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在研适应症-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Evaluat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ubjects With β-thalassemia Treated With Base-edited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CS-101) Transplantation
This is a study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S-101 in participants who received CS-101 in study CS -101-06 (NCT06565026),No investigational drug product will be administered in the study.
An Open-Label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Single Dose of Autologous CD34+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Modified Using Transformer Base Editor in Participants With Severe Sickle Cell Disease
The goal of this open label, single-arm clinical study is to learn about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S-101 injection in treating sickle cell disease.
一项单臂、开放标签的Ⅰ期临床试验:评估单剂量CS-101注射液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受试者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征
评价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受试者在接受CS-101注射液回输后受试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征
100 项与 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学术转化公司指公司创始团队或核心技术源自高校和研究所,这赋予其深厚的科研基础和前沿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些公司通过将突破性的科学发现转化为潜在的药物,有望填补市场空白并加速新疗法的开发进程。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至少25家中国学术转化创新药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额近30亿元。值得关注的亮点如下:
近半数为亿元级融资:11家公司完成了近亿元及以上的高额融资,其中潜在最高融资额来自剂泰医药完成的1亿美元C轮融资,该公司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关注小分子药物及核酸药物研发。
核酸药物广受关注,核药势头强劲:至少6家获融资公司正在推进核酸药物研发,包括剂泰医药、循曜生物、神济昌华、星核迪赛、昆秦生物、时夕生物等。至少3家公司布局核药领域,其中纽瑞特医疗与蓝纳成均获得3亿元及以上大额融资。
上海、广东学术创业氛围浓厚:均有6家学术转化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获得融资,包括位于上海的循曜生物、正序生物、标新生物等,以及位于广东的莱芒生物、晶蛋生物、奥礼生物等。
剂泰医药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
6月21日,剂泰医药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领投,中国太平旗下太平香港保险科创基金跟投。
剂泰医药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以AI驱动药物递送和药物发现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由美国工程院陈红敏院士以及麻省理工大学赖才达博士、王文首博士创立并领衔。目前,剂泰医药已自主研发了三大AI+核心技术平台:AI驱动核酸递送系统设计平台(AiLNP)、AI驱动mRNA序列设计平台(AiRNA)、AI驱动小分子制剂设计平台(AiTEM),并打造了一条专属剂泰医药的干湿实验深度结合的技术路线。该公司的研发管线涵盖小分子药物和以mRNA为主的核酸药物,重点针对临床需求较大的适应症领域,如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病等。根据新闻稿,该公司进展最快的小分子管线已开展3期临床试验,mRNA免疫治疗管线预计将于今年进入临床。
纽瑞特医疗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
3月14日消息,纽瑞特医疗宣布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成都科创投、成都生物城基金、川创投等投资,华兴康平、新浚资本、星空资本等现有股东持续加码。
纽瑞特医疗成立于2016年,由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钱积惠研究员等一批长期从事核技术研发的专家学者创立。该公司现已经建立包含10余个产品的创新核药研发管线。其中,NRT6003注射液为钇[90Y]炭微球注射液,正在中国开展针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该公司研发的另一款放射性药品NRT6008注射液(一种钇[90Y]炭微球)也已经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针对适应症为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蓝纳成完成3亿元B+轮融资
2024年4月,东诚药业宣布其控股子公司蓝纳成以增资扩股方式拟引入投资者,由深创投领投,前海方舟、烟台财经、龙信投资、奥华清洁能源跟投,完成B+轮融资金额3亿元。
