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申请上市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1800-01-20 |
A Phase 2 ,Safety and Efficacy Study of Jaktinib Hydrochloride Tabl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Steroid-Refractory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This is an single-arm, Phase II multi-center stud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Jaktinib in subjects with Grades II to IV steroid-refractory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 Phase 1 Dose Escalation,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Study of Jaktinib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 or Post-polycythemia Vera/Post-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Myelofibrosis (Post-PV/ET MF) and Who Are Relapsed/ Refractory to a Marketed JAK Inhibitor
This research study is studying a drug called Jaktinib as a possible treatment for Myelofibrosis.
A Second Study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Jaktinib Hydrochlorid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parallel control study and is expected to enroll 20-60 eligible patients with sever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100 项与 TYK2 x JAK2 x JAK1 x ALK2 x JAK3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TYK2 x JAK2 x JAK1 x ALK2 x JAK3 相关的转化医学
0 项与 TYK2 x JAK2 x JAK1 x ALK2 x JAK3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4年4月10日,Vertex Pharmaceuticals(简称“Vertex”)和Alpine Immune Sciences(简称“Alpine”)共同宣布,双方达成一项最终协议。Vertex将以每股65美元或约49亿美元现金收购Alpine。本次收购的重点产品是一款正在开发的自免药物povetacicept (ALPN-303),有望在2024年下半年进入III期临床开发阶段;该药物是一款BAFF(B细胞活化因子)和APRIL(增殖诱导配体)细胞因子双重拮抗剂,在II期针对IgA肾病(IgAN)试验中,显示出了同类最佳的潜在疗效。
2022年全球TOP100畅销药合计实现了486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从疾病领域分布上看,除去抗感染领域因新冠药品所带来的销售暴涨,自免疾病领域已经是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药物市场。跻身TOP100榜单的自免产品共18款(总金额达861.7亿美元)。自身免疫赛道呈现的市场前景,吸引着国内外药企纷纷抢滩布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估计在2030年将达到1760亿美元。
本文将对全球自免赛道市场格局、管线、靶点等进行分析汇总。
01
全球自免赛道布局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而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自身机体损伤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病程长,无法被根治,一旦确诊就将伴随患者终生。
目前,全球自免疾病的患病率约5-8%,是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外第三大慢性病。根据美国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协会(American Autoimmune Related Diseases Association,AARDA)统计,目前已发现100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多发性硬化症、强直性脊柱炎、白癜风等。其中,银屑病、红斑狼疮、白癜风等市场热度相对较高。
从患者数量来看,自免疾病患者人群庞大,全球自免疾病患病人数预计5亿以上,中国主要自免疾病患者近4000万人。在当前药物市场,自免疾病药物仅次于肿瘤及感染药物。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全球自免药物市场规模约1323亿美元,预计至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767亿美元。
全球自免药物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尽管自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市场,但是始终未能在中国打开局面。自免创新药在中国尚处于起步到高速发展的过渡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截止2020年,中国自免药物市场规模约30亿美元,还不及secukinumab(司库奇尤单抗)一个产品全球一年的销售额。
中国自免药物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中国自免患者基数庞大,其中,2021年中重度特异性皮炎患者约1900万人,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数分别约664及600万人。按适应症领域看,国内各自免类适应症药品规模前三分别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与银屑病,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31、21、19亿美元。
自免疾病机制复杂,新靶点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评估难度大、研发存在壁垒,治疗方法与商业化模式和肿瘤有巨大差异。根据研发客统计,国内众多入局自免产品研发的企业中,深耕者仍是少数。A股和H股上市近80家新药研发“活跃分子”,有43家企业入局自免赛道,但28家(65%)自免管线产品在2个以下,仅5家(12%)公司在研产品超过3个。
不过,本土部分药企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领域,已取得了初步的研发成效。就银屑病领域而言,有多款药物走到上市申请获3期临床阶段,研发进度靠前的药企包括恒瑞医药、康方生物、荃信生物、三生国健等。
