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阶段不明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Phase 2b,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nce-Weekly MET097 in Adults With Obesity or Overweight,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VESPER-2)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test how well once-weekly MET097 (an ultra-long-acting GLP-1 receptor agonist) works to treat adults with obesity or overweight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compared to placebo. MET097 or placebo will be administered to individuals via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nce weekly for 28 weeks. If an individual is randomly assigned to MET097 they will receive one of four different dose regimens.
A Phase 1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Single and Multiple Ascending Dose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MET233 Co-administered With MET097 in Adult Participants With Obesity or Overweight Including Participa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test how well the combination of MET233 with MET097 works to treat individuals with obesity or overweight with or without diabetes.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2期 A Phase 2b,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nce-Weekly MET097 in Participants with Obesity and Overweight (VESPER-1)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test how well MET097, an active drug, works to treat individuals with obesity or overweight when compared to placebo. MET097 or placebo will be given to individuals weekly for 28 weeks. If an individual is assigned to MET097 they will receive one of four different dose levels.
100 项与 Metsera, Inc.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Metsera, Inc. 相关的专利(医药)
作者:Amanda Lanier•2025 年第一季度,生物医药行业融资总额达 130.8 亿美元,较 2024 年各季度均呈现显著下滑。回顾 2024 年,首季融资规模异常亮眼,创下 472.5 亿美元纪录,其后二季度降至 230.7 亿美元,三季度 163.8 亿美元,四季度进一步收窄至 154.5 亿美元。去年初的多笔大宗交易尤为引人注目:百时美施贵宝 2 月发行 130 亿美元优先担保票据、高德美 3 月 IPO 募资 25.5 亿美元,以及辉瑞同月完成 31 亿美元融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融资交易数量同步萎缩,2025 年首季完成 239 笔交易,较 2024 年季度平均水平(约 299 笔)减少约 20%。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季度生物医药领域共完成 7 起首次公开募股 (IPO),略低于 2024 年季度均值的 8 起。IPO 募资总额 10.5 亿美元,虽较 2024 年首季的 39.9 亿美元大幅缩水,但与去年第四季度 10.7 亿美元的融资规模基本持平。Metsera Inc.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领跑生物医药 IPO 市场,以当季最大规模的 IPO 成为焦点。这家肥胖症药物研发企业(纳斯达克代码:MTSR)的股价于 1 月 31 日暴涨 47%,收市于每股 26.50 美元。