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足口病(HFMD)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感染,主要影响儿童。尽管大多数HFMD病例不会引起大的问题,但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爆发可能产生高风险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肺部疾病和死亡率。在亚洲,由EV71引起的HFMD已经出现为一种高度致病潜力的急性传染病,这需要国际医学界的关注。摘要的主体部分:包括NCBI、PubMed、Google Scholar、ProQuest、Scopus和EBSCO在内的一些在线数据库也被用来通过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数据挖掘。付费文章是通过Siksha O Anusandhan University的中心图书馆设施获得的。这项工作描述了肠道病毒71的结构、爆发、分子流行病学以及不同的EV71疫苗。已经开发了许多疫苗,如灭活全病毒、减毒活病毒、亚病毒颗粒和DNA疫苗,以治疗患者。在亚太国家,灭活EV71疫苗接种仍然面临疫苗标准化、注册、价格以及病原体监测和测量协调方面的相当大的障碍。简短结论:近几十年来,HFMD已经成为亚太国家的严重健康危害。在中国大陆和其他HFMD高发国家,灭活EV71疫苗将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工具。在生产灭活EV71疫苗时,中国大陆确保保持高标准的疫苗质量。第三阶段临床研究被用来确认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背景
肠道病毒71型(EV71)通常会引起5至7岁以下儿童的手足口病(HFMD)或疱疹性咽峡炎和神经系统异常。它在手、足和口腔处引起严重的皮疹,看起来像水泡。症状还包括发热和疼痛性类似水泡的溃疡。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粪便、唾液、痰液、呼吸道飞沫等直接从感染者传播给另一个人。此外,EV71也可以通过与感染者接触的钢、铁、纸、塑料等间接传播。通常,5至7岁年龄组的儿童由于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EV71病毒的影响,而成人很少受到这种病毒的影响,因为他们大多数具有免疫原性。HFMD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危害,如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呼吸问题、心血管障碍、无菌性脑膜炎、小脑共济失调、类脊髓灰质炎性瘫痪、急性脑干脑炎、心肺衰竭、暴发性神经源性肺水肿,以及死亡率的增加。HFMD通常在高温、温暖地区或春夏季节2和5中被触发,并且在温暖或潮湿的地区迅速传播。HFMD可能更多由EV71引起,而较少由柯萨奇病毒A16(CVA16)、A5、A6、A7、A9、A10、B1、B2、B3和B5引起。肠道病毒71也被称为肠道病毒A71(EV-A71),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有时,EV71会在儿童中引起类似脊髓灰质炎的疾病和脑炎。根据Chen等人的说法,EV-A71感染对男孩比女孩构成更高的风险,但这种病毒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EV71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威胁。Solomon等人报告称,存在100多种人类肠道病毒血清型,包括3种脊髓灰质炎病毒、23种柯萨奇病毒A(CA)、6种柯萨奇病毒B(CB)、31种回声病毒和39种编号的肠道病毒(EV68-71, EV73-102, EV104-107和EV109)。这些感染主要在儿童中检测到,很少在成人中检测到。此外,Lee等人确定人类肠道病毒在系统发育上分为A、B、C和D四种类型。然而,这些不同的EV71菌株是通过从感染者的唾液、痰液、鼻粘液和粪便材料中收集的细胞培养或PCR检测到的。2019年,Alexandra等人发现EV71可以通过粪-口途径进入宿主体内,最初靶向胃肠道上皮细胞而不是呼吸道。之后,它逐渐感染宿主。
2. 正文
2.1.方法论
对截至2021年的文献进行了基本和全面的概述,以识别EV71的病毒感染。考虑了许多离线和在线数据库。Elsevier、Springer、Taylor & Francis imprints和Hindawi等声誉良好的出版商发表的综述文章和研究论文被视为本综述文章数据收集的主要来源。一些在线数据库,包括NCBI、PubMed、Google Scholar、ProQuest、Scopus和EBSCO,也使用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进行了数据挖掘。通过Siksha O Anusandhan University的中心图书馆设施访问了付费文章。会议论文、杂志、网页和书籍章节也作为文献的其他来源进行了审查和访问,以最大化关于当前瓶颈、研究程度和主题潜在效用的信息。在这篇综述中,讨论了肠道病毒71的结构、爆发和分子流行病学以及不同的EV71疫苗。EV71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威胁。感染主要见于儿童,很少见于成人。
