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药物发现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Insilico Medicine IP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Insilico Medicine IP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首个蛋白降解药物PROTAC分子的论文发布之后的20年里,这一技术从学术界转化为临床前和临床期新药开发项目,并且在2019年首次在肿瘤学领域获得临床概念验证。靶向蛋白降解是当前新药研发的热点领域,可以用于靶向此前“不可成药”的靶点,通过降解与疾病相关的蛋白治疗多种疾病,解决传统小分子或生物大分子无法解决的难题。
截至今年3月,全球在研蛋白降解药物临床阶段24个,临床前阶段141个(中国地区33个,非中国地区108个),在研疗法针对逾55个靶点,靶向蛋白降解药物领域正在进入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交易合作事件也快速增加。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6月7日,2022年全球发生靶向蛋白降解疗法交易(包括研发或授权合作、并购)事件12起,5起公开总交易金额超36亿美元,其中Amphista、Plexium等公司通过独特技术与多家知名药企进行交易合作。相较于去年同期,在这一赛道上,各大药企加速布局。
本文将结合公开信息,按照交易时间顺序对2022年靶向蛋白降解疗法交易事件详细介绍,供读者参阅。
1. Salarius Pharmaceuticals收购DeuteRx的口服蛋白降解药物产品组合
2022年1月13日,抗肿瘤靶向疗法研发公司Salarius Pharmaceuticals宣布收购DeuteRx的一系列口服小分子靶向蛋白降解药物产品组合,以扩展其肿瘤产品管线。此次收购内容包括DeuteRx的主要候选药物DRX-164(Salarius Pharmaceuticals现已将其更名为SP-3164)、相关专利组合以及在靶向蛋白降解领域开发的一系列未公开的抗肿瘤产品。
根据协议条款,交易总金额最高达2.745亿美元。其中DeuteRx将收到来自Salarius Pharmaceuticals的预付款,包括150万美元现金付款和100万美元的限制股投资。作为协议的一部分,Salarius Pharmaceuticals与DeuteRx将合作完成SP-3164开发活动以及未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活动,SP-3164成功开发后,DeuteRx还有权获得关于SP-3164最高达5300万美元的未来临床和注册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达1.35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并获得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此外,DeuteRx有资格获得未来两个产品的临床、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最高达8400万美元。
2. 新锐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达成合作,加速新型共价分子胶降解药物开发
2022年1月25日,肿瘤蛋白降解疗法研发公司Monte Rosa Therapeutics宣布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商业部门耶达研发有限公司(Yed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any)以及Nir London博士达成合作,利用共价配体定向释放(CoLDR)技术加速新型共价分子胶降解药物的发现和开发。
Monte Rosa Therapeutics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肿瘤蛋白降解疗法研发公司。该公司的药物发现平台将专有的小分子蛋白降解药物化合物库与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基于机器学习的靶点筛选技术以及计算化学相结合,可用于预测和获得蛋白降解药物图谱。
3. 5亿美元助力开发新型分子胶,安进达成研发合作
2022年2月4日,安进(Amgen)和Plexium公司宣布,双方达成一项多年研发合作,针对历史上具有挑战性的药物靶标,发现新型靶向蛋白降解的分子胶疗法。这一合作将聚焦于通过发现以前未知的分子胶或单价降解药物来扩展靶向蛋白降解机会。
此次合作结合了Plexium基于细胞的高通量筛选技术,驱动创新分子胶候选疗法的发现。
根据协议条款,合作最初将集中于两个项目,安进拥有增加额外项目的选择。Plexium有资格获得基于研发、监管和商业进展的里程碑付款,总额可超过5亿美元。安进拥有推进至预定临床前开发阶段的每个项目的商业化许可,并将负责全球开发和商业化。
4. AI助力蛋白降解药物开发,德国默克达成研发合作
2022年2月9日,CelerisTx宣布与德国默克(Merck KGaA)达成一项研究合作协议,利用CelerisTx基于图形的人工智能(AI)技术平台,发现和设计新型小分子结合剂和双功能蛋白降解药物。
CelerisTx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填补理性设计这些化合物的知识空缺。该公司开发的Celeris One平台是一个能预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闭环发现引擎,可生成符合相关降解药物成功标准的新化学实体,并将这一知识扩展到合成和生化验证。这一发现引擎的应用有望简化强效降解药物的发现方式,同时提高上游研发的生产力。
5. AI助力开发蛋白降解疗法,新锐达成超6亿美元合作
