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CD39 x GPC3 x PDL1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CD39 x GPC3 x PDL1 相关的转化医学
0 项与 CD39 x GPC3 x PDL1 相关的专利(医药)
据 Insight 数据库统计,本周(7 月 7 日—7 月 13 日)全球共有 67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2 款获批上市,6 款申报上市,11 款获批临床,17 款申报临床。
下文,Insight 将分别摘取国内外部分重点项目做介绍。
国内创新药进展
本周国内共有 57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5 款申报上市,2 款启动 III 期临床,9 款新药获批临床,22 款申报临床。
本周国内首次获批临床的 8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
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下文如无特殊标注,为同一来源)
申报上市
1、正大天晴:1 类新药「罗伐昔替尼」申报上市
7 月 11 日,CDE 官网显示,正大天晴的 1 类新药「罗伐昔替尼」已递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获 CDE 受理(受理号:CXHS2400053)。今年 4 月 19 日,正大天晴刚刚宣布注册其注册临床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
截图来自:CDE 官网
罗伐昔替尼(研发代号:TQ05105)是一款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 JAK/ROCK 抑制剂,拟用于中高危骨髓纤维化(MF)。体外试验结果显示,TQ05105 能够有效抑制 JAK 家族激酶活性及 ROCK 激酶活性,能显著抑制细胞中 STAT3 和 STAT5 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 JAK/STAT 信号通路传导作用,进而发挥抗肿瘤活性。
在 2023 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正大天晴公布了 TQ05105 用于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 I 期临床研究数据。结果表明,TQ05105 具有良好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行为,毒性可耐受,最佳缩脾率 63.79%,体质症状最佳改善率为 87.50%。
此外,在 2023 年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公布了 TQ05105 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中的 Ib/II 期临床研究数据。结果表明,TQ05105 在 cGVHD 患者中,毒性可耐受,对各排异器官部位最佳客观缓解率 86.7%,40% 患者 LSS 评分改善 ≥ 7 分,73.3% 患者降低激素使用剂量。
MF 是一种弥漫性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属于 MPN 的一种,最终会进展为骨髓衰竭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2023 年 9 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被纳入中国《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正大天晴在骨髓纤维化领域还布局了多项联合研究,如 TQ05105 联合 BET 抑制剂或 BCL-2 抑制剂,用于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较为积极。TQ05105 是该公司步入申报上市阶段的又一款 1 类创新药。随着正大天晴在创新药研发中的不断投入,创新管线已进入收获期。
2、科伦药业:2.2 类改良新药「布瑞哌唑口溶膜」报上市
7 月 9 日,据 CDE 官网显示,科伦 2.2 类新药布瑞哌唑口溶膜以及 3 类仿制药布瑞哌唑口崩片国内申报上市。
来自:CDE 官网
布瑞哌唑(依匹哌唑、普瑞哌唑)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布瑞哌唑对大脑内的单胺能神经传导系统具有调控作用,是 5-羟色胺(5-HT1A)和多巴胺 D2 受体部分激动剂、5-羟色胺(5-HT2A)受体和多巴胺 α1/2 受体拮抗剂,并对其它中枢单胺能受体亚型有广泛的结合亲和力。
布瑞哌唑由丹麦灵北制药和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共同研发。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布瑞哌唑最早于 2015 年 7 月获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MDD)和精神分裂症,此后又分别于2018 年 1 月和 7 月依次在日本、欧盟获批;在国内,于 2022 年 12 月首次报上市,并于今年 6 月获批。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布瑞哌唑 2023 年销售额为 15.47 亿美元(原研企业大冢制药披露总额)。当前灵北制药/大冢制药还在拓展布瑞哌唑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激越、焦虑障碍等疾病的治疗。
依匹哌唑近年销售额数据
