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评价YK012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抗肿瘤疗效的多中心、开放性、Ib/Ⅱ期临床研究
Ib期剂量递增研究:(1)主要目的:评价YK012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2)次要目的:评价YK012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评价YK012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免疫原性;初步探索YK012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血液学缓解(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部分血液学恢复[CR/CRi])率。(3)探索性目的:探索YK012的药效动力学(PD)特征。
Ⅱ期剂量扩展研究:(1)主要目的:进一步评价YK012在选定剂量下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抗肿瘤疗效。(2)次要目的:进一步评价YK012在选定剂量下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PK特征;进一步评价YK012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免疫原性。(3)探索性目的:探索YK012的PD特征。
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Phase Ib/II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YK012 in Participants with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YK012 administered as monotherapy in participants with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ALL).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I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Efficacy of YKST02 in Participa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YKST02. YKST02 is a study medicine that targets multiple myeloma and activates the human body to fight against this disease.
100 项与 益科思特(北京)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益科思特(北京)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5年4月1日,百奥赛图BioX创新论坛首站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众多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及投融资行业同仁,围绕创新技术与AI如何驱动生物医药出海、跨国合作如何助推本土Biotech进军全球、以及面对“出海2.0时代”企业如何把握全新机遇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讨论。论坛在百奥赛图副总经理兼全球商务负责人郭朝设博士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帷幕。论坛开场致辞接下来,由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教授、图灵-达尔文实验室副主任、哲源科技联合创始人赵宇博士围绕“AI 改变认知生命范式—计算医学指导的虚拟临床试验实践”主题带来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专题报告1在报告中,赵宇教授深入探讨了计算医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强调产业变革的必要性。他介绍了团队在AI模拟疾病机制领域的研究进展,可以将组学数据映射到多维的信号通路上,进而联系到疾病表型,深入揭示了生命功能和疾病的复杂调控关系。此外,赵教授强调了人工智能在高维空间、复杂度和记忆力等方面的优势,计算医学可通过模拟疾病机制前置研发风险,利用AI能力解决生物复杂性问题,通过对于疾病机制的理解,使计算医学模型兼具可解释性与小样本分析能力,可实现药物研发的“谋定而后动”,极大推动行业的范式变革。在专题报告之后,论坛进入圆桌讨论环节,首场讨论围绕“创新技术与AI驱动生物药出海:从靶点发现到临床突破”展开。百奥赛图首席科学家杨毅博士担任主持,与赵宇教授、天广实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锋博士、科诺信诚总经理王双博士、诺和诺德亚太区外部创新与对外合作负责人Jenny Yang博士、益科思特CEO & CSO袁清安博士多位业内专家共同探讨AI与前沿技术如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圆桌讨论1杨毅博士首先分享了他在新药研发领域的经历,指出国内创新药从仿制向自主研发的转型,并提及AI在创新研发中的赋能作用。嘉宾们深入探讨了从靶点发现到临床突破的关键环节,认为AI、大数据及计算生物学正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提高药物设计的精准性与开发效率,并强调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正迈向创新驱动模式,近年来涌现出大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项目,吸引了国际合作与资本流入。