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Kemi Biopharmaceuticals (Chengdu)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Kemi Biopharmaceuticals (Chengdu)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5年开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在资本寒冬中依旧展现出了韧劲。
医药魔方InvestGo投融资数据库显示,即使在春节假期的影响下,2月份,仍有超150家机构在中国医疗健康一级市场上出手,总计出现了80起融资事件,披露总金额达43.8亿元。
在这些活跃的机构里,复健资本、龙磐投资、启明创投、上实资本、国投创业、比邻星创投和水木创投在2月份出手次数最多,其中启明创投、上实资本和国投创业还总计在6起融资事件中领投。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1月份的超80家机构,2月份出手的机构数量翻了一番。其中,国资、企业方(CVC)是不可忽视的身影,在频繁出手的同时,它们也贡献了多起超亿元融资。
而从这些机构出手的领域来看,创新药、医疗器械依旧是两大主要融资阵地,总计获得26.3亿元融资,占总金额比例超60%。2月份,AI医疗领域则有6起融资事件,与二级市场的股价暴涨相比,一级市场上,AI医疗的火则尚未完全点燃。
医疗器械有多吸金?
具体来看,2月份医疗器械领域的融资情况已经大幅反超创新药,总计融资32起,总额约为20.1亿元,同比增长14%和75%。这意味着投资人对更具稳定增长性的医疗器械领域有着更大的市场信心。
近些年,在政策扶持与资本助推下,国产医疗器械在加速打破进口垄断的同时,也在朝着技术前沿性和精准治疗前进。有赖于硬科技、国际化和国产替代三大特点,医疗器械领域有9个项目都拿到了超亿元融资,占比达56%。
启明创投参与的两起项目融资,都诠释了这些特点。其中,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和奥博资本领投的阶梯医疗,凭借3.5亿元的B轮融资位列2月份融资前三。而这一笔融资,亦是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
阶梯医疗能够拿下如此巨额融资,与其所在的脑机接口赛道迅猛发展相关。与马斯克的Neuralink一样,阶梯医疗选择的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路径,并且研制出了中国首款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高通量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也是中国首个完成注册性检验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
启明创投另一项领投的项目是诺美新创,该公司于2月14日获得超3亿元融资,专注于耳鼻喉及颅脊外科医疗器械研发。在器械4.0时代,整合与创新成为行业主旋律。而诺美新创历经十年发展,经历4次战略性并购,逐渐成长为今日风口的“弄潮儿”。
目前,诺美新创的产品畅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超过3000家医院,其中大部分为耳鼻喉专科医院及三甲医院。其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就曾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他们看好有创新力、产品有全球化布局且团队积极探索全球化的医疗器械公司。诺美新创无疑符合启明创投的审美。
龙磐投资和上实资本则联合领投了赛德迪康的超亿元B轮融资。两家机构都对再生医学领域显露了明显的兴趣。除了专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发的赛德迪康外,上实资本旗下的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还领投了微知卓生物2亿元的B+轮融资,现有股东龙磐投资继续支持。
近年来,作为生物技术最前沿的关键技术,再生医学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再生医学行业发展与创新。也正是在此支持下,再生医学企业陆续完成融资,2024年,更有佰傲再生医学完成了数亿元的C轮融资。
CGT的风继续吹
在尚未完全回暖的创新药领域,出手“谨慎”的机构们,优选的赛道则是CGT。2月份的17起创新药融资事件里,有6家机构投出了6个CGT赛道的项目。
这一趋势似乎延续了2024年CGT赛道的火热。医药魔方InvestGo投融资数据库显示,2024年,无论海内外,投资机构出手次数最多的赛道里,细胞疗法皆是榜上有名。
图片来源:《2024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年度盘点》
其中,机构大佬软银,同样看上了这一赛道,并以8000万元投资了一家名为优恺泽的药企。要知道,2021年以后,软银就再没有在中国创新药领域出手,此番“重出江湖”便选择了优恺泽,看中的则是通用型CAR-T的市场前景——能够解决自体CAR-T生产成本高、生产时间长等瓶颈。