蓝纳成创立于2021年,专注于全球创新的1类诊疗一体化创新肿瘤核药研发。据公开资料介绍,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陈小元教授任欧洲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等,在核医学和纳米医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研究和杰出贡献。目前,蓝纳成已经搭建了较为完备的核素诊疗管线,靶向药物涵盖小分子、多肽及抗体,产品涉及前列腺癌、实体瘤、脑胶质瘤、神经内分泌瘤等领域。
循曜生物完成近两亿元A轮融资
1月10日,循曜生物宣布完成近两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原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追加投资,募集资金将助力推进该公司现有管线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
循曜生物成立于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支持下,由刘俊岭教授团队经上海医药集团、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等共同孵化创立,聚焦出凝血及纤维化领域创新药物研发。循曜生物公开信息显示,成立至今,该公司基于创始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在肺纤维化以及血小板减少、血友病、血栓性疾病等出凝血领域建立了原创性靶点及新分子管线,并搭建了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新一代抗体及蛋白类药物发现及改造技术平台。
和其瑞医药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2月7日消息,和其瑞医药宣布其于近日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锡创投、鼎珮集团共同领投,怀柔科学城、恩然创投和北京中寅跟投,老股东挚信资本、远翼投资、启明创投和创新工场继续加持。融资所得将为和其瑞医药核心管线——HMI-115单克隆抗体正在开展的两个国际临床2期研究和其他产品线研发提供强力支持。
和其瑞医药是一家科学驱动的临床阶段创新生物制药公司,针对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重大疾病,致力于研究、开发和商业化首创新药。该公司的创立是基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教授及其团队在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及数十年的研究成果。10月15日,和其瑞医药申报的1类新药HMI-115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适应症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中重度疼痛。公开资料显示,HMI-115是一款靶向泌乳素受体(PRLR)的单抗新药,和其瑞医药拥有该产品的全球权益。
炎明生物完成数亿人民币A+轮融资
5月24日消息,炎明生物宣布已完成数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炎明生物致力于开发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的创新药,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支持该公司ALPK1小分子激动剂PTT-936的临床研究,以及其他先天免疫抑制剂及细胞焦亡抑制剂项目的临床推进,并拓展研发管线。
公开资料显示,炎明生物由邵峰院士和邓天敬博士共同创立,科学基础为基于邵峰院士在天然免疫及细胞焦亡领域的生物学发现,聚焦炎症和肿瘤领域尚未被攻克的医学关键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该公司现有10条全新机制、全新靶点的研发项目,包括多个已确定PCC的先天免疫抑制剂及细胞焦亡抑制剂项目正在开展临床前研发工作。进展最快的项目为ALPK1激动剂PTT-936,目前正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其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进行肿瘤治疗。
正序生物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8月8日,正序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海国投孚腾资本领投,联新资本、博裕资本、礼来亚洲基金、万物资本、红杉中国等现有股东跟投。根据正序生物新闻稿,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加速CS-101临床研究和商业化推进,并支持体内治疗管线的临床转化,推动全球化布局和基因编辑产品早日上市。
正序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专注于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该公司孵化自上海科技大学,致力于利用全球创新的碱基编辑体系,开发突破性精准疗法。该公司基于以变形式碱基编辑器tBE(transformer Base Editor)为代表的碱基编辑系统创建了多种精准疗法,针对遗传疾病、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布局了多条管线。其中,正序生物首条管线CS-101是针对血红蛋白病开发的创新型基因编辑疗法,目前该产品针对β-地中海贫血症的临床1期试验正在稳步推进,用于治疗镰刀型贫血症的临床试验也正在筹备中。
读者们请星标⭐创鉴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至其他平台。转发授权请在「创鉴汇」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
更多数据内容推荐
