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在研机构- |
|
在研适应症- |
|
最高研发阶段终止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DJS Antibodies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DJS Antibodies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7月4日,加科思发布公告称重新获得SHP2抑制剂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利,AbbVie(艾伯维)基于资产组合与战略决策原因就双方的许可及合作协议发出终止通知。公告一经发布,业界的目光大多聚焦在加科思身上,颇有一番“被分手”的同情感。但如果将目光放到艾伯维身上,再叠加近几年修美乐专利到期、研发项目屡屡受挫,这家全球TOP10制药企业似乎有些许乏力。屡屡受挫有投资人透露,艾伯维此前与加科思合作的目的主要是想要开发PD-1与SHEP2的联合疗法,但由于艾伯维的研发策略调整,目前已经终止PD-1相关项目的研发,因此也“退回”了与加科思的合作。这已经不是艾伯维第一次终止研发或退回合作。事实上,跨国药企对研发项目进行适时的调整是很稀松平常的做法,但是对于过渡期的艾伯维来说,每一次调整都是对“如何渡过修美乐专利断崖期”的一句回答。2023年无疑是艾伯维“最紧张”的一年,1月修美乐在美国市场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生物类似药竞争,来自安进的Amjevita一上市价格就比修美乐低了50%,之后Coherus、山德士等公司的生物类似药也在虎视眈眈,有的品种价格甚至预计降到修美乐的15%。专利悬崖已经体现在艾伯维的业绩中:一季度收入122.25亿美元,同比下降8.3%,作为其收入主要来源的免疫产品,全球收入同比下降7.8%至55.87亿美元;其中,修美乐收入35.41亿美元,同比下滑24.3%。“后修美乐时代”的艾伯维有最紧要的两大任务:一方面需要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则需要找到下一个增长引擎。事实上,通过两次并购收获修美乐和伊布替尼两大重磅产品后,艾伯维曾一度想要缔造下一个“明星药”。2016年艾伯维斥资58亿美元拿下了Stemcentrx公司,该公司所开发的Rota-T针对小细胞肺癌的初期临床显示出了相当积极的效果。“大适应证+积极临床数据”让艾伯维看到了接续修美乐的希望。但这回艾伯维遭遇了滑铁卢。2018年Rota-T开发失败后艾伯维股价几乎腰斩。这一役“让艾伯维的步伐更加谨慎。作为全球制药企业TOP5的成员,艾伯维在研发投入上的排名却常年徘徊在第十名,2022年研发投入仅占收入比的11.2%。2022年以来,艾伯维在研管线调整频现。2022年初,艾伯维因为临床前发现的安全性问题宣布放弃αvβ6抑制剂的研发,这一项目是艾伯维在2020年以2000万美元从Morphic Therapeutic公司获得;7月,艾伯维还终止了与天境生物合作的CD47抗体Lemzoparlimab的一项早期研究;10月,艾伯维还宣布终止与Inventiva公司合作cedirogant治疗银屑病的项目,两家公司的合作从2012年就已开始。12月,艾伯维还终止了与Exicure公司关于一项脱发疾病的研发合作。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中,艾伯维还披露因疗效未呈现更高获益,终止开发TNF ADC ABBV-154。ABBV-154一度被认为有潜力成为修美乐的继任。3月底,CytomX也宣布,艾伯维已经放弃与其合作开发CD71 ADC,两家公司的合作自2016年就开始了。IDEA Pharma也认为艾伯维的管线缺乏活力,其发布的2023全球制药发明指数榜单中,艾伯维在发明指数前30中下降最厉害。艾伯维如何再焕青春如果按照19世纪末成立计算,脱胎于雅培的艾伯维已经一百多岁,但如果按照2013年“继承”雅培创新药业务成立的艾伯维来说,“年仅10岁”的他比任何一家MNC都有活力。艾伯维现任CEO Rick Gonzalez其实对于艾伯维平稳度过修美乐的专利断崖过渡期早有打算。虽然修美乐的销售额正在经历断崖式下滑,伊布替尼也由于竞争对手AZ、百济神州的加入增长乏力,但是艾伯维的两款免疫产品Skyrizi和Rinvoq是公司极具潜力的增长动能。据悉,这两款免疫类“重磅炸弹”在今年一季度都取得了较高的增长,收入分别为13.6亿美元、6.86亿美元,同比增长46.3%、51.2%。值得注意的是,Skyrizi和Rinvoq都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有分析机构统计,Skyrizi是全球所有获批上市IL-23 p19单抗中适应证数量最多的产品,并且其上市的第二年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修美乐的第三年,极具“药王”潜力;艾伯维也在为Rinvoq的未来铺路,截至目前,Rinvoq已经开展了针对银屑病关节炎、特应性皮炎等适应证标准疗法的头对头研究,并取得了优势结果。除了这两款产品,艾伯维还有庞大的临床管线。根据艾伯维2022年年报披露,截至2023年1月,艾伯维管线中约有50款新分子实体药物,有240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2023年还将计划启动110多项新的临床试验。此外,艾伯维仍在通过并购寻找新的“潜力股”。2022年10月,艾伯维斥资2.55亿美元收购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DJS Antibodies,该公司的跨膜蛋白平台,针对难以成药的致病蛋白,其临床前项目DJS-002被开发为一种潜在的一流溶血磷脂酸 (LPA) 受体1拮抗剂抗体,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和其他纤维化疾病。今年上半年,艾伯维及其合作伙伴Genmab共同研发的CD20/CD3双抗Epkinly用于治疗弥漫大B淋巴瘤获得FDA批准上市。Epkinly被分析机构认为具有同类最佳的潜力。相较于罗氏的Lunsumio和glofitamab,Epkinly呈现出了更优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与glofitamab需要静脉注射相比,Epkinly仅需要皮下注射,患者可及性也更高。