不过,不同于常规的融资方式,软银此番入场更像是一场国内版“NewCo”。根据当时的协议,科济药业将通用型BCMA CAR-T细胞产品、通用型CD19/CD20 CAR-T细胞产品的中国内地权益授予优恺泽,珠海软银欣创则是投资8000万元进行注册资本认购。投资完成后,科济药业对优恺泽股权稀释至92%,而珠海软银欣创则是获得优恺泽8%股权。
受优恺泽获得软银押注消息的影响,科济药业当天早盘股价上涨22.83%。事实上,二级市场上,CGT赛道同样“好消息”不断——特宝生物全资子公司伯赛基因收购了九天生物部分资产,好加速创新基因治疗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药明康德则增资了全资子公司上海药明生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从1亿元一下提到6亿元。
不过,相比医疗器械领域,2月上榜融资超亿元名单的创新药企只有3家,分别为珂阑医药、凯米生物和蓝纳成生物。而这三个项目的共同点是不仅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且用技术创新解决了这些领域中的关键瓶颈,亦或是填补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2月份出手次数跻身前列的国投创业,便押注了其中两家——珂阑医药和凯米生物,且均为领投方。国投创业成立于2016年,是国投集团以市场化方式独立运营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规模300亿元。这家机构的投资轮次集中在A轮及以前,贯彻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理念。
聚焦到具体项目,珂阑医药立足于糖脂代谢领域的前沿科研,聚焦胆固醇代谢通路中成药性高的创新性靶点,开展针对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以及MASH)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研发。
据悉,珂阑医药原研项目转化来自宋保亮院士实验室。宋院士深耕代谢领域超过二十年,是国际糖脂代谢领域公认的专家,多项学术研究成果被收录入高等学科经典教材,大量文章发表于Nature、Science、Cell等顶尖学术期刊。
凯米生物赢得资本押注的逻辑与珂阑医药相似。国投创业就曾表示,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监管红利与临床需求双重爆发,冷肿瘤免疫疗法的突破是行业制高点。凯米生物的SynNeogen®平台从“冷肿瘤免疫激活”这一底层逻辑切入,有望解决治疗性疫苗的抗原递送与免疫耐受两大开发难题。
37支国家队和CVC进场
国投创业和上实资本在2月份的出手表现,仅仅是国家队和CVC进场生物医药的一个缩影。
据医药魔方Invest统计,2月份出手的超150多家机构中,有37家国家队和CVC进场,总计投资了36个项目。
国家队方面,国投创业和上实资本是其中出手最多的两家,其余以各地政府基金为主,包括青创投、甘肃科技投资集团、徐州产投、浦东创投和锡创投等26家机构。不过,从被投项目来看,各支国家队的审美不尽相同,涵盖了从早期到中后期轮次的项目。
其中,甘肃科技投资集团参投了合成生物学公司瑞德林的超5亿元C轮融资。而瑞德林融资也是2月有披露融资金额里,拿下最多融资的一家。青创投参投了特医食品公司圣桐特医超4亿元的B+轮融资。徐州产投则参投了心理健康赛道的好心情,该公司在当月完成了数亿元的D轮融资。
与此同时,在这多达80起融资里,CVC的身影同样瞩目。南息生物、九安医疗、东诚药业和凯莱英都参与了超亿元融资的项目,参投方向则主要由各家企业的业务布局来定。
其中,凯莱英出资3亿元的海河凯莱英基金和南息生物,参投了嘉树医疗的数亿元B轮投资。而这家开发“先进自我给药装置”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客户正是国内外药企。目前,它已经与国内外多家药企的创新产品共同进入上市申报阶段。
蓝纳成生物的1.5亿元战略融资,则与其控股母公司东诚药业的核药业务相关。自2015年起,以原料药起家的东诚药业,通过收购云克、安迪科以及成立创新核药蓝纳成生物,打造了一个核药全产业链网络。
而在原料药业绩承压的情况下,核药业务已成了东诚药业的新增长点。东诚药业此番增资蓝纳成生物,看重的便是其创新诊断及治疗核药已进入收获期,有望给东诚药业带来巨大业绩弹性。
曾经的“妖股”九安医疗,则在自己的投资帝国里再下一城,押注下一个数十亿美金级赛道。其参投的恒宇医疗,致力于为医患提供以影像类产品为基础的泛血管一体化解决方案。近年来,国内血管介入精准诊疗技术发展较快。恒宇医疗是国内领先的同时拥有超声、光学等技术平台并以此持续开发创新产品的企业。
事实上,曾因疫情迎来业绩暴涨的九安医疗,如今在业绩回落后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除了产品开发和拓展市场外,它的另一个抓手是投资。
近些年,接下新冠疫情“泼天富贵”的它,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投资帝国。2023年6月,九安医疗决定将九安香港有限公司作为专门投资子公司,与此同时,它开始密集与外部专业机构共同设立私募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其投资的方向也非常明确,即科技创新——硬科技、医疗大健康、AI、生物制造、新能源等,皆是其押注的方向。
