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和季节性:探索遗传和表观遗传相互作用
由Michał Niedźwiedź
1波兰罗兹医科大学皮肤科、儿科皮肤科和肿瘤科,90-419 罗兹
2波兰罗兹医科大学国际博士学院,90-419 罗兹
3波兰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01-452 华沙,波兰
4波兰罗兹医科大学自身炎症、遗传和罕见皮肤病实验室,90-419 罗兹
已收到意见书:2024年8月15日 / 修订日期:2024年10月17日 / 录用日期: 2024-10-20 / 发布时间:2024 年 10 月 30 日
(本文属于特刊《皮肤病的分子与细胞机制》
查抽象
牛皮癣是一种多因素、慢性和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疾病是由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遗传不规则引起的。其中一些因素可能包括季节变化,如太阳辐射、空气污染和湿度,以及昼夜节律的变化,特别是在颞区和极地区。因此,一些银屑病患者报告症状的季节性变化。通过全面的审查,我们的目标是更深入地研究牛皮癣的季节性、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和表观遗传景观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通过阐明这些复杂的关系,我们努力提供见解,为牛皮癣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个性化管理策略。
关键词:
牛皮癣;环境因素;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太阳辐射;湿度;空气污染;昼夜节律;地球流行病学;季节性
1. 简介
寻常型银屑病(PsV)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1,2]。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PsV 影响全球人口的 0.27% 至 11.4%。10%-40%的银屑病患者患有银屑病关节炎(psA)[3,4,5,6]。PsV 由于其炎症背景,与多种合并症的风险增加有关,例如心血管疾病 (CVD)、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炎症性肠病。银屑病合并症可能导致受累患者的寿命缩短[7,8,9,10,11]。由于可见的皮肤病变和促炎背景,银屑病与生活质量降低和精神疾病(如抑郁和焦虑)有关[12,13,14,15]。PsV患者的就业和收入水平下降[1,12,16]。除了地理差异外,银屑病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不同的季节模式[6,17]。了解牛皮癣的季节性模式对于患者和医疗保健提供者非常重要,可以促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法、优化结果并改善患者与临床医生的关系。本综述旨在阐明寻常型银屑病的季节性,探索支持这一现象的潜在分子机制,并评估其对治疗策略和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2. 材料和方法
在 PubMed、Embase 和 Google Scholar 数据库中搜索了以下关键字:“环境因素”、“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太阳辐射”、“湿度”、“空气污染”、“昼夜节律”、“地球流行病学”、“季节性”和与寻常型银屑病相关的“季节性”。在2024年3月10日之前发表的英文原创研究和综述论文被考虑在内。作者审查了每篇论文。未提及与银屑病症状可能的季节性严重程度相关的术语的文章被排除在进一步审查之外。阅读了其余文章的摘要,并完整阅读了与季节性和环境因子相关的文章并纳入分析。作者还筛选了所选文章中的参考文献,并纳入了相关出版物。使用BioRender©(www.biorender.com)软件准备图形。
3. 银屑病的分子背景
3.1. 牛皮癣的遗传学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遗传背景对症状的进程有重大影响[18]。约10%-40%的PsV患者也受到银屑病关节炎的影响[6,17]。PsV 和 PsA 具有很强的遗传成分。导致症状的基因可能是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的[19]。PsA在近亲中的发生率很高,更可能发生在单对比异卵双胞胎中[20]。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揭示了80多个与银屑病相关的位点,包括IL-23/NF-κB/表皮分化信号传导[19]。与PsA相关的基因包括HLA-B/C、HLA-B、IL-12B、IL-23R、TNP1、TRAF3IP3和REL[19,21]。这些基因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控制活化 B 细胞的核因子 kappa 轻链增强子 (NF-κB) 介导的先天免疫反应和干扰素信号传导有关,但也与与 CD 活性相关的适应性反应有关8淋巴细胞和 Th17 [19,21]。至少有15个染色体区域会导致银屑病疾病,称为银屑病易感性(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PSORS),编号为1-15[22]。
