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24-12-01 |
A Randomized, Single Dose, Crossover Study in Healthy Volunteer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Linaprazan for a New Oral Tablet Formulation of Linaprazan Glurate, an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Food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Linaprazan
This is a single-center, open-label, randomized, single dose, 3-way crossover study in healthy volunteer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a new oral tablet formulation of linaprazan glurate in comparison to a previously studied oral tablet formulation under fasting conditions, an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 high fat, high calorie meal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PK) of linaprazan glurate and the active substance linaprazan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new oral tablet formulation.
A Phase I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ECG Effects of Two Single Ascending Doses of Linaprazan Glurate Given as Oral Tablets to Healthy Subjects
This is a Phase I, single-center, double 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randomized study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PK, cardiodynamic ECG effects,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2 single ascending oral doses of linaprazan glurate. The study will explore the PK properties of linaprazan glurate and linaprazan as well as the cardiodynamic ECG effects,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ingle doses (300 mg, 600 mg, 200 mg and a final dose level of maximum 400 mg) of linaprazan glurate, using 25 mg base formulation (300 mg and 600 mg doses) and 25 mg and 100 mg HCl formulation (200 mg and final dose level of maximum 400 mg) oral table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 Dummy, Active Comparator-controlled Dose-finding Study in Patients With Erosive Esophagitis Due to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Los Angeles Grade C or D, and Patients With at Least Partial Symptom Response But Endoscopically Still Unhealed After 8 Weeks History of Standard Treatment Healing Course With Proton-pump Inhibitor (PPI), to Investigat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Healing Rates After 4 Weeks Treatment of X842 or Lansoprazole, and Symptom Pattern During Subsequent 4 Weeks Treatment With Lansoprazole
This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in patients with erosive esophagitis due to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Los Angeles (LA) grades C or D, and in patients with at least partial symptom response but still endoscopically unhealed (LA grades A or B) after 8 weeks history of standard treatment healing course with PPI, designed to support dose selection for Phase 3 and to investigat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healing rates after 4 weeks treatment of X842 or Lansoprazole, and symptom pattern during subsequent 4 weeks treatment with Lansoprazole.
100 项与 Cinclus Pharma AG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Cinclus Pharma AG 相关的专利(医药)
12月3日,贵州生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生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诺医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化学药品1类新药戊二酸利那拉生酯胶囊(以下简称“利那拉生酯”)《药品注册证书》,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迪西”)作为生诺医药的长期合作伙伴,为利那拉生酯提供了从原料药、制剂、药效、药代动力学到安全性评价等一站式的研发服务,共同加速了新药研发进程。
新一代P-CAB药物利那拉生酯
全球研发取得显著进展,持续探索中
利那拉生酯,作为新一代P-CAB药物,通过竞争性阻断H+/K+-ATP酶的钾离子活性来抑制胃酸分泌,已被证实起效迅速且能有效维持长时间的抑酸效果,安全性也得到了认可,并被多个中国临床指南推荐为GERD的首选治疗药物。这款由生诺医药与Cinclus Pharma合作开发的全球创新药物,自2014年起在中国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包括I期健康受试者和II~III期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试验,并正筹备针对十二指肠溃疡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新适应症III期试验。同时,在欧美,Cinclus Pharma也已完成RGERD的I~II期试验,并计划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利那拉生酯获批上市,预示着该药物将在全球范围内为更多GERD患者带来福音。
此外,生诺医药还布局了多元化产品管线,涵盖前哨淋巴结T细胞疫苗SND002、溶瘤病毒药物SND005及双特异抗体药物SND006等早期研发项目。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体现了公司的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更预示着生诺医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
MEDICILON
美迪西一站式生物医药临床前研发服务平台
已为69个项目提供全套IND申报服务
利那拉生酯获批上市,不仅是生诺医药在新药研发征途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也是美迪西与生诺医药长达十年合作情谊及美迪西专业能力的有力印证。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团队精诚沟通、攻坚克难,通过一系列严谨缜密的试验方案和高效协作,确保了每一个研发环节的高质量完成,为新药最终上市赢得了宝贵时间。
