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9月10日,诺华制药宣布,其创新药物盐酸伊普可泮胶囊(商标名:飞赫达®)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该药是一种全球首创的口服补体B因子抑制剂,专用于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肾病),旨在降低患有该疾病且存在快速进展风险的成人蛋白尿水平。这是此药在中国批准的第四个治疗适应症,同时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获批的口服补体B因子抑制剂。
补体抑制是该药物的一大创新机制。伊普可泮作为一种口服的选择性补体因子B抑制剂,具有first-in-class特性。药物的工作原理在于精准针对IgA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即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特别是替代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AP)的过度活化。研究表明,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尤其是AP,在IgA肾病患者中对肾脏炎症和损伤有关键影响。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补体级联反应中的关键蛋白因子B,伊普可泮能有效阻断补体替代途径的活化,减少蛋白尿,从而在保护肾功能的同时降低广泛抑制补体系统带来的感染风险。
IgA肾病在成年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衰竭的主要诱因之一。通常情况下,它的病程进展缓慢且无明显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尽管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进展缓慢,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肉眼血尿或急性肾损伤。
目前,IgA肾病的治疗重点在于优化支持疗法,这包括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并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s)。针对蛋白尿超过0.5 g/d的患者,不论是否存在高血压,均建议接受RAASi疗法。然而,即便给予患者最佳的支持治疗,不少患者仍处于疾病迅速恶化的高风险中,且缺乏高效且安全的药物。
此次批准基于伊普可泮在全球III期临床研究(APPLAUSE-IgAN)的中期结果。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治疗组的患者在服药第2周即观察到尿蛋白/肌酐比(UPCR)下降,并在第9个月达到蛋白尿显著减少38.3%的效果,同时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表现良好。
伊普可泮的其他适应症还包括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和C3肾小球病(C3G)的成人患者。在中国和全球多个国家,这一药物用以减少蛋白尿,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选择,尤其是针对上述疾病的患者群体。
随着伊普可泮等创新药物的引入,中国的IgA肾病患者将有机会获得更为有效的治疗,并有望改善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