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年3月,香港玛丽医院宣布成功为一名晚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CAR-T细胞疗法,这是香港首次引进由内地生产的先进细胞治疗技术。该疗法专注于B细胞成熟抗原(BCMA),有效减缓患者病情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预示着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合作步入新阶段,为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技术突破:精准靶向与区域合作
此次治疗中采用的BCMA CAR-T细胞疗法在多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首先,它针对骨髓瘤细胞表面的BCMA蛋白,特异性地清除肿瘤细胞,较传统化疗疗效提升了40%。其次,患者的T细胞被采集后运往内地的GMP实验室进行基因编辑,然后再回输至患者体内,打破了地域技术屏障。此外,过程中未出现3级以上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仅为5%,显著优于国际同类疗法。
二、临床数据:疗效显著与重要里程碑
自2021年以来,玛丽医院团队已通过CAR-T疗法成功治疗了60多例血液癌症患者,此次骨髓瘤案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患者在细胞回输后的第28天达到了严格完全缓解(sCR),并且微小残留病灶(MRD)转阴。这首次在香港应用内地生产的CAR-T产品即告成功,证实了跨区域医疗合作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疗法耐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6到9个月,而接受CAR-T疗法的患者1年生存率提升至78%。
三、行业影响:大湾区医疗合作示范
香港卫生署已经特批内地CAR-T产品用于临床,为更多创新疗法的引入铺平了道路。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通”计划加速实施,预计到2026年实现跨境医保的直接结算。同时,技术的延伸也在进行,团队正在探索CAR-T与PD-1抑制剂联用的可能性,初步数据显示有效率提升至85%。而针对实体瘤的Claudin 18.2 CAR-T疗法也已进入临床试验,目标是覆盖胃癌、胰腺癌等难治性肿瘤。
四、专家观点:展现“中国方案”潜力
玛丽医院的Kwong Yok-lam教授指出,这是香港首次成功应用内地研发的CAR-T疗法,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协同创新能力。香港大学的Eric Tse教授则认为,BCMA CAR-T为骨髓瘤的治疗设立了新标杆,或有望在未来替代传统移植手术成为常规选择。
五、未来展望:从“救命”走向“治愈”
新一代双靶点CAR-T(如BCMA/CD19)已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目标是将复发率降低至15%以下。同时,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优化的CAR-T疗法正在研制中,预计于2027年启动人体试验。在普及与公平方面,香港政府计划将CAR-T疗法纳入医保,目标到2028年覆盖80%符合条件的患者。内地药企也在加速布局香港市场,其中复星凯特的Yescarta已提交上市申请,其价格预计较欧美市场低30%。
结语
当CAR-T疗法首次跨越珠江口成功挽救生命,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协作正揭开癌症治疗的新篇章。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为末期患者点燃了希望,也预示着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从“跟随”逐步走向“引领”,而这仅仅是精准医疗时代的开始。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