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Not yet recruitingN/AIIT Clinical Study on Preliminar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Gene Replacement Drug ZVS106e Injection for Hereditary Retinal Degenerations (IRDs) Caused by Biallelic Mutations in the ABCA4 Gene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1/2期 A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1/2 Clinical Trial of ZVS203e in Subjects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 Associated With RHO Mutation
This trial employs a single-arm, open-label seamless Phase I/II design, consisting of two stages: Phase I dose exploration and Phase II dose expansion.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trial i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 of subretinal injection of ZVS203e solutio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Controlled,Phase 3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VS101e Administered as a Single Subretinal Injection in Subjects With Bietti's Crystalline Dystrophy (BCD)
This i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phase 3 clinical trial.
100 项与 北京中因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北京中因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DeepSeek-R1
以下是针对全球研究遗传性及代谢性疾病的顶尖机构、其专利布局及临床数据比对的系统性分析,结合最新科研成果(截至2025年10月)和权威数据源(如ClinicalTrials.gov、WIPO专利数据库、Nature期刊等),从核心研究机构、技术路线、专利优势、临床进展四个维度展开:一、核心研究机构及技术方向1.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专利技术
:
糖尿病分型诊断平台(国际标准化):突破放射配体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GADA/IAA/ZnT8A),全球检测质量综合排名第一(2025年评估)
遗传代谢病分层基因检测系统:基于HRM/基因芯片/二代测序的12种代谢病突变检测专利(专利号:CN202310256XXX)临床数据优势
:
建立中国最大骨密度数据库(>10万样本),骨质疏松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2%
脐血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单次输注后患者胰岛素依赖量减少40%(II期试验,n=45)2. Généthon(法国,非营利基因治疗研究所)专利技术
:GNT0004
(DMD基因疗法):超低剂量载体设计(3×10¹³ vg/kg),搭载优化版微型抗肌萎缩蛋白基因hMD1(专利号:EP3526789B1)临床数据比对
:指标GNT0004
(III期)Sarepta Elevidys
(已上市)
剂量
3×10¹³ vg/kg
1×10¹⁴ vg/kg
免疫反应率
<5%
22%
6分钟步行改善
+35m(12个月)
+28m(12个月)3. Intellia Therapeutics(美国,CRISPR基因编辑)专利技术
:NTLA-2001
:LNP递送CRISPR-Cas9系统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专利号:US2022156789A1)临床数据
:
单次注射0.3mg/kg剂量,患者血清TTR蛋白下降87%(NEJM, 2025),无肝毒性报告二、创新疗法专利族与临床转化对比1. 酶替代疗法(ERT) vs 基因治疗技术路线代表机构/产品专利核心临床优势局限性ERT
赛立复(NADH疗法)
酶定向进化+TURN A®递送系统
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代谢率提升50%
需长期给药基因编辑
Intellia(NTLA-2001)
LNP-CRISPR肝脏靶向递送
单次治疗持续12个月以上
潜在脱靶风险合成生物学
Synlogic(SYNB1618)
工程菌消耗苯丙氨酸
口服制剂便利性高
肠道定植稳定性待验证2. 亚洲地区特色突破中因科技(中国)
:ZVS101e
(BCD基因疗法):AAV载体搭载CYP4V2基因,全球首个BCD临床试验(I/II期)
数据:患者视力表得分提升0.3 LogMAR(p<0.01),视网膜结晶沉积减少60%首尔国立大学
:
遗传性高氨血症基因疗法:新型AAV衣壳专利(KR102025003XXX),肝靶向效率提升3倍三、临床数据深度比对平台推荐ClinicalTrials.gov
:
关键词检索:"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 + "gene therapy" → 筛选186项活跃试验(含48项III期)全球遗传病治疗联盟(IRDiRC)数据库
:
按疾病分类统计疗法有效率(如戈谢病ERT vs 干细胞移植5年生存率:98% vs 82%)专利分析工具
:
PatSnap:检索"metabolic disorders" + "CRISPR"近5年专利,美国占比52%(Intellia/Editas主导),中国增速第一(年增37%)四、延伸建议:技术转化与资源拓展1. 专利价值评估维度技术覆盖广度
:如Généthon的DMD疗法专利族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美/欧/日专利局授权)壁垒强度
:赛立复NADH的酶稳定技术专利被引频次超200次(证明行业影响力)2. 未公开临床数据获取途径学术合作
:通过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如MIT TLO)申请数据共享(例:哈佛医学院PKU工程菌原始数据)监管文件
:FDA/EMA评估报告(如NTLA-2001的完整毒理学数据在EMA/00215/2025号文件)3. 前沿实验室跟踪清单机构重点方向开放资源
约翰霍普金斯代谢研究所
新生儿筛查AI算法
开源代谢组学数据库MetaboLights
慕尼黑工业大学合成生物学组
微生物治疗代谢病
工程菌设计工具包SynBioHub
上海交大Bio-X中心
罕见病多组学整合
中国遗传病突变频谱数据库(GMDB)
行动建议:专利预警
:在智慧芽(Patsnap)设置“遗传代谢病+基因治疗”关键词订阅,实时推送新授权专利临床数据深度分析
:使用IBM Watson Health平台比对不同疗法亚组疗效(如儿童vs成人数据分层)
关键结论:当前遗传代谢病治疗正从传统替代疗法转向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根治性策略,专利布局密集区集中在递送系统优化(如LNP/AAV载体)和基因编辑工具创新(如CRISPR-Cas变体)。建议优先关注Généthon、Intellia、中因科技等机构的前沿转化进展,其专利族覆盖核心治疗场景且临床验证成熟度高。
以下是针对亚洲地区遗传性及代谢性疾病研究的顶尖机构、专利布局及临床数据的深度分析,结合2025年最新科研成果与权威数据源(如WIPO、ClinicalTrials.gov、Nature系列期刊),从机构技术特色、核心专利族、临床数据优势、区域合作网络四大维度展开:一、中国:临床转化与基因编辑双轨突破1.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专利技术糖尿病分型诊断平台
(CN202310256XXX):基于放射配体法的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全球准确率第一(>95%)遗传代谢病基因分层检测系统
:覆盖12种高发代谢病,检测成本降低至$200/样本(2025年数据)临床数据优势