作为国内少有的一站式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平台,美迪西服务涵盖医药临床前新药研究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学研究及临床前研究。凭借一站式无缝研发服务、高度灵活的新药研发方案、有效的时间和成本控制等优势,美迪西已为69个项目提供了全套IND申报服务。
美迪西祝贺生诺医药戊二酸利那拉生酯胶囊成功获批上市,并期待随着临床应用的拓展,利那拉生酯能够惠及更多病患。美迪西将持续创新,高质、高效赋能新药研发,助力更多的好药、新药走上临床,走上市场。
关于生诺医药
生诺医药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消化道疾病、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的生物医药公司。公司拥有生物创新药技术平台、临床医学研发平台,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团队以及国际化科学团队,具有原创药的研发能力。公司立足国内本土创新发展,具有中国及欧美创新药申报的成功经验。公司通过与国内外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广泛合作,高速发展,致力于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创新药企业。
直播预告
往期推荐
美迪西一站式助力 | 江苏亚尧「晚期肿瘤1类新药YY2201片」IND获FDA批准 ➠
美迪西一站式助力 | 宝太生物创新药BIOT-001片获批中美双报 ➠
美迪西一站式助力 | 标新生物首个分子胶降解剂管线GT919新药临床研究申请获FDA批准 ➠
美迪西一站式助力 | 凌达生物泛FGFR1-4 不可逆抑制剂RG002片获批临床 ➠
美迪西一站式助力 | 盛世泰科1类创新药物CGT-9475实现中美双报双批 ➠
美迪西一站式助力 | 致根医药新型抗抑郁药物ZG-001获准开展临床 ➠
美迪西一站式助力 | 宇耀生物STAT3双磷酸化位点抑制剂YY201成功完成中美双报 ➠
美迪西一站式助力 | 力鑫生物研发的靶向抗肿瘤新药LX-132胶囊成功获得一类新药临床批件 ➠
关于美迪西
美迪西(股票代码:688202.SH)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上海,致力于为全球制药企业、研究机构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临床前新药研究服务。美迪西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以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和更高效、高性价比的研发服务助力客户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服务涵盖医药临床前新药研究的全过程,包括药物发现、药学研究及临床前研究。至2024年6月底,美迪西已为全球超2000家客户提供药物研发服务,参与研发完成的新药及仿制药项目已有490件IND获批临床,与国内外优质客户共同成长。美迪西将继续立足全球视野,聚力中国创新,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据 Insight 数据库统计,本周(12 月 1 日—12 月 7 日)全球共有 78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4 款获批上市,2 款申报上市,20 款启动临床,15 款获批临床,12 款申报临床。
下文,Insight 仍将分别摘取本周国内外部分重点项目进展做介绍。
境外创新药进展
境外部分,本周共有 18 款药物研发阶段推进,包括 1 款获批上市,1 款申报上市,7 款首次启动 I 期临床,3 款首次获批临床。
获批上市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本周共有 22 条新药/新适应症获批,不过其中 19 条都发生于中国,相应资讯将在周报的国内部分中作介绍。
本周(12-01 ~ 12-07)海外部分新药/新适应症获批列表
1、全球首款!FDA 加速批准 HER2/HER3 双抗
12 月 5 日,Merus 公司宣布其开发的Bizengri(Zenocutuzumab) 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BLA) 获得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神经调节蛋白 1 融合 (NRG1+)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和 NRG1+ 胰腺导管腺癌 (PDAC) 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Zenocutuzumab 不仅是全球首个获批的 HER2×HER3 双抗,也是FDA 批准的首个专门针对 NRG1+ 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PDAC 和 NSCLC 的疗法。
截图来源:Merus 公司官网
Zenocutuzumab 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可与 HER2 和 HER3 的细胞外结构域结合。该药可通过阻断 NRG1/HER3 结合和 HER2/HER3 二聚化,从而通过 PI3KAKT-mTOR 致癌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
此前,FDA 已授予 Zenocutuzumab 优先审评资格和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NRG1+ PDAC、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NRG1+ NSCLC 。本次获批是基于 1/2 期 eNRGy 试验的数据,该试验旨在评估其单药疗法在 NRG1+ NSCLC、PDAC 和其他实体瘤中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数据显示:
在 NRG1+ PDAC患者 (n=30) 中,ORR 为 40%, DOR 范围为 3.7 个月至 16.6 个月。
在 NRG1+ NSCLC 患者 (n=64) 中, ORR 为 33%,中位 DOR 为 7.4 个月。
Zenocutuzumab 是 Merus 公司首个获批上市的药物。该公司的其它在研产品还包括 EGFR × LGR5 双抗、EGFR × c-MET 双抗、CD137 × PD-L1 双抗、PD-1 × CD3 双抗、LAG3 × PD-1 双抗、TGFBr2 × PD-1 双抗等。
2、阿斯利康:PD-L1 单抗新适应症获 FDA 批准,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12 月 5 日,阿斯利康公布,其 PD-L1 单抗度伐利尤单抗(Imfinzi)新适应症在美国获 FDA 批准,用于治疗在同时进行铂类化疗和放射治疗后病情未进展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LS-SCLC) 的成年患者,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针对 LS-SCLC 的免疫治疗方案。
截图来源:企业官网
此次获批是基于 ADRIATIC III 期临床试验结果。ADRIATIC 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的全球 III 期试验,旨在评估 Imfinzi 单药治疗和 Imfinzi 联合替西木单抗(CTLA4 单抗)与安慰剂在 730 名 cCRT 后未出现进展的 LS-SCLC 患者中的疗效。
结果显示,基于 OS 比较,Imfinzi 相比安慰剂将死亡风险降低了 27%。接受 Imfinzi 治疗的患者的中位 OS 为 55.9 个月,而安慰剂组为 33.4 个月。据估计, 接受 Imfinzi 治疗的患者中,有 57% 在三年内存活(vs 48%)。
基于 PFS 比较,Imfinzi 相比安慰剂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 24%。接受 Imfinzi 治疗的患者的中位 PFS 为 16.6 个月,而安慰剂组为 9.2 个月。据估计,接受 Imfinzi 治疗的患者中,有 46% 在两年内未出现疾病进展(vs 34%)。
在安全性方面,Imfinzi 的安全性总体上是可控的,与该药物的已知安全性一致,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
申报上市
1、罗氏:CD20/CD3 双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美国 FDA 受理
12 月 5 日,罗氏宣布,美国 FDA 已接受格罗菲妥单抗 (Columvi®,Glofitamab) 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sBLA),与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 (GemOx) 联合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 (R/R)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 患者,这些患者之前至少接受过一线治疗,并且不适合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
