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吴乔团队发现GSDME全长诱导细胞焦亡

2024-08-07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由Gasdermin(GSDM)家族蛋白介导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如败血症、细菌感染、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等。GSDM蛋白的C端对N端具有抑制功能,使得全长Gasdermin蛋白处于自抑制状态,从而阻止其引发细胞焦亡。在细胞焦亡过程中,Gasdermin蛋白需要经过蛋白酶剪切,使其具有打孔活性的N端结构域释放,然后转运至细胞膜形成孔道,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细胞吸水胀大,最终细胞焦亡。

吴乔课题组在细胞焦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例如,他们揭示了Tom20感知铁激活的ROS信号能够促进细胞焦亡,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还发现代谢产物α-KG通过死亡受体DR6激活caspase-8,进而诱导GSDMC依赖的细胞焦亡。此外,他们还发现甘露糖可以通过激活AMPK,磷酸化GSDME,阻断caspase-3剪切GSDME,进而抑制细胞焦亡,这一发现有助于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正常组织焦亡的毒副作用。这些研究丰富了细胞焦亡的调控网络,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细胞应激状态下,全长Gasdermin是否可以直接诱导细胞焦亡以及如何解除自抑制状态,仍存在争议。邵峰院士课题组通过在GSDM-C端和GSDM-N端结合界面引入氨基酸突变,解除Gasdermin的自抑制状态,使全长Gasdermin具备了自主诱导细胞焦亡的能力。这一研究首次提示,Gasdermin蛋白可以不依赖于蛋白酶剪切而诱导细胞焦亡。

近期,美国吴皓院士课题组报道了ROS通过诱导全长GSDMD发生棕榈酰化修饰,使其具备成孔和诱导细胞焦亡的能力。同时,邵峰院士团队发现,在低等真核生物中,一些仅含有膜打孔结构域的GSDM蛋白可以通过氧化还原调控或分子间相互作用,释放其膜打孔活性,从而引发焦亡。这些研究进一步证明,全长Gasdermin蛋白(如GSDMD)可以不依赖于蛋白酶剪切的方式诱导细胞焦亡。

2024年7月12日,吴乔课题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文章,阐释了全长GSDME通过非剪切方式诱导细胞焦亡的新通路。研究发现,UVC照射导致线粒体断裂,进而提高线粒体ROS(mitoROS)水平,触发细胞色素c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氧化线粒体心磷脂,促使lipid ROS的产生。这一信号被GSDME直接感知,引起GSDME的氧化多聚。同时,UVC照射导致的DNA损伤激活PARP1,产生大量PAR,并与胞浆中的PARP5结合,激活后者与GSDME结合,诱导GSDME发生PARylation修饰,解除其自抑制状态,从而感知lipid-ROS信号。这些蛋白修饰协同作用导致全长GSDME靶向质膜并形成孔道,最终引发细胞焦亡。

基于这一新发现,研究者进一步确定,全长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不仅局限于UVC照射,也可以通过激活PARP和提高lipid ROS的药物或DNA损伤诱导剂和lipid ROS诱导剂联合处理,诱导全长GSDME依赖的细胞焦亡。这项研究挑战了细胞焦亡需要蛋白酶剪切的传统观点,阐明了全长GSDME不依赖蛋白酶剪切诱导细胞焦亡的新机制,为细胞焦亡研究提供了新范式的理论基础。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