如今,我们可以在九安医疗的投资组合里看到小米集团、小鹏汽车,以及恒宇医疗等企业的身影。而这样的投资版图,也确实给九安医疗带来了投资回报。2024年,投资业务收入已是九安医疗业绩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从2月份乃至1月份投资者出手的情况来看,在当下尚未回暖,仍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里,无论是出于机构“审美”还是CVC各自的业务需求也好,押注有创新潜力的硬科技领域已是行业共识。国家正在推动设立的1万亿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亦是遵循这一路线。可以预见,随着更多机构坚定出手,寒冬中也有望孕育出更具生命力的产业春天。
推荐阅读
1万亿,创投引导基金砸向生物医药
81家风投出手104亿元!启明创投、礼来亚洲等开年积极投资医疗健康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透露,国家将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这支基金设立的目的,旨在解决科创企业发展初期普遍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更好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从公开报道的信息来看,如此“航母级”基金聚焦的方向是硬科技,细分到具体领域,生物医药科技型企业,也在基金锁定的范畴当中。
据悉,这支引导基金将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适当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支撑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而与其它股权投资基金相比,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坚持长周期,存续期可达到20年。
国家队“托举”生物医药
事实上,近两年的生科资本寒冬里,政府/国资系基金已是生物医药融资的主要支撑。医药魔方InvestGo投融资数据库显示,2025年的前两个月里,政府/国资系基金出手频繁,其中,仅锡创投、广州产投、顺禧基金、横琴金投、上实资本和国投创业便总计参与投资20次。
截至2月底,锡创投是国内最活跃的国家队代表。这家负责管理无锡市政府引导基金和锡山区引导基金的机构,总计投出了5个项目。而从其目前出手的项目来看,投向赛道集中在AI和高端智能设备,属于“硬科技”的范围。
1月份,锡创投分别参投了英矽智能的战略投资和涂深智合的A+轮融资,两家均为AI制药公司。随后3次出手则都瞄准医疗器械领域,分别是AI影像公司赛博派科技、手术机器人公司英达通和微创及无创能量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威脉医疗。其中,锡创投和苏州锦昇资本共同领投了威脉医疗数千万元的B+轮融资。
广州产投延续了对细胞和基因疗法,以及高端医疗设备,尤其是解决“卡脖子”技术公司的关注。今年前2个月,它参投了基因编辑公司微光基因的千万级Pre-A轮融资、脑机接口新锐公司析芒医疗的天使+轮融资、仪器设备公司微纯生物科技的战略投资和AI智能听助器公司苏州博音听力的近亿元B轮融资。
上实资本则集中在再生医学领域,投资了赛德迪康和人工器官开发公司微知卓生物。而相较于上述几家,顺禧基金、横琴金投则更为集中在创新药赛道。
前两个月,顺禧基金二次投资了小分子药物研发公司普祺医药,横琴金投参与了星联肽生物的1亿元Pre-A轮融资,这是一家由复健资本和药明康德联合孵化的多肽偶联药物研发公司。
国投创业则领投了珂阑医药和凯米生物,均为A轮阶段进场。回顾2023年和2024年,国投创业总计投资了11个项目,其中便有多达7个项目是领投。
国投创业成立于2016年,是国投集团以市场化方式独立运营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规模300亿元。秉承着“服务国家创新战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宗旨,这家机构的投资轮次集中在A轮及以前,贯彻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理念。
各地放大招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母级”的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出现前,全国各大生物医药高地都已陆续放出大招。
无锡先是推出40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无锡)产业专项母基金,紧接着是总规模50亿元的国风投(无锡)生物科技基金于2024年启动投资;苏州则有60亿规模的江苏省生物医药(苏州)产业专项母基金落地,强调要做“时间的朋友”,围绕生物医药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2024年7月,上海拟设立总规模890亿元的三只产业先导母基金,其中有215亿元将投向生物医药领域,涵盖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