PSORS1定位到6p21染色体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包含I.类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的9个基因、等位基因或单倍型[22,23]。HLA-C、盘绕螺旋α-螺旋杆蛋白1(Coiled-Coil Alpha-Helical Rod Protein 1, CCHCR1)和角性桥蛋白(corneodesmosin, CDSN)基因在PsV患者中具有高度多态性[24,25]。HLA-B*27、HLA-B*39、HLA-B*38 和 HLA-B*08 与 PsV 和 PsA 发作较早的 HLA-B27 和 HLA-B*39 的 PsA 风险较高相关。HLA表型也与银屑病关节炎的不同临床表现相关,而HLA-B*08与不对称骶髂关节炎、外周关节炎强直和关节损伤增加有关,HLA-B*27与对称性骶髂关节炎、指趾炎和附着点炎相关[26]。HLA-C 编码一种受体,该受体通过向 CD 呈递抗原来参与免疫反应8+T淋巴细胞[27]。HLA-Cw6等位基因可以向CD呈递特异性黑色素细胞自身抗原(ADAMTS样蛋白5)8+T细胞[24]。HLA-C*06:02与PsV发病较早和PsA发病较晚有关[28]。角膜藻蛋白 (CDSN) 参与负责皮肤脱屑的蛋白质的产生;然而,它与PsV的关联尚无定论[22,27,29,30]。PSORS2基因座含有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家族成员14(CARD14)基因,该基因在角质形成细胞中高表达[31]。CARD14是一种适应性蛋白,参与NF-κB信号传导,导致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31]。CARD14基因的功能获得突变不仅与银屑病有关,还与其他炎症性皮肤病有关: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 rubra pilaris, PRP)和全身性脓疱性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GPP)[19,32,33]。
其他PSORS4区域映射到染色体1q21包括表皮分化簇(EDC),它参与确定性角质形成细胞分化[22,34]。EDC区两个基因LCE3B和LCE3C的缺失与银屑病和表皮屏障功能破坏有关[34,35,36]。
IL-12B、IL-13、RUNX1、IL-23受体(IL-23r)、TNF调节蛋白A20(TNFAIP3)和酪氨酸蛋白磷酸酶非受体22型(PTPN22)基因中存在与PsV相关的多态性[37,38,39,40]。关于FTO的其他多态性,在PsV患者中发现了CALCR和AC003006.7基因,这些基因也与肥胖有关[41]。与银屑病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实例及其临床意义见表 1。
表 1.与牛皮癣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示例及其临床意义。
3.2. 牛皮癣的表观遗传学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皮肤病(包括银屑病)的背景下研究表观遗传因素[47]。表观遗传修饰通过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 microRNA (miRNA) 影响遗传表达。
3.2.1. DNA甲基化
OAS2(2′-5′-寡腺苷酸合成酶2)基因是一种由先天免疫系统激活的抗病毒酶,其在炎症性疾病患者中已过表达。Gu等[48]的一项研究表明,OAS2基因在39名银屑病患者的PsV皮肤样本中被低甲基化。在Roberson等[49]的另一项研究中,与来自健康志愿者的10个样本相比,PsV患者的20个皮肤样本(12个银屑病皮肤活检和8个未受累皮肤活检)中超过1300个基因转录本发生了改变。在 1108 个不同基因的表达中,674 个基因的 CpG 位点高甲基化,444 个基因低甲基化。观察到 CpG 位点甲基化的改变,并与与 PsV 相关的 KYNU、OAS2、S100A12 和 SERPINB3 等基因的转录上调相关。作者还报告说,银屑病患者使用 TNF-α 抑制剂治疗一个月后,甲基化逆转为健康受试者观察到的非银屑病状态。Verma等[50]使用表皮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以研究银屑病患者的整体DNA甲基化。作者绘制了PsV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的35,000多个不同甲基化位点。此外,与健康表皮相比,临床上未受累的皮肤样本中存在大量不同甲基化位点,这表明临床健康皮肤中存在病变前状态,没有银屑病症状。Chandra等[51]分析了24名PsV患者(48对)银屑病病变和邻近正常皮肤组织的甲基化情况,并与15名健康受试者的30个皮肤样本进行了比较。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显示,甲基化与位于 PSOR 区域(包括 100A9、SELENBP1、CARD14、KAZN 和 PTPN)的重叠基因活性之间呈负相关。
3.2.2. 组蛋白修饰
Zhang等[52]分析了30名PsV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的银屑病病变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组蛋白甲基化。与正常对照相比,银屑病 PBMC 的平均总水平 5 mC 显着增加,并且与用 PASI 评分评估的疾病活动呈正相关。Ovejero-Benito等[53]分析了治疗开始前后以及42名健康受试者的39例接受生物制剂(优特克单抗、苏金单抗、阿达木单抗和伊克珠单抗)治疗的PsV患者的PBMC样本。与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的乙酰化 H3 和 H4 水平降低,甲基化 H3K4 水平升高。治疗前和治疗后样品之间的甲基化水平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变化;然而,在治疗 3 个月后,在对生物药物有反应的人和无反应者之间发现甲基化 H3K27 水平发生了变化。该组中的 11 名患者还患有银屑病关节炎。没有 PsA 的患者在 3 个月和 6 个月时对生物药物有反应者和无反应者之间的 H3K4 甲基化水平存在显着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组蛋白甲基化可用作 PsV 患者对生物制剂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
