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项与 Zemprocitinib 相关的临床试验一项在肾功能不全受试者和健康受试者中评价单次口服LNK01001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安全性和耐受性的单剂量、开放的I期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
评价LNK01001胶囊在肾功能不全受试者与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差异,为制定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次要目的:
评价肾功能不全受试者和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LNK01001胶囊后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评价肾功能不全受试者和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LNK01001胶囊的PK特征。
A Phase 1 Open-Label Single-Dose Study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LNK01001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Renal Function and in Healthy Subjects
A Phase 3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to Evaluate LNK01001 in Adults Subjec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This 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comparing LNK01001 to placebo in participants with moderately to severely atopic dermatitis who were candidates for systemic therapy (ie,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inadequate response to topical treatments, those who were using a systemic treatment, or those for whom topical treatments are otherwise medically inadvisabl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NK01001 in adult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D who are candidates for systemic therapy.
100 项与 Zemprocitinib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Zemprocitinib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Zemprocitinib 相关的专利(医药)
45
项与 Zemprocitinib 相关的新闻(医药)2024年,可谓是国产自免药物的爆发之年。
尤其最近两个月,有3款国产自免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两款同日获批的IL-17A单抗(智翔金泰的赛立奇单抗、恒瑞医药的夫那奇珠单抗),以及康诺亚的IL-4R单抗司普奇拜单抗。
国产自免新药的闪亮登场,犹如破冰之船,成功击碎了外资药企的垄断坚冰。此外,其他国内药企正在各个自免细分赛道全力冲刺,宛如一场风暴席卷而来。
两款国产问世,
上演激烈比拼
在国产IL-17A单抗上市前,国内这一领域仅有进口产品获批。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6款IL-17靶向药物获批上市,包括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礼来的依奇珠单抗、协和麒麟的布罗利尤单抗、优时比的比吉利珠单抗,以及智翔金泰的赛立奇单抗、恒瑞医药的夫那奇珠单抗。
其中,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是IL-17单抗领域的头部产品,2023年销售额分别高达49.8亿美元、27.6亿美元。
这两款产品在中国市场也是迅速放量。数据显示,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在2023年的销售额分别为37.64亿元、3.34亿元,合计销售额达40.98亿元。
图片来源:国投证券研报
如今,国内药企已经在IL-17A单抗市场占据了两个席位,获批的适应症均为患者数量庞大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而且,夫那奇珠单抗针对成人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已进入上市申报阶段,赛立奇单抗针对强直性脊柱炎也已处于NDA阶段。
特别是,目前还有不少国产IL-17A单抗已处于Ⅲ期临床,包括康方生物AK111(古莫奇单抗)、三生国健SSGJ-608、君实生物JS005、丽珠医药/鑫康合XKH004、荃信生物QX002N等。此外,石药集团、甘李药业和百奥泰还布局了司库奇尤单抗生物类似药。