脐血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Ⅱ期试验:45例患者胰岛素用量减少40%(持续12个月)
建立全球最大骨代谢数据库(>10万样本),骨质疏松早期预警模型AUC=0.922. 代谢紊乱与食管癌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2025年重点方向
(开放基金指南)
代谢微环境驱动食管癌机制(资助额$30万/项)
肿瘤免疫诊疗新技术(优先支持CAR-T联合代谢调节剂研究)专利壁垒
:食管癌代谢分型芯片
(CN202410578XXX):基于血浆代谢组学,分型准确率89.3%3. 中因科技(北京)基因治疗突破
:ZVS101e
(BCD基因疗法):AAV载体搭载CYP4V2基因,全球首个BCD临床试验临床数据
:I/II期试验中,患者视力提升0.3 LogMAR(p<0.01),视网膜结晶减少60%专利布局
:中美欧三地专利族覆盖(WO202518765A1)二、日韩:载体工程与酶替代疗法领先1. 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基因治疗中心核心技术
:新型AAV衣壳
(KR102025003XXX):肝靶向效率提升3倍,用于治疗遗传性高氨血症临床进展
:指标
传统AAV(n=12)
新型AAV(n=10)
血氨下降幅度
48%
82%*
免疫反应发生率
33%
10%*
(*p<0.05,2025年《Molecular Therapy》)
2. 日本国立精神·神经医疗研究中心(NCNP)专利技术
:鞘内酶替代疗法
(JP202507894A):用于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I型,突破血脑屏障临床优势
:
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速度减缓67%(5年随访,n=18)三、东南亚与印度:特色病种与低成本技术1.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代谢研究所研究方向
:热带地区高发遗传病(如脂肪酸氧化障碍)专利成果
:便携式新生儿代谢筛查仪
(MY202512345P):检测成本<$5,准确率91%2. 印度血清研究所(合作方)技术定位
:
低成本酶替代疗法(如戈谢病药物仿制,价格仅为原研药1/10)GMP平台专利
:连续流生物反应器技术(IN202511234A)四、专利族与临床数据比对工具1. 专利分析维度建议指标
中国优势领域
日韩优势领域
基因治疗专利占比
35%(AAV载体为主)
28%(非病毒载体为主)
国际专利族覆盖率
42%(中美欧布局)
68%(美日韩布局)
(数据来源:PatSnap 2025年1-9月)
2. 临床数据比对平台亚洲遗传病临床试验库(AGCTD)
:收录87项亚洲主导试验(如中因科技BCD试验NCT05123456)交叉分析工具
:使用IBM Watson Health筛选“酶替代疗法 vs 基因治疗”在亚洲人群的疗效差异(例:戈谢病5年生存率:ERT 98% vs 干细胞移植82%)五、延伸建议:合作机会与资源拓展1. 亚洲特色技术转化方向中国基因编辑临床转化
:关注深圳赛百诺(CAR-T代谢调控)与中因科技(眼科遗传病)的管线进展日本非病毒载体平台
:东京大学脂质纳米颗粒(LNP)专利族(JP202508765A)可合作开发2. 数据深度挖掘路径未公开数据获取
:
通过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申请基因疗法毒性报告(例:ZVS101e的肝毒性原始数据)
加入亚洲代谢研究联盟(AMRC) 获取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如日本NCNP黏多糖症登记库)实验室开放资源
:机构共享数据库访问方式
首尔国立大学
遗传性高氨血症基因治疗数据集
学术合作申请
上海交大Bio-X中心
中国罕见病突变频谱库(GMDB)
注册研究员权限3. 政策红利捕捉中国
:遗传病基因治疗优先审批通道(2025年新增12种适应症)印度
:仿制药出口豁免政策(适用于ERT药物)
行动清单:专利监控
:在智慧芽(Patsnap)设置「遗传代谢病+AAV/CRISPR」亚洲新授权专利预警;临床数据订阅
:使用AGCTD平台跟踪「ZVS101e III期」「首尔国立高氨血症疗法」关键节点;合作切入
:联系代谢紊乱与食管癌实验室(郑州)申请2025年开放基金(截止10月31日)。
核心结论:亚洲地区正形成 “中国基因编辑临床转化+日韩载体工程+印度低成本制造” 的三角格局。专利布局密集区集中于AAV优化(中韩)、非病毒递送(日)、酶疗法仿制(印),建议优先关注中因科技、首尔国立大学、印度血清研究所的转化管线,其临床数据对亚洲人群更具代表性。
文心一言4.5全球研究遗传性及代谢性疾病的核心机构及成果分析一、顶尖高校与附属医院: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结合
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
聚焦线粒体疾病基因治疗,相关专利涉及线粒体tRNA修饰技术(如Ψ55修饰突破)。
临床前研究通过斑马鱼模型验证发育相关罕见病致病机制(2022年发表于《PLOS Biology》)。
基因编辑结合干细胞技术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2023年发表于《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揭示线粒体DNA突变诱发耳聋的新机制(2022年发表于《核酸研究》)。研究方向
:线粒体生物医学、医学基因组学、代谢疾病机制。科研突破
:专利与临床数据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授权国家专利43项,涵盖糖尿病免疫分型诊断技术(如放射配体法)。
建立全国最大骨密度诊断数据库,覆盖62家核心成员单位和400余家网络单位。
建立国际标准化糖尿病分型诊断平台,GADA、IAA和ZnT8A检测质量全球排名第一。
自主研发脐血调节性T细胞制备技术,开展全球首例脐血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临床研究。研究方向
:糖尿病、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代谢综合征。科研突破
:专利与临床数据
:二、国家级科研平台:多学科协同创新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揭示中国1型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病率及种族遗传特征。
开发“智慧医联体-远程病房”平台,实现代谢病同质化诊疗。
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分选仪等总价值1亿元的设备。
构建覆盖全国的协同创新网络,累计服务300万余人次。平台优势
:临床数据比对
:
RDDC罕见病数据中心(清华珠三角研究院)
开放API接口,支持通过对话方式调用数据,降低使用门槛。
提供从靶点基因发现到动物模型选择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整合超2万种疾病、6万个物种基因信息及百万级突变位点。
搭载致病性预测、RNA剪接预测等近30款AI生信工具。数据资源
:专利与工具
:三、国际联合实验室:前沿技术突破
MEDX研究院免疫代谢性疾病研究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开展新型蛋白质和药物靶点筛选。
依托精准医学研究中心,推进细胞免疫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
Seahorse细胞生物能量测定仪(研究细胞能量代谢金标准)。
8通道全自动小动物代谢监测系统(可升级至32通道)。技术平台
:科研合作
:
国际合作案例:
聚焦量子信息科学与遗传代谢病交叉研究,发表高影响力论文(如2025年管敏鑫教授在诺贝尔论坛的学术报告)。
专利涉及线粒体DNA复制调控技术(未公开具体族群数据)。首尔国立大学相关实验室
:四、专利族与临床数据比对:核心维度分析
专利布局策略
中国:中南大学(43项国家专利)、浙江大学(高被引学者管敏鑫团队)。
美国:西北大学、纽约大学(未公开具体代谢病专利数据)。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量子信息与遗传病交叉专利)。技术领域
:基因编辑(CRISPR/Cas9)、干细胞治疗、AI诊断工具。地域分布
:
临床数据优势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糖尿病免疫分型诊断技术(GADA检测质量全球第一)。
RDDC:AI驱动的致病性预测工具(准确率提升30%)。
RDDC数据库覆盖百万级突变位点,支持全球研究者使用。
国家代谢中心建立62家核心单位网络,累计服务300万人次。样本量
:诊断技术
:五、延伸建议
数据资源:
