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22-03-07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19-11-27 |
一项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价含钙的磷结合剂醋酸钙片和非含钙的磷结合剂碳酸司维拉姆片对德度司他片的药动学影响的单中心、随机、开放、三周期交叉的I期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评估磷结合剂碳酸司维拉姆片和醋酸钙片对德度司他片药动学的影响。
次要目的:观察受试者给予磷结合剂碳酸司维拉姆片和醋酸钙片与德度司他片的安全性。
一项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价德度司他片多次给药对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单次给药的药动学影响的单中心、开放、固定序列的I期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评估德度司他片连续给药后对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次要目的:观察受试者连续给予德度司他片后给予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的安全性。
一项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价德度司他片多次给药对瑞舒伐他汀钙片单次给药的药动学影响的单中心、开放、固定序列的I期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评估德度司他片连续给药后对瑞舒伐他汀钙片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次要目的:观察受试者连续给予德度司他片后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的安全性。
100 项与 康哲(湖南)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康哲(湖南)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Seagen曾经最大股东,百济神州第二大股东,康方合作伙伴Summit第四大股东,如今所投资的海思科海外合作方再登IPO舞台,仅有25名员工却管理250亿美元,这家总资产20年翻百倍的海外对冲基金有何来头?
撰文| Erin
编辑| 润屿 顿河
近日,海思科TYK2抑制剂ESK-001出海的合作伙伴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lumis提交了在纳斯达克的IPO申请,募集资金用以支持ESK-001的III期临床。
在此之前,Alumis已凭借ESK-001完成了多轮过亿美元融资,其中B轮融资约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Matrix Capital、Baker Brothers等知名投资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方之一的对冲基金Baker Brothers,其投资标的与中国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上个月,Baker Brothers刚刚投资了康方生物的合作伙伴Summit,成为其第四大股东。此外,Baker Brothers还是百济神州的十大股东之一。
而这家隐匿于生物技术公司背后的神秘“大佬”,眼光颇为独到,核药明星Bicycle、推出全球首款NASH新药的Madrigal都在持仓名单中。不仅如此,Baker Brothers还曾是ADC先驱Seagen的最大股东,昔日Seagen被辉瑞收购,为Baker Brothers带来了80亿美元的收益。
盘点这家对冲基金在生物技术公司上的投资,不可谓一段传奇。2003年时总资产为2.5亿美元,但到了2023年,其资产已增百倍至257亿美元。
这家对冲基金的独到眼光,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又为何狂“买”中国药企创新资产?重仓中国创新药的海外基金,还有谁?
长期持仓,高收益,总资产20年增百倍
Baker Brothers自创立以来,就专注于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多年来,这家对冲基金几乎是生物技术超级爆款的“掘金队”,且因对生物技术赛道“长期持仓,获得高收益”的独到眼光而闻名,曾重仓的Seagen、Mirati、Alexion等生物技术公司,纷纷被MNC并购,更是重复验证了这一能力。
Baker Brothers在近年最出名的一次事件,莫过于在2023年辉瑞收购Seagen后,一下子获得了80亿美元的高额收益。
据悉,Baker Brothers自2003年就投资了当时还名叫Seattle Genetics的Seagen,此后持续加仓,到了2005年,Baker Brothers的创始人之一Felix Baker就成为了Seattle Genetics的首席独立董事。截至辉瑞完成收购前,Baker Brothers是Seagen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25%。这场长达20年的“陪跑”,也为Baker Brothers带来了80亿美元的收益。
