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01-01-01 |
靶点-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1970-03-30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单中心、随机、开放、单次(餐后)口服给药、两制剂、两序列、两周期、交叉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目的:观察中国健康受试者在餐后状态下单次口服受试制剂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规格:5mg(以氟桂利嗪计);生产企业:郑州瑞康制药有限公司)和参比制剂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商品名:西比灵®;规格:5mg(以氟桂利嗪计);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持证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评价餐后状态下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次要目的:观察受试制剂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参比制剂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单中心、随机、开放、单次(空腹/餐后)口服给药、两制剂、两序列、两周期、交叉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目的:观察中国健康受试者在空腹/餐后状态下单次口服受试制剂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规格:5mg(以氟桂利嗪计);生产企业:郑州瑞康制药有限公司)和参比制剂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商品名:西比灵®;规格:5mg(以氟桂利嗪计);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持证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评价空腹/餐后状态下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次要目的:观察受试制剂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参比制剂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以咳嗽消失率为主要疗效指标,评价痰热清口服液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痰热阻肺证)的Ⅲ临床试验
评价痰热清口服液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痰热阻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特点,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100 项与 河南中康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河南中康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面对灰犀牛,不但不躲开,甚至加速迎头撞上。
今年,我们目睹许多类似的不幸,有深深的无力感。无论个体还是企业,都存在路径依赖,无法从过去成功的增长模式中抽身,眼睁睁看着船下沉。
2020年初夏,一位有过医保部门任职经历的官员倪沪平发出警告:中国的药店行业已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供给远远超过需求。
按照倪博士的标准,药店和参保人员服务比回归到1:6000时(按照国际上一般规律,单家药店服务6000人),才有可能实现市场均衡,那么,合理的药店数量为23万家左右。事实上,2020年末全国零售药店门店总数已达到55.39万家。
今年6月突破70万家。
药店坟头蹦迪,扩张上瘾。7大上市连锁药店,2022年新增门店10166家,2023年新增门店15791家。
我国终于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单间药店服务低于2000人的医药零售市场。今年前5月药房股还是医药最后的堡垒,但抱团瞬间崩溃,处方外流、市场下沉、非药板块增量、集中度提升的逻辑全部不堪一击。
药店失势有着繁杂的因素,但可以用简单的供需模型来解释,消费下滑、个账减少、线上比价、监管趋严、外卖买药都造成需求端收缩。
但坟头蹦迪根本停不下来,供应端还在加码。2024H1,全国药店数量新增1.5万家。国大药房预计每年新增门店数量10%左右(不算投资并购),益丰药房计划2024年开店4000家,大参林2024Q1新增门店841家,老百姓计划2024年开店3500家,一心堂2024Q1开店579家,漱玉平民计划2024年新增门店3400-3500家,健之佳2024年Q1新增门店147家。
药店的全盛时代一去不复返,需求正在转移或萎缩,但不会消失,其线下场景服务的价值不可取代,剩下的问题是何时见底?
除非出现闭店潮,那么全国药店数量缩减到多少家才合理?