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在仿制药方面,目前国内布瑞哌唑首仿争夺战在 2021 年打响,不过先后申报的重庆制药以及成都苑东生物产品均未获批。今日科伦申报的仿制药获 CDE 受理。同时,科伦报上市的还有一款 2.2 类改良新药布瑞哌唑口溶膜,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欣峰制药、慧聚药业、云晟研新以及和泽医药均有布局同类产品,不过均处于 I 期临床阶段;此外,科伦还布局了长效注射制剂。
3、三生制药:长效促红素申报上市,用于肾衰竭贫血
7 月 12 日,三生制药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 1 类新药长效促红素产品重组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注射液 SSS06 已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用于治疗正在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成人透析患者。
今年 1 月,三生制药宣布该产品 III 期临床试验达到预设主要终点。
截图来自:CDE 官网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在肾脏中产生,慢性肾衰发展过程中肾脏组织逐渐被破坏,导致内源性 EPO 分泌不足,从而引起肾性贫血。贫血的发生率随肾脏功能的下降而逐渐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第 5 期,即终末期肾脏病(ESRD)时,贫血患病率达到 98.2%。
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对于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由于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半衰期短,给药次数频繁,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不便。因此开发安全、稳定、高效且有更长体内消除半衰期的 rHuEPO 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SSS06 是一款高糖基化长效重组蛋白产品,在保留原有生物学活性的基础上具有较长的稳定性和半衰期,能减少用药次数,方便临床使用。
三生制药自 1998 年推出首款 EPO 产品以来,持续深耕肾科领域,SSS06 将进一步丰富三生制药在肾性贫血领域的产品组合。同时有望作为新一代长效促红素产品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用药选择。
4、以岭药业:1 类镇痛新药「苯胺洛芬」申报上市
7 月 10 日,以岭药业宣布已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受理通知书》,提交的「苯胺洛芬注射液」新药注册申请已获正式受理(受理号:CXHS2400052)。
截图来自:CDE 官网
苯胺洛芬注射液是以岭自主研制的化学药新药。苯胺洛芬注射液从化学结构上属于芳基烷酸类镇痛抗炎药,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通过阻断炎症介质发挥镇痛抗炎作用。其临床拟用适应症:用于成人手术后轻至中度疼痛,与阿片类镇痛药联合用于治疗术后中至重度疼痛。
III 期临床试验
1、博瑞医药:GLP-1R/GIPR 双重激动剂启动 III 期临床
7 月 9 日,博瑞医药和 CRO 公司诺和德美启动了 GLP-1R/GIPR 双重激动剂 BGM0504 III 期临床试验的全国研究者会议,这标志着该药的 III 期临床研究正式拉开序幕,离上市越来越近。
该会议共有全国 58 家临床研究中心,约 100 余位研究者参与,拟开展的 III 期临床项目为:1)BGM0504 注射液单药及联合用药在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两项 III 期临床试验;2)BGM0504 注射液用于体重控制的 III 期临床试验。
BGM0504 是博瑞自主研发的多肽类降糖药,可激动 GIP 和 GLP-1 下游通路,产生控制血糖、减重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生物学效应,展现多种代谢疾病治疗潜力。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BGM0504 自 2022 年 4 月才首次申报临床,同年 12 月获批临床,23 年 1 月首次启动临床。短短一年半就推进至 III 期临床,速度可以说是飞速了。
项目关键研发节点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在已完成的 Ia 期临床试验中,在 2.5-15 mg 剂量下,经过 1 至 2 次给药,BGM0504 使健康志愿者平均体重较基线期下降了 3.24%~8.30%。
BGM0504 注射液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一项 II 期临床研究盲态下初步结果显示:BGM0504 注射液 5 mg、10 mg、15 mg 剂量组受试者经剂量滴定给药 2~6 周后目标剂量给药 12 周耐受性、安全性良好;各剂量组受试者 HbA1c、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等指标均较基线有显著降低。
BGM0504 注射液在超重/肥胖患者的一项 II 期临床研究盲态下初步结果显示:BGM0504 注射液 5 mg、10 mg、15 mg 剂量组受试者经剂量滴定给药 2~6 周后目标剂量给药 12 或 24 周耐受性、安全性良好;各剂量组受试者体重较基线均有显著降低。
启动临床
1、乐普生物:国内首款 GPC3 ADC 启动临床
7 月 8 日,据 CDE 官网显示,乐普生物 MRG006A 国内启动一项 I/II 期临床试验,评价其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登记号:CTR20242454)。
来自:CDE 官网