3.2.3. 非编码RNA
银屑病与多染色体位点相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的大多数信号都存在于人类基因组的非编码区[54,55]。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是未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分子,但在转录和转录后DNA活性中起关键作用[54,55,56]。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 是长度超过 200 个核苷酸的 ncRNA,而 microRNA (miRNA) 由 18-23 个核苷酸组成。这两大类ncRNA在PsV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54,55,56]。
MicroRNA主要通过与mRNA的3′ UTR结合来调节基因表达,形成miRNA-mRNA复合物并导致mRNA降解[57]。这些分子通过影响表观遗传修饰来调节基因表达。MiRNA 可以影响基因沉默,并可能通过调节 CpG 岛中的 DNA 甲基化来导致人类疾病。此外,miRNA 靶向对 DNA 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很重要的酶。银屑病患者的mi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个体,这些分子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在一些研究中,与健康受试者相比,银屑病患者miRNA-146a、miRNA-203、miRNA-21、miRNA-31、miRNA-184、miRNA-221和miRNA-222上调,而miRNA-99a、miRNA-424和miRNA-125b下调[51,56,58,59]。
LncRNA通过将转录因子和染色质修饰蛋白募集到转录活性位点,充当表观遗传调节剂[60,61,62]。研究已经确定了4000多种lncRNA在银屑病皮肤中的表达与非病变或健康皮肤不同[8,62]。
3.2.4. 表观遗传学的季节性
虽然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表观遗传变化这一主题得到了很好的探索,但关于人类免疫学中表观遗传因素季节性的文献仍然有限。Dopico等[63]发现,23%的基因组(在测试的22,822个基因中,有5136个独特的基因)在表达方面表现出显着的季节性差异。此外,在将欧洲人与大洋洲人进行比较时,他们观察到这些表达的颠倒模式。其中,在欧洲的冬季,观察到具有高水平可溶性IL-6受体和C反应蛋白的促炎特征。免疫系统的促炎驱动可能是人类在秋季、冬季和早春对恶劣环境条件的进化适应。此外,平均环境温度和平均日照小时数的每日变量都是季节性的线性预测因子,这表明人类环境适应[63]。
3.3. 银屑病的细胞发病机制
银屑病被认为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疾病,影响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其他细胞,导致角质细胞过度增殖[64,65,66,67,68]。该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创伤、应激和感染等外部因素触发,这些因素会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抗菌肽(AMP)的释放,如cathelicidin(抗菌肽LL-37)、S100和人β防御素[67,69,70,71]。这些分子可以与真皮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上的 Toll 样受体 9 (TLR9) 产生复杂的结合,导致促炎因子的释放:干扰素 IFN-α 和 INF-β、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和白细胞介素 (IL) 6 和 1β。进一步的反应导致幼稚 T 细胞的参与和激活,这些细胞分泌 TNF-α、IL-12 和 IL-23 并导致分化为成熟 T 细胞。Th17, Th1和 Th22进一步释放促炎细胞因子(TNF-α、INF-γ、IL-17和IL-22)并激活JAK/STAT通路,从而进一步形成自生成的正环,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棘皮化,然后表皮脱屑[68,72,73,74]。此外,也有推测认为,由于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 TCR)的多特异性,与先前确定的潜在银屑病危险因素相符的多种环境抗原可能与致病性银屑病TCR相互作用[75,76]。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引发牛皮癣中针对黑色素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避开这些环境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银屑病的控制和管理[75,76]。
4. 影响牛皮癣的环境因素
4.1. 阳光
太阳是电磁能的天然来源,从伽马辐射到无线电波。由于大气滤波效应,到达地球表面的范围主要在280-1000 nm之间,由53%的红外辐射、43%的可见光和4%的紫外辐射组成[77,78]。太阳辐射的光谱如表2所示。
表 2.太阳辐射光谱。表格改编自Kurz等[77]。
大约 95% 的地面紫外线是 UV-A 辐射,其余是 UV-B 辐射。UV-R 在皮肤上的机制如
图 1.