左图:国内零售药房店均订单量(单-月度数据) 右图:国内零售药房店均客单价(元-月度数据)
01
业绩断崖式恶化
过剩的痛苦无处不在。
国大药房受行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企业发展阶段调整的影响,2024H1净利润-0.14亿元,成为首个正式确认亏损的上市连锁药店。
一心堂预告2024Q2净利润中值5915万元,同比下降78%,环比下降76%。健之佳预告2024Q2净利润中值1074万元,同比下降87%,环比下降79%。这两家总部位于昆明的连锁药店业绩断崖式恶化,差一点步国大药房亏损的后尘。
健之佳2024年中期业绩预减公告直陈供需失衡的严峻形势。在供应端,市场及行业竞争加剧,医药零售市场规模增速较低,与高专业服务能力药店不足但低产出药店数量过剩且持续高增长的矛盾凸显,行业内卷日趋严重。在支付端(需求端),门诊统筹医保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集客红利尚未呈现;医保个账减少影响顾客消费行为,公司一季度医保结算收入(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为主)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上年同期48%下降至42%,二季度无明显提升;医保合规监管持续加强,行业价格专项治理、比价系统上线、线上医保结算,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深入、叠加。
回到更宏大的视野。随着药店数量远超奶茶店,单店营收被稀释,单店服务能力由3000-5000人逐步下降,个别地区仅有1000人左右。近三年来药店的日均人效、坪效持续走低,2023年,连锁药房日均人效、坪效分别已经降至1344元/人、72元/平方米,均较2018年水平下降15%。
先看海外数据。2018年,美国药店单店平均服务6250人,单店日均销售80136元人民币;日本调剂药局单店平均服务2299人,单店日均销售22416元人民币;日本药妆店单店平均服务6285人,单店日均销售61922元人民币。
再看国内数据。据中康咨询,2024年1月-7月,实体药店每日店均销售额均值约为2988.7元,同比下降9.98%,其中,实体药店店均订单量均值约为41.87单,同比下降1.51%,实体药店平均客单价约为71.3元,同比下降8.58%。
随着医保上线“药品比价”功能,客单价继续下滑,成为短期压垮行业的稻草。2024年第30周(07.28-08.02)每日店均销售额为2716.7元, 平均客单价为69.5元。
一个字,绝,两个字,绝望。
02
管不住扩张的手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研究院院长赵飚认为,70万家大约会是中国零售药店增长的极限。
现在天都顶破了,还刹不住车。
没有人是愚蠢的。健之佳审慎应对风险,确保存量老店有力应对行业竞争、存量新店和次新店稳健增长,强化降租、控费,大额亏损门店扭亏或迁址“腾笼换鸟”,中后台部门全面冻结编制,严控资本性支出项目。益丰药房董事长高毅认为,
“从2024年开始,药店的门店数量将呈现下降的趋势,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活下去,做得长久比做强做大更重要。”一心堂也认为后续药店数量会有所下降,2024 年上半年,公司大量新开门店导致运营成本费用增加,以及竞争环境的加剧,老店同比销售下滑,导致净利润下降。
但管不住扩张的那只手。健之佳尽管如履薄冰,大幅调降年度拓展计划,然而2024年还是要开店400家左右。益丰药房2024Q1新增门店670家,全年计划自建1800家,并购700家,加盟1500家。一心堂被国家医保局约谈后不久,再度抛出扩张计划,拟合计收购药店83家。重申全年扩张计划不变,截至2024年一季度拥有直营连锁门店10746家,二季度门店拓展情况跟一季度情况差不多,未来将按当前计划继续进行门店的拓展。
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门店数量下降对集体是有利的,但个体的理性选择是扩张,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成长性,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优势,而且新店和次新店受医保政策影响较小,增长稳定且接近拓展模型。结局是导致集体非理性——个体因为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或者损害集体的利益。
于是,我们看见一场赛跑,一边是2024Q1、Q2分别闭店6778家、8792家,另一边是2024H1整体药店数量仍增长1.5万家,供应端膨胀的趋势暂时难以看到拐点。
交给市场自发调节吧。
据中康CMH《2024半年度药店生存报告》,今年1-5月全国药店零售市场规模约2178亿元,同比下滑3.7%,缩水的市场规模却被更多门店分摊争夺,24Q1同比23Q1门店数增加7.7%(近5万家门店)。今年1-5月72%的门店生意出现下滑。如果按照头部连锁门店35%毛利、5%净利计算,一家门店营收下滑15%将触达盈亏平衡线。保守预估,2024年1-5月有超过45%的门店亏损,5月这个数据提升至54%。有资深人士表示,一般一家店连续6-9个月亏损,就会闭店。按上面的预估亏损门店比例,如果当前门店数量减少45%,与众多专家预估的未来将逐步回落至40万家店附近的判断基本一致。
40万家店的终极想象,显得过于血腥,也过于理想化,头部连锁不甘天命的扩张努力,将使行业见底、产能出清的时间推迟。
实体药店的市场份额被线上蚕食 据建银国际
药店还有来自另一个战场的对手,使得产能过剩的矛盾更为突出。据建银国际,因为价格低廉和送货迅速,非药品种已转向线上为主,在过去5年,线下药店已被医药电商夺去2300亿市场份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线上医保急速放开,据《健闻咨询》,医药零售O2O的市场规模会有4-5倍的增长空间,总量接近甚至超过线下部分。未来,没有接入线上医保系统的单体店铺可能被淘汰,但与美团、京东、饿了么、叮当快药这些O2O平台合作线上医保购药,实体药店可能面临抽成手续费挤压,日渐失去话语权、定价权,沦为平台打工者。
京东健康表面上停滞,2024H1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4.6%,其实暗含拐点,净利润率已经超过所有线下药店,2024Q2收入150.77亿元,环比增长13.6%,经调整净利润18.9亿元,环比增长150.7%。
以上帝视角来眺望行业、公司以及企业家的兴衰变迁,充满黑色幽默,我们知道他们没有做对,他们也知道他们没有做对,但仍然无可挽回地走向宿命。
实体药店经营环境日益严峻,如何突出重围?
