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项与 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丽珠医药集团) 相关的临床试验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3期 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
主要目的:
以治疗16周时达到ASAS 40的患者比例评价XKH004治疗中重度活动性AS的疗效
关键次要目的:
以治疗16周时达到ASAS 20的患者比例评价XKH004治疗中重度活动性AS的疗效
其他次要目的:
以其他疗效指标评价XKH004治疗中重度活动性AS的疗效
评价XKH004对中重度活动性AS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评价XKH004在活动性AS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特征
进一步评价XKH004在活动性AS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A Mu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Positive Control Phase III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ZM012 in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Patients
This study is a mu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positive control phase III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ZM012 in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patients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3期 评价LZM012在中度至重度慢性斑块状银屑病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司库奇尤单抗)III期临床试验
主要目的:
以第12周时达到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100 的受试者比例(PASI100应答率)为主要终点,比较LZM012和司库奇尤单抗治疗成人中度至重度慢性斑块状银屑病受试者的疗效。
次要目的:
(1)比较LZM012和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后第52周的疗效;
(2)比较LZM012和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后第4周、12周的疗效;
其他目的:
(1)评价LZM012的其他疗效;
(2)评价LZM012的安全性;
(3)评价LZM012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
(4)评估LZM012的免疫原性。
100 项与 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丽珠医药集团)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丽珠医药集团)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丽珠医药集团) 相关的专利(医药)
24
项与 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丽珠医药集团) 相关的新闻(医药)▲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作者:米朵
近日,荃信生物宣布旗下自主研发的QX002N注射液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
去年3月,荃信生物以自免第一股的身份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登录资本市场之后,荃信生物加速奔跑,去年11月斩获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的重磅首仿,如今又即将推进核心产品申报上市,随着管线产品走向成熟,荃信生物的光芒逐渐释放。
1
专注自免领域,靶点种类齐全
近几年,不管国内还是国外,自免疾病都是创新药交易的热门领域,2024年全球大型药企的并购案中,围绕自免疾病治疗领域完成的并购超过10起,热度持续攀升。
本土企业更是摩拳擦掌,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康诺亚、君实生物、正大天晴、三生国健等大型企业都在不断加码自免领域,在这一众的Biotech里,专注自免赛道的并不多,荃信生物却是其中一个。
荃信生物成立于2015年,在国内诸多地自免玩家里资历不算老,但基于完整的自主创新能力,荃信生物一头扎进自免赛道近十年,经过多年的深耕已形成多个创新品种的产品管线,适应症覆盖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哮喘、炎症性肠病等皮肤、风湿、呼吸、消化四大疾病领域,是目前国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方面获最多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的药企之一。
官网显示,荃信生物的最新管线中有1个品种已获批上市(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赛乐信),2个品种处于临床III期,4个品种分别处于临床II期及I期。
除已上市的赛乐信的商业化得到业界广泛关注,另外两款核心产品的进展也备受瞩目。其中刚公布达到III期临床试验主要的终点QX002N是IL-17A抑制剂,除强直性脊柱炎,另一次项针对狼疮性肾炎适应症的试验处在临床Ⅰ期。
另外一款核心产品QX005N是抗IL-4Rα单抗,已获得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结节性痒疹、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等适应症的7项IND许可,于今年1月31日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目前,QX005N注射液针对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及结节性痒疹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均在推进中。
除核心产品,管线中进展较快的还有IL-23p19抑制剂QX004N,IL-23p19已成为对症状更严重或对现有治疗反应欠佳的银屑病患者具有卓越疗效的关键靶点。目前QX004N在中国启动治疗银屑病的Ib期临床试验及II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治疗克罗恩病的Ia期临床试验。
此外,还布局了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IFNAR1靶向单抗QX006N;用于中重度哮喘和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靶向TSLP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QX008N等。