FDA 预计将在 2025 年 7 月 20 日之前做出批准决定。
截图来源:企业官网
本次 sBLA 基于 III 期 STARGLO 研究的结果,该研究在今年的欧洲血液学协会大会上(EHA)公布,并最近发表在《柳叶刀》上。
结果显示,共有 274 名 DLBCL 患者入组,其中 Columvi 与 GemOx 联合组(Glofit-GemOx)有 183 例患者,利妥昔单抗联用 GemOx 组(R-GemOx)有 91 例患者;有 172 例(62.8%)既往接受治疗 1 次,既往治疗≥2 次有 102 例(37.2%)。
在初步分析中(截止日期为 2023 年 3 月 29 日),Glofit-GemOx 与 RGemOx 相比有显著的 OS 获益 (HR 0.59)。在中位随访 11.3 个月时,Glofit-GemOx 的中位 OS 未达到,而 R-GemOx 的中位 OS 为 9 个月。
在 IRC 评估的 PFS 中也观察到 Glofit-GemOx 的显著获益 (HR 0.37, p<0.0001) 和 CR 率 (50.3 vs 22.0%, p<0.0001)。
中位随访 20.7 个月时,与 R-GemOx 相比,Glofit-GemOx 继续表现出优越的中位 OS:25.5 个月 vs 12.9 个月(HR 0.62),中位 PFS:13.8 vs 3.6 个月(HR 0.40), CR 率:58.5 vs 25.3%。
格罗菲妥单是首个获得美国 FDA 加速批准和欧盟有条件上市许可的固定疗程双特异性抗体,作为单一疗法治疗接受过二线或二线以上全身治疗后的 R/R DLBCL 患者,目前已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获得批准。
2、Cytokinetics:小分子新药上市申请获美国 FDA 受理
12 月 2 日,Cytokinetics 宣布,FDA 已经受理该公司下一代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 aficamten 的新药上市申请(NDA),用于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预计审评决定将在 2025 年 9 月 26 日前作出。
值得一提的是,该药早前早已于 2020 年 7 月与国内箕星药业达成合作,大中华区开发与商业化权益归属于箕星,今年 10 月,其国内上市申请也已经获得 CDE 受理。
截图来自:企业官网
Aficamten 是新一代小分子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可通过全面的化学优化来改善药物治疗指数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减少每个心动周期中活性肌球蛋白产力横桥的数量,从而抑制与肥厚型心肌病 (HCM) 相关的心肌过度收缩。
本次 NDA 申请基于关键 3 期临床试验 SEQUOIA-HCM 的积极结果,该结果已经发表于于 NEJM。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24 周的 aficamten 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且治疗效果在所有预设亚组中都是一致的,这些亚组反映了患者的基线特征和治疗策略,包括接受或未接受作为背景治疗的 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在所有 10 个预先设定的次要终点中,也观察到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此前,FDA 已经在 2021 年 1 月授予 aficamten 孤儿药资格认定,针对症状性 HCM;在 2021 年 12 月,又授予了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阻塞性 HCM。
重磅临床结果
12 月 7 日至 10 日,2024 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作为血液领域规模最大、覆盖最全面的国际学术会议,ASH 为全球血液学的前沿创新成果提供了重要展示平台。
国内企业在这场盛会中展示了不少最新临床数据,Insight 摘取近期最受关注的 ADC 领域和双抗领域临床结果做介绍。
除 ASH 会议之外,本周在代谢领域也有一项重磅临床结果值得关注。礼来公布了替尔泊肽的 SURMOUNT-5 临床试验结果,在减重方面头对头打败司美格鲁肽。
1、国产 ADC 亮相 ASH:基石药业、复旦张江、百利天恒
根据 Insight 数据库,本届 ASH 大会共有近 40 项 ADC 临床研究数据入选,其中 29 项来自制药企业,中国创新药企有 3 项。
基石药业的 CS5001 是一款以 ROR1 为靶点的 ADC,具有独特的设计,由肿瘤特异激活的吡咯并苯二氮卓(PBD)前毒素载荷和连接子组成。
此前基石药业在 2024 年 ASCO 大会上公布了 CS5001 首次人体研究 (NCT05279300) 的初步数据,本次基石药业在会上公布的是 CS5001 全球 Ia/Ib 期首次人体研究中针对晚期淋巴瘤的最新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这是一项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研究,截至 2024 年 7 月 2 日,研究共纳入 23 名晚期淋巴瘤患者。
疗效方面,CS5001 在所有剂量水平、针对所有可评估的晚期 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总体客观缓解率(ORR)达到 43.5%。从初始起效剂量(50 μg/kg)起,CS5001 针对晚期霍奇金淋巴瘤(HL)的 ORR 达 60.0%。从 100 μg/kg 剂量起,CS5001 针对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 ORR 达 50.0%。安全性方面,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且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
复旦张江的 F0002 是一种通过酶不可降解的连接子 MCC 将 CD30 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毒素 DM1 偶联形成的 ADC,在 ASH 大会上首次公布了 F0002 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曾接受过抗 PD1/PDL1 疗法治疗)的 I 期临床研究(F0002-101,NCT03894150)数据。
F0002-101 研究包含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两个阶段,截至 2024 年 4 月,共入组了 45 名复发性或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受试者。疗效方面,在 43 名疗效可评估的受试者中,总缓解率(ORR)为 30.2%,疾病控制率(DCR)为 74.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 5.13 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 5.55 个月。
百利天恒的 BL-M11D1 是一款新型 CD33 ADC 药物,其单抗部分可结合 CD33,连接子-载荷部分由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和稳定的酶可切割连接子组成。本次 ASH 会议上,百利天恒首次公布了 BL-M11D1 首个人体 I 期临床试验(NCT05924750)初步结果。
截至 2024 年 7 月 25 日,研究共入组 39 名患者,疗效方面,在 1.65 mg/kg、2.2 mg/kg 和 2.75 mg/kg 剂量组中,分别有 7 名患者、14 名患者和 4 名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估,ORR 分别为 14.3% (1/7)、42.9% (6/14) 和 50% (2/4)。
2、国产双抗:维立志博、岸迈生物、正大天晴…
多款国产双抗在本届 ASH 年会中公布临床数据,其中不乏首次公布数据的新药。涉及的国产双抗包括(前 6 项可点击跳转至解读文章):
维立志博 PRC5D/CD3 双抗 LBL-034
岸迈生物 BCMA/CD3 双抗 EMB-06
正大天晴 BCMA/CD3 双抗 TQB2934
爱思迈生物 CD20/CD3 双抗 EX103
齐鲁制药 GPRC5D×CD3 双抗 QLS32015
康诺亚 BCMA/CD3 双抗 CM336
再鼎引进的 CD3/CD20 双抗奥德罗奈昔单抗
宜明昂科靶向 CD20/CD47 的阿沐瑞芙普 a
翰思生物靶向 PD-1/CD47 双抗 HX-009
中国生物制药子公司 F-star 靶向 LAG3/PD-L1 的双抗 FS118
截图来源:Insight 数据库
3、礼来:减重效果亮眼!替尔泊肽 3 期临床试验头对头打败司美格鲁肽