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增加,无疑推动了国内IL-17单抗市场的快速发展。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差异化策略成为药企赢得市场份额的关键。
围猎新一代自免“药王”
相较于IL-17A单抗领域,当下的IL-4R药物领域市场竞争较为缓和。
目前,全球仅有2款IL-4Rα单抗获批上市,分别是赛诺菲/再生元的度普利尤单抗、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CM310)。其中,司普奇拜单抗在9月12日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为国产首款、全球第二个IL-4Rα抗体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度普利尤单抗是新一代自免“药王”,继2023年迈入“百亿美元俱乐部”后,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25.8%至66.3亿美元,超越强生的乌司奴单抗、艾伯维的阿达木单抗,拿下了自免药物销售额TOP1。
2024H1自免药物销售额TOP10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度普利尤单抗能成为自免新“药王”,除了具有市场独占优势外,还在于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获批包括特应性皮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在内的7个适应症。
不过,康诺亚也在针对司普奇拜单抗拓展广泛的适应症,其中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NMPA受理。
在商业化策略上,康诺亚不仅自建商业化核心团队(预计今年底规模有望突破250人)、打造了18600升的产能,还与石药集团达成部分合作:将司普奇拜单抗的中国地区(不包括港澳台)针对中重度哮喘和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开发和商业化的权益授予后者。
另一边,其他国内药企正在开展针对度普利尤单抗的“围猎行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8款国产IL-4R单抗处于临床Ⅲ期阶段,包括康方生物的曼多奇单抗、恒瑞医药SHR-1819、智翔金泰GR1802、三生国健SSGJ-611、康乃德生物CBP-201等。
不难预见,未来几年IL-4R药物领域也将展开激烈的厮杀。
IL-12/IL-23药物赛道:
新旧“药王”更替
说到激烈厮杀,靶向IL-12/IL-23药物领域已经到了新旧“药王”交替的时刻。
这一领域的两大头部产品:强生的IL-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艾伯维IL-23抑制剂利生奇珠单抗(曾用名:瑞莎珠单抗),正上演着激烈的较量。
2023年,乌司奴单抗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但面临专利悬崖的挑战,今年上半年仅同比微增1.8%至53.36亿美元,环比增速已经开始下滑。
反过来,在头对头研究中打败乌司奴单抗、阿达木单抗的瑞莎珠单抗,可谓风头正盛,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0.3%至77.6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再以46%的同比增速实现47.35亿美元。
另外,强生也有一款IL-23抑制剂古塞奇尤单抗,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7.9%至31.47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27%至17.14亿美元,销售增速不及瑞莎珠单抗;礼来的Mirikizumab于2023年10月获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中至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IL-23抗体。
图片来源:浙商证券研报
相比厮杀激烈的IL-17A单抗、IL-4R单抗,当前国内药企较少布局IL-12/IL-23药物,尚且算得上“风景这边独好”。
IL-12药物方面,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药物,包括翰森制药/荃信生物QX004N(目前针对银屑病、克罗恩病分别处于Ⅱ期、Ⅰa期临床),艾博生物ABO2011(主要针对实体瘤)、嘉晨西海JCXH-211(主要针对实体瘤)。
IL-23抑制剂方面,康哲药业从印度太阳制药引进的替瑞奇珠单抗(Tildrakizumab),已于2023年5月获批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信达生物的匹康奇拜单抗(IBI112)也已申报上市申请。
另外,康方生物IL-12/23单抗AK101(依若奇单抗),已于2023年8月向NMPA递交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上市申请。
相较之下,竞争较为激烈的是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目前百奥泰、华东医药/荃信生物均已申报上市,石药集团SYSA-1902也已处于Ⅲ期临床。
恒瑞、泽璟发力JAK抑制剂
除白介素(IL)抑制剂外,国内药企也在发力小分子JAK抑制剂。