3.EV71的结构
肠道病毒71的结构是一种单链RNA病毒,RNA基因组大小约为7.4 kb。Folegatti等人报告称,不同的肠道病毒具有不同的结构、序列、基因组和生物活性。EV71是非包膜的,呈二十面体结构,直径约为20-30 nm。此外,EV71的编码区域分为P1、P2和P3三部分。P1编码4种结构病毒蛋白,如VP1、VP2、VP3和VP4。同样,P2编码3种非结构蛋白,如2A、2B和2C,而P3编码4种非结构蛋白,如3A、3B、3C和3D。P2和P3结合形成用于结构蛋白生产的蛋白酶。此外,EV71的衣壳有60个副本的VP1、VP2、VP3、VP4,结构蛋白结合形成原型。进一步地,5个原型形成一个五聚体,12个五聚体结合形成一个病毒颗粒。相比之下,VP1、VP2和VP3存在于病毒衣壳的外层,这3种蛋白质影响宿主免疫系统。此外,VP1的一些中和表位被用作疫苗的生物标志物。基因型A具有原型菌株(Br Cr),而B具有5个亚基因型(B1至B5),C具有5个亚基因型,如C1、C2、C3、C4和C5。EV71依赖于VP1。此外,RNA基因组的5'和3'端存在一个非翻译区(UTR)。5'UTR具有帽独立翻译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并与VPg(病毒蛋白)结合,而3'UTR具有聚A尾。翻译成多蛋白的RNA被病毒2A蛋白酶、3D蛋白酶和3C蛋白酶连续切割。病毒蛋白3D显示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活性。进一步地,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病毒基因组由IRES组成。因此,病毒可以进入宿主细胞并在细胞质中释放病毒基因组,IRES可以被病毒RNA解释。在病毒翻译和复制时,病毒需要IRES特异性反式作用因子(ITAFs)。它需要其他因素,如T细胞限制性细胞内抗原1(TIA-1)和TIA-1相关蛋白(TIAR)进行病毒翻译和复制。TIA-1和TIAR与病毒基因组的5'非翻译区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加复制。EV71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EV71的结构表示
4.肠道病毒的分类
肠道病毒被分类为多种类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PV)是肠道病毒属的一种微小、非包膜病毒,具有单链正核糖核酸基因组,约为7500nt Picornaviridae科。PV是脊髓灰质炎的致病因素,其中运动神经元是主要靶标。PV运动神经元嗜性部分是由于PVR(PV受体)的表达。在这方面,EV71与EV社区相关,但已被拆分为PV、人类EV属A,分为许多属。此外,肠道病毒68在年轻形式的肠道病毒70中诱导下呼吸道感染,这是极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的代理,其中EV71(肠道病毒71)在多个国家加剧了无菌性脑膜炎和手足口病(HFMD)和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疱疹性咽峡炎、爆发性肌痛(胸膜痛、Bornholm综合征)、手足口病、心肌炎、心包炎、腹泻、皮疹和鼻窦感染是几种疾病的迹象。在特定的先天性畸形中,也许在糖尿病的一些情况下,它们也可以发挥作用。在所有中,回声病毒引起的疾病是无菌性脑膜炎、有或没有咳嗽的发热感染和皮疹。表1描述了EV71的不同类别。
5.EV71受体与宿主细胞结合
一些重要的EV71病毒受体,如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人类清道夫受体(hSCARB2)、人类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粘附分子-3抓取非整合素(DC-SIGN)、膜联蛋白A2(AnxA2)、硫酸肝素(HS)和唾液酸化糖链,具有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能力。病毒受体与宿主细胞结合后,病毒外壳分离,RNA被释放。如图2所示,在宿主细胞内开始蛋白质翻译和病毒复制。
图2 EV71病毒受体与宿主身体结合过程
6.EV71在不同国家的爆发情况
最初,手足口病(HFMD)是在1957年4月在新西兰发现的,当时有8名儿童感染,而在1960年代,手足口病的主要爆发是由CVA16病毒引起的。1969年,在美国一名9个月大患有脑炎的婴儿中检测到了EV71。该病毒也在加利福尼亚被识别出来,之后它传播到了世界各地。1997年,亚太地区首次发生了手足口病的重大爆发。