12 月 4 日,礼来公布了开放标签随机 3b 期临床试验 SURMOUNT-5 (NCT05822830) 的积极顶线结果。这项研究头对头比较了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在至少具有一种体重相关并发症、且不伴有糖尿病的肥胖或超重成人人群中的疗效。
截图来自:企业官网
SURMOUNT-5 共纳入了 751 名受试者,1:1 分配至替尔泊肽(10mg 或 15mg)和司美格鲁肽(1.7mg 或 2.4mg)组,主要终点为 72 周时替尔泊肽相较于司美格鲁肽的基线体重百分比改变。
相较于司美格鲁肽(Wegovy®),替尔泊肽(Zepbound®)展现出更优的相对体重减轻,平均来看,替尔泊肽带来了 20.2% 的体重减轻,而司美格鲁肽仅减重 13.7%。治疗 72 周时,替尔泊肽在主要终点和所有 5 个次要终点上均打败了司美格鲁肽。在关键次要终点上,服用 Zepbound 的人中有 31.6% 达到了至少 25% 的体重减轻,而服用 Wegovy 的人中仅有 16.1% 的人达到了这一目标。
重磅医药交易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本周(12 月 1 日 - 7 日)共发生 20 起交易事件,其中包括 1 项 License-out、2 项境内交易、17 项境外交易。
1、映恩生物牵手 GSK,达成超 10 亿美元 ADC 合作
12 月 4 日,映恩生物宣布与葛兰素史克(GSK)已就一项 ADC 药物 (DB-1324),达成独家授权协议。根据协议,GSK 将获得该药全球(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独家授权,以推进该 ADC 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
截图来源:映恩生物官微
DB-1324 是一种创新 ADC 分子,基于映恩生物独有且经过临床验证过的 Duality Immune Toxin Antibody Conjugates(DITAC)平台开发而成。该药目前还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其研究方向可能针对胃肠道癌症。根据新闻稿介绍,该 ADC 药物有潜力与 GSK 多个抗肿瘤产品联合用药,从而战略性地补充 GSK 的肿瘤产品组合。
根据协议条款,GSK 将预先支付 3,000 万美元预付款及其他行权前里程碑付款以获得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除外)推进 DB-1324 研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授权许可。
如果 GSK 行使许可权 ,映恩生物将收取行权费以及后续在开发、法规注册和商业化不同阶段的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 9.75 亿美元 。商业化成功后,GSK 将对全球净销售额(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除外)支付不同比例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并从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净销售额中获得特许权使用费。
国内创新药进展
本周国内共有 70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8 款首次获批上市,1 款申报上市,3 款启动 III 期临床,16 款获批临床,16 款申报临床。
本周新药/新适应症获批上市、拟突破性治疗动态活跃。限于篇幅,Insight 本期周报将以这两类进展为主。更多新药研发进展,可关注 Insight 数据库及平日报道。
本周国内首次启动临床的 12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
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下文如无特殊标注,为同一来源)
新药获批上市
1、默沙东:抗生素三联复方药物「亚胺西瑞」在华获批
12 月 2 日,NMPA 官网显示,默沙东的抗生素组合疗法亚胺西瑞(亚胺培南500mg+西司他丁500mg+瑞来巴坦250mg)在国内获批上市,推测适应症为用于呼吸机相关性细菌性肺炎(VABP)和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HABP)。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亚胺西瑞是一款三联复方药物,其中亚胺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瑞来巴坦为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而西司他丁则是膜二肽酶抑制剂。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亚胺西瑞早在 2019 年 7 月获美国 FDA 批准上市,商品名为 Recarbrio,用于治疗选择有限或替代治疗选择的复杂性尿路感染(cUTI)和复杂性腹腔内细菌感染(cIAI)成人患者。2020 年 6 月,又获批将适应症拓展至 VABP 和 HABP。
针对亚胺西瑞的 VABP 和 HABP 适应症,默沙东共登记了两项试验地点包含中国的关键 III 期临床研究,一项是最初登记于 2015 年 6 月的 RESTORE-IMI 2 研究(NCT02493764/CTR20180461),一项是登记于 2018 年的 MK-7655A-016 研究(NCT03583333)。
2、复星医药:结核病新药「普托马尼」在华获批
12 月 3 日,NMPA 官网显示,复星医药全资子公司沈阳红旗制药的普托马尼片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结核病。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此前 2019 年 8 月,普托马尼已在美国获批上市,适应症为与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联合用于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或对治疗不耐受/无反应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
普托马尼(Pretomanid,PA-824)是一种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最初由 Chiron Corporation 开发。2002 年 1 月,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TB Alliance)从 Chiron 引进了该产品及其相关化合物在全球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而后在 2014 年 4 月将其大中华区权益独家许可授予了复星医药及其子公司红旗制药。
根据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公开披露的一项关键 III 期临床(登记号:NCT02333799)结果,普托马尼联合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治疗结核病患者的主要终点 6 个月临床失败率为 8.4%,其中广泛耐药结核病 (XDR-TB) 人群为 10%,对治疗不耐受/无反应的耐多药结核病 (TB) 人群为 5.4%。
普托马尼与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组成的 BPaL 方案具有疗程短、全程口服、治疗依从性高、治愈率高等优势。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两种药品已经在我国上市,此次普托马尼的上市为我国结核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3、上海医药/生诺医药:「利那拉生酯」获批上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
12 月 3 日,NMPA 官网显示,生诺医药 1 类新药「戊二酸利那拉生酯胶囊」(曾用名:信诺拉生酯)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受理号:CXHS2300027)。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利那拉生酯(X842)是新一代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P-CAB)口服药,主要通过竞争性地抑制静息态和活性态质子泵与 K+ 的结合,从而抑制 H+与 K+的交换。
利那拉生酯由生诺医药与 Cinclus Pharma 联合开发,生诺医药拥有其亚洲区域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2021 年 10 月,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上药信谊与生诺医药达成合作,获得利那拉生酯原料药及制剂在中国的独家委托生产和所有适应症的销售权。
已公布的利那拉生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 II 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重度胃食管反流患者,利那拉生酯组四周治愈率高达 89%,而兰索拉唑组为 38%。对于轻度胃食管反流患者,利那拉生酯组四周治愈率高达 91%,而兰索拉唑组为 81%。安全性方面,利那拉生酯组耐受性良好,安全性与兰索拉唑相当。