2022年2月28日,Blueprint Medicines宣布与Roivant Sciences旗下的Proteovant Therapeutics达成一项战略性合作,以发现并开发新型靶向蛋白降解疗法,旨在针对癌症和血液学疾病领域的未竟医疗需求。靶向蛋白降解利用人体天然的蛋白处理系统,提供了针对之前“难以成药”的蛋白靶标,开发创新靶向药物的潜力。根据协议条款,Proteovant将获得2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将有资格获得额外高达6.32亿美元的潜在研究、开发、监管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前两个项目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此次合作将结合Proteovant基于AI的靶向蛋白降解(TPD)技术平台,和Blueprint Medicines在精准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发现新型靶向蛋白降解药物。两家公司将共同研究重要靶点,并将最多两种新型蛋白降解药物推进到开发候选药物阶段。作为合作的核心部分,Proteovant公司TPD平台的独家合作伙伴VantAI公司将使用高级AI技术,用于生成和优化蛋白降解药物。在确定临床开发候选产品后,Blueprint Medicines拥有开发和商业化合作产品的独家选择权。
6. 与杨森达成研发合作,AI助力开发新型分子胶等药物
2022年4月13日,AI驱动的药物设计公司VantAI宣布,与杨森(Janssen)签订了一项多年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利用VantAI的深度学习平台,开发针对重要疾病靶标的新型分子胶和异源双功能蛋白降解药物。根据协议,合作重点将放在两个靶向蛋白降解药物和一个新型E3泛素连接酶平台的开发上,此外,杨森将获得合作产生的所有产品的商业化独占许可,并负责全球开发和商业化。
VantAI是Roivant Sciences的子公司,致力于使用机器学习,设计和优化诱导接近(induced proximity)药物。该公司的进化评分系统借鉴天然出现的蛋白互作界面,允许生成模型设计分子量更小的分子胶,形成高度合作的三元复合物。VantAI已经与众多生物医药伙伴合作,通过其独特的“Protein-Contact-First”策略,启动令人兴奋的新开发项目,所需时间和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一小部分。
7. 与勃林格殷格翰达成研发合作,AI助力开发创新蛋白降解药物
2022年4月22日,VantAI和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早期药物发现研究合作,聚焦于发现降解传统“不可成药”靶点的创新降解药物。
这一合作最初将聚焦于一项与多个独特E3连接酶平台结合的降解剂项目。两家公司的科学家将利用VantAI的几何深度学习平台,优化针对每个E3连接酶平台的新分子设计。利用靶点和不同E3连接酶之间的独特互作界面,创建优化药物效力和选择性的新渠道。
8. 分子胶新锐与艾伯维达成研发合作,剑指神经疾病
2022年4月29日,Plexium公司宣布,已经与艾伯维(AbbVie)公司达成研发协议,针对神经疾病,联合开发创新靶向蛋白降解疗法。这一合作将结合艾伯维在神经科学方面的广泛能力和Plexium公司的综合性靶向蛋白降解平台,开发针对历史上具有挑战性靶点的创新疗法。
Plexium公司着重发展单价降解药物。Plexium的靶向蛋白降解平台通过DNA编码化合物库表型筛选,能在疾病相关的细胞背景下,识别细胞活性候选降解药物并进行评估。作为一种药物发现引擎,它旨在识别与E3连接酶结合的新型小分子。这种小分子可以与靶标蛋白或E3连接酶单独结合,导致蛋白构象发生变化,最终降解靶标蛋白。此外,该平台非常适合研究E3连接酶以及调节E3连接酶活性对细胞表型的影响,并可用于鉴定结合E3连接酶的新型小分子,针对特定的活性谱对小分子进行优化。
9. 新锐与德国默克达成8.935亿欧元合作,推进新一代靶向蛋白降解疗法开发2022年5月4日,肿瘤蛋白降解疗法研发公司Amphista Therapeutics与德国默克(Merck KGaA)的子公司Merck Healthcare达成合作,两家公司将基于Amphista Therapeutics独有的蛋白降解药物发现平台Eclipsys,针对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的3个靶点开发小分子蛋白降解药物,推进新一代靶向蛋白降解疗法开发。根据协议条款,Amphista Therapeutics将获得预付款、研发资金和里程碑付款,总计最高达8.935亿欧元。
Amphista Therapeutics是一家总部位于苏格兰的肿瘤蛋白降解疗法研发公司,由Advent Life Sciences创立,正在推进一系列候选药物的开发,这些候选药物最初专注于肿瘤学,以解决许多难以治疗的肿瘤类型。该公司利用机体的自然过程选择性地、高效地降解和清除致病蛋白,基于新型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的产品线主要集中在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上。
10. 新锐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12.8亿美元合作,推进新型靶向蛋白降解疗法研发
2022年5月5日,肿瘤蛋白降解疗法研发公司Amphista Therapeutics与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达成合作,利用Amphista Therapeutics专有的蛋白降解药物发现平台Eclipsys开发新型靶向蛋白降解疗法。
