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成都社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成都社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武汉
2024年6月28日
/美通社/ -- 2024年6月28日,"钇无止境"百万医疗险合作签约仪式在武汉成功举行。远大医药旗下的武汉社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创新型企业镁信健康,将针对肝部肿瘤患者进行内放射介入治疗的钇【90Y】产品纳入多家商业健康险的保障范围,通过百万医疗险,助力提高肝部肿瘤患者多元支付报销可能性,多方位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为相关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据初步预计,约2500-3000万参保人群将因此获益。社泰医疗总经理黄文韬先生、中再寿险产品开发部兼产融创新事业部总经理张楚先生,镁信健康副总裁冯昊出席仪式并发言。
签约仪式
据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肝部肿瘤病例约40万例,死亡约30万例,肝脏肿瘤已成为全球最致死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国肝脏肿瘤患者,如今已达数百万人之众,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患者个人医疗支出仍居高不下,医保筹资空间逼近极限,商业健康险的支付能力成为了医疗领域的迫切需求。而现行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模式难以充分发挥与基本医保的补充作用,保险公司在医疗险控费及与医疗服务各方合作中面临诸多挑战。要打破这一困局,必须加快商业保险与医疗产业的协同创新步伐。一份既能适用最新治疗手段,又能提高患者支付能力的医疗支付方案,是肝脏肿瘤患者亟需被满足的需求。
作为一家专注于科研创新的医药企业,社泰医疗积极引进国际领先的抗肿瘤创新治疗手段,致力于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先进的治疗方案。该公司旗下产品钇
【90Y】
微球注射液(易甘泰®)是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的首款用于肝部肿瘤治疗的放射性微球;镁信健康则围绕创新支付、商保PBM、药品福利为患者提供价值,并重点关注新特药、慢性药、罕见药、器械领域的医疗支付服务。强强联手,共同推动更优质的健康保障服务,助力医药产业与商业健康险融合发展。
签约仪式上,社泰医疗总经理黄文韬先生表示,期待通过此次与镁信健康的合作,能够通过探索领先的医疗服务和多元化的创新支付模式的产业融合方式,服务于广大肝部肿瘤患者的诊疗需求和用药保障,进一步促进肝部肿瘤治疗药物在患者中的可及性,并减轻患者医疗经济压力。镁信健康副总裁冯昊则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各自专业领域的资源与优势,共同探索中国肝部肿瘤治疗领域创新发展的支付新模式。
钇无止境,爱无边界。社泰医疗和镁信健康患者为先的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两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勇气和担当,我们相信,此次携手,必将为肝部肿瘤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2年8月5日,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上千家企业线上、线下同步参展,集中展示世界大健康领域最前沿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2022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健康共同体,科技创未来”。来自15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出席,24个优选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达到443.75亿元。 在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组织期间,组委会优选了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在本届健博会期间召开首发仪式,健博会期间举办新品发布会旨在鼓励创新,展示大健康行业优秀的企业与创新产品。上海联影、飞利浦、西门子、人福药业、步长制药等14家企业、带来了17个重磅产品全球首发。湖北省药监局注册管理处傅彦、湖北省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刘渝、 武汉市科技局农村与社会发展处郑慧出席了会议。本届新品首发仪式的承办执行单位湖北省楚商联合会蹇宏秘书长进行了致辞,蹇宏秘书长指出:“医疗是生命的风烟轮舵,大健康好似汉江上蔚为壮观的红云,企业儿郎们的创新产品正是那奋力挣脱病魔桎梏的黄鹤。”蹇宏秘书长鼓励参会者:“你们是医疗舰船的旗语者,是传递人间大爱,乘风远航的智囊团!你们不必幕后流泪!”新品首发仪式共分三个环节,分别为:影像设备首发、创新药品首发、湖北省优秀企业产品首发。其中影像设备板块有:上海联影,飞利浦,西门子。其中,上海联影带来了最新的车载医学影像中心,从扫描-诊断-管理 一站式工作流。全球五大的医疗健康科技公司飞利浦为线上与线下观众介绍了皓克 Spectral CT,这是一款多参数功能CT能够更快、更准、更强。