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Insight 数据库统计,本周(10 月 19 日—10 月 25 日)全球共有 83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2 款获批上市,2 款申报上市,9 款首次启动 III 期临床,12 款启动临床,15 款申报临床。
下文,Insight 将分别摘取本周国内外部分重点项目进展做介绍。
境外创新药进展
境外部分,本周共有 12 款药物研发阶段推进,包括 4 款首次启动 III 期临床,3 款首次启动临床,2 款首次申报临床。
获批上市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本周共有 5 条新药/新适应症(不含类似药)在三大海外主要国家/地区(美国、EMA、日本)获批。
1、葛兰素史克:BCMA ADC 在美国获批上市
当地时间 10 月 23日,葛兰素史克(GSK)宣布,BCMA ADC 玛贝兰妥单抗(Belantamab mafodotin )已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联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成年患者,这些患者既往至少接受过两线治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 (PI) 和免疫调节剂 (IMID) 药物。
这也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 BCMA ADC。
截图来源:GSK 官网
本次获批是基于 Ⅲ 期临床试验 DREAMM-7 (NCT04246047)的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玛贝兰妥单抗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vs 达雷妥尤单抗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 PFS。
数据显示:在既往接受过两线或两线以上治疗 (3L+)的患者中,玛贝兰妥单抗联合用药将患者死亡风险降低 51% (HR 0.49,95% 置信区间 (CI):0.32-0.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 延长至 31.3 个月 (95% CI:23.5-NR),而达雷妥尤单抗三联疗法组的中位 PFS 为 10.4 个月 (95% CI:7.0-13.4, HR 0.31[95% CI:0.21-0.47])。
玛贝兰妥单抗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各药物的已知特性大致一致。
玛贝兰妥单抗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早在 2020 年 8 月,基于关键性 Ⅱ 期临床DREAMM-2 研究的结果,该药曾先后获得 FDA 加速批准上市以及 EMA 的附条件批准上市,作为单药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然而,2022 年 11 月 DREAMM-3 确证性研究未达到其 PFS 主要终点。基于此,GSK 主动在美国和欧盟撤回了玛贝兰妥单抗。
虽然首次上市失利,但玛贝兰妥单抗在后续研究 DREAMM-7 中,显示出积极的效果,终于又获得 FDA 批准上市。
2、罗氏:「奥妥珠单抗」首个非肿瘤适应症获批上市
当地时间 10 月 19 日,罗氏子公司基因泰克宣布,美国 FDA 已批准 CD20 单抗奥妥珠单抗 (Obinutuzumab,Gazyva/Gazyvaro) 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上市申请,并可将首次输注后的输注时间缩短至 90 分钟。奥妥珠单抗在第一年给药 4 次,而后每年可给药 2 次。
该产品之前已获批治疗多种淋巴瘤适应症,此次获批的是首个非肿瘤适应症。新闻稿显示,奥妥珠单抗是唯一在 III 期研究中证明对狼疮性肾炎具有完全肾脏缓解益处的 CD20 单抗。
截图来源:基因泰克官网
此次批准是基于 II 期 NOBILITY 研究和 III 期 REGENCY 研究数据。2019 年,根据 NOBILITY 研究数据, FDA 授予该药治疗狼疮肾炎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REGENCY 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 III 期临床。结果显示,与单纯标准治疗相比,接受奥妥珠单抗联合标准治疗的患者中,近一半的患者实现了完全肾脏缓解 (CRR),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具体来说,在接受奥妥珠单抗联合标准治疗的患者中,46.4% 实现了完全肾脏缓解(CRR),而单纯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 33.1%。
此外,患者补体水平也得到了临床意义的改善,抗 dsDNA、疾病活动和炎症的标志物均得到了降低。预先指定的亚组分析显示,患者亚组均具有一致的 CRR 益处。奥妥珠单抗的安全性与其血液肿瘤学适应症中观察到的特征一致。
目前,罗氏还在评估奥妥珠单抗在儿童和青少年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近期,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品委员会 (CHMP) 发表了积极意见,建议批准奥妥珠单抗用于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成人患者,这意味着该产品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欧盟上市。
3、拜耳:创新小分子药物在美国获批上市,治疗潮热
当地时间 10 月 24 日,拜耳宣布,美国 FDA 已批准 elinzanetant(商品名:Lynkuet®)在美国上市。这是一款双重神经激肽(NK)靶向疗法,作为 NK-1/NK-3 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与绝经相关的中至重度血管舒缩症状(VMS,也称为潮热)。
此前于今年 7 月,英国 MHRA 已批准该药于英国上市,为全球首批。
截图来源:企业官网
Lynkuet 的批准主要基于 3 期临床研究 OASIS-1、OASIS-2 和 OASIS-3。该药在关键研究中均达到了主要终点。