UV-R 对皮肤的影响。当紫外电磁波到达皮肤时,一小部分被反射,而大部分穿透皮肤并被不同的分子吸收[77]。UV-B穿透皮肤深度约0.1mm,UV-A穿透皮肤深度约0.8mm[79]。虽然UV-B被皮肤内的大多数分子吸收,但UV-A不被DNA和大多数蛋白质吸收,但可以被内源性卟啉、氧化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吸收[77,80]。吸收的紫外线能量转化为热量、荧光和吸收分子中的化学变化,导致活性氧(ROS)的形成,如超氧阴离子、单线态氧和羟基自由基[77,80]。ROS可损伤DNA并促进T细胞凋亡[77,81,82,83,84]。受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会产生和释放多种免疫调节剂,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 TNF)、6-甲酰吲哚[3,2-b]咔唑(FICZ)、NF-κB配体受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s, PAFs)、顺式尿酸(cis-uca)和IL-10[85,86,87]。TNF、FICZ和RANKL可激活朗格汉斯细胞并迁移至局部淋巴结[85,86,88,89]。PAF和顺式UCA可诱导TNF、IL-10和IL-4的进一步释放,从而支持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Breg)和T细胞(Treg)细胞的募集,从而促进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85,90,91,92,93,94]。这个人物是用BioRender.com 制作的。
阳光的重要性及其对牛皮癣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光疗是儿童和成人最常见的治疗选择之一[95,96]。由于细胞凋亡、DNA损伤反应和细胞周期控制、先天和获得性免疫调节和炎症、氧化还原反应和血管生成、昼夜节律和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暴露于皮肤中的太阳辐射会影响多种表皮功能[97]。在银屑病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中,311 nm波长的UV-B暴露会导致促凋亡基因的上调,导致细胞凋亡和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抑制。UV-B 还会导致活性氧 (ROS) 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蛋白质、DNA 和脂质的氧化损伤。ROS的过量产生会破坏氧化还原稳态并导致DNA损伤[97]。由于上述机制,光疗(尤其是311nm的UV-B)是治疗PsV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77,95,97,98]。局部(如PUVA浴)和口服光化学疗法(psolaren and UV-A irradiation, PUVA)是银屑病治疗的另一种标准光疗[77,95]。最近,可见光光谱,蓝光和红光,被用于牛皮癣治疗;然而,临床研究结果尚无定论[99,100,101,102,103,104]。
日光疗法被定义为涉及暴露在自然阳光下的药物治疗[105]。据报道,在地球中低纬度地区,包括波兰等寒冷多云的国家,日光疗法可能是银屑病其他治疗方法的替代方法[78,106,107]。在意大利[108]和以色列[109,110],日光疗法已在实践中使用。然而,尽管紫外线辐射对银屑病患者有治疗作用,但对皮肤有许多负面影响。暴露于紫外线辐射是日光性雀斑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皮肤肿瘤的发展[81,111,112,113]。日光疗法的实际应用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模型[107,114]和/或在晒黑部位放置标准紫外线监测仪器进行测量来实现。
然而,暴露于紫外线并非对所有PsV患者都有益。光敏性银屑病(photosensitive psoriasis, P-PsV)是指一组在阳光照射下银屑病症状可能恶化的患者[116]。这种现象影响5.5%-24%的银屑病患者,这些患者以女性为主,发病年龄较低[116,117]。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Koebnerization,即由于局部创伤(如紫外线辐射和晒伤)而发展新的银屑病病变[116,118]。其他可能加剧症状的因素包括多形性光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卟啉症和慢性光化性皮炎等并存疾病。HLA-CW*0602和CARD14突变与P-PsV有关[116,117,119]。由紫外线诱导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自编码RNA受损或可能的炎性小体形成和激活触发的先天免疫反应会产生有利于银屑病的皮肤微环境[116,120]。这种环境的特征是IL-17、IFN-γ和TNF-α丰富,IL-4和IL-10缺乏,导致银屑病症状恶化[116,121]。