同时,西门子也展示了西门子医疗系统全新1.5T磁共振,西门子精良的制作工艺,将10km绕线误差不超过0.1mm。影像设备板块由湖北省人民医院医疗设备处陈军副处长进行点评。陈军副处长给与三家企业高度评价,同时期待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体验到这些产品的科技创新。他讲到:联影作为影像设备中的后起之秀,品质极佳。本次展出的新品更是科学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5G时代杰出的产品。飞利浦作为老牌影像设备中的佼佼者,本次带来的光子CT是创新的革命性的产物,将会为患者带来全新的诊疗体验。最后是西门子带来的全新1.5T磁共振,在硬件品质与软件配置上,无可挑剔。陈军副处长还以三家单位的首字母“UPS”为题,期待他们不断创新发展。创新药品企业有宜昌人福,远大医药,社泰医疗,步长制药,持正堂药业。人福药业带来了2个1.1类的新品,苯磺酸瑞马唑仑和磷丙泊酚二钠,两个产品与原研同步,全球10个国家、地区共同开发,苯磺酸瑞马唑仑具有“短”、“平”、“快”的临床优势,在麻醉临床应用领域广泛,独特的药理学特性也契合日间手术、精准麻醉、ERAS等麻醉理念,远大医药带来的恩卓润+恩明润产品组合帮助哮喘患者实现全周期管理。社泰医疗的钇[90Y]微球注射液,2022年1月,NMPA批准上市,适应症为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手术结直肠癌肝转移,为我国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带来了福音。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来源于抗疫“三方”之“宣肺败毒方”,是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的杰作。药品板块由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药学部副主任贡雪芃进行点评。她指出五家公司都做出了令人亮眼的创新突破,特别是远大医药的吸入粉雾剂,开启了国企进入该医疗赛道的重要里程,弥补了国内该领域的弱势,以及劲牌持正堂药业创新中药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具价值的选择方案。湖北省优秀企业代表有依瑞德医疗、武汉艾米森稳健医疗、再森土环保科技、昊博科技、优炜芯科技。他们分别带来了瑞德医疗国内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磁休克产品magnetic seizure therapy,MST。艾米森新一代双靶标SDC2和TFPI2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试剂盒艾长康。稳健医疗开发生物可降解的口罩、变废为宝的再森土为家庭无土栽培大规模推广提供可能,昊博科技的乳腺癌早筛为亿万女性带来福音、优炜芯科技的紫外消毒芯片可杀灭新冠病毒且对人无害。湖北省优秀企业由线上嘉宾耿鸿武(《医疗器械蓝皮书》主编;清华大学老科协医疗健康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点评。耿副主任指出:医疗器械的门类复杂,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也与政策支持紧密相关,医疗器械行业近年来风起云涌,积极向上,孕育着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他高度评价了湖北省的优秀企业,也给出了三点发展建议:1.医疗器械的开发与应用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2.建立经济性与疗效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低成本下的差异化竞争。3.对标国际化企业和标准,走出国门,在更广阔的舞台发展进步。本届2022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云上新品发布会到此圆满闭幕。一批大健康领域新产品在展会上全球首发,将助力湖北省大健康产业冲击万亿规模势,护佑亿万民众健康。
当前的医药产业,以恒瑞为代表的自研创新发展模式与以复星为代表的并购扩张模式,是最为典型的两种医药企业扩张模式。
资本驱动下,通过投资并购筑成其医药王国,并实现规模快速扩张的本土老牌医药巨头们,为实现内生与外延的双轮驱动,正在各显神通。当前阶段下,自主研发+外部并购+许可引进的研发模式正在成为医药巨头们内生外延、合纵连横的方式。
在资本布局下,医药巨头们迅速丰富了核心领域产品管线,完成了核心领域的创新产品管线布局,为其中长期增长提供了新的动能。
01 首仿之王要回A了
“震惊!中生要回科创板了。”
2月3日晚,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称,拟计划在科创板上市。根据公告,中国生物制药此次拟在科创板发行的股票全部为新股,募集资金拟用于发展主营业务、业内并购及整合以及一般营运资金。
中国生物制药回A的脚步近了。
2月23日晚,北京证监局官网披露中金公司及中信证券关于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科创板IPO上市辅导基本情况表。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已与中金公司及中信证券于2021年2月8日签署辅导协议。