自免药物销售规模:
自免疾病领域诞生了多款明星产品,2023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中,3款为自免类药物,合计销售额达484亿美元,包括赛诺菲/再生元的Dupixent,艾伯维的Humira,强生的Stelara。其中,Humira在去年让出了蝉联11年的“药王”宝座,其2023年营收下滑32.2%至144.04亿美元。
Humira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全人源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于2002年12月首次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2003年9月获欧洲EMA批准,2010年在中国上市。目前,该药已获批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嵴柱炎、银屑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化脓性汗腺炎、葡萄膜炎等在内的十多项适应症,在全球超过96个国家或地区销售,并因销售强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最畅销药物榜单首位。2017年至2022年,修美乐全球销售额分别为185亿美元、199亿美元、191.69亿美元、198.32亿美元、206.96亿美元、212.37亿美元。修美乐的销售额虽然在逐年增长,但增速放缓。
2023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
目前MNC依然占据全球自免药物市场主要份额,各制药巨头纷纷通过自研+合作/引进/收购的方式在自免领域持续深耕。诺华、赛诺菲、强生等巨头已在自免领域有非常雄厚的资产储备。
头部MNC免疫领域布局
02
“明星”靶点布局
自免类疾病的传统治疗用药主要是一些抗炎类药物,包括抗风湿类药物(DMARDs)、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皮质类固醇等,虽然抗炎效果好但治标不治本,停药后容易复发。近些年来,靶向类药物逐渐成为了治疗自免类疾病的更优选择。其中,生物靶向药物主要包括靶向TNF-α抗体以及靶向白介素抗体,通过结合炎症通路中的相关免疫因子或相关受体降低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性;小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JAK抑制剂与TYK2抑制剂,在重症以及耐药患者中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自身免疫疾病作用机制复杂,通路较多,同一适应症可开发靶点众多,2010年之前,全球范围内仅有约10个自免类靶向药物获批上市,其中有5个以TNF-α作为靶点。2011-2020年,靶向自免药物研发热度持续增加,获批上市药品数量呈现井喷态势;白介素与JAK逐渐替代TNF-α,成为新一代自免药品布局的热门靶点。2021年至今,有多款JAK抑制剂集中获批上市,自免药物领域延续高景气发展态势。
1、TNF-α
TNF-α即肿瘤坏死因子,是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的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可以通过引起发热导致细胞凋亡,从而阻止肿瘤的发生。同时,该因子可作用于免疫细胞进行免疫调节。在一些自免疾病的患者体内,TNF-α的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其与免疫细胞结合后将促进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自免疾病的发生。
TNF-α单抗可覆盖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常见自免疾病,应用广泛,企业在此靶点的布局管线众多。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的TNF-α药物共8款,上市产品已覆盖PS、AS、RA、IBD等多个自免类适应症,整体靶点发展较成熟。由于上市产品较多,竞争格局稳定。
目前,中国已经有16款TNF-α产品获批,其中销量前11种产品占据总销量的99%以上,竞争十分激烈。销量最高的产品为强生的类克和三生国健的益赛普,凭借上市时间早、价格优势等,总销售额占据 TNF-α市场50%以上。根据三生国健的年报,2018年中国TNF-α单抗的总规模在23亿元左右。此外,还有一些TNF-α抑制剂药物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3月1日,CDE官网公示,赛诺菲1类新药SAR441566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两项适应症。公开资料显示,SAR441566是一款口服TNF-α抑制剂。
TNF-α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明星药物相继专利到期后,面临生物类似物的冲击,另一方面多种不良反应及无反应率较高,同一个适应症下正受到新靶点药物的威胁,导致其销量增速放缓。
2、JAK
JAK是一种酪氨酸激酶,细胞外的细胞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与受体相连接的JAK被激活,并进一步激活STAT蛋白。被激活的STAT蛋白将影响DNA的转录和基因的表达。JAK-STAT 信号通路的影响十分广泛,在各类自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JAK的信号通路还可能影响炎症疾病、癌症和血液类疾病的进程。
JAK分子共有三类,分别为JAK1、JAK2和JAK3,不同类型的JAK分子相互配合,负责不同的信号通路。其中JAK1可以和三种类型的分子分别组合,影响不同的信号通路。第一代的JAK抑制剂最初于2011年在海外上市。然而,由于第一代靶点的结合谱系较广,可以和JAK家族中的多个靶点结合,同时抑制不同的信号通路,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会影响并不需要治疗的其他通路,从而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FDA 对第一代JAK抑制剂给出黑框警告,并多次延迟审查。为了减少JAK靶向药物的毒性,各大药企转而研究特异性高的靶向药。第二代JAK抑制剂主要是是针对JAK1、JAK3、TYK2及组合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JAK家族介导的细胞内信号通路
临床试验证明,第二代JAK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功效性前景。例如在风湿自免领域,艾伯维公司的乌帕替尼展开了针对阿达木单抗(抗TNF-α单抗)的头对头实验,结果表明其针对RA关键缓解指标的临床结果好于阿达木单抗,且安全性相当。
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球共有14款JAK抑制剂新药获批上市,乌帕替尼(JAK1)、 托法替布(泛 JAK)两大单品在AS/IBD/RA/PsA/JIA等自免类大适应症领域均有所布局,其余产品主要集中覆盖 IBD、RA、皮炎、骨髓纤维化等领域。国内管线中,江苏恒瑞的艾玛昔替尼(JAK1)针对AS与RA的适应症已分别于2023年8及2023年11月申报NDA,泽璟生物的杰克替尼(JAK1/JAK2/ALK2)针对RA适应症的管线已进入III期临床,凌科药业、无锡福祈与杭州高光针对RA布局的管线也均进入III期临床。