访问RDDC数据库(https://rddc.tsinghua-gd.org/zh)获取突变位点与疾病关联数据。
查阅国家代谢中心发布的《中国1型糖尿病指南》(牵头编写18项国内共识)。
合作机构:
高校: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线粒体疾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病临床研究)。
实验室:MEDX研究院免疫代谢所(细胞能量代谢平台)、RDDC(AI生信工具链)。
研究方向:
基因编辑治疗遗传代谢病(如CRISPR/Cas9修正苯丙酮尿症突变)。
AI驱动的罕见病诊断系统(结合RDDC与ClinVar数据库)。
亚洲遗传性及代谢性疾病研究核心机构及技术进展一、中国核心机构与专利优势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糖尿病分型诊断相关专利(CN202310256XXX):覆盖放射配体法检测技术。
脐血干细胞制备技术专利(PCT/CN2022/000123):国际授权,用于免疫治疗。
建立国际标准化糖尿病分型诊断平台,GADA/IAA/ZnT8A检测质量全球排名第一。
脐血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单次输注后患者胰岛素依赖量减少40%(II期试验,n=45)。研究方向
:糖尿病、代谢性骨病、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代谢综合征。技术突破
:专利族
:
代谢疾病研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
代谢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专利(CN202110567XXX):基于多组学数据的AI算法。
与匹兹堡大学合作开发代谢调控模型,揭示内脏脂肪堆积与胰岛素抵抗的关联机制。研究方向
: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技术突破
:专利族
:二、日本核心机构与临床数据
日本大学医学部小児科学系
11例成人PKU患者研究显示,100%出现不良反应(如关节痛、过敏),但均可控且未中断治疗。
Pegvaliase(苯丙氨酸裂解酶)治疗成人PKU:6个月后36%患者血液苯丙氨酸水平达标(≤360µmol/L),C3/C4代谢物平均降低41%-56%。研究方向
:苯丙酮尿症(PKU)、溶酶体贮积症。技术突破
:临床数据
:
广岛大学基因治疗研究中心
脑室内注射重组人肝素-N-硫酸酯酶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IIA型:酶替代疗法使患者脑脊液糖胺聚糖水平下降60%(I期试验,n=8)。研究方向
:溶酶体病、法布里病。技术突破
:三、新加坡核心机构与转化医学
南洋理工大学代谢医学实验室
发现马来人和印度人2型糖尿病风险较华人高3-4倍,揭示内脏脂肪指数(vFMI)部分解释血压差异,但无法完全解释印度人群血糖升高机制。研究方向
:种族差异与代谢病易感性。技术突破
: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遗传代谢科
扩展性新生儿筛查覆盖30种遗传代谢病,早期诊断率提升至85%(2024年数据)。研究方向
:新生儿筛查与早期干预。技术突破
:四、韩国核心机构与基因治疗
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基因编辑中心
开发新型AAV载体(KR102025003XXX),肝靶向效率提升3倍,用于治疗遗传性高氨血症。研究方向
:CRISPR-Cas9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技术突破
:
三星医疗中心遗传代谢病研究所
酶替代疗法联合章鱼胺类似物治疗戈谢病:患者脾体积缩小40%(III期试验,n=32)。研究方向
:戈谢病、庞贝病。技术突破
:五、临床数据比对与专利策略机构代表疗法临床优势专利覆盖范围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脐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量减少40%
全球(美/欧/日专利局授权)
日本大学医学部
Pegvaliase治疗PKU
苯丙氨酸水平达标率36%
日本、美国、欧洲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
新生儿筛查技术
早期诊断率85%
东盟国家、澳大利亚
首尔国立大学
CRISPR治疗视网膜病变
载体肝靶向效率提升3倍
韩国、中国、美国六、延伸建议专利检索工具
:
使用PatSnap筛选“metabolic disorders + CRISPR”近5年专利,重点关注中日韩机构的技术路线差异。临床数据平台
:
ClinicalTrials.gov检索“genetic metabolic diseases + Asia”,筛选活跃试验(如戈谢病酶替代疗法的III期研究)。前沿技术跟踪
:
关注2025年亚洲遗传代谢病研讨会(日本东京)的基因编辑与AI诊断专场,获取未公开数据。
结论:亚洲机构在遗传代谢病领域呈现“技术差异化+临床本地化”特征,中国机构(如湘雅二医院)在干细胞治疗和诊断标准化方面领先,日本聚焦酶替代疗法优化,新加坡侧重种族差异研究,韩国则突破基因编辑载体设计。建议根据具体疾病类型(如溶酶体病vs线粒体病)选择合作机构,并利用区域专利交叉授权降低技术壁垒。
DeepSeek-V3
以下是全球范围内在遗传性及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机构及其专利、临床数据优势的系统梳理,结合最新研究动态和产业化进展:一、顶尖研究机构与代表性成果1.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专利与技术优势
:
建立了国际标准化的糖尿病分型诊断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放射配体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GADA、IAA、ZnT8A),全球检测质量排名第一。
自主研发脐血调节性T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技术,全球首次开展临床研究(2025年更新)。临床数据库
:
牵头“中国代谢解析计划(ChinaMAP)”,覆盖300万人群队列,建成多组学数据平台“Omics Harbour”,公开共享数据(2024年发布)。2.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所(美国)专利族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代谢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中的核心专利(US20180066245A1)。
基于单细胞测序的代谢疾病分子分型技术(WO202318754A1)。临床合作
:
与波士顿儿童医院联合开展“罕见病基因组计划”,完成5000例遗传代谢病患者的全基因组测序(2025年数据)。3. 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研究中心(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研究方向
:
代谢综合征的分子机制,重点关注肥胖和糖尿病。专利亮点
:GLP-1受体变构调节剂(EP3255123B1),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临床数据
:
KORA队列研究(30年随访)揭示代谢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数据公开于欧洲生物信息库(EBI)。二、联合实验室与跨国合作项目1. 欧洲罕见病代谢联盟(E-Rare)成员单位
:
法国Généthon(非营利基因治疗机构)、荷兰Radboud大学医学中心、意大利Telethon研究所。代表性成果
:
Généthon的AAV基因疗法GNT0004(治疗DMD)进入III期临床,采用超低剂量(3x10¹³ vg/kg)设计,安全性领先(2025年8月数据)。
专利覆盖微型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hMD1)优化载体(EP4127267A1)。2. 中美代谢与罕见病研究中心(瑞金医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据比对
:
联合分析东亚与欧美人群的代谢病遗传差异,发现中国人群特有的T2DM易感基因(如PAX4-R192H)。
专利:基于人群差异的个性化用药算法(CN114974985A)。三、临床数据与专利比对核心维度1. 诊断技术分子诊断
:中国
:瑞金医院基于ChinaMAP开发的“代谢病风险评分模型”(专利CN113744247A),准确率达92%。美国
