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项与 帕博利珠单抗/透明质酸酶 相关的临床试验一项评价帕博利珠单抗与透明质酸酶复方制剂(MK-3475A)皮下给药对比帕博利珠单抗静脉给药一线治疗PD-L1 TPS≥50%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的III期、随机、开放临床研究
评估MK-3475A皮下给药与帕博利珠单抗静脉给药作为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受试者一线治疗时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A Phase 3 Randomized, Open-label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Safety of Subcutaneous Pembrolizumab Coformulated With Hyaluronidase (MK-3475A) Versus Intravenous Pembrolizumab,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rticipants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PD-L1 TPS 50% or Greater
Researchers are looking for new ways to trea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that is metastatic, which means cancer has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Some people with metastatic NSCLC are treated with pembrolizumab, an immunotherapy treatment that is given into a vein as an intravenous (IV) infusion. Pembrolizumab (+) Berahyaluronidase alfa is pembrolizumab that is given under the skin as a subcutaneous (SC) injection.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what happens to pembrolizumab in a person's body over time when it is given as an IV infusion or SC injection.
A Phase 2 Study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bcutaneous Pembrolizumab Coformulated With Hyaluronidase (MK-3475A) in Participa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rrcHL) 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 (rrPMBCL)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harmacokinetics (PK) profile of pembrolizumab following subcutaneous (SC) injection of pembrolizumab coformulated with hyaluronidase, and to evaluate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of pembrolizumab (+) berahyaluronidase alfa SC in adult participa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rrcHL) 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 (rrPMBCL). There is no formal hypothesis to be tested for this study.
100 项与 帕博利珠单抗/透明质酸酶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帕博利珠单抗/透明质酸酶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帕博利珠单抗/透明质酸酶 相关的专利(医药)
23
项与 帕博利珠单抗/透明质酸酶 相关的新闻(医药)前言AIDD Pro 根据国内外各大网站以及人工智能药物设计主流新闻网站及公众号,从 AIDD会议、AIDD招聘,重大科研进展、行业动态、最新报告发布等角度,分析挖掘了每周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领域所发生的、对领域技术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事件,旨在帮助 AIDD领域研究人员和业内人士及时追踪最新科研动态、洞察前沿热点。如果您觉得符合以上要求的内容我们有遗漏或者更好建议,欢迎后台留言。科研进展2025年3月28日【蛋白动力学】ACS Nano | 利用高通量红光激活单分子跟踪技术原位监测膜蛋白动力学2025年3月27日【图神经网络】J. Chem. Inf. Model. | DeePMD-GNN:用于外部图神经网络势能的 DeePMD-kit 插件2025年3月27日【PROTACs】ACS Chem. Biol. | 靶向 MYC 的PROTACs可导致双峰降解和 N 端截断2025年3月26日【药物发现】J. Med. Chem. | 靶向去泛素酶嵌合体(DUBTACs)作为一种潜在的范式转移药物发现方法2025年3月26日【药物优先排序】J. Chem. Inf. Model. | 基于知识的药物优先排序人工智能系统2025年3月25日【机器学习】ACS Omega | pDILI_v1:基于化学空间分析和分子指纹的药物性肝损伤预测机器学习工具具体信息,请滑动下方文字1.【蛋白动力学】单分子跟踪为研究单个分子动力学提供了纳米分辨率,但往往受到稀疏标记的限制,以避免信号重叠。我们提出了红光激活单分子跟踪(RE-LAST)策略,利用光激活探针SiR670来解决这一挑战。SiR670结合了传统的硅罗丹明和称为SO的光笼,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猝灭荧光。红光触发SiR670激发,产生单线态氧,氧化SO笼,使PET停止并恢复荧光。RE-LAST使用红光进行激活和成像,消除有害的紫外线暴露。该方法实现了高通量单分子跟踪,比传统方法实现了大约9倍的跟踪,并允许CD56膜蛋白运动的详细分类。