当然,艾伯维凭借Skyrizi和Rinvoq的增长潜力和多款新产品的获批目前看似正在平稳渡过修美乐的专利断崖期,但并不能确定是否为“暴风雨前的宁静”。艾伯维能否持续找到增长“潜力股”仍然需要时间来回答。登记邮箱信息订阅E药经理人信息服务扫描二维码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今日,知名行业媒体Endpoints News发布了生物医药40岁以下新一代领导者榜单(The 20 under 40 in Biopharma),总计22名年轻科学家和企业家上榜。Endpoints的文章指出,他们正在追逐远大的理想,包括拓展人工智能的边界,革新药物开发模式等等。今天这篇文章里,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将介绍上榜的22名青年才俊。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Laksh Aithani(CHARM Therapeutic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Laksh Aithani先生曾经是人工智能(AI)药物发现公司Exscientia的核心成员。他在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著名学者David Baker教授的支持下,创建了CHARM Therapeutics公司。该公司的技术平台称为DragonFold,它利用深度学习,可以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配体的化学结构,预测它们折叠形成的蛋白/配体复合体的3D结构。在接受药明康德内容团队采访时,Aithani先生指出,这种方法有助于找到能够调节蛋白质中别构口袋的分子,并有潜力找到从未发现过的蛋白质结合位点。这一平台不但可用于发现针对难以成药靶点的高质量候选化合物,而且能对分子的选择性进行分析,比如筛选出具有高度特异性,避免脱靶毒性的化合物。相关阅读: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挑战“不可成药”界限,这家新锐打算怎么做?| 迅猛新分子Andrew Anzalone(Prime Medicine共同创始人兼先导编辑平台负责人)Anzalone博士在基因编辑先驱刘如谦(David Liu)教授实验室做博士后时,与刘如谦教授的团队一起开发了称为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的基因编辑技术。如果把CRISPR-Cas9技术比作基因组的“剪刀”,单碱基编辑比作“铅笔和橡皮”,先导编辑系统就好比我们使用的文本编辑软件中的“查找/替换”功能,能够查找携带突变的DNA序列,然后将它们替换成正确的DNA序列。由于这一系统的灵活性,它可以将任何碱基转化为任何其它碱基,包含了所有的12种可能性。而且,它还能够插入或删除特定的DNA序列。▲先导编辑系统不但能进行任何碱基之间的转换,而且可以插入或删除特定的DNA序列(图片来源:Prime Medicine公司官网)Anzalone博士在2020年联合创建了Prime Medicine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基因编辑疗法。该公司首席执行官Keith Gottesdiener博士在2023药明康德全球论坛上谈及基因编辑时提到,“这类疗法能将遗传病患者变成‘野生型’,和健康人一样。一想到这种一次治疗,永久治愈的潜力,就让人感到热血沸腾。”Hamilton Bennett(Moderna公司疫苗可及性和合作高级主任)Bennett女士2016年加入Moderna,领导mRNA疫苗开发项目。在2020年1月,她被委任领导新冠疫苗的开发活动。在接受Endpoints的采访时,她表示新冠疫情让世界了解了mRNA疫苗的巨大潜力。在mRNA新冠疫苗开发成功后,Bennett女士在2021年推出了Moderna公司的公共卫生研发管线计划,基于该公司的mRNA技术平台,推动多种创新疫苗的开发。Alexandra Collin de l’Hortet(Epic Bio公司治疗负责人)Alexandra Collin de l’Hortet博士在2019年春天加入Krystal Biotech公司,带领多款候选基因疗法的开发。其中,可重复使用的基因疗法Vyjuvek近日获得FDA批准,治疗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此后,她加入了Epic Bio公司,该公司由师从CRISPR先驱Jennifer Doudna教授的著名生物工程学家Stanley Qi(亓磊)博士创建,致力基于袖珍Cas蛋白,开发体内调控基因表达的疗法。这家公司的技术平台基于亓博士实验室开发的CasMINI蛋白,它的大小只有常见Cas9和Cas12a的不到一半,是世界上最小的Cas蛋白之一。CasMINI个头小的优势在于能够使用单个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就能够装载Epic Bio公司开发的多种在研疗法,用于靶向广泛人体器官。Brian Fiske(Mythic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Brian Fiske博士在2017年联合创建了Mythic Therapeutics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抗体偶联药物(ADC)。ADC的作用机制是将有效载荷(payload)递送到靶标组织或疾病部位。然而,之前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有效载荷最终会在全身其他部位非特异性释放,导致毒性并降低疗效。Mythic专有的FateControl技术平台通过改变ADC和它们的靶标在细胞内的运输,增加有效载荷在靶标组织中释放,同时减少在非靶标组织中的有效载荷释放。这种方法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改善了药物的耐受性,从而能够治疗更广泛的患者群体。该公司在2021年完成1.03亿美元B轮融资。Ryan Fukushima(Pathos AI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yan Fukushima先生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母亲患上肺癌的经历让他走上开发精准医药疗法的道路。