4.2. 湿度
银屑病与经表皮失水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增加和皮下含水量降低有关[122]。据报道,表皮水分含量降低与PsV丘疹鳞状皮肤特征有关[122,123,124]。在Nakahigashi等[123]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比较了19名PsV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通过免疫荧光和表皮皮肤水合(角质层水合—SCH)的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健康受试者相比,PsV患者的TEWL显着增加,SCHC降低。Voss等[125]使用识别AQP3和磷脂酶D2的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评估了10个健康和10个PsV皮肤样本,这些抗体也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在正常皮肤中发生功能相互作用。在银屑病样本中,APQ3主要在细胞质而不是细胞膜中观察到,PLD2染色显示免疫反应性下降和异常定位。Montero-Vilchez等[124]等的另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了157名健康个体和92例银屑病患者,并比较了健康皮肤和银屑病皮肤之间的TEWL、SCH和温度值。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健康志愿者相比,PsV 患者的 TEWL 和温度值在统计学上降低,而 SCH 值增加。因此,作者指出,TEWL 和皮肤温度测量有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强度。Nikam等[126]的研究论文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结论。Denda等[127]在小鼠模型(HR-1)上证明了长期干燥和潮湿环境对皮肤的影响。暴露于低湿度 48 小时会导致炎症标志物增加和皮肤屏障破坏,从而导致明显的表皮增生。Cravello和Ferri [128]测量了6名年轻女性参与者皮肤的TEWL变化,这些参与者在气候室中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作者证明了TEWL与环境温度之间的相关性,而相对湿度对TEWL的影响较弱。与相对湿度相比,平均皮肤温度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更高。
另一方面,根据Liang等[129]的说法,美国南部和中西部低湿度地区的银屑病患者开始生物治疗的发生率似乎高于其他地区。
4.3. 空气污染
颗粒物(PM2.5:≤2.5 μm;下午10:≤10 μm)和二氧化氮(NO2)通过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上皮细胞造成氧化损伤,增加TEWL[113,130,131,132]。根据现有数据,PM2.5下午10和地表臭氧(O3)可能通过芳烃受体(AHR)激活在银屑病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Th-17分化增加[133,134,135,136]。AHR 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在 Th17功能,影响 IL-22 的产生,并通过控制 T 参与昼夜节律的化学传感和皮肤对环境刺激的适应性反应注册和 Th17细胞分化[113,131,132,134,137]。该配体调节 T注册和 Th17细胞分化,在牛皮癣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HR由新药tapinarof调节,该药最近被FDA批准用于银屑病的局部治疗[138]。其他室外污染物,如一氧化碳 (CO) 和二氧化硫 (SO2)也会因ROSs引起表皮损伤[113,139]。空气污染物呈季节性分布[140,141]。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PsV的耀斑[142,143]。Liaw等[143]报道,银屑病患者血中镉浓度显著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空气污染可能影响银屑病的发作,因为室内供暖导致银屑病的季节性模式,并减少银屑病患者的有益紫外线照射[113,144]。