而从基金的方向上来看,215亿元的生物医药基金“投早投小”,目的在于通过早期投资和对初创企业的支持,促进产业链的补链强链,确保产业关键环节不被国外垄断。与此同时,这支基金还将促进并购整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上海生物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
据悉,上海国经共计拟出资400亿元,位列第一;上海浦东拟出资137.5亿元;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两家机构各拟出资10亿元。
2024年年底,北京亦庄宣布,规模为100亿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二期将正式设立。针对生物技术与大健康产业,二期基金将出资设立生物医药专项基金。
到了今年2月份,湖北省也出手,其投资引导基金支持设立的总规模10亿元湖北泰誉五期生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落地。基金管理人为泰煜投资。
据悉,该基金由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与杭州泰煜投资公司发起设立,创始合伙人纪添荣博士先后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杨森、罗氏、百特等多个跨国企业。基金首期规模2.6亿元,其中省级认缴出资5000万元,占比19.2%,主要投向医疗器械、创新药、CRO和生物技术等生命健康领域。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万亿级体量、20年长周期资本注入硬科技领域,叠加地方资金与社会资本协同发力,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有望迈向更高的台阶。
推荐阅读
华润、招商局、上药…国家队进场托底中国医药
超60家医药耐心资本跑步进场,谁砸钱最猛?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据创鉴汇不完全统计,上周(2月17日至2月23日)全球大健康领域共披露融资事件30起,总额近50亿元。按照金额划分,亿元及以上融资14起。按照已披露的融资轮次划分,早期融资(B轮以前)20起,中后期融资(B轮及以后)5起。生物医药领域共8家公司获融资,涉及药物类型包括基因疗法、双特异性抗体、多肽等。
#01
EG 427完成2700万欧元B轮融资
关键词:基因疗法
最新融资:2700万欧元B轮融资
本轮投资机构:Andera Partners、Bpifrance、SCI Ventures
2月20日消息,EG 427宣布完成2700万欧元B轮融资,将用于推动EG 427基于其HERMES载体技术平台的早期管线项目,以及研究其首个针对膀胱功能障碍的项目EG110A的安全性和早期疗效。EG 427是一家致力于精准基因药物开发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神经泌尿学领域的慢性病病理学研究。该公司正在进行的首项人体研究预计将为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DO)的临床发展开辟道路。其独特的HERMES平台提供精准的神经治疗药物。由于控制了复杂的调节元件,其载体可以在特定区域实现局灶性转导,然后在神经元的靶向亚群中选择性表达转基因。nrHSV-1载体具有经过验证的临床安全性和可能的重复给药能力,其巨大的有效载荷容量可实现多功能DNA递送,实现更智能的基因医学。
#02
珂阑医药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关键词:小分子药物
最新融资:超亿元A+轮
本轮投资机构: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国投创业
2月21日消息,近日珂阑医药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推进多个核心管线进入临床申报和开发,以及研发平台和团队的拓展。珂阑医药立足于糖脂代谢领域的前沿科研,聚焦胆固醇代谢通路中成药性高的创新性靶点,开展针对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以及MASH)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研发工作。原研项目转化来自宋保亮院士实验室,致力于"健康代谢,健康心血管,健康生活"的理念,力争为代谢疾病患者治疗提供可选方案。
#03
凯米生物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首关
关键词:疫苗
最新融资:超亿元Pre-A轮
本轮投资机构:国投创业、中科创星
