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缺血性中风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一大挑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目前,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早期再灌注技术,但仍需寻找更有效的新疗法。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了希望,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能够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然而,静脉注射的MSCs难以穿越血脑屏障,这限制了它们对中风的治疗效果。
在无细胞治疗领域,细胞外囊泡(EVs)因其强大的生物学功能而引起广泛关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力。蓝莓富含多种有益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神经保护和抗炎功能。然而,利用蓝莓处理的干细胞衍生EVs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效果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最近发表在《Int J Mol Sci》上的一项研究探讨了蓝莓处理的MSC衍生细胞外囊泡(B-EVs)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该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和体内的中风模型中,B-EVs表现出显著的治疗潜力,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新兴药物。
研究人员从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ADSCs)中提取细胞外囊泡,并使用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TEM)与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法对这些囊泡的形态和浓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经蓝莓处理的B-EVs的浓度显著高于未处理组A-EVs,并具有类似的圆形脂质双层膜结构,平均直径约为150 nm。
为了探究这些EVs的功能,研究通过基因表达谱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B-EVs的基因表达与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与A-EVs相比,B-EVs中与细胞死亡、神经生长和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表现上调。KEGG通路分析显示,B-EVs参与的信号通路涉及多个细胞和疾病过程,包括代谢、氧化磷酸化以及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通路。基因本体分析(GO)进一步指出,上调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外基质和炎性反应相关。
在体外实验中,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进行了氧糖剥夺(OGD)处理,随后应用A-EVs和B-EVs进行干预。结果显示,B-EVs显著提高了OGD后细胞的存活率并减少了细胞凋亡,且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为其神经保护作用提供了证据。
在体内实验中,研究团队在大鼠中构建了缺血性中风模型,在中风后分别注射A-EVs或B-EVs以评估其治疗效果。磁共振成像(MRI)结果显现,B-EVs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运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进一步的组织学分析发现,B-EVs促进了神经细胞的存活,减少了凋亡细胞的数量,增强了神经保护效应。
总体而言,该研究通过浩繁的实验证据表明,B-EVs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B-EVs能够缓解细胞损伤、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运动功能,有潜力发展为新的治疗药物,为未来中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希望。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