01
医药零售进入转轨期
亟需把握新增长点
来自米内网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实体药店市场零售规模达6229亿元,但同比增幅仅1.8%,随着药品零售行业的发展,在实体药店数量增长的同时,单店陷入僧多粥少的困局。
8月10日,2024年西普会开幕,作为医药零售行业最负盛名的大会,2024年西普会的主题是“承压前行——从存量走向增量的破与立”。
存量内卷加剧,寻找增量迫在眉睫。
产业目前所处的环境,是在同质化竞争和强监管的压力下,进入转轨期,走进淘汰赛阶段,西普会大会主席吴瀚表示。
200多年前,英国社会学家马尔萨斯在其著作《人口原理》中,论证人口的指数级增长和生存资源的算术级增长之间的矛盾,这一理论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实体药店面临的矛盾是——高速增长的门店数与相对低的人口增速之间的矛盾。
全国药店数量一路增长,店均服务人数则持续下降。按照七普的常住人口数据,门店的店均服务人数在2000人左右,部分区域甚至低于该水平,一些门店已经走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岔路口。
据相关统计,2019年全国门店数量约53万家,药店零售市场规模4657亿元,店均营业额88万/家,在每年增加3万家药店之后,药店数量增长至69万家,店均营业额下降近20%。
更为严峻的是,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对零售药店市场存量资源——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池,构成挑战。
2023年底,全国基本医保基金累计结存总额47755.56亿元——其中,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6245亿元,较2022年减少1388亿元,下降18%。
历经支付结构调整、支付方式变革,药店将面临客流分化——中老年人群特别是慢病人群,更多依赖医保统筹;年轻人群健康需求更多元,个账、现金支付意愿更高。
此外,医保基金监管趋紧,医药电商壮大、线上线下药价监测,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对实体药店的价格冲击越来越大。
02
精细化品类管理
皮肤赛道蕴含增长潜力
多重承压之下,零售药店全品类销售额放缓,存量竞争持续加剧。
目前,零售药店的核心价值为近场化、即时性、便利性,专业服务等价值亟待成长,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药店基于新定位,需摆脱个账医保支付依赖,回归零售本质的药品零售,战略定位也需从药品销售转为对国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核心回归“门店忠诚度”运营,进入“向单店增长要效益”的精细化运营新阶段,包括精细化品类管理,基于“Insight based Category Growth Strategy”,推动工零双方围绕着患者实现药品与专业服务满足的真正共赢。
2024年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第(十一)条健康消费板块中,明确提出“强化零售药店健康促进、营养保健等功能”。
药店不仅是药品流通的渠道,更应成为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重要场所。
进入后疫情时代后,人们的健康观念明显改变:从关注生理健康到关注生理+心理健康;从关注自身健康到关注全家健康;从治已病到防慢病、治未病,进行常态化的预防+保健;从只关注健康到关注健康+美丽。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药店开始更加关注皮肤用药。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但我国皮肤疾病患病率高达40%~70%。随着物质水平提升,人们对于皮肤健康越来越关注,2023年皮肤问题(皮炎、湿疹、过敏、痤疮等)已上升至国民健康第三大困扰。
皮肤用药赛道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皮肤用药增长率达9%,在各疾病领域位居第四位,并开始涌现大品种。
很多皮肤疾病需要长期进行用药管理,具有慢性疾病特征,品牌皮肤用药和品牌慢性病用药同样具有患者品牌忠诚度、依从性强,持续复购、高毛率等特点。