论坛还深入分析了抗体药物的发展趋势,包括B细胞靶向疗法的演进、从单抗到多特异性抗体(如双抗、三抗)的升级以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AI在肿瘤微环境调控、新型免疫疗法、药物筛选和精准医学中的应用也成为热点,嘉宾们认为AI能够通过优化药效预测、降低研发风险,并推动个性化治疗的发展。接下来,由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昊律师围绕“药品BD交易的趋势与核心关注点”主题带来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专题报告2赵昊律师的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药品BD交易的趋势与核心关注点。他分享了自己在法律领域的丰富经验,基于150+医药交易案例,讨论了不同交易模式的差异和应用场景,系统解析了中国药企出海的核心路径。此外,赵律师探讨了交易中的知识产权挑战,提出在进行跨境交易时,企业需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注意识别知识产权风险(例如,职务发明、职务发明奖酬、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上游协议、生物材料和政府资金)。最后,赵律师讲解了药品BD交易中签约主体选择、合规要求和核心协议条款等核心关注点。第二场圆桌讨论围绕“全球BD新范式:中国Biotech如何打入国际市场”展开。由赵昊律师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博远资本执行董事郭嘉聪博士、辉瑞全球业务开发部中国搜索与评估负责人牛颖博士、i-Incubator医疗孵化器CEO肖亮博士,以及百奥赛图副总经理、全球商务负责人郭朝设博士。圆桌讨论2嘉宾就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的交易模式、合作策略及投资机会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认为BD模式相较于并购或NewCo等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好的推动产品的开发,并指出随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平台方面的持续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竞争力,但地缘政治和国际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对跨境交易产生了一定影响。在面对全球市场时,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法律合规和风险管理,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此外,临床数据可信度、项目评估标准和投资决策流程也成为讨论焦点。嘉宾们强调了评估项目潜力时应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临床开发进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创新性且能解决未满足医疗需求的项目更容易吸引国际合作伙伴的关注。大家一致认为,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平衡风险和机遇,通过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合作方式,进一步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接下来,由中金公司医药行业团队负责人、执行总经理张琎总围绕“创新驱动未来,科技引领医药”主题带来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专题报告3张琎总的专题演讲深入分析了医药行业的创新趋势和投资动向,强调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并指出新质生产力在行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尽管过去几年的投资环境极具挑战,科技创新仍然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春节后,中国科技领域,尤其是AI、机器人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迎来了投资热潮,这与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及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在医疗AI投资方面,数据标准化和工具的实际可用性是关键,尽管行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但其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医疗行业正加速数字化转型,数据整合和医保数字化改革将为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三场圆桌讨论围绕“穿越周期:生物医药“创新+出海”2.0时代的投融资新视角”展开。由百奥赛图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永亮总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中金公司张琎、德福资本合伙人易琳、幂方健康基金合伙人梁占超以及阳光融汇资本董事总经理、基金投委会成员李冰峰。圆桌讨论3在此次圆桌讨论中,嘉宾们从不同的视角讨论“创新”和“出海”2.0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过去几年,生物医药行业生态面临较大挑战,企业和投资人都在不确定性中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坚定信心,携手同行。