MRG006A 是乐普生物基于 Hi-TOPi 技术平台开发的一款靶向 GPC3 ADC 新药,DAR 值为 8。乐普生物在 2024 AACR 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相比临床阶段的抗体,MRG006A 对 GPC3 阳性肿瘤细胞有更强的结合力,且在多个不同 GPC3 表达水平的肝癌 CDX 模型和 PDX 模型中均表现出强大且剂量依赖的抗肿瘤功能。除在国内外,乐普生物同样计划于今年在美国申报临床。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近 5 年处于活跃状态的 GPC3 ADC 仅有 2 款进入临床阶段,除 MRG006A 外,智康弘义 BC2027 于 4 月 9 日在美国获批临床试验,不过,国内暂未进入临床。
4 月 23 日,MRG006A 首次申报临床获受理,也是乐普生物第 6 款进入临床阶段的 ADC 新药。
从靶点来看,当前,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 ADC 新药共有 388 款,TOP5 热门靶点分别为 HER2、TROP2、EGFR、CLDN-18.2 以及 B7-H3。乐普生物的 6 款中就有 3 个 TOP5 热门靶点,此外,还差异化布局了 GPC3 以及 FIII。
乐普生物临床阶段 ADC 新药
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获批临床
1、石药集团:mRNA 疫苗获批临床,用于呼吸合胞病毒
7 月 11 日,石药集团宣布,该集团开发的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mRNA 疫苗 (SYS6016) 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以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
截图来自:CDE 官网
该产品由编码呼吸道合胞病毒全长融合糖蛋白(F 蛋白)融合前构象的 mRNA 分子包裹于脂质纳米颗粒所构成,适用于预防由 RSV 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临床前研究显示,该产品在体内翻译为融合前构象 F 蛋白并诱导高滴度且持久的中和抗体,对 RSV-A 和 RSV-B 亚型病毒株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RSV 可以引起全年龄段人群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免疫缺陷或者合并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更可能出现重症感染,以及呼吸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等严重影响,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目前国内尚无针对 RSV 感染的疫苗上市,该产品的研发进展在国内属于第一梯队。
2、华海药业:全球首个 CD39/CD73 双抗获批临床
7 月 10 日,华海药业宣布,子公司上海华奥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收到 NMPA 通知,同意华奥泰自主研发的靶向 CD39 和 CD73 的双特异性抗体项目 HB0046 进入临床试验。
截图来自:CDE 官网
HB0046 是一款 First-in-Class 创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基于华奥泰杂交瘤和纳米抗体筛选平台自主开发的一款双特异性抗体,由抗 CD39 的 VHH(重链可变区)片段和抗 CD73 的单抗连接而成。该双抗对 CD39 和 CD73 均保持高亲和力,并能有效抑制膜型和可溶型 CD39 和 CD73 的酶活,在 CD39 和 CD73 的酶活抑制以及 ATP 介导的 T 细胞增殖抑制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
多个实体瘤和血液瘤模型显示 HB0046 优异的抗肿瘤效果;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开展的临床前试验结果显示 HB0046 呈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血浆稳定性良好,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令人满意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毒理研究显示 HB0046 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基于 HB0046 分子具备的良好安全性、抗肿瘤作用以及优异 CMC 特性,有望在临床上为广大肿瘤患者、特别是那些 PD-1/PD-L1 治疗耐受或无效的患者带来获益。
目前,国内外以 CD39 或 CD73 为靶点的药物均未上市。有多个抗体和 ADC 项目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开发的适应症有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其中阿斯利康研发的 Oleclumab(抗 CD73 单抗)进展最快,正处于三期临床阶段,用于同步放化疗后的不可切除 NSCLC(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华奥泰的 HB0046 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阶段的 CD39/CD73 双特异性抗体。
境外创新药进展
境外部分,本周共有 13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3 款获批上市,6 款获批临床。
医药交易
1、礼来:32 亿美元收购 Morphic 公司,囊获小分子 α4β7 抑制剂
