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20-03-17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Active, not recruitingN/A 鲑降钙素注射液在中国健康成年参与者中的单中心、随机、开放、单次空腹肌内注射给药、两制剂、两周期、双交叉生物等效性研究
主要目的:以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鲑降钙素注射液(规格:1 mL:100 IU)为受试制剂(T),以Future Health Pharma GmbH持证的鲑降钙素注射液(商品名:Miacalcic®;规格:1 mL:100 IU)为参比制剂(R),对比在中国健康成年参与者中单次空腹肌内注射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考察两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次要目的:观察鲑降钙素注射液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商品名:Miacalcic®)在健康参与者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苯环喹溴铵吸入气雾剂单次给药人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临床试验
观察单次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苯环喹溴铵吸入气雾剂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点,为制定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3期 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治疗感冒引起的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症状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验证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在180μg/次(90μg/喷,每次每侧鼻孔各1喷),每天4次的剂量下治疗感冒引起的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0 项与 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随着我国对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视与投入,自主药物研发逐渐成为各大药企和科研机构争相追求的目标。自主研发小分子化学创新药需要深厚的基础研究积累、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创新的研究方法,往往是新药研究中的风向标。本文通过查阅药渡网和药智网,并结合文献检索,总结了我国自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自主研制的42种小分子化学创新药。
1 索凡替尼
作用机制:VEGFR和FGFR1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进展期非功能性、分化良好(G1、G2)的非胰腺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瘤;
批准时间:2020年12月;
申报公司: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2 奥布替尼
作用机制:BTK 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1)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2)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
批准时间:2020年12月;
申报公司: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3 磷酸依米他韦(东卫恩)
作用机制:NS5A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与索磷布韦联用,治疗成人基因1型非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
批准时间:2020年12月;
申报公司: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 环泊酚
作用机制:GABAA受体;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镇静;
批准时间:2020年12月;
申报公司:辽宁海思科制药(思舒宁) 有限公司。
5 氟唑帕利(艾瑞颐)
作用机制:PARP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既往经过二线及以上化疗的伴有胚系BRCA突变(gBRCAm)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治疗;
批准时间:2020年12月;
申报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 恩沙替尼
作用机制:ALK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此前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或者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
批准时间:2020年11月;
申报公司: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 依达拉奉右旋莰醇(先必新)
作用机制:清除自由基及改善血脑屏障;
中国批准适应症:依达拉奉(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和右旋莰醇(双环单萜类化合物,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和致炎蛋白COX⁃2、iNOS的表达);
批准时间:2020年7月;
申报公司: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
8 盐酸拉维达韦(新力莱)
作用机制:NS5A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联合利托那韦强化的达诺瑞韦钠片和利巴韦林,用于治疗初治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非肝硬化成人患者,不得作为单药治疗;
批准时间:2020年7月;
申报公司:歌礼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9 泽布替尼(百悦泽)
作用机制:BTK选择性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和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
批准时间:2020年6月;
申报公司:百济神州(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 甲磺酸阿美替尼(阿美乐)
作用机制:EGFR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
批准时间:2020年3月;
申报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1 苯环喹溴铵(必立汀)
作用机制:选择性M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改善变应性鼻炎引起的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症状;
批准时间:2020年3月;
申报公司:银谷制药有限责任有限公司。
12 盐酸可洛派韦(凯力唯)
作用机制:NS5A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与索磷布韦联用,治疗初治或干扰素经治的基因1、2、3、6 型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合并或不合并代偿性肝硬化;
批准时间:2020年2月;
申报公司:北京凯因格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瑞倍宁)
作用机制:GABAA受体拮抗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常规胃镜检查的镇静;
批准时间:2019年12月;
申报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4 甲磺酸氟马替尼(豪森昕福)
作用机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慢性期成人患者;
