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1800-01-20 |
一项评价PT217治疗表达DLL3的晚期难治性癌症受试者的开放标签、剂量递增和扩展的I期临床研究。
评估PT217在晚期实体瘤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通过剂量递增评估PT217在晚期实体瘤中的限制毒性的发生情况,并确定最大耐受剂量(如达到),以及Ⅱ期推荐剂量。评估PT217在晚期实体瘤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免疫原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初步的抗肿瘤活性。
A Phase 1/2 Open-label, Dose Escalation and Dose Expansion Study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EfficacY of PT217 Bispecific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 That May Benefit From Treating Their DLL3 expressinG CancEr.
PT217 is a bispecific antibody (bsAb) against human DLL3 (huDLL3) and human CD47 (huCD47). This is a first-in-human, Phase 1/2,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preliminary efficacy of PT217 in subjects with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
Patients with the following tumor types will be eligible for screening: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lung (LCNEC), and extra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EP-NEC),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 (NEPC) and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GEP-NEC). Patients must have progressed after standard therapy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or standard therapy has proven to be ineffective, intolerable or is considered inappropriate.
100 项与 CD47 x DLL3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CD47 x DLL3 相关的转化医学
0 项与 CD47 x DLL3 相关的专利(医药)
▎Armstrong
2024年10月30日,安进发布三季度三包,营收81.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扣除收购Horizon的影响,营收增长8%。
肿瘤业务板块,CD3/CD19双抗Blincyto三季度销售额3.27亿美元,同比增长49%,小细胞肺癌的DLL3/CD3双抗Imdelltra首季度销售额3600万美元。
Blincyto正在探索皮下剂型,B-ALL的1/2期临床已经完成入组,预计2025年下半年推进到二期注册临床。
安进正在积极开拓自免领域,CD3/CD19双抗和CD19单抗已经启动狼疮肾炎的二期临床试验。
2a期临床计划入组50例,其中CD3/CD19双抗采用皮下注射剂型。安全性终点观察52周,疗效终点观察12周和24周。
总结
Blincyto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上市的CD3/CD19双抗,这一波自免浪潮中第一个推进到二期临床。Cullinan刚刚启动1b期临床,计划入组24例狼疮患者。默沙东7亿美元引进了同润生物的CD3/CD19双抗,葛兰素史克8.5亿美元引进恩沐生物的CD3/CD19/CD20双抗。Xencor宣布CD3/CD20双抗、CD3/CD19双抗转战自免领域。Candid收购了嘉和生物的CD3/CD20双抗、岸迈生物的CD3/BCMA双抗。
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
GPRC5D靶点全梳理;
CD40靶点全梳理;
CD47靶点全梳理;
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
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
Claudin 6靶点全梳理;
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
靶点冷暖,行业自知;
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
被炮轰的“me too”;
佐剂百年史;
胰岛素百年传奇;
CUSBEA:风雨四十载;
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
中国双抗竞争格局;
中国ADC竞争格局;
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
中国ADC技术全梳理;
Ambrx技术全梳理;
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
Immune-Onc技术全梳理;
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
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
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
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
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
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
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
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
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
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
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
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
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
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
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
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
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
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
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