整体来看,荃信生物的产品管线涉及的靶点包括IL-17A、IL-4Rα、IL-33、TSLP、IFNAR1等,不仅靶点种类齐全,而且都是近年来热门的自免靶点。
2
牵手知名企业,加快产品商业化落地
当前的创新药江湖日新月异,各个赛道都是火药味十足,很多企业为了加快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度,推动创新药的上市进程,不断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荃信生物也不例外。
在荃信医药众多的合作伙伴里,华东医药是“老伙计”,二者的合作已初见成效。2020年8月,为确保成功推出预期的首个商业化药物QX001S,荃信生物与华东医药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QX001S(赛乐信)的开发及商业化。
2024年11月,在华东医药的加持下,QX001S用于治疗成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获批上市,商品名赛乐信,成为国内首个乌司奴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
作为自免领域的强势品种,乌司奴单抗的常年销售额仅次于赛诺菲的自免王牌产品度普利尤单抗,常年稳居该领域销售TOP榜单第二,并在2023年首次破百亿美元大关,达108.58亿美元,2024年,虽然受到部分生物类似药的冲击,但市场表现依然强劲,稳超百亿美元(103.6亿美元)。
中国市场,乌司奴单抗于2017年上市,商品名喜达诺,根据米内网数据库,2024年上半年喜达诺®的销售额为7.39亿元人民币,目前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有成人斑块状银屑病、儿童斑块状银屑病及克罗恩病。
为了对标原研药,去年12月用于儿童斑块状银屑病的补充申请获得NMPA受理,除银屑病,华东和荃信不断拓展赛乐信的适应症,今年2月,用于克罗恩病的上市许可申请和补充申请也获得受理。
有了赛乐信奠定的合作基础,去年7月,华东医药与荃信生物再度联手,就荃信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源化IL-4R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QX005N达成合作。
华东医药之外,荃信生物加速寻找其他战略合作伙伴,在刚过去的2024年,荃信生物对外合作的脚步更加紧凑,分别在1月与同健康元就QX008N达成合作、4月与翰森制药就QX004N达成合作。
这些知名药企的战略背书,给荃信带来的不仅仅是临床进度的加快、竞争格局的优化,更是未来自免领域的商业化保障。
3
适应症差异化,内卷赛道寻机遇
虽然赛乐信已上市,但并非创新药,首个创新药的商业化开局对于荃信生物来说至关重要。荃信生物的管线里,QX002N成功达到III期临床试验主要终点,是最靠近收获期的产品。
QX002N是以IL-17A为靶点的药物,目前,全球IL-17A单抗赛道竞争异常激烈,共有6款IL-17A单抗药物上市,国内市场已获批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布罗利尤单抗、比吉利珠单抗这4款进口药物,去年底恒瑞医药的夫那奇珠单抗及智翔金泰的赛立奇单抗这两款药物的上市,填补了国产IL-17A生物制剂领域空白。
本土企业头部IL-17A抑制剂在研情况,图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超30款IL-17A抑制剂进入临床,其中,除了荃信生物,还有近10款包括康方生物、百奥泰、君实生物、丽珠集团等头部企业的IL-17A单抗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显然在国内IL-17A抑制剂赛道,竞争火药味十足,失去先发优势的荃信生物得找突破口荃信生物。
从适应症来看,目前并没有针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国产IL-17A抑制剂获批,恒瑞医药、智翔金泰、三生国健以及康方生物的这几款药物,虽然进度领先,但均以银屑病作为首发适应症。
荃信生物的QX002N以AS为首发,所有国产AS的IL-17A抑制剂中进度领先,不过丽珠集团也宣布旗下的XKH004在今年2月完成治疗AS的III期临床研究首次分析,成功达到试验的临床终点。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脊柱关节炎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关节灵活性降低和脊柱僵硬。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1年,中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数为390万人,估计2030年将达到400万人。
AS 尚无根治方法,其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僵硬和疲劳,同时维持良好的姿势以及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用药方面,目前治疗主要是一线NSAIDs(非甾体抗炎药)和二线生物制剂。NSAIDs 疗效有限、副作用大;生物制剂以TNFα 制剂为主,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等,可能导致继发性失效、注射给药依从性差的问题,临床仍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
QX002N注射液在此前针对AS的Ib期及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疗效与安全性,目前在国产IL-17A抑制剂赛道,AS或许能为荃信生物留下更多机遇。
结语
自免千亿市场,任何企业都想分一杯羹,市场越大,竞争越大,留给后来者的时间越来越少,想要拥有一席之地,甚至弯道超车,研发和商业化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当前的荃信生物正在加速奔跑,未来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恒瑞、智翔两款国产儿L17A 单抗获批上市,1L-17 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国投证券
2、《争抢患者入组,国产自免“生死战”提前打响?》 动脉网
关于贝壳社
贝壳社是国内领先的医健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医健创业者提供全路径创业服务。通过产业空间运营、创业教育、投资孵化、数字化赋能、企业价值增长等服务体系,给医健创业企业提供产业空间、人才战略培养、投融资、产业生态资源、数字化转型等服务。同时,贝壳社布局澳洲,帮助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加速走向海外;成立“泰格-泰珑-贝壳社企业经营服务中心”为企业成长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加快企业成长发展。我们深度链接政府、科研院所、临床机构、投资机构、第三方服务商、CXO等行业资源,致力于赋能医疗健康创业公司成长,推动创新技术造福人类生命健康。
往
期
推
荐
1
重启IPO,百英生物转战北交所
2
杭州第七条龙出现了?!「现象级独角兽」正批量生产中!