批准时间:2019年11月;
申报公司: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15 甘露特钠(九期一)
作用机制:肠道菌群;
中国批准适应症: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批准时间:2019年11月;
申报公司: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
16 可利霉素(必特)
作用机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中国批准适应症:上呼吸道感染;
批准时间:2019年6月;
申报公司: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17 本维莫德(欣比克)
作用机制: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局部治疗成人轻至中度稳定性寻常型银屑病;
批准时间:2019年6月;
申报公司:广东中昊药业有限公司。
18 罗沙司他(爱瑞卓)
作用机制: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治疗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因慢性肾脏病(CKD)引起的贫血;
批准时间:2018年12月;
申报公司: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9 呋喹替尼(爱优特)
作用机制:VEGFR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适用于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VEGF治疗、抗EGFR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批准时间:2018年9月;
申报公司: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20 吡咯替尼(艾瑞妮)
作用机制:HER2、EGFR双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联合卡培他滨,适用于治疗HER2阳性、既往未接受或接受过曲妥珠单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批准时间:2018年8月;
申报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1 达诺瑞韦钠(戈诺卫)
作用机制:NS3/4A蛋白酶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丙型肝炎;
批准时间:2018年6月;
申报公司:歌礼药业(浙制剂江)有限公司。
22 艾博韦泰(艾可宁)
作用机制:HIV融合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治疗经其他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仍有HIV⁃1病毒复制的HIV⁃1感染者;
批准时间:2018年5月;
申报公司: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
23 盐酸安罗替尼(福可维)
作用机制: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VEGFR/PDGFR/FGFR/C⁃KIT等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批准时间:2018年5月;
申报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 海姆泊芬(复美达)
作用机制:光敏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鲜红斑痣的治疗;
批准时间:2016年12月;
申报公司: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5 苹果酸奈诺沙星(太捷信)
作用机制:II型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
批准时间:2016年5月;
申报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太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 西达本胺(爱谱沙)
作用机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化疗的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 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
批准时间:2014年12月;
申报公司: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7 甲磺酸阿帕替尼(艾坦)
作用机制:VEGFR⁃2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批准时间:2014年12月;
申报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8 吗啉硝唑(迈灵达)
作用机制:DNA合成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妇科炎症治疗(盆腔炎)以及联合手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
批准时间:2014年2月;
申报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29 阿利沙坦酯(信立坦)
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批准时间:2012年7月;
申报公司: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30 艾拉莫德(艾得辛)
作用机制:核因子NF⁃κB活化作用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批准时间:2011年8月;
申报公司: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31 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
作用机制:EGFR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单药适用于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单药可试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个化疗方案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既往化疗主要是指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术后辅助治疗;
批准时间:2011年4月;
申报公司: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2 艾瑞昔布(恒扬)
作用机制:COX⁃2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疼痛症状;
批准时间:2011年5月;
申报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3 盐酸安妥沙星(优朋)
作用机制:抑细菌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AECB)、急性肾盂肾炎(AP)、急性膀胱炎和多发业性毛囊炎;
批准时间:2009年4月;
申报公司:中国安徽环球药业。
34 艾普拉唑(壹丽安)
作用机制:质子泵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十二指肠溃疡;
批准时间:2007年12月;
申报公司:丽珠集团。
35 盐酸槐定碱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不明;
中国批准适应症:试用于不能耐受标准化疗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
批准时间:2005年8月;
申报公司:通化中盛药业有限公司。
36 盐酸博安霉素(业立宁)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不明;
中国批准适应症:头颈部恶性肿瘤;
批准时间:2004年6月;
申报公司:辽源迪康药业。
37 三苯双脒(力卓)
作用机制:广谱肠道驱虫药;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治疗钩虫(尤其是美洲钩虫)、蛔虫感染;
批准时间:2004年4月;