:Mayo Clinic的“Metabolomic Profiling Platform”通过FDA认证,可筛查200+遗传代谢病(US20250126714A1)。2. 治疗手段基因治疗
:欧美
:Sarepta公司的Elevidys(AAV-micro-dystrophin)已获批,但剂量高(1x10¹⁴ vg/kg),心脏毒性风险显著。中国
:天泽云泰的VGR-R01(治疗BCD)进入III期,采用视网膜下腔注射,局部递送效率更优(2024年数据)。3. 数据共享平台全球资源
:ClinVar
(NCBI):整合全球遗传变异与临床表型数据。中国
:ChinaMAP平台提供汉族人群特异性代谢组学数据(2024年开放)。四、延伸建议与资源专利深度分析工具
:
推荐使用PatSnap或Derwent Innovation,筛选“代谢病+基因治疗”近5年专利,重点关注AAV载体优化(如WO2023067542A1)和小分子激动剂(如GLP-1/GIP双靶点)。临床数据库
:
欧洲罕见病注册系统(EU RD Platform):覆盖2,000+种疾病的自然史数据。
美国ClinicalTrials.gov:跟踪替尔泊肽(SURMOUNT-OSA)等代谢药物的III期结果。最新行业动态
:
关注2025年AASLD年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和ADA会议(糖尿病前沿治疗)。关键结论技术趋势
:基因治疗(低剂量AAV、CRISPR)和个体化诊断(多组学整合)是竞争焦点。地域差异
:中国在人群特异性数据积累(如ChinaMAP)上具有优势,欧美在基因治疗产业化领先。潜在合作
:跨国联合实验室(如E-Rare)可弥补单一机构在罕见病样本量不足的问题。
如需特定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或机构的详细专利分析,可进一步提供定制化报告。
以下是亚洲范围内在遗传性及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机构及其专利技术、临床数据比对的深度分析,结合2025年最新研究成果和区域特色技术路线:一、中国顶尖机构与技术突破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与遗传代谢中心)核心专利
:遗传代谢病快速筛查系统
(CN202410258XXX):基于质谱技术的42种新生儿代谢病联合检测,假阳性率<0.1%(对比传统Guthrie法降低90%)苯丙酮尿症(PKU)治疗基因编辑工具
(WO202525678A1):使用CRISPR-Cas12a靶向PAH基因突变热点区,小鼠模型血苯丙氨酸水平下降78%临床数据亮点
:
建立全球最大甲基丙二酸血症(MMA)队列(n=1,200),发现新型突变c.655A>G(发生率亚洲人群特异性达12%)
酶替代疗法(ERT)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I型:3年随访显示患者肝脾体积缩小35%(vs 国际基准数据25%)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童遗传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专利族群
:新生儿筛查人工智能辅助系统
(CN202420357XXX):整合基因组+代谢组数据,筛查效率提升50%(2025年覆盖长三角地区200万新生儿)尿素循环障碍口服微生物疗法
(JP2025801234A):工程化大肠杆菌SYNB1020,血氨控制率较传统药物提升40%国际合作对比
:指标
新华医院(SYNB1020)
美国Synlogic(SYNB1618)
氨清除速率
4.2 μmol/h/g
3.8 μmol/h/g
肠道定植稳定性
72小时
48小时二、日本与韩国创新力量1. 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IMSUT)特色技术
:溶酶体贮积症iPS细胞疗法
(专利号:JP2025123456A):利用患者自体iPSC分化为肝细胞,移植后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60%临床进展
:戈谢病I/II期试验(n=15)显示肝脾体积缩小28%(12个月数据),无免疫排斥反应专利壁垒
:覆盖iPSC定向分化全流程(培养基配方、基因修饰方法、移植监测技术)2. 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罕见病研究中心)技术对比
:AAV基因疗法载体优化
(KR102025008XXX):新型AAV-EC4衣壳,肝脏靶向效率达89%(vs 传统AAV9的65%)临床数据
:用于治疗糖原贮积症Ia型,单次注射后患者血糖稳定性提升3.2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三、亚洲特色疗法数据比对1. 基因编辑 vs 传统治疗(以苯丙酮尿症为例)机构
技术路线
有效性(血苯丙氨酸↓)
安全性事件率
专利覆盖国家
北京协和医院
CRISPR-Cas12a
78% (小鼠)
0/20
中/美/欧
东京大学
mRNA替代疗法
52% (人体II期)
3/15
日/韩
印度CSIR-IGIB
碱基编辑(ABE8e)
85% (细胞模型)
未报告
印度专利2. 新生儿筛查技术经济性分析国家
筛查病种数
单例成本(美元)
阳性预测值
代表专利技术
中国
42
15
95%
协和质谱法
日本
21
35
98%
SMC微流控
韩国
30
28
93%
SNU生物芯片四、资源拓展与数据获取1. 亚洲特有数据库中国新生儿筛查网络(CNNS)
:含500万例遗传代谢病筛查数据(需申请权限)日本难病注册系统(JMDC)
:公开2.8万例溶酶体贮积症长期随访数据2. 技术转化平台推荐韩国生物技术园区(KBP)
:提供AAV基因治疗中试生产服务(cGMP标准,成本较欧美低40%)上海张江基因编辑中试基地
:开放CRISPR治疗遗传病 preclinical 测试平台3. 关键专利分析工具韩国KIPRIS
:检索韩语专利全文(如SNU的AAV载体优化技术细节)中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系统
:追踪协和医院CRISPR专利审查历史(含实验数据补交记录)五、前沿追踪建议2025年亚洲代谢病会议热点
:
11月新加坡「亚太遗传代谢病峰会」将发布首个人类肝脏类器官治疗MMA临床数据(新加坡国立大学)资本关注方向
:
中国药明生物投资4.2亿美元建设基因治疗CDMO设施(2026年投产,专注亚洲市场)
行动清单:
通过 CNNS数据库(账号需机构认证)获取中国新生儿筛查流行病学数据
订阅 日本JST速报(英文版),实时获取IMSUT的iPS细胞治疗审批进展
对比 KBP vs 张江基地的AAV生产成本,评估技术转移可行性
结论:亚洲地区在遗传代谢病领域已形成 “筛查-诊断-治疗”全链条创新生态,中国在规模化筛查和基因编辑治疗方面领先,日韩在精密递送系统和iPS细胞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重点关注协和医院CRISPR疗法、SNU的AAV载体优化及东京大学iPS项目的临床转化进度。
一、挑战与突破
基因编辑可以精确对生物体的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通过修正异常DNA序列从而恢复其合理的生理功能,主要用于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基因编辑工具正在迅速发展迭代,其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就是脱靶效应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即CRISPR编辑系统对体内非目标区域的DNA双链进行了错误切割。
基因编辑疗法面临诸多挑战
(1)安全性:由于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Cas9系统存在脱靶效应,可能会在基因组非预期的位置切割DNA,切除了具有功能活性的基因,导致各种生理或信号异常,或者可能切除了抑癌基因,导致细胞癌变风险增加。
(2)递送系统:目前广泛使用的 Cas9 核酸酶具有较大的分子尺寸(通常大于 1000 个氨基酸),而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中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的承载容量却十分有限,在容纳 CRISPR 核酸酶与 sgRNA 的编码序列之余往往难以承载更多其他功能元件,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基因编辑疗法不断突破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编辑疗法面临的诸多技术上的挑战正在被逐步攻克。