此外,单个活细胞的原位成像揭示了三重态猝灭和氧清除系统(OSS)对膜蛋白动力学的影响。虽然像Trolox这样的三重态猝灭剂对蛋白质运动模式的影响很小,但OSS显著加速了蛋白质运动并增加了移动蛋白质的比例。该方法为研究活细胞中的膜蛋白动力学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方法,有助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链接网址: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5c03182DOI:https://doi.org/10.1021/acsnano.5c031822.【图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势能(MLPs)通过提供高效且准确的原子相互作用预测模型,彻底改变了分子模拟。MLPs 不断发展,在药物发现、酶催化和材料设计等应用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的 MLP 软件格局面临挑战,因为不同软件包之间的互操作性有限,这可能导致基准测试实践不一致,并且需要与分子动力学(MD)软件建立单独的接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推出了 DeePMD-GNN,这是 DeePMD-kit 框架的一个插件,扩展了其功能以支持外部图神经网络(GNN)势能。DeePMD-GNN 实现了诸如 NequIP 和 MACE 等流行 GNN 基于模型在 DeePMD-kit 生态系统中的无缝集成。此外,新的软件基础设施允许在使用范围校正的 ΔMLP 形式主义的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应用中使用 GNN 模型。我们通过在一致的训练条件下对 NequIP、MACE 和 DPA-2 模型进行基准计算来展示 DeePMD-GNN 的应用,以确保公平比较。链接网址: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cim.4c02441DOI:https://doi.org/10.1021/acs.jcim.4c024413.【PROTACs】MYC是一种主要的调控转录因子,其持续的失调促进了许多癌症的发生和维持。虽然MYC被认为是癌症的潜在治疗靶点,但其内在的无序结构已被证明是开发高效小分子抑制剂的巨大障碍。我们认为靶向嵌合体(PROTACs)的蛋白水解可能实现MYC的靶向降解,比可逆抑制剂在MYC驱动的癌细胞中实现更有效的细胞杀伤。PROTACs是一种双功能小分子,设计用于在靶蛋白和E3连接酶之间产生三元复合物,导致靶蛋白泛素化并被26S蛋白酶体降解。我们基于先前报道的myc靶向化合物KJ-Pyr-9的修饰产生了PROTAC MTP3。我们发现MTP3耗尽内源性全长MYC蛋白,并独特地诱导功能性、n端截断的MYC物种tMYC水平升高。此外,MTP3干扰细胞MYC水平,使其处于tmyc主导状态,与野生型MYC相比,这种状态的基因调控格局没有显著改变。此外,尽管它缺乏MYC的n端转激活结构域的约10 kDa,但tMYC足以维持致癌增殖状态。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邻近诱导化合物对抗高度调控和构象动态蛋白靶标(如MYC)的复杂性,并表明PROTACs可以诱导靶蛋白降解以外的其他结果。链接网址: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bio.4c00864DOI:https://doi.org/10.1021/acschembio.4c008644.【药物发现】通过靶蛋白降解(TPD)开发靶向蛋白水解嵌合体(PROTACs)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虽然多种疾病是由具有保护功能的关键蛋白的异常泛素化和降解驱动的,但靶蛋白稳定(TPS)而不是TPD正在成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deubiquitinase -targeting chimeras (DUBTACs)是一类由deubiquitinase (DUB)和protein-of-interest (POI)靶向配体与连接体结合而成的异双功能蛋白稳定剂,可以使这些蛋白免于异常消除。dubtac以dub依赖的方式稳定poi的水平,从多泛素化和降解的蛋白质中去除泛素。dubtac通过形成POI- dubtac -DUB三元配合物诱导POI与DUB之间产生新的相互作用。本文介绍了TPS方法对人类疾病的治疗益处,并总结了开发dubtac的最新进展。本文还讨论了相关的挑战、机遇和未来展望。链接网址: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4c02975DOI:https://doi.org/10.1021/acs.jmedchem.4c029755.【药物优先排序】计算机药物优先排序可能是一种有前途和节省时间的策略,以确定潜在的药物,作为一种比从头开始的方法更快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近年来,人工智能极大地改变了药物开发过程。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药物优先级计算框架,迷宫,旨在模拟人类知识检索和推理,以识别每种疾病的潜在候选药物。通过整合最新的临床试验、文献共现、药物-靶标相互作用和疾病相似性,我们的框架在临床试验阶段的预测准确率超过90%,并且与TCGA队列的临床实践高度一致。我们已经证明了20种不同疾病类别的有效性,具有稳健的ROC-AUC指标,并在预测准确性和模型可解释性之间取得了平衡。我们进一步证明了它在人口和个人两方面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不仅证明了其药物优先级的能力,而且强调了将计算模型与直观的人类推理结合起来的重要性。我们已经将核心功能包装到一个名为labyrinth的R包中,该包在GPL-v2许可下可以在GitHub上免费获得(https://github.com/hanjunwei-lab/labyrinth)。链接网址: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cim.5c00027DOI:https://doi.org/10.1021/acs.jcim.5c000276.【机器学习】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开发、监管监督和临床实践中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具有重大的经济和公共卫生影响。虽然预测人类DILI风险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相关的化学空间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索。本研究通过综合计算方法解决了这一差距,利用机器学习(ML)系统地调查DILI风险的结构决定因素。