Metsera 公司将其超额认购的 IPO 定价为每股 18 美元,高于最初的 15 至 17 美元区间,融资总额达 2.75 亿美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其肥胖症治疗产品管线研发,包括超长效注射型 GLP-1 受体激动剂 MET-097 的 3 期临床试验。生物医药领域私募融资在第一季表现亮眼,融资总额达 63.1 亿美元,高于 2024 年第四季度的 58.1 亿美元和 2024 年第一季度的 56.5 亿美元。2024 年季度平均融资规模为 59.1 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融资金额上升,交易数量却呈现下降趋势——第一季度仅完成 94 笔私募融资交易,低于较前一季度的 116 笔与去年同期的 106 笔明显减少。本季度最大规模的私募融资是 Isomorphic Labs Ltd. 在 3 月完成的 A 轮融资中成功筹集 6 亿美元。本轮融资由 Thrive Capital 领投,GV 及现有投资方 Alphabet(谷歌母公司)跟着参与。作为 Google DeepMind 于 2021 年孵化的创新企业,Isomorphic 正利用开源的 AlphaFold 数据库推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的商业化进程。新注入资金将加速其新一代 AI 药物设计平台的开发,并为前沿研发项目提供持续支持。2025 年 1 月,专注于肥胖症与心脏代谢疾病领域的跨大西洋生物技术企业 Verdiva Bio Ltd. 以 4.11 亿美元 A 轮融资出现在大家视野。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从中国引进授权的 GLP-1 受体激动剂和胰淀素激动剂产品。A 轮融资在第一季度引领生物医药风险投资活动,共募集 23.5 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 C 轮及后续轮次融资(15.1 亿美元)、B 轮融资(12.2 亿美元),以及总额 1.054 亿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注:历年数据查看原链接 >2025 年首季度共进行 30 轮 A 轮融资、17 轮 B 轮、13 轮 C 轮及以上融资,以及 11 轮种子轮融资。第一季度的后续发行 (follow on offerings) 总额为 30.5 亿美元,较 2024 年第四季度的 57.4 亿美元明显下滑,与去年同期 277.5 亿美元的规模相比更是大幅缩水。2024 年季度增发均值维持在 115.3 亿美元水平。后续发行交易数量也同步走低,本季度完成交易数量为 38 笔,少于上一季度的 43 笔和去年同期的 80 笔。公开市场及其他生物医药领域融资渠道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募得 26.6 亿美元,与 2024 年第四季度 28.2 亿美元基本持平,但较去年同期 98.6 亿美元的高位相去甚远。这一季共完成 100 笔公开/其他融资,较上一季度的 122 笔和去年同期的 160 笔显著减少。本文翻译自科睿唯安旗下 BioWorld 新闻:Biopharma sees Q1 financings pullback, but private funding climbs图片来源:123rf双引擎强效驱动,药明康德一季度交出亮眼成绩2025-04-2928.4亿美元!4月中国创新药出海汇总2025-04-28关税阴云下,大型药企并购热情不减,哪些中国药企可能被收购?2025-04-27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联系方式: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点击这里,查看更多精彩!
▎Armstrong2025年4月11日,Metsera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了超长效GLP-1-MET097+Amylin类似物MET233联合治疗肥胖或超重的一期临床试验。该一期临床试验计划入组132例肥胖或超重合并/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预计2025年10月初步完成。MET097为Metsera的核心管线,为一款超长效GLP-1,半衰期为15天左右,是司美格鲁肽的2倍左右,目前处于2b期临床阶段。总结胰淀素与GLP-1类减重机制不同,更倾向于保留肌肉,且耐受性更好,增加饱腹感而不是抑制食欲,机制上与GLP-1类单靶点或者多靶点药物形成完美互补。在GLP-1类产品竞争异常激烈的同时,技术壁垒更高的Amylin类似物成为MNC争抢的焦点。诺和诺德完成Amylin的POC之后,艾伯维引进Gubra的Amylin类似物,罗氏引进Zealand的类似物,阿斯利康刚刚启动GLP-1/GCG+Amylin的减重2b期临床,礼来刚刚启动替尔泊肽+Amylin的减重一期临床。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GPRC5D靶点全梳理;CD40靶点全梳理;CD47靶点全梳理;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Claudin 6靶点全梳理;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靶点冷暖,行业自知;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被炮轰的“me too”;佐剂百年史;胰岛素百年传奇;CUSBEA:风雨四十载;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中国双抗竞争格局;中国ADC竞争格局;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中国ADC技术全梳理;Ambrx技术全梳理;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Immune-Onc技术全梳理;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Momenta技术全梳理;NGM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百奥泰技术全梳理;凡恩世技术全梳理。
