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是结节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目前对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结节病合并症以及疾病本身相关。国内对于结节病相关疲劳(SAF)的研究尚少。本文对SAF的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评估方法和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于SAF认识,在诊治结节病患者的过程中,注意甄别是否存在疲劳,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结节病相关疲劳(sarcoidosis associated fatigue,SAF)是结节病常见症状之一,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相关。SAF可表现为无法正常工作,日常生活中看似健康,容易被家人或朋友、 同事忽视;也可表现为失去有效社会交往的愿望和能力,导致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状态受到影响。目前国内对于SAF的研究报道尚少,本文对SAF的诊断、 治疗进行综述。
一、 SAF流行病学
目前关于SAF流行病学情况的研究几乎均来自欧美国家。2021年冰岛结节病的调查研究总结了1981年至2016年经病理诊断的结节病患者418例,其中疲劳是发生率最高的单一症状(49.7%),仅次于包括咳嗽、 咳痰、 呼吸困难和胸痛等呼吸道症状(60%)。在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报告中均是最常见的单一症状,分别占50.3%和49.1%。2023年丹麦学者报道,SAF的发生率占51%,发现疲劳与人口统计学、 生理或临床参数没有显著相关性。其中59%为男性,平均47岁;Scadding 0-Ⅰ期占71%; 31%的患者存在肺外器官受累。目前SAF研究报道的发生率多数在50%以上,但研究多为欧美国家,可能与结节病的地域性、 种族不同相关。而亚洲地区人群、 黄种人的SAF数据相对较少。我国缺少相关研究报道。2008年日本发表的结节病流行病学研究,对占2004年总人口中的79.4%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纳入经病理诊断的结节病1001例患者,疲劳的发生率为6.6%(66/1001),男女结节病患者中疲劳发生率分别为5.3%(19/357)和7.3%(47/644),明显低于欧美国家SAF相关报道,这提示需要对我国SAF进行研究,以更好地认识其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制定相应的诊治方案。二、 SAF发病机制研究
目前关于SAF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认为SAF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结节病疾病本身。2)结节病治疗药物(如激素等)。3)结节病合并症相关疲劳,包括代谢异常、 睡眠障碍等。4)心理因素。
1. SAF与肉芽肿炎症活动性
结节病作为一种系统性肉芽肿疾病,SAF认为与肉芽肿和炎症因子释放相关,但临床上发现,在肉芽肿、 炎症均缓解的情况下,仍存在疲劳现象。因此结节病疾病本身导致疲劳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临床上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检测和定量发生在肺部和肺外的炎症和肉芽肿反应程度,来评估结节病的炎症活动性。对于没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等血清学炎症指标活动,但仍存在持续症状的结节病患者,PET对评估炎症活动和检测胸外病变具有额外的价值。Mostard等研究发现,部分接受治疗后,仍存在疲劳等症状的结节病患者,PET/CT可检测到的高代谢存在,支持了炎症活动仍然存在的假设,并可能解释了持续疲劳的原因。Keijsers等研究观察了12例难治性结节病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后18FDG PET/CT变化,其中同时有SAF的9例患者的18FDG 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率下降,疲劳减少,也提示疲劳与结节病炎症活动有一定关系。但SAF与炎症因子关系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提示SAF与炎症因子,如IL-1β、 IL-10、 IFN-γ、 TNF-α等无明显相关,但也有研究认为TNF-α 参与了结节病患者认知障碍和疲劳的发病机制,这也在其他研究中得到了证实:通过使用抗TNF-α 药物对缓解SAF具有一定作用。另外Fiorini等通过队列研究发现结节病患者血浆中含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和先天免疫受体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 TLR9)与疲劳相关,认为TLR9介导了mtDNA与疲劳,并发现血浆中TLR9下游相关的细胞因子与疲劳的各个方面不相关。
2. SAF与器官累及肺功能
结节病本身可累及肺部及肺外器官,疲劳是否与肺部累及导致肺功能受损相关,或与肺外多器官累及相关,多个研究针对此进行了探索。等研究发现,疲劳评估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scale, FAS)评分与肺结节病的Scadding分期无明显关系。2023年关于结节病疲劳机制的队列研究中,也证实了SAF与结节病的Scadding分期无明显相关。但该研究发现,SAF与结节病肺外多器官受累存在密切关联。研究对34例仅有肺部结节病的患者,与77例同时有肺部和1~3个肺外器官累及的结节病患者,以及28例有肺部和4个以上肺外器官累及的结节病患者间进行比较,在FAS评分、 FAS精神和躯体方面的评分,发现均有显著性差异[7]。
目前研究发现SAF与患者的肺功能无明显相关。等报道,74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稳定期结节病患者的FAS评分与肺功能无明显的相关性。Strookappe等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也发现肺功能与疲劳无明显相关。在关于严重SAF的研究中发现,肺功能损害的程度在严重疲劳的发展和(或)维持中并不起主要作用。在与运动能力与SAF的相关性研究中,有研究发现SAF与反映运动能力的6分钟步行试验(6MWT)不相关,但也有研究提示结节病患者FAS与6MWT有相关性,6MWD%pred是SAF的独立预测因子,运动能力可部分地预测了结节病患者的疲劳评分。这可能与研究纳入的结节病患者存在差异性有关。
