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Simone Krebs于2025年2月在《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实体恶性肿瘤的研究,探讨了一种新型人源化抗IL13Rα2单克隆抗体(mAbs)的研发。IL13Rα2被认为是肿瘤成像和治疗的理想靶点,因为它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受限。研究发现IL13Rα2不仅是IL-13的“诱饵受体”,还可诱导TGF-β生成,促进肿瘤进展。因此,研发针对IL13Rα2的高效靶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中,团队开发并系统评估了5种新型抗IL13Rα2单克隆抗体(KLG-1至KLG-5),以发现其在肿瘤靶向和放射治疗中的潜力。首先,利用生物膜干涉技术测定抗体的亲和力。接着,将抗体与去铁胺偶联并标记89Zr,在小鼠模型中进行免疫PET成像,发现KLG-3具有显著的肿瘤靶向性能,尤其在胶质母细胞瘤和黑色素瘤模型中表现出高肿瘤摄取率和良好的肿瘤/正常组织对比度。
此外,KLG-3在低剂量(5 µg)时显示出最佳的靶向效果,避免了受体饱和效应,再结合稳健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证明了该抗体的临床应用前景。研究还利用177Lu标记的KLG-3进行了放射性核素治疗评估,蒙特卡罗模型预测显示其可实现肿瘤高效放射剂量递送,有望成为精准放射性免疫治疗的新工具。
总之,此次研究成功开发出针对IL13Rα2的高效单克隆抗体KLG-3,既能在体内外表现出优异的靶向特性,又具备广谱应用前景,为今后在实体瘤的诊疗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强烈支持进行更深入的临床前研究,期待推动其在癌症放射性免疫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