7 月 8 日,礼来宣布将以 57 美元每股的现金(合计约 32 亿美元)收购 Morphic 公司,相较 7 月 5 日收盘时溢价 79%。
截图来自:礼来官网
Morphic 公司的核心管线为口服小分子 α4β7 抑制剂 MORF-057,主要针对炎症性肠病(IBD)进行开发。当前,MORF-057 正在 2 项 II 期临床中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评估、1 项 2 期临床中对克罗恩病进行评估,去年 4 月,Morphic 公司已公布 MORF-057 在临床 IIa 期研究 EMERALD-1 主要队列的积极顶线数据。
同时 Morphic 还拥有多条临床前管线,针对多种自身免疫疾病、肺动脉高压、纤维化、癌症等疾病。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当前全球已有 1 款上市的同靶点单抗药物,来自武田制药的维得利珠单抗。
该药在 2014 年度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2020 年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从销售额来看,2017 年至今一直稳稳在全球药品销售额 TOP100 榜单中占据一席之地,2023 年度全球销售额为 54.75 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重磅炸弹药物。
2、益普生 vs 昱言公司:超 10 亿美元引进 ADC 新药
7 月 11 日,益普生和昱言公司宣布就 ADC 新药 FS001 达成独家全球许可协议。
来自:益普生官网
昱言公司将获得高达 10.3 亿美元的资金,包括首付款、开发、监管和商业化重要结点的付款,以及成功的开发和监管批准后的全球销售分级特许权使用费。该协议赋予益普生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制造和商业化 FS001 的独家权利。益普生将负责 I 期准备活动,包括提交 IND 申请以及所有后续临床开发、生产和全球商业化活动。
FS001 是一种具有 FIC 潜力的 ADC。FS001 由昱言的专属抗体,靶向利用公司高通量整合转化蛋白质组学平台所鉴定的新靶点,和上海诗健生物开发的,具有优异药物特性的创新连接体和有效载荷组成。FS001 利用了一种创新的、稳定的、可切割的连接体,与一种非常有效的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偶联。
FS001 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具有临床前疗效,并且在动物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广泛的治疗窗口。FS001 正处于临床前开发的最后阶段。
这也是益普生今年授权的第二个 ADC。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今年 4 月已引进另一个 ADC 新药 STRO-003。
益普生 2024 年 ADC 交易事件
来自:Insight 数据库
3、康诺亚 vs Belenos:2 款双抗新药实现授权合作
7 月 9 日,康诺亚宣布与 Belenos Biosciences,Inc. 已订立许可协议。许可协议授予 Belenos 在全球(不包括大中华地区)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候选药物 CM512 及 CM536 的独家权利。
CM512 及 CM536 均为康诺亚自主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
来自:企业公告
在许可协议的条款及条件规限下,Belenos 获授 CM512 及 CM536 在许可地区的研究、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许可。作为对价,成都康诺亚将收取 15 百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而一桥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集团全资附属公司)将收取 Belenos 约 30.01% 的股权。
在达成若干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后,成都康诺亚亦可收取最多 170 百万美元的额外付款。于 CM512 及 CM536 首次商业销售后开始的指定时间段内,成都康诺亚亦有权从 Belenos 收取销售净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除另有协定外,Belenos 将负责承担 CM512 及 CM536 在许可地区的所有开发、监管及商业化活动的成本。就许可协议而言,Belenos 与成都康诺亚将订立供应协议,据此,Belenos 将有权向成都康诺亚或其合同生产商采购所需数量的 CM512 及 CM536 以便进行该等临床试验。
临床动态
1、辉瑞制药:每日一次!口服 GLP-1RA 拟推进下一阶段研究
7 月 11 日,辉瑞宣布,基于进行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NCT06153758),拟选择每日一次的缓释制剂给药形式将小分子 GLP-1R 激动剂 danuglipron 推进到新的研发阶段,在 2024 下半年进行剂量优化研究,为后续关键注册研究提供进一步数据。
截图来自:辉瑞官网
多说一点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4 年,新药研发稳中求进。在这半年间,各大药企争分夺秒,力求尽早推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药品,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Insight 也基于快准全的强大全球新药数据库,对上半年新药进展和下半年新药展望进行了系列梳理,盘点文章正陆续发布中!