2月19日消息,近日凯米生物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首关,融资金额超亿元。此次融资将用于加速核心产品SN3001(前列腺癌治疗性疫苗)、SN2001(慢性乙肝免疫治疗疫苗)的全球临床,以及基于SynNeogen核心技术平台的肿瘤治疗性疫苗产品持续布局。凯米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和病毒感染两大疾病领域的创新免疫疗法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依托全球首创的SynNeogen免疫治疗平台技术,通过针对DC细胞功能的开发,实现“冷肿瘤转化”及功能性治愈的全新免疫疗法。
#04
质肽生物获亿元融资
关键词:多肽、蛋白质类药物
最新融资:亿元
本轮投资机构:爱美客、国风投(无锡)生物科技基金、蓝驰创投
2月17日消息,近日质肽生物再获亿元融资。质肽生物专注于开发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治疗领域的创新生物药。目前该公司管线中有多款在研重组蛋白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包括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ZT001,以及有望实现仅需每月注射1次的新型超长效GLP-1R激动剂ZT002等。除此之外,2024年11月,质肽生物1类新药ZT006片获得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公开资料显示,ZT006是一款新一代口服GLP-1药物,为新一代口服蛋白药品种。
#05
Reverb Therapeutics完成12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关键词:双特异性抗体
最新融资:1200万美元种子轮
本轮投资机构:Amplitude Ventures、Finchley Healthcare Ventures、InBC、KdT Ventures、Multiple Myeloma Research Foundation等
2月19日消息,Reverb Therapeutics宣布已完成由Amplitude Ventures领投的1200万美元融资。该公司的Amplify平台通过对双特异性抗体工程和数据驱动的抗体相互作用建模,调节内源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并将其重定向到潜在的治疗部位。这种方法有效避免了全身毒性、免疫原性和制造问题。Reverb Therapeutics首席执行官David de Graaf博士表示,这次融资将帮助推动其IL-15双特异性研究项目进入候选阶段,同时将研发其他涉及不同细胞因子和细胞靶点的双特异性项目。Reverb Therapeutics的管线AMP01可阻断PD-1,同时递送内源性IL-15,这是一种扩增和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的关键蛋白。
#06
默达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1轮融资
关键词:AI药物
最新融资:数千万元A1轮
本轮投资机构:IMO Ventures、晶泰科技、雅亿资本
2月14日,默达生物(META Pharmaceuticals Inc.)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1轮融资。此次融资将用于加速默达生物在研的两款管线药物向临床试验推进,并进一步拓展其AI代谢酶靶点发现平台的开发,在更多不同适应症上实现创新靶点突破和管线资产转化。 目前,默达生物进展最快的两个管线药物为自体免疫小分子靶向创新药和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小分子抑制剂。在晶泰科技的 AI+机器人研发平台赋能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小分子抑制剂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ODD)和儿科罕见病药物资格(RPDD)认证,有望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完成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和早期临床试验。本轮融资后,默达生物将继续推进与晶泰科技的研发合作,加速现有潜在“first-in-class”管线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并进一步投入其多组学分析AI平台的开发,构建持续的造血能力与创新壁垒。
读者们请星标⭐创鉴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至其他平台。转发授权请在「创鉴汇」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
更多数据内容推荐
点击“在看”,分享创鉴汇健康新动态
100 项与 Kemi Biopharmaceuticals (Chengdu)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Kemi Biopharmaceuticals (Chengdu)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