_
3
寒冬逆袭,创新药领域的潜力黑马
_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且非治疗方案推荐。
投稿请添加小助手:bioclub666
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
2024年1月10日盘后,丽珠集团发布的一则公告,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公告显示,公司决定终止PD-1项目,并为此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75亿元,其中开发支出减值损失高达9242.5万元,这一决定直接导致公司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减少1.06亿元。丽珠集团的这一 “割肉” 之举,迅速成为行业内外热议的焦点。毕竟,PD-1项目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赛道,多年来吸引了众多药企重金投入,丽珠集团此时却选择急流勇退,背后缘由究竟为何?这一决策又将给丽珠集团自身以及整个医药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
PART.01
丽珠PD-1之路:坎坷与错过
回溯到2016年,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方兴未艾,PD-1作为其中极具潜力的靶点,吸引了全球药企的目光。丽珠集团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毅然启动了PD-1项目,旗下控股子公司珠海市丽珠单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担起了研发重任,致力于打造一款用于多种晚期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的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新药,代号LZM009。在当时,PD-1赛道虽已初现竞争态势,但国产PD-1产品尚未问世,丽珠集团希望借此项目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2017年,丽珠集团的PD-1项目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先后获得美国FDA和中国的临床试验批准。这一消息犹如一针强心剂,让业界对丽珠集团的PD-1项目充满了期待。尤其是美国FDA的批准,不仅证明了丽珠集团在创新药研发上的实力,也为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彼时,国内PD-1市场还处于空白状态,丽珠集团若能加速推进项目,有望成为国产PD-1的领军者。
然而,市场的变化犹如风云变幻,令人始料未及。2018年,国内创新药市场迎来了爆发期,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的PD-1产品率先获批上市,打破了市场的宁静。随后,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药企也纷纷加入战局,PD-1市场迅速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这些竞争对手凭借着更快的研发速度、更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丽珠集团的PD-1项目推进速度逐渐显得滞后。尽管在研发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2021年与美国Bright Peak Therapeutics公司达成研究合作及对外授权交易,将除大中华区外的地域开发及商业化新型PD-1靶向免疫细胞因子 (PD-1 ICs) 的权益授予对方,获得了一笔一次性现金首付款及后续潜在收益,但这并未改变其在国内PD-1市场的竞争劣势。在国内竞品不断增加、市场份额被逐步瓜分的情况下,丽珠集团的PD-1项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历经多年的研发与努力,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确定的未来前景时,丽珠集团最终还是在2024年做出了终止PD-1项目的艰难决定。这一决定意味着前期大量的投入付诸东流,公司为此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75亿元,其中开发支出减值损失9242.5万元,直接导致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减少1.06亿元。这近亿元的损失无疑是沉重的,但也反映出丽珠集团在面对市场困境时的果断与决绝。国内PD-1市场的竞争可谓是一片红海。自2018年起,短短几年间,众多药企纷纷在PD-1赛道上发力,多款国产PD-1产品相继获批上市。除了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头部企业的产品早已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外,后续还有康方生物、誉衡生物等药企的PD-1/PD - L1产品加入战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有近20款PD-1/PD - L1药物在同场竞技 。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市场饱和度极高。各大药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仅在价格上展开激烈博弈,还在适应证拓展、销售渠道建设、学术推广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例如,恒瑞医药拥有庞大的销售团队,在市场推广方面不遗余力;信达生物与礼来的合作,借助礼来的全球商业化网络,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丽珠集团作为后来者,要在这样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研发进度的缓慢,使得丽珠集团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机。在创新药领域,“first in class”(同类新品)和 “fast follow”(快速跟进)往往能占据市场优势。而丽珠集团既未能成为首个推出国产PD-1产品的企业,也未能在第一时间快速跟进,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尽管在2021年丽珠集团与美国Bright Peak Therapeutics公司达成合作,将部分权益对外授权,但这也无法改变其在国内市场竞争滞后的局面 。
PART.02
行业反响:连锁反应与深度思考
丽珠集团终止PD-1项目这一事件,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在医药行业投资中,不能仅仅被热门赛道的光环所吸引,盲目跟风投入 。投资者需要对企业的研发管线、市场竞争力、战略规划等进行全面且深入的评估。以丽珠集团为例,尽管PD-1项目前期看似前景广阔,但由于市场竞争格局的快速变化、研发进度的滞后等因素,最终导致了巨额损失。这提示投资者,在关注创新药研发项目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研发周期、上市时间节点以及市场竞争态势等因素 。同时,投资者也应认识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对于投资回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丽珠集团果断终止PD-1项目,虽然短期内造成了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是为了更好地聚焦优势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投资者需要理解企业的这种战略思维,关注企业在调整战略后的发展动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短期的业绩波动 。