根据协议条款,双方将合作发现和开发小分子蛋白降解剂,百时美施贵宝将获得所开发降解剂的全球独占许可,并负责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活动;Amphista Therapeutics将获得3000万美元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潜在最高达12.5亿美元的付款,包括里程碑付款、有限的扩展合作付款,以及基于全球产品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11. “靶向蛋白降解+蛋白质组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靶向蛋白降解药物2022年5月7日,蛋白稳态调控药物研发公司和正医药与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开发公司景杰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靶向蛋白降解领域就靶点发现、药物研发等方面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此次合作,和正医药与景杰生物将充分利用各自特有的小分子DaMLib库、DaTProD平台和“整合蛋白质组学平台”,共同引领靶向蛋白降解技术的突破。
和正医药拥有自主开发的DaMLib类药性片段库和蛋白降解/拯救药物DaTProD及DaTProSTM技术平台,支持高效输出新药候选分子。公司已建成拥有10余个1类新药的项目管线,其中3个分子进入临床研究,2个蛋白降解分子进入临床前研究。
景杰生物致力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与开发,以“蛋白质组学--精准医学”前沿研究领域为科学背景,已形成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商业模式,现已建成“整合蛋白质组学平台”,内含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表观遗传学技术平台、生物标志物发现平台、高质量抗体开发平台、诊断试剂盒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
12. AI助力开发蛋白降解疗法,针对“不可靶向”药物靶点
2022年5月10日,专注于开发“不可靶向”药物靶点领域的奕拓医药(ETERN Therapeutics)与由端到端AI驱动的临床阶段药物研发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宣布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数个未公开靶点,发现和设计潜在的全新机制药物。
本次合作旨在将英矽智能端到端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平台Pharma.AI,与奕拓医药蛋白动态结构技术平台(Dynamic Structure Platform)相结合,开发针对选定靶点的小分子药物。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英矽智能独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及计算机模拟等分子设计手段,与奕拓医药的蛋白动态结构技术平台及生物筛选平台体系,共同发现、设计和筛选针对肿瘤靶点的PROTAC小分子候选药物,推动创新药物的开发和后续的转化。
期待这些蛋白降解疗法的交易合作后续研究顺利进行,为患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月10日消息,专注于开发 “不可靶向”药物靶点领域的奕拓医药 (ETERN Therapeutics)与由端到端人工智能驱动的临床阶段药物研发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近日宣布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数个未公开靶点,发现和设计潜在的全新机制药物。
奕拓医药成立于2018年10月,专注于开发全球创新的针对“不可靶向”药物靶点的抗肿瘤小分子药物。依托于两个药物开发平台——蛋白动态结构和液-液相分离技术平台,奕拓医药在短时间内打造了多个研发管线,其中两个产品已经进入临床,有望为治疗人类重大疾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端到端人工智能(AI)驱动的药物研发公司,通过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连接生物学、化学和临床试验分析,利用深度生成模型、强化学习、转换模型等现代机器学习技术,构建高效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识别全新靶点并生成具有特定属性分子结构的候选药物。英矽智能聚焦癌症、纤维化、免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衰老相关疾病等未被满足医疗需求领域,推进并加速创新药物研发。
本次合作旨在将英矽智能端到端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平台Pharma.AI,与奕拓医药蛋白动态结构技术平台(Dynamic Structure Platform)相结合,开发针对选定靶点的小分子药物。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英矽智能独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及计算机模拟等分子设计手段,与奕拓医药的蛋白动态结构技术平台及生物筛选平台体系,共同发现、设计和筛选针对肿瘤靶点的PROTAC小分子候选药物,推动创新药物的开发和后续的转化。
奕拓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继东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英矽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奕拓基于多年的基础研究,致力于创新靶点的发现和验证,通过搭建蛋白液-液相分离和动态结构平台高效靶向‘不可靶向’药物靶点,解决全球未被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英矽智能是AI制药领域的领军企业,我们期待和英矽智能的合作能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提升创新药物的研发效率,惠及全球更多患者。”