此外,皮肤用药集消费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健康+美丽需求于一身,且主要用户以中青年、有消费能力的客群为主,这部分用户购买力更强、挖掘潜力更大,高度适配药店的消费场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皮肤疾病用药的长期需求也对药店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店如果想要在这一蓝海赛道有所作为,必须要强化对皮肤病患者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中康CMH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等级医院及零售终端渠道皮肤用药品类销售额均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2024年西普会现场发布的预测显示,预计2024年皮肤用药的增长率达29%,增速位居15个增量贡献品类的第一位,高于肿瘤治疗用药、全身抗感染用药、止咳祛痰类、口腔咽喉类等。
细分品类来看,零售终端市场主要以皮肤感染(局部用)、皮炎湿疹类用药为主,2023年两细分品类合计占据零售终端皮肤用药大类超60%的市场份额。
根据米内网数据,化药软膏剂近年在中国网上药店销售增速迅猛,TOP20的治疗大类均是皮肤病用药,品牌TOP20中,从数量来看,来自丹麦的跨国药企利奥制药最多,有4个产品上榜——分别是他克莫司软膏、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卡泊三醇软膏、夫西地酸乳膏。
显然,利奥制药已经在皮肤赛道占据重要位次——在银屑病赛道,利奥制药的产品院内市场份额达38.3%,持续蝉联销售额第一;聚焦特应性皮炎,利奥制药的产品院内市场份额23.1%,在非激素(TCI)产品中排名第一。
无论是银屑病还是特应性皮炎患者需求还在持续增长。
其中,银屑病是一种由遗传、免疫及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俗称“牛皮藓”,病程较长且易复发,目前,中国有约800万银屑病患者,其中80%-90%为中轻度,需要长期治疗,这也决定了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持续复购。
这也对医药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要求——零售药店与医疗机构相比,专业服务能力相对欠缺,与专业的工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消费者服务是一条可行性较高的路径。
而作为皮肤疾病领域“一号疾病”的特应性皮炎,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近十余年来患病率不断上升,中国有8000万特应性皮炎患者,成人发病率4.6%,儿童/青少年发病率10.4%——1-7岁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为12.94%(2002年仅为2.78%),1岁以下婴儿患病率高达30.48%。
特应性皮炎同样受疾病慢性、复发性特点的折磨,因此也需要长期用药,医药机构的专业服务有助于加强店患粘性,提高复购率。
8月11日,在2024年的西普会上,利奥中国零售业务事业部负责人高兵明确表示,利奥中国将携手线下零售客户为皮肤病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释放皮肤专科在零售市场的巨量潜能。
高兵 利奥中国零售业务事业部负责人
据赛柏蓝观察,作为跨国药企的利奥制药已经不是首次参与西普会,大力拥抱实体药店的决心可见一斑。
高兵表示,皮肤专科零售市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拥有广泛而个性化的需求,对于创新药物和专业知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高兵号召药企与连锁药店之间的携手合作/创新/共享,提高药物可及性,以满足患者对及时用药的需求;强化药店皮肤病专业知识,满足皮肤病患者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实现皮肤药品零售新生态的良性循环。
END
撰文| 彡氜
今年上半年,医药零售遇冷,面临营收下滑、利润下滑、客流下滑、内卷加剧四大困境。这是20多年来首次遇到的情况。市场共识认为,医药零售的存量时代已到来。
实际上,整个产业同气连枝,医药零售的遇冷最终会传导至医药工业、CXO等医药健康产业链,让形势更为严峻。
8月10日,西普会在海南博鳌开幕,大会以“承压前行——从存量到增量的破与立”为主题,云集超8000位来自医药工业、零售药店等各界代表,探讨存量时代健康产业的增量空间。作为医药工业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徐浩宇受邀作《53载求索进取,扬子江与您携手奋进,共同穿越新经济周期》的开幕式主题演讲。
徐浩宇表示,“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旧的模式不再适用时,往往伴随着新的机会,而高质量发展即是破局的关键。”他认为,各方应携手合作,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医治未病”的健康之路,找到增量突破内卷。