3、白介素
在自免领域,白介素靶向药物最主要针对的适应症是银屑病。自免行业新秀,在银屑病领域头对头击败TNF-α单抗。可用于自免行业的白介素靶点主要包括IL-17、IL-23和IL-6。白介素相关的自免药物包括靶向IL-6的托西利珠单抗、靶向IL-12/23的乌司奴单抗、靶向IL-17A的司库奇尤单抗和靶向IL-23的古塞奇尤单抗。根据《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指南(2021)》,对于患有心衰等高风险因素的银屑病患者,IL-17A 拮抗剂和IL-12/23 拮抗剂的安全性优于TNF-α拮抗剂。
IL-17
目前,全球共上市5款靶向IL-17A/IL-17RA药物,即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尼塔奇单抗、比吉利珠单抗和布罗利尤单抗。其中,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和布罗利尤单抗已在国内获批,比吉利珠单抗也已在国内申报上市。
2019 年以来,国内共上市了3款IL-17 靶点抗体药物: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和布罗利尤单抗。由于IL-17 靶点抗体药物对斑块状银屑病、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全球销量实现快速增长。司库奇尤单抗作为首个获批上市的IL-17药物,凭借其先发优势和不断拓宽的适应症,2022年实现全球47.88亿美元的销售额,其中中国实现6.01亿美元。截至目前,国内IL-17靶点药物适应症以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和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为主。
中国获批上市的IL-17靶点药物
IL-23
目前全球有4种IL-23抗体药物获批,分别为乌司奴单抗、古塞奇尤单抗、替拉珠单抗及瑞莎珠单抗,其中3款药物已在中国获批,瑞莎珠单抗在国内的上市申请已获批受理。
IL-12/23
IL-12与IL-23由活化的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分泌,是具前炎症反应活性的细胞因子。其中IL-12可以刺激原始 T 细胞分化为Th1细胞,开启Th1型炎症反应,分泌IFN-γ与TNF等促炎因子;IL-23能够促进Th17细胞的存活和扩增,产生IL-17A、IL-17F、IL-22等促炎因子,引发特定部位的炎症反应。IL-12与IL-23共享p40亚基,乌司奴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靶向p40亚基全人源单抗,可同时阻断由IL-12与IL-23介导的Th1与Th17炎症通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康方生物的AK101/依若奇,用于治疗中重度银屑病NDA 已于2023年8月获NMPA 受理,系首款国产IL-12/IL-23 单抗药物。
IL-12/23靶点国内研发情况(截至23年8月)
4、TSLP
TSLP是多种炎症级联反应的关键上游细胞因子,主要在活化的肺和肠上皮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其他免疫细胞也可能表达TSLP。TSLP与多种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有关。文献数据显示:TSLP还与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乳糜泻)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
阿斯利康/安进联合开发的Tezepelumab是全球唯一款获批上市的TSLP单抗,其突破了治疗重症嗜酸性哮喘的局限,在广泛严重哮喘患者年治疗中显示出突出的临床疗效。
从国内临床在研管线来看,康诺亚CM326特应性皮炎和慢性鼻窦炎均I期,正大天晴/博奥信TQC2731、石药集团/康诺亚CM326和恒瑞医药的SHR1905哮喘适应症均已进入II期临床,智翔金泰GR2002,科伦博泰HBM9378,信达生物IBI3002(IL-4Ra/TSLP双抗)等多款产品也处于全球/中国I期临床试验。
从全球临床在研管线来看,阿斯利康/安进联合开发的Tezepelumab哮喘适应症已经上市,其针对鼻窦炎及食管炎的正在进行III期临床,One Bio的SHR-1905等四款单抗药物已经进入I期临床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赛诺菲的anti-TSLP/L-13双抗lunsekimig,辉瑞的三抗PF-07275315已进入I期临床阶段。2024年3月1日信达生物披露其IBI3002(抗IL-4Ra/TSLP双抗),临床!期研究在澳大利亚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TSLP靶点重磅交易:
2024年1月9日GSK和Aiolos生物达成协议以10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高达4亿美元的特定成功监管里程碑付款收购Aiolos。而Aiolos 的核心产品AIO-001即为从恒瑞医药License in的1类新药TSLP单抗SHR1905注射液。
5、BAFF/APRIL
BAFF(B细胞激活因子,BLys)和APRIL(一种增殖诱导配体)都属于B细胞刺激因子,是维持B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关键因素。此外,BAFF和APRIL参与了许多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IgA肾病、Sjögren’s综合征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因此,这两种分子都是B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合理治疗靶点,一些BAFF或/和APRIL的抑制剂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并获批上市。其中包括BAFF抑制剂贝利尤单抗和BAFF/APRIL双靶抑制剂泰它西普。
BAFF和APRIL信号途径
B细胞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经历了祖B细胞、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和成熟B细胞等阶段,成熟B细胞迁移至外周,在抗原刺激下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大量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记忆B细胞随时可以活化产生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许多自免疾病的发病基础。因此采用B细胞清除策略的自免药物和研发管线不在少数。其他B细胞相关的的靶点如CD19、CD20、CD22、CD40/CD40L等也均有药物进入临床或上市阶段。
03
自免疾病创新药代表性企业
1、荃信生物
成立时间:2015
融资情况:IPO
2024年3月20日,荃信生物于香港上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2024年3月2日,荃信生物是国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领域获得IND许可最多的医药公司之一。发行价为每股19.80港元,募集约2.39亿港元。本次发行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超额认购逾160倍,为2022年以来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最高的IPO项目。健鑫医药、华东医药、蜂投资本作为荃信生物的基石投资人,认购比例高达82.05%。