1981年,手足口病首次在中国上海被识别出来。后来,在2008年,中国大约检测到488,955例病例,死亡率为126人。2008年至2012年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大约有7,200,092名感染患者被识别出来,死亡率为2,457人。EV71在中国是C4基因型的流行病。2008年5月3日,中国卫生有关部门通报说,EV71的爆发大多发生在阜阳、安徽、浙江、广东等特定地区。2008年,共发现3,3736例病例,其中22例患者死亡,而42例为严重复杂病例。大约415阜阳市24 h检出患者。2008年5月5日,浙江省发现约6,300名患者死亡率为 26 例,其中 5,151 名患者被发现安徽省手足口病病例8531例在中国被发现,受影响婴儿的年龄小于6岁或2岁。在台湾,1998年发现了大约129,101名手足口病患者,其中405名患者被发现患有脑膜炎和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为78人。2008年,通过手足口病识别出387名重症患者感染了EV71,台湾的死亡率为14人。1998年在台湾,44.4%的患者被识别为EV71,1999年为2%,2000年为20.5%。
1998年检测到的大多数EV71病例为C型基因,而1/10被识别为B型基因。EV71的死亡率在1998年为78人,2000年为25人,2001年为26人。林和邹将1998年台湾的爆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6月7日,大约有405个重症病例,91%的5岁以下婴儿死亡。此外,发现16%的病例出现在六个月或更小的儿童中,而43%是7-12个月的儿童,65名中有78名儿童因肺水肿或出血而丧生,这些都与致命病毒有关。第二阶段发生在10月4日,在台湾南部发现的病例很少。2011年至2012年间,越南首次发现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儿童,大约有200,000例病例,死亡率为207人。大约在2012年的前7个月,检测到63,780例手足口病病例。越南国家婴儿医院副院长Tran Minh Dien宣布,58.7%的病例是由EV71引起的。在韩国,2009年春季首次发现手足口病感染患者并住院治疗;几天后发现所有患者都因严重并发症死亡。此外,手足口病在1997-2000年发生在日本,在1997年发生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陈等人证明,EV71主要在亚太国家看到。而且,目前在中国、香港、韩国和越南发现了EV71的C4基因型,而在日本、马来西亚和台湾发现了B5基因型。在澳大利亚,2013年6月,大约有100名儿童感染了EV71,其中悉尼发现了四例。在柬埔寨,2012年4月至7月间,死亡率为64人,2人存活,他们都是7岁以下的儿童。感染的儿童在24小时内死亡,主要症状是呼吸问题、发热和神经异常。2012年7月6日,在24例中发现了15例EV71阳性。之后,感染率逐渐下降。2012年7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柬埔寨没有EV71。
7.分子流行病学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基因型在不同国家被检测到,如表2所示。1969年,在美国一名患有脑炎的儿童体内检测到EV-A71。之后,在1970年代,感染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儿童中迅速传播。2017年,Shin等人报告称,EV-A71由衣壳蛋白VP1、VP2、VP3和VP4组成,其中VP1具有抗原性和中和因子。此外,Yi等人报告称,基于VP1核苷酸序列,EV-A71可以被分类为A、B和C三个独立的基因组。基因组A包含原型EV-A71菌株(BrCr-CA-70),1969年首次在美国检测到,但直到2008年才在中国检测到。根据Solomon等人的研究,基因组B被细分为B1、B2、B3、B4和B5等亚基因组。此外,基因组C也被分类为C1、C2、C3、C4和C5等亚基因组。而且,C4基因组再次被细分为C4a和C4b谱系。然而,基因组D首次在印度检测到,基因组E和F首次在非洲被确认。此外,EV71在亚太地区更为常见。在亚太地区,直到2008年才检测到基因组A,但自1997年以来就已识别出基因组B和C。此外,自1990-2016年以来,像B3、B4、C1和C2这样的亚群在这一地区迅速传播。同时,C4和C4a也在这一地区流行,其中C4a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突变与C4b相对相同。进一步研究发现,C4a向C4b的变化是中国神经病毒性流行病增加的主要原因。从遗传和抗原分析来看,据报道C4a不仅从中国传播到越南,而且在2011年在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高度传播。Bible等人报告称,EV-A71菌株也在亚太地区以外传播。从1963年到1986年,在荷兰检测到B0、B1和B2亚群。此外,在1987年,B基因组被C、C1和C2取代。根据流行病学研究,B1、B2、C1和C2亚群逐渐在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传播。除此之外,从1997年开始,B3-B5、C4和C5在亚太地区被看到,但在该地区之外没有被看到。渐渐地,EV-A71开始在全球传播。从1900年到2016年,由B0、B1和B2、C2、C3、C4a和C4b亚群引起的感染迅速传播。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突变的EV-A71在全球传播,而B5亚群与B1、B4、C2和C4具有不同的抗原性。