中国生物制药于2000年9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截至目前,其市值已超过1600亿港元。据悉,中国生物制药的业务覆盖医药各种研发平台、智能化生产和强大销售体系全产业链。其产品包括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在肝病、肿瘤、骨科、抗感染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极具潜力的治疗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诚然,千亿市值巨头的医药帝国不是一天建成的。
医药产业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以及强大的项目合作能力,让中国生物制药的医药版图不断扩大。从1997年与江苏天晴合资成立正大天晴以来,中国生物制药先后以新建或投资收购的方式控股了正大天晴、南京正大天晴、北京泰德、正大丰海、正大清江、正大制药青岛等主要子公司。
以仿制药起家的中国生物制药,业绩正在受到带量采购的冲击。
2020年三季报显示,中国生物制药收入为54.78亿元,同比下滑了19.36%,环比下降14.75%。而去年同期,中国生物制药收入同比增长了13.13%,环比增长了7.5%。
肝病用药是中国生物制药的当家产品与最大收入来源。随着三批四轮国家集采的推进,涉及中国生物制药旗下的多个肝病领域的主要产品,集采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其2020年肝病收入大幅缩减。2020年三季报显示,中国生物制药肝病产品收入为8.03亿元,同比下滑52.03%。
肝病药品收入萎靡,抗肿瘤用药也未能扛起业绩增长的大旗。2020年第三季度,抗肿瘤用药收入16.37亿元,同比仅增长8.42%。虽然骨科用药、抗感染用药以及呼吸系统用药的收入增速较高,分别为13.58%、14.61%、35.64%,但由于产品规模尚小,无法挽救中国生物制药的业绩颓势。
不过作为国内的“首仿之王”,中国生物制药在进行创仿结合战略转型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固自己的传统优势领域,冲击首仿药、难仿药,只做前三仿等策略有利于降低其仿制药产品未来面临的集采风险。
当传统的优势领域受到冲击,投资和许可引进正在成为其新的业绩增长点与创新转型手段。
虽然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起步不算早,但凭借其强大的外延合作能力,中国生物制药已有弯道超车的趋势。
许可引进方面,中国生物制药分别与Abpro、Ambrx、Octapharma AG等公司签订协议,引进了双抗、肝病创新药、人血白蛋白等产品。
不仅是许可引进,中国生物制药近年也频频出手投资本土新兴biotech公司。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亚盛医药、荣昌生物的招股书中;领投康方生物1.5亿美元D轮融资;出资5亿余美元投资科兴中维推动新冠疫苗项目……
中国生物制药由泰国正大集团执行副总裁谢炳及其家族掌控,谢炳一手创办中国生物制药并执掌多年,从2015年起,谢炳之女谢其润、之子谢承润开始陆续走上前台,
中国生物制药也逐步进入新的时代
。
2019年10月,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称,执行董事及主要股东谢炳及郑翔玲分别把拥有的4.5亿股及22.5亿股公司股份,以馈赠方式无偿转让予其子谢承润。转让完成后,谢承润持有该公司合计27亿股,其持股比例达到21.45%。
除了谢承润之外,谢炳之女谢其润同样值得一提。2015年6月,谢炳将董事会主席让给了只有23岁的女儿谢其润。而谢其润在接手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半年之后,就向外界交出了一张年营收145亿元,利润高达17.78亿元的答卷,成功打破中国生物制药公司以往所有的记录,创下了利润新高。
2020年8月,谢炳辞任中国生物制药CEO,改由千万年薪聘请摩根大通原高管李一担任这一职务。如今看来,李一的加入或将从资本市场给这家老牌药企带来更多的改变。
02 医药界PE“发家史”
同为资本巨头的复星医药和远大医药,则是“买买买”的代表。
成立于1994年的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复星医药),是复星集团进军医药产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1998年,复星医药成功挂牌上海证券交易所,登陆A股市场,成为上海民营公司“第一股”。
2012年10月,复星医药成功在香港完成H股发行及上市,形成A+H股的资本市场布局。
凭借着投资并购,复星医药迅速切入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
2009年,复星医药与海外科学家团队合资组建复创医药,开始涉足小分子化学药物研发。
2010年,复宏汉霖成立,开始布局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
同年,复星医药与美中互利在香港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进军医疗器械领域。
2013年,复星医药成立复锐医疗,并收购医疗美容器械生产公司Alma。
在扩充医疗器械产品体系的同时,复星医药也实现了国际化首个产业控股收购。
2015年,复星医药与厚朴投资、光大控股及药明康德联合收购美国创新生物药公司Ambrx。
Ambrx专注于发现和研发创新前沿的蛋白质药物,开发了包括ADC、双特异性及多特异性抗体药物复合体以及长效型治疗性蛋白等药物在内的管线。
对Ambrx的收购是复星医药在肿瘤创新药领域的扩充。
2016年,复星医药并购印度药企Gland Pharma,为其在仿制药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7年,复星医药收购瑞典呼吸器械公司Breas ,开始布局呼吸医学业务。