这是由于,JAK抑制剂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可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肿瘤,还在自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目前,全球已有近20款JAK抑制剂获批上市,其中诺华/Incyte的芦可替尼、艾伯维的乌帕替尼是这一领域的头部产品,2023年销售额分别高达43亿美元、39.7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乌帕替尼实现同比增长57.3%至25.23亿美元,超越芦可替尼成为JAK抑制剂领域的新任“药王”。
如此巨额的市场蛋糕,必然少不了激烈的厮杀。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0款JAK抑制剂获批上市,4款处于NDA阶段,另外还有超过50款在研,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自免疾病。
从进度上看,迪哲医药的戈利昔替尼已获批用于治疗血液瘤,其他在研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自免适应症尚未进入临床阶段。
另外,恒瑞医药的艾玛昔替尼(SHR0302)、泽璟制药的吉卡昔替尼(杰克替尼)均已申报上市,尤其艾玛昔替尼已提交4项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强直性脊柱炎、特应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和斑秃),在自免领域是国产JAK抑制剂中进展最快的。
紧随其后的其他国产JAK抑制剂,还包括科伦药业KL130008、先声药业/凌科药业的LNK01001、信达生物的伊他替尼(Itacitinib)等。
抢占自免新靶点
自免赛道是个“群像戏”,“主角”有很多,除了IL、JAK,还有许多潜力新靶点。
例如,武田制药的α4β7整合素抑制剂Entyvio(维得利珠单抗),已于2014年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中在针对UC的头对头研究中击败了前任全球“药王”阿达木单抗。
UC和CD是炎症性肠病(IBD)的重要类型,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且患者数量庞大、获批药物较少。由此,Entyvio在2023年实现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
IBD赛道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默沙东、罗氏、艾伯维等众多MNC巨头频频重金布局,靶点集中在整合素α4β7和TL1A。其中,艾伯维在今年6月以超17亿美元引进了明济生物的临床前TL1A单抗FG-M701(其中首付款达1.5亿美元)。
图片来源:东方证券研报
另外,罗氏研发的第二代CD20单抗奥瑞珠单抗,凭借可超长效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S)以及可减少患者给药时间的皮下注射剂型,2023年全球销售额超过7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也达到约40亿美元。
诺华的奥法妥木单抗也是获批了MS的第二代CD20单抗,今年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64%至13亿美元。可见,针对自免疾病的CD20单抗也将是药企竞逐的“香饽饽”。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自免药物靶点已验证了成药性,包括BMS的抗CD80/86融合蛋白阿巴西普,靶向BAFF的泰它西普(BAFF/APRIL)、贝利尤单抗,靶向PDE-4的罗氟司特、阿普米司特等。
其中,泰它西普是荣昌生物研发的全新双靶点全人源TACI-Fc融合蛋白,已获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目前还有多个自免疾病已处于III期临床,包括重症肌无力、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视神经脊髓炎频谱系疾病。
PDE-4靶向药物方面,济川药业引进了恒翼生物的HPP737,海南海灵的Hemay005也已处于III期临床。
结语
自免市场是医药行业的又一高地,无疑成为众多药企竞相追逐的焦点。
当前,随着国内药企全力冲刺自免领域,不仅在多个细分赛道上成功突围,更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
参考资料:
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2.国投证券、浙商证券、东方证券研报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史蒂文
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近期,国产自免药物正上演着一场精彩的「速度与激情」。
先是恒瑞医药、智翔金泰两款国产 IL-17A 单抗率先冲线、获得上市批准,接着恒瑞的 JAK1 抑制剂艾玛昔替尼在国内提交新适应症(用于治疗斑秃)的上市申请,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也在昨日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国产 IL-4Rα 靶向药物,可见国产自免药物迎来了密集收获期。
更引人注目的是,还有不少国内药企在积极布局自免领域潜力新靶点。这让人不禁遐想,国产自免药物的未来究竟还有多少令人期待的惊喜?
迎密集收获期