投资Seagen的案例并非Baker Brothers首次打响名号。
2015年,艾伯维以每股261.25美元、总额210亿美元收购了Pharmacyclics,获得了伊布替尼。彼时,Pharmacyclics是Baker Brothers最大的持仓,持有约900万股Pharmacyclics股票,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
此后,Baker Brothers所投资的Alexion、ChemoCentryx、Mirati等相继被AZ、安进、BMS等MNC收入囊中。Baker Brothers的总资产也水涨船高,截至2023年年底,其总资产高达257亿美元,相较于2003年2.5亿美元,翻了100倍。
值得一提的是,Baker Brothers虽然目前管理着超过250亿美元的资产,但其员工总数仅有25人,且一直保持神秘,迄今甚至连官网都没有。
但Baker Brothers能获得如此高收益,离不开“人”的因素。据悉,Baker Brothers的创始人是Julian Baker、Felix Baker两兄弟,2000年成立之时的主要资金来自美国财团Tisch家族,之后还引入了耶鲁捐赠基金会。创始人两兄弟分别拥有斯坦福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的私募部门工作背景,“生物技术+投资”两大专业背景的组合为他们在投资中建立了独特眼光,而两兄弟在投资后通常会加入被投公司的董事会,其专业背景也能保障为被投公司做好长期的投后管理。
当然,其投资标的屡屡被MNC青睐,或许也与两兄弟的投后管理不无关系。
根据Baker Brothers所提交给SEC的文件,这家对冲基金目前持有86只股票,前五大持股占其总资产的68%,这显示出“高度集中投资”的特点。而Baker Brothers持有的投资组合十分有意思:几乎都是生物技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最大持仓的Incyte,已经是全球知名制药公司,还是JAK抑制剂的先驱,已获批8款创新药;
第三持仓的Acadia Pharmaceuticals,也是全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头部公司,多个产品都是全球首个且唯一的疗法;
第四持仓的Madrigal Pharmaceuticals,研发出了全球首款NASH疗法;
此外,Baker Brothers所持仓的Bicycle、Kymera、Immatics等公司也分别是核药、蛋白降解、TCR-T细胞疗法领域的明星公司,并被诺华、赛诺菲、BMS等MNC青睐。
推荐阅读
* AZ、诺华密集抄底中国Biotech!罗氏开年4笔,BMS一月许出265亿美元,MNC并购背后的权谋
* 溢价154%!AZ打响第一枪!本土CAR-T四小龙之一“卖身”MNC,下一个是谁?
重仓中国创新药的海外基金
除了具有较高的被并购潜力外,Baker Brothers的投资标的,更与中国创新药关系非常紧密。
Baker Brothers的第二大持仓,正是中国的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截至今年4月19日,Baker Brothers持有百济神州10.2%的普通股,是百济的十大股东之一。
▲来源:百济神州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而Baker Brothers最大持仓的Incyte,分别与信达、康哲、诺诚健华都有合作。此外,在亘喜生物被AZ收购前,Baker Brothers也是其股东之一。再加上其投资的海思科合作伙伴Alumis、康方合作伙伴Summit,Baker Brothers几乎可以称得上中国创新药出海背后神秘的“最大买家”之一。
与Baker Brothers和中国创新药的“隐形”关系不同,海外基金RTW Investments、Perceptive Advisors则直接参与了中国Biotech公司的孵化。
例如在2019年,由Perceptive Advisors孵化的联拓生物成立,并于202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主要专注于将欧美的创新药引入中国,成立短短几年,联拓生物就建立了Mavacamten、TP-03、NBTXR3、infigratinib(英菲格拉替尼)多个管线,横跨心血管、眼科、肿瘤、炎症四大领域。虽然最终以联拓生物关停为结局,但也代表着一次国外基金到中国孵化Biotech的实践。
而与Perceptive Advisors不同,RTW Investments与中国创新药的关系更加紧密,不仅孵化了箕星药业,还参与了恒瑞GLP-1的授权出海。
RTW所孵化的箕星药业也专注于将海外创新药带入中国,通过这条路径,箕星药业目前建立了心血管领域和眼科疾病领域的多个产品管线,并已经有9个临床后期阶段在研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箕星药业还在今年1月获得了拜耳与RTW的D轮融资,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更是加入到了箕星董事会。
另外,今年5月,恒瑞的三款GLP-1产品授权给刚刚成立不久的美国Hercules公司。Hercules公司恰恰是由贝恩资本、Atlas Ventures、RTW、Lyra资本联合出资创立。