4、绿叶制药:「芦比替定」获批上市,用于小细胞肺癌
12 月 3 日,NMPA 官网显示,绿叶制药申报的「注射用芦比替定」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中或化疗后肿瘤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SCLC)成人患者(受理号:JXHS2300049)。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芦比替定是一种源自海鞘素的化合物,通过与 DNA 小沟中的鸟嘌呤残基结合,引发 DNA 断裂并诱导细胞凋亡。此外,芦比替定还能够引起 RNA 聚合酶 II 的降解、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调控肿瘤微环境,从而展现出多方面的抗肿瘤作用。
该药最初由 PharmaMar 开发。2019 年 4 月,绿叶制药从 PharmaMar 引进了该产品在中国开发和商业化的权益。而该药的海外权益则获 Jazz Pharmaceuticals 青睐,于 2019 年 12 月引进。
此次获批上市,是基于芦比替定在中国开展的单臂、包含剂量递增及扩展的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该药物在包括复发性 SCLC 在内的晚期实体瘤中国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PK 特征和初步疗效。
临床结果显示:芦比替定(3.2 mg/m²)二线治疗中国 SCLC 患者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其在复发性 SCLC 受试者中,由独立评估委员会(IRC)评估的 ORR 达到 45.5%;mDOR 为 4.2 个月,PFS 为 5.6 个月,OS 为 11.0 个月。此外,芦比替定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与可控的安全性。
5、盛世泰科:DPP-4 抑制剂「森格列汀」获批上市
12 月 3 日,NMPA 官网显示,盛世泰科 1 类新药森格列汀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CXHS2300022/3)。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森格列汀是盛世泰科自主研发的 1 类创新药,作为一种新型口服 DPP-4 抑制剂具有高选择性和强抑制性等优点。
此前森格列汀公布了一项 III 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结果显示,森格列汀 50 mg 剂量组第 24 周末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值达到主要临床终点,显著优于对照组。28 周的森格列汀 100 mg 剂量组也显示出很好的药物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
Insight 数据库显示,此前国内已有 9 款 DPP-4 抑制剂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国产 DPP-4 抑制剂共 3 款,分别是海思科的考格列汀、信立泰的福格列汀和恒瑞的瑞格列汀。盛世泰科的森格列汀是国产第 4 款 DPP-4 抑制剂新药。
6、益普生:「奥维昔巴特」国内获批上市
12 月 3 日,NMPA 官网显示,益普生「奥维昔巴特」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 6 个月或以上患者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
奥维昔巴特(Odevixibat)是一种强选择性、非全身性、回肠胆汁酸转运体抑制剂,可减轻胆汁淤积,改善瘙痒和睡眠。目前尚无针对 PFIC 特异性药物。作为临床急需用药,本次通过免临床途径在国内获批,为中国 PFIC 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7、Zambon/精鼎医药:帕金森病新药获批上市
12 月 2 日,NMPA 官网显示,Zambon/精鼎医药的甲磺酸沙非胺片获批上市,作为辅助疗法,治疗接受稳定剂量的左旋多巴(L-dopa)治疗的运动波动的特发性帕金森病(受理号:JXHS2200034/35)。
甲磺酸沙非胺(Safinamide)抑制单胺氧化酶 B (MAO-B),选择性比 MAO-A 高 1000 倍以上,通过阻断多巴胺的分解代谢来抑制 MAO-B 活性,被认为会导致多巴胺水平增加,并随后增加大脑中的多巴胺能活动。在临床研究中,在剂量> 20 mg 时测量到 MAO-B 的完全抑制(>90%)。
原研沙非胺由意大利制药公司 Newron 和赞邦(Zambon)共同研发,2015 年 2 月在欧洲获得批准,2017 年 3 月被 FDA 批准作为附加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正在服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且出现「关闭」状态的帕金森患者,商品名 Xadago。
8、先声药业/宁丹新药:先必新舌下片获批上市,用于脑卒中
12 月 2 日, 先声药业宣布,脑卒中创新药先必新舌下片(通用名: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于 12 月 1 日获 NMPA 批准上市,用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此前,先必新注射液剂型已于 2020 年获批上市。
先必新舌下片由先声药业与宁丹新药合作研发。该药是一种双靶点脑细胞保护剂,含依达拉奉和右莰醇二种活性成分,将抗氧化、抗炎二种作用协同增效。临床研究表明,先必新舌下片能够显著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导致的脑细胞损伤。
先必新舌下片的获批主要基于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注册性 Ⅲ 期临床试验(NCT04950920,TASTE-SL 研究),该研究结果于 2024 年 2 月 19 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JAMA Neurology)发表。
新适应症获批上市
1、恒瑞医药:氟唑帕利获批新适应症
12 月 2 日,NMPA 官网显示,恒瑞医药氟唑帕利胶囊在国内获批新适应症,单药或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伴有胚系 BRCA 突变(gBRCAm)的 HER2 阴性乳腺癌(CXHS2400030/31/32)。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这是氟唑帕利在国内获批的第四项适应症,此前该药已在国内获得三项批准:
既往经过二线及以上化疗的伴有胚系 BRCA 突变 (gBRCAm) 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 (2020/12);
铂敏感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2021/06);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在一线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2024/05)。
此次联合疗法获批是基于 FABULOUS 研究的积极结果。与标准化疗相比,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或氟唑帕利单药均显著改善 PFS。其中,联用组经 BIRC 评估的 PFS 显著延长(mPFS 11.0 个月 vs.3.0 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 73%;mOS 为 29.2 个月,标准化疗组 mOS 为 21.5 个月,相比降低了 42% 的死亡风险;ORR 为 67.3%,标准化疗组 ORR 为 23.3%。
2、和黄医药/信达生物:呋喹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疗法获批上市
12 月 3 日,NMPA 官网显示,信达的信迪利单抗与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联合疗法获批上市,联合用于治疗既往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后疾病进展且不适合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或根治性放疗的晚期错配修复完整(pMMR1)或非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非 MSI-H2)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本次获批是基于一项单臂、多中心的 II 期临床研究 FRUSICA-1 试验,旨在评估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的入组标准包括既往接受含铂化疗后疾病复发、疾病进展或出现 3 级或以上严重不良事件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 ORR,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PFS、OS 和药代动力学评估。