在 OASIS-1 和 OASIS-2 研究中,与安慰剂相比,Lynkuet 在第 4 周和第 12 周显著降低了症状发生的平均频率和严重程度。疗效可持续至第 26 周,超过 80% 的受试者症状平均频率下降了至少 50%。
除此之外,次要终点评估还显示,Lynkuet 在睡眠障碍和绝经相关生活质量方面也实现了相较于安慰剂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而 OASIS-3 研究进一步证实了 OASIS-1 和 OASIS-2 的结果,显示出该疗法在 52 周内的持续疗效与安全性。
安全性方面,Lynkuet 组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头痛、疲劳和嗜睡。
申报上市
1、安斯泰来:Nectin-4 ADC + K 药联合疗法在美国申报上市,获优先审评资格
当地时间 10 月 22 日,安斯泰来制药宣布,美国 FDA 已受理「维恩妥尤单抗」(Enfortumab Vedotin,Padcev)联合 K 药(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的一项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并给予优先审评。
本次申请的新适应症为:联合疗法用于不适用含铂化疗的肌肉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手术前),并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续作为辅助治疗(手术后)。PDUFA 目标行动日期为 2026 年 4 月 7 日。
截图来源:企业官网
维恩妥尤单抗(Enfortumab Vedotin,Padcev)是安斯泰来与 Seagen(现被辉瑞收购)研发,由靶向 Nectin-4 的人源 IgG1 单克隆抗体 Enfortumab 与细胞毒制剂单甲基奥瑞他汀 E(MMAE)偶联而成。
此次 sBLA 提交是基于关键的 3 期 EV-303 临床试验(也称为 KEYNOTE-905)的结果。
EV-303 试验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三臂对照的 3 期研究,旨在评估在不适合或拒绝基于顺铂化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中,新辅助和辅助使用 PADCEV 联合 KEYTRUDA,或新辅助和辅助使用 KEYTRUDA,与单纯手术相比的疗效。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新辅助和辅助 KEYTRUDA(A 组)、单纯手术(B 组)或新辅助和辅助 PADCEV 联合 KEYTRUDA(C 组)治疗。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 C 组和 B 组的无事件生存期(EFS)。
详细结果显示,与单纯手术相比,该联合治疗使复发、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 60%,死亡风险降低了 50%。这些结果已在 2025 ESMO 大会上公布。EV-303 的安全性结果与此前该联合治疗的报告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临床试验结果(ESMO)
当地时间 10 月 17 日至 21 日,2025 年 ESMO 大会在德国柏林盛大召开。
在本期周报中,Insight 将摘取部分精彩摘要进行分享。更多专题报道,欢迎关注 Insight 公众号的每日推送,或登录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浏览分析。
国产 PD-(L)1/VEGF 双抗炸场 ESMO
国产新药核弹级 III 期数据引爆 ESMO
1、阿斯利康:PD-L1 单抗围手术期胃癌 OS 结果公布
阿斯利康在本次大会上公布了 III 期临床研究 MATTERHORN 的最终总生存期(OS)结果。
MATTERHORN 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III 期研究,旨在评估度伐利尤单抗联合 FLOT(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和多西他赛)化疗作为可切除的早期和局部晚期的胃和胃⻝管结合部腺癌(GEJ)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获益。
试验中,948 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 1500 mg 固定剂量的度伐利尤单抗联合 FLOT 化疗或安慰剂联合 FLOT 化疗,每四周治疗一次,共两个周期。术后每四周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或安慰剂治疗,最多 12 个周期(包括 2 个周期的度伐利尤单抗或安慰剂联合 FLOT 化疗,以及额外 10 个周期的度伐利尤单抗或安慰剂单药治疗)。
在最终 OS 分析中,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化疗,以度伐利尤单抗为基础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将死亡风险降低了 22%(HR=0.78;p=0.021)。两个治疗组的中位 OS 均尚未达到。以度伐利尤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组患者的三年生存率预估为 69%,而单独 FLOT 组为 62%。
MATTERHORN 的一项额外分析显示,病理学结局与无事件生存期(EFS)之间的关联表明,在度伐利尤单抗组中,任何程度的病理反应均与相较于对照组改善的 EFS 相关(病理完全缓解风险比 0.29;主要病理反应风险比 0.32;任何病理反应风险比 0.60)。此外,EFS 在手术时淋巴结状态不同的患者中均得到改善(无淋巴结受累风险比 0.74;有淋巴结受累风险比 0.77)。
安全性方面,度伐利尤单抗与 FLOT 化疗的安全性与已知药物特征一致,完成手术的患者比例与单独化疗相似。因任何原因导致的 3 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两组相似。
2、正大天晴:全球首个 CDK2/4/6 抑制剂 III 期临床结果公布
2025 年 ESMO 大会上,正大天晴以 LBA 形式首次公开了 1 类创新药库莫西利(CDK2/4/6抑制剂)用于内分泌一线治疗 HR+/HER2- 晚期乳腺癌的 Ⅲ 期临床研究(CULMINATE-2)结果。