除了Perceptive Advisors和RTW外,其实国内还有很多由海外基金参与孵化的Biotech,如信瑞诺、经久生物、维亚臻生物等,并且已经诞生了一笔海外基金成功退出的孵化:今年1月,诺华宣布收购信瑞诺医药,并将其将整体整合入诺华中国。
据悉,信瑞诺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肾脏疾病及相关治疗领域,由海外生物技术公司Chinook Therapeutics与鼎丰生科资本、Frazier Healthcare Partners等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其中,Chinook通过技术入股,以2个药(atrasentan、BION-1301)的大中华区权益换取合资公司信瑞诺50%A轮优先股,投资机构投资4000美元获得另外50%股份。而在2023年,诺华收购了Chinook。因此,诺华再收购信瑞诺的交易,也被行业解读为诺华“不舍” atrasentan和zigakibart两款重磅产品剩下50%的中国权益。
回复“V”,了解电子期刊详情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随着九州通披露2023年报,四家超千亿营收药企的成绩单终于全部露真容。排位毫无悬念,依靠前两轮的“圈地运动”,前四格局已经稳定了很多年。排在第一位仍然是超级巨无霸国药控股,2023年总营收为5965.7亿元,相当于其后三家的营收总和,营收同比增长8.05%;净利润为150.1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医药分销营收4410.51亿元,为国药控股最大的业务板块,占比达到73.93%。第二位的上海医药,其商业部分实现销售收入2340.38亿元,同比增长14.04%。第三位的华润医药,其分销业务实现营收2021.53亿元,同比增长11.4%。第四位的九州通,2023年营收1501亿元,同比增长6.92%。2023年对于部分医药流通巨头而言,最为“惊心动魄”的莫过于医疗反腐后带来的管理层动荡。除此之外,备受行业关注的事情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跑马圈地”,比如华润医药商业板块2023年控股安徽立方药业发力院外市场,控股科伦医贸提高西南地区市场份额,整合华润博雅旗下的广东复大医药75%股权补足血液制品流通业务短板;一是与工业端的深入合作,比如上海医药与赛诺菲据悉总金额超50亿元的合作,以及上海医药旗下科园信海与辉瑞就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全方位合作。当然,央企之一中国通用集团成为重药控股实控人的消息,在2023年年初也带来颇多讨论。按照商务部发布的《2022年药品流通行业统计分析报告》,重药控股排在第五位,而通用集团旗下中国医药的流通业务排在第10位,若合二为一,那么此前中国医药流通领域“4+N”的格局有可能改写。总体来看,医药流通四巨头2023年的业务主线可以概括为在选定的增量市场中,逐步夯实业务能力。从各家年报的关键词看到,经过几年的摸索,增量市场主要体现在基层医疗市场、院外市场、专业CSO。此外,九州通的“数字物流技术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成为它与其他医疗流通巨头不一样的增量市场布局,2023年该板块营收8.49亿元,业务增长达到28.45%。有意思的是,2023年10月,茅台给九州通颁了一个优秀供应商的奖,并成为茅台为数不多的战略级供应商,凭借的就是物流数字化能力。目前九州通该板块的业务已经覆盖贵州茅台、阿里健康、叮当智慧药房、山东颐养健康及河南亚都等。01基层广阔市场“针尖上削铁”曾经各大医药流通巨头们“楚河汉界”各自分明。不过这可能即将成为历史。2023年底,国药控股总裁刘勇、副总裁蔡买松等到九州通参观交流,刘勇表示,本次到访主要是希望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提升双方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双方能深化合作,国药控股市场网络覆盖全国70万家终端,九州通在基层具有突出优势,双方在市场拓展方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凭借技术创新与运营变革共同提升药品流通行业的交易效率与服务能力。众所周知,九州通创业时,是从基层“快销”开始,逐步向等级医疗机构布局,而其余几家国资背景的流通公司则自始至终在等级医疗机构中占据优势。但现在,在政策环境影响下,两种战略走到了交汇处。加速拓展院外基层广阔市场,增强覆盖能力是2023年国药控股的战略之一。据悉,国药控股在北京、上海、江浙等重点区域和市场实现稳定增长的同时,在甘肃、宁夏等西北广阔市场的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华润医药在年报中提到要“积极开发基层医疗市场,加强产品资源下沉和多元化服务能力”。年报数据显示,华润医药基层医疗机构客户约10万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24%。于制药工业企业而言,医药流通公司将其战略延展至广阔市场,不失为一次业务赋能的机遇。众所周知,在医改“分级诊疗”政策推进中,制药工业企业已经将广阔市场作为其重要目标市场之一。但受限于“地大利润薄”,投入产出不适配等,使得很多药企在此片市场的布局,总显得力不从心。