这一事件对整个医药行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研发方向上,它促使药企更加谨慎地选择研发项目,不再盲目扎堆热门靶点。PD-1赛道的过度竞争,使得众多药企面临巨大的压力,丽珠集团的退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将引导药企更加注重差异化研发,寻找具有独特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靶点和项目,推动医药研发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
在资源配置方面,丽珠集团的决策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参考范例。它表明药企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市场情况,合理分配资源,避免在竞争激烈且自身优势不明显的项目上过度投入。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可能会借鉴丽珠集团的经验,对自身的研发管线进行梳理和优化,将资源集中投入到能够产生更大价值的项目中,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这一事件也可能引发行业内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药企之间的合作与并购可能会更加频繁。一些在PD-1赛道上处于劣势的药企,可能会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开发项目;或者被更具实力的企业并购,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 。
PART.03
丽珠未来:新方向与新挑战
在消化领域,丽珠集团将继续巩固其领先地位。艾普拉唑作为丽珠的明星产品,凭借其优异的疗效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已在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丽珠集团将进一步拓展艾普拉唑的适应证范围,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以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需求。同时,公司也将加大对其他消化系统药物的研发投入,不断丰富产品线,提升在该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
在辅助生殖领域,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对生育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辅助生殖市场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丽珠集团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如Leuprorelin微球、尿促卵泡素、绒促性素等产品。Leuprorelin微球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市场份额稳步增长。未来,丽珠集团将继续加大在辅助生殖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同时,公司也将关注辅助生殖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新的治疗需求,积极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辅助生殖解决方案 。
在精神疾病领域,丽珠集团已布局了多个产品。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相关症状,盐酸哌罗匹隆片则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两款产品均已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以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精神疾病药物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丽珠集团将进一步加强在精神疾病领域的研发投入,开发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药物,如针对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常见精神疾病的新型治疗药物。同时,公司也将加强与精神科专家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提高产品的临床价值和市场认可度 。
在自免疫领域,丽珠集团的重组抗人IL - 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在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等适应证的研发上取得了积极进展。该产品针对自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独特的作用靶点和良好的疗效。随着自免疫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该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丽珠集团将加快该产品的研发进度,争取早日获批上市,为自免疫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此外,公司还将关注自免疫领域的其他潜在靶点和疾病,持续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不断完善在该领域的产品线布局 。
在代谢领域,丽珠集团紧跟市场趋势,布局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产品。司美格鲁肽作为一种新型的GLP - 1受体激动剂,在治疗2型糖尿病和减重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目前,丽珠集团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II型糖尿病适应症已报产,减重适应症正处于III期临床试验准备中。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代谢领域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丽珠集团将加大在代谢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公司也将关注代谢领域的其他创新靶点和治疗方法,积极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创新,为公司在该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
