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Phase 1, Open Label, Fixed Sequence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CC5004 on the Single Dose Pharmacokinetics of Atorvastatin, Rosuvastatin, Digoxin and Midazolam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This is a Phase 1, open-label, non-randomized, fixed sequence study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CC5004 on single dose pharmacokinetics of Atorvastatin, Rosuvastatin, Digoxin and Midazolam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An Open-Label, Randomized, Single Dose, Crossover Clinical Study to Assess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Current Tablet Formulation (F1) Compared to New Tablet Formulation (F2) of ECC5004 and Food Effects on F1 and F2 of ECC5004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This study is a Phase 1, open-label, randomized, single dose, fixed sequence, crossover study designed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50 mg ECC5004 current tablet formulation (F1) and 50 mg ECC5004 new tablet formulation (F2) under fasted and fed conditions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单次和多次给药剂量递增的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 ECC4703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
评估ECC4703在健康受试者中单次和多次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
100 项与 上海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编者按:
2024年12月18日,美国默沙东以20亿美元的高价,购买了中国生物制药公司Hansoh的在研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而就在1年前,英国葛兰素史克就与Hansoh达成过协议,推进ADC产品HS-20089的开发和商业化。
实际上,最近一年,多个中国生物制药公司达成对外转让/开发许可协议,
德国 BioNTech 获得Duality生物两种 ADC 管线资产 DB-1303 和 DB-1311 的开发许可。
英国阿斯利康 与 Eccogene 签订了独家协议,开发并商业化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ECC5004。
美国百时美施贵宝以84亿美元获得了中国 Biokin 药业针对 HER3/EGFR 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除此之外,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在美国开设研发中心,在美国做3期临床试验以期直接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举措也日益兴盛。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终于呈现蒸蒸日上之势;但研发成功并不意味着商业会成功。其出路,到底在哪。。。
下面内容为王宇歌博士的分享,可以给予我们更多思考。
今天和几个朋友聊了一下美国医保的话题;及由此涉及的、近期在国内讨论较多药物定价的问题。
在医药行业的一般都知道一个常识,就是全球大药厂都是靠在美国挣钱获得盈利的,得美国者得天下。
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大部分国家对药物定价都有严格管控;美国则相对没有那么严格的定价管控,美国的医药消费能力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所以全球一半的医药利润都产生于美国。因为美国盈利高,所以药企也会在美国投入更多的研发,即使欧洲的五大药企,其研发业也主要布局在美国。
美国有全球最好的医药人才库,而药物销售产生的高利润会产生高工资的工作,从而进一步吸引医药研发人员到美国工作。这一方面导致了极高的药物定价,但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很多最新研发出的“救命”药能够让美国患者最早使用,比如2013年上市的人类第一个病毒病治愈药物 - 丙肝病毒(HCV)治愈药物NS5B抑制剂Sovaldi以及2014年上市的开创免疫治疗先河、可以治愈部分恶性肿瘤的PD-1抑制剂Keytruda。
这两个发现分别获得了2020和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而美国是最早可以使用这些诺奖发现转化成最先进药物的国家。许多国内的朋友这几天一直在讨论中国相关药物定价问题。
就像我讲的,医药不是一般商品。中国虽然有最大的患者群体,按人口算,数量约为美国4倍,然而,中国的医药市场仅为美国的1/4(这其中还包括很多传统医药)。虽然很多全球主要制药厂家一直十分重视中国医药市场,然而中国一个困局是这些药厂销售原研药按照定价销售,太过昂贵,没有销路。