在2015年,他加入了Tempus公司,最终成为该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这家公司使用机器学习,新一代基因组测序,和AI辅助的图像识别技术来更好地了解患者肿瘤的特征,从而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做”的最佳疗法选择。这家公司目前与90%的大药企和数千名医生达成合作。Fukushima先生同时创建了初创公司Pathos AI,利用Tempus公司的数据库,进行“老药新用”的研发。David Huss(Shape Therapeutics公司首席科学官)David Huss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T细胞的免疫学。他曾经在渤健(Biogen)公司参与抗CD25抗体daclizumab和多发性硬化疗法Tecfidera的研究。在2018年他加入Shape Therapeutics公司。这家公司的RNA编辑平台在RNA水平上对基因突变进行编辑。与CRISPR基因编辑系统不同,这种RNA编辑系统不需要任何外源的蛋白,只需要引入指导RNA就可以完成编辑,从而降低了外源蛋白可能引发的免疫反应。它可以在RNA水平上纠正点突变,敲低蛋白表达水平,诱发外显子跳跃,调节蛋白相互作用,从而用于治疗多种遗传疾病。该公司在2021年与罗氏达成30亿美元的研发合作和许可协议。Mireille Kamariza(OliLux Biosciences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ireille Kamariza博士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Carolyn Bertozzi教授。在2019年,她和Bertozzi教授联合创建了OliLux Biosciences公司,该公司的目标是利用Kamariza博士发现的荧光染料,在人类血液和痰液样本中发现感染,比如肺结核。该公司开发的快速检测试剂能够在一个小时内从样本中检测出导致肺结核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存在,为世界上仍然被肺结核困扰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低成本的检测方法。JeenJoo S Kang(Appia Bio首席执行官)Kang博士在创建Appia Bio公司之前是风投机构The Column Group的合伙人。在风投机构的工作教会了她在初创公司构建锐意进取的公司文化。她联合创建的Appia Bio公司致力于利用干细胞开发现货型细胞疗法。该公司在2021年获得5200万美元融资,并且与Kite公司达成研发协议,利用其名为“ACUA”的同种异体细胞技术平台,开发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的不变自然杀伤T细胞(CAR-iNKT)疗法。Appia Bio公司的平台利用造血干细胞生成CAR-iNKT疗法,具有改善疗法疗效和安全性,精简生产流程的潜力。Arthur Kuan(CG Oncology公司首席执行官)Arthur Kuan先生已经担任CG Oncology公司的首席执行官7年。该公司致力于开发治疗泌尿系统癌症的溶瘤病毒免疫疗法。其主要候选疗法CG0070是一种膀胱内给药的溶瘤病毒疗法,基于一种改造的5型腺病毒(Ad5)载体,表达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裂解肿瘤细胞后,GM-CSF与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其他危险信号一起释放,可以激活树突状细胞(DC),DC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并将其呈递给细胞毒性和辅助性T细胞,从而促进其成熟。然后,这些T细胞能够在整个身体中循环,识别并攻击残留的肿瘤细胞。这一疗法目前在3期临床试验中接受检验,预计在2024年获得结果。该公司去年获得1.2亿美元融资,支持CG0070的临床开发以及监管批准。Joe Illingworth & Dave Llewellyn(DJS Antibodies共同创始人)▲Joe Illingworth博士(左)& Dave Llewellyn博士(右)当Illingworth与Llewellyn博士还是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研究所学生时,他们就对创立一家公司感到兴趣。正当他们不知从何开始时,他们收到一封关于创业计划竞赛的邮件——第一名可以获得10万英镑的奖金。“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学习如何创办公司,并了解需要做些什么。”Llewellyn博士回忆道。虽然他们并没有在这次竞赛当中获得第一名,但在过程中他们认识了强生创新(J&J Innovation)的负责人,其同意资助他们使得其公司得以于2016年起步。在2020年种子轮的融资中,他们所创立的DJS Antibodies获得600万英镑的投资。在去年,凭着其HEPTAD抗体发现平台所开发的潜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药物DJS-002,该公司以2.55亿美元的价格转卖给艾伯维(AbbVie)。当回忆起如何从学术界到创建DJS时,两位创始人坦言他们最初一无所知,然而通过不断尝试、学习以及询问许多“蠢问题”,他们得到许多宝贵的建议。这种无畏的开创精神正是驱动生物医学产业前进的力量!Lachlan MacKinnon(Replay首席执行官兼共同创始人)当MacKinnon先生22岁拿到牛津大学化学硕士学位时,他便加入风投公司并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笔投资。就是在这样科学与商业背景的支持下,MacKinnon先生在2020年末与时任Sangamo Therapeutics研发部门负责人Adrian Woolfson博士见面时一拍即合,共同创建了Replay公司,并在2022年7月募集了5500万美元的资金。MacKinnon先生希望通过Replay将技术留在公司内部,然后在受控的子公司中根据这些技术开发药品。现在,Replay有四家子公司正在运营,它们使用的技术均由Replay控制,包括一种单纯疱疹病毒(HSV)载体。