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徐浩宇
01
存量时代到来
当前,中国医药健康整个产业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一,下游药品终端增速全面收窄。据中康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全年药品全终端增速预计降至4.9%。其中实体药店药品品类全年增速预计仅2.9%,B2C市场增幅也收窄至6%,含非药在内的全品类基本停止增长。
其二,受终端影响,身处中游的医药工业端整体承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仅增长了2%。
其三,CXO企业也在工业端承压形势下结束扩张时代,从2023年起,面临营收、利润增速双双大幅下降,乃至广泛裁员的窘境。
数据来源:中康科技
尽管医药健康产业形势严峻,但是市场的共识是,行业总体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要知道产业今天的境遇,是在同质化竞争和强监管的压力下,进入了转轨期,走进了淘汰赛阶段。
以医药零售行业为例,上半年遭遇四大困境:营收下滑、利润下滑、客流下滑、内卷加剧。据中康统计,2024年1-5月,零售市场规模约2178亿元,同比下滑3.7%。与此同时,内卷的加剧进一步降低门店单产——今年一季度门店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7%,而上半年店均销售额同比下滑10.6%。从客流来看,门店正趋近于生存的临界点2000人。这意味着,医药零售的存量时代已到来。
对此,徐浩宇表示,这是20多年来首次遇到的情况。原因有很多,疫情红利的消失、医保个账的减少、基层医疗的分流、线上电商的抢夺、药品价格的强监管等等。他认为,产业链各环节要凝聚共识,把握时代先机,寻找新的机会点,积极修炼内功,在高质量发展中稳健破局。
02
共同穿越周期
那么,何为医药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发力点在哪。
过去十多年,以“治已病”为核心方向的创新药研发是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并在短时间内从迅猛增长到过度内卷,如今在医保基金和支付体系的压力下,艰难前行。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卫生总费用投入在持续增加,2023年占GDP比例已达7.0%。尽管相较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是辩证来看,我国人口数量远超发达国家,老龄人口基数逐年增多,潜力巨大。这意味着,我国的医药健康管理不能简单照搬欧美的做法和经验。
即必须明白,医药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能只走一条路。
从市场供给角度,医药工业企业5000多家,无论是新创立的Biotech,还是从仿制药转型的传统药企,抑或是有历史沉淀的中药企业,都面临着巨大挑战,都需要去转型去适应。在此背景下,各个企业应发挥自身长处,在优势领域寻求新突破寻找新增量,才有可能突破内卷穿越周期。
从市场需求角度,随着新冠大流行的突袭,人民健康意识觉醒,以“治未病”为代表的健康需求日益旺盛。既给到内卷过度的医药健康产业新的增量,又给到以“治未病”为优势的中医药企业新的转型抓手。
徐浩宇认为,将预防关口前移,节省的是社会总体成本,减少的是病患的痛苦。各方应结合健康需求,运用中国智慧,协同推进,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医治未病”的健康之路。
而政策的春风也正吹向此处。8月3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其中就包括健康消费。该文件还提出强化零售药店健康促进、营养保健等功能。徐浩宇认为,零售药店当前的“破题”之道恰在其中。
医药工业作为上游,与三终端(医院、药店、社区)乃至线上渠道“同气连枝”。过去原研药通过药店、线上渠道降低集采影响,甚至重新获得增长的案例不在少数。这意味着,医药工业企业必须和医药零售等下游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周期。这一年多来,可以看见类似的战略合作也逐渐多了起来。
经过数年努力,扬子江药业的零售板块已跻身行业TOP6,在核心连锁的贡献更是排名前5。零售渠道和扬子江药业成为互相不可或缺的关键伙伴。徐浩宇在演讲开场就首先表达了企业的承诺:愿与各位企业家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共创利润增长新路径,穿越这轮新经济周期。
过去53年,扬子江药业从艰苦创业到逆境重生,再到二次创业、跨越式发展,再到行业领先,转型升级,穿越了一次又一次周期。凭借的不仅有领航者超凡的视野,企业的努力奋斗,也有合作的力量。这些历史沉淀让扬子江药业不仅有了自发的大企业担当,更有了带领大家共同穿越周期的本领。