8.EV71中的临床症状
在EV71感染患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发热(81%),伴有皮疹(70%)、失眠(66%)、呕吐(62%)、倦怠(40%)、肌阵挛(60%)和共济失调(42%)。在47名客户中进行了脑脊液(CSF)评估,其中45名为多核细胞增多症,中位数为94/ml,范围在15-920/ml之间。然而,他们中没有人的CSF标本中分离出病毒。CA16最常见的诊断载体是手足口病(HFMD),而CA5、CA9和CA10在其他公认的HFMD肠道病毒中被静态识别为HFMD的来源。EV71和CA16是高度神经毒性病毒,已在患者中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问题,这些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已被确定为致命HFMD的主要原因。来自西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的临床实验表明,由于CA16和EV71,手足口病(HFMD)的皮疹可能是多变的。由于CA16在手臂和腿部出现的皮疹或红斑,比EV71病毒的大水疱更多,其中皮疹在这些病毒中最常见且呈点状。EV71患者的感染三到四天的特征是口腔、牙龈、腭、丘疹和水疱性黏膜疹在唇部、臀部、脚部的分布。一些主要的临床症状在表3中简要显示。
9.病理机制
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的病理机制流程图见图3。EV71主要发生在脑干脑炎,特别影响延髓,并与心肺功能障碍有关。EV71感染在亚洲更为常见,死亡率较高。EV71引起的高烧疾病持续3-10天。手足口病的传播不仅可以通过隔离患者来控制,还可以通过保持适当的卫生习惯,比如定期洗手和经常清洁可接触物体的表面。这种病毒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危害并导致死亡。EV71是一种神经性病毒,主要目标是影响脑干。EV71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CNS,也可以通过逆行轴突运输通过外周神经进入。EV71病毒还可以通过外周运动神经传播到CNS,骨骼肌会立即被CNS感染,不仅是通过运动神经元,还可以通过其他神经途径。
图3 肠道病毒71的病理机制流程图
根据马来西亚的尸检研究,在脊髓灰质、脑干、下丘脑、下丘脑和齿状核发现了炎症。神经病毒性被认为是死亡的主要原因。Li等人提出,VP1蛋白中的L97R变异增加了EV71的神经元趋向性,尽管VP1、5' NCR和蛋白酶2A的变异影响病毒的毒力。RNA序列中的变异变化会导致一些神经系统感染。EV71感染引起的肺水肿的作用机制是破坏内侧、腹侧和尾侧延髓,导致血液流向肺部。此外,患有EV71脑干脑炎的儿童也会发展成肺水肿。
也有报道称,异常的细胞因子激活会在肺部产生严重的炎症。从几项研究中发现,患有严重EV71脑炎的儿童具有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单倍型(CTLA-4)。还有报道称,EV71会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和发热,这些是儿童的不良健康影响。根据尸检研究,发现台湾和香港的EV71感染死亡率是由脑干脑炎引起的。肠道病毒不仅受病毒因素的影响,还在其生命周期中增殖宿主因素。病毒和宿主因素的相互作用在病毒复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尽管基于细胞的系统和动物模型中组织特异性病毒毒力了解甚少,但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
10 .EV71疫苗
一些EV71感染不仅有症状,而且无症状,并且可以通过疫苗来控制。迄今为止,已经开发了不同的EV71疫苗,如灭活病毒疫苗和病毒样颗粒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以及减毒活疫苗。从先前的研究中报告,与其他灭活疫苗相比,灭活全病毒EV71疫苗更有效。从先前的发生情况来看,也发现甲醛灭活EV71疫苗对任何动物模型都非常有效和具有保护性。