今年2月,Replay与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共同宣布创建Syena公司,专注于开发T细胞受体-自然杀伤细胞疗法(TCR-NK)。Kevin Parker(Cartography Biosciences首席执行官兼共同创始人)怀着为癌症患者开发更好靶向疗法的目标,Parker博士与他的两位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教授Howard Chang与Ansu Satpathy博士在2020年12月共同创建了Cartography Biosciences,并在隔年夏天获得了57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我们逐渐意识到,关于我们如何理解体内的靶标,降低毒性,找到更专一、安全、有效的更好靶标,在科学上存在着差距。”Parker博士说道。Cartography的目标是开发安全有效的癌症免疫疗法,该公司目前有许多尚未揭露的管线,主要专注于实体瘤的治疗但亦有部分血液肿瘤项目。Parker博士的梦想是在癌症治疗领域,最终能够舍弃如化疗等会造成许多副作用、影响患者生活品质的系统性疗法。George Petrocheilos(Catalio Capital Management共同创始人兼共同管理合伙人)Affini-T、ArriVent、Cambrian等生物科技公司的共同点是什么?就是他们皆由George Petrocheilos先生所共同创建的Catalio Capital Management风投公司所支持。来自雅典的Petrocheilos先生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念大学时,看见科学是如何最终被商业化并造福患者。怀着这样的热情,他和Jacob Vogelstein博士在2020年年初时共同创建了Catalio——一家专注投资生物医学领域的风投公司。他们与许多像是约翰-霍普金斯、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等知名学术机构合作,将学术研究转化成先进疗法。目前Catalio已投资近50家生物科技公司,包含刚完成IPO的公司Recursion与atai Life Sciences。在接受行业媒体Endpoints采访时,Petrocheilos先生将他的成功归因于拥有出色的导师,他认为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Reshma Ramachandran(耶鲁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Ramachandran博士是药品监管改革倡导者,他的研究包含药企是如何决定是否开发一款新药、药物价格的决定以及加速批准通道等。她曾五次被传唤到国会作证,最近一次是关于在未来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下,如何确保民众能够以公平和负担得起的方式获得药物。Ramachandran博士在大学时期曾到南非进行研究工作,在那里她看见无国界医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如何向政府机构倡议关于知识产权、新疗法价格制定等议题,这些经历促使她走向药品监管改革的道路,以期让更多民众能够即时地获得他们所需的药物。Leah Sibener & Marvin Gee(3T Biosciences共同创始人)▲Leah Sibener博士(左)& Marvin Gee博士(右)2017年,当Leah Sibener与Marvin Gee博士在斯坦福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时,他们创建了专注开发T细胞受体(TCR)疗法的3T Biosciences公司。公司在去年夏天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在今年年初与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达成合作。Sibener博士在基因泰克(Genentech)工作的经历让她见证了团队合作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Gee博士也认为能够与具备扎实生物学背景的专家一同工作会激发出更多不同的思考方式,并吸引更多不同的人才加入团队。该公司所开发的3T-TRACE平台结合了具高度多样性靶标文库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目标为识别新的疾病靶标与TCR。Maria Soloveychik(SyntheX首席执行官兼共同创始人)Soloveychik博士在2016年与Charly Chahwan博士共同创建了SyntheX,这是一家目标为通过阻断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以开发靶向不可成药靶标疗法的公司。去年10月,百时美施贵宝(BMS)与SyntheX达成研发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其蛋白降解与细胞疗法的开发。根据合作协议,BMS将可使用SyntheX专有的ToRNeDO分子胶发现平台,以开发靶向特定靶标的小分子蛋白降解药物。根据协议,SyntheX会自BMS获得预付款,以及根据成果可能达5.5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Brent Warner(Poseida Therapeutics基因疗法总裁)拥有计算机学位的Warner先生在最初未曾想过他会进入医药界工作,但在经历包含数据分析、咨询等不同公司与职务后,他发现在生物医学领域工作能够“拯救生命”是一件相当具有成就感的事。在渤健(Biogen)担任领导职务时,他曾协助在欧洲和加拿大推出了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药物Spinraza,这也让他对基因疗法产生了兴趣,并最终加入BioMarin以及后来的诺华(Novartis)公司担任基因疗法和罕见疾病副总裁。在谈到年龄对职涯的影响时,他说道:“当我们年轻时,我们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而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从风险中吸取教训。