数据显示,接受库莫西利联合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远未达到,客观缓解率(ORR)高达 59.3%,在内脏转移尤其肝转移等预后不佳的人群疗效尤为显著。
CULMINATE-2 是全球首个口服 CDK2/4/6 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用于 HR+/HER2- 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取得阳性结果的 Ⅲ 期试验。这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平行对照研究,旨在评估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试验组)对比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对照组)在内分泌初治的 HR+/HER2- 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研究者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
CULMINATE-2 研究主要终点研究者(INV)评估的 PFS 结果显示,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对比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的中位 PFS 为 NR(尚未达到)vs 20.2 个月,疾病进展/死亡风险降低 44%(HR=0.56,P=0.0004)。次要终点独立评估委员会(IRC)评估的 PFS 获益更突出(HR=0.40,P<0.0001)。二者 PFS 均有统计学和临床上双重显著获益。
库莫西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经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59.3% vs 42.3%,P=0.0009),同时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也显著提高(NR vs 16.7 个月,HR=0.45,P=0.0064)。
PFS 亚组分析提示,在绝大多数预设亚组中库莫西利治疗组均观察到一致性获益(HR<1)。其中在内脏转移(HR=0.57)与肝转移(HR=0.42)等预后不良的亚组中,该联合方案展现出更为显著的 PFS 优势。
库莫西利联合方案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多为 1-2 级,易于管理;≥3 级中性粒细胞降低等骨髓抑制毒性仅 20.3%;导致治疗终止比例低(3.5%),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可控易管理。
2024 年 7 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已受理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既往内分泌经治的 HR+/HER2-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适应症的上市申请。2025 年 7 月,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用于 HR+/HER2-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的第二个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
随着这些适应症的拓展,库莫西利已逐渐覆盖 HR+/HER2-乳腺癌一线、后线及辅助治疗。这一系列里程碑进展,也有望进一步扩大其临床获益人群并增加市场潜力空间。
3、国产首个治疗用靶向核药 III 期临床数据公布
先通医药自主开发的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 XTR008 的中国 III 期临床研究成果,以口头报告形式在大会上重磅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产首个发布 III 期临床数据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另外,该研究不仅成功入选了 ESMO 最新突破性摘要(LBA),还同步在肿瘤学国际顶级期刊 Annals of Oncology(影响因子:65.4)上发表。
来源:ESMO
这是全球首个针对标准剂量的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失败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开展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III 期临床研究,也是中国第一个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开展的 PRRT 的 III 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在 1-2 级、分化良好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患者中镥[¹⁷⁷Lu]氧奥曲肽注射液(XTR008)对比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的疗效。
截至 2025 年 6 月 26 日,在 269 名接受筛查的患者中,196 名被随机分组接受治疗,其中 XTR008 组 99 名,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组 97 名。
结果显示,XTR008 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 24.77 个月,显著优于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组的 5.78 个月(HR=0.14,95% CI: 0.090-0.219),表明 XTR008 可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达 86%。
在肿瘤缓解方面,XTR008 组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 55.6%,疾病控制率(DCR)为 94.9%,远优于对照组的 2.1% 和 72.2%,凸显了其在缩小肿瘤和控制疾病方面的显著优势。OS 尚未达到。