另一种空气污染物是香烟烟雾,与银屑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33,145]。尼古丁可增加促炎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分泌增加,这些因子也参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146]。Shan等[147]表明,来自肺气肿患者肺部的CD1a抗原呈递细胞(APCs)可诱导自身反应性病理性辅助T细胞1(Th+1) 和 Th17细胞反应并导致 IFN-γ 和 IL-17A 过表达,它们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吸烟还与CSMD1基因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rs7007032和rs10088247)有关,这些多态性影响上皮细胞更新并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39]。
PsV患者患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和肺动脉高压等肺部疾病的风险增加[148]。同样,肺部疾病,如COPD[149,150]、哮喘[151]和OSA[152],也与银屑病易感性较高有关。吸烟也与银屑病密切相关[153]。周等[154]对吸烟与PsV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meta分析。作者得出结论,吸烟会对牛皮癣治疗的疗效产生负面影响,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接触到更多的免疫调节剂。这些结果表明,吸烟比传统和生物治疗引起的改善更差。另一方面,吸烟与接受抗TNF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银屑病样病变发生率增加有关[155]。
4.4. 昼夜节律
Li等[156]报道称,轮班夜班医护人员患银屑病和银屑病合并症的风险更高。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暴露在阳光下减少、维生素 D 水平降低、褪黑激素产生减少或行为紊乱倾向来解释,也可以解释为昼夜节律的紊乱。Huang等[157]的一项类似研究在荨麻疹发病率方面也有相当的结果。
昼夜节律由位于视交叉上核(suprciasmatic nucleus, SCN)的所谓主时钟调节,并影响外周组织的分子钟[158,159,160]。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基于生物钟基因及其蛋白质的转录-翻译正反馈和负反馈环[161]。cire 时钟基因网络的正臂由转录因子大脑和肌肉 ANT 样 1 (BMAL1) 和昼夜节律运动输出圈 (CLOCK) 组成,它们形成异二聚体,将增强子盒结合到周期 (Per) 1、2 和 3 以及隐花色素 (CRY) 1 和 2 的主动转录。PER和CRY通过抑制BMAL1-CLOCK基因的表达来驱动阴性臂,导致其转录受阻。PER和CRY因子水平降低,BMAL1-CLOCK激活,在24小时内完成循环。SCN内与昼夜节律相关的其他时钟控制基因是RAR相关孤儿受体(ROR)和REV-ERBS反应元件(RORE),它们形成影响BMAL1基因振荡表达的次级反馈回路[160]。
光引起视网膜的神经元和激素信号传导,激活SCN[158]。参与这一过程的神经递质,即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de, VIP)和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可稳定SNC内的生物钟[158,159,160]。外周组织的时钟,如皮肤,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活动和食物摄入量[162,163]。
银屑病风险增加似乎与昼夜节律紊乱有关[156,160,164,165,166,167,168]。Th 之间的直接联系17细胞分化和生物钟由Yu等人于2013年首次描述[169]。NFIL3 的表达抑制 Th17通过抑制孤儿受体 RORγt 转录来发育细胞。CLOCK、PER2 和 BMAL1 基因在 γ/β T 细胞中 IL-23R 的转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区域的突变与银屑病症状的诱发有关[165]。BMAL1、CRY、RORα和REV-ERBα蛋白是抗炎反应的正调节因子[165]。这些蛋白质的下调会增强炎症。然而,CLOCK 蛋白可以通过 NF-κB 途径促进炎症。与非银屑病个体的皮肤相比,银屑病病变和邻近正常皮肤的昼夜节律基因(如CRY2、PER3、NR1D1和RORC)下调[170]。IL-17A、IL-22和IL-23的mRNA表达与昼夜节律基因密切相关,在夜间升高,黎明时降低,然后在白天增加[165]。抑制 RORγt 驱动的 Th 的 REV-ERBα 基因的破坏+17细胞分化似乎也与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症状的发展有关[171]。