我们需要年轻、充满雄心壮志的人才来推动生物科技的进步。”Zach Weinberg(Curie Bio首席执行官兼共同创始人)Weinberg先生是一位不平凡的大学辍学生。在2007年,他创立了Invite Media软件公司,并将公司在三年后卖给谷歌(Google)。2012年他自谷歌离职,创立了另一家医疗健康软件公司Flatiron Health,然后在2018年将之售与罗氏(Roche)。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样惊人的成就,今年2月,他与Third Rock风投公司前任合伙人Alexis Borisy先生与同样来自Third Rock的Christoph Lengauer博士共同创建了Curie.bio。这是一家创新模式的风投公司,获得许多包含GV、ARCH与a16z等知名风投公司在内共5.2亿美元的支持。Curie.bio在提供创始人种子基金的同时,也提供运营公司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服务,以协助初创公司成功获得A轮融资。在接受Endpoints访问时他说道:“这有点像你在大学时代打篮球,然后年纪渐长,你想做什么来享受生活呢?和朋友们打篮球,”他说,“我对创办新的、初创阶段的公司有着同样的感觉。这就是我找乐子的方式。”Hanadie Yousef(Juvena Therapeutics首席执行官兼共同创始人)Yousef博士的父亲自其四十多岁时便受许多慢性病所困扰,而这也成为驱动她投身生物医药界,开发年龄相关疾病疗法的动力。去年11月,她共同创建了Juvena Therapeutics并成功获得4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担任研究生期间的课题是关于干细胞所分泌的蛋白质如何影响老化过程,这也成为Juvena公司创建的科学基础。她曾说:“借由靶向潜在的机制,我们能够开发恢复组织年轻的疗法,并最终促进健康寿命来帮助像是我父亲这样的许多人。”文中图片均来自上榜者工作机构或个人主页官网大家都在看药明康德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服务范围涵盖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生物学研究、临床前测试和临床试验研发、细胞及基因疗法研发、测试和生产等领域。如您有相关业务需求,欢迎点击下方图片填写具体信息。▲如您有任何业务需求,请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业务对接平台,填写业务需求信息▲欲了解更多前沿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应用,请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访问“药明直播间”,观看相关话题的直播讨论与精彩回放参考资料:[1] The 20(+2) under 40: Your guide 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biotech leaders. Retrieved May 24, 2023, from https://endpts.com/the-202-under-40-your-guide-to-the-next-generation-of-biotech-leaders/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分享,点赞,在看,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健康创新
4月21日,由研发客和柏思荟共同举办的第三届DJSeedin创新合作峰会进入第二天,当日设有两场临床阶段公司专场,早期技术公司专场和上市公司专场,共四个路演专场,围绕生物医药出海大背景下对临床团队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又该如何布局差异化竞争,在商业化和合作方面又有什么新的机遇和方向等方面展开讨论和分享。内卷向衰,“异类”当兴,这里的“异类”指的是“差异化优势”,是今天论坛多次提及的关键信息。DJS首日报道: 除了抱团取暖,如何进一步“抬举”医药合作价值?视频回顾:上市公司专场上市公司专场的圆桌论坛由拓创生物创始人、CEO冯文昌主持,药明巨诺首席财务官傅欣、君实生物总经理助理俞文冰、科济药业副总裁、业务发展与战略规划臧鹏、康宁杰瑞BD负责人林剑,共同参与了“中国市场的商业化与合作”的主题讨论。嘉宾提到商业化合作也分为“走出去”和“引进来”。在“走出去”方向,目前美国是多数公司出海的目的地,但讨论中认为,东南亚、南美、北非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可以探索,另外日本市场也值得关注。拓创生物创始人、CEO 冯文昌例如东南亚国家,目前PD-1抑制剂等抗肿瘤产品的价格都比较高昂,中国公司产品有机会以更低价格进入东南亚市场。同时东南亚人口数量5~6亿,存在较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但当地药品准入市场尚未成熟,中国公司进入东南亚市场可能需要选择当地的公司合作,共同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而“引进来”方面,是嘉宾提到一个比较新颖的话题,目标是将国外有需求的患者,吸引到中国医院接受治疗。尤其针对本地化制备及运输流程较为复杂的细胞治疗产品。上述参与讨论的公司提到,鉴于中国的CAR-T疗法价格仅发达国家1/2左右,同时医院诊疗费用更低,目前已有东南亚国家、俄罗斯等地的保险公司主动联系到中国企业,让当地患者到中国接受细胞治疗。在随后的路演环节,依生生物、药明巨诺等七家公司的嘉宾,分享了他们精彩的演讲。依生生物总裁&CEO 邵辉依生生物基于新型PIKA皮卡免疫调节技术的突破,专注于抗病毒和抗肿瘤类创新疫苗及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及商业化经营,基于新型PIKA皮卡免疫调节技术的突破,专注于抗病毒和抗肿瘤类创新疫苗及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及商业化经营,拥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多条管线已经进入临床Ⅱ期/Ⅲ期。