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
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
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
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
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
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
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
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
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
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
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
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
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
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
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
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
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
Momenta技术全梳理;
NGM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
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
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
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百奥泰技术全梳理;
凡恩世技术全梳理。
关键提要:
在2024年的管线更新中,信达删除了多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管线,保留了CTLA-4抑制剂用于结肠癌辅助疗法。
关于下一代IO疗法,侧重于:PD-1的迭代升级与TCE疗法。双抗成为信达主要表达方式。
信达锚定既往接受过IO疗法的人群,作为新疗法的疗效门槛。I期研究中,双抗IBI363表现出泛肿瘤活性,TCE IBI389在冷肿瘤胰腺导管癌中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在新药开发的这条路上,风向何尝不是瞬息万变。
回顾信达一年间的肿瘤管线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其在新药管线布局方面,迎合了当下的热潮——以ADC+IO作为肿瘤领域的驱动与方向。
与此同时,亦可看到在IO领域内,信达大幅度缩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大幅度比例。在今年8月的管线更新中,昔日TIGIT-IBI939、LAG3-IBI110、CD47-IBI188,以及包含这些靶点的双抗,已不复再见。
从2014年全球范围内首款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获批,到2018年国产PD-(L)1抑制剂奔涌,过去10年是当之无愧是PD-(L)1靶点的黄金年代。以帕博利珠单抗来说,迄今为止已获得FDA批准适应症40个,涉及至少16种癌症类型。
这种广泛的抗肿瘤效果,革新了诸多癌种治疗格局。而PD-(L)1抑制剂的意义不仅在此,还在于拓宽免疫治疗领域,人们前所未有般将目光投注于IO疗法。
然而约70%的患者对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不敏感,留下了突破口。联合疗法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策略,包括:1)与IO疗法联用;2)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用;3)与免疫刺激剂联用;4)与ADC联用。
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探索另外的免疫检查点。
CTLA-4是最早上市的免疫检查点,可追溯至2011年的伊匹木单抗获批上市。但受限于irAE问题,该药物上市后反应平平。
直到2015年,BMS将伊匹木单抗与PD-1纳武利尤单抗联用,这对双免疫组合将黑色素瘤患者的10年生存率提高至43%。此后,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又相继斩获了肾细胞癌、结直肠癌、NSCLC等多项适应症。
CTLA-4也是信达保留的在研免疫检查点管线,在研适应症为结肠癌新辅助疗法。今年3月,信达已经完成了III期患者的首次给药(CTLA-4 IBI310+ PD-1信迪利单抗)。
信达针对的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错配修复蛋白缺陷(MSI-H/dMMR)结肠癌患者,这类患者仅占转移性结肠癌的5%,且已被免疫疗法覆盖——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的联用组合可用于任何治疗线的患者使用,但属于2B级推荐(由于毒性不推荐密集使用,NCCN 2024.v4),其他可用免疫疗法还有帕博利珠单抗,多塔利单抗。
但信达的组合侧重于可手术切除的MSI-H/dMMR患者,这类患者占局限性结肠癌中的10%-15%。这是第1个差异化,在较大的市场避开同类竞争。
此外,目前新辅助化疗的pCR仅为5%,而IBI310+信迪利单抗组合在Ib期研究中获得了高达80%的pCR率(vs 信迪利单抗单药47.7%)。这是第2个差异化,相比化疗和PD-1单药的疗效优势,增加获批可能性。
LAG-3是继上述两者之后第3款成功用于肿瘤治疗的免疫检查点途径。但它的上市也和PD-1紧密绑定——2022年,BMS宣布其LAG-3单抗Relatlimab+纳武利尤单抗的联合疗法Opdualag获批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信达对该靶点的研究领域包括鳞状NSCLC、胃癌还有肝癌的一线治疗。
信达对LAG-3的策略仍然是与PD-1联用。以鳞状NSCLC来说,在Ib研究中,接受IBI110+信迪利单抗治疗的20名患者中,ORR达到80%。对于NSCLC来说,当前无论是鳞癌或非鳞癌,都有免疫疗法的覆盖。
或许用TIGIT的例子来描述NSCLC的挑战艰难更为恰当。
罗氏的TIGIT单抗tiragolumab+PD-L1单抗Tecentriq组合,2020年时在一项针对PD-(L)1阳性1L NSCLC的II期CITYSCAPE研究中,将ORR提升至66%(vs Tecentriq单药24%),获益主要来自于PD-L1高表达(TPS≥50%)人群。
凭借该研究,tiragolumab成为首个获得FDA突破性疗法指定的TIGIT药物。在后续的针对未经治的PD-L1高表达患者的III期SKYSCRAPER-01研究中,罗氏的联用组合获得中位OS 22.9个月(vs Tecentriq单药 16.7个月)的成绩。
但今年7月,帕博利珠单抗打断了罗氏在NSCLC的高歌——tiragolumab组合+化疗在OS和PFS获益上并不如帕博利珠单抗+化疗(SOC)。
对于信达来说,LAG-3在NSCLC上的表现出的肿瘤缓解,能否转化为强有力的OS获益,还是个未知数。
LAG-3尚且如此,至今仍未有成功药物上市的TIGIT,以及安全性疑云围绕的CD47,更是在长长隧道中攀爬不可知的光明。同样都是未知,何不选择一个更加明确的道路?