发表在 2024 年 ASCO 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在 98 名 pMMR 状态的患者中,IRC 评估的 ORR 和 DCR 分别为 35.6% 和 88.5%;DoR 尚未达到,mPFS 和 OS 分别为 9.5 个月和 21.3 个月。先前接受过或者未接受过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ORR 分别为 40.9% 和 30.3%,mPFS 分别为 13.8 个月和 9.5 个月。
3、默沙东:K 药第 4 项肺癌适应症在华获批
12 月 3 日,默沙东官微显示,默沙东的 PD-1 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 药)新适应症获批上市,适应症为联合含铂化疗新辅助治疗并在手术后继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辅助治疗,用于可手术切除的 II、IIIA 和 IIIB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
此次获批是基于一项全球 III 期临床试验 KEYNOTE-671 的积极结果。2023 年 ESMO 大会上,默沙东公布了关于围手术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早期 NSCLC 的总生存率。
截至中位随访 36.6 个月,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受试者未达到中位 OS,安慰剂组的中位 OS 为 52.4 个月;36 个月 OS 率分别为 71.3% 和 64.0%。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受试者的 中位 EFS 为 47.2 个月(vs 18.3 个月)。
4、复宏汉霖:H 药第 5 项适应症在华获批
12 月 3 日,NMPA 官网显示,复宏汉霖抗 PD-1 单抗斯鲁利单抗注射液(H 药,汉斯状)已获批第五项适应症(受理号:CXSS2300094),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斯鲁利单抗此前已在国内获批 4 项适应症,分别用于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实体瘤、鳞状 NSCLC、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
本次新适应症获批是基于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 Ⅲ 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旨在比较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卡铂-培美曲塞)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 NSCLC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预设的优效标准,且安全性良好,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申报上市
1、葛兰素史克:BCMA ADC 在中国申报上市
12 月 7 日,CDE 官网显示,葛兰素史克的注射用玛贝兰妥单抗(Belantamab mafodotin )上市申请获得受理。此前,该申请已被纳入优先审评,适应症为与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成年患者。
截图来源:CDE 官网
Belantamab mafodotin 是全球首款 BCMA 靶向 ADC,不过,其上市申报之路曾屡受挫折。2020 年 8 月,基于关键性 Ⅱ 期临床 DREAMM-2 研究,该药首次获得 FDA 加速批准上市,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然而在 2022 年 11 月,确证性 3 期临床 DREAMM-3 研究未达到 PFS 主要终点。基于此,GSK 主动撤回了上市许可。
不过,基于后续在 3 期临床试验 DREAMM-7 和 DREAMM-8 中的成功,这款新药又重新开始上市申报之路,今年 7 月和 9 月在欧盟和日本获得受理。
2、人福医药/耀海生物:质粒 DNA 类药物申报上市
12 月 4 日,CDE 官网显示,人福医药和耀海生物共同申报的 1 类新药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 pUDK HGF 报上市,推测适应症为严重下肢缺血性疾病导致的肢体静息痛。
截图来源:CDE 官网
pUDK HGF 是人福医药集团首席科学家吴祖泽院士领导研发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1 类新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也是我国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质粒 DNA 类药物。
此药是以表达质粒为载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为治疗基因的一种生物制品。HGF 可以通过与特异性膜受体 c-met 结合,使 Met 受体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促进细胞生长和新血管生成。
2024 年 10 月,CCVS 大会上,关于 pUDK HGF 的一项 III 期临床试验(CTR20181274)的积极结果被公布。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安慰剂组,给药 60 天后,接受 pUDK-HGF 治疗的受试者开始显示出疗效;给药 180 天后,接受 pUDK-HGF 治疗的受试者疼痛完全消失的比例显著提升。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 pUDK-HGF 治疗的受试者的疼痛完全消失平均时间显著缩短,提前了 25.99 天。
在安全性方面,pUDK-HGF 不良反应发生率 <1%,严重程度均为 1-2 级,与安慰剂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拟突破性治疗
本周不光是获批新药踊跃爆发的一周,也是拟突破性治疗「批量派发」的一周,多达 8 款新药进入公示期,有望被授予这一资格,加速研发支持和上市审批。
本周拟突破性治疗的 8 款新药
Insight 数据库对这些药物一一做了报道,由于篇幅所限,周报中仅摘取收录部分新药基本信息。
信达生物的 HER2 ADC 新药 IBI354 于 12 月 2 日拟纳入突破性治疗,用于 HER2 表达(IHC1+、2+或 3+)的铂耐药卵巢癌。该药基于信达生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ADC linker-payload NT3 技术平台研发,由抗 HER2 单抗与喜树碱衍生物偶联,药物抗体比(DAR)值为 8。
信达在 2024 年 ESMO 大会上已经公布了 IBI354 治疗多种晚期实体瘤的 I/II 期研究临床数据(NCT05636215)。该研究入组了 368 例晚期实体瘤受试者,其中包括 92 例卵巢癌患者。在铂耐药卵巢癌患者中,接受 6~12 mg/kg IBI354 治疗的患者,总体 ORR 为 40.2%。其中,40 例接受 12 mg/kg IBI354 治疗的卵巢癌受试者中,ORR 达到 52.5%。
恒瑞的 Nectin-4 ADC 新药 SHR-A2102 在 12 月 4 日拟纳入突破性治疗,适应症为单药治疗既往含铂化疗和 PD-(L)1 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SHR-A2102 为恒瑞医药自主研发且具有知识产权的靶向 Nectin-4 的 ADC,其有效载荷是拓扑异构酶抑制剂(TOPi)。
SHR-A2102 用于尿路上皮癌适应症正在开展 I/II 期临床。早在今年 4 月 19 日,SHR-A2102 还获得美国 FDA 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 FTD),用于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
科州制药的 MEK 抑制剂妥拉美替尼(HL-085)在 12 月 4 日拟纳入突破性治疗,联合维莫非尼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 BRAF V600E 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成人患者。妥拉美替尼是一款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 1 和 2(MEK 1/2) 抑制剂,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 MEK1/2 激酶的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