过去几年大量的优秀BD交易,以及众多企业出海取得的成绩,给行业带来了资金和信心,更指明了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在早期研发领域日益凸显的竞争优势,以及快速融入全球创新生态体系,结合过去几年大量生物医药资产BD交易的成功经验,嘉宾们认为中长期看,中国药物资产的出海将继续保持向上的发展态势,创新和出海仍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总体而言,虽然当前行业仍面临较多挑战,但过去几年产业和资本的持续探索,已经找到了未来的行业发展方向,嘉宾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伴随二级市场和IPO市场开始回暖,继续坚持创新和融入全球创新生态,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前景值得期待。论坛风采参会者合影至此,本次BioX创新论坛圆满结束,作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的重要一员,百奥赛图深切感受到行业正迎来全球化发展的关键跃迁。本次论坛的深度探讨印证了AI与计算医学正在重构研发范式,而"出海2.0时代"的本质,是让中国医药创新从"技术跟随"迈向"价值输出"。在这个技术加速更迭的时代,唯有坚持长期主义、深化跨界融合,才能在全球医药创新版图中刻下中国坐标。未来,百奥赛图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并与行业同仁一起,共同书写中国医药行业下一个黄金十年的辉煌篇章!关于百奥赛图百奥赛图(股票代码:02315.HK)是一家创新技术驱动新药研发的国际性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药发源地。基于底层基因编辑技术,百奥赛图自主研发了RenMice®(RenMab®、RenLite®、RenNano®、RenTCR-mimic®)平台,用于全人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双/多特异性抗体、双抗ADC、纳米抗体和类TCR抗体的发现。百奥赛图正在对1000多个潜在可成药的靶点进行规模化药物开发(“千鼠万抗TM”计划),并已建立起超100万条全人抗体序列库,用于全球合作。截至2024年12月31日,百奥赛图已签署了约200项药物合作开发/授权/转让协议,并与包括多家MNC在内的企业达成了50多个靶点项目RenMice®平台授权开发合作,多个临床阶段抗体分子也达成了对外授权合作。公司子品牌BioMice®提供几千种包括靶点人源化小鼠在内的基因编辑动物和细胞模型,同时为全球客户提供临床前药理药效和基因编辑服务。百奥赛图总部位于北京,在中国(江苏海门、上海)、美国(波士顿、旧金山、圣地亚哥)及德国海德堡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ocytogen.com.cn/。
2025年3月26日,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赵明辉教授牵头、崔昭主任担任中心PI的注射用YK012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I期临床研究(研究编号:YK012-3(pMN))中心启动会在该院肾内科顺利举行。益科思特联合创始人袁清安博士出席会议,对公司产品YK012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并参与方案讨论,对研究团队开展培训。该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注射用YK012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初步有效性,为后续临床开发奠定基础。原发性膜性肾病(pMN)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肾脏功能。目前,针对pMN的治疗手段有限,临床亟需更优治疗方案。YK012作为益科思特首个产品,此前针对原发性膜性肾病适应症的临床申请已在国内获批,成为全球首个自免适应症进入人体临床的CD19/CD3双特异抗体药物。此次研究标志着全球首个靶向CD19/CD3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正式进入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人体临床试验阶段,为这一难治性肾病领域带来突破性希望。益科思特联合创始人袁清安博士(左二)同研究团队展开会谈YK012:肿瘤与自免双领域的里程碑药物在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益科思特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领航重大疾病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公司首个产品YK012(CD19/CD3双特异性抗体)在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卓越。数据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完全缓解患者,其全身5处肿瘤病灶完全消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复发难治的高负荷的重症患者),其骨髓中原幼细胞比例从81.6%降至完全缓解限以下,验证了公司产品显著的临床价值。在自身免疫病领域,公司于2022年率先布局,多个产品在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上展现出巨大潜力。公司首个产品YK012针对原发性膜性肾病适应症的临床申请已在国内获批,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人体临床的CD19/CD3双特异抗体药物,并将以此为切入点进入更多自免适应症。此外,公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的人体临床申请即将获批,处于该领域的第一梯队;在美国,原发性膜性肾病PreIND也已成功递交。公司的第二个产品YKST02(BCMA/CD3双抗)也即将提交相应自免适应症的临床申请。