药明巨诺首席财务官 傅欣 药明巨诺以创新为先导,专注于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具有完全一体化的细胞治疗创新及商业化平台,在产品管线方面不断扩大血液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管线适应症范围,实体瘤管线多元化,涵盖中国高发疾病,包括肝细胞癌和肺癌等。君实生物总经理助理 俞文冰君实生物2022年在IND、产品获批、国际化及合作、海外临床进展等方面取得了不菲成绩,特瑞普利单抗以对外授权超过30个国家。君实生物研发管线不断丰富,涵盖多种疾病领域、多种药物类型。科济药业副总裁、业务发展与战略规划 臧鹏科济药业专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创新CAR-T细胞疗法,拥有12个候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且拥有全球权益。臧鹏具体分享了AB011人源化CLDN18.2单克隆抗体,临床前研究显示AB01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康宁杰瑞BD负责人 林剑康宁杰瑞专注于创新肿瘤药物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其百亿级潜力单品PD-L1/OX40双抗KN052临床申请已获NMPA批准,另一款PD-L1/CTLA-4双特异性抗体KN046有望在2023年迎来商业化,并且还有多款药物蓄势待发。博安生物BD总监 徐冬雪博安生物是一家覆盖全产业价值链的全面综合性生物制药公司,产品专注于肿瘤、代谢、自身免疫及眼科等常见主要治疗领域,已商业化产品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博优诺,2022年收入超过500万人民币。百奥赛图亚太区商务总监 项婕项婕分享了百奥赛图基于RenMiceTM平台的“千鼠万抗”计划、管线产品及合作进展。百奥赛图拥有丰富产品管线、早期资产以及对外合作,核心Discovery Platforms涵盖单抗、双抗、双抗ADC等。临床阶段公司专场启明创投合伙人陈侃主持了“中国生物医药出海大背景下对临床团队的新要求”的圆桌讨论中。应世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执行官王在琪,智康弘义联席首席执行官黑永疆,锐格医药首席医学官(中国) 郑劲草和来凯医药临床开发副总裁王俊贡献了各自精彩的见解。陈侃率先提问:中国生物医药出海大背景下,在海外开展临床的难点有哪些?参与讨论的嘉宾们表示,难点主要体现在公司的资金情况、海外团队的组织架构、CRO的管理、与药监部门的沟通以及同PI和Site的合作与管理等方面。王在琪首先提醒,企业考虑是否要出海前需明白自身产品的定位,其在海外国家是否有较大的临床需求和应用前景,企业不能为了出海而出海。在美国做临床不一定会比中国快,费用还高,如果产品在国外不具备竞争力而硬要出海的话企业可能得不偿失。而只要产品有价值选择出海的话,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就可以请到合适的人,项目就能做好,不舍得投入而出海恐怕很难。黑永疆介绍了公司出海的经验,其做法是早期在中美开展少量的临床研究,先拿到两地的数据后,再根据项目的发展和资金的情况去考虑未来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项目。他提到在海外做早期临床研究,不可避免地需要建立一个小团队去对接和管理CRO,海外团队成员的选择对于后续项目能否快速推进非常关键。郑劲草表示认同以上两位嘉宾的观点。在节省开发成本方面,她介绍了公司的实践经验。比如在推进I期临床项目的时候,一开始中美两地可以各自单独开展临床研究,通过交替爬坡,两地的数据可以互相支持,从而可以减少病人数节省成本。她也谈到了Biotech海外自建团队面临的挑战,首先是找到合适的人然后把组织架构建起来可能要花费2~3年的时间,再则团队在当地还需要磨合的过程。近期可以看到许多Biotech正在削减海外团队,可见自建完整海外团队的策略有时结果并不那么理想。Biotech还是需要借助CRO的力量,管理CRO的小团队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做出决策。王俊特别提到中国Biotech在美国做临床,同当地的一些专业组织和专家开展深度合作对于项目推进非常有帮助。他例举了公司正在美国推进到临床Ⅱ期的一款产品LEA002,该产品针对铂耐药卵巢癌。该适应症在中美的发病率都不算高,在美国推进该项目比较顺利的原因是公司选择和美国妇科肿瘤协会合作,该组织由美国资深的卵巢癌专家组成。他们在美国牵头了LEA002的研究,贡献了强大的site网络,极大节省了企业的沟通成本。再则他们在美国当地具有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可以加速推进项目进程。此外,他们对LEA002的临床潜力具有较深的洞见,能够及时给出好的建议。最后,参与讨论的嘉宾总结道,中国生物医药出海的大背景下,Biotech公司如果选择在海外自建团队,优秀团队的标准是要非常了解中美监管要求的差异,对于PI和Site的管理在两地有丰富的实践,能够充分利用中美两地各自的优势,可以制定合理的临床方案,以保证最终可以拿到FDA和CDE都能认可的数据。随后,应世生物、星亢原、来凯医药等6家公司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应世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执行官 王在琪肿瘤治疗不断在前进,取得了巨大进展,虽然治愈依然较难,但慢性化的趋势已形成。在此情况下,肿瘤耐药与转移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应世生物从疾病机制出发,以小分子 FAK 抑制剂IN10018为代表,用差异、创新及国际化的特色管线致力于满足肿瘤耐药与转移的临床需求。星亢原首席科学官 郭炳诗AI+制药的概念已经广为业界熟知,星亢原从分子结构出发,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界面设计,建立自身特色的管线,这些产品后期开发均开放合作。如靶向SIRPα的NXA02等大分子项目未来在抗体药以及ADC领域有巨大潜力;同时,如靶向BTK的NXD07等小分子项目在靶蛋白降解药物显示良好开发价值。