申报公司: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8 血卟啉(喜泊分)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不明;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治疗口腔、膀胱等部位和表浅癌症;
批准时间:2003年9月;
申报公司:重庆市华鼎现代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39 甘氨双唑钠(希美纳)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不明;
中国批准适应症:适用于对头颈部肿瘤、食管癌、肺癌等实体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病人;
批准时间:2002年11月;
申报公司:广州莱泰制药有限公司。
40 丁苯酞(恩必普)
作用机制:双孔钾通道抑制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批准时间:2002年9月;
申报公司: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41 爱普列特(川流)
作用机制:选择性的和非竞争性的类固醇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批准时间:2001年1月;
申报公司:江苏联环药业。
42 双环醇(百赛诺)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不明;
中国批准适应症: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所致的氨基转移酶升高;
批准时间:2001年9月;
申报公司:北京协和药厂。
小结
长期以来,我国的原研药主要依赖进口,而从本土出口海外的药品则多为原料药或仿制药,总体对全球医药创新体系的贡献相对较小。近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医药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尤其在药改、医改的利好政策驱动下,制药业兴起创新浪潮,大批科学家归国投入新药研发,为医药产业从仿制转向创新、从本土走向全球,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自主研发新药逐年增加。
参考资料:
[1] 药渡数据库
[2] 药智网
7月6日,在2025年(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揭晓。其中,国药集团继续蝉联榜首,华润医药、齐鲁制药、远大集团、复星医药、石药集团、诺和诺德(中国)、恒瑞医药、正大天晴、上海医药位列前100位企业第二至第十位。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十当中,诺和诺德(中国)、正大天晴是首次进入,且诺和诺德(中国)还是近5年来首家进入前十的外资企业;恒瑞医药是时隔两年重新回归。“这三家本届新晋企业分别代表了外资药企本土化突破、本土企业生物药快速布局和创新转型的成功范式。”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说。稳中提质 强者恒强2024年,我国医药行业继续承压。这从2024年度前100位企业的业绩表现回落可以看出。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前10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049.7亿元,较之2023年的10301.9亿元,同比下降2.5%。郭文指出,在市场环境与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下,前100位企业的总体收入连续三年出现下滑。不仅如此,2024年,入围“前100位”门槛由2023年的30.9亿元下降至30.2亿元,其中前十位企业门槛由2023年的253.3亿元下调至237.3亿元。数据还显示,2024年前100位企业集中度为33.8%,较2023年下降1.1个百分点。不过,郭文认为,产业集中度自2018年首次突破30%以来,该指标始终在30%至36%区间波动。“这一波动意味着医药行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正经历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的结构性调整过程。”郭文说。虽然多个宏观数据出现回落,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却在连续两年负增长后呈现显著回升态势。2024年,前100位企业出口交货值为959.6亿元,同比增加9.4%。“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三个关键驱动因素:全球医药市场需求回暖、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的优化升级。”郭文分析,另外,我国医药企业不断开拓新兴市场,以东南亚、中东、非洲为代表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也逐渐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增长极。在整体承压的同时,行业分化在2024年日趋凸显。2024年,前100位企业中有42家企业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双增长,其中增幅≥10%的企业数量为15家;但两项指标双下降的企业也达31家,其中17家企业降幅超过10%在郭文看来,分化的背后是行业竞争加剧和创新转型压力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她认为,从行业实践来看,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市场运营和品牌建设等。在本届前十位企业中,国药集团是第五年蝉联首位,华润医药与齐鲁制药继续稳居第二、第三席位;远大集团与复星医药位次互换分列第四、第五;石药集团则依旧位居第六。值得注意的是,第七至十位出现变动,诺和诺德(中国)凭借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及新一代胰岛素产品的市场表现排名第七,这也是其首次凭借主营业务收入跻身前十,成为近5年来首家进入前十的外资企业;恒瑞医药自2022年“前100位企业”跌出前十后,本届,又凭借49.6%的创新药收入占比强势回归排名第八,彰显其研发转型成效;正大天晴则得益于其近年获批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和新药,以及引进的高价值产品,首次闯入前十、位列第九;上海医药位列第十,相较2023年排名下降两位。广药集团、扬子江药业、修正药业则在本届“前100位企业”中均跌出十强。2024年,还有8家企业新晋前百,分别是北京同仁堂、四川百利药业、凯莱英医药集团、赫力昂(苏州)制药、中美天津史克制药、华立医药集团、华邦生命健康和亿帆医药。这些企业的成功晋级,得益于其各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创新求变 多元并进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不仅是医药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分析2024年前100位企业的发展,不难看出,研发创新成为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宝。在业绩增长持续承压的大背景下,前100位企业持续加码创新,研发投入逐年递增,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2024年,前100位企业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平均研发费用达8.3亿元,同比增长6.3%,是十年前的3.2倍;研发投入强度为8.2%,较上一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是十年前的2倍。具体来看,2024年,前100位企业中有13家企业研发强度超过15%,其中7家超过了20%。从研发投入强度看,信达生物位居第一,恒瑞医药、东阳光、百利药业和先声药业等企业也保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石药集团、长春高新等企业在当期业绩回落下,仍保持较高研发投入。“这体现了前100位企业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仍然坚定加码创新投入,为长远发展蓄力。”郭文如是点评。持续的创新投入也结出了丰硕成果。2024年,我国全年共获批48个创新药物,其中有12个来自前100位企业。这12个创新药包括多个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突破性疗法,例如我国首款国产TROP2 ADC药物芦沙妥珠单抗、全球首款融合抗PD-1与抗CTLA-4双重机制的组合抗体艾帕洛利单抗+托沃瑞利单抗、全球首款双周超长效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考格列汀片等,创新程度不断提升。