作为我微博一个重要内容,我帮助中国患者群体追踪了十几年很多进口药物定价;在新冠疫情后,越来越多普通患者向我询问药物定价,尤其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如果按照原研药品的定价,很少有中国患者能够承受得起,比如Keytruda虽然显著缓解中国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情,但是刚上市时400mg一次注射需要23138美元,一年则需要196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43万元。如果站在国内普通患者角度考虑,我十分同意药物进入医保,以让更多普通患者能够承受。我这些年见到了很多患者必须用高度靶向性的EGFR突变抑制剂,他们热切期待这些药物进入医保,以能够治疗自己或家人的肺癌,因此,他们对这些药物能否进入医保十分焦虑。但是当这些药物进入医保后,医保会把原研药药价压得非常低,最终让很多产品线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进入医保。
这虽然对患者有很大裨益,但是这些公司难以在国内盈利,而考虑到他们高成本的运营,那么很多公司则会选择淡出中国市场,包括减少产品线、裁员、关闭部门及国内区域总部。
药厂必须盈利才能生存,无法保证盈利而需要全球总部倒贴,那么这些公司迟早退出该市场。药厂除了病人,还要服务自己的stakeholders(员工、股东、董事)等等。这也是最近几年十分频发的现象。
而有意思的是,很多国内创新药公司的新药,也是优先选择在美国上市,而显然这是因为在美国能迅速盈利,以赚回研发投入成本。
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近日,翰森制药与默沙东签署临床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的全球独家许可协议,翰森制药授予默沙东开发、生产和商业化HS-10535的全球独家许可权。翰森制药将获得1.12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根据候选药物的开发、注册审批和商业化进展获得最高19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同时还将获得基于产品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
01
默沙东再“战”GLP-1
在翰森制药之前,默沙东已先行布局GLP-1领域。早在2020年8月,默沙东已与韩美签署了一份独家许可协议,据此获得了efinopegdutide在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独家许可权益。韩美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且有机会拿到与efinopegdutide开发、监管审批及商业化有关的最高8.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还有基于产品销售额的两位数版税。当时,默沙东看中的不仅仅是该药在糖尿病、减重方面的适应症,更看到了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方面的潜力。默沙东没有盲目跟风追逐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治疗领域,而是采取了其他的策略,专注于攻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这一领域。
如今,GLP-1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诺和诺德、礼来等跨国药企巨头凭借不断迭代升级的新产品,已经率先抢占市场份额。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销售额连年攀升,2023年更是达到了212.01亿美元,成为全球首个GLP-1药物中的“百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大有取代默沙东K药的趋势,成为新一代的“药王”;礼来的替尔泊肽同样表现强劲,市场竞争力不容小觑。面对减肥药市场的“虎狼环伺”,默沙东引进翰森制药的HS-10535这款小分子GLP-1药物,一方面是进一步扩充自己在该市场的“战力”,同时也要为K药的“王座”寻找新的继承者。
默沙东实验室总裁李耀迪曾表示,默沙东会凭借自身在肠促胰岛素生物学领域的丰富经验,针对HS-10535展开全方位的潜力评估工作。当前,HS-10535正处于临床前阶段,尽管翰森制药尚未正式对外公布其具体瞄准的适应症以及详细的研究数据等信息,但默沙东高度重视这款药物在减重以及心脏代谢等方面所具备的潜力。
从当下GLP-1药物的发展趋势来看,仅仅具备减重效果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患者的需求了,像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已经凭借心血管获益等额外优势,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统治力。默沙东深知这一点,所以在评估HS-10535时,除了关注其减重作用外,还着重探究其在提供额外心血管代谢益处方面的可能性。例如,若HS-10535能够在调节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肝脏代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那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大幅提升。
02
国产GLP-1是“香饽饽”?
近年来,中国GLP-1药物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GLP-1市场规模约为57.9亿元,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以及相关产品的持续推广应用,预计到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277.5亿元。
面对这一火热市场,众多国内药企纷纷涌入,都想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然而,随着跨国药企诺和诺德、礼来等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且进行迭代升级,国内药企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但仍然有许多药企选择扎进并深耕GLP-1药物研发,使整个GLP-1市场也呈现出类似当年PD-1式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