该研究覆盖胰腺、直肠、胃等多种原发部位的 GEP-NETs 患者,并在各亚组中均观察到一致的疗效趋势,表明 XTR008 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后线治疗方案,具备显著的临床潜力与应用前景。此外,XTR008 单药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绝大多数患者完成了全部治疗计划。
XTR008 中国上市申请已于 2025 年 4 月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XTR008 预期 2026 年获批上市,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的靶向 SSTR 的治疗放射性配体疗法。
非积极进展
1、BioNTech:终止一款癌症疫苗的后续研发
10 月 20 日,根据外媒报道,BioNTech 将不再继续开发其 BNT111 癌症候选疫苗,用于治疗特定的晚期难治性黑色素瘤。
BioNTech 发言人指出,暂停开发的决定符合公司的战略,因为 BioNTech 正专注于其 FixVac mRNA 平台上的其他项目。
截图来源:Fierce Biotech
BNT111 是 BioNTech 全资拥有的 FixVac 平台的领先候选产品,编码一组固定的四种癌症特异性抗原,这些抗原经过免疫原性优化,并以 RNA-脂质体制剂的形式递送,旨在触发针对癌症的强大而精准的免疫反应。
BioNTech 曾在 20 年 8 月启动一项开放标签、随机 II 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 BNT111 与西米普利单抗(再生元 PD-1 抑制剂)联合或单药治疗抗 PD-1 难治/复发、不可切除的 III 期或 IV 期黑色素瘤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 BNT111 和西米普利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 (ORR) 为 18.1%。中位随访时间为 15.7个月,BNT111 和西米普利单抗方案组患者病情未恶化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3.1 个月。该方案的 24 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也达到 24.9%。
至于总生存期,根据报告,接受 BNT111 和西米普利单抗方案联合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20.7 个月。经过 24 个月的随访,联合治疗方案的生存率为 47.8%
BioNTech 发言人表示,该试验积极,并指出单独的 BNT111 也显示出临床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尽管有这些发现,但这项研究似乎标志着 BNT111 在晚期难治性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终结。 根据目前的战略,公司不打算在这种晚期难治性疾病中进一步开展 BNT111 临床试验。
2、Moderna:CMV mRNA 疫苗三期临床失败
当地时间 10 月 22 日,Moderna 公布了巨细胞病毒(CMV)候选疫苗 mRNA-1647 的 3 期关键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未能达到其主要终点,即防止血清学阴性的育龄(16-40 岁)女性参与者的 CMV 感染。Moderna 表示将终止该 CMV 临床开发项目。
截图来自:企业官网
CMV 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原体,可导致儿童出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育迟缓等异常。母婴传播是 CMV 传播的重要途径,约 35% 的初次感染 CMV 的孕妇会将病毒传给胎儿,可通过胎盘、分娩时接触或母乳传播。
CMV 长期以来一直是最具挑战性的疫苗研发目标之一。mRNA-1647 是基于 mRNA-LNP 技术平台开发的针对 CMV 的疫苗管线,Moderna 表示,针对mRNA-1647 的这项研究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它旨在预防潜伏病毒的初次感染,而非预防有症状的疾病
医药交易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本周(10 月 19 日 - 10 月 25 日)共发生 30 起交易事件。
1、114 亿美元天价合作!信达牵手武田实现新药出海交易
10 月 22 日早上,业界传来一项天价合作消息:信达与武田就前者的新一代肿瘤免疫(IO)及抗体偶联药物(ADC)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合作总金额高达 114 亿美元,刷新了中国新药出海的新纪录。
截图来源:信达官网
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的核心协同优势,加速信达生物 IO 及 ADC 在研药物的全球开发进程,包括:
IBI363,一款处于 III 期临床研究阶段的全球首创 PD-1/IL-2α-bias 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 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现出强劲广谱的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新一代 IO 基石疗法;
IBI343,一款处于 III 期临床研究阶段的同类最优 CLDN18.2 ADC;
IBI3001,一款处于 I 期临床研究阶段的全球首创的 EGFR/B7H3 双抗 ADC。
根据协议,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 IBI363,并按照 40/60 比例(信达生物/武田制药)分担开发成本;双方将在美国共同商业化 IBI363,并按照 40/60 比例(信达生物/武田制药)分配美国市场利润或损失。武田制药将在共同治理和协同一致的开发计划下主导共同开发及共同商业化的相关工作。