公司于2015年在江苏泰州成立,专注深耕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疗法,公司目前未有产品上市没有收入,主要成本为研发与行政开支。
目前,荃信生物已在自免及过敏慢病赛道建立起涵盖皮肤、风湿、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四个主要疾病领域的全面产品管线,包含九种候选药物,其中六种处于临床阶段;布局自免领域的靶点如IL-17、IL-23/IL-12/23 和IFNAR1 之间没有重复的适应症,避免了不同产品在同种适应症之间的竞争,并根据靶点各自的优势和特色进行了合理的布局。
其中,包括两个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QX002N及QX005N、一款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物QX001S用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此外,还有四款药物正在进行1期或2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克罗恩病、红斑狼疮、哮喘等疾病治疗。
2、智翔金泰
成立时间:2015
融资情况:上市企业
智翔金泰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重庆国际生物城,是一家以抗体药物发现技术为驱动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主攻自身免疫性、感染性和肿瘤三大类疾病,在研产品以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为主。该公司拥有涵盖三大治疗领域共计十余款在研产品,其中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赛立奇单抗(GR1501)已进入上市申请阶段,其他产品均处于在研状态。
赛立奇单抗是由智翔金泰研发的一款重组全人源抗IL-17A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地与IL-17A结合,抑制IL-17RA的下游信号转导,抑制IL-17A诱导的炎性反应。赛立奇单抗是国内企业首个提交新药上市申请的IL-17单抗,今年3月25日它的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有望成为首个获批的国产IL-17单抗。
3、恒瑞医药
成立时间:1970
融资情况:上市企业
恒瑞医药在自身免疫领域,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布局,已有20款产品在研,管线涉及IL-17A、URAT1、MASP-2、IL-4Rα和TSLP等靶点,用于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和哮喘等。
夫那奇珠单抗(SHR-1314)是由恒瑞研发的一种重组的人源化 IgG1单克隆抗体,可以靶向IL-17A并抑制其与IL-17受体的相互作用。此前,夫那奇珠单抗的一项为期36周评估其在中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的多中心双盲2期研究(NCT03463187)取得积极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第12周,与安慰剂组相比,所有夫那奇珠单抗组的银屑病PASI 75都有所改善,40、80、160和240mg组PASI 75分别为56.8%、65.8%、81.6%和86.5%,而安慰剂组为5.4%;使用夫那奇珠单抗时,达到0或1的医师整体评估反应的患者也更高,40、80、160和240mg组分别为45.9%、47.4%、60.5%和73.0%,而安慰剂组为8.1%。未观察到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
2023年4月27日,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推测申报适应症为成人中重度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或成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在2024年3月8日至12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第82届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AAD)上,恒瑞医药披露了创新药艾玛昔替尼(SHR0302)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Ⅲ期研究结果。Ⅲ期临床研究表明,中重度AD患者使用艾玛昔替尼治疗16周,皮损与瘙痒症状均得到了显著改善,52周的长期随访也证实,药物疗效长期持续,且整体安全性良好。
4、Century Therapeutics
成立时间:2018
融资情况:战略投资
2024年4月12日,Century Therapeutics宣布将收购Clade Therapeutics来增强其在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中,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细胞疗法的管线和平台。Century同时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的融资,所获资金将用以支持该公司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研发活动。Century并计划将其主打项目CD19靶向诱导自然杀伤细胞(iNK)疗法CNTY-101的临床开发扩展到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适应症。
Century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利用成体干细胞技术推进癌症治疗。公司开发了用于癌症的iPSC衍生同种异体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旨在为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CNTY-101是一种靶向CD19的同种异体iNK细胞疗法,采用Century的Allo-Evasion平台进行6次精确基因编辑,可重复给药而无需持续进行淋巴细胞清除。CNTY-101目前正在B细胞恶性肿瘤临床试验(ELiPSE-1)中接受评估,而其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临床试验(CALiPSO-1)则有望于2024年上半年启动。Century计划在2024年就多个自身免疫性疾病适应症递交CNTY-101项目的监管申请。
资料来源:
东方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自免药物空间广阔,重磅药物及相关布局的优质企业值得关注
浙商证劵:TSLP: 自免滚烫, Deal火热
【开源医药|行业深度报告】自免类疾病:大单品频出,国内产品将步入收获期
医药地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市场情况分析
集萃药康:这些自免药物靶点,你关注哪一个?
