警示,将被*ST;长药控股因2024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且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4月22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此外,塞隆药业、双成药业、景峰医药、四环生物等也面临着各种退市风险,或因业绩不佳,或因债务问题,或因产品竞争力不足等。2024年,随着新“国九条”重磅落地,上市公司财务类退市占比急剧攀升,超96%的退市企业因财务指标不达标黯然离场,医药行业,沦为重灾区。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医药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那些能够持续创新、优化管理、提升竞争力的企业,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而那些依赖传统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END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精彩内容
近日,440个药品通过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初步形式审查,其中62个中成药入围,目录内外各有43个、19个。除了益心酮滴丸、百令胶囊,60个中成药属于独家品种,4款中药注射剂在列;11个中成药销售额超过1亿元,其中蓝芩口服液、百令胶囊、康莱特注射液销售额均超过15亿元;以岭4个品种入围,扬子江、康缘、济川、神威各有3个品种入围。
19个中成药进攻2100亿市场,扬子江、济川、康缘……
19个目录外中成药中,除了益心酮滴丸涉及5家生产企业,其余品种均为独家中成药。从剂型上看,19个中成药中颗粒剂有5个,丸剂、口服液体剂各有3个,片剂、软膏剂、外用液体剂各有2个,胶囊剂、栓剂各有1个。
通过初审的目录外中成药
入围产品主要是近些年批准上市的中药新药,包括以岭药业的通络明目胶囊、健民集团的小儿紫贝宣肺糖浆、扬子江药业的益气通窍丸、青峰药业的枳实总黄酮片、济川药业的小儿豉翘清热糖浆、康缘药业的济川煎颗粒、成都华西天然药物的秦威颗粒、卓和药业的九味止咳口服液、齐进药业的儿茶上清丸等。
从治疗领域上看,19个中成药涉及9个治疗大类,其中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皮肤科用药、五官科用药各有3个品种,儿科用药、妇科用药、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用药、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各有2个品种,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有1个品种。
米内网数据显示,9个中成药治疗大类2023年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合计超过2100亿元。其中,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销售额超过800亿元,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销售额超过400亿元,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成药、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销售额均超过200亿元。
15个中成药通过目录外条件1(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入选,其中8个中成药于2023年获批上市,儿茶上清丸、九味止咳口服液、秦威颗粒、温经汤颗粒等4个中成药于2024年上半年获批上市。
3个品种妇宁阴道膨胀栓、香松通络油、益心酮滴丸属通过目录外条件2(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且针对此次变更获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药品)入选。
此外,唐草片则属于目录外条件3,即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 年版)》的药品。唐草片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益气之功效,是国内首个批准用于治疗艾滋病的纯中药制剂。该产品曾通过2020、2021、2022医保调整初步形式审查,“进保之路漫漫”。
作为唯一入围的非独家中成药,益心酮滴丸具有活血化瘀、宣通血脉之功效,用于瘀血阻脉所致的胸痹,生产厂家包括太极集团、天一堂药业、普华制药、黄果树立爽药业、东诚大洋制药等5家。该产品曾通过2022、2023医保调整初步形式审查,最终都未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42个独家中成药再闯关,3大超15亿品种在列
今年的医保调整目录内药品申报条件分3种,其中条件1为2024年12月31日协议到期,且不申请调整医保支付范围的谈判药品;条件2为2024年12月31日协议到期,适应症或功能主治未发生重大变化,因适应症与医保支付范围不一致,主动申请调整支付范围的谈判药品。
43个通过形式审查的目录内中成药,有38个品种通过目录内条件1入选,另外5个品种通过目录内条件2入选,包括绿⾕制药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华东医药的百令胶囊、长白山制药的康艾注射液和蒺藜皂苷胶囊、广育堂国药的小儿牛黄清心散。
通过初审的目录内中成药
从治疗领域上看,43个中成药涉及9个治疗大类。其中,消化系统疾病用药以11个品种领跑,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各有8个品种,儿科用药有5个品种。
米内网数据显示,43个中成药2023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合计超过91亿元。其中,3个品种蓝芩口服液、百令胶囊、康莱特注射液销售额均超过15亿元,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销售额超过9亿元,康艾注射液销售额超过7亿元,金银花口服液销售额接近3亿元。