导语:在诺和诺德与礼来凭借注射剂掀起全球减肥风暴后,GLP-1 赛道即将迎来口服剂型的颠覆性竞争。随着礼来 5.5 亿美元的产能布局与多家新锐药企的加速入场,一场围绕生产能力的行业大考正在上演。当每日一片的便捷性遭遇全球数亿患者的需求激增,CMO(合同制造组织)能否成为这场产能革命的关键变量?一、从 “一针难求” 到 “口服革命”:GLP-1 赛道的产能突围战
2023 年,诺和诺德的 Wegovy 与礼来的 Zepbound 因供应短缺引发全球抢购潮,迫使 FDA 将其列入短缺清单。如今,两家巨头通过百亿级投资(如诺和诺德 165 亿美元收购 Catalent)逐步缓解注射剂产能压力,但新的挑战已悄然来临 —— 口服 GLP-1 药物的量产竞赛正式拉开帷幕。
礼来先发制人:斥资 5.5 亿美元提前生产 orforglipron,计划 2025 年启动 III 期临床,目标覆盖糖尿病与肥胖症市场。
新锐药企抢滩:Viking Therapeutics 与 CordenPharma 签约生产 10 亿片 VK2735 片剂,Metsera 在 I 期临床阶段即锁定产能,凸显行业对口服剂型的战略押注。二、口服剂型的 “生产优势” 与 “规模陷阱”
相较于注射剂的复杂工艺(需无菌环境与专用设备),口服 GLP-1 药物采用标准固体剂量生产线,理论上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然而,每日一次的用药频率将导致剂量需求暴增:
产量鸿沟:以 Zepbound 为例,每周一针对应年剂量 52 支;若转为口服,年剂量将达 365 片,产能需求激增 7 倍。
技术瓶颈:口服生物利用度不足 1% 是核心障碍,需通过脂质制剂、离子对技术提升吸收效率,CordenPharma 等 CMO 正在攻关相关工艺。三、CMO 行业的 “产能军备竞赛”
全球仅 46% 的 CMO 具备肽类药物端到端生产能力,但口服剂型的崛起正重塑行业格局:
产能扩张潮:CordenPharma、Lonza 等龙头加速扩建固体剂量生产线,利用现有设施快速切换产能。
技术差异化:部分 CMO 开发缓释技术,将每日一次用药延长至每周一次,如诺和诺德的 Rybelsus(已获批糖尿病适应症)。
市场分层:大型 CMO 主攻巨头订单,中小型 CMO 则聚焦新锐药企,形成 “高定制化 + 规模化” 的双轨模式。四、行业博弈:谁将主导口服 GLP-1 的 “产能密码”
巨头垄断与新锐破局:诺和诺德与礼来通过专利壁垒与产能布局巩固优势,但口服剂型的低准入门槛可能吸引更多玩家,如辉瑞、默沙东已启动相关研发。
供应链风险:原料药(如司美格鲁肽)的全球供应链稳定性仍是隐忧,地缘政治冲突或导致关键原料短缺。
患者与支付方的选择:口服剂型的便捷性可能推动患者从注射剂转向口服,但需证明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否则医保支付意愿可能受限。五、专家观点:产能决定市场话语权
“口服 GLP-1 的生产本质是‘规模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双重博弈。” 投行 William Blair 合伙人 Matt Phipps 指出,“CMO 的响应速度将成为药企能否抓住市场窗口的关键。”
而 CordenPharma 全球肽类平台负责人 Mimoun Ayoub 则表示:“我们已预留 30% 的产能弹性,以应对可能爆发的需求。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片剂日产量从 100 万片提升至 1 亿片。”六、未来展望:产能革命重塑行业版图
随着礼来、诺和诺德的口服候选药物陆续进入 III 期,全球 GLP-1 市场将从 “技术驱动” 转向 “产能驱动”。若 CMO 能突破产能瓶颈,口服剂型或在 5 年内占据市场份额的 60%,催生一个千亿级的新市场。但正如行业分析师所言:“这不是一场短跑,而是马拉松 —— 只有具备全链条整合能力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七、结语当 GLP-1 从 “奢侈品” 变为 “日用品”,生产能力已取代研发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场没有硝烟的产能战争,不仅关乎药企的市场份额,更将重塑全球肥胖与糖尿病治疗的生态格局。而 CMO,这个曾隐身幕后的角色,或将成为改写历史的关键力量。
参考来源:https://www.biospace.com/business/glp-1-injectables-will-soon-be-joined-by-orals-is-the-industry-ready-to-scale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100 项与 Metsera, Inc.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Metsera, Inc.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