英矽智能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表示:“跟奕拓医药的战略合作是英矽智能深耕国内合作,共同推进国内药物研发国际化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合作双方会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奕拓医药先进的生物学平台和英矽智能高效的人工智能化学平台,联合推动传统意义上‘难成药’靶点的新型蛋白降解剂的开发,提升在研项目的国际竞争力。”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2年4月13日-- 由端到端人工智能(AI)驱动的临床阶段药物研发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今天宣布,公司提名了一款靶向"合成致死"靶点去泛素化酶(USP1)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用于抗肿瘤治疗。该候选化合物是一款由AI设计,并经临床前实验验证具有优越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药性的口服小分子化合物。
"合成致死"是肿瘤治疗的前沿领域,基于成熟的遗传学方法,利用肿瘤细胞的弱点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同时保护正常细胞免受伤害。"合成致死"策略通过靶向"合成致死"靶点为治疗携带特异性突变的癌症患者开辟了新路径。
英矽智能的候选化合物是一款高选择性的USP1小分子口服抑制剂。USP1在DNA损伤应答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使Fanconi Anemia (FA) 和Translesion Synthesis (TLS)通路中的特定蛋白去泛素化,调控DNA损伤反应通路。在同源重组缺陷 (HRD) 突变的肿瘤中,抑制USP1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USP1 和 HRD的合成致死效应是由于持续的 PCNA/FANCD2单泛素化造成的。
英矽智能的候选化合物在具有HRD突变的广泛肿瘤谱系中显现出潜在疗效。体外数据显示,该化合物在 BRCA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中具有强效的抗增殖活性和优异的选择性。 CDX/PDX 模型的体内疗效研究显示,单药治疗表现出强效的抗肿瘤活性,与奥拉帕尼(Olaparib)联用时,该化合物表现出强效的抗肿瘤活性和持久的使肿瘤消退的能力。 英矽智能已经启动了用于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临床前研究,以尽快将这一内部自研项目推进到临床阶段。
英矽智能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表示:"很高兴看到我们的人工智能引擎能够帮助USP1项目快速发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这一成就再次证明了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我们将继续利用人工智能平台赋能化合物生成和全新靶点发现和验证,进一步加强英矽智能在合成致死领域的项目管线。"
英矽智能于2021年6月启动靶向USP1的人工智能药物设计项目。凭借卓越的人工智能平台和强大的内部药物研发实力,英矽智能在项目启动9个月内,仅合成和测试了不到80个化合物,就提名了该项目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全新结构由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Chemistry42设计和优化,该平台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 技术加速小分子化合物的生成。
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 Zhavoronkov 博士表示:"瞄准合成致死靶点USP1提名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加强了我们不断增长的肿瘤管线。靶向USP1 且具有前景的分子非常少,而我们用人工智能设计的分子是高度差异化的,在生成阶段就配置了许多特定成药性属性,这些属性已在临床前实验中得到验证。 我们很高兴看到,我们为合作伙伴提供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平台Chemistry42也加速了内部药物研发。"
英矽智能正在迅速开发一系列由 AI 赋能的疗法,包括由AI发现全新靶点、并针对该靶点设计全新化合物,以及针对已知靶点、由AI 设计具有特定属性的全新分子结构。在过去12 个月内,英矽智能已经提名了6款由AI发现或设计的临床前候选药物,包括与复星医药合作的靶向肿瘤免疫靶点QPCTL的临床前候选药物。 此外,英矽智能首个内部自研的肺纤维化项目也成功完成0期微剂量组人体试验,并进入 1期临床试验阶段。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100 项与 Insilico Medicine IP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Insilico Medicine IP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