另一方面,甲醛灭活EV71疫苗被表达为一种佐剂疫苗,它在III期试验中引起交叉中和抗体的回归。根据报告,中国约有30,000名儿童在灭活EV71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中被治愈。2015年12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调查了2种灭活EV-A71疫苗,这些疫苗抑制了儿童中的严重手足口病。另一方面,在台湾和新加坡开发了甲醛灭活EV71疫苗,这些疫苗进行了I期临床试验,结果对预防EV71感染非常出色。尽管灭活EV71疫苗主要用于保护儿童,但它们有潜力抑制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病毒样颗粒(VLPs)疫苗与灭活全病毒EV71疫苗完全不同。VLPs疫苗具有衣壳蛋白的所有表面表位,并且比灭活疫苗的效果要小。除此之外,还开发了一些新的EV71疫苗,如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和肽疫苗。EV71疫苗的开发在亚洲国家是积极和正在进行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疫苗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共同努力,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EV71疫苗。
11.结论
EV71是一种对全球婴幼儿和儿童构成生命威胁的疾病。这种病毒感染在亚洲迅速蔓延,导致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异常等长期健康危害。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和传染性疾病。儿童在接触病毒后3天内被感染,并保持传染性直到10天。这种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皮疹、口腔溃疡和肌肉疼痛等。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针对EV71病毒的特定治疗方法。症状轻微的儿童是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儿童可以完全康复,但有些可能会遭受严重的并发症或致命的病毒感染。因此,迫切需要治疗这些病毒感染。EV71疫苗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儿童的无价之宝。对灭活EV71疫苗的临床研究表明,它是对抗与EV71感染相关的严重手足口病爆发的有用武器。亚洲公司在EV71疫苗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表明这些亚洲国家的疫苗研发和评估有所改进。尽管如此,其他国家在针对婴儿和儿童的重要目标人群中的市场准入批准和应用面临技术和立法障碍。疫苗的可获得性、将EV71疫苗引入EPI的可能性以及疫苗标准的协调是障碍。因此,国际合作对于控制EV71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传播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应带头制定EV71疫苗质量控制和评估标准。好消息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国家食品和药物控制研究所和国家生物标准与控制研究所正在合作为EV71疫苗制定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和抗体标准,这可能有助于标准化疫苗质量控制和评估。目前,只有中国成都研究所开发的日本脑炎(JE)疫苗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认证。在成本效益高的EV71疫苗广泛可用之前,世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推动人用及兽用疫苗行业交流,共同探讨该领域的最新研发进展、产业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生物制品圈联合四叶草会展将于2024年8月16日-17日在苏州共同举办“第三届新型疫苗研发峰会”。诚邀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享学术盛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名称:2024第三届新型疫苗研发峰会
时间:2024年8月16-17日(周五-周六)
地点:苏州(酒店定向通知)
主办单位:四叶草会展、生物制品圈
媒体支持:药时空、抗体圈、细胞基因研究圈
会议费用:点击二维码即可查询。
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 报名成功(报名志愿者,免交报名费,承担一定工作任务)!
转发分享福利:疫苗研发企业、科研院校和监管机构人员,前30位报名人员转发分享会议信息可免费参会(不含餐饮)报名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工作人员微信后,发送截图即可。
组委会获得报名信息后,根据报名信息进行初筛,并进一步与报名者沟通确认,实现精准邀请,最终有机会进入大会微信群(严格审核通过)。
大会日程
已经确定的报告人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版
权
声
明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