除了百令胶囊涉及华东医药、佐力药业2家生产企业,其余中成药均为独家品种。42个独家中成药中,以岭药业有3个品种在列,天士力、济川药业、康缘药业、扬子江药业、神威药业、奇正藏药、方盛制药、长春高新、康臣药业、长白山制药、陕西健民制药等11家企业各有2个品种上榜。
通过初审的目录内中成药有4款注射剂,具体为绿⾕制药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长白山制药的康艾注射液、康莱特药业的康莱特注射液、腾药制药的心脉隆注射液。其中,康艾注射液支付范围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说明书标明恶性肿瘤的中晚期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支付范围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并有明确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患者。
近年来受医保支付限定范围影响,康艾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已腰斩,此次医保调整若能解除限制,市场的颓势有望扭转。
中药新药、中药注射剂发力,2600亿市场再掀波澜
米内网数据显示,中成药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峰值为2018年的接近2800亿元;随后受医保控费、限输限辅等政策影响,2019年、2020年销售额分别下滑1.76%、14.39%;近年来市场进入修复阶段,2021年、2022年分别增长4.75%、0.16%,2023年销售额超过2600亿元,同比增长9.01%。
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销售情况(单位:万元)来源: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2017年的医保目录调整中,中药注射剂成为医保控费重点监控对象。自2017年开始,中药注射剂在院内市场销售额连续6年下滑,2023年销售额止跌回升,同比增长16.07%。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支付调整为企业产品带来新的转机,2022版医保目录有7款中药注射剂调整限制、2023版医保目录有48款中药注射剂调整限制,多款中药注射剂调整后实现销量大幅增长。
中药创新鼓励政策持续加码,提升企业中药创新研发热情。2021-2023年这三年时间,国内累计有28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中药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时间大大缩短。2022版、2023版医保目录分别新增8个、9个中成药。其中,2022版医保目录新增的8个中成药均是在2021年获批上市,2023版医保目录新增的9个中成药有7个是在2022年获批上市。
此次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62个中成药,与2023年相比,目录内、外中成药数量均有所增加。
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和《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分为企业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谈判竞价等环节,形式审查只是其中之一。
62款中成药接下来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步骤及环节,并且只有谈判或竞价成功后才能最终被纳入目录。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将于今年11月份完成谈判并公布结果。
数据来源:米内网数据库、国家医保局注: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
【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病理赛道迎来一大好消息。继连续五年上榜医疗领域重磅榜单“未来医疗100强”榜单后,据悉,衡道医学已于近日完成由普华资本领投、长兴金控跟投的B+轮数千万元融资。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上海)中心总经理王晶表示,本轮融资将持续聚焦数智化病理综合解决能力的提升,满足持续升级的市场需求。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上海)中心总经理 王晶根据动脉橙数据库,这也是2024年病理领域首个对外披露的融资消息。相关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5月以来的两年间,资本市场对病理赛道的投资十分活跃,包括衡道医学等在内的部分头部企业融资轮次更是走到了B+轮及以后。注:根据动脉橙数据库及公开资料搜集整理,不排除可能遗漏相关信息在当下严峻的市场条件下,资金的注入更凸显了耐心资本对病理行业的看好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衡道医学本轮投资方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密从整个病理行业赛道的角度指出,“普华资本一直着力投资布局病理行业上、中、下游。病理行业是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领域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看好衡道医学过去6年多时间在临床病理能力和市场建设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看好智慧病理产品的发展前景,愿意和业内领先的专业病理机构一起发力向前。”衡道医学本轮投资方长兴金控投资部总经理沈云锋也指出,“临床病理作为肿瘤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市场潜力巨大,但存在‘人员稀缺、水平参差不齐,自动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低’等诸多行业痛点难以解决,而衡道医学作为国内唯一具备覆盖全病理服务和闭环解决能力的企业,基于病理行业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两大主线,具备全方位竞争壁垒。”