锐格医药首席医学官(中国) 郑劲草通过自主研发的 rCARD™(计算机加速新药研发)平台来发现和开发临床差异化的创新药物,致力于成为一家“小而美”的特色药企。产品管线聚焦于代谢病,肿瘤以及自身免疫三个领域。作用于CDK激酶谱的RGT-419B和SOS1抑制剂RGT-018等项目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现有数据都有很好的结果。智康弘义联席首席执行官 黑永疆肿瘤耐药与慢性肾病都存在巨大的临床需求,智康弘义管线差异化满足巨变下的临床需求,创造最佳临床与商业价值。靶向CDH3的ADC项目BC3195,靶向TIM-3的BC3402单抗,CD3xEGFR双抗BC3448等项目在靶点选择,分子设计、亲和力选择等方面都体现了差异与创新。针对慢性肾脏病开发的ETA高选择受体小分子拮抗剂SC0062的Ⅱ期临床进展顺利。来凯医药临床开发副总裁 王俊来凯的发展离不开具备全球同类首创潜力资产的研发管线、顺利开展的临床项目、创新及业务发展能力突出的管理团队、股东的鼎力支持。在AKT抑制剂领域,LAE002是业界明星产品,具有潜在的更好临床疗效及良好安全性ATP竞争性AKT抑制剂。拓创生物研发副总裁 韩超国际顶尖的资深研发团队,自主、前沿、创新的三大技术平台,差异化创新管线与全球广泛战略合作是拓创发展的强大支撑。拓创的产品管线除了已经进入临床的TSLP和IL-1β两个自免适应症的项目进入临床以外,靶向EGFRxcMetxVEGF的Tavo412项目则瞄准实体瘤,在分子设计、MOA、药效数据以及CMC开发难度方面都具备优势。在另一个圆桌论坛中,主持人泰福资本风险合伙人兼Tee Labs 创始人、董事长倪琳,与华奥泰生物总经理朱向阳,瑞美德生物医药联合创始人、CEO严海,博际生物医药CEO张海洲,英派药业常务副总裁、CSO田野,共同讨论了“开卷有益,医药企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这一主题。倪琳以大环境下医药企业想要差异化、必须差异化开场。“众所周知,想要实现差异化,需要立项立得好。但是立项会受到市场、法规、技术、管理、团队多个层面的影响。”针对立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倪琳问道:“大家在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哪些问题,要如何解决,不能解决时要如何平衡?”田野表示,以前中国的行情是投资机构不发达,资金短缺,大家都去做me-too药。而他们公司从创立初期就清楚,不去挤占热门领域,要做自己适合的领域。但医药领域风险很大,哪怕数据非常漂亮,当投资人不能同频时,项目也不得不被叫停。张海洲表示之前me-too、仿制药火热,是跟市场需求相关的。他的一段职场经历对他影响很深,当时他们有一个药数据很好,但是因为市场金额不足,被公司的投资部叫停。从那以后,他更加关注市场差异化,他认为市场差异化是产品差异化的前提。他还表示希望投资人不要跟风,要对新药有自己的判断。严海表示创新取决于对生物学的深刻理解。生物学的失衡会引起病变,极端的失衡会导致疾病。在实验和实践过程中,有好的idea,需要去try,不断去证实和调整。这也需要投资人的支持,他很幸运遇到信任他的投资人,给他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朱向阳说企业要做新药,但是也要生存,有时不得不做热门领域。政策的变化对项目影响很大。以前国外药要在国内上市,是一定要在国内经过Ⅲ期临床。但是后来政策改变了,这一政策变化对很多公司产生影响。倪琳又以转化医学为话题,开启了第二轮讨论。四位嘉宾都认为转化医学对公司非常重要。朱向阳认为,真正要做药,还是要有自己的团队,CRO并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严博表示要跟着科学走,对结果持开放态度。张博认为转化医学与疾病领域有关,肿瘤免疫的转化很难。田博认为动物模型和人体模型差距很大,人类对生物学机理还不够了解。现在需要一种疾病模型,它能更好地模拟人体疾病。在随后的路演环节中,分别来自八家生物医药公司的嘉宾分享了他们精彩的演讲。华奥泰生物总经理 朱向阳作为核心项目聚焦自身免疫和肿瘤的药企,华奥泰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管线。靶向IL-36R的HB0034在国内GPP治疗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具备国际竞争力。靶向IL-17A的HB0017在中度至重度斑块性银屑病治疗在给药周期和药效方面的优势也使它有潜力成为同类最佳。管线中如差异化的双抗和ADC等众多产品能够为华奥泰长期发展提供动力。瑞美德生物医药联合创始人、CEO 严海在热门靶点竞争激烈的当下,G蛋白偶联受体(GPCR)抗体开发因为高技术门槛,是一块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得益于在GPCR和其他细胞表面受体的抗体分离和新型生物疗法方面的知识及经验,以及三大抗体技术平台,瑞美德建立起独特的产品管线。靶向GCGR的REMD-477顺利完成Ⅱ期临床,进入后期开发阶段。博际生物医药首席执行官 张海洲借助独特的大分子包括单抗药物快速筛选平台和SIB®双抗平台(PCT专利),博际生物选用不同靶点,采取不同形式和机制建立了一个低风险的产品管线。BJ-001作为全球首个肿瘤靶向IL-15融合蛋白,从临床前研究和尚未公布的临床数据来看,具备很强的开发潜力。英派药业常务副总裁、CSO 田野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 指两个非致死基因同时失去功能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这是当前药物开发的热点话题。基于合成致死机制,靶向肿瘤特异突变,扩展肿瘤治疗新靶点。英派围绕合成致死机制建立了拥有全球权益的产品管线。IMP4297(senaparib)是一款PARP抑制剂,作为管线中推进最快的项目,有长期用药和联合用药的临床优越性。其它Wee1、ATR等多靶点抑制剂也有临床开发潜力。宁丹新药投资副总裁 夏杨禹中枢神经系统(CNS)是人体最为复杂和精密的领域,也是新药开发的难点。宁丹新药扎根中国,面向全球,立志于成为中枢神经领域创新药研发的引领者。宁丹坚持以“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为研发导向,以“多机制/多靶点协同干预”为重点研发策略,深耕“具有比较优势的疾病领域”如卒中,全病程管理,高度重视临床团队/临床平台建设。