创药邦:Century融资6000万美元并完成收购,加码自免疾病细胞治疗布局
医药魔方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知识交流与分享及科普目的,不涉及商业宣传,不作为相关医疗指导或用药建议。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OTC2024类器官前沿应用与3D细胞培养论坛圆满落幕,点击图片可查看会后报告,咨询OTC2025类器官论坛请联系:王晨 180 1628 8769
来源:药研网
前言
自免靶点药物是指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相关的生物靶点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近年来,随着对自身免疫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的药物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
前有阿达木单抗登顶“药王”,现有度普利尤单抗强势增长,自免药物市场方兴未艾,药企纷纷加注潜力靶点,一场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竞赛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
自免赛道 千亿级蓝海市场
尽管肿瘤是第一大疾病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但由于抗肿瘤新药研发风险大、成本高,再加上全球药企的争相涌入、同质化问题凸显,早已是红海竞争。
事实上,仅次于肿瘤赛道的自身免疫赛道市场蛋糕也不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全球自免药物市场规模约1323亿美元,预计至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767亿美元。
自免疾病领域不仅市场增速快,而且时常见证多个“百亿美元分子”重磅药物的诞生。2023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中,3款为自免类药物,合计销售额达484亿美元,包括赛诺菲/再生元的Dupixent,艾伯维的Humira,强生的Stelara。
图:2023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药物
自免疾病靶向制剂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正常细胞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研究表明,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过去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等传统的抗炎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目前自免疾病领域常用的创新药已经转变为创新靶向制剂,也就是抗TNF(肿瘤坏死因子)制剂、抗IL(白介素)制剂和JAK1抑制剂等。
表:传统抗炎药和创新药针对自免疾病的治疗现状对比
实际上,在自免领域,无论是大分子还是小分子领域已经涌现出不少科学家持续探索,热门靶点更是有不少药企角逐亮相。一起来了解当下的热门药物靶点。
表:自身免疫疾病热门靶点
主要靶点及相关药物
01. TNF相关
TNF-α是一种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靶向TNF-α的单克隆抗体,如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已经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TNF-α和TNFR结合,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TNF-α不适当或过度激活与慢性炎症有关,并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银屑病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发展。
目前,国内已有多款靶向TNF-α的药物获批上市(详见下表),此外,还有一些TNF-α抑制剂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OX40信号通路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OX40是一种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的共刺激分子,OX40通过与OX40L结合导致T细胞活化以及效应功能增强。OX40/OX40L阻断可改善自身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并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免疫活性。因此,阻断 OX40/OX40L通路对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正在针对OX40或OX40L自免领域的临床试验中,进度较快的分别是安进/协和麒麟的rocatinlimab,及赛诺菲的amlitelimab。
此外,TNF家族成员TL1A/DR3信号在黏膜免疫中扮演关键角色,影响T细胞亚群如Th1、Th2、Th17和Th9,以及调节性淋巴细胞和ILC2、ILC3。而阻断TL1A可能对多种由不同T效应免疫表型主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价值。临床已验证其可用于炎症性肠病(IBD)治疗。
目前,全球正在研发的TL1A项目中临床开发进度最快的是罗氏TL1A抗体RVT-3101和默沙东以108亿美元现金收购Prometheus的MK-7240,均已进入临床Ⅲ期。
近两年,多家MNC巨头已完成针对TL1A靶点的交易。2024年6月,艾伯维宣布获得明济生物TL1A抗体FG-M701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权,交易额高达17.1亿美元。由此可见,TL1A靶点已成为自身免疫和IBD领域中的热门研究焦点。
02. 白介素靶点
多个药物上市,研究前景广泛
自免行业的白介素靶点主要包括IL-17、IL-23、IL-2、IL-6等。白介素靶向药物最主要针对的适应症是银屑病,在银屑病领域头对头击败TNF-α单抗。自免药物包括靶向IL-6的托西利珠单抗、靶向IL-12/23的乌司奴单抗、靶向IL-17A的司库奇尤单抗和靶向IL-23的古塞奇尤单抗。
IL-17
IL-17细胞因子,包括IL-17A和IL-17F,在IB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球共上市5款靶向IL-17A/IL-17RA药物,即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尼塔奇单抗、布罗利尤单抗和比吉利珠单抗。其中,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和布罗利尤单抗已在国内获批,比吉利珠单抗也已在国内申报上市。截至目前,国内IL-17靶点药物适应症以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和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为主。
近期,FDA刚批准IL-17A/IL-17F抑制剂Bimzelx用于治疗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PsA)成人患者、有客观炎症症状的活动性非放射学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axSpA)成人患者以及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成人患者。该药物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这三种适应症的IL-17A/IL-17F抑制剂(PsA、nr-axSpA、AS)。
IL-12/IL-23
由树突状细胞产生的IL-12和IL-23均属于IL-12家族,在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IL-23和IL-12共用p40亚基,但IL-23更广泛地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靶向IL-12/IL-23p40或IL-23p19,可以阻断IL-23信号。IL-23的阻断可有效治疗银屑病和PsA。