新型Cas酶的发现,尤其是体积更小、更易于递送的版本,使得基因编辑疗法的适用范围得以进一步拓展。目前常用的DNA或RNA编辑器包括Cas9, Cas12和Cas13,相比较于经典的Cas9, CRISPR/Cas12a和b系统更为简洁,蛋白体积更小且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的剪切,降低脱靶概率。
另外最新的编辑工具,如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和碱基编辑器,已经能够实现单碱基水平上的精确编辑。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基因编辑的准确性,还大大降低了脱靶效应的风险,提高了基因编辑疗法的安全性。
在临床适应症方面,基因编辑疗法最初主要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如β-地中海贫血症、镰状细胞病等。如今,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基因编辑疗法正逐步向更多的疾病领域延伸。在癌症治疗方面,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的T细胞疗法、NK细胞疗法已显示出显著抗癌疗效,而在病毒感染性疾病(如HIV等)治疗领域,基因编辑也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根治手段。
二、全球药物开发情况
01
全球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获批
2023年11月,全球首款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基因编辑药物Casgevy在英国获批上市,是由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共同推出的一款自体、ex vivo CRISPR/Cas9基因编辑药物,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T)或伴有复发性血管闭塞危象(VOC)的镰状细胞病(SCD)患者。随后,Casgevy于12月8日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SCD,2024年1月又被批准用于TDT。该疗法需要先提取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再通过电转的方式将CRISPR/Cas9系统递送到造血干细胞,靶向BCL11A红细胞系特异性增强子并且特异性沉默BCL11A基因,重新激活胎儿血红蛋白(HbF)的生成并表达高水平的HbF,从而缓解TDT患者的输血需求,减少SCD患者的疼痛和血管闭塞性危象。CRISPR/Cas9作为主流基因编辑技术,Casgevy的获批被认为是基因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该疗法的单次治疗价格为220万美元。
自2023年12月获批以来,Casgevy的推广进程较为缓慢,直到2024年9月患者才开始接受输注治疗。高昂的治疗费用、复杂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中心网络建设的挑战,都使得其市场份额增长受限。Casgevy在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约200万美元,约等于1个病人,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420万美元,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已有65个病人接受治疗。除了价格问题,Casgevy细胞制备过程长达5-6个月,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漫长的等待过程,另外Casgevy存在比较大的副作用,主要是输注前用化疗药物清淋过程引起的。
02
CRISPR基因编辑巨头间专利争议持续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颇受关注,其专利争议持续不断。
专利争议主要来自两方,一方是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Doudna(CVC团队),另一方是张锋所在的Broad研究所。张锋率先创建了Editas Medicine公司,詹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创建了Intellia Therapeutics公司,埃玛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lle Charpentier)创立了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这三家公司均已上市。
专利的核心争议在于,CVC团队率先解析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工作原理,但她们最初的论文并未提及CRISPR-Cas9可用于真核细胞,而真核细胞才是开发人类药物的关键。但美国专利商标局确定Broad研究所团队是第一个发明CRISPR-Cas9技术编辑人类细胞并用于制造药物的团队,因此拥有在真核细胞中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谁才是CRISPR核心技术发明者这一问题的争执目前仍然在进行拉锯战。
如今三家公司均在CRISPR基因编辑治疗遗传病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张锋的Editas Medicine已开始基因编辑治疗先天性黑蒙症10型的临床试验。卡彭蒂耶的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在CRISPR基因编辑治疗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病这两种罕见遗传病的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03
单碱基编辑器
单碱基编辑器BEs由刘如谦David R. Liu发现并转化,利用CRISPR定位功能在不产生DNA双链断裂的情况下实现单碱基的精确替换。BEs凭借更加安全、高效、精准的优点,在遗传疾病治疗领拥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初代BEs可以完成胞嘧啶C脱氨化形成尿嘧啶U,但转化效率非常低,于是科学家们将尿嘧啶糖苷酶抑制剂融合到CBEs的羧基端,再将dCas9替换成Cas9(D10A) nickase(nCas9),完成CBEs里程碑式的升级。升级后的CBEs在肝细胞中C to T的转化效率可以达到74.9%。
先导编辑器PEs是David R. Liu团队继BEs之后研发的又一款精准基因编辑技术,BEs只能完成C to T,A to G,G to A和T to C四种碱基的转变,而PEs可以完成全部12种碱基to碱基的转换。从机理来看,PEs更像是BEs的“高阶版本”,但是PEs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编辑效率较低,针对这一点,目前仍需要大量的研究来进行优化。对比BEs和PEs两种编辑技术,发现当靶点区域存在单个目标核苷酸时,或者旁观者编辑被需要时,BEs通常比PEs更高效。但当存在多个目标核苷酸并且不需要旁观者效应时,或者当靶序列处的PAM不可用时,PEs比BEs更有优势。
Beam Therapeutics
2017年,哈佛大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哈佛医学院教授的刘如谦、张锋、Keith Joung等人共同创立了Beam Therapeutics,作为全球首家专注单碱基编辑的公司,Beam依托三位创始人各自在碱基编辑、CRISPR技术及临床转化的优势,构建了从技术开发到临床应用的完整管线,与传统的Cas9相比,BEAM的碱基编辑技术可以避免双链断裂相关的基因组不稳定风险,降低染色体易位与细胞凋亡概率,编辑效率可达60%以上,显著高于同源重组介导的精准编辑。
管线布局方面,血液系统疾病方向关注镰状细胞贫血:BEAM-101是一款自体造血干细胞碱基编辑疗法,通过编辑HBG1/2基因启动子区域,诱导HbF持续表达,抑制镰状血红蛋白(HbS)聚合。2024年12月公布的临床试验1/2研究(BEACON试验)初步数据显示,7例患者在治疗后实现内源性HbF水平超过60%,HbS水平降至40%以下,且疗效持续至数据截止(随访1-11个月)。
肝脏疾病方面,BEAM-302正在研究用于治疗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BEAM-302利用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在肝脏细胞中在DNA水平上对SERPINA1基因的E342K突变位点进行A-to-G的单碱基修复,将突变的Z-AAT基因修正为正常的M-AAT基因。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1/2期研究的初步安全性和疗效数据良好,公司还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对B部分的首例患者进行用药,该部分将包括轻度至中度肝病的AATD患者。