今年 3 月,妥拉美替尼首次获得 NMP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含抗 PD-1/PD-L1 治疗失败的 NRAS 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在最新发布的 2024 版国家医保目录中,妥拉美替尼已成功入选。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目前国内尚无 MEK 抑制剂获批治疗结直肠癌。科州制药妥拉美替尼是首个在国内进入直肠癌 Ⅲ 期临床的MEK 抑制剂。
内容来源:药企官方发布新闻/资料、Insight 数据库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点击卡片进入 Insight 小程序
国内审评进度、全球新药开发…
随时随地查!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
(收集周期:12.2-12.6,收集部分为首次申请临床、首次申请上市、首次批准上市的创新药)
国内创新药IND汇总
1、海普瑞:注射用H1710
作用机制:HPA抑制剂
适应症:肿瘤
12月4日,海普瑞的注射用H1710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H1710是一种乙酰肝素酶(HPA)抑制剂,适应症为实体瘤。乙酰肝素酶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负责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中硫酸乙酰肝素(HS)链,释放生物分子,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增长;此外,乙酰肝素酶也可以通过结合受体激活各种下游信号通路,导致肿瘤的进展与转移。H1710 能够有效抑制乙酰肝素酶活性,降低肿瘤细胞体外及肿瘤体内的乙酰肝素酶表达。临床前试验中,提示H1710 在抑制肿瘤转移方面发挥效用;此外,单独应用H1710 或联用多西他赛(DOX),能显著延长受治小鼠的存活时间。
2、Pharvaris/诺为泰医药:Deucrictibant缓释片
作用机制:B2
receptor竞争性拮抗剂
适应症: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12月4日,Pharvaris/诺为泰医药共同开发的Deucrictibant缓释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Deucrictibant一种高效、特异性和口服生物可利用的缓激肽B2受体(B2
receptor)竞争性拮抗剂,被开发用于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发作。临床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每天接受40 mg deucrictibant的受试者每月发作率降低了84.5%(p=0.0008)。在患者发作严重程度上,中度和重度HAE发生率降低92.3%,按需接受药物治疗患者的HAE发作次数亦减少达92.6%。此外,接受deucrictibant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有意义的改善。在安全性上,该药物具良好耐受性,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3、华海药业:HB0056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TSLP和IL-11的双特异性抗体
适应症:哮喘
12月5日,华海药业的HB0056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HB0056是一款可同时靶向人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白介素11(IL-11)的双特异性抗体,阻断IL-11与TSLP信号通路,抑制其生物学活性;同时,该药物可抑制MRC-5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体内药效学研究表明,HB0056对于血清OVA特异IgE、BALF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肺部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指标的改善效果优越,体现出双靶点协同增效治疗哮喘的潜力。
4、辉瑞制药:PF-07934040片
作用机制:KRAS抑制剂
适应症:肿瘤
12月5日,辉瑞制药的PF-07934040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PF-07934040是一款 Pan-KRAS 抑制剂,能够抑制多种 KRAS 突变类型,与其他靶向药物联用效果更好,且有望克服耐药性。目前正在美国和波多黎等地各开展 I 期临床。
5、信达生物:IBI3002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IL-4Rα/TSLP双特异性抗体
适应症:哮喘
12月6日,信达生物的IBI3002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IBI3002是一种同时靶向白细胞介素4受体α(IL-4Rα)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双特异性抗体。IL-4受体介导了IL-4信号通路(1型和2型)和IL-13信号通路(2型),两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在2型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均起关键作用;TSLP是一种上皮细胞来源的警报素细胞因子,可触发哮喘中的2型和非2型炎症。体外功能学实验显示,IBI3002具有高效的IL-4Rα和TSLP共同阻断功能,比同靶点的已上市单克隆抗体疗效更优。
国内创新药NDA汇总
1、人福医药/耀海生物: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HGF基因疗法
适应症:肢体静息痛
12月4日,人福医药和耀海生物共同开发的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pUDK HGF )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pUDK HGF 是以表达质粒为载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为治疗基因的一种生物制品,也是我国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质粒 DNA 类药物。该产品能有效促进血管生成,主要拟用于肢体动脉闭塞症、肢体静息痛和缺血性溃疡等严重血管疾病。III 期临床试验显示,给药 60 天后,接受 pUDK-HGF 治疗的受试者开始显示出疗效;给药 180 天后,接受 pUDK-HGF 治疗的受试者疼痛完全消失的比例显著提升。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pUDK-HGF 治疗的受试者的疼痛完全消失平均时间显著缩短,提前了 25.99 天。
国内创新药上市获批
1、先声药业: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
作用机制:双靶点脑细胞保护剂
适应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12月2日,先声药业的依达拉奉右莰醇(Y-2)舌下片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该药物含依达拉奉和右莰醇两种活性成分,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可与自由基结合,从而保护细胞结构;右莰醇是一种炎症因子抑制剂,可抑制缺血性损伤后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卒中后的再灌注损伤。经过舌下含服给药方式,Y-2舌下片能迅速崩解释放出依达拉奉和右莰醇,经舌下黏膜静脉丛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首过效应,迅速到达患者的病灶部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缓ALS的进展。
Ⅲ期多中心注册性临床试验显示,采用Y-2舌下片连续用药14天,治疗后第90天功能良好结局(mRS评分0-1分,即恢复独立生活功能)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64.4% vs 54.7%,OR=1.50;95%CI 1.15-1.95;P=0.003)。此外,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
2、赞邦:甲磺酸沙非胺片
作用机制:MAO-B抑制剂
适应症:帕金森
12月2日,赞邦的甲磺酸沙非胺(沙芬酰胺)片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接受稳定剂量左旋多巴治疗的、出现运动波动的特发性帕金森病。沙芬酰胺(safinamide)选择性和可逆性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和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从而调节异常的谷氨酸盐释放。此外,MAO-B会降解多巴胺,而多巴胺能够在脑区传递信号,对于流畅的自主运动非常重要。因此,沙芬酰胺有望能避免多巴胺被MAO-B降解,从而缓解帕金森病患者在“关闭”期的运动能力下降。