国产自免药物新纪元
此前,自免领域的主流药物是以艾伯维的阿达木单抗等为代表的 TNF-α抑制剂。而今,白介素(IL)和 JAK 靶向药物成为了新一代的自免药物。
以白介素抑制剂为例,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的靶点类型,包括 IL-4R、IL-17A、IL-12/IL-23 等,而且各个细分赛道都诞生了年销售额超 10 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甚至是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的「超级重磅炸弹」。
2023 年自免领域销售额头部产品图片来源:Insight 数据库整理
现如今,国内药企也在这一领域迎来了密集收获期。
IL-4R 药物领域的头部产品是赛诺菲/再生元的度普利尤单抗,2023 年销售额高达 115.89 亿美元,尤其 2024 年上半年销售额约 66.6 亿美元,超越阿达木单抗、强生的乌司奴单抗,成为新一代自免「药王」。
值得一提的是,国产首款 IL-4R 单抗已经诞生:康诺亚/石药集团的司普奇拜单抗(CM310)昨日获批上市,成为国产首款 IL-4R 单抗。根据非头对头研究数据显示,司普奇拜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优于度普利尤单抗。
巨大的市场蛋糕,注定了这一领域竞争激烈。根据 Insight 数据库,目前还有 8 款国产 IL-4R 单抗处于Ⅲ期临床,包括康方生物的曼多奇单抗、智翔金泰 GR1802、恒瑞医药 SHR-1819、三生国健 SSGJ-611、康乃德生物 CBP-201 等。
IL-4R 单抗国内研发进度
图片来源:Insight 数据库,统计截止 20240912
IL-17 单抗领域的头部产品是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2023 年销售额达 49.8 亿美元。
不久前,两款国产 IL-17A 单抗相继获批上市,打破了既往外资药企垄断的局面,分别是恒瑞医药的夫那奇珠单抗、智翔金泰的赛力奇单抗,均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此外,还有不少国产 IL-17A 单抗进入Ⅲ期临床,包括康方生物 AK111(古莫奇单抗)、君实生物 JS005、三生国健 SSGJ-608、荃信生物 QX002N、丽珠医药/鑫康合 XKH004。而且,百奥泰、石药集团和甘李药业还布局了司库奇尤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激烈。
IL-12/IL-23 靶点的竞争同样激烈,这一领域的头部产品是强生 IL-12/23 抑制剂乌司奴单抗,2023 年销售额达 108.58 亿美元,以及艾伯维 IL-23 抑制剂瑞莎珠单抗,2023 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50.3% 至 77.63 亿美元。
不过,由于专利到期的影响,2024 年上半年乌司奴单抗的销售额仅同比微增 1.8% 至 53.36 亿美元。反过来,瑞莎珠单抗今年上半年销售额继续同比大增 46% 至 47.35 亿美元。
国内方面,也有不少药物临近商业化,其中康方生物 IL-12/23 单抗 AK101(依若奇单抗)、艾伯维 IL-23 抑制剂利生奇珠单抗均已申报上市,信达生物 IL-23p19 抗体匹康奇拜单抗(IBI112)正在递交上市申请,礼来 IL-23p19 抑制剂 mirikizumab 正在开展Ⅲ期临床。
今年 4 月,翰森制药斥资超 11 亿元引进荃信生物 IL-23p19 抑制剂 QX004N 在大中华区的权益,目前该药正在开展针对银屑病的Ⅱ期临床和针对克罗恩病的Ⅰa 期临床试验。
另外,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方面,百奥泰、华东医药/荃信生物均已申报上市,石药集团 SYSA-1902 也已处于Ⅲ期临床。
国产 JAK 抑制剂:
迪哲领跑,泽璟、恒瑞接力
除白介素抑制剂外,JAK 抑制剂也是新一代的热门自免药物。
目前,全球已有近 20 款 JAK 抑制剂获批上市,其中头部产品包括诺华/Incyte 的芦可替尼、艾伯维的乌帕替尼,2023 年销售额分别达 43 亿美元、39.7 亿美元。
2024 年上半年,乌帕替尼销售额继续同比增长 57.3% 至 25.23 亿美元,仅次于诺华的 IL-17 单抗司库奇尤单抗(28.52 亿美元),同期芦可替尼的销售额也达到 24.34 亿美元。
国内方面,JAK 抑制剂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截止 2024 年 9 月 12 日,已有 10 款 JAK 抑制剂在中国获批上市,4 款 JAK 抑制剂处于 NDA 阶段,另外还有 53 款 JAK 靶点的临床阶段药品,主要适应症集中于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皮炎等自免疾病。
JAK 抑制剂国内研发进度
图片来源:Insight 数据库
国产 JAK 抑制剂方面,迪哲医药的戈利昔替尼进度处于第一梯队(已获批上市),已于今年 6 月获批上市,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的外周 T 细胞淋巴瘤(r/r PTCL)成人患者。但是其适应症布局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自免相关领域适应症尚未进入临床阶段。
PTCL 在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生存率最低,r/r PTCL 患者的生存预后极差,针对这一群体的既往单药治疗效果极为有限,3 年生存率仅为 23%, 中位总生存期(OS)仅 5.8 个月,并且该领域近十年没有创新药上市。
