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607.SH;02607.HK)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1394.13亿元,同比增长5.14%。其中,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7.34亿元,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1266.79亿元,同比增长7.45%。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29.42亿元,同比增长12.72%,其中工业业务贡献13.12亿元,商业业务贡献17.93亿元,参股企业贡献3.4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27.05亿元,同比增长23.00%。另外,公司还宣布新增中期现金分红,占2024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10.07%。
在上海市政府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上海医药积极融入全市发展战略,构建开源创新生态圈。公司推进了细胞治疗的产业化布局,与儿童医学中心、瑞金医院和中国干细胞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首个CAR-T产品B019正式启动临床。同时,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上海张江路88号园区)即将于9月开业,已吸引了国家级生命健康研究院、国投产业投资母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等机构,以及德国拜耳、循曜生物等创新企业入驻。
公司内部管理也迎来变革,一方面,科学委员会管理办法的出台和研发管理中心的优化运作,将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营销体系整合加速,成立了营销整合工作组,推进营销模式转型升级,巩固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创新药的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达14.04亿元,同比增长15.26%,占工业销售的11.0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临床申请获受理并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64项,其中创新药50项。在这些创新药中,多项已经提交上市申请或处于临床III期阶段。尤其是公司自研的I001片(SPH3127)针对高血压适应症的NDA上市已重新提交资料并恢复审评,有望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中药板块方面,公司旗下中药企业实现工业收入合计51.92亿元。公司抓住中药行业发展机遇,推进大品种和大品牌战略,旗下8家主要中药企业和9个中药核心品牌与上海医药主品牌协同并进。报告期内,公司推进了中药六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包括养心氏片、冠心宁片、八宝丹、胃复春、瘀血痹胶囊和银杏酮酯等,为提升产品临床认可度和拓宽适应症范围奠定了基础。此外,胡庆余堂药业和正大青春宝的多款产品入选首批“浙产中药”品牌,公司完成了21场中药材联合采购,节约采购成本约980多万元。
在商业领域,公司继续深化改革,通过召开商业专项融合会议,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统一,并深化省级平台建设,构建商业融合新格局。公司推动药品CSO合约推广业务,实现销售金额约40亿元,同比增幅达172%。公司进口及创新药产业服务能力继续提升,成功引入8个进口总代品种,并助力新品“乐意保”快速商业化,非药业务收入约218亿元,同比增长11.12%,新增约15个SPD项目,在多个区域实现突破。
公司依托信息技术引领发展,上药信谊微生态智能工厂依托前沿信息技术,构建了“智能制造+智能仓储+智慧能源”的绿色工厂体系,成功推动多款健康产品上市。2024年上半年,公司大健康产品系列实现销售收入1.73亿元,同比增幅达331%。上药中西外冈基地也踏上了智能化转型的快车道,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上海医药积极响应国企改革号召,通过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提高运营效率,重构创新体系,持续发挥“工商研投”一体化发展优势。公司已连续五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并在中国医药企业中排名前列。展望未来,上海医药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