为读者奉上精彩导读:
1、2024 下半年有望获批的 10 款重磅新药(点击文章名即可跳转)
2024 年悄然过半,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上半年国内获批上市的新药共有 87 款(不含改良新药,包括新适应症获批)。展望 2024 年下半年,NMPA 又将批准多少款新药呢?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Insight 数据库基于当前上市申请中的新药项目和平均审评时长,预测了下半年有望获批的创新药物,数据显示共计 56 款,其适应症涵盖肿瘤学、皮肤病学、内分泌学和消化病学等多个领域。本文将从中选出 10 款重磅药物进行解读。
2、2024 上半年,国内 40 款化药新药进入 III 期临床(点击文章名即可跳转)
基于 Insight 数据库,我们整理了 2024 上半年各个药企在国内新进入 III 期临床试验阶段(包括 2/3 期临床)的化药小分子新药。这些项目或将成为最接近申报上市的新药,代表着化药领域的最新突破和蓬勃发展。
从治疗领域来看,研发热度不减,抗肿瘤新药仍占大头;聚焦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六款新药实现突破;打破桎梏,心血管疾病治疗又添 4 员「新将」;呼吸系统、皮肤及眼科新药,同样不容错过。
3、2024 上半年,国内 45 款生物药新药进入 III 期临床(点击文章名即可跳转)
2024 上半年已过去,这半年国内生物药新药开发进展仍保持高增长。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共有 45 款生物药新药(含改良新)新进入 III 期(含 II/III 期)临床阶段,去年上半年为 32 款,同比增长 41%。
从治疗领域来看,肿瘤领域百花齐放,ADC、单抗、双抗等不同药物形式广泛布局;免疫系统疾病为第二大主要布局领域,上半年新进 III 期临床 9 款;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领域,恒瑞复方制剂即将进入收获期……
内容来源:药企官方发布新闻/资料、Insight 数据库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点击卡片进入 Insight 小程序
国内审评进度、全球新药开发…
随时随地查!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4月20日,由证券时报举办的“第三届药物创新济世奖评选”获奖名单正式揭晓,经过公司自荐、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选等环节,其中一项“年度药物创新开拓奖”中评选出了10个国产创新药(以下排名不分先后)。01HBM70082023年2月,和铂医药以超6亿美元的价格与Cullinan Oncology达成HBM7008的授权及合作协议。HBM7008是基于和铂医药HBICE平台开发的FIC B7H4/4-1BB双抗,不仅在 T 细胞共刺激和肿瘤生长抑制方面显示出高效力,而且由于其严格依赖 TAA 介导的交联 T 细胞激活,可能转化为更好的安全性。有望治疗PD-L1阴性和/或PD-(L)1耐药患者。体内研究中,HBM7008展现出持久抗肿瘤活性。02IO-108IO-108是一款LILRB2(ILT4) lgG4单抗,主要应用于实体瘤治疗,它能阻断LILRB2与参与癌症相关免疫抑制的多个配体的相互作用,包括HLA-G、ANGPTLs、SEMA4A和CD1d。本次AACR,以明生物公布了I期积极数据,共入组25名晚期复发或难治性实体瘤患者。患者接受每3周一次(Q3W)的静脉注射,注射剂量递增的IO-108(60mg-1800mg)。IO-108耐受性良好,最大给药剂量(1800mg)未达最大耐受剂量。在23例可评估患者中(11例单药治疗,12例与k药联合治疗加1例交叉治疗):单药治疗组总反应率9%,有1例完全缓解,4例疾病稳定;联合治疗组总反应率23%,有3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此前,以明生物已与百济神州和再生元达成合作,评估IO-108与替雷利珠单抗及西米普利单抗联用的治疗潜力。03APG-5918APG-5918是亚盛医药原研的具有口服活性、新型强效、高选择性EED蛋白小分子抑制剂,是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中国原研EED抑制剂,适应症包括实体瘤、血液瘤和贫血。实体瘤和血液瘤适应症已在中美同步开展I期临床APG-5918能选择性地与EED蛋白上的H3K27me3结构域结合,导致EED H3K27me3结合口袋发生构象变化,阻止EED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的相互作用。初步数据证明了APG-5918在多个肿瘤细胞系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力,以及在EZH2突变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INI1-阴性恶性横纹肌样瘤,BAP1突变的间皮瘤和前列腺癌的PDX/CDX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贫血适应症(β-地中海贫血、肾性贫血等)已申报临床。APG-5918可与H3K27me3竞争结合EED蛋白,抑制PRC2复合物的甲基转移酶活性,解除对血红蛋白基因的转录抑制,从而对贫血疾病产生疗效。04ES014ES014是全球首创的CD39/TGF-β双抗,通过将TGF-βII型受体胞外结构域融合到靶向CD39的抗体上设计而成。