点击“在看”,分享创鉴汇健康新动态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上海高度重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2024第三季度,至少43家中国创新药公司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上海公司包揽了其中的1/4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第三季度16家上海创新药公司获融资,已披露融资总额超17亿元。值得关注的亮点包括:
抗体药物吸引大量融资:至少6家获融资公司开发抗体药物,包括麦济生物、洛启生物、宝济药业、天辰生物、礼新医药、英诺迈博,其中4家公司融资金额为亿元级。
细胞疗法新锐为关注热点:至少5家获融资公司正在推进细胞疗法研发,包括复星凯特、贝斯生物、以慈生物、椎元医学、跃赛生物,其中4家是2021年及之后成立的新锐公司。
抗肿瘤持续受到关注:过半获融资公司布局了抗肿瘤药物研发,如同源康医药、宝济药业;罕见病、血液系统疾病也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均有超三成的公司正在推进相关领域的管线开发。
同源康医药: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研发公司
8月20日,同源康医药正式在香港上市,IPO的净资金募集额约为5.06亿港元,约70%将用于核心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商业化,约20%将用于其他候选产品研发,约3%将用于潜在战略收购或合作机会。
同源康医药成立于2017年11月,专注于研发用于癌症治疗的小分子靶向疗法,尤其是针对NSCLC和CDK家族。其较快进展的两款药物是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西替尼的氘代药物TY-9591以及CDK4/6抑制剂帕博西尼的氘代药物TY-302。除核心产品TY-9591外,同源康医药正在研发差异性的治疗组合,其中TY-3200是一款靶向EGFR的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拟开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该产品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大睿生物:siRNA药物研发公司
7月19日消息,大睿生物(Rona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A+轮3500万美元融资。该轮融资由LongRiver江远投资领投,参与投资方包括昭德投资、博远资本、中启资本和礼来亚洲基金等。大睿生物致力于研发核酸创新药,用于代谢性疾病和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本轮融资将用于推动创新的siRNA代谢管线项目进入全球开发,并扩展夯实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领域的肝外递送平台。
大睿生物成立于2021年,正在推进基于新一代siRNA平台生成的siRNA管线项目,潜在首个RN0191管线PCSK9 siRNA项目已完成澳大利亚和中国的1期临床研究,正在推进高胆固醇血症的2期临床开发;针对APOC3基因的双链小干扰RNA(siRNA)药物RN0361也于近日在澳大利亚获批1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在甘油三酯升高的成人受试者中皮下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效应。
麦济生物:抗体药物研发公司
8月2日,创新抗体药物研发公司麦济生物宣布成功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2亿元人民币,投资机构包括天瑞丰年、湘江国投、开源思创、山东财金集团以及江西青创投等。
麦济生物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过敏和自身免疫型慢性炎症疾病的治疗领域。该公司在研药物MG-K10是一款靶向IL-4Rα的单抗药物,其特应性皮炎适应症已进入临床3期,哮喘正启动临床3期研究。该产品具有半衰期延长特性,可实现同靶点药物两倍的给药间隔。
洛启生物:纳米抗体创新药研发公司
7月31日,上海洛启生物宣布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B2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黄埔生物医药基金、九域投资参与,老股东盛迪投资持续加码。此次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其基于“吸入式大分子药物研发平台”研发的两款吸入抗体药物的临床2期研究,同时丰富其自免管线。至此洛启生物B轮融资落下帷幕,累计融资近3亿元人民币。此前,洛启生物已完成由盛迪投资领投、国生资本参投的B1轮融资。
洛启生物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吸入式纳米抗体药物研发。该公司的吸入式纳米抗体哮喘治疗药物LQ036已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完成临床1期研究,正在中国开展临床2期研究。另一款在研药物LQ043H已完成中国临床1a研究,展现出优异的安全性及药物耐受性,即将开展1b/2期临床。
宝济药业:重组蛋白药物和抗体药物研发公司
7月19日消息,宝济药业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由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上海科创集团、宝山国投集团及原股东晟德大药厂等跟投。宝济药业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的创新药研发。
根据宝济药业新闻稿介绍,该公司管线包括:1)皮下输注的重组人透明质酸酶,已递交中国NMPA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并获受理;2)重组人卵泡刺激素-CTP融合蛋白,一周一针的长效促卵泡刺激素,用于辅助生殖领域,已向中国NMPA递交上市许可申请并获受理;3)重组免疫球蛋白降解酶,第二代IgG降解酶(低免疫原性),可应用于器官移植、因自身抗体导致的“百种”以上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治疗前的预存抗体清扫等领域,即将进入中国临床3期研究。
正序生物:基因编辑疗法研发公司