凭借这些策略与平台,旗下管线进展顺利,Y2项目预计近期将提交NDA。喜鹊医药副总经理 刘伟基于人口老龄化及更高生活质量向往的客观现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临床需求越来越大。凭借核心团队成功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药物开发经验,喜鹊医药建立了一流小分子创新药一体化开发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旗下核心项目硝酮嗪片、 MN-08在缺血性脑中风、糖尿病肾病以及肺动脉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有顺利进展。瀚科迈博总经理 程联胜翰科迈博主经营业务为基因工程抗体新药研发,并专注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免疫无响应和耐药类肿瘤疾病领域。研发管线上有肿瘤特异性抗体、免疫治疗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等。旗下HK010、HK013等项目围绕4-1BB,构建了保留Fc功能,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抗分子。阿斯诺来创始人、CEO 周显波CNS领域存在太多未知,机理不明,靶点匮乏,疾病异质性大,亟需精准神经学突破。阿斯诺来聚焦认知障碍,自主研发为主,引进为辅,解决CNS患者未满足临床需求。旗下AN1001分子是通过迷走神经起效的人工合成天然多肽,基于表型和靶点药物研发相结合的典范。早期技术公司专场炎明生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邓天敬炎明生物探索用于治疗的先天免疫调节剂,目前已建立“细胞焦亡和先天免疫调控的分子开关”技术平台,开展了多个新药研发项目。深势科技生物医药事业群副总裁 范梦奇深势科技依托“AI for Science”,在产业应用端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目前推出了Bohrium®微尺度科学计算云平台、Hermite®药物计算设计平台、RiDYMO™强化动力学平台及电池材料计算设计平台等微尺度工业设计基础设施。星亢原首席技术官 刘帆星亢原是下一代计算设计驱动的药企,将AI与生物物理以及高通量实验相结合,通过深度刻画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以攻克难成药以及不可成药靶点药物早期发现。刘帆分享了星亢原特有的基于AI计算设计的平台型技术如何为生物大分子、多特异性分子等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源头创新。大睿生物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史艺宾大睿生物聚焦于核酸药物中成药率最高的siRNA药物,布局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寡核酸递送平台:肝靶向平台,CNS和眼科局部递送平台,肝外系统性给药平台,目前的产品管线包含肝靶向和肝外递送的高价值项目,预计在2023 Q2递交首个IND。星奥拓维执行总裁兼首席医学官 张善中星奥拓维是一家专注于内耳听力损伤等相关疾病的创新药生物技术公司,具有AAV高通量载体开发平台、大基因基因治疗的完整解决方案(RNA剪接/蛋白剪接/单AAV剪接)、跨物种内耳基因治疗实验平台、高通量毛细胞再生筛选平台、基因编辑平台五大平台。赛箔生物副总经理 顾也欣赛箔生物具有自主研发的生物医用材料和生物墨水,覆盖生物3D打印上下游,其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高精度光固化3D生物打印机,并在生物3D打印肿瘤药物筛选、生物墨水及耗材、再生医学等方面都有布局。科镁联生物总裁 何奇志 科镁联生物专注于RNAi相关疗法开发,具有创新的产品管线、完善的专利布局,以及从靶点发现到筛选、修饰、递送的一流的技术平台。科镁联生物的关键创新驱动是其治疗晚期肝脏疾病的新方法。Akeso Therapeutics创始人、首席科学官 周先正Akeso Therapeutics专注于通用型CAR-NKT细胞药物,其Akeso Therapeutics的研发管线分为CAR-iNKT和Ⅲ型NKT,主要适应症涵盖白血病和肿瘤,两个适应症预计在2024Q4申报IND。中山华梓生物首席运营官 龚丽珂中山华梓生物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一种新型、通用、简单、高效的类弹性蛋白多肽融合方法,用于精准设计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目前有六个1类创新生物药,预计2024年底,将有1~2个IND项目,PCC项目2~3个,早期新药研发项目3~4个。栈源生物首席执行官 张宏宇 栈源生物基于“深度学习+深度测序”赋能生物药研发,目前已建立了干湿结合的开发平台、抗体大数据平台、算法赋能的抗体开发平台,且已经针对1~2个靶点筛选出数百个候选抗体。2023DJSeedin获奖企业(排名不分先后)赛箔生物——The Winner of DJSeedin Future Leader Award基石药业——The Winner of DJSeedin Investor Choice Award喜鹊医药——The Winner of DJSeedin Private Investor Choice Award4月21日,第三届DJSeedin创新合作峰会圆满落幕。本次峰会汇聚了行业领军者及产业初创新星,共同探讨生物医药的未来,三年来,DJSeedin见证了诸多生物医药领域的思想碰撞及对生物医药未来独到的见解,更见证了很多初创企业的成长,上市公司的更上一层楼,真正践行了DJSeedin创立时的愿景——中国创新药搭建交易、融资、合作的平台,寻找一匹匹创业“黑马”!让我们明年再聚!总第1870期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www.PharmaDJ.com
100 项与 DJS Antibodies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DJS Antibodies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