此外,信达生物将授予武田制药 IBI363 除大中华区及美国以外市场的商业化权益。武田制药将拥有在大中华区以外供应 IBI363 的全球生产权, 并与信达生物共同享有在美国市场商业化供应的独家权利。武田制药需向信达生物就大中华区以外市场支付潜在的研发与销售里程碑付款,并按大中华区及美国以外市场净销售额的比例支付最高可达十几百分比的高位的梯度销售分成。
双方将共同推进经达成一致的临床开发计划,加速探索并最大化 IBI363 作为新型 IO 基石疗法的临床潜力。基于目前已积累的超过 1200 例患者的扎实临床数据,双方将率先推进 IBI363 于 NSCLC 与 CRC 的全球开发,包括着重拓展一线 NSCLC 和一线 CRC 适应症;此外,双方计划于近期启动 IBI363 更多适应症的临床开发。
信达生物将授予武田制药 IBI343 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与商业化权益。武田制药将重点拓展 IBI343 的全球开发至一线胃癌与一线胰腺癌治疗领域。针对此次授权,武田制药将向信达生物支付潜在里程碑付款和最高可达十几百分比的高位的梯度销售分成。
信达生物将授予武田制药 IBI3001 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与商业化权益的选择权。若武田制药行使该权利,将向信达生物支付行权费、潜在里程碑付款,和最高可达十几百分比的中位的梯度销售分成。
2、拓济医药联手三星子公司,实现双抗双载荷 ADC 出海
10 月 21 日,三星集团子公司 Samsung Bioepis 和拓济医药(Phrontline Biopharma)签署了一项全球合作协议。
截图来源:企业官网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生产和商业化两种 ADC,包括 TJ108 以及另一项待命名的产品。同时,三星 Bioepis 还获得了一种拓扑异构酶 1 抑制剂(TOP1i)有效载荷的独家许可,用于自己的 ADC 管线。
TJ108 是一款靶向 HER3 和 EGFR 的双特异性双药载 ADC,结合了 TOP1i 和微管抑制剂作为细胞毒性药载。该项目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截图来源:企业官网
作为回报,Phrontline 将获得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与开发和监管成就相关的额外里程碑付款,财务细节尚未披露。
Q3 财报
1、罗氏财报:制药业务前三季度收入 356 亿瑞士法郎,中国区增长 9%
10 月 23 日,罗氏发布 2025 年 Q3 财报,前三季度制药业务收入 355.55 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 9%。
来源:罗氏 Q3 财报,下同
其中中国区增长 9%,主要得益于 Phesgo(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皮下注射制剂)因被纳入医保目录而获得广泛认可,Xofluza(玛巴洛沙韦)销售强劲以及 Polivy(维泊妥珠单抗)和 Vabysmo(法瑞西单抗)的持续推广。
罗氏制药业务主要增长动力是 Phesgo、Xolair(奥马珠单抗)、Hemlibra(艾美赛珠单抗)、Vabysmo 和 Ocrevus(奥瑞利珠单抗)。这 5 款产品前三季度合计收入 158 亿瑞士法郎,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24 亿瑞士法郎。
从疾病领域来看,肿瘤虽然依旧是罗氏业绩的支柱板块,但增长陷入停滞,仅有 2%。最畅销的肿瘤产品是 Tecentriq、Perjeta、Phesgo、Kadcyla 和 Alecensa。
2025 年 Q3,罗氏管线发生了调整,终止了 5 项 I 期研究、3 项 II 期研究和 2 项 III 期研究。
基于强劲的业绩表现,罗氏上调了 2025 年全年盈利预期。
国内创新药进展
本周国内共有 81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3 款获批上市,4 款申报上市,10 款首次启动 I 期临床,21 款首次获批临床。
获批上市
1、恒瑞医药:2 型糖尿病新药获批上市
10 月 24 日,NMPA 官网显示,恒瑞医药的 2.3 类新药恒格列净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Ⅰ)、恒格列净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Ⅱ)获批上市,适应症为: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经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HR20031 片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 SGLT2 抑制剂恒格列净、DPP-4 抑制剂磷酸瑞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的固定剂量复方缓释制剂,有望通过三种不同作用机制达到降血糖作用,拟每日一次口服用于治疗经二甲双胍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 2 型糖尿病,以改善此类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该药为缓释制剂,通过减少用药次数简化降糖疗法,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望为治疗 T2DM 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目前 HR20031 片已经完成该复方制剂同单药联合使用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HR20031-101)、食物影响研究 (HR20031-102) 和一项三药联合的Ⅲ期临床试验(SHR3824-SP2086-MET-301)。
2023 年 6 月,该三药联合的 Ⅲ 期临床试验(SHR3824-SP2086-MET-301)主要研究终点达到方案预设的优效标准。该研究是一项在经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 2 型糖尿病受试者中,评价脯氨酸恒格列净、磷酸瑞格列汀和盐酸二甲双胍三药联合对比脯氨酸恒格列净或磷酸瑞格列汀分别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设计的 Ⅲ 期临床研究,由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全国 72 家中心共同参与,研究共随机入组 778 例受试者。