“这些研发成果反映了重点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研发布局,正在实现从仿制跟随到创新引领的重要转变,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医药创新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郭文说。“出海”已成为我国医药企业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2024年,以恒瑞医药、豪森药业、信达生物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完成了多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授权合作,有效推动了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在创新药国际化方面,2024年亿帆医药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获得欧盟EMA和巴西ANVISA的上市许可;豪森药业的HS-20093、先声药业的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科伦博泰的芦康沙妥珠单抗均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突破性疗法认定。2024年数据显示,前100位企业共开展39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覆盖美国、澳大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此外,数智赋能、开放协作、并购重组也是前100位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重要的制胜法宝。例如,以复星医药、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药物发现、临床试验优化等研发关键环节;豪森药业通过外部引进快速扩充产品管线;羚锐制药收购银谷制药切入化药领域,东北制药并购鼎成肽源布局细胞与基因疗法,康缘药业收购中新医药拓展生物药管线,通过技术跃迁实现创新升级等。“2024年,面对医药行业深度调整与转型挑战,前100位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以责任引领变革,既彰显了产业发展的强大韧性,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示范。”郭文说,未来,这些领军企业必将继续坚持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深化数智融合提升产业效能,加速资源整合优化产业格局,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推动中国医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注入持久动力。转自中国医药报END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 点击上方 一键预约 ☝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7月6日,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举办的2025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在北京开幕,活动揭晓了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位列前三甲。1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3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4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8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9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2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3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15晖致制药(大连)有限公司16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7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18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9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20新和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1威高集团有限公司22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23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4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6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7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29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0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31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32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3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4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5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36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7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8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39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40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1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42江苏济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3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4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45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46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47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48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49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哈药集团有限公司51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2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3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54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55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6先声药业有限公司57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8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9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60深圳市海普瑞