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真的是大脑指令

2024-07-26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科学家们已经反反复复验证过了,安慰剂是真有用。在临床研究中,安慰剂原本只是作为药物或者治疗方法的对照组,为患者提供“假”治疗。但是由于大脑强大的“暗示”功能,本该没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或者“治疗方法”也提供了一定的症状改善。也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实际治疗组也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安慰剂效应”获益。这就给临床治疗研究创造了新的困难。所以,除了感叹“安慰剂”的神奇作用,搞清楚其中的生物学机制也十分重要。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学者们选择了安慰剂的镇痛效用进行研究。通过结合小鼠行为试验,他们发现了安慰剂缓解疼痛的神经机制。研究表明,当小鼠预期自己的疼痛会得到缓解时,前扣带回皮质喙部-脑桥核(rACC→Pn)通路上的神经元活动增强,Pn神经元表达大量阿片类受体,引发安慰剂的镇痛作用。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身心互动对疼痛感知有强大的影响力,受试者的积极预期可以在没有镇痛药物的情况下减少疼痛感知。安慰剂镇痛更是在医疗实践和临床试验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为期7天的安慰剂镇痛条件化模型(PAC)。模型由两个房间组成,在适应阶段(第1-3天),两个房间的地板为30℃,小鼠可以在房间内自由探索,以第3天表现为基线探索模式;条件化阶段(第4-6天),1号房间地板设置为48℃,2号房间温度保持不变,小鼠从1号房间进入2号房间,并建立“疼痛会缓解”的预期;测试阶段(第7天),两个房间地板均设置为48℃,评估“预期疼痛会缓解”可能引起的镇痛效果。小鼠条件化模型条件化小鼠表现出对2号房间的显著偏好,在2号房间里似乎变得“更不怕痛”,即使房间温度升高,也可以比在1号房间内坚持更久时间,才出现舔爪、抬腿、搔抓等因疼痛产生的伤害性行为,测试期间的整体伤害行为也较少。这种条件化诱导的镇痛效果持续时间长达一周。研究人员还发现,非条件化阶段进行阿片受体拮抗剂给药,会消除条件化产生的镇痛效果,暗示内源性阿片信号在安慰剂镇痛效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疼痛缓解预期过程中rACC→Pn神经元活动增强人类大脑成像研究表明,rACC与安慰剂镇痛效用有关。但是rACC的细胞类型众多,研究人员利用腺相关病毒标记条件化期间活跃的rACC神经元,发现rACC轴突投射集中在介导皮层-小脑交流的脑桥区域——脑桥核(Pn)。研究人员比较了小鼠在进行房间交换时的神经元活动。当小鼠有疼痛缓解预期时,rACC→Pn神经元活动增加;当小鼠无疼痛缓解预期时,神经元活动保持不变;当小鼠逐渐发现房间交换不能带来疼痛缓解(违背预期)时,rACC→Pn神经元活动显著减少。对rACC→Pn通路的光遗传学调控影响条件化诱导镇痛效果和疼痛行为脑片电生理学实验显示,在条件化过程中,rACC→Pn神经元的Ca2+活动增加,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振幅增加,但是频率不变,神经元长期增强(LTP)增加。利用光激活和光抑制调控rACC→Pn通路活性,可以发现rACC→Pn参与了疼痛阈值的调节,即通路活性增加,则小鼠疼痛反应减弱,通路活性被抑制,小鼠疼痛反应增加。大量Pn神经元表达δ和μ阿片受体(分别为Oprd1Oprm1),81%的Oprd1+Pn神经元表达兴奋性神经元标记。经过验证,研究人员证实Oprd1+Pn神经元与rACC的单突触连接,并且通过调节Oprd1+Pn神经元活性,可以调控安慰剂的镇痛效果。研究人员还研究了Pn神经元的主要靶点——小脑。通过标记Oprd1+Pn神经元在小脑中的投射,发现浦肯野细胞在条件化期间Ca2+活动显著增加,表现出与疼痛缓解预期相关的行为变化。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体验,包括感觉-辨别、情感-动机和认知-评价三个维度。研究揭示了安慰剂镇痛以及认知-评价维度的神经通路,更加完善了对疼痛的理解。同时,也开辟了通过激活rACC→Pn通路调控疼痛感知的可能性,为探究其他身心相互作用和安慰剂效应的神经通路提供了新的框架。参考文献:Chen C, Niehaus J K, Dinc F, et al. Neural circuit basis of placebo pain relief[J]. Nature, 2024: 1-3.本文作者丨王雪宁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机构
适应症
靶点
[+1]
药物
来和芽仔聊天吧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