该研究集中在三个关键目标上:(i)探索与DILI相关的化学空间和支架多样性;(ii)采用基于片段的方法来识别影响DILI风险的结构性警报;(iii)建立有监督的ML模型,不仅可以预测DILI风险,还可以阐明分子指纹的结构意义。为了扩大可访问性,我们引入了pDILI_v1,这是一个基于python的web应用程序,可从https://pdiliv1web.streamlit.app/获得。这个用户友好的平台促进了DILI风险的预测和可视化,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有效地筛选化合物。其他格式,包括谷歌Colab笔记本和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确保了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灵活性。所提出的模型展示了早期识别候选药物肝毒性风险的潜力,为药物发现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见解。本研究通过将机器学习驱动的预测与化学空间分析相结合,推动了药物安全性评价领域的发展,有助于开发更安全的药物,降低DILI的风险。链接网址: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omega.5c00075DOI:https://doi.org/10.1021/acsomega.5c00075上下滚动查看更多药企动态2025年3月28日【诺和诺德】10亿美元!诺和诺德达成本周第二笔肥胖药交易2025年3月28日【赛诺菲】首个!赛诺菲新型siRNA疗法获FDA批准,用于治疗血友病2025年3月27日【Soleno Therapeutics】首款!突破性小分子获FDA批准;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生命超过一年的双抗组合疗法2025年3月27日【默沙东】中位注射时间仅2分钟!默沙东皮下注射Keytruda达3期临床主要终点2025年3月26日【拜耳】拜耳引进一国产小分子 PRMT5 抑制剂全球权益2025年3月26日【GSK】近30年来首款!GSK“first-in-class”小分子疗法获FDA批准上市,治疗uUTI各动态具体信息,请滑动下方文字1.【诺和诺德】3月28日,Lexicon Pharmaceuticals宣布已与诺和诺德就LX9851达成独家许可协议。LX9851是首个口服非肠促胰岛素类开发候选药物,用于治疗肥胖症及相关代谢紊乱。链接网址请戳我2.【赛诺菲】3月28日,赛诺菲宣布美国FDA已批准Qfitlia(fitusiran)作为首个抗凝血酶(AT)降低疗法,用于预防或减少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血友病A或B患者(无论是否存在VIII或IX因子抑制剂)的出血发作频率。链接网址请戳我3.【Soleno Therapeutics】Soleno Therapeutics公司今日宣布,美国FDA已批准Vykat XR(二氮嗪胆碱,曾名为DCCR)缓释片用于治疗Prader-Willi综合征(PWS)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患者的暴食症。Vykat XR此前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和快速通道资格,并在美国和欧盟获得孤儿药资格。新闻稿指出,Vykat XR是治疗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的暴食症的首款获批药物。链接网址请戳我4.【默沙东】3月27日,默沙东(MSD)报告了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3475A‑D77的数据。该研究评估了皮下注射的Keytruda(pembrolizumab)制剂MK-3475A与化疗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该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终点,表明皮下注射 pembrolizumab 联合化疗的药代动力学 (PK) 优于静脉注射 (IV) KEYTRUDA (pembrolizumab) 联合化疗用于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链接网址请戳我5.【拜耳】3 月 26 日,拜耳与苏州浦合医药宣布,双方已就浦合医药口服小分子 PRMT5 抑制剂达成全球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拜耳获得开发、制造和商业化 MTA 协同 PRMT5 抑制剂的全球独家许可。链接网址请戳我6.【GSK】3月26日,GSK宣布,美国FDA已批准“first-in-class”抗生素[Blujepa(gepotidacin)] 上市,用于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uUTI)的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患者。链接网址请戳我上下滚动查看更多会议信息2025年4月17-18日 商图举办IGC 2025 第九届免疫基因及细胞治疗大会2025年6月27-28日 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中国分会(CBA-China)主办,苏州云程万川(盛杰)承办2025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China中国年会各会议具体详情和参会方式,请滑动下方文字IGC 2025 第九届免疫基因及细胞治疗大会主办方:商图会议时间:2025年4月17-18日会议地点:北京会议主旨:深度解析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外泌体治疗、基因编辑及基因治疗、mRNA疫苗及药物、人用与兽用疫苗、免疫治疗抗体及联合治疗等领域的技术挑战与热点,促进国内产学研医的深入交流与合作。链接网址请戳我2025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China中国年会主办方: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中国分会会议时间:2025年6月27-28日会议地点:苏州会议主旨:立足国际视野及产业高度,以创新为引领,围绕全球最新监管动态、新技术/AI革新及成果转化、先进治疗技术、药物创新开发、全球药物开发策略、新兴市场出海布局等前沿热门话题,共同探索前沿技术创新与全球医药合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及未来产业发展,推动全球健康事业新发展。链接网址请戳我上下滚动查看更多版权信息本文内容均由小编收集于公开的各个网络平台,发布的目的仅为了方便大家一站式了解AIDD行业信息,并未对发布源头进行真实性验证。如您发现相关信息有任何版权侵扰或者信息错误,请及时联系AIDD Pro(请添加微信号18515220072)进行删改处理。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至其他平台。有问题可发邮件至yangzhuoqi@stonewise.cn关注我,更多资讯早知道↓↓↓