8月8日,正序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上海国投孚腾资本领投,联新资本、博裕资本、礼来亚洲基金、万物资本、红杉中国等现有股东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加速CS-101临床研究和商业化推进,并支持体内基因治疗管线的临床转化等。
正序生物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开发新型基因编辑疗法,针对遗传疾病、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已布局了多条管线。其中CS-101注射液是针对血红蛋白病开发的创新型基因编辑疗法,该产品针对β-地中海贫血症的1期临床试验正在推进。该产品于今年4月在中国获批临床。
天辰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研发公司
9月24日,天辰生物宣布成功完成近亿元B2轮融资。通过本轮融资,天辰生物将推进核心项目在中国的临床研究,加速产品上市进程,并助力国际布局。
天辰生物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致力于过敏和补体领域大分子创新药开发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今年6月,天辰生物进展较快的新一代抗IgE抗体药物LP-003注射液,启动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此外,LP-005是潜在“first-in-class”C5与C3补体双功能抗体,已启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2期临床试验。根据天辰生物官网,该公司临床前在研管线还包括AAV介导的补体抑制剂LP-008项目,拟开发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
晶核生物:靶向放射性核素疗法研发公司
7月26日,靶向放射性核素疗法(TRT)研发公司晶核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华金投资和华金大道联合领投,泰格医药跟投,高榕创投和骊宸资本持续投资。
晶核生物成立于2021年,将利用融资资金开发全球临床1/2期试验JH02,以及进一步推动68Ga-JH03/177Lu-JH04的中美IND申报和临床开发,同时也将进行多个创新管线的临床前研究和国际合作。晶核生物注重开发下一代靶向放射性核素疗法(TRT),旨在改善患者生活。晶核生物拥有行业领先的特色技术平台,用于配体筛选、调制偶联因子(J-Linker)和临床转化,加速靶向偶联放射性核素药物开发。
贝斯生物:细胞和基因疗法研发公司
9月13日,贝斯生物(Base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A2轮融资,由戈壁大湾区(Gobi Partners GBA)管理的AEF大湾区创业基金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强贝斯生物的研发团队、优化产品管线、加速临床试验等。
贝斯生物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基因编辑领域基础创新,以及开发创新的细胞疗法和基因编辑产品,用于治疗癌症和遗传疾病。今年7月,贝斯生物首款产品NK510——一款基于碱基编辑技术的自然杀伤细胞(NK)产品已经向中国NMPA申报IND并获得受理。除了NK510之外,贝斯生物的产品管线还包括多个针对血液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碱基编辑NK细胞产品,以及通用CAR免疫疗法和体内基因编辑产品。
以慈生物:NK细胞药物开发公司
8月8日,以慈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人主要包括知名生物医药专业投资机构以及科创板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融资将用于以慈生物完成研发项目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早期管线的研发与IND申报等。
以慈生物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通用、新型细胞药物研发的研究型公司。该公司已经布局的管线产品覆盖临床需求尚未被满足的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两大领域。其中,靶向通用型靶点PD-L1开发的针对多种转移性实体瘤的NK细胞治疗产品管线已启动开展IIT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启动IND申报。
读者们请星标⭐创鉴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至其他平台。转发授权请在「创鉴汇」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
更多数据内容推荐
点击“在看”,分享创鉴汇健康新动态
回溯医药产业近两年的资本表现,投资机构的热情明显消退,大量创新Biotech企业融资几乎断层,更有大量医药企业IPO折戟,“资本寒冬”四字成为压在所有新药人肩头的千斤重担。
几乎所有医药人都在好奇“资本寒冬”还要持续多久,Biotech企业何时能恢复之前的融资盛况。
新药融资
有望快速恢复
据统计资料显示,2024年以来美国新药资本市场已率先恢复,前三季度美国共计发生204项新药融资,预计全年数目将略低于去年,但新药融资总金额方面,前三季度共计完成1254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越2023年,进入加速恢复期。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对比之下,中国新药融资市场也进入了触底反弹阶段,前三季度共计完成131项新药融资,融资总金额达194.47亿元,参考美国率先恢复对新药融资的热情,对于中国该领域的快速恢复也起到了较强的参考意义,预计明年新药“资本寒冬”消退有望。
“基因编辑”
成为新的关键词
新药领域的融资困境,目前主要来自三个主要方面:
一者理性投资趋势下,资本市场对融资企业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简单讲就是同质化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二者投资风险把控更严格,市场更偏爱能快速看到投资回报的领域,拥有临床管线的创新Biotech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