目前全球有4种IL-23抗体药物获批,分别为乌司奴单抗、古塞奇尤单抗、替拉珠单抗及瑞莎珠单抗,其中前3款药物已在国内获批,瑞莎珠单抗在国内的上市申请已获批受理。
9月26日,CDE官网显示,信达生物自研的1类新药—重组抗白介素23p19亚基(IL-23p19)抗体匹康奇拜单抗申报上市,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该药物是首款递交上市申请的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IL-23p19靶向药物。
IL-2
IL-2最早于1976年被发现,事实上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抗癌靶点。IL-2是对免疫系统具有多效作用的关键细胞因子之一。IL-2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信号调节作用。IL-2与IL-2R亲和力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下游信号传导,影响了最终塑造效应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等细胞的功能活性,这也为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思路。
图:IL-2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许多企业开始发力工程化IL-2,改变IL-2与不同受体亚单位的亲和力,从而增加活力,降低毒性,主要类型包括IL-2 muteins,聚乙二醇化IL-2,IL-2-抗IL-2免疫复合体和IL2-CD25融合蛋白。从工程化IL-2全球进展来看BMS、赛诺菲、罗氏等纷纷在这一领域布局。在国内,针对IL-2靶点的布局,以恒瑞医药(SHR-1916和RS2102)、信达生物IBI363、君实生物LTC002等为代表。
03.B细胞相关
针对B细胞的靶点包括CD20、补体系统以及FcRn等。其中CD20蛋白位于B细胞质膜表面,针对CD20的抗体能直接诱导免疫系统对于B细胞的杀伤,在血液瘤和自身免疫病治疗中有广泛应用。FcRn位于内皮细胞表面,能够结合并延长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的半衰期。通过单抗靶向补体系统的蛋白,可以减少补体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的杀伤。
CD3
CD3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类T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在T细胞识别和应答外来抗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T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组成部分。
图:TCR-CD3 蛋白复合物
CD3重磅交易
CD3 抗体以及相关的生物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另一方面,扩展到自免疾病这一更广大的市场。近期嘉和生物GB261、同润生物CN201纷纷出海也再次验证了这款靶点的巨大潜力。8月5日,嘉和生物就CD20/CD3双抗GB261与TRC 2004达成4.5亿美元加股权的海外授权协议,双方合作将主要集中探索GB261在自免疾病方面的潜力,嘉和当日涨幅便11.57%。
CD20
CD20属于跨膜4结构域家族A(MS4A)蛋白家族,分子量为33-37KDa的非糖基化蛋白。
CD20仅在pro-B细胞到记忆B细胞谱系中表达,不在浆细胞中表达。过去几十年,抗CD20疗法一直是B细胞耗竭的主要工具。
CD20因其治疗领域的广泛性,不仅拥有B细胞肿瘤治疗研发者的爱戴,又得到自体免疫开发者的青睐。自1997年利妥昔单抗上市以来,抗CD20单抗发展迅速,已经出现了大量相关靶点的新药及仿制药。目前以此为靶点的单抗包括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替伊莫单抗(商品名:泽娃灵)、托西莫单抗(商品名:BEXXAR)、奥法木单抗(商品名:Arzerra)、奥瑞珠单抗(商品名:Ocrevus)以及奥妥珠单抗(商品名:Gazyva)。治疗的领域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和某些自体免疫疾病等。
FcRn
FcRn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IgG抗体受体,主要在内皮细胞中表达。FcRn通过结合IgG的Fc部分,阻止IgG在体内的自然代谢,延长了IgG的作用时间。通过靶向FcRn的药物可以促进IgG降解,起到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效果。目前该类药物主要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治疗。
目前,全球已有两款FcRn单抗获得FDA批准上市:Argenx/再鼎的efgartigimod和优时比的rozanolixizumab,均已获批重症肌无力适应症。还有一些 FcRn 靶点抗体类药物也在临床试验进程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展靠前的在研FcRn药物具体信息总结如下:
2024年7月25日,Argenx发布二季度财报,FcRn靶向Efgartigimod加速放量,二季度销售额4.78亿美元,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20%!
04.激酶靶向
JAK家族的酪氨酸激酶(如JAK1、JAK2、JAK3及TYK2)在多种细胞因子信号传导中起关键作用,尤其是在自身免疫疾病中。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尼、巴瑞替尼等)已经被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球共有14款JAK抑制剂新药获批上市,乌帕替尼(JAK1)、托法替布(泛JAK)两大单品在AS/IBD/RA/PsA/JIA等自免类大适应症领域均有所布局,其余产品主要集中覆盖IBD、RA、皮炎、骨髓纤维化等领域。国内管线中,江苏恒瑞的艾玛昔替尼(JAK1)针对AS与RA的适应症已分别于2023年8及2023年11月申报NDA,泽璟生物的杰克替尼(JAK1/JAK2/ALK2)针对RA适应症的管线已进入III期临床,凌科药业、无锡福祈与杭州高光针对RA布局的管线也均进入III期临床。
除JAK抑制剂外,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也有望通过调节 B 细胞功能来改善自身免疫性炎症。目前正在研究BTK抑制剂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包括 RA、MS、pSS 和SLE。
总结
白介素与JAK逐渐替代TNF-α,成为新一代自免药品布局的热门靶点。2021年至今,有多款JAK抑制剂集中获批上市,自免药物领域延续高景气发展态势,靶点布局呈现明显代际。
图源:开源证券研究所
随着对自身免疫疾病机制的进一步理解,新的靶点和治疗策略不断涌现。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
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指导治疗
开发新型靶向药物,尤其是针对尚未有效治疗的疾病表型
结合多种治疗机制改善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生活质量
总之,自免靶点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代表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期待未来将继续推动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和新的靶点发现,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声明:“药渡”公众号所转载该篇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世界首例通用CAR-T成功治疗自免疾病,自免CAR-T有望领先于实体瘤出线?