靶向CD39选择性地将ES014引导至TME,抑制TGF-β活性,促进效应T细胞的功能和免疫激活,同时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全身免疫毒性。ES014的抗CD39活性进一步通过减少抑制性腺苷来逆转TME的免疫抑制,同时保持高水平的具有免疫刺激性的细胞外ATP。体外研究中,ES014抑制CD39表达,逆转Treg细胞分化;通过抗CD3/CD28刺激,有效地促进T细胞的存活和扩张ES014在PD-(L)1抗体无应答的体内动物肿瘤模型中展现抗肿瘤活性。05JS009JS009是国内首个CD112R(PVRIG)单抗。JS009增加T细胞活化的能力比COM701更有效,并且与JS006/JS001联用时表现出现着的协同作用。CD112R(PVRIG)是君实生物发现的全新免疫检查点通路,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姚盛为该全新通路的发现人之一。CD112R主要表达于T细胞和NK细胞上,其与TIGIT的共同配体CD112(PVRL2,Nectin-2)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和部分肿瘤细胞表面,CD112R与配体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和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临床前研究表明,JS009能以高亲和力特异性地结合CD112R,有效阻断CD112R与其配体CD112信号通路,进而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强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06LM-305LM-305是礼新医药基于独家平台自研的第二款ADC,是国内首款GPRC5D靶向大分子新药,也是全球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GPRC5D ADC。体外研究显示,LM-305具有高亲和力,可被表达GPRC5D的细胞有效内化,与MM肿瘤细胞(NCI-H929和MM.1R)共培养时显示出强大的细胞毒性,IC50值在0.1至0.3nM之间。体内研究表明,LM-305(3mg/kg)在GPRC5D高表达的MM CDX模型中表现出完全反应(CR),且安全性良好。07LM-108LM-108是一款ADCC增强型CCR8人源化lgG1单抗,能高效地通过ADCC特异性清除肿瘤浸润Tregs来调节肿瘤微环境,同时不影响外周Tregs,是国内首个开展临床的CCR8抗体。在MC38肿瘤模型中,LM108可选择性消耗肿瘤浸润性Tregs,伴随着肿瘤CD8/Treg比率的增加,从而具有抗肿瘤活性。LM-108鼠替代抗体单独或与抗PD-1抗体联合显著抑制肿瘤生长。08JCXH-211JCXH-211是一种基于自复制 mRNA的编码人白细胞介素-12(hIL-12)的新型药物,是全球首款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的表达细胞因子的自复制mRNA,也是国内首个获得美国FDA的IND批件的mRNA生物技术公司。JCXH-211可在体内长效表达IL-12,结合嘉晨西海自主开发的脂质纳米颗粒递送载体及特有的自复制mRNA技术平台开发。临床前研究表明,多个 PDX 疾病模型中,JCXH-211的抗肿瘤疗效优于采用传统非复制mRNA的类似研究药物,在小鼠模型中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消除远端瘤,并预防肿瘤复发。这一优异的肿瘤清除效果来源于RNA 复制子(RNA replicon)引发的强烈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以及 IL-12 激活的强效抗肿瘤免疫反应。在安全性方面,在综合GLP毒理学研究中显示出了近乎完美的安全性。09CM-350CM-350是国内首家、全球第二进入临床研究的GPC3/CD3双抗,基于康诺亚专有nTCE双特异性抗体平台开发,主要治疗肝细胞癌等实体瘤。nTCE平台技术在高效诱导T细胞肿瘤杀伤作用的同时,减少非特异性杀伤以及细胞因子的伴随释放,降低临床治疗中潜在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在临床前研究中,CM350通过TDCC在从0.01nM开始的剂量水平下引起强效肿瘤细胞溶解,并在1nM下引起80%的溶解,水平优于中外制药/罗氏的ERY974类似物 (GPC3xCD3双抗)CM350具有更强的TDCC,同时显示最小的脱靶T细胞激活。与ERY974类似物相比,CM350具有更佳的安全性。10BAT8006BAT8006 是百奥泰开发的FRα ADC,用于实体瘤治疗,由重组人源化抗 FRα 抗体通过自研的可裂解linker与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偶联,是首个进入临床的国产FRα ADC。BAT8006 具有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毒素小分子有很强的细胞膜渗透能力,具有旁观者效应,有效克服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同时,BAT8006 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血浆中释放的毒素小分子极低,降低了脱靶毒性的风险。细胞系产品查询投稿丨商务合作加入交流群往期推荐双抗ADC全球在研格局2023全球医药研发全景展望2023第一季度裁员盘点点击下方“药研网”,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