Ⅲ 期研究结果表明,三药联合剂量组分别优效于两药联合剂量组,即 24 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对基线下降的组间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和临床意义的改变。同时,三药联合剂量组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2、华东医药:1 类小分子新药国内获批上市
10 月 24 日,NMPA 官网显示,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 1 类新药马来酸美凡厄替尼正式获批,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1 号外显子 L858R 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受理号:CXHS2400040/41)。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马来酸美凡厄替尼是一款新型、强效、高选择性、具有口服活性的不可逆 EGFR/HER2 小分子抑制剂,通过与 EGFR 和 HER2 的激酶区域共价结合,不可逆地抑制酪氨酸激酶自磷酸化,导致 ErbB 信号下调,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此次马来酸美凡厄替尼获批是基于 III 期注册临床试验 HDHY-MHTN-III-1907(CTR20192297)的积极结果。该试验是一项随机、平行、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研究,旨在对比马来酸美凡厄替尼和吉非替尼一线治疗 EGFR 敏感突变的晚期非鳞 NSCLC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 PFS。
在 2024 年 ASCO 大会上,华东医药公布该试验的阳性结果,其中马来酸美凡厄替尼组 mPFS 显著优于吉非替尼组(13.72 个月 vs 9.66 个月,HR 为 0.68),在 EGFR L858R 突变患者中,马来酸美凡厄替尼组和吉非替尼组 mPFS 分别为 13.72 个月和 8.28 个月,HR 为 0.55,同已上市三代 EGFR-TKIs 相当。
据 Insight 数据库,此前 NMPA 已批准多款 EGFR-TKIs 用于 21 号外显子 L858R 置换突变 NSCLC 的一线治疗,包括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利厄替尼等。
此外,马来酸美凡厄替尼还有望成为 EGFR 罕见突变 NSCLC 一线治疗的利器。2023 年 5 月,该药被 CDE 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 EGFR 罕见突变(S768I,L861Q 和 G719X)的晚期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
3、勃林格殷格翰:口服 PDE4B 抑制剂「那米司特」在华获批上市
10 月 22 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其口服磷酸二酯酶 4B(PDE4B)抑制剂那米司特(Nerandomilast)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这是十年来首个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并成功获批的 IPF 治疗药物,打破了该领域十余年无新药获批的僵局,标志着 IPF 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实现了该药的全球同步研发、同步注册、同步获批(仅在美国获批后 2 周内),真正实现了零时差惠及中国患者。
截图来源:企业官微
那米司特是勃林格殷格翰在研的新型 PDE4B 抑制剂,其通过抑制 PDE4B 酶发挥作用,该酶在肺部高度表达,并与纤维化和炎症过程密切相关。通过抑制这些通路,那米司特展现了抗纤维化和抗炎的双重效果,有望为 IPF 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2022 年,美国 FDA 曾授予那米司特突破性疗法认定,凸显了其在 IPF 治疗中的潜力。2025 年 10 月,该药首次获 FDA 批准上市,标志着 IPF 治疗格局在十多年来首次迎来变革。
在中国获批上市是基于那米司特关键性 III 期临床试验 FIBRONEER™-IPF 的积极结果。这是十年来首个达到主要终点的 IPF III 期临床试验。
FIBRONEER™-IPF 是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评估至少接受 52 周治疗,那米司特对 IPF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第 52 周时用力肺活量(FVC,mL)较基线的绝对变化。
治疗第 52 周时的关键疗效结果已发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包含:
截图来源:企业官微
关键次要复合终点(首次出现急性 IPF/ILD 加重、首次因呼吸系统原因住院或死亡时间)未达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次获批上市的适应症以外,那米司特还于 25 年 5 月在国内递交了进行性肺纤维化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受理号:JXHS2500057/8)。
申报上市
1、翰森制药:RET 抑制剂申报上市
10 月 23 日,CDE 官网显示,翰森制药自主开发的 RET 抑制剂 HS-10365 胶囊上市申请获受理,Insight 数据库推测适应症为 RET 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是国内第 3 款报上市的国产 RET 抑制剂。
来源:CDE 官网
HS-10365 是一款高效、高选择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ET 基因是较为罕见的致癌基因,其编码 RET 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因 RET 融合及 RET 点突变等异常活化后可通过下游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以及磷脂酶 Cγ 通路,促进多种实体瘤发生发展。