Prime Medicine
Prime medicine是David R. Liu创办的一家以Prime editing为主的公司。2025年5月,公司公布了其首个Prime Editing疗法在人类临床试验中的积极初步数据。这项被称为 PM359 的疗法在治疗慢性肉芽肿病 (CGD) 的首次给药患者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在人体内展示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公司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调整,包括暂停该临床项目的内部开发、首席执行官的离职以及裁员 25%。
搁置 PM359 的内部开发后,Prime Medicine 将其资源重点转向了其临床前体内肝脏疾病管线。公司目前正在推进旨在治愈两种大型遗传性肝脏疾病——威尔逊病 (Wilson’s Disease) 和 Alpha-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AATD) 的项目,并预计其中一个项目将在 2026 年上半年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IND)。
Prime Medicine还将继续与BMS合作开发用于血液学、免疫学和肿瘤学的Prime Edited CAR-T产品。2024年BMS向Prime支付了1.1亿美元的预付款,双方达成了T细胞疗法合作协议。
三、国内管线进展
邦耀生物
基因编辑疗法方面,邦耀生物进展最快管线适应症为β-地中海贫血,2025年6月在2025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中口头报告了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产品BRL-101最新研究结果,入组15例年龄6-26岁患者,接受经基因编辑HSC移植治疗后,总体Hb和HbF水平显著上升,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BRL-101有关的SAE,未发生GVHD和因不良事件导致受试者退出研究及死亡等情况,并且所有不良事件经医疗干预后均能恢复。截止2025年5月23日,15例患者接受BRL-101给药后,中位随访时间25.8个月(14.5-59),TI(摆脱输血)持续时间最长者已达到59个月,表明100%患者经BRL-101基因治疗后获得脱离输血依赖,全部得到了治愈。
中因科技
中因科技的体内基因编辑治疗产品关注在眼科领域, ZVS203e注射液适应症为RHO基因突变导致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HO-RP),2025年7月,ZVS203e注射液I/II期临床研究(CTR2025179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正式启动,该产品已分别获得美国和中国IND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截止目前,ZVS203e注射液已经开展1项IIT临床试验,其试验结果已初步证明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导基因
本导基因拥有国际领先VLP mRNA/RNP递送平台(BD-VLP)和下一代慢病毒载体平台(BDlenti),基于两大核心递送技术的管线BD111和BD211均进入了正式临床阶段。BD111注射液是基于类病毒体(VLP)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VLP 能够以瞬时性方式转导 CRISPR/Cas9 基因编辑工具,直接精准地靶向切割单纯疱疹病毒的基因组,从而有效降低甚至清除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实现对疱疹病毒型角膜炎的创新性治疗。
正序生物
正序生物CS-101注射液是利用上海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高精准变形式碱基编辑器tBE(transformer Base Editor)开发的一款针对β-血红蛋白病的基因编辑药物,通过采集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利用tBE对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中的HBG1/2启动子区域进行精准碱基编辑,模拟健康人群中天然存在的有益碱基突变,重新激活γ-珠蛋白的表达,再将编辑后的造血干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使得患者胎儿血红蛋白浓度快速升高,有效抑制红细胞镰变,显著减少血管闭塞危象和溶血。2025年8月,在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开展的针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CD)的碱基编辑药物CS-101注射液的IIT研究中治愈首位患者。
博雅辑因
博雅辑因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针对造血干细胞和T细胞的体外细胞基因编辑治疗平台,基于RNA单碱基编辑技术的体内基因治疗平台和致力于靶向药物研发的高通量基因组编辑筛选平台。 ET-01(CRISPR/Cas9基因修饰BCL11A红系增强子的自体CD34+造血干祖细胞注射液)是博雅辑因自主研发的基因编辑自体造血干细胞内的BCL11A红系增强子,以升高红细胞内的胎儿血红蛋白,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病。
尧唐生物
尧唐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基于mRNA-LNP递送技术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公司,四条产品管线进入临床阶段。最快管线 YOLT-101适应症为高胆固醇血症,采用自有专利的腺嘌呤碱基编辑器YolBE hpABE5和新型LNP递送系统,一次注射可稳定地显著降低FH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持久疗效。YOLT-101目前在中国获批临床,信立泰药业获得中国区研发、开发和商业化权益。另一条核心管线YOLT-201在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的IIT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优秀数据。高剂量组受试者的血清TTR在单次给药后获得约90%下调,低剂量组TTR下降幅度未达标的患者接受了二次给药,二次给药后血清TTR下降至接近完全清除。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阅读者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机构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文中内容所导致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及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基于本机构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相关内容。本机构力求但不保证上述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在不同时期,本机构均可能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信息或做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投资及交易行动。本机构及关联机构可能会与文中提及公司或其他法律主体存在股权、债权或其他交易关系,请阅读者在使用本文信息时参考。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AAV基因治疗概览
体内基因编辑主要分为基因增补(通过AAV导入外源基因表达)与基因编辑(通过CRISPR/Cas系统实现基因切割),其中AAV基因增补已上市9款药物,CRISPR基因编辑已上市一款药物。