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1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2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63青峰医药集团有限公司64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5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6上海创诺医药集团有限公司67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8烟台绿叶医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9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0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71赫力昂(苏州)制药有限公司72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73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74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75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6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7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78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79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80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1辰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2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3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84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5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7江苏苏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88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9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0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1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92华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93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94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95朗致集团有限公司96山东金城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7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8华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99卫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0亿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来源:2024《中国医药工业统计年报》2024 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这一年,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医药市场持续承压。为进一步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医药行业在结构调整中逐步实现企稳向好。“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即行业通常所说的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下文简称“前100位企业”)。它源自《2024中国医药工业统计年报》的客观数据,由综合册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序前100位的企业构成。综观2024这一年,作为中国医药工业的优秀代表,前100位企业在行业整体承压、市场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以创新为引擎,以质量为基石,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示范引领作用。业绩表现前100位企业的业绩表现是医药行业运行状况的重要投射,其核心业绩指标的变化,有助于研判行业发展态势和增长质量,评估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洞察未来发展趋势。业绩增长持续承压在市场环境与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下,前100位企业的总体收入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从2022年同比下降4%,到2023年降幅收窄至0.3%,2024年降幅增大至2.5%,总收入为10049.7亿元。这一变化轨迹主要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行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图1:2020-2024年前10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入围门槛再度回调前100位企业入围门槛既是衡量行业竞争强度的重要基准之一,也直观反映了这一优秀群体的综合实力水平。2024年,前100位企业入围门槛降至30.2亿元,前十位企业门槛同步回落至237.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和6.3%,延续了2023年的下行趋势,反映出头部企业正面临深度调整压力。图2:2020-2024年前100位企业门槛变化情况纵观前100位企业名单,每年均有表现突出的企业崭露头角。2024年,有8家企业新晋前百,分别是北京同仁堂、四川百利药业、凯莱英医药集团、赫力昂(苏州)制药、中美天津史克制药、华立医药集团、华邦生命健康和亿帆医药。这些企业的成功晋级,得益于其各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如百利药业凭借授权收入的强劲拉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实现超过10倍的跨越式增长,从而一举挺进百强第53位;而亿帆医药则主要凭借新产品商业化放量,因此成功迈入前百阵营。集中度微幅调整前100位企业集中度能客观体现医药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自2018年首次突破30%以来,该指标始终在30%至36%区间波动,2024年较2023年下降1.1个百分点至 33.8%。这一波动并不意味着产业集中度有走低趋势,而是医药行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正经历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的结构性调整过程,体现了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和竞争格局的良性演变。图3 近十年前100位企业集中度变化走势出口态势企稳回升在连续两年负增长后,2024年前100位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呈现显著回升态势,同比增长9.4%,与行业整体承压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三个关键驱动因素:全球医药市场需求回暖、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的优化升级。此外,新兴市场不断开拓,对以东南亚、中东、非洲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也逐渐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增长极。