恒瑞PD-1组合重新在美申报获受理,“瞄准”肝癌一线疗法
最新!罗氏核心专利布局分析
前言
自免靶点药物是指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相关的生物靶点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近年来,随着对自身免疫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的药物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
前有阿达木单抗登顶“药王”,现有度普利尤单抗强势增长,自免药物市场方兴未艾,药企纷纷加注潜力靶点,一场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竞赛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
自免赛道 千亿级蓝海市场
尽管肿瘤是第一大疾病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但由于抗肿瘤新药研发风险大、成本高,再加上全球药企的争相涌入、同质化问题凸显,早已是红海竞争。
事实上,仅次于肿瘤赛道的自身免疫赛道市场蛋糕也不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全球自免药物市场规模约1323亿美元,预计至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767亿美元。
自免疾病领域不仅市场增速快,而且时常见证多个“百亿美元分子”重磅药物的诞生。2023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中,3款为自免类药物,合计销售额达484亿美元,包括赛诺菲/再生元的Dupixent,艾伯维的Humira,强生的Stelara。
图:2023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药物
自免疾病靶向制剂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正常细胞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研究表明,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过去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等传统的抗炎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目前自免疾病领域常用的创新药已经转变为创新靶向制剂,也就是抗TNF(肿瘤坏死因子)制剂、抗IL(白介素)制剂和JAK1抑制剂等。
表:传统抗炎药和创新药针对自免疾病的治疗现状对比
实际上,在自免领域,无论是大分子还是小分子领域已经涌现出不少科学家持续探索,热门靶点更是有不少药企角逐亮相。一起来了解当下的热门药物靶点。
表:自身免疫疾病热门靶点
主要靶点及相关药物
01. TNF相关
TNF-α是一种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靶向TNF-α的单克隆抗体,如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已经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TNF-α和TNFR结合,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TNF-α不适当或过度激活与慢性炎症有关,并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银屑病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发展。
目前,国内已有多款靶向TNF-α的药物获批上市(详见下表),此外,还有一些TNF-α抑制剂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OX40信号通路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OX40是一种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的共刺激分子,OX40通过与OX40L结合导致T细胞活化以及效应功能增强。OX40/OX40L阻断可改善自身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并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免疫活性。因此,阻断 OX40/OX40L通路对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正在针对OX40或OX40L自免领域的临床试验中,进度较快的分别是安进/协和麒麟的rocatinlimab,及赛诺菲的amlitelimab。
此外,TNF家族成员TL1A/DR3信号在黏膜免疫中扮演关键角色,影响T细胞亚群如Th1、Th2、Th17和Th9,以及调节性淋巴细胞和ILC2、ILC3。而阻断TL1A可能对多种由不同T效应免疫表型主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价值。临床已验证其可用于炎症性肠病(IBD)治疗。
目前,全球正在研发的TL1A项目中临床开发进度最快的是罗氏TL1A抗体RVT-3101和默沙东以108亿美元现金收购Prometheus的MK-7240,均已进入临床Ⅲ期。
近两年,多家MNC巨头已完成针对TL1A靶点的交易。2024年6月,艾伯维宣布获得明济生物TL1A抗体FG-M701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权,交易额高达17.1亿美元。由此可见,TL1A靶点已成为自身免疫和IBD领域中的热门研究焦点。
吉满生物推出(☞点击靶点,了解更多产品详情)TNF-α/OX40/TL1A一系列工程化改造的稳定表达/功能检测细胞系、抗体及蛋白相关产品助力药物研发,详情咨询吉满客服联系同微信:18916119826!
02. 白介素靶点
多个药物上市,研究前景广泛
自免行业的白介素靶点主要包括IL-17、IL-23、IL-2、IL-6等。白介素靶向药物最主要针对的适应症是银屑病,在银屑病领域头对头击败TNF-α单抗。自免药物包括靶向IL-6的托西利珠单抗、靶向IL-12/23的乌司奴单抗、靶向IL-17A的司库奇尤单抗和靶向IL-23的古塞奇尤单抗。
IL-17
IL-17细胞因子,包括IL-17A和IL-17F,在IB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球共上市5款靶向IL-17A/IL-17RA药物,即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尼塔奇单抗、布罗利尤单抗和比吉利珠单抗。其中,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和布罗利尤单抗已在国内获批,比吉利珠单抗也已在国内申报上市。截至目前,国内IL-17靶点药物适应症以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和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为主。
近期,FDA刚批准IL-17A/IL-17F抑制剂Bimzelx用于治疗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PsA)成人患者、有客观炎症症状的活动性非放射学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axSpA)成人患者以及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成人患者。该药物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这三种适应症的IL-17A/IL-17F抑制剂(PsA、nr-axSpA、AS)。
IL-12/IL-23
由树突状细胞产生的IL-12和IL-23均属于IL-12家族,在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IL-23和IL-12共用p40亚基,但IL-23更广泛地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靶向IL-12/IL-23p40或IL-23p19,可以阻断IL-23信号。IL-23的阻断可有效治疗银屑病和PsA。
目前全球有4种IL-23抗体药物获批,分别为乌司奴单抗、古塞奇尤单抗、替拉珠单抗及瑞莎珠单抗,其中前3款药物已在国内获批,瑞莎珠单抗在国内的上市申请已获批受理。
9月26日,CDE官网显示,信达生物自研的1类新药—重组抗白介素23p19亚基(IL-23p19)抗体匹康奇拜单抗申报上市,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该药物是首款递交上市申请的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IL-23p19靶向药物。
IL-2
IL-2最早于1976年被发现,事实上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抗癌靶点。IL-2是对免疫系统具有多效作用的关键细胞因子之一。IL-2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信号调节作用。IL-2与IL-2R亲和力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下游信号传导,影响了最终塑造效应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等细胞的功能活性,这也为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思路。
图:IL-2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许多企业开始发力工程化IL-2,改变IL-2与不同受体亚单位的亲和力,从而增加活力,降低毒性,主要类型包括IL-2 muteins,聚乙二醇化IL-2,IL-2-抗IL-2免疫复合体和IL2-CD25融合蛋白。从工程化IL-2全球进展来看BMS、赛诺菲、罗氏等纷纷在这一领域布局。在国内,针对IL-2靶点的布局,以恒瑞医药(SHR-1916和RS2102)、信达生物IBI363、君实生物LTC002等为代表。
吉满生物推出(☞点击靶点,了解更多产品详情)IL-5/IL-12/IL-17/IL-2/IL-23一系列工程化改造的稳定表达/功能检测细胞系、抗体及蛋白相关产品助力药物研发,详情咨询吉满客服联系同微信:18916119826!