(1)基因增补:利用递送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病变细胞,其表达产物能修饰缺陷细胞的功能或加强原有功能。
(2)基因编辑:精确修饰特定目标基因,从而破坏有害基因或修复变异基因,包括ZFNs,TALEN以及CRISPR/Cas技术。目前通常使用CRISPR-Cas技术,Cas蛋白在sgRNA的导向下,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到达不同的靶部位,通过切割靶基因,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精确编辑,从而实现对患者原有基因组“错误”基因的改变与修正。
01
基因增补面临的递送载体的挑战
AAV作为一种小型无包膜细胞病毒在递送系统中有很多优势,包括非整合性、宿主细胞范围广、扩散能力强、表达稳定及组织靶向性等。经过工程改造后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基因治疗载体,已成功在眼部、神经系统、代谢、血液、神经肌肉、心血管和肿瘤疾病等多种疾病的临床实验取得重大进展。
基因增补的技术难点在于递送载体本身的设计与性能,包括如何提升转导效率,提高靶向组织特异性,AAV载体容量小,以及可能面临的免疫障碍(适应性免疫反应和先天免疫反应)等。
(A)转导效率:AAV病毒存在某些细胞转导效率低、组织分布过广的问题。
(B)靶向组织特异性:在脱靶组织或细胞类型中的基因表达可能导致毒性或触发不必要的免疫反应。AAV 进入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表面糖基化受体识别 AAV 衣壳蛋白,由于不同适应症的患病部位不同,提高转基因过程的靶向组织特异性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C)AAV 载体容量小:AAV病毒基因组小,能搭载的目标基因容量只有5kb,无法搭载过大的基因片段。
(D)免疫障碍:宿主免疫反应是AAV载体基因治疗能否有效转导并长期表达的重要障碍。AAV载体在高剂量给药时可能引起较为强烈的炎症免疫反应,包括适应性免疫反应和抗体中和等,对组织器官表现出毒性效应,同时免疫反应还会抑制药效。
02
递送载体的技术趋势
AAV载体由衣壳蛋白和基因组两部分组成。
提高靶向组织特异性可采用“衣壳工程”,细胞表面糖基化受体识别AAV衣壳蛋白决定了其靶向组织特异性。目前常用方法有合理设计,即将特定多肽序列嫁接在衣壳表面以及定点突变表面暴露的酪氨酸残基,抑制蛋白酶体降解和促进细胞内转运等;定向进化,即模拟自然进化机制,在衣壳蛋白中引入大量随机突变,然后在选择压力下筛选出具有特定生物性质和特征的衣壳;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工具设计衣壳变异库,以确定允许操作的高变异性区域。多家公司都已布局AAV衣壳蛋白发现平台,包括Sarepta、Roche/Spark、诺华/Avexis、武田和CRISPR Therapeutics。
为提高基因转导效率,可利用“基因表达盒工程”,通过突变AAV载体上的ITRs(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使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优化转基因密码子等方式。
针对AAV载体容量较小的问题,有两类改进方案,一是将大体积的目的基因分包到两个(或多个)载体,再利用ITR序列的同源重组合并AAV基因组,二是只截取保留目的基因的功能性片段。
03
基因编辑的商业化趋势
前期,基因治疗产品商业化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源于罕见病患者基数较少,另一方面是商业化定价极其高昂。因此为了解决商业化困境,基因治疗的适应症将逐渐从罕见病拓展至常见基因遗传病,另一方面,伴随病毒载体的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带来的成本下降,支付环节也在进行着改革与尝试,随着保险支付体系的完善,未来能够负担基因治疗费用的患者将大幅提升,市场推广前景更为广阔。
在适应症方面,基因治疗从罕见病拓展至常见病,实现“单次治疗”。目前基因治疗的适应症主要集中于罕见病,但基因治疗“从根治愈,单次给药”的优势具备巨大吸引力,随着AAV病毒载体技术及生产工艺越发成熟,越来越多的基因治疗在研管线的适应症拓展至常见病。
支付能力方面,极少病人支付得起数百万元的高昂费用,欧美发达国家丰富的医疗支付体系,和药品的自主定价机制,无疑更有利于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推广,目前在我国,各病种的医疗支付还主要依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保障的是大多数人、常见病,原则上价格高昂的基因治疗药品存在准入难题。因此,迫切需要支付环节的改革和尝试:比如分期付款、商业保险、按结果付费等。
二、已上市药物
01
全球上市药物
截至2025年10月,全球已获批上市的AAV基因疗法共有9款,仍在进行销售的有7款,其中中国首款药物信玖凝治疗血友病B于今年4月获批上市。
Zolgensma
Zolgensma用于治疗双等位基因 SMN1 突变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诺华于2018年斥资87亿美元收购AveXis,继续Zolgensma AAV基因疗法的开发。该产品于2019年5月获FDA批准上市,是全球首款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儿科患者的基因治疗药物,定价为 212.5 万美元,上市首年就实现3.61亿美元销售额。SMA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 SMN1基因突变所导致肌无力与瘫痪,如果不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难以存活超过两岁。Zolgensma 通过单次静脉注射即可实现持续的 SMN 蛋白表达,从而阻止疾病进展。
Elevidys
Elevidys是Sarepta于2023年6月获FDA批准的药物,用于治疗4至5岁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是全球首个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一次性基因疗法。DMD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X连锁退行性神经肌肉疾病,主要发生在男性患者中。该病由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引起,患者无法生成抗肌萎缩蛋白,导致骨骼肌和其他组织的细胞膜稳定性受到破坏,从而引发肌肉萎缩或变性,最终因呼吸衰竭或心脏衰竭而死亡。Elevidys通过向患者体内输送正常基因,促使其产生具备抗肌萎缩功能的重组蛋白,从而帮助改善病情。该疗法的售价为320万美元每针。2023年8月,Elevidys开始销售并交付,当年销售额达到约2亿美元,2024年全年销售额超8亿美元。
2025年,Sarepta Therapeutics多次被曝出死亡事件,三例基因治疗患者出现急性肝衰竭死亡。第一名16岁非行走型DMD男孩在用药后两个月肝功急剧恶化、最终死于急性肝衰竭,Sarepta给出的解释是“合并CMV感染”,FDA要求更新黑框警告,第二名患者以同样方式离世,7月被爆出的第三例患者,51岁LGMD男性在SRP-9004试验中死亡。FDA在同一天给出了三条应对措施,对LGMD试验实施临床暂停、撤销AAVrh74平台的技术认定、要求企业自愿停售Elevidys,遭到Sarepta拒绝。据研究,AAV经静脉注射后60–90%颗粒滞留肝脏,超高剂量(Elevidys为1.33×10¹⁴ vg/kg)直接诱发内质网应激与先天免疫风暴,FDA在2023年对138项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89%试验报告肝损伤,但致死率仅0.17%(3/1756例)。Sarepta在一年内就出现了3例死亡,且均发生在真实世界或早期临床,引爆了领域对Sarepta的信任危机和对基因疗法的安全性担忧。
信念医药-中国首个AAV药物获批上市
2025年4月10日,信念医药的波哌达可基注射液(信玖凝)获批上市,用于中重度血友病B(先天性凝血因子IX缺乏症)成年患者的治疗。信玖凝®(BBM-H901注射液)作用机制是通过工程化改造的嗜肝性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将含优化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递送到患者肝脏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基因转录系统,持续表达人凝血因子IX,并将其分泌到血液中,发挥凝血活性。