图4 2020-2024年前100位企业出口交货值变化特征图谱前100位企业的空间分布、所有制结构、绩效分化及梯队格局,是研判医药行业结构性特征的重要维度。通过解析其构成与演变,能够把握资源配置的动态变化,洞察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区域分布愈加集聚前100位企业的区域分布是观察产业格局的重要窗口,既能体现优质医药企业的集群特征,也能从侧面反映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支撑力度。2024年,前100位企业数量超过5家的地区共7个,依次是江苏(16家)、北京(12家)、浙江(12家)、山东(11家)、上海(7家)、广东(7家)和天津(6家)。其中,江苏省前100位企业数量连续两年居首,且其百强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在全国占比24.2%,充分彰显了该区域医药的创新实力。图5 2023-2024年前100位企业数量超过5家的地区除企业数量外,前100位企业的规模体量与盈利能力同样也格外引人关注。2024年,北京前100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居全国首位,分别占前100位企业总体的21.4%和23.6%,且其12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值也领跑全国。作为国内医药创新高地以及央国企、外资总部的集聚地,北京通过创新产业政策、布局前沿赛道和加速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在2024年突破万亿元,也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超万亿的城市。图 6 2024年前10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五地区重点指标占比我国医药产业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发展特征。2024年,前10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排名前五的地区合计占比分别为63.0%和64.6%,较2023年提升2.3和3.1个百分点。医药产业正呈现“马太效应”与“梯度转移”并存的演进特征。一方面,长三角、京津冀等传统优势区域通过创新要素集聚持续强化领先地位,打造创新策源地;另一方面,中西部重点城市则依托政策红利和成本优势加速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差异化竞争力。企业主体结构多元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医药行业汇聚了多元市场主体,形成了互补协同、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2024年前100位企业中,内资、外资、港澳台商投资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数量分别为66家、15家、13家和6家,其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63.1%、17.6%、15.7%和3.5%,充分展现了医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活力。经过数十年创新积累和产业升级,我国本土医药企业(包括内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已实现从技术跟跑到行业引领的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前30强企业中有23家为本土企业,其中前10强更占据9席,彰显了本土企业在医药产业中发挥的主体作用。跨国药企正以深度本土化战略融入中国医药产业生态:一方面加速引进创新药械产品,积极参与医保谈判提升可及性;另一方面持续加码在华研发与生产布局,实现规模与效益双提升。2024年,诺和诺德(中国)跻身第7位,成为近五年来首家进入前十的外资药企;北京诺华制药营业收入增速超50%,中国成为其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这些进展与突破充分印证了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合作发展生态的政策成效。行业分化加剧凸显在行业竞争加剧和创新转型压力下,我国医药企业加速分化,前100位企业的业绩变化也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双增长的企业有42家,其中15家企业两项指标增幅超过两位数;而两项指标双下降的企业达31家,其中17家企业降幅超过10%。图7 2024年前100位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双增长和双下降企业数量企业的经营表现差异,主要体现在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的差距上。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路径的不同。从行业实践来看,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三个维度:一是以恒瑞医药、信达生物为代表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通过研发突破和专利授权实现业绩增长;二是以哈药集团为典型的营销体系优化模式,借助渠道变革提升经营效率;三是以片仔癀等企业为代表的品牌价值驱动模式,依靠品牌溢价保持稳定发展。这三种模式分别体现了技术创新、市场运营和品牌建设等不同维度的竞争优势。头部企业位次稳定在前100位企业中,前十企业的归属始终是行业瞩目的焦点。2024年,国药集团连续五年蝉联榜首,华润医药与齐鲁制药稳居第二、第三席位;远大集团与复星医药位次互换分列第四、第五;石药集团则继续位居第六。这一头部阵营的稳定格局,既体现了领军企业持续巩固的竞争优势,也反映出强者恒强的发展格局。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第7至10位出现显著变动,新晋企业占据三席:诺和诺德(中国)凭借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及新一代胰岛素产品的市场表现首次跻身前十;恒瑞医药以49.6%的创新药收入占比强势回归,彰显其研发转型成效;正大天晴则得益于其近年获批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和新药,以及引进的高价值产品。这三家企业分别代表了外资药企本土化突破、本土企业创新转型和生物药快速布局的成功范式。表1 前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变化创新坚守创新已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前100位企业来说,既是参与全球医药竞争的关键筹码,更是引领产业创新转型的核心支点。研发投入递升研发投入规模与企业发展潜力呈现显著正相关性。2024年,前100位企业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平均研发费用达8.3亿元,同比增长6.3%;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8.2%,两项指标分别是十年前的3.2倍和2.0倍。这一持续增长态势,既彰显了前100位企业坚持创新的韧性,也印证了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图8 近十年前100位企业研发费用及研发强度情况2024年,前100位企业中有13家百强企业研发强度超过15%,其中7家超过了20%。从研发投入强度看,信达生物位居前列,恒瑞医药、东阳光、百利药业和先声药业等企业也保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石药集团、长春高新等企业在当期业绩回落下,仍保持较高研发投入,体现了前100位企业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仍然坚定加码创新投入,为长远发展蓄力。原创成果涌现持续的创新投入正结出丰硕成果。2024年,我国全年共获批48个创新药物,其中来自前100位企业的贡献有12个,包括多个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突破性疗法,如全球首个融合抗PD-1/CTLA-4双抗组合疗法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注射液、全球首个双周超长效DPP-4抑制剂考格列汀片等。这些研发成果反映了重点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研发布局,正在实现从仿制跟随到创新引领的重要转变,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医药创新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表2 2024年前100位企业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品种创新出海提速中国医药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持续深化,创新成果海外授权呈现加速态势。