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早期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1/2期 一项在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受试者中评价IVB103 注射液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探索性临床试验
本研究旨在评价IVB103注射液在nAMD受试者中单次玻璃体内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本研究由第一阶段剂量递增研究(I期)和第二阶段疗效探索研究(II期)组成。
/ Enrolling by invitation临床1期 An Exploratory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 of IVB103 Injection in Subjects With Neovascular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nAMD).
The goal of this clinical trial i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VB103 injection in subjects with nAMD.
/ Active, not recruiting早期临床1期 An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Preliminary Efficacy of IVB102 Injection in Subjects With X-linked Retinoschisis (XLRS)
The goal of this clinical trial i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VB102 injection in subjects with XLRS.
100 项与 Beijing innovec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Beijing innovec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4年12月8日,因诺惟康IVB102注射液获得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临床试验许可;该产品已在北京协和医院完成IIT临床研究入组。IVB102基于因诺惟康玻璃体内给药载体平台和优秀的IIT数据获得FDA的IND许可。
IVB102注射液是在因诺惟康自主研发的新型载体基础上开发的一款可玻璃体腔注射治疗XLRS的药物。该产品在临床前已展示出“best in class”的治疗效果,研究成果在2024年ASGCT会议上展示。且该产品的IIT研究显示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以及公开资料,本周(10月14日~10月20日),有近20款1类创新药首次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IND)。本文将根据公开资料介绍其中12款新药,它们的类型包括了蛋白降解药物、基因治疗药物、CAR-T细胞治疗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等等。
图片来源:123RF
因诺惟康:IVB103注射液
作用机制:基因治疗药物
适应症:nAMD
因诺惟康公司在研的1类新药IVB103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这是一款在新型载体基础上开发的一款可玻璃体内给药的眼科基因治疗药物。因诺惟康公司致力于基因编辑递送技术和药物开发,致力于解决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的基因递送问题,从而使基因治疗能被广泛地应用各种疾病和人群当中。
复恩特药业:SON-DP注射液
作用机制:蛋白质诱导体内原位组织重编程
适应症:晚期恶性实体瘤
根据复恩特药业公开资料介绍,SON-DP注射液是一款蛋白质诱导体内原位组织重编程技术药物,其有希望将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从而治疗实体瘤。复恩特药业致力于通过将受损、病变或退化的组织细胞转化为健康的细胞,为癌症和其他重大疾病开发创新疗法。该公司开发了蛋白质诱导的原位疾病组织重编程技术,可以通过全身给予修饰转录因子蛋白,对患者体内的疾病组织中原位生成任何种类的瞬时干细胞。
英矽智能:ISM6331胶囊
作用机制:泛TEAD抑制剂
适应症:恶性间皮瘤或其他实体瘤
英矽智能申报的1类新药ISM6331胶囊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恶性间皮瘤或其他实体瘤。根据英矽智能新闻稿介绍,这是其自主研发的泛TEAD抑制剂,此前已经在美国获批临床,并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间皮瘤。ISM6331靶向转录增强相关结构域(TEAD)蛋白家族。由于TEAD对上游肿瘤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下游靶基因的控制,ISM6331作为一款药效良好的泛TEAD非共价抑制剂,有望通过调控Hippo信号通路解决抗癌药物耐药问题。
华东医药、Heidelberg Pharma:HDP-101
作用机制:靶向BCMA的ADC
适应症:BCMA阳性克隆性血液学疾病
由Heidelberg Pharma申报的1类新药HDP-101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B细胞成熟抗原(BCMA)阳性克隆性血液学疾病(如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款靶向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由华东医药合作开发。该产品携带合成的蘑菇毒素α-鹅膏蕈碱肽衍生物amanitin作为有效载荷。Amanitin具有新的作用方式,可抑制RNA聚合酶II,有效阻止转录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无论其增殖状态如何。HDP-101此前已经获得美国FDA授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孤儿药资格。
海创药业:HP568片
作用机制:靶向ERα的蛋白降解药物
适应症:ER+/HER2-乳腺癌
海创药业研发的1类新药HP568片获批临床,拟开展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E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试验。HP568是一款靶向降解ERα的口服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药物,由靶蛋白配体、E3连接酶配体和两配体间的连接子3部分构成。研究表明该产品对ERα野生型蛋白和临床常见的ERα突变蛋白均具有极强的降解活性。
君科华元医药:HY-1608注射液
作用机制:阿片μ-受体和NOP受体双重激动剂
适应症:术后疼痛
君科华元医药申报的1类新药HY-1608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术后疼痛的治疗。公开资料显示,HY-1608兼有阿片μ-受体和NOP受体双重激动作用,有望研发成为一款无成瘾强效镇痛药。
德国默克(Merck KGaA):注射用M9140
作用机制:靶向CEACAM5的ADC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德国默克在研的1类新药注射用M9140获批临床。根据公示,M9140是一款抗CEACAM5抗体偶联药物(ADC),具有拓扑异构酶1 (TOP1)抑制剂有效载荷exatecan。临床前研究表明,M9140可以与CEACAM5特异性结合,选择性杀伤靶阳性癌细胞,同时还具有强大的旁观者效应。