03
破局之道
徐浩宇在会上首次提出“健康营销,营销健康”理念,即通过超预期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帮助最终用户实现健康目标,提升生活质量,助力实现“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简单来说,就是给到合作伙伴信心和流量。在当下,信心是比黄金更珍贵的东西,而流量则是帮助价值实现的保障。
扬子江药业能给到零售的信心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是多方位的。信心首先来源于有精准定位的全产品矩阵。从顶层设计来说,该公司已布局扬子江、龙凤堂、护佑三大品牌,涵盖中药、化药、大健康三大领域,已经成功打造出多款备受欢迎的明星产品。
以中药品牌龙凤堂为例,已拥有38个独家中成药品种,其中核心产品,如蓝芩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胃苏颗粒等,都已是市场熟悉的热销大单品。龙凤堂黄芪精作为开创补气中药新赛道打造的拳头产品,瞄准气虚等典型人群,去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亿元,未来还要更进一步。
再以大健康为例,护佑品牌聚焦独特功能和优势产品的开发,比如纳豆红曲就是非常具有潜力的产品。在“纳豆红曲胶囊”的研究中,将AI技术用于纳豆激酶的活性研究,更准确地评估纳豆激酶的效果,并实现量化管理。
整体来看,扬子江药业已培育5个10 亿+规模体量产品,43 个1亿+规模品种,拥有47个独家产品、128个医保产品、87个在研产品。可以说,扬子江药业在存量市场已经形成了有相当规模的“航母战斗群”,有充足的“弹药”支持渠道伙伴;增量市场同步积极布局,形成“组合拳”。
信心还来自于扬子江药业对于流量的设计和把握,这是“营销健康”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方面,通过强品牌带来品牌增量,来提升客单价。比如扬子江药业力推的“蓝芩家族”,借助蓝芩口服液的品牌优势,护佑推出“蓝芩”系列产品,如喉糖、袋泡茶等,通过连锁成功将蓝芩系列产品打造成为“收银台增量明星品种”。
另一方面,流量不应追求“泛流量”,而是精准流量、真流量。目前消费者对于健康产品的选择更加理性,“泛流量”正在与利润“松绑”。
据了解,扬子江药业近期已开展425场“微循环贴”公益活动,持续跟踪并收集5300余份消费者样本数据,带动消费人数周环比提升27%,门店销售额周环比提升28%。在“万医进门店”公益活动中,扬子江药业整合优质资源广泛赋能药店终端,不仅方便了当地居民,也提升了门店的精准流量。
基于对健康消费的深入洞察,扬子江药业认为疫情之后补气产品的时代已到来。徐浩宇表示,2024年,扬子江会将过往成功的营销经验形成一套“强品牌、强终端、强品质”的组合拳,复制到龙凤堂黄芪精的营销中。
从品牌上,通过亿级广告进行持续饱和式攻击;从终端上,联合各零售药店,通过超2000人的零售团队、10万场城市补气站活动、10万家门店标准化陈列等组合,赋能渠道伙伴增量达成;从品质上,保障有机黄芪资源贮备充足。据了解,扬子江药业已在内蒙古固阳布局万亩规模有机黄芪种植基地,还计划在甘肃、新疆等地继续拓展有机黄芪种植面积。
此外,徐浩宇进一步阐释,从药品流通角度来说,“健康营销,营销健康”要通过系统合规和风险管控等确保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安全、可信赖;要以利润为本,共创利润增长新路径,提供利润共享新保障。
徐浩宇最后总结表示,将会与合作伙伴共同坚守长期主义,通过打造全产业链的多覆盖的健康产业生态,以及18000余名员工构建起完整的全域营销体系等,携手合作伙伴穿越新经济周期,在缔造健康之路上持续放大价值增量。
寄语
过去十年,中国制药行业的企业家们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创新转型,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坎坷。如今整个产业链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蝉蜕期,我们不应该过度悲观,悲观永远正确,但乐观才能成功。我们应该乐观,因为从大势上,从“十四五”赋予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发展定位,到今年三中全会明确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医药健康行业的蓝图轨迹逐渐清晰。从市场健康度上,我们更需要经历这场痛苦的蜕变,去摆脱内卷,寻找增量,才能迎来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100 项与 河南中康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河南中康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