由此,戈利昔替尼成为了全球首个且唯一作用于 JAK/STAT 通路的治疗 r/r PTCL 的新药物,突破了这一领域的临床治疗瓶颈。
进度处于第二梯队(已申报上市)的国产 JAK 抑制剂,包括恒瑞医药的艾玛昔替尼(SHR0302)、泽璟制药的吉卡昔替尼(曾用名:杰克替尼)。
艾玛昔替尼是恒瑞自研的新一代高选择性 JAK1 抑制剂,对 JAK1 的选择性是对 JAK2 的 16 倍,目前已在国内递交了 4 项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包括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特应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和斑秃,其中前 3 项适应症有望于 2025 年上半年获批上市,目前在自免领域是国产 JAK 抑制剂中进展最快的。
吉卡昔替尼是一种新型 JAK 和 ACVR1 双抑制剂类药物,对 Janus 激酶包括 JAK1、JAK2、JAK3 和 TYK2 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目前除已提交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的上市申请外,针对斑秃、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特发性肺纤维化、斑块状银屑病等适应症均已处于 II 期临床及以上阶段。
此外,国内其他在研的 JAK 抑制剂,还包括信达生物的伊他替尼(Itacitinib)、先声药业/凌科药业的 LNK01001、科伦药业 KL130008 等。
潜力新靶点层出不穷
自免药物研发的故事还未结束。
从 TNF-α逐渐被白介素、JAK 替代,自免药物靶点呈现出明显的代际更迭。如今,自免领域还在不断冒出潜力新靶点,吸引了跨国制药巨头和国内药企的目光。
这几年,MNC 巨头频繁布局炎症性肠病(IBD)等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的自免疾病。
IBD 终生可复发,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类型,目前尚无根治 IBD 的方法,且患者人数庞大。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 600-800 万 IBD 患者,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
目前,MNC 巨头在 IBD 领域的布局方向主要集中在 TL1A 和整合素 α4β7。
例如,默沙东豪掷 108 亿美元收购 Prometheus Biosciences,拿下了治疗 UC 的 TL1A 单抗 PRA023;罗氏斥资 72.5 亿美元收购 Telavant,获得了治疗 IBD 的潜在首创新型 TL1A 抗体 RVT-3101。
尤其是 α4β7 靶点已诞生了大药,武田制药的 α4β7 整合素抑制剂 Entyvio(维得利珠单抗)2023 年销售额超过 50 亿美元,而且在针对 UC 的头对头试验中击败了阿达木单抗。
基于此,礼来进行了频繁布局,先是以 24 亿美元收购 Dice Therapeutics,获得口服α4β7 项目和 IL-17 小分子抑制剂,后又斥资 32 亿美元收购 Morphic Therapeutics,拿下口服α4β7 整合素小分子抑制剂 MORF-057。
尽管当前国内药企鲜有布局 IBD 领域,但管线也深受 MNC 巨头青睐。今年 6 月,「自免一哥」艾伯维斥资超 17 亿美元引进了明济生物的临床前 TL1A 单抗 FG-M701,其中首付款达 1.5 亿美元,足见这类药物的市场潜力。
全球 IBD 领域在研的热门靶点
图片来源:Insight 数据库
除 TL1A、α4β7 外,其他自免类药物靶点也层出不穷,并已验证了成药性,包括靶向 CD80/CD86 的阿巴西普,靶向 PDE-4 的阿普米司特、罗氟司特、克立硼罗,靶向 BAFF 的贝利尤单抗、泰它西普(BAFF/APRIL)等。
目前,也有一些国内药企布局这类管线,其中济川药业引进恒翼生物的 PDE-4 抑制剂 HPP737。以及海南海灵的 PDE-4 抑制剂 Hemay005,均已处于 III 期临床。
另外,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是全球首款、同类首创 BLyS/APRIL 双靶点新型重组 TACI-Fc 融合蛋白新药,可「双管齐下」阻止 B 细胞的异常分化和成熟,从而治疗自免疾病,目前已获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针对重症肌无力、原发性干燥综合症、免疫球蛋白 A 肾病(IgAN)和视神经脊髓炎频谱系疾病均已处于 III 期临床。
结语
国产自免药物的密集收获仅是序幕,商业化大战才是检验成果的试金石。在各个细分赛道上,国内药企需面对外资巨头的强劲挑战,以及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
与此同时,潜力新靶点的不断涌现,也为国产自免药物的崛起提供了无限可能,未来或许还有更多惊喜等待揭晓。
封面来源:企业 Logo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编辑:vvy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自免药物赛道进入了「新天地」。
近日,礼来宣布斥资 32 亿美元收购 Morphic Therapeutics,拿下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口服 α4β7 整合素小分子抑制剂 MORF-057。这是礼来继去年 6 月以 24 亿美元收购 Dice Therapeutics获得口服 α4β7 项目后,再度强化 α4β7 靶点管线布局。