信达顺应的第2个时代潮流,是双抗。
与其横向探索与PD-1联用的药物,信达更关注纵向的PD-1迭代。而这,也是当下寻求再现PD-(L)1抑制剂辉煌的一个思路:在已知免疫疗法有效的领域开展头对头研究;PD-(L)1抑制剂能够联用的药物,理论上也都可以尝试联用。
在这方面,康方生物的动作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AK104是一款PD-1/CTLA-4双抗。2022年6月获NMPA批准上市,单药用于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2/3线治疗,2023年该药销售额已达到13.58亿元。
今年以来,AK104迎来了大适应症的收获期:1)AK104+含铂化疗联合/不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一线治疗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2)AK104+XELOX用于一线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胃/胃食管连接癌;上述两项适应症均已获CDE受理。
康方值得关注的还有一款PD-1/VEGF双抗AK112。今年5月,AK112联合化疗获批用于治疗具有EGFR突变的经EGFR-TKI治疗的晚期非鳞NSCLC。在刚过去的9月,康方生物公布了AK112头对头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一线NSCLC患者的III期数据,显示AK112将中位PFS相比对照组延长了了5.32个月。
回过头来看,信达也布局了下一代PD-1,为PD-1/IL-2α-bias双抗IBI363。
IBI363设计的特点在于IL-2。IL-2是迄今为止扩增T细胞最强的白介素,但由于半衰期短需要高剂量和频繁给药而带来严重全身毒性问题,限制其临床应用。
IL-2的功能性受体有两种存在形式:IL-2Rβ/γ二聚体(中等亲和力)和IL-2Rα/β/γ三聚体(高亲和力)。前者主要在静息CD8+ T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促进抗肿瘤作用;后者主要在Treg和活化T细胞上表达,Treg会诱导免疫抑制。
一般开发路径都是采用IL-2Rβ/γ偏向、not-α的策略,即强化抗肿瘤,减轻免疫抑制,但实际疗效不佳。信达剑走偏锋,采用α偏向,原因是肿瘤特异性T细胞上调PD-1和IL-2Rα表达,而PD-1结合臂可以同时实现对PD-1的阻断和IL-2的靶向递送。
在肿瘤中,偏向大量扩增CD8+ T细胞;在血液中,偏向扩增Treg细胞,使得IBI363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早期临床中,IBI363能够达到3mg/kg这样高剂量的给药,并且在既往IO疗法失败患者中,有效性能达到以前PD-1在IO-naive人群中的基本水平。
9月WCLC大会上,信达报告了IBI363在NSCLC中的I期数据。该项研究中,纳入了134例患者,其中95.5%曾接受过PD-(L)1免疫治疗。
125名患者中,总体ORR为20.8%,DCR为74.4%;其中3mg/kg Q3W组的至少随访12周18名患者中,ORR和DCR分别达到50%和88.9%。消息振奋人心,支持IBI363的进一步开发。
与IBI363并驱的另一抓手是TCE疗法。
TCE是一种特殊的双抗,一端连接肿瘤相关抗原,另一端连接T细胞的CD3表位,激活T细胞。
从历史上看,TCE并不是抗肿瘤新药。自2014年CD19 × CD3 TCE疗法Blinatumomab上市以来,后续获批的7款TCE双抗均针对血液瘤。而随着CAR-T疗法的涌现,TCE在血癌的市场正遭受强烈冲击。
而在今年,TCE迎来了转折点。
5月16日,安进的DLL3/CD3双抗Tarlatamab获得FDA加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发生疾病进展的广泛期SCLC。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首个靶向实体瘤的TCE抗体。
在更早时候,信达敏锐地嗅到IO领域内的这一趋势。如今,CLDN18.2/CD3双抗IBI389已公布了其在胃和胰腺癌领域的初步临床结果。
胰腺导管腺癌(PDAC)占胰腺癌的90%以上。是最致命的肿瘤之一,由于诊断和治疗反应有限,患者的平均5年生存率不到10%。
PDAC存在很大异质性,不仅在患者之间,也单个原发性肿瘤内。此外,独特的TME环境也是PDAC的特征之一:成纤维细胞、癌症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冷的TME。
目前,晚期PDAC的主要一线治疗方法仍然是化疗,诸如PD-(L)1、CTL-4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对大多数PDAC患者都没有作用。但在PDAC中,近60%患者报告CLDN18.2表达阳性,成为一个可能的切口。
IBI389的I期研究中,纳入了64 名CLDN18.2 阳性PDAC患者,他们接受过的既往治疗中位数为2。有效性数据显示:在可评估的23例患者中,ORR为30.4%,DCR为69.6%。对于PDAC,2线的ORR基本在10%-20%。
安全性方面,几乎所有患者都发生了TRAE,其中35名(54.7%)患者程度≥3级。对于特别关注的CRS,发生率为51.6%,且严重程度均≤2级。
CNS全名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基本上是T细胞疗法的常见副作用,比如CAR-T;双抗Tarlatamab的获批也带有CRS和神经毒性的黑框警告。在严重情况下,CRS会产生致命风险,但如果能及时识别和管理CRS的症状,多数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可预防和可逆的。
以小见大,从信达的转变中我们可以窥探出肿瘤免疫的新趋势走向。
在PD-1不断创造里程碑的一刻起,大家一直在讨论谁会是“下一个PD-1”,而随着开发的加速,这一未来将逐渐明了。
参考资料:
IBI363临床前研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8-023-00612-0
IBI363非小细胞肺癌I期数据: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innovent-delivers-oral-presentation-on-phase-1-clinical-data-of-ibi363-first-in-class-pd-1il-2-bias-bispecific-antibody-fusion-protein-in-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at-the-2024-wclc-302243870.html#:~:text=First-in-class%20PD-1/IL-2%CE%B1-bias%20bispecific%20antibody%20IBI363%20in%20patients%20with%20advanced%20non-small
IBI389 I期PDAC研究:
https://ascopubs.org/doi/10.1200/JCO.2024.42.16_suppl.4011
免责声明
“药渡Daily”公众号所转载该篇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Armstrong
2024年10月24日,再鼎医药宣布在EORTC-NCI-AACR(ENA)会议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了ZL-1310全球1a期临床最新数据。
ZL-1310为一款靶向DLL3的ADC新药,采用新一代ADC技术构建,TOPO1抑制剂作为payload具有高效力、高清除率和高渗透性的作用特点。ZL-1310在临床前研究的小细胞肺癌PDX模型中显示出强效杀伤作用。
此次公布的1a期临床,设置4个剂量组,分别为0.8mg/kg、1.6mg/kg、2.0mg/kg和2.4mg/kg,共计入组25例患者,其中19例疗效可评估。数据表明,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后评估的患者ORR为74%(95%CI, 48.8, 90.9)。ZL-1310在所有剂量水平上均表现出抗肿瘤活性。DLL3 H-Score评分大于5(范围:5至260)的患者均表现出肿瘤缓解,肿瘤不表达DLL3的患者未观察到肿瘤缓解,表现出疗效与靶蛋白表达的高度相关性。在所有剂量组中,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2.3个月,因此无法评估持续缓解时间。在19位患者中出现应答的14位患者中,有13位仍在接受治疗。基线有脑转移且可评估疗效的六位患者,均获得部分缓解(PR)。值得注意的是,一位接受DLL3双特异性疗法治疗后出现进展的患者,在第一次肿瘤评估时达到PR。
