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年3月31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最新消息显示,一款备受瞩目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多奈单抗注射液(Donanemab Injection)——在中国正式开展使用。这种药物是全球首款每月仅需注射一次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它的推出为该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早在去年12月18日,该药在中国已获批用于治疗因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轻度痴呆。这款药物是中国引进的第二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也是首个在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后可停药的靶向淀粉样蛋白的疗法。复旦华山医院透露,此次接受治疗的12位患者均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年龄在58岁至75岁之间,他们都通过淀粉样蛋白PET确诊,并完成了头颅MRI和APOE基因检查等安全性评估。同样,宣武医院也有5名患者正在接受该新药的治疗。
多奈单抗是一种抗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每月静脉注射一次,共72周,前三次剂量700mg,之后为1400mg。2024年,这一药物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淀粉样蛋白病理明确的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阶段的患者。其针对淀粉样蛋白斑块设计,使得患者无需终身用药,其中不少人在试验固定阶段就达到停药标准。
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多奈单抗的使用让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和功能衰退显著减缓。在淀粉样蛋白阳性患者中,接受新药治疗后,认知衰退平均延缓7.5个月,其中一些患者在使用药物12个月后即达到了指定的结果,18个月后符合标准的人数达到七成。
尽管多奈单抗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药物研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全球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一度低至1%,而多奈单抗的成功也显示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因争议的复杂性。药物在上市前经历了多个临床试验阶段,尽管存在争议,最终在独立科学顾问委员的全票通过后获批。对存在潜在风险的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异常(ARIA),FDA为此药物标注警告,并建议在治疗开始前进行ApoE ε4状态检测,以评估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国内的定价尚未公布,根据同类药品的惯例,预计其国内售价可能会低于美国。同时,随着更多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引入,患者的治疗选择将进一步增加。此药物的问世无疑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昭示着这一领域的药物研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