3. SAF与药物不良反应
SAF的发生有学者认为与结节病治疗过程中,激素等药物不良反应有一定关系。而Fiorini等[7]的队列研究中,发现结节病患者FAS评分与激素的使用无相关性。另外在未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稳定期结节病患者中SAF的发生率达到50%,说明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导致的SAF需要进一步通过大规模研究证实。
4. SAF与代谢异常
结节病常出现钙代谢异常,可出现25-羟基维生素D缺乏。Papanikolaou等通过前瞻性非干预研究发现,16例接受治疗的慢性结节病患者的疲劳不受25-羟基维生素D波动的影响,认为维生素D和钙代谢对SAF没有总体影响。Gwadera等也证实了结节病患者的FAS评分与钙、 25羟基维生素D和1,25羟基维生素D无明显相关,而与磷酸盐水平有一定关系,虽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5. SAF与睡眠障碍
有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OSA)在结节病人群中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6到8倍,超过一半的结节病患者出现OSA、 周期性的腿部运动或不宁腿。Mari等进行的一项单臂、 单中心、 开放标签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68例结节病患者中60例(88.2%)存在OSA,21例(30.9%)有白天嗜睡,34例(50%)存在SAF,重度疲劳15例(22.1%);38例(55.9%)存在OSA患者接受了CPAP治疗,其中20例(30.9%)患者经3个月CPAP治疗后FAS评分(ΔFAS=6.3;P=0.001)改善。这提示OSA在结节病患者中非常普遍,CPAP可显著减少SAF。
6. SAF与心理疾病
目前关于SAF的研究中均提出需要重视抑郁、 焦虑、 压力和情绪状态与疲劳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认为SAF、 消极情绪状态和身体活动的相互作用,通过反馈回路,相关影响导致出现持续症状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亦有文献报道,无论是结节病的活动期还是非活动期,心理负担似乎与疲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于肺结节病患者,疲劳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需要对其他器官和系统进行评估,而对于疲劳持续超过6个月的焦虑症患者,应考虑压力和抑郁的原因。三、 SAF分类及临床表现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SAF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与结节病的合并症及治疗药物相关,包括焦虑、 糖尿病、 甲状腺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 抑郁症、 神经病变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出现的疲劳;另一类为结节病疾病本身导致的疲劳,需要排除上述合并疾病。
SAF临床表现按照发生的时间不同,分为晨起疲劳、 间断疲劳、 午后疲劳和结节病后慢性疲劳综合征。晨起疲劳表现为关节僵硬或肌肉疼痛,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感觉未休息,这也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间断疲劳表现为患者醒来后感觉正常,但数小时后感觉活动后劳累、 疲乏,需要间断休息;午后疲劳表现为患者晨起后充满活力,但在午后过早出现劳累,有“流感样症状”,需要很早上床休息直到次日早晨;结节病后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既往有结节病病史的患者,胸部X线影像和疾病活动标志物均正常,但存在多部位肌痛、 难以忍受的疲劳和抑郁,而体格检查缺少阳性体征,缺乏客观证据,使临床医师和患者均都感到困惑。四、 SAF评估方法
对于疲劳目前缺少客观的量化指标,主要依赖患者的主观描述。因此医生和患者对于SAF的评估上存在不一致。关于疲劳相关的研究均强调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使用患者报告的结果测量方法,来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的重要。医师需要常规询问结节病患者是否存在疲劳和情绪波动的情况。
FAS已被用于监测包括结节病在内的各种疾病和不同条件下的疲劳。FAS包括10个方面,5个程度评分,共50分,对患者的心理和躯体方面进行评估。FAS评分≥22分为疲劳,FAS>34分为极度疲劳。有研究总结了31项SAF研究,均使用FAS量表进行评估,覆盖19个国家,使用12种语言,认为其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有效的SAF自我报告工具。
另有研究表明,结节病患者的疲劳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相关。HRQoL包括了short form,SF12v2心理和身体部分评分。SF-12v2 心理部分评分(mental component score, MCS)与身体部分评分(physical component score, PCS)的范围为0~100,分数越高表示HRQoL越好,从而说明疲劳程度越轻。
肌肉质量的缺失可能与疲劳相关,但在结节病患者中,它可能被低估。一项观察性对照研究显示,与健康患者相比较,结节病患者的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 QFM)厚度受到影响。超声QFM 评估似乎可以作为一种创新工具,用于结节病疲劳患者各个阶段的随访。五、 SAF的治疗
