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在《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种名为黄连素的药物在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方面的长期有效性。该研究旨在评估黄连素在结肠息肉切除后对于减少结直肠腺瘤复发的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完成了先前两年随机试验的895名患者基础上,从全国六个省的七个临床中心对781名患者进行了一项治疗后的延伸随访。研究的主要指标是腺瘤复发。自2018年12月29日至2024年10月10日期间,648名患者至少接受了一次结肠镜的随访检查。数据显示,黄连素的保护作用在治疗结束后持续了至少六年,腺瘤复发率从52.1%降至34.7%,而肿瘤发生率也从71.0%减少至63.4%。
背景上,结直肠腺瘤作为结直肠癌的重要前导病变,一旦复发,其基因改变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传统的化学预防策略,譬如叶酸、阿司匹林等,虽然被证明有效,却缺乏长期数据支持,或因副作用限制了使用。而黄连素来源于中草药黄连,具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其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环境,对结直肠肿瘤的化学预防具有潜力。
在本次随访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到,黄连素在两年的治疗后,在长达六年的观察期内继续展现出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化学预防效果。与先前CBAR试验结果相比,黄连素的效果更加显著。这不仅针对结直肠疾病,通过肠道微环境的作用,黄连素在研究中表现出对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紊乱的潜在益处。
此外,在本研究中,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频次较高。中国的现行指南建议息肉切除术后的患者需每1-3年随访一次,而对于有进展期腺瘤的患者,建议缩短至3-6个月。这一推荐基于中国现有医疗条件和患者特征而制定。
综上所述,研究断定黄连素具备显著的结直肠腺瘤二级预防能力,且无需长期补充,这使其成为结直肠癌化学预防的有前途的候选药物。未来,关于黄连素间歇给药方案及其潜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