众所周知,静脉注射需要到医疗机构才能完成给药,对于需要长期注射的药品,患者就需要频繁跑医院打针,顺应性非常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静脉注射改为皮下注射是最常见的方式,也是单抗药物配方升级的最常见策略。2月28日,默沙东在欧洲肺癌大会(ELCC 2025)上公布了关键3期试验3475A-D77的首批数据,评估皮下注射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K药)联合透明质酸酶α(berahyaluronidase alfa,MK-3475A)在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相较于静脉注射KEYTRUDA,皮下制剂每六周一次给药(中位注射时间仅两分钟)展现出非劣效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时显著减少患者与医护的时间负担。相关数据同步发表于《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皮下制剂组在首个给药周期内的曲线下面积(AUC)与稳态血药谷浓度(Ctrough)均非劣效于静脉制剂(几何平均比分别为1.14 [96% CI 1.06-1.22] 和1.67 [94% CI 1.52-1.84],p均<0.0001)。次要终点(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持续缓解时间及安全性)与静脉组一致,但中位总生存期(OS)的数据尚未拿到。相较于静脉注射,皮下制剂使患者治疗椅占用时间减少49.7%,治疗室停留时间减少47.4%。医护人员在药物配制、注射操作及患者监护中的总耗时减少45.7%。安全性方面,两组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相当,皮下组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最常见不良事件为轻度注射部位反应(如红斑、疼痛),发生率低于3%。基于上述数据,默沙东已向美国FDA提交皮下制剂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涵盖KEYTRUDA所有已获批实体瘤适应症,PDUFA目标日期为2025年9月23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亦已受理其新剂型与新给药途径的扩展申请。若获批,皮下派姆单抗将成为首个可在约两分钟内完成给药的PD-1抑制剂,大幅提升治疗便捷性。研究背景与设计3475A-D77试验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开放标签3期研究,纳入转移性NSCLC患者,随机接受每六周一次的皮下或静脉派姆单抗联合化疗。皮下制剂采用Alteogen公司开发的透明质酸酶α(berahyaluronidase alfa),通过降解皮下组织透明质酸加速药物吸收。时间与动作分析通过前瞻性观察记录治疗全流程耗时,涵盖药物准备、注射操作、患者监护等环节,系统性量化效率提升。未来展望:拓展应用与联合策略皮下剂型的成功验证了PD-1抑制剂给药途径优化的可行性。默沙东计划探索其在其他癌种(如黑色素瘤、头颈癌)中的应用,并评估与新型疗法(如T细胞衔接器)的联用潜力。行业分析师预测,皮下制剂的上市有望在五年内为KEYTRUDA带来超2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增量。相比K药,其实O药已经领先一步,FDA已于2024年12月27日,批准了O药皮下制剂(商品名Opdivo Qvantig®)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欧洲的上市申请也刚刚获得了CHMP积极意见。药事纵横投稿须知:稿费已上调,欢迎投稿
3月27日,默沙东(MSD)报告了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3475A‑D77的数据。该研究评估了皮下注射的Keytruda(pembrolizumab)制剂MK-3475A与化疗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该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终点,表明皮下注射 pembrolizumab 联合化疗的药代动力学 (PK) 优于静脉注射 (IV) KEYTRUDA (pembrolizumab) 联合化疗用于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这些结果已在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发布,并同时发表于Annals of Oncology。该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终点,皮下注射帕博利珠单抗化疗与静脉注射 KEYTRUDA 化疗相比,客观缓解率 (ORR)、无进展生存期 (PFS) 和缓解持续时间 (DOR) 和安全性等次要终点是一致的。两组均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 (OS)。基于这些数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已接受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BLA) 的审核,寻求批准皮下注射帕博利珠单抗用于 KEYTRUDA 的所有先前批准的实体瘤适应症。FDA 已将《处方药使用者费用法案》(PDUFA) 或目标行动的日期定为 2025 年 9 月 23 日。此外,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已批准了一项延期申请,以引入 KEYTRUDA 的新药物形式和新的给药途径。End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发文章(包括原创及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本公众号欢迎分享朋友圈或大群,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商务/投稿 | 联系微信15618157102(sum_Gmi)商务合作稿件征集点击了解详情往期回顾1关张、破产、裁员 | 2024年生物药企的阴影2全球第一款司美格鲁肽咀嚼软糖上市!3中国首个男性HPV疫苗获批上市!
100 项与 帕博利珠单抗/透明质酸酶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