SAF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2021年BTS和ERS均对SAF的管理和治疗提出建议。对于结节病患者出现的疲劳,首先需要进行评估是否存在糖皮质激素戒断综合征、 OSA、 甲状腺疾病或其他内分泌疾病、 心脏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之后评估是否存在活动性结节病肉芽肿性炎,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对于不存在或不需要治疗的肉芽肿炎症,以及治疗后仍存在疲劳的患者,建议进行肺康复计划和(或)吸气肌力训练6~12周。在进行运动或肺康复后,仍难治的,建议使用试验性哌醋甲酯或阿莫达非尼8周。
1. SAF非药物治疗
肺康复治疗是SAF非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发现,肺康复可提高结节病患者的运动能力、 6分钟步行距离,以及改善呼吸困难评分。Guber等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52例肺结节病患者,经过肺康复训练后,最大摄氧量(VO2max)显著增加,mMRC和SGRQ评分得到改善,并在6个月随访中,VO2max、 6MWD和SGRQ评分保持稳定,提示肺康复有持久影响。对于重度疲劳的结节病患者,ERS指南推荐6~12周的肺康复计划,以及吸气肌力量训练。另外,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被发现可改善结节病患者的疲劳、 焦虑、 抑郁、 正和健康状况,通过改善与SAF相关的心理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
2. SAF药物治疗
SAF药物治疗目前包括糖皮质激素、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 白介素拮抗剂、 中枢兴奋剂类药物哌醋甲酯和阿莫达非尼等。
BTS共识建议药物治疗时,使用小剂量泼尼松。Dhooria等开展的单中心、 开放标签、 平行、 随机研究发现每日口服40mg与20mg泼尼松龙治疗,结节病患者的FAS改善无明显差异,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有研究提示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ACTH)凝胶制剂(repository corticotropin injection, RCI)可改善SAF。
有关中枢性兴奋剂哌甲酯和莫达非尼的RCT研究发现,二者均可改善结节病患者的FAS评分,但两项研究纳入的样本较小,分别为10例和15例。一项治疗SAF的双盲、 平行、 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可行性研究提示,与安慰组相比,接受哌甲酯治疗的参与者在盲法情况下预测其分配治疗的比例更高(93.3% vs 57.1%),两组疲劳较基线有临床意义的改善,但组间无差异,支持进行双盲平行试验的可行性,以确定哌甲酯治疗SAF的临床疗效。
在TNF-α抑制剂治疗SAF的报道中,一项单臂开放标签的小样本研究(26例)提示阿达木单抗对结节病患者疲劳程度有显著改善,FAS总分从基线时的31.1下降到6个月时的28.5(P<0.01),12个月时为28.9(P<0.01)。而另一项大型2期、 随机、 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比较了乌司奴单抗和戈利木单抗治疗173例慢性肺和/或皮肤结节病患者,未观察到对FAS的显著影响。
目前未见关于抗纤维化治疗SAF的报道。对INBULD研究中尼达尼布治疗进展性肺纤维化(progressive pulmonary fibrosis, PPF)患者的症状分析发现,相对于安慰剂组,尼达尼布治疗52周后,肺纤维化生活(living with pulmonary fibrosis,L-PF)问卷中疲劳评分增加较小(0.7 vs 4.0),但对包括结节病相关PPF的亚组数据,两组无明显差异。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抗纤维化药物对SAF的具体效果。
综上,SAF在结节病发生比率较高,但亚洲及国内数据不详,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SAF发生机制不明,多因素可导致出现,需要注意区别结节病合并症导致的疲劳,在甄别合并症并治疗后,仍难以改善的疲劳,目前国外共识及指南建议首先进行肺康复等非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目前数据质量较低,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SAF容易被忽视,需要临床医师在诊断结节病时,加以关注。
贾晓周,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双学历,后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曾就职于辽宁航空航天附属医院,曾受聘于北京至道中医研究院任副院长,重庆慢性呼吸系统病防治中心会诊专家、国家生活方式医学领域专家顾问,传统武式太极拳精英传承人,世界医疗健康管理协会会员,长年从事创新性医药领域及临床诊疗技术应用学术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呼吸领域相关疾病临床诊疗进展、儿童生长发育及慢性骨病中西医联合诊疗领域科研工作,国内外先进特色诊疗技术挖掘及整理。曾参加中国咳嗽诊疗指南万里行巡讲,作为“气道炎症专场”特邀专家,2018年发起“中国基层咳嗽诊疗指南万里行”活动,2020年发起“中国基层儿童咳喘病全国巡讲”活动,2021年发起“中国基层慢病规范化诊治”全国巡讲活动,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规范化诊治方案更新,推进基层《新冠感染咳嗽专科门诊》、《呼吸慢病专科门诊》等专科门诊机构的建立,2025年进行关于儿童生长发育及慢性骨病中西医临床最新诊疗模式进展探究,深入研究“疏木六君子汤”在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的应用进展,进一步提升最新生物制剂相关特效雾化治疗方案相关难治性、难愈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推进基层“气道炎症计”呼出气一氧化氮精准化气道炎症水平测定及指导相关呼吸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立足于目前临床最新医学进展领域:阶梯式治疗方案、呼吸免疫治疗方案、上下气道同治治疗方案、精准化诊治治疗方案、常见病快速评估等及针对中西医结合临床一线指南推荐用药等做全面总结研究,以帮助更多的同仁完成科学、精准、规范的诊治,开展更多医疗领域学术交流会议,推进常见多发病的预防、科学的健康管理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