2024年,以恒瑞医药、豪森药业、信达生物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完成了多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授权合作,有效推动了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在创新药国际化方面,前100位企业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亿帆医药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继2023年获FDA批准后,2024年相继获得欧盟EMA和巴西ANVISA的上市许可;豪森药业的HS-20093、先声药业的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科伦博泰的芦康沙妥珠单抗均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这些里程碑式的进展充分展现了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也是衡量中国医药企业全球化研发能力的重要指标。2024年数据显示,前100位企业共开展39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覆盖美国、澳大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企业在全球临床试验管理、跨区域数据标准化处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更体现了其适应国际监管要求、构建全球研发协作体系的综合实力。表3 前100位企业中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量TOP5年度关键词在梳理前100位企业年度发展脉络时,一些关键主题词反复出现,这些凝聚行业共识的年度关键词,展现了领军企业在产业变革中的战略定力,更清晰勾勒出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数智赋能在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头部企业正以前瞻性布局抢占发展先机。以复星医药、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药物发现、临床试验优化等研发关键环节;康缘药业打造的“5G+数字孪生”智能工厂项目荣获2024年“卓越级智能工厂”认证;云南白药构建的“数智云药”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中药材产业链生态。这些标杆案例不仅彰显了数字化转型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价值,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2025年,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医药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这一政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数智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共识,同时也印证了行业领军企业的前瞻性布局。在政策引领与市场创新的协同作用下,医药行业正加速进入以数智化转型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生态共建在全球医药产业格局深度变革的背景下,开放协作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趋势不仅加速了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更重塑了“研发-生产-商业化”全链条协同的创新生态,推动医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前100位企业正以开放姿态引领产业生态重构,展现出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在创新层面,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如恩华药业联合哈佛医学院开发阿尔茨海默症创新药,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的良性循环;在业务层面,创新“资本+技术”合作模式,豪森药业通过外部引进快速扩充产品管线;在商业化方面,远大医药通过保险合作扩大产品覆盖;在产业赋能方面,复星医药运用“投资+孵化”模式培育创新企业。这种全链条协同的创新实践,正在为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样本。并购重组医药产业正迎来以战略性并购重组为特征的整合升级新阶段。2024年证监会“并购六条”新规的出台,为行业全产业链整合提供了制度保障。前100位企业并购战略呈现三大鲜明特征:一是产业链整合强化优势,如国药集团拟收购派林生物整合血液制品领域,并购山东药玻完善药用包材全产业链;二是技术跃迁实现创新升级,如羚锐制药收购银谷制药切入化药领域,东北制药并购鼎成肽源布局细胞与基因疗法,康缘药业收购中新医药拓展生物药管线;三是管线扩容分散风险,如华润三九收购天士力医药完善中药创新药布局。这些战略性并购不仅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显著推动了医药产业向集约化转型。社会责任前100位企业正以多种方式诠释新时期的社会责任与行业担当。在绿色发展领域,国药集团旗下中国生物公司通过绿电采购和光伏技术应用,2024年实现减排7.2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再造1.6万亩森林;在创新赋能方面,齐鲁制药投入9000万元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助力医药源头创新;在健康普惠方面,步长制药和天士力医药的公益项目为基层群众提供免费诊疗服务达数万人次,用实际行动提升基层医疗可及性。这些实践不仅彰显了医药企业的使命担当,更构建了产业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范式。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社会共益,医药企业正从利润导向转向价值共创,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共同富裕目标贡献企业力量。2024年,面对医药行业深度调整与转型挑战,前100位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以责任引领变革,既彰显了产业发展的强大韧性,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示范。展望未来,这些领军企业将继续坚持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深化数智融合提升产业效能,加速资源整合优化产业格局,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推动中国医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注入持久动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创新力量。这段奋进的征程,也必将书写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来源:医药地理)有需要《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完整Excel电子版),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申请加入药闻康策高端会员群获取。药闻康策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 一键关注【免责声明】1.“药闻康策”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2.“药闻康策”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3.“药闻康策”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药闻康策”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欢迎转发分享、点赞、点在看
100 项与 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