在中国患者开展的III期研究显示,在第16周,沙芬酰胺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平均每日总“关”期时间变化的差异为1.10小时 (p<0.0001),且从第2周开始沙芬酰胺组每日总“关”期时间的变化就体现了明显优势。此外,沙芬酰胺组在延长“开”期时间,改善UPDRS、CG I和 PDQ-39评分方面相较于安慰剂均有显著优势。另外,研究中患者的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药物耐受性良好。
3、默沙东:注射用亚胺西瑞
作用机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膜二肽酶抑制剂
适应症:细菌性肺炎
12月2日,默沙东的注射用亚胺西瑞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8岁及以上患者由敏感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该复方由亚胺培南、瑞来巴坦和西司他丁3种不同机制的抗生素组成,最早于2019年在美国获批(商品名:Recarbrio)上市。全球性III期临床显示,在一项针对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细菌性肺炎(HABP/VABP)开展的研究中,接受治疗28 天内,16%接受Recarbrio 治疗的患者死亡,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为21%。
4、复星医药:普托马尼片
作用机制: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适应症:肺结核
12月3日,复星医药的普托马尼片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特定高度耐药肺结核患者。普托马尼是—种全新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在有氧环境下,该药物通过抑制分枝杆菌酸的生物合成,阻碍细胞壁合成,从而杀死正在复制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厌氧环境下,该药物释放—氧化氮,对非复制菌产生呼吸毒性作用,从而起到杀菌作用。该药物最早由Chiron开发,2014 年 4 月复星医药及其子公司红旗制药获得该药物的大中华区权益独家许可授予。III 期临床显示,普托马尼联合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BPaL方案)治疗结核病患者6个月后,治疗成功率高达89%。
5、盛世泰科:磷酸森格列汀片
作用机制:DPP-4抑制剂
适应症:2型糖尿病
12月3日,盛世泰科的磷酸森格列汀片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控制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森格列汀是新一代高选择性DPP-4抑制剂,不仅改善高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具有口服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作用持久等特点。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森格列汀单药治疗试验中,50mg与100mg剂量组在第24周末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值分别为1.08%与1.07%;森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中,50mg与100mg剂量组在第24周末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值分别为1.23%与1.17%。同时,两组试验在更高血糖水平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的幅度更高。在安全性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
6、上药信谊/贵州生诺:戊二酸利那拉生酯胶囊
作用机制: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
适应症:反流性食管炎
12月3日,上药信谊与贵州生诺合作开发的戊二酸利那拉生酯胶囊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利那拉生酯(X842)是新一代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P-CAB),通过竞争性地抑制静息态和活性态质子泵与 K+ 的结合,从而抑制 H+与 K+的交换。该药物由生诺医药与Cinclus Pharma 联合开发,生诺医药拥有其亚洲区域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2021年10月,上药信谊与生诺医药签订《合作协议》,获得了X842项目原料药及制剂在中国区域的独家委托生产和所有适应症的工业销售权。
II 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于中重度胃食管反流患者,利那拉生酯组四周治愈率高达 89%,而兰索拉唑组为 38%。对于轻度胃食管反流患者,利那拉生酯组四周治愈率高达 91%,而兰索拉唑组为 81%。安全性方面,利那拉生酯组耐受性良好,安全性与兰索拉唑相当。
7、绿叶制药:注射用芦比替定
作用机制:致癌基因转录抑制剂
适应症:小细胞肺癌
12月3日,绿叶制药的注射用芦比替定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含铂化疗中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SCLC)成人患者。芦比替定是一种选择性致癌基因转录抑制剂,在抑制肿瘤基因转录、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还可调节肿瘤微环境,进一步发挥抗肿瘤作用。该药物上市批准主要基于在中国人群开展的单臂、包含剂量递增及扩展的桥接试验,旨在评估该药在包括复发SCLC在内的晚期实体瘤中国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PK特征和初步疗效,显示二线治疗(3.2 mg/m2静脉输注、每3周1次)SCLC患者的有效率(ORR)为45.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4.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1.0个月。此外,另外一项在接受铂类药物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SCLC成人患者(包括铂类敏感和耐药患者)中开展的研究显示,总体人群的ORR为35.2%、mDoR为5.3个月、mPFS为3.5个月、mOS为9.3个月。
8、益普生:奥德昔巴特胶囊
作用机制:IBAT抑制剂
适应症:胆汁淤积症
12月4日,益普生的奥德昔巴特胶囊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6月龄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患者的瘙痒。奥德昔巴特一种可逆、强效、选择性的回肠胆汁酸转运蛋白(IBAT)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回肠远端胆汁酸的再摄取,增加胆汁酸通过结肠的清除,降低血清中胆汁酸的浓度,减轻患者的瘙痒症状。该药物由Albireo Pharma研发,益普生于2023年3月收购Albireo所获得。3期ASSERT试验显示,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即与安慰剂组相比,奥维昔巴特在第6个月(第21至24周)改善瘙痒症状的PRUCISION观察者报告结果搔抓评分(0-4分制)具有高度统计学显著性(p=0.002)。该研究还达到了关键的次要终点,即与安慰剂组相比,从基线到第20和24周的平均值之间血清胆汁酸浓度的显著降低(p=0.001)。在1-4周内观察到了多个睡眠参数的显著改善,并持续到24周。在该研究中,没有患者中断治疗,96%的患者继续参加了开放标签的延长研究。安全性上,奥维昔巴特组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类似于安慰剂组,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较低,奥维昔巴特组为11.4% ,安慰剂组为5.9%。
感谢关注、转发,转载授权、加行业交流群,请加管理员微信号“hxsjjf1618”。
“在看”点一下
100 项与 Cinclus Pharma AG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Cinclus Pharma AG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