此前,翰森制药在 2023 AACR 大会上公布了 HS-10365 在 RET 基因融合阳性的晚期 NSCLC 人群中的单药 I 期递增试验的研究数据。
结果显示,HS-10365 在无标准治疗方案或无法获得或不能耐受标准治疗的 RET 融合阳性的晚期 NSCLC 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并显示出优越的抗肿瘤活性。
HS-10365 对初治 NSCLC 患者的 ORR 为 83.3%,对经治 NSCLC 患者的 ORR 为 66.7%,其中 2 例受试者靶病灶获得完全缓解,最长缓解时间已超过 48 周,展现出突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目前国内已有 2 款 RET 抑制剂获批上市,分别为普拉替尼(Blueprint Medicines/基石药业)和塞普替尼(礼来)。此外,国产 RET 抑制剂来开始迎来收获期,已经有 3 款申报上市,除 HS-10365 外,还有科伦博泰的仑博替尼、首药控股的索特替尼。
2、首药控股:RET 抑制剂申报上市
10 月 22 日,CDE 官网显示,首药控股 1 类新药索特替尼片上市申请获得受理。根据首药控股公开资料推测,索特替尼是其开发的 RET 抑制剂 SY-5007,本次申报的适应症为 RET 基因融合阳性的晚期 NSCLC。根据 Insight 数据库,这是第二款报上市的国产高选择性 RET 抑制剂。
截图来源:CDE 官网
SY-5007 是首药控股自主研发的一款高选择性小分子 RET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针对 RET 靶点的完全国产创新药物。
此前,基于 NMPA 下发的临床批件要求及单臂试验设计的批复,首药控股在 2023 年 2 月启动了 SY-5007 的关键性临床 Ⅱ 期试验(NCT05278364)。2024 年,这项 Ⅱ 期单臂临床试验已达到方案中预设的主要分析节点(最后 1 例受试者入组给药至少 6 个月时),数据显示:SY-5007 在 RET 阳性 NSCLC(初治和经治)患者中,主要疗效指标(经 IRC 评估的 ORR)超过预设值,达到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
2023 年 7 月,首药控股启动 SY-5007 确证性Ⅲ期临床试验(CTR20232014),并于 2024 年 4 月完成末例受试者入组。该 Ⅲ 期单臂研究也已达到方案中预设的主要分析节点(最后 1 例受试者入组给药至少 12 个月时),RET 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初治受试者经研究药物 SY-5007 片治疗后,经 IRC 评估确认的 ORR 远超预设值。目前,该 Ⅲ 期临床试验已完成。
基于关键性 Ⅱ 期、Ⅲ 期临床试验结果,首药控股在 2025 上半年启动 SY-5007 针对 RET 基因融合阳性的晚期 NSCLC 患者治疗的 pre-NDA 沟通交流,并计划在下半年申报上市。
拟优先审评
1、勃林格殷格翰:「宗艾替尼片」拟纳入优先审评
10 月 23 日,CDE 官网显示,勃林格殷格翰的宗艾替尼片拟纳入优先审评品种,用于存在 HER2(ERBB2)酪氨酸激酶结构域激活突变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
宗艾替尼是勃林格殷格翰开发的一款口服 HER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选择性抑制 HER2,同时避免对野生型 EGFR 的抑制,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相关毒性。2025 年 8 月,该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存在 HER2 激活突变且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成人患者。
2024 年 4 月,中国生物制药与勃林格殷格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和资源,共同在中国内地研发和商业化勃林格殷格翰的肿瘤药物管线,其中就包括宗艾替尼。
近日,勃林格殷格翰在 2025 年 ESMO 大会上首次公布了宗艾替尼治疗晚期 HER2 突变 NSCLC 初治患者的 Beamion LUNG-1 Ib 期临床数据。结果显示,盲态独立中心影像评估确认的缓解率为 77%,其中 96% 的患者实现了疾病控制。安全性可控,其不良事件(AEs)与此前已接受治疗患者中观察到并报告的情况相似。
2、天广实:MIL62 拟纳入优先审评,治疗膜性肾病
10 月 22 日,CDE 官网显示,天广实的 MIL62 注射液拟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具有疾病进展风险的原发性膜性肾病(pMN)成人患者。此前于 9 月 29 日,该项适应症上市申请已经获 CDE 受理(CXSS2500102)。
MIL62 是天广实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抗 CD20 抗体,16 年 2 月首次申请临床,10 月首次批准临床,于 25 年 5 月首次申请上市,首发适应症为视神经脊髓炎。
2025 年 1 月,天广实宣布 MIL62 治疗 PMN 的 III 期临床试验取得重要进展。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的 III 期研究,旨在评价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MIL62 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 III 期临床试验共招募 154 例受试者,MIL62 试验组和环孢素对照组各 77 例。截至目前,全部受试者已完成 52 周的访视,达到期中分析节点要求。
根据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该 III 期临床试验的期中分析数据显示已经达到阳性结果,试验组的 52 周完全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达到方案预设的优效判定标准。
整体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与此前公布的 Ib/II 期临床试验研究数据类似,进一步有力验证了 MIL62 在治疗 PMN 方面的最佳药物潜力。
拟突破性治疗
1、康方生物:PD-1/VEGF 双抗第 4 项适应症拟纳入突破性治疗