在国内,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等已获批上市,还有众多药企的产品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比如信达生物和礼来合作开发的玛仕度肽已进入III期临床,且其9mg用药24周后,体重降幅可达15.4%,成为全球首个在24周内体重较安慰剂降幅突破15%的GLP-1RA双靶点注射剂。此外,翰森制药的GLP-1/GIP双激动剂HS-20094针对超重或肥胖处于二期临床阶段等。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超100款GLP-1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众多药企在不同方向(仿制药和创新药)、不同位点(单靶点和多靶点)、不同剂型(注射和口服)以及不同适应症(T2DM、超重/肥胖、MASH等)展开布局,竞争可谓异常激烈,“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对于多家跨国医药公司MNC来说,GLP-1类药物在完善其在代谢疾病、减重等领域的产品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极大增强整体竞争力。不同的MNC围绕GLP-1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产品布局策略。
诺和诺德围绕司美格鲁肽挖掘减重潜能,联用其他药物布局减重管线,减重领域有望成业绩增长第二曲线,且复方制剂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单药。礼来多靶点与小分子GLP-1同步推进,替尔泊肽减重效果佳,小分子OrforglipronⅢ期临床,多靶点retatrutide开启三期临床,预期最高剂量减重22%~24%。诺和诺德和礼来这两大减肥药巨头在GLP-1产品线布局目前仍然是“霸主”,这也需要其他众多MNC去运营和做出战略选择才能挑战巨头。2024年5月,美国Hercules公司选择恒瑞医药GLP-1类创新药产品,恒瑞可获超60亿美元付款及该公司19.9%股权,其中HRS-9531注射液用于超重或肥胖适应症已入Ⅱ期临床。
同样是在2024年5月,先为达生物把伊诺格鲁肽的韩国产品权益授权给了韩国科玛集团下属的Hk Inno.N,收获了将近6000万美元的付款,并且还能获取后续的特许权使用费。
而阿斯利康,作为最早布局GLP-1类药物的MNC,但并没有吃到GLP-1的太多红利,之后阿斯利康重新调整战略,在2023年11月,阿斯利康与上海诚益生物达成独家许可协议,阿斯利康负责开发并商业化诚益生物的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ECC5004用于治病。诚益生物获1.85亿美元首付款,还有资格高达18.25亿美元相关款项及特许权使用费,阿斯利康再次将目光聚焦在小分子口服GLP-1领域。再到近日默沙东引进翰森制药的口服小分子GLP-1药。
从整体来看,MNC正通过开发针对GLP-1的多靶点、多种剂型等多元化产品策略,不断扩充其产品组合,剑指GLP-1市场,提高竞争力,并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这也是MNC青睐中国GLP-1的重要原因,当然,国内众多药企自身研发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才能孕育出这么多的果实,使国产GLP-1成为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03
结语
翰森制药与默沙东的携手合作,又为GLP-1领域添了把火,让这个市场越来越“热”。此次合作不仅为翰森制药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流,进一步夯实翰森制药的创新药研发实力,也让默沙东在GLP-1赛道上有了更多的“筹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与诺和诺德和礼来等药企巨头展开更为全面且深入的竞争,争取在这个潜力巨大且日益拥挤的市场中,夺得更多的份额,也让国内GLP-1药企看到更多的出路。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
友情推荐:医药行业深度技术内容,点击“博药”查看详情~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史蒂文
合作、投稿、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323856316(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2024年12月18日,翰森制药与默沙东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关于HS-10535(一种在研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的全球独家许可协议。 根据协议,翰森制药授予默沙东开发、生产和商业化HS-10535的全球独家许可权。翰森制药将获得1.12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根据候选药物的开发、注册审批和商业化进展获得最高19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同时还将获得基于产品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总计合作金额高达20.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6.6亿元)。在特定条件下,翰森制药可能会在中国共同推广或独家商业化 HS-10535。 医药一姐白手起家成中国女首富在中国医药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连云港这块宝地为中国孕育出了翰森制药、恒瑞医药、康缘药业、正大天晴等头部药企,为我国医药产业持续输出了多款重磅新药。 其中,翰森制药成立于1995年,下属豪森药业、常州恒邦药业、翰森生物医药等,重点关注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类疾病、代谢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于2019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03692.HK)。 作为国内医药龙头企业,翰森制药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制药企业百强、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前三强,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其壮大的背后,离不开集团创始人钟慧娟女士的付出。 在大部分外行人眼中,钟慧娟最为人所熟知的一个身份是“医药一哥”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的妻子。