丽珠集团果断割肉PD-1项目,虽在短期内承受了近亿元的损失,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决策是其基于市场竞争态势、自身研发进展以及战略规划做出的理性选择。通过及时止损,丽珠集团得以将资源聚焦于核心优势领域,如消化、辅助生殖等,同时积极拓展精神疾病、自免疫、代谢等具有潜力的新领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在优势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其在新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丽珠集团将面临诸多挑战,如研发创新的持续投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等。然而,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丰富的产品线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我们有理由对丽珠集团的未来发展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相信在合理的战略规划和高效的执行下,丽珠集团能够在医药行业的变革浪潮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优质的药物,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资料
1.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2. 丽珠集团公告
END
【智药研习社近期直播】
扫码领取CPHI & PMEC China 2025展会门票
来源:CPHI制药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
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
▼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
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
今日,鑫康合生物医药宣布,公司开发的XKH004完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III期临床研究首次分析,成功达到试验的临床终点。
XKH004是一款IL-17A/F抑制剂,由丽珠医药和鑫康合生物合作研发,也是国产进展最快的IL-17A/F双靶点药物。
关于III期临床最新数据
该III期临床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入组323例中重度活动性AS受试者,结果显示:
主要终点:采用160mg每四周一次(Q4W)XKH004药物治疗的受试者,第16周ASAS40应答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45.5% XKH004 vs 19.4% PBO;P<0.001),且在接受过 TNFi 治疗的和未接受过TNFi治疗的患者亚组中的疗效趋势是一致的。
关键次要终点:第16周ASAS20应答率也具有显著差异(62.2% XKH004 vs 34.8% PBO;P<0.001);其他次要疗效指标,包括ASAS50、ASAS70、ASAS5/6、总背痛评分、炎症评分、hs-CRP、ESR、ASDAS-CRP、ASDAS-ESR等,治疗组表现也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在安全性上,药物总体耐受性良好,大多数患者发生的TEAE均为Ⅰ-Ⅱ级,XKH004组和安慰剂组的总体不良事件(AE)发生率相当,与已上市的同类药物不良事件(AE)发生率相当,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关于XKH004
XKH004是一款可同时靶向IL-17A和IL-7F的IgG1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IL-17A/F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而抑制下游炎症信号通路,目前正开发用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相关的适应症,具有同类最佳的治疗潜力。
关于IL-17药物
IL-17(白介素-17)是促炎细胞因子家族,主要由Th17细胞产生,包括IL-17A-IL-17F六个家族成员,共有IL-17RA-RD和SEF五个受体。IL-17能够诱导多种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抗菌肽等释放,参与免疫系统调控。该靶点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包括自身免疫疾病、癌症、感染等。
近期,NMPA批准恒瑞医药的IL-17A单抗夫那奇珠单抗、智翔金泰的IL-17A 单抗赛立奇单抗上市,成为国内市场头两个获批上市的国产IL-17A;除此以外,国内市场已获批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布罗利尤单抗、比吉利珠单抗等4 款进口IL-17靶点相关生物药,仅比吉利珠单抗为IL-17A/F双靶点药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IL-17药物约30余种。
根据PDB 国内药品终端市场销售数据,国内IL-17 靶点相关生物药主流药物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在2023 年的销售额分别为37.64亿元、3.34 亿元,合计销售额达40.98 亿元;未来,IL-17 靶点相关生物药的上市销售其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
AS属于炎症性全身性免疫疾病,可导致脊柱强直、畸形、易致残,且发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如眼、皮肤、肠道等。据弗罗斯特沙利文测算,2020 年中国AS 患病人数为389.5万人,预计到2030 年将达到405.4 万人。
目前,AS 尚无根治方法,其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僵硬和疲劳,同时维持良好的姿势以及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用药方面,目前治疗主要是一线NSAIDs(非甾体抗炎药)和二线生物制剂。NSAIDs 疗效有限、副作用大;生物制剂以TNFα 制剂为主,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等,可能导致继发性失效、注射给药依从性差的问题,临床仍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AS 药物市场由2017 年的12 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16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8%。预计2030 年将达到67 亿美元,2021年至2030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7.1%。
强直性脊柱炎患病人数和市场规模(百万美元/百万人)
参考资料
1、公司官网
2、华创证券、国投证券、华源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太平洋证券
感谢关注、转发,转载授权、加行业交流群,请加管理员微信号“hxsjjf1618”。
“在看”点一下
100 项与 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丽珠医药集团)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