显然,能够最终获得资本的青睐,也与衡道医学自身的实力有关。王晶指出,“在国家推动的医院高质量发展和新国考的政策背景下,医疗行业对于病理的发展越来越看重,对于病理诊断机构的要求越来越综合,单一的专家会诊、远程阅片已不能满足现代医疗的需求,机构必须在诊断能力、数字能力、运营能力、质控体系、多组学技术、科研赋能、教学培训等多个方面同步提升,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进步和做大做强。”自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衡道病理”作为国内首家获得独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牌照的综合性病理服务专业化机构,在临床诊断服务、标准化工业服务、数字化与人工智能配套及医学教育媒体配套四个领域始终保持稳健发展,在以病理技术平台为核心的综合性业务建构上,满足临床、药企、科研的专业化服务需求,不断拓展自身的专业深度和产品广度,为客户提供有品质的一站式病理综合服务解决方案。“衡道病理”的发展有迹可循。随着不断发展,其逐步形成了“衡道医学”母品牌,并在母品牌下设有衡道病理、衡道医药、衡道数字、衡道医学新媒体、衡道智能制造等子版块。在过去6年时间里,衡道医学以“每三年实现一个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速度发展——在第一个三年发展阶段里,衡道医学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在专业能力、社会效应、医疗口碑、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建树。其搭建了完整的实验医疗服务团队;完成了对基层市场数据的地毯式调研;基于医学新媒体构建的“有趣、有料、有温度”的病理人学习社群成为最受欢迎的学习平台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推出“即时呼”服务产品,结合硬件产品设计、软件技术平台、5G网络通道、诊断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下沉,并成为上海市宝山区援疆指定医疗服务团队。在第二个三年发展阶段中,衡道医学围绕深化医改的主基调,加速推进“服务下沉、产品闭环、数字创新”等战略。在医疗服务方面,它进一步深化“一揽子”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区域医联体、医共体服务模式的搭建和运营;在医疗质量方面,它成为了国内首家通过CNAS(ISO15189)质量体系认证的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2024年,衡道病理实验室更是全病理项目通过美国CAP质量认证体系;在工业服务方面,通过不断的项目经验积累、过硬的质量体系、优质的服务体验,已承接近百个IIT和注册临床项目;在数字化创新方面,自研的WisPath智慧病理数字病理系统正式发布,帮助医院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域病理中心建设。2023年,联合瑞金医院发布的中国首本《数字化智慧病理科建设白皮书》,正是基于WisPath系统构建;过去的三年中,衡道医学新媒体也在持续输出高品质、体系化的课程和培训,推出“三甲病理现场”等付费栏目,实现商业化发展,为长期稳定输出优质内容奠定商业基础。从2018年截至目前,衡道医学更是囊获各种奖项无数。2023年11月,其入围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小巨人工程;2024年1月,更是荣获2024年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国家行业评价的社会信用评价AAA级单位和医疗质量服务能力评价五星级单位双重认可。“衡道医学一直在探索一条符合国情、服务民生的专业病理发展之路,成为公立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和最佳拍档,致力于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系统的重要性企业。”王晶说到。“病理行业是慢牛,需要耐心资本,也需要耐心团队,才能赢得最终的耐心客户和市场,走向长牛。而最终能出来的企业,一定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打法,符合国家政策和市场发展方向,回归医学本质、真正给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他强调到,“而衡道医学则有信心成为这样的企业。”关于普华资本普华资本创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杭州,在北京、上海、深圳、英国伦敦均设有办公室,专注于前沿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消费文化四大领域的投资。凭借对产业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普华确立了“资本+产业”双轮驱动策略,致力于投早、投新、投专、投成长,做创业创新的培育者、助跑者。目前在管规模超250亿元人民币,持续投资支持了近500家创业企业发展,其中通过IPO等形式实现退出的超150家。关于长兴金控浙江长兴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由长兴县委县政府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主要业务是按专业化、市场化规则运营管理基金投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保理、私募股权管理等金融业务,推动区域内战略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公司以“诚信、稳健、开拓、创新、敬业、专业”为企业理念,用稳健的投资风格、严密的管理机制、积极的工作态度,立足长兴,放眼世界,致力于成为区域一流的国有标杆企业。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