由于钟慧娟和孙飘扬的伴侣关系,豪森与恒瑞在股权上的关联,外界对二者具有颇多质疑。2015年12月,上交所曾就恒瑞医药和豪森药业间的暧昧关系发出问询函,要求其说明两家公司是否存在“药界夫妻店”“影子公司”“不分彼此”等情况。 经相关文件核实后,事实证明豪森药业和恒瑞医药关系明朗,都属合法经营,但依然有人持怀疑态度,争议不断。直到钟慧娟将豪森药业发展成上市公司,其“医药大王”、“医药一姐”的身份被搬至台前,质疑声才随之消灭。这位努力拼搏的“医药一姐”钟慧娟,也在2020年,凭借1060亿元的身家,问鼎“2020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冠军宝座。 在钟慧娟及公司核心团队的带领下,2024年上半年,翰森制药总营收达65.06亿元,同比增长44.2%,其中创新药与合作产品收入约50.32亿元,占总营收比提升至77.4%,成功转型为一家专注于开发和销售创新药物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目前,翰森制药已分别在美国马里兰州,中国上海、常州和连云港设立四个研发中心,共有专业研发人员超1700名,建立了从前沿信息搜集、化合物设计筛选、药理毒理研究到临床医学研究全过程的研发体系,并创建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研发机构;拥有高效的大分子、小分子创新药物发现能力,研发布局覆盖单抗、ADC药物、siRNA、双抗及融合蛋白产品等领域,现有超过30个创新药项目正在开展50余项临床,形成了丰富且具有竞争力的研发管线。 在创新方面,翰森制药已有7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6款首个中国原研1类新药:中国首个原研三代EGFR-TKI阿美乐、中国首个原研慢性髓性白血病新型二代TKI豪森昕福、中国首个原研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恒沐、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EPO模拟肽圣罗莱、中国首个原研GLP-1RA周制剂孚来美、全球40年来首个硝基咪唑抗厌氧菌创新药物迈灵达,以及1款引进的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抗AQP4抗体阳性的NMOSD成人患者治疗的人源化CD19单抗昕越。 中国GLP-1被MNC疯抢关于本次交易的管线HS-10535,翰森制药并未正式披露过其适应证、临床试验阶段、研究数据等一系列信息。不过,翰森制药在新闻通稿中援引了默沙东高管的评论:“通过这一协议,我们将基于对肠促胰岛素生物学的研究经验,评估HS-10535的潜力,包括其在减重以外提供额外心脏代谢益处的可能性。”由此来看,默沙东看中了这款药的减重、心脏等方面的潜力。 事实上,这已不是默沙东第一次布局GLP-1药物。 2020年8月,默沙东与韩美(Hanmi Pharmaceutical)签订独家许可协议,默沙东将获得efinopegdutide(HM12525A)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Efinopegdutide是韩美开发的每周一次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胰高血糖素受体(GLP-1/GCGR)双重激动剂,拟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公开资料显示,该药物还布局有糖尿病、减重两大适应证。 另一方面,这也不是中国GLP-1药物第一次被头部MNC认可。 2023年11月,阿斯利康宣布与上海诚益生物达成一项独家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阿斯利康将开发和商业化诚益生物发现的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ECC5004,用于包括肥胖症、2型糖尿病和其他合并症的潜在治疗。根据协议条款,诚益生物将获得1.85亿美元的首付款,还将有资格获得高达18.25亿美元的未来临床、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特许权使用费。阿斯利康将获得ECC5004在中国以外的所有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在中国,诚益生物和阿斯利康将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ECC5004。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家MNC巨头外,诺和诺德、礼来、罗氏、安进、辉瑞、勃林格殷格翰等巨头也在这一赛道上狂奔。GLP-1类( 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GLP-1R/GIPR双重激动剂、GLP-1R/GCGR双重激动剂等相关药物)等新型降糖、减重药物正成为MNC疯抢的项目,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也有望成为下一任“药王”。 在国内,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大量国内仿制药企已布局该赛道,即将加入商业化竞争阶段。截至2024年11月20日,国内获批的GLP-1R、GLP-1R/GIPR类减重产品已有4款,分别来自华东医药、仁会生物、诺和诺德、礼来这四家企业。在国内临床阶段,布局GLP-1类减重管线的企业则更多,信达生物、成都倍特、石药、丽珠集团、联邦生物、深圳翰宇、惠升制药、九源基因、万邦医药、翰森制药、甘李、鸿运华宁、质肽、德睿智药、恒瑞医药、博瑞医药等药企,都布局有相关管线。 不过,在诺和诺德Wegovy 和礼来Zepbound的映衬下 ,GLP-1类减重行业一开局就迎来了高标准,所以接下来的竞争对手需要在功效、安全性或便利性等各方面表现出优势,才能具备与诺和诺德和礼来一争高下的实力。口服给药、双靶点等新型GLP-1类药物都是各大药企接下来重点布局的板块。 此外,随着各家产品逐步走向市场,GLP-1类产品在产能方面也有巨大需求。今年以来,诺和诺德和礼来都分别在中国投资建厂,以扩大产能。可以预见,在技术和产品之争到达一定阶段,不久之后,GLP-1赛道将迎来产品和价格之争。期待国内GLP-1管线能够获得更多亮眼的数据,得到更多MNC的认可,早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产品。 参考资料:1.《“医药女王”进阶之路:从化学老师,到日赚1.67亿》2.《最高金额超20亿美元!默沙东买下翰森口服减肥药全球权益》
100 项与 上海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