10 月 24 日,CDE 官网显示,康方生物 AK112 注射液(依沃西单抗)又一项申请拟纳入突破性治疗,适应症为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
截图来源:CDE 官网
依沃西单抗是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 PD-1/VEGF 双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此前,该药已有三项申请被 CDE 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适应症分别为:
一线治疗 PD-L1 表达阳性(TPS≥1%)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联合化疗治疗经 EGFR-TKI 治疗失败的 EGFR 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 NSCLC;
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既往 PD-1/L1 抑制剂和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本次拟纳入突破性疗法的是一项新适应症: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2024 年的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 (SABCS) 上,康方生物曾公布了该适应症的 II 期研究结果。
截至 2024 年 5 月 31 日,研究共入组了 30 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 TNBC 患者, 80% 的入组患者为 PD-L1 表达阴性人群 (PD-L1 CPS <10),60% 的患者既往接受过紫杉类辅助/新辅助治疗。
中位随访时间为 10.12 个月。29 例患者至少进行了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
研究者评估的 ORR 为 72.4%(21/29),DCR 为 100%(29/29)。PD-L1 CPS≥10 人群中的 ORR 为 83.3%(5/6), PD-L1 CPS<10 人群中的 ORR 为 69.6%(16/23)。
中位 PFS 为 9.3 个月(95% CI:6.24,NE),9 个月 PFS 率为 56.6%(95% CI:32.2,75.1)。在 PD-L1 CPS≥10 的人群中,未达到中位 PFS(95% CI:5.36,NE),9 个月 PFS 率为 60%(95% CI:12.6,88.2)。PD-L1 CPS<10 的人群中,中位 PFS 为 9.3 个月(95% CI:5.55,NE),9 个月 PFS 率为 52.6%(95% CI:22.5,75.8)。
中位 DoR 为 7.49 个月(95% CI:3.91,NE)。在 PD-L1 CPS≥10 的人群中,中位 DoR 尚未达到(95% CI:3.58,NE)。在 PD-L1 CPS<10 的人群中,中位 DoR 为 7.49 个月(95% CI:3.91,NE)。中位 OS 尚未成熟。
安全性数据显示,共计 53.3%(16/30)的患者经历了至少一次 3 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但无一例导致治疗终止或死亡。最常见的 3 级 TRAE(发生率≥10%)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和白细胞计数减少。
综上,研究认为依沃西联合化疗作为 TNBC 的一线治疗,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耐受安全性。
目前,康方正在国内开展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究(CTR20250033),以评估依沃西联合注射用紫杉醇 (白蛋白结合型) 对比安慰剂联合注射用紫杉醇 (白蛋白结合型) 一线治疗 PD-L1 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获批临床
1、赛诺菲:抗肿瘤 1 类新药国内首次获批临床
10 月 22 日,CDE 官网显示,赛诺菲注射用 SAR446523 国内首次获批临床,适应症为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SAR446523 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 GPRC5D 单抗。
截图来源:CDE 官网
SAR446523 是赛诺菲开发的一款基于 IgG1 的在研单克隆抗体,靶向 GPRC5D(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 C 组 5 成员 D ),并包含一个工程化的可结晶片段结构域,以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
今年 7 月,美国 FDA 已授予 SAR446523 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在海外,赛诺菲正在开展一项Ⅰ期临床试验(NCT06630806),以评估皮下注射 SAR446523 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安全性、抗肿瘤活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GPRC5D 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浆细胞中高表达,而在健康组织中表达较低,是治疗 MM 的潜力靶点。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尚未有 GPRC5D 靶向药获批,共有 37 条在研的 GPRC5D 管线(仅统计活跃状态),成分类别涵盖 CAR-T、双抗、三抗、单抗等。其中,在 GPRC5D 单抗赛道,共有 3 条在研管线,赛诺菲的 SAR446523 是首个且目前唯一进入临床阶段的 GPRC5D 单抗。
内容来源:药企官方发布新闻/资料、Insight 数据库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点击卡片进入 Insight 小程序
国内审评进度、全球新药开发…
随时随地查!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