顶尖团队护航,加速临床转化本研究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权威专家团队主导。赵明辉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科研处处长,长期致力于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崔昭主任作为肾内科临床研究的核心骨干和国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骨干,致力于自身免疫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和应用基础研究,长期探索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T细胞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在肾脏病领域和免疫学领域具备深厚造诣。研究团队对项目进行介绍展望未来此次启动会标志着YK012自免适应症临床研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未来将为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选择。同时,公司正积极推进海外合作,有望成为全球双抗赛道的重要参与者。
TCE( T Cell Engager,T细胞接合器)双抗交易持续火爆,跨国药企还在疯狂“下单”。
近日,一家聚焦自身免疫领域的美国药企Candid Therapeutics一口气宣布了三笔关于TCE双抗的研发合作交易,交易方都是中国公司,总潜在交易金额超13.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百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3个月前,Candid刚宣布了超3.7亿美元A轮融资,公司两款核心产品都是TCE双抗,均来自中国Biotech。
实际上,从默沙东的13亿美元到GSK的8.5亿美元,中国企业自研TCE双抗的“含金量”早已得到印证,Candid Therapeutics的新动作,意味着自免领域TCE双抗的机会远未结束,海内外企业乃至资本对“青苗”的抢注,直接关系到日后自免领域的“大药”竞争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从临床试验进度来看,国内企业益科思特的YK012(靶点CD19/CD3)走在同类药物之前。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专注于TCE等双特异性与多功能抗体新药的研发,其进度最快的自免适应症在2024年12月在国内获批临床,预计今年3月初第一例患者入组(FIH);美国Pre-IND已于2024年11月被FDA正式受理,预计今年4月获批临床;由于中美两国的临床方案相同,根据ICH的指导原则,临床速度会较大提升。总体而言自免适应症开发进度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1)Ⅰ期临床进行中,兼具疗效、安全、长效、CMC的优势
在全球,首个成功实现商业化的TCE双抗可追溯到10年前。直到今天,国内Biotech处于临床阶段的TCE双抗仍被跨国药企(MNC)们频频“举牌”,原因是该类药物的“重磅炸弹”时代已经来临,治疗潜力远超我们的想象,从末线治疗向一、二线治疗突破,如阿斯利康的AZD0486拟用于复发难治的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从末线治疗向一、二线治疗冲击,预计约50亿美元的年销售峰值;从肿瘤领域直接跨界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数十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预计有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在国内目前在研TCE双抗中,益科思特的YK012是不可忽视的“种子选手”。YK012是竞品中最有潜力成为BIC产品。
目前,官网披露的YK012适应症共有6个,其中针对非霍奇金巴瘤(NHL)的I期临床试验和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Ib/II期临床试验进度最快。
根据最新消息,这两个适应症的有效性(POC)已经得到验证,出现多个持续完全缓解病例。具体来说,在NHL的I期临床试验中, 转化型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在接受一个肿评周期的药物治疗后,PET-CT结果显示患者全身5处肿瘤完全消失,疾病完全缓解。该患者在接受第二个肿评周期的药物治疗后,肿评仍然是完全缓解,目前CR已持续2个肿评周期;在YK012治疗ALL的Ib/II期临床试验中,已有多例患者入组接受治疗,其中有复发难治的高负荷的重症患者,在给药前的骨髓中原幼细胞占比高达81.6%,在接受一个周期的药物治疗后,原幼细胞占比降至5%以内,疾病达到完全缓解,并在第二个治疗周期中持续完全缓解。令人侧目的是,该例完全缓解患者给药剂量为5μg/kg,起效剂量明显低于同类竞品。类似地,接受YK012治疗后完全缓解的首例NHL患者,其给药剂量为20μg/kg,也明显低于在研竞品的起效剂量,显示出潜在的更好药效。
另外,YK012的临床安全性良好。在上述两项临床试验中,患者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所有临床副反应在48小时内完全恢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被控制在2级及以下。药物长效性得到确认,有望开发为低频次用药。而且,YK012是一个至简至美的对称结构分子,CMC工艺简便,成本优势明显。
(2)自身免疫研发进度领先,2款互补TCE资产系业内唯一
益科思特公司致力于研发具有全球价值和竞争力的药品。公司立足于全球布局,研发总部设立在北京,研发全资子公司设立在美国,符合中美标准的商业生产基地设立在长春,具有从研发到商业生产全链条技术和制造优势。