03.B细胞相关
针对B细胞的靶点包括CD20、补体系统以及FcRn等。其中CD20蛋白位于B细胞质膜表面,针对CD20的抗体能直接诱导免疫系统对于B细胞的杀伤,在血液瘤和自身免疫病治疗中有广泛应用。FcRn位于内皮细胞表面,能够结合并延长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的半衰期。通过单抗靶向补体系统的蛋白,可以减少补体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的杀伤。
CD3
CD3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类T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在T细胞识别和应答外来抗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T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组成部分。
图:TCR-CD3 蛋白复合物
CD3重磅交易
CD3 抗体以及相关的生物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另一方面,扩展到自免疾病这一更广大的市场。近期嘉和生物GB261、同润生物CN201纷纷出海也再次验证了这款靶点的巨大潜力。8月5日,嘉和生物就CD20/CD3双抗GB261与TRC 2004达成4.5亿美元加股权的海外授权协议,双方合作将主要集中探索GB261在自免疾病方面的潜力,嘉和当日涨幅便11.57%。
CD20
CD20属于跨膜4结构域家族A(MS4A)蛋白家族,分子量为33-37KDa的非糖基化蛋白。
CD20仅在pro-B细胞到记忆B细胞谱系中表达,不在浆细胞中表达。过去几十年,抗CD20疗法一直是B细胞耗竭的主要工具。
CD20因其治疗领域的广泛性,不仅拥有B细胞肿瘤治疗研发者的爱戴,又得到自体免疫开发者的青睐。自1997年利妥昔单抗上市以来,抗CD20单抗发展迅速,已经出现了大量相关靶点的新药及仿制药。目前以此为靶点的单抗包括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替伊莫单抗(商品名:泽娃灵)、托西莫单抗(商品名:BEXXAR)、奥法木单抗(商品名:Arzerra)、奥瑞珠单抗(商品名:Ocrevus)以及奥妥珠单抗(商品名:Gazyva)。治疗的领域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和某些自体免疫疾病等。
FcRn
FcRn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IgG抗体受体,主要在内皮细胞中表达。FcRn通过结合IgG的Fc部分,阻止IgG在体内的自然代谢,延长了IgG的作用时间。通过靶向FcRn的药物可以促进IgG降解,起到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效果。目前该类药物主要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治疗。
目前,全球已有两款FcRn单抗获得FDA批准上市:Argenx/再鼎的efgartigimod和优时比的rozanolixizumab,均已获批重症肌无力适应症。还有一些 FcRn 靶点抗体类药物也在临床试验进程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展靠前的在研FcRn药物具体信息总结如下:
2024年7月25日,Argenx发布二季度财报,FcRn靶向Efgartigimod加速放量,二季度销售额4.78亿美元,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20%!
吉满生物推出(☞点击靶点,了解更多产品详情)CD3/CD20/FcRn一系列工程化改造的稳定表达/功能检测细胞系、抗体及蛋白相关产品,充分满足药物研发需求,助力药物临床申报。(具体请咨询吉满客服联系同微信:18916119826)
04.激酶靶向
JAK家族的酪氨酸激酶(如JAK1、JAK2、JAK3及TYK2)在多种细胞因子信号传导中起关键作用,尤其是在自身免疫疾病中。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尼、巴瑞替尼等)已经被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球共有14款JAK抑制剂新药获批上市,乌帕替尼(JAK1)、托法替布(泛JAK)两大单品在AS/IBD/RA/PsA/JIA等自免类大适应症领域均有所布局,其余产品主要集中覆盖IBD、RA、皮炎、骨髓纤维化等领域。国内管线中,江苏恒瑞的艾玛昔替尼(JAK1)针对AS与RA的适应症已分别于2023年8及2023年11月申报NDA,泽璟生物的杰克替尼(JAK1/JAK2/ALK2)针对RA适应症的管线已进入III期临床,凌科药业、无锡福祈与杭州高光针对RA布局的管线也均进入III期临床。
除JAK抑制剂外,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也有望通过调节 B 细胞功能来改善自身免疫性炎症。目前正在研究BTK抑制剂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包括 RA、MS、pSS 和SLE。
总结
白介素与JAK逐渐替代TNF-α,成为新一代自免药品布局的热门靶点。2021年至今,有多款JAK抑制剂集中获批上市,自免药物领域延续高景气发展态势,靶点布局呈现明显代际。
图源:Insight、开源证券研究所
随着对自身免疫疾病机制的进一步理解,新的靶点和治疗策略不断涌现。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
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指导治疗
开发新型靶向药物,尤其是针对尚未有效治疗的疾病表型
结合多种治疗机制改善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生活质量
总之,自免靶点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代表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期待未来将继续推动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和新的靶点发现,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联系我们
吉满生物助力药物研发,紧随前沿靶点资讯,储备几百株现货细胞,覆盖GPCR、细胞因子、免疫检查点、TAA等多领域,截止当前已布局近300个热门靶向药靶点,1000余株细胞系,旨在助力、加速大分子早期研发,做到进口细胞的国产替代。同时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细胞系服务。自免热门代表性产品如下,具体请咨询吉满客服联系同微信:18916119826。
扫码咨询
扫码找现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