从白介素(IL)、JAK 逐渐替代 TNF-α,再到新一代的 α4β7 崛起,自免药物靶点正经历着明显的代际更迭。紧追这一趋势的中国药企,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TNF-α 退场,
白介素与 JAK 崛起
靶点布局呈现明显代际,是自免药物赛道进入「新天地」的其中一大体现。
从发展历程看,自免赛道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2010 年之前)主要由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等 TNF-α 抑制剂为市场主流,第二阶段(2010 年至今)则主要以 IL 和 JAK 靶向药物为热门布局方向。
艾伯维的阿达木单抗,无疑是 TNF-α 抑制剂时代的典型代表,此药物凭借获批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多个适应症,自 2020 年上市以来累计销售额超过 2000 亿美元,其中 2012-2022 年更是连续 10 年蝉联全球「药王」宝座。
不过,随着专利到期、生物类似药的批量上市,2023 年阿达木单抗的销售额出现大幅下滑,且被默沙东的 K 药抢走了全球「药王」宝座。
自免赛道靶点布局呈现明显代际
资料来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近年来,IL 与 JAK 正逐渐替代 TNF-α。其中,全球已获批上市的白介素抑制剂类型,包括 IL-4R、IL-6R、IL-17、IL-23、IL-12/IL-23 等。
例如,IL-4R 靶点有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IL-6R 靶点有罗氏的托珠单抗,IL-17 靶点有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礼来的依奇珠单抗,IL-23 靶点有强生的古塞奇尤单抗、艾伯维的瑞莎珠单抗,IL-12/IL-23 靶点有强生的乌司奴单抗。
2023 年,度普利尤单抗、乌司奴单抗销售额均超过百亿美元,瑞莎珠单抗、司库奇尤单抗、托珠单抗、依奇珠单抗的销售额也超过 20 亿美元。
自免领域部分单抗类药物梳理
资料来源:东海证券研报
除白介素外,JAK 也是新一代自免药物布局的热门靶点。
JAK 属于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包括 JAK1、JAK2、JAK3、TYK2 四种亚型。不同的 JAK 家族成员能够传导不同的 STAT 通路,其中 JAK1 与 JAK3 与多种自免疾病密切相关,JAK2 与血液系统的疾病密切相关。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 17 款 JAK 抑制剂获批上市,包括诺华/Incyte 的芦可替尼、辉瑞的托法替尼、礼来的巴瑞替尼、艾伯维的乌帕替尼等。
2023 年,芦可替尼、乌帕替尼销售额分别达 43 亿美元、39.7 亿美元,巴瑞替尼销售额有望在今年突破十亿美元。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自免类药物靶点验证了成药性,包括靶向 CD80 和 CD86 的阿巴西普,靶向 PDE-4 的阿普米司特、罗氟司特、克立硼罗,靶向 α4β7 的 Entyvio(维得利珠单抗),以及靶向 BAFF 的贝利尤单抗、泰它西普(BAFF/APRIL)等。
自免药物新战场,
巨头争霸 IBD、IgA 肾病
自免药物赛道「换新天」,还体现在新适应症上。
种类繁多,是自免疾病的显著特性。这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人体不同的组织部位,从而诱发不同种类的自免疾病。目前,已发现的自免疾病共有 100 余种。
过去,全球已获批上市的自免药物,多针对患者基数大且有效治疗药物较少的适应症,包括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等。
主要自身免疫疾病分类及其全球发病率
数据来源:健康界、医脉通、国际免疫学杂志、东方证券研报
这几年,海外制药巨头频繁布局患者人数不低且临床未满足需求较大的自免疾病,包括 IBD、IgA 肾病。
IBD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主要由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终生可复发,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 600-800 万 IBD 患者,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
在 IBD 领域,已经诞生了大药。武田制药的 α4β7 整合素抑制剂 Entyvio(维得利珠单抗)在 UC 的头对头试验中打败了阿达木单抗,2023 年销售额更是超过 50 亿美元。
由此,IBD 成为了 MNC 巨头争霸的新战场,布局方向集中在 TL1A 和整合素α4β7。
2023 年 4 月,默沙东豪掷 108 亿美元收购 Prometheus Biosciences,拿下首发适应症为 UC 的核心管线 TL1A 单抗 PRA023;去年 10 月,罗氏以 71 亿美元收购 Telavant,获得用于治疗 IBD 的潜在首创新型 TL1A 抗体 RVT-3101,SVB 证券分析师预测该药有望在美国获取近 150 亿美元的商业机会。
礼来更是频繁加码,继去年 6 月以 24 亿美元收购 Dice Therapeutics,获得 IL-17 小分子抑制剂和口服 α4β7 项目后,又在近日斥资 32 亿美元收购 Morphic Therapeutics,拿下口服 α4β7 整合素小分子抑制剂 MORF-057。
TL1A 在 IBD 治疗中的优势