同年,复星医药收购西非法语区第三大药品分销公司Tridem Pharma,扩大其自主研发的青蒿琥酯系列产品在非洲市场的销售规模。
同年,复星医药与美国Kite Pharma(吉利德旗下公司)共同创建复星凯特,切入T细胞免疫治疗领域。
2018年,复星医药投资Butterfly Network,布局智能手机超生成像仪,提升其医疗服务业务可及性。
2019年,复锐医疗收购了以色列医疗美容分销公司Medicak Israel Ltd 60%的股权。
除了收购公司外,复星医药还先后收购了浙江迪安诊断、岳阳广济医院、安徽济民肿瘤医院、和睦家医院、钟吾医院、南阳肿瘤医院等医院,在医疗服务产业领域的布局触达多个城市和地区。
而这近十年来的持续投资并购,让复星医药旗下分公司及控股公司超50家,并且这一数据还有扩大的趋势。收购式扩张使得投资收益逐渐成为复星医药重要利润来源,复星医药也因此被称为医药界的“PE”。
复星医药全产业链的布局,不仅体现在对公司的收购上,更体现在重磅药物的引入和研发上。
2018年3月,复星医药引进新一代TPO-RA药物阿伐曲泊帕(商品名:
苏可欣),该药用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并于2020年获批上市。
2019年,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商品名:
汉利康)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生物类似药。
复星凯特的Car-T治疗也即将在中国商业化。
2020年,BioNtech新冠疫苗率先“撞线”,成为全球首个上市新冠疫苗,而复星医药早前对BioNtech新冠疫苗的引入也充分展示了其独到的选品眼光。
复星医药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在2020年1-9月,其研发费用达18.7亿元,相较于2019年1-9月的12.9亿元的研发投入,增幅达45.5%。
主要是对生物药、小分子创新药和进口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以及增加对创新孵化平台的投入。
自主研发模式的开启,让复星医药又多了展示眼光的机会。
而远大医药作为一家拥有88年历史的公司,其“买买买”的力度比前两家公司更大。
远大医药成立于1939年,2002年加入中国远大集团。
2008年,实现港股上市。
同年,完成对武汉远大弘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购,布局氨基酸生产领域。
此后数年,远大医药开始了其收购扩张之路。
接连收购远大天天明制药和远大富驰医药,布局眼科和化工医药领域的布局;
收购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进入生物农药领域;
收购湖北舒邦药业,增强其在药物生产领域的竞争力;
与黄石飞云制药成立合营公司,扩充其在中药及药物生产方面的布局;
收购华靳制药,增加其在仿制药领域的竞争力;
完成对九和药业的收购,增强其对原料药的掌控力;
收购德国Cardionovum公司,进入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
对西安碑林药业的收购,继续补充其在眼科药物领域的布局;
合营入股加拿大Conavi公司,进入心血管诊断领域;
收购旭东海普药业,增强其对针剂药物生产的掌控力;
与鼎晖投资斥资近100亿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医药上市公司社泰医疗(Sirtex)100%股权,远大医药开始进入肿瘤介入治疗领域。
同样,除了收购,远大医药也不忘投资公司和“买药”。
2019年,远大医药通过投资获得印度医药巨头Glenmark公司全球新型复方鼻喷剂产品Ryaltris的中国市场权益。
同年,远大医药与澳洲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University)签署独家授权以及合作开发协议,获得全球首创治疗副流感的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
此外,还收购了澳洲国家科研大学(ANU)脓毒症药物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与其合作研发治疗脓毒症药物。
2
020年,远大医药投资了全福生物科技和重庆安体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将全球首创治疗干眼症的产品BRM421、全球首创用于治疗脓毒症的APAD新药技术收入囊中。
此外,还获得了拨云制药开发的眼科全球创新产品CBT001在中国市场的独家生产及商业化权利。
当然,对于国外公司的收购和投资远大医药也没有停下。
2020年,远大医药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OncoSec控股权,获得其全球首创肿瘤免疫疗法产品TAVO。
通过投资比利时eTheRNA,远大医药引入mRNA疫苗平台技术,扩充其肿瘤免疫治疗和感染类疾病治疗领域的布局。
然而,看似相近的投资、并购与许可引进模式,但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医药和远大医药的却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根据同花顺数据,截止发稿前,中国生物制药市值为1603.2亿港元(约1333.5亿元),复星医药市值为1173.8亿元,远大医药市值为219亿港元(约182.2亿元)。
综合来看,市值差距的背后,更多的是对市场判断能力、研发能力和选品能力的综合考验。
100 项与 成都社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成都社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