三者受技术迭代对行业的主导,源头创新力成为资本是否能长期陪跑的关键因素之一,基因编辑、小核酸、AI医药研发等技术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
因此,新药融资市场重点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拥有独特的技术平台、有潜力的研发管线、突出的商业化能力等核心竞争力的Biotech依旧有较强的成长韧性,仍能获得不少机构的青睐;而另一方面,部分综合能力不算优秀的Biotech企业,则开始放弃推进产品上市的传统路线,考虑以合作的方式探求生存之道。
2024年第三季度,国内共有30家新药企业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从细分赛道上来看,不同于上半年核酸药成为新药领域最大的融资关键词,三季度细胞与基因疗法的融资项目最多,期间共计7家企业获得融资,总融资金额达2.4亿元,其中正序生物与神济昌华融资金额最高;其次才是核酸药物、AI医药研发、合成生物、抗体与免疫疗法等领域。
其中,由于CRISPR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等近年来显著的科学进步,一方面使得基因编辑领域变的更高效与精准,另一方面也使原有难以攻克的遗传病、罕见病、特殊肿瘤有了更清晰的治疗方式,最后叠加政府支持与监管环境的改善。近年来,投资机构的兴趣正在多免疫疗法、偶联等技术逐渐转向更具潜力、更具竞争力的基因编辑领域。
表1 204年第三季度新药领域融资详情
(点击放大查看详情)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聚焦
成为创新Biotech企业主旋律
经历近十年的医药创新口嗨,如今的创新药领域已没有当初的盲目自信,投资机构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如今资本寒冬阶段,对于企业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
但严格意义上的“源头创新”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医药行业而言,又哪是那么容易,少数就算能做到的企业也是僧多粥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聚焦于细分领域的Biotech企业也就成为投资机构的替补选择。
在3季度获得融资的创新企业中,绝大多数也都有着自身区别于竞争企业的聚焦领域,如贝斯生物聚焦于碱基编辑NK细胞疗法、明迅生物则聚焦于四倍体补偿技术、先衍生物选择了AOC与肝外递送、英诺迈博则专注于AI+ADC等等。
总而言之,如今的新药融资市场,已经不是当初选对PD-1、ADC、car-t等热门赛道就能高枕无忧的时代了,要想在如今的市场格局下较顺利地获得融资,聚焦成为重要考量因素。
当然聚焦也可以分布不同维度,主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方向:
治疗领域聚焦,这一点是绝大多数Biotech最容易做到的,比如专注于神经脱髓鞘疾病的夏同生物、比如专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跃赛生物、专注于乙肝的浩博医药、专注医美的君合盟等等。
技术领域聚焦,不同于当初Biotech企业靶向抗癌药、PD-1、ADC哪个火就做哪个,如今鲜少能看到管线同时涵盖大小分子的biotech企业,绝大多数企业自建立之初已选择好了其核心赛道,如小核酸、多肽、核药、偶联药物等。
创新平台聚焦,在该领域上现阶段表现最突出的当属核酸药物领域,作为以平台为核心导向的细分领域,核酸Biotech企业最大的差异点,就在于技术平台聚焦的领域不同,比如浩博医药的Med-Oligo™ ASO 专利技术平台、比如大睿生物的RAZORTM研发平台等。
投资回报要求高
管线成Biotech融资重要考题
遥想早些年的新药融资,大量一无管线、二无平台的Biotech企业仅凭一个拼凑的团队就能获得一笔又一笔源源不断的融资,可如今,资本市场明显更偏爱能快速看到投资回报的企业,管线推进程度成为投资机构的新增考量。
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获得融资的企业中,近80%的企业都已经拥有了优势管线,其中不仅有贝斯生物、浩博医药、泽安生物等A轮融资阶段的Biotech,甚至是星赛瑞真、英诺迈博等天使轮阶段的Biotech企业也有了相关临床管线。
表2 2024年第三季度获得融资企业
时间
企业
融资阶段
临床管线
2024-09-18
星赛瑞真
天使轮
CRG-101CRG-002
2024-07-23
英诺迈博
天使轮
YN01YN02
2024-08-30
爱普愈医药
天使轮
CRG-101CRG-002
2024-09-13
贝斯生物
A轮
NK510
2024-07-15
浩博医药
A轮
AHB-137
2024-07-01
安天圣施
A轮
FY015A
2024-09-13
分子之心
A轮
CRG-101CRG-002
2024-07-26
溪砾科技
A轮
CRG-101CRG-002
2024-08-29
微元合成
A轮
CRG-101CRG-002
2024-07-30
泽安生物医药
A轮
LTZ-301
2024-07-26
晶核生物
A轮
JH02
2024-09-13
晶蛋生物
A轮
CRG-101CRG-002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其实,说白了,投资机构虽没有明说天使投阶段Biotech必须具备临床管线产品才能获得融资,但投资机构投资行为本就具有趋利性,是否拥有管线对于融资机构而言,已是高下立判的事情,过去PPT与讲故事就能获得融资的时代已是过去式。
小结
受之前生物医药市场短期构筑起来的泡沫影响,行业尚需不短的时间来进行消化,而作为产业前端的新药融资市场往往会最先做出反应。
如今,美国等海外市场的新药融资已然开始恢复,或许也意味着国内的“苦日子”也即将迎来尽头。
不过,考虑到就算新药融资市场情况进一步好转,这段时间“收紧裤腰带过日子”所养成的习惯大概率将继续保持下去。
比如,对于投资机构而言,考虑如何将钱花在刀刃上,选择更具核心竞争力、更具短期回报率、更源头创新的企业是关键;而对于biotech企业而言,对应的也该继续聚焦细分领域,优先推进优势管线落地、从技术层面寻找源头突破点。
当然,在融资困难的阶段,不再追求“凡事靠自己”,选择将与大型制药公司合作作为主要融资方式也未尝不可,毕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道。
来源 | 博药(药智网获取授权转载)
撰稿 | 头孢
责任编辑 | 八角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