回撤者有之,犹豫者更多。02院外市场做医疗的事情追溯来看,院外市场扩容受几方面政策影响:处方外流、集采常态化、国谈“双通道”和门诊统筹。值得一提的是,门诊统筹对院外市场短期来看,是挑战性因素。院外市场是近几年来医药流通巨头们增量市场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2023年4月,华润立方药业(安徽)有限公司揭牌。在揭牌仪式上,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邬建军表示,收购立方药业是华润医药商业集团院外业务“十四五”战略实施与落地的重要举措,将立方药业并入华润大健康产业发展版图,借助华润优质品牌优势及上下游广阔资源,打造安徽省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竞争力最强的综合型院外业务平台。事实上,从近几年流通公司在院外市场实践中可以看到,DTP药房目前的状态,几乎体现出了院外市场拓展的所有矛盾。DTP药房在产业生态中早已有之,主要以销售处方药为主。不过随着集采、国谈等政策的系统推动,DTP药房几乎成为每家医药流通公司和连锁药店的标配。目前,国药控股的DTP药房(年报中称为是SPS专业药房)有近1500家,收入在213亿元,是国内渠道覆盖最广、网络下沉最深的专业零售药店体系。华润医药商业拥有DTP专业药店272家,该业务2023年营收为59亿元,同比增长16.3%;上药旗下上药云健康拥有200+家DTP药房及授权院边店。在2024年乌镇健康大会期间举办的DTP药房专题论坛上,来自医药流通、零售及工业界企业代表就DTP药房接下来的发展进了深入讨论。现场披露的一组样本调查数据显示出DTP药房的发展潜力,实体药店的业绩增长率在2%左右,其中DTP药房约为30%。但与此同时,另外一组数据则展示了DTP药房达到盈亏平衡还尚需时日,样本数据显示,实体药店毛利率为35%左右,净利率为5%左右,而DTP药房,虽然毛利率在2023年略有微整,从6%增长至6.4%,但净利率基本为负,2024可能存在盈利的机会。其中一位参与讨论的医药零售界人士道出造成数据落差的原因,DTP药房与传统实体药房相比,需要的前期投入较多。DTP药房类似于严肃的医疗场景,需要为入店患者提供除“卖药”之外的更多服务,“之前药店卖药的逻辑是‘短平快’,考核客单价,而DTP药房需要把节奏慢下来,考核DOT(用药时长)。”会上,相关DTP药房负责人表示,其所辖药房考核方式,已经从考核毛利提升,转向了考核服务。不过DTP药房若是希望合作更多创新药,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服务价值。在DTP药房专题论坛上,一位创新药企的准入负责人表示,公司内部对是否与DTP药房合作进行过讨论,但由于缺少量化评估销售增量的成熟案例,使得这一想法迟迟未落地。03总代做专业CSO的事情2024年是中国医药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关键之年,从创新爆发到商业化落地,一路走来,商业化能力愈来愈被重视,再叠加处方外流后的药品渠道调整,整个产业对专业化、集成化的商业推广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多。专业CSO是创新产业链不断细化的必然产物,不管是创新药企、跨国药企还是传统本土药企,全渠道布局已经成为共识,在自建商业化团队触及不到的地域或领域,由专业CSO接力,已经被应用于实践中。目前市场上的专业CSO共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带来原研产品起家的CSO公司,比如康哲、亿腾、百洋等,一是传统药企通过BD获得新产品,补充商业化关键的公司,这类公司也具有CSO的特质,还有一类就是医药流通公司的药品营销业务。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对CSO业务有明确板块设置。国药控股在2015年“两票制”政策推行时,通过与此前的代理商合作,形成自身的药品营销业务板块。目前,国药控股依托药品分销业务的协同优势与粘性,已经逐步搭建起覆盖肿瘤、感染等重症慢病领域的专业营销体系。2023年,国药控股药品营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上海医药的CSO业务最早从2016年开始,与拜耳合作探索跨国药企在中国的CSO业务模式。2023年,上海医药CSO合约推广业务实现销售金额约29亿元,同比增幅约达50%。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年末,上海医药与赛诺菲达成合约销售战略合作,合约规模超50亿元。九州通在此领域也在发力。2023年,该部分业务营收195.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01%,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52.45%,超出其他业务板块。九州通的CSO业务起自2002年,至2018年九州通总代品牌推广事业群成立。2024年,九州通总代品牌推广事业群品牌焕新,更名为“全擎健康”。据悉,全擎健康的营销团队有3000余人,过亿单品超过20个。据九州通透露,全擎健康拥有5大销售业务模式,分别是原研落标产品院外代理、集采中标产品院外代理、品牌产品连锁控销、品牌产品院外代理及独家产品院外代理。