数据来源:Insight,中信建投证券研报
IgA 肾病同样是「必争之地」。
去年 6 月,诺华以 35 亿美元收购 Chinook Therapeutics,获得两款处于临床后期的 ETA 受体抑制剂 Atrasentan 和抗 APRIL 单抗 Zigakibart;今年 4 月,Vertex Pharmaceuticals(福泰制药)以 49 亿美元收购 Alpine,拿下了高效 BAFF/APRIL 双重拮抗剂 Povetacicept。
目前,全球已获批的专门用于治疗 IgA 肾病的药物不多,仅有 2021 年底获 FDA 批准的口服布地奈德缓释胶囊 Nefecon,以及去年 2 月获 FDA 批准的 AT1R 和 ETAR 双重抑制剂司帕生坦(Sparsentan)。
此外,全球在研的针对 IgA 肾病的靶点还有 CFB、MASP-2、C5 等,涉及包括诺华的 CFB 抑制剂 Iptacopan、Omeros Corporation 的 MASP-2 单抗 Narsoplimab,以及阿斯利康通过收购 Alexion 获得的长效 C5 抗体药物 Ravulizumab 等。
国产自免药物将迎收获期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药企也紧跟自免赛道发展的趋势,布局多元化的自免药物。
在 JAK 抑制剂领域,已有国产药企「修成正果」。
迪哲医药的高选择性 JAK1 抑制剂戈利昔替尼,已于今年 6 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 T 细胞淋巴瘤(r/r PTCL)。
值得一提的是,PTCL 领域已有近 10 年没有创新药上市,戈利昔替尼是全球首个且唯一针对 PTCL 的 JAK1 抑制剂。另外,戈利昔替尼还计划开展实体瘤、免疫性疾病适应症。
此外,恒瑞医药的艾玛昔替尼、泽璟制药的杰克替尼,已处于上市申请阶段;其他已处于临床阶段的,还有信达生物的伊他替尼(Itacitinib)、先声药业/凌科药业的 LNK01001 等。
艾玛昔替尼属于第 2 代 JAK 抑制剂,目前已获得 NMPA 受理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的上市申请。
2018 年 1 月,恒瑞医药与 Arcutis 公司达成合作,将艾玛昔替尼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权益授予后者,可获得共 2.23 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外加销售提成。
JAK 抑制剂竞争格局(仅含临床 III 期以上产品)(截至 2024 年 5 月)
资料来源:Insight、公司招股书、国海证券研究所
在 IL 领域,进军的国产药企也不在少数。
目前,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 IL-17A 单抗,包括智翔金泰的赛力奇单抗、恒瑞医药的夫那奇珠单抗、荃信生物 QX002N、君实生物 JS005、康方生物的古莫奇单抗、三生国健 SSGJ-608 和丽珠医药/信康合的 XKH004。其中,赛力奇单抗、夫那奇珠单抗已提交 NDA 申请,其余药物均已开展 Ⅲ 期临床。
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 IL-4R 单抗,包括康乃德生物 CBP-201、康方生物的曼多奇单抗、三生国健 SSGJ-611、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CM310)、智翔金泰 GR1802、恒瑞医药 SHR-1819、荃信生物 QX005N 等,多数药物已开展 Ⅱ 期或 Ⅲ 期临床。
国内在研的 IL-23 靶向药物,包括信达生物 IBI112、荃信生物 QX004N、康方生物 IL12/23 单抗依若奇单抗(AK101)等,其中依若奇单抗已获 NMPA 受理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上市申请;信达也计划递交 IBI112 治疗银屑病的上市申请;翰森制药于今年 4 月斥资超 11 亿元引进 QX004N 在大中华区的权益。
当前布局 IgA 肾病的国产药企也较多,包括云顶新耀引进的 Nefecon(耐赋康)、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康诺亚的 MASP-2 单抗 CM338、天境生物引进的 CD38 单抗 Felzartamab(菲泽妥单抗),以及恒瑞医药布局的 3 款 IgA 肾病新药(HR19042/SHR-2010/SHR-2173)等。
相较之下,当前布局 IBD 领域的国内药企不多。今年 6 月,艾伯维斥资超 17 亿美元引进了明济生物研发的 TL1A 单抗 FG-M701,不知能否打开蓝海市场。
结 语
作为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疾病市场,自免药物赛道正吸引着全球药企的目光。
外资药企研发如火如荼,各个细分领域的国产自免药物也即将迎来密集收获期,预示着一场场激烈的竞争大战即将打响。
参考文献:
1. 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2. 《20231228-生物制品行业深度报告:自免类疾病,大单品频出,国内产品将步入收获期》,开源证券;
3. 东海证券、东方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海证券研报;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编辑:耳东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100 项与 Zemprocitinib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