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近年来,随着药品审评和审批改革不断推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全面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MAH可以自行生产药品,也可以委托生产。MAH制度下,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激发,市场资源进一步盘活。在这一背景下,近日,全国首个创新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项目获批,这对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意义。 PART01MAH制度创新试点的背景与意义MAH制度的实施[1-2],使药品上市与生产许可解绑,委托生产政策放宽,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但生物制品本身具有复杂、多样、易变的特点,产品质量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仅通过终端检验来保证质量安全,确保分段生产全链条质量安全的监管任务十分艰巨。可以说,MAH制度的创新试点打破了延续数十年的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双证合一”模式,推动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专业化分工的产业新生态。该创新制度允许科研机构作为独立主体持有批文,使研发端的创新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科研人员能够更专注于药品的研发工作,而不必被生产环节所束缚。同时,MAH制度也优化了生产端的资源配置,一些具有生产优势的企业可以承接更多的委托生产项目,提高生产设施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PART02MAH制度创新试点的案例2.1 科伦药业以科伦药业为例,依据其2023年年度报告,通过MAH制度承接了23个创新药项目的产业化落地,大输液产品线委托生产占比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37%,凸显MAH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效应。2.2 和黄医药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是上海第一批创新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的试点项目。2016年7月,呋喹替尼进入上海MAH首批试点名单。2018年9月4日,呋喹替尼的上市申请获批,上海合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记黄埔医药(苏州)有限公司分别是原料药和制剂的受托生产企业。2.3 华领医药华领医药的国家1类新药华堂宁(多格列艾汀片)在MAH制度试点的推行下,加速了上市速度。正在进行糖尿病新药Ⅱ期临床试验的华领医药,作为首批试点企业之一,实现了从Ⅱ期到Ⅲ期临床试验的“无缝对接”。Ⅲ期临床试验的用药不必由华领医药自建厂房生产,而是作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把药品生产委托给了上海合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PART03创新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项目获批情况随着MAH制度的深化落实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国内产业界正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生产方式[3]。近日,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的“尼卡利单抗注射液”跨境分段生产试点获国家药监局批复同意,这是全球同步上市的创新产品,也是全国首个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罕见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生物制品。该品种原液在国内生产,制剂和包装在境外生产,是北京市首个获批的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同时也是全国首个获批开展原液境内分段生产试点的进口生物制品。首个创新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项目的获批,标志着我国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对于患者而言,尼卡利单抗注射液是治疗罕见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创新产品,其跨境分段生产试点的获批,将加快该产品的上市进程,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关于药品跨境分段生产也有其他的案例,例如:3.1 诺和诺德胰岛素1)基本情况:诺和诺德的天津工厂是较早进行跨国分段生产的案例之一。2)分段生产情况:将进口胰岛素原料药到天津灌装成制剂,这是最早期的跨国分段生产。3.2 默沙东Keytruda1)基本情况:默沙东的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也是跨国分段生产的案例之一。2)分段生产情况:原液在美国马里兰州生产,制剂在爱尔兰科克郡生产,这种跨境分段生产模式使得默沙东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资源和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PART04跨境分段生产的内涵与意义4.1 跨境分段生产的定义与形式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是指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跨越国界,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场地进行。通常包括原液境外、制剂境内和原液境内、制剂境外两种形式。例如,一些跨国药企为了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会将生物制品的原液生产放在研发实力较强的欧美国家,而将制剂生产放在成本较低的亚洲国家。4.2 跨境分段生产的优势1)优化资源配置: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生物制品生产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一些国家在生物制品的研发和原液生产方面技术先进,而另一些国家在制剂生产方面具有成本优势和丰富的生产经验。通过跨境分段生产,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提高生产效率:跨境分段生产可以将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合理拆分为多个独立阶段,各阶段在不同场地并行进行,不仅可以缩短生产周期,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3)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根据各阶段的生产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将制剂生产放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4)加快产品上市和临床的可及性:对于一些临床急需的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可以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使患者能够更快地获得治疗。4.3 跨境分段生产的挑战1)信息沟通的挑战:跨境区域存在时差、语言、文化等差异,这给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带来了困难。在分段生产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生产信息、质量信息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进度。2)工艺、质量一致性:不同生产阶段可能分布在多个地点,增加了生产质量一致性控制不足的风险。例如偏差、变更管理,在分段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的优化、设备更新等原因,可能会涉及到中间产品/制剂的生产场地变更等变更事项,变更管理难度较大。3)产品运输与交接的质量风险:涉及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隔,在不同主体间的转运、交接面临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风险,以及责任不清的风险。在分段生产过程中,中间产品(如小分子、原液)需要在不同场地之间运输,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其稳定性。中间产品交接与验收标准制定问题也会引发新的风险,由于分段生产涉及多个主体,中间产品在不同场地之间的交接和验收标准制定困难,容易出现质量风险。4)责任划分不清:委托企业和受托企业之间的责任划分,受托的上游、下游企业之间的责任划分,都是可能产生潜在风险的问题,这当中境外分段生产尤为复杂。5)跨区域监管:存在跨区域监管机构责任不清、衔接不密切的风险,需要详细的政策指导,境外远程检查本身也存在障碍和挑战,同时境外检查资源和检查任务的匹配性,也有待监管机构进一步的提升。PART05总结MAH制度下,首个创新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项目获批,标志着我国药品监管制度改革迈出重要一步。由于MAH制度允许药品研发与生产分离,这也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优化其资源配置。然而,跨境分段生产也面临信息沟通、质量一致性、责任划分等挑战。未来,仍需重点加强监管合作,并完善政策指导,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参考资料: [1] 周浩泽,姜莉,王军君,等.基于某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委托生产的质量监督风险及监管服务策略研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5,(2):128-135. [2] 吴慧圆,牟春兰.组态视角下基于MAH制度的CXO企业绩效提升路径[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4,40(5):95-103.[3] 李锦连,杨伊凡,谢金平,等.MAH制度下药品跨境持有与生产管理现状及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24,55(1):137-142. 作者简介:Sophia,主要从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研究、药物科普等方面工作。END【企业推荐】智药研习社直播预告来源:CPHI制药在线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