声明:本文5月1日首发于《E药经理人》(ID:eyjlr2013),经授权转载,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E药经理人媒体平台致力于成为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行业的复杂与冲突,提供最前沿的思想洞见。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在地缘政治、医疗反腐、集采、国谈等宏观环境与政策下,叠加数字技术应用等多项因素的共同助推,国控、上药、华润、九州通,万亿规模流通巨头们之间,以及与上游工业、下游医疗机构间的竞合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撰文| 顿河随着九州通披露2023年报,四家超千亿营收药企的成绩单终于全部露真容。排位毫无悬念,依靠前两轮的“圈地运动”,前四格局已经稳定了很多年。排在第一位仍然是超级巨无霸国药控股,2023年总营收为5965.7亿元,相当于其后三家的营收总和,营收同比增长8.05%;净利润为150.1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医药分销营收4410.51亿元,为国药控股最大的业务板块,占比达到73.93%。第二位的上海医药,其商业部分实现销售收入2340.38亿元,同比增长14.04%。第三位的华润医药,其分销业务实现营收2021.53亿元,同比增长11.4%。第四位的九州通,2023年营收1501亿元,同比增长6.92%。2023年对于部分医药流通巨头而言,最为“惊心动魄”的莫过于医疗反腐后带来的管理层动荡。除此之外,备受行业关注的事情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跑马圈地”,比如华润医药商业板块2023年控股安徽立方药业发力院外市场,控股科伦医贸提高西南地区市场份额,整合华润博雅旗下的广东复大医药75%股权补足血液制品流通业务短板;一是与工业端的深入合作,比如上海医药与赛诺菲据悉总金额超50亿元的合作,以及上海医药旗下科园信海与辉瑞就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全方位合作。当然,央企之一中国通用集团成为重药控股实控人的消息,在2023年年初也带来颇多讨论。按照商务部发布的《2022 年药品流通行业统计分析报告》,重药控股排在第五位,而通用集团旗下中国医药的流通业务排在第10位,若合二为一,那么此前中国医药流通领域“4+N”的格局有可能改写。总体来看,医药流通四巨头2023年的业务主线可以概括为在选定的增量市场中,逐步夯实业务能力。从各家年报的关键词看到,经过几年的摸索,增量市场主要体现在基层医疗市场、院外市场、专业CSO。此外,九州通的“数字物流技术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成为它与其他医疗流通巨头不一样的增量市场布局,2023年该板块营收8.49亿元,业务增长达到28.45%。有意思的是,2023年10月,茅台给九州通颁了一个优秀供应商的奖,并成为茅台为数不多的战略级供应商,凭借的就是物流数字化能力。目前九州通该板块的业务已经覆盖贵州茅台、阿里健康、叮当智慧药房、山东颐养健康及河南亚都等。 推荐阅读 * 国资整合提速!新千亿流通巨头或将诞生,九州通地位不保?第三轮“跑马圈地”开始了……* 抢地盘基本结束!国控、华润、上药、九州通,四大医药流通巨头“能力”提升赛,刚刚开始基层广阔市场“针尖上削铁”曾经各大医药流通巨头们“楚河汉界”各自分明。不过这可能即将成为历史。2023年底,国药控股总裁刘勇、副总裁蔡买松等到九州通参观交流,刘勇表示,本次到访主要是希望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提升双方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双方能深化合作,国药控股市场网络覆盖全国70万家终端,九州通在基层具有突出优势,双方在市场拓展方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凭借技术创新与运营变革共同提升药品流通行业的交易效率与服务能力。众所周知,九州通创业时,是从基层“快销”开始,逐步向等级医疗机构布局,而其余几家国资背景的流通公司则自始至终在等级医疗机构中占据优势。但现在,在政策环境影响下,两种战略走到了交汇处。加速拓展院外基层广阔市场,增强覆盖能力是2023年国药控股的战略之一。据悉,国药控股在北京、上海、江浙等重点区域和市场实现稳定增长的同时,在甘肃、宁夏等西北广阔市场的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华润医药在年报中提到要“积极开发基层医疗市场,加强产品资源下沉和多元化服务能力”。年报数据显示,华润医药基层医疗机构客户约10万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24%。于制药工业企业而言,医药流通公司将其战略延展至广阔市场,不失为一次业务赋能的机遇。众所周知,在医改“分级诊疗”政策推进中,制药工业企业已经将广阔市场作为其重要目标市场之一。但受限于“地大利润薄”,投入产出不适配等,使得很多药企在此片市场的布局,总显得力不从心。回撤者有之,犹豫者更多。 院外市场做医疗的事情追溯来看,院外市场扩容受几方面政策影响:处方外流、集采常态化、国谈“双通道”和门诊统筹。值得一提的是,门诊统筹对院外市场短期来看,是挑战性因素。院外市场是近几年来医药流通巨头们增量市场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2023年4月,华润立方药业(安徽)有限公司揭牌。