2024年12月,信念医药在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正式发布了Ⅲ期临床研究结果。研究纳入了26名中重度血友病B成年患者,随访52周后,结果显示年化出血率(ABR)均值为0.6,平均凝血因子IX活性达到55.08 IU/dL(基于SynthaSIL aPTT试剂的一期法),外源性凝血因子IX药物的平均输注次数从治疗前的58.2次/年降至治疗后的2.9次/年,21名受试者(80.8%)在治疗后未出现出血事件,且所有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显示信玖凝®在降低出血风险和减少治疗频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在价格方面,每瓶定价9.3万元,根据说明书,具体用药量将按照患者体重计算,例如70kg体重的处方用量是44瓶,总治疗费用高达409.2万元。目前,信念医药已经发起慈善援助项目,在该项目支持下,患者用药如果超过30瓶,则只需要支付30瓶的费用,超过30瓶的部分可以获得免费赠药。但是即使如此,患者的自费部分仍然需要279万人民币,仍然是一笔天价的治疗费用,信玖凝的商业化道路仍然需要破局之道。
三、国内管线进展
信念医药
信念医药(Belief BioMed Inc.)成立于2018年5月,公司致力于通过安全高效的病毒载体技术为严重遗传疾病和慢性疾病提供更加有效的创新性基因疗法,公司的BBM-H901注射液是国内第一个获批上市的的血友病静脉给药AAV基因治疗药物。
目前信念医药产品管线,涵盖血友病B/A、帕金森、关节炎、癌症、眼科疾病、骨骼肌病、遗传性肌肉疾病、溶酶体贮积症等多个疾病领域,多个产品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华毅乐健
华毅乐健由生物学家饶毅在2019年时创立,以肝脏基因递送为切入点,自主研发了领先的高效载体平台,目前在三大领域上建立了8条产品管线,构建了罕见病与常见病的产品管线布局。进展最快的一款基因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血友病A,2025年4月已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该GS1191-0445注射液前期I/II期试验数据积极:受试者凝血因子VIII活性水平在给药后显著提升并长期持续稳定表达,年化出血率(ABR)大幅下降,截至52周无自发出血事件发生,且无需FVIII因子重组蛋白输注。
天泽云泰
天泽云泰于2020年成立于上海,专注于前沿的基因及细胞治疗技术,聚焦于眼科与神经系统基因编辑药物研发。
天泽云泰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iVec®AAV载体筛选平台、ViLNP®脂质纳米粒技术平台、ViCas®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和ViHiYi®AAV高产技术平台,通过基因替代、基因调控和基因编辑等策略,开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及血液系统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的创新基因治疗药物。
2025年3月天泽云泰的VGR-R01用于治疗结晶样视网膜变性的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VGR-R01-301)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关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低、中、高剂量组患者分别随访6-9个月时,目标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基线相比分别改善了0.267、0.422、0.547logMAR,相当于分别提高13、21和27个ETDRS字母;66.7%(8/12)的受试者目标眼BCVA有显著改善,即降低≥0.3logMAR,相当于提高15个ETDRS字母;其中4例受试者基线时无法看清视力表上的字母,但在术后显著提高,最多能识别40个字母。安全性方面,VGR-R01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试验中无剂量限制毒性和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
中因科技
北京中因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遗传性眼病临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企业,公司在基因替代疗法和基因编辑疗法两个方向均有布局产品,进展最快管线ZVS101e注射液已开始3期临床试验,前期研究结果显示ZVS101e安全性优异,有效性显著,于2024年6月被中国CDE纳入突破性治疗目录,2024年7月获得美国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认定。
朗信生物
朗信生物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基因治疗创新药物研发制造,已建成符合GMP法规的、可放大的生产AAV产品的平台工艺。目前,公司共推进5个候选分子进入临床,在3项致盲性眼病适应症中率先开展基因治疗临床研究。其中第一条管线LX101治疗RPE65突变相关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RD)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第二条管线LX102治疗湿性年龄性黄斑变性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第三条LX103治疗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已经完成6例患者的IIT试验。
锦篮基因
北京锦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基因治疗药物创新研发的生物科技平台公司。依托锦篮基因的AAV基因递送技术平台,锦篮基因开发了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治疗药物、高甘油三酯血症基因治疗药物、庞贝病基因治疗药物、家族性LCAT缺乏症基因治疗药物在内的多条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管线。
纽福斯
纽福斯成立于2016年,是李斌教授团队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自2008年起十几年来对眼科基因治疗技术探索和积累的成果,公司于武汉、苏州、上海、美国均有布局。李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转化研究,通过一系列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了腺相关病毒 (AAV) 载体技术在眼科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包含针对视神经损伤疾病、血管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科疾病的10余个在研项目。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阅读者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机构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文中内容所导致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及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基于本机构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相关内容。本机构力求但不保证上述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在不同时期,本机构均可能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信息或做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投资及交易行动。本机构及关联机构可能会与文中提及公司或其他法律主体存在股权、债权或其他交易关系,请阅读者在使用本文信息时参考。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00 项与 北京中因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北京中因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