今年5月,安进DLL3/CD3双抗Tarlatamab获FDA批准上市,用于三线及以上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过铂类化疗和至少一种其他疗法治疗后进展),ORR为40%。
从基线情况来看,ZL-1310治疗可评估疗效的19位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标准含铂化疗后出现进展,92%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进展。56%的患者此前至少接受过两种治疗但均失败。28%的患者在基线时存在脑转移。说明ZL-1310治疗的患者基本均为三线及以上,与Tarlatamab的基线水平类似。疗效方面,ZL-1310统计所有剂量组的ORR为74%,远超Tarlatamab的40%,且1例患者在DLL3/CD3(应即为Tarlatamab)治疗耐药后接受ZL-1310治疗仍然达到PR。虽然仅有19例患者,但初步临床的数据已经证实其强大的疗效潜力。
安全性方面,ZL-1310在所有剂量水平下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大多数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为1级或2级。在2.4mg/kg剂量组下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4级短暂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25位患者中有5位(20%)发生了3级及3级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3级及3级以上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于25位患者中的3位(12%)。2位患者(8%)发生了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3位患者(12%)需要降低剂量,没有患者因TEAE而终止治疗。
总结
ZL-1310的初步临床数据表明其在小细胞肺癌领域有望带来新的突破,ORR远超Tarlatamab且在一例Tarlatamab耐药患者观察到PR,期待其后续更多临床进展,以及PFS、OS数据的最终出炉。
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
GPRC5D靶点全梳理;
CD40靶点全梳理;
CD47靶点全梳理;
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
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
Claudin 6靶点全梳理;
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
靶点冷暖,行业自知;
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
被炮轰的“me too”;
佐剂百年史;
胰岛素百年传奇;
CUSBEA:风雨四十载;
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
中国双抗竞争格局;
中国ADC竞争格局;
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
中国ADC技术全梳理;
Ambrx技术全梳理;
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
Immune-Onc技术全梳理;
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
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
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
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
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
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
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
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
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
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
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
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
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
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
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
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
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
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
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
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
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
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
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
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
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
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
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
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
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
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
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
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
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
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
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
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
Momenta技术全梳理;
NGM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
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
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
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百奥泰技术全梳理;
凡恩世技术全梳理。
抗体药物偶联物临床1期AACR会议临床结果临床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