腾盛博药:注射用BRII-693
作用机制:多肽类抗生素
适应症: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腾盛博药(Brii Biosciences)申报的1类新药注射用BRII-693获批临床,适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ABC)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款新型脂肽抗菌药,该产品拟开发用于治疗难治性多重耐药/广泛耐药(MDR/XDR)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腾盛博药此前通过合作获得了该产品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协议。
原启生物:OriC613注射液
作用机制:双靶点Claudin 18.2/MSLN自体CAR-T细胞疗法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原启生物1类新药OriC613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根据原启生物新闻稿介绍,这是其自主研发的双靶点Claudin 18.2/MSLN自体CAR-T细胞治疗药物。该产品采用了创新性的双受体逻辑门控设计策略,只有在同时识别两种特定肿瘤抗原时才能激活T细胞,在增加肿瘤靶向杀伤活性的同时,能够降低非肿瘤靶向毒性(OTOT),从而提高临床安全性。
华东医药:HDM2006片
作用机制:HPK1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华东医药1类新药HDM2006片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根据华东医药公告介绍,这是其首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为一款造血祖激酶1(HPK1)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HPK1位于PD-1的上游通路,是免疫细胞表达的关键激酶,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下一个潜力靶点。相较于HPK1小分子抑制剂,蛋白降解剂有望大幅提升药效和安全性。
信达生物:IBI3001
作用机制:B7-H3/EGFR双抗ADC
适应症:实体瘤
信达生物1类新药IBI3001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实体瘤。公开资料显示,IBI3001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糖基化定点偶联B7-H3/EGFR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这是信达生物在双特异性抗体IBI334(B7-H3/EGFR双特异性抗体)基础上,使用临床验证的SyntecanE平台,将IBI334与exatecan特异性偶联,由此产生的双抗ADC新药。该产品此前已经在澳大利亚启动1期临床。
康弘药业:KH629片
作用机制:甲状腺激素β受体选择性激动剂
适应症:MASH
康弘药业1类新药KH629片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成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公开资料显示,这是康弘药业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为一款甲状腺激素β受体(THR-β)选择性激动剂。该产品此前已经在美国获批临床。
参考资料:
[1]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 Retrieved Oct 20,2024, From 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4b5255eb0a84820cef4ca3e8b6bbe20c
[2]各公司官网及公开资料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或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2024年9月20日,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PUMCH-E101注射液临床研究顺利启动,评估玻璃体腔注射给药对RDH12基因变异相关的视网膜疾病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这是全球首个针对RDH12相关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因诺惟康为PUMCH-E101提供了载体技术。
本研究目前已启动受试者筛选,如您符合以下主要条件,将有可能入选该研究:
1) 8-45 岁,性别不限;
2) 基因检测确认 RDH12 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且不携带其它遗传性眼病致病或可疑致病变异;
3) 相关实验室检查符合入选要求。
如您有意向参加该项研究,请您与以下研究人联系。
联系人:周博士13787538572,高老师15101507867
邮箱:PUMCHIRD@126.com
RDH12基因是导致我国严重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基因。睢瑞芳教授团队曾报道了RDH12基因突变相关视网膜病变的基因突变谱和临床表现,是世界范围内样本量最大的研究,但是目前国内外均没有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等待失明”似乎已成为患者可预见的命运。
PUMCH-E101是由北京协和医院自主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以因诺惟康自主研发的AAV.IVT18作为载体,携带经过密码子优化的RDH12编码序列。临床前研究显示本药物可通过单次玻璃体腔注射,将密码子优化的hRDH12基因导入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使其表达完整的且高活性的RDH12蛋白,参与视觉循环通路,挽救由于RDH12基因变异所导致的视网膜功能异常。
睢瑞芳教授带领的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团队在眼科遗传病领域深耕20余年,建立了完整的眼遗传病临床诊断、基因诊断、自然病程观察、终点指标评估以及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规范,“严谨、创新及人文关怀”贯穿于团队的临床及研究。目前已开展多项遗传眼病的临床研究/试验。
北京因诺惟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InnoVec Biotherapeutics Inc.)是一家位于北京海淀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因诺惟康团队来自清华,北大,协和,Regeneron和Lonza等世界顶级高校、医院和药物研发机构。因诺惟康致力于开发适用于人体的基因治疗递送工具,解决递送工具开发中从动物到人转化困难的问题,目标找到所有组织和器官的基因递送工具。目前基于自研载体的管线在临床前显示出best in class的潜力。2024年伊始这些产品会陆续推进到IIT和IND。
100 项与 Beijing innovec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Beijing innovec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