联合创始人袁清安和孟庆武在创立益科思特时就清醒地预判:免疫治疗将成为未来疾病治疗的重要选择,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早在2022年,益科思特的科研团队就将B细胞清除疗法(BCDT)药物开发为具有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优势的药物,并开始布局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全力推进全球临床并以此为切入点进入更多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据最新消息,YK012膜性肾病适应症2024年12月获批I期临床,是全球首个获批膜性肾病适应症的CD3/CD19双抗药物;SLE适应症今年1月获批I期临床,处于该领域的全球第一梯队。
从治疗潜力看,去年8月,益科思特在英国生物医学公报(British Biomedical Bulletin)上发表的一篇题为《Targeting CD19 for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with a Novel T Cell Engager》的论文显示,YK012 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清除外周血和脾脏 B 细胞并缓解小鼠CIA模型的关节炎症状,具有治疗 B 细胞介导的人类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预期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小的副作用。
另外,YKST02(靶点BCMA/CD3)作为益科思特的第二个双抗产品,已披露的两项适应症中也包括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公司针对该适应症的国内临床申报工作已经启动。资料显示,除了IgAN还有一项肿瘤适应症——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已经在临床Ia的阶段。3mg剂量一个肿评周期出现PR,6mg及以下剂量给药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具备“同类最优”潜质。
同时,YK012和YKST02基本覆盖了B细胞发育史的各个阶段,是两款具有互补效应的TCE双抗,有望通过联合或序贯疗法达到临床最佳疗效。
具体来说,YK012靶向的CD19是B细胞的生物标志物,从Pro-B细胞到晚期浆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但在浆细胞阶段低表达或不表达;YKST02靶向的BCMA则主要在成熟的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中表达,覆盖了浆细胞的发育阶段。所以,YK012和YKST02联合用药可以覆盖广泛的B细胞和浆细胞发育阶段,进而导致异常的B细胞和浆细胞耗竭,是一对在全球范围内非常稀缺的TCE资产。
而在这两款药物之外,益科思特还有多个管线产品(包括实体瘤双抗和三抗药物)的研发均在有序推进。
(3)B轮融资和海外BD进行中,目前已收到多个海内外TS
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益科思特的融资如火如荼,反衬出该公司的价值优势非常耀眼。资料显示,继去年完成A++轮融资后,公司正在进行B轮融资,目前已经收到几个TS,远超出预期融资额度。
YK012和YKST02这两款药物是中国Biotech出海潮中,最受跨国药企青睐的品种。浦银国际研报显示,2022年至今,国内双抗药物跨境licensed-out(授权合作)项目不断,年交易数量从2022年的3例攀升到2024年(前9个月)的14例,年交易总金额分别为148.25亿美元、132.80亿美元和50.72亿美元。
今年最出圈的一笔交易的买方为默沙东,其通过子公司收购同润生物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双特异性抗体CN201(靶点CD19/CD3),为此支付7亿美元现金预付款及最高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充分展现了MNC对双抗赛道的看好和面对好产品时的“不差钱”。
传统的license out还不是双抗药物的融资全貌。近年来,随着国内创新药融资持续收紧,药企的出海模式逐渐丰富升级,以恒瑞医药和康诺亚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借助NewCo(本土创新药企通过与海外资本合作成立新公司,实现产品国际化的策略)等新模式转让产品权益,例如康诺亚在今年5个月内两次利用Newco模式成功推动3款双抗产品出海。
对于这两种融资方式,益科思特联合创始人孟庆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传统的BD授权和当下流行的NewCo出海各自的“灵活性和风险性不同”。如今不少Biotech偏好NewCo,是因为随着管线研发的推进,项目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NewCo公司在任何时候也可以转给MNC。
由此看出,益科思特融资和商业模式是多元化的,药品市场和资本获益都有扩大化的上升空间,如海外权益转让,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合作企业负责后续的全球临床开发和商业化销售,据悉公司已经在与国际知名大药企洽谈BD事宜。
第二种是NewCo,即由上市公司或基金来组建一家新的海外公司,将益科思特的产品整合其中,公司收到的回报包括NewCo公司股权、首付款以及分成,据悉目前已有多家公司与益科思特进行了多轮深入谈判,益科思特早期就收到过TS,有望近期收到更多TS。
另外,益科思特在融资方面采取国内外齐头并进的策略,目前在国内推进股权融资,多家业内知名市场化私募基金、政府基金进场调研中;益科思特创始人和商务团队也会参加2025年1月摩根大通(J.P. Morgan)年度医疗健康会议,已约多家药企及投资机构进行面对面沟通,进一步拓展公司在海外的影响力,有望近期达成大单交易。
100 项与 益科思特(北京)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益科思特(北京)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