在揭牌仪式上,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邬建军表示,收购立方药业是华润医药商业集团院外业务“十四五”战略实施与落地的重要举措,将立方药业并入华润大健康产业发展版图,借助华润优质品牌优势及上下游广阔资源,打造安徽省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竞争力最强的综合型院外业务平台。事实上,从近几年流通公司在院外市场实践中可以看到,DTP药房目前的状态,几乎体现出了院外市场拓展的所有矛盾。DTP药房在产业生态中早已有之,主要以销售处方药为主。不过随着集采、国谈等政策的系统推动,DTP药房几乎成为每家医药流通公司和连锁药店的标配。目前,国药控股的DTP药房(年报中称为是SPS专业药房)有近1500家,收入在213亿元,是国内渠道覆盖最广、网络下沉最深的专业零售药店体系。华润医药商业拥有DTP专业药店272家,该业务2023年营收为59亿元,同比增长16.3%;上药旗下上药云健康拥有 200+家 DTP 药房及授权院边店。在2024年乌镇健康大会期间举办的DTP药房专题论坛上,来自医药流通、零售及工业界企业代表就DTP药房接下来的发展进了深入讨论。现场披露的一组样本调查数据显示出DTP药房的发展潜力,实体药店的业绩增长率在2%左右,其中DTP药房约为30%。但与此同时,另外一组数据则展示了DTP药房达到盈亏平衡还尚需时日,样本数据显示,实体药店毛利率为35%左右,净利率为5%左右,而DTP药房,虽然毛利率在2023年略有微整,从6%增长至6.4%,但净利率基本为负,2024可能存在盈利的机会。其中一位参与讨论的医药零售界人士道出造成数据落差的原因,DTP药房与传统实体药房相比,需要的前期投入较多。DTP药房类似于严肃的医疗场景,需要为入店患者提供除“卖药”之外的更多服务,“之前药店卖药的逻辑是‘短平快’,考核客单价,而DTP药房需要把节奏慢下来,考核DOT(用药时长)。”会上,相关DTP药房负责人表示,其所辖药房考核方式,已经从考核毛利提升,转向了考核服务。不过DTP药房若是希望合作更多创新药,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服务价值。在DTP药房专题论坛上,一位创新药企的准入负责人表示,公司内部对是否与DTP药房合作进行过讨论,但由于缺少量化评估销售增量的成熟案例,使得这一想法迟迟未落地。 总代做专业CSO的事情2024年是中国医药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关键之间,从创新爆发到商业化落地,一路走来,商业化能力愈来愈被重视,再叠加处方外流后的药品渠道调整,整个产业对专业化、集成化的商业推广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多。专业CSO是创新产业链不断细化的必然产物,不管是创新药企、跨国药企还是传统本土药企,全渠道布局已经成为共识,在自建商业化团队触及不到的地域或领域,由专业CSO接力,已经被应用于实践中。目前市场上的专业CSO共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带来原研产品起家的CSO公司,比如康哲、亿腾、百洋等,一是传统药企通过BD获得新产品,补充商业化关键的公司,这类公司也具有CSO的特质,还有一类就是医药流通公司的药品营销业务。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对CSO业务有明确板块设置。国药控股在2015年“两票制”政策推行时,通过与此前的代理商合作,形成自身的药品营销业务板块。目前,国药控股依托药品分销业务的协同优势与粘性,已经逐步搭建起覆盖肿瘤、感染等重症慢病领域的专业营销体系。2023年,国药控股药品营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上海医药的CSO业务最早从 2016 年开始,与拜耳合作探索跨国药企在中国的CSO业务模式。2023 年,上海医药CSO合约推广业务实现销售金额约 29 亿元,同比增幅约达 50%。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年末,上海医药与赛诺菲达成合约销售战略合作,合约规模超50亿元。九州通在此领域也在发力。2023年,该部分业务营收195.8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6.01%,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52.45%,超出其他业务板块。九州通的CSO业务起自2002年,至2018年九州通总代品牌推广事业群成立。2024年,九州通总代品牌推广事业群品牌焕新,更名为“全擎健康”。据悉,全擎健康的营销团队有3000余人,过亿单品超过20个。据九州通透露,全擎健康拥有5大销售业务模式,分别是原研落标产品院外代理、集采中标产品院外代理、品牌产品连锁控销、品牌产品院外代理及独家产品院外代理。回复“声音”,了解电子期刊详情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100 项与 康哲(湖南)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康哲(湖南)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