Hirotsu等[172]对Balb/C小鼠进行了一项研究,这些小鼠经历了选择性反常睡眠剥夺,这导致了小鼠的免疫紊乱。作者观察到在测试小鼠中,促炎细胞因子IL-1、IL-6和IL-12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另一项研究调查了生物钟、进食时间和皮肤炎症加重之间的潜在相互关系[173]。缺乏昼夜节律的小鼠表皮增生更明显,干扰素通路激活更强。此外,白天限制喂养改变了小鼠皮肤中干扰素敏感基因表达的阶段。
Németh 等人比较了促炎细胞因子刺激后 6 个人病变皮肤样本和 6 个非病变皮肤样本以及人低钙温 (HaCaT) 角质形成细胞中核心时钟基因的表达 [165]。作者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评估了 PsV 患者皮肤活检中的 CLOCK 蛋白。在非病变银屑病皮肤中观察到 CLOCK 基因表达改变,CRY1、BMAL1、PER1 和 PER2 基因表达增加,REV-ERBα 表达降低。此外,细胞因子治疗影响昼夜节律振荡和 HaCaT 角质形成细胞中时钟基因的相对 mRNA 表达。在病变银屑病皮肤中,与健康皮肤相比,REV-ERBα 和 CRY1 基因表现出节律性改变和相对 mRNA 表达降低。
褪黑激素(melatonin, MLT)对生物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关[174,175]。一些研究表明,与非PsV志愿者相比,银屑病患者的MTL水平较低[176,177,178]。
Nguyen等[179]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根据应用时间比较了外用皮质类固醇在46例银屑病患者中的疗效;一组在下午5点至6点之间用药,第二组在上午8点至9点之间用药。在晚上申请治疗的患者组中,与早上使用药物的患者相比,对治疗的反应更快。然而,这些差异在治疗五天后在统计学上无关紧要。
5. 银屑病的地球流行病学
季节因纬度而异。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带的纬度地区,天气通常不如温带地区动态和多变。这些与暴露于不同湿度、温度、阳光等相关的差异也可能影响牛皮癣的严重程度和季节性。关于PsV的地球流行病学特征的报道有限,只有19%的国家有关于该疾病的流行病学数据[180]。大多数研究是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进行的。2020年,全球疾病负担(GBD)分析了皮肤病的患病率和影响[181]。在十五种最常见的皮肤病中,牛皮癣被指定为瘙痒和毁容的后遗症。作者还强调了对 PsV 与心血管疾病之间致病关联的担忧。GBD 的一项研究表明,1990 年至 2017 年间牛皮癣诊断数量有所增加。此外,上述研究评估的银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与文献数据一致。Parisi等[180]基于159项研究对全球银屑病流行病学进行了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这些研究在地区和全国范围内的 PsV 患病率有所不同。从地区来看,该病在总人口中的发病率从东亚的 0.11% 到大洋洲的 1.58%(从 0.50% 到 5.73%)和西欧的 1.52%(从 0.87% 到 2.74%)不等。银屑病的患病率因国家而异。考虑到对总人口的估计,澳大利亚 1.88%(从 0.59% 到 6.10%)、挪威 1.86%(从 0.94% 到 3.97%)、以色列 1.81%(从 0.83% 到 4.44%)和丹麦 1.79%(从 0.91% 到 3.61%)对 PsV 患病率的估计最高。东亚国家银屑病的估计患病率明显较低。台湾的银屑病患病率为 0.05%(0.02% 至 0.16%),似乎是全球每 100,000 人银屑病病例数最少的国家。高收入国家的患病率最高,由于更好的医疗保健系统、疾病意识和更好的数据质量,这也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Lecaros等[182]进行的另一项有趣的研究描述了智利银屑病的发病率取决于纬度。数据显示,与北部地区相比,居住在该国南部地区的人口患病率逐渐上升。在可能影响这种现象的众多因素中,作者提到了环境因素。
6. 牛皮癣的季节性
临床观察到的医疗状况季节性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现象[183]。呈现季节性模式的环境因素、遗传背景、表观遗传修饰和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影响银屑病症状的活动(图2)。不同国家在一年内发现的疾病活动得分的差异可能不仅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文化活动和节日活动的影响。例如,间歇性昼夜节律禁食(斋月)是一种常见的穆斯林做法,似乎对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有益[184,185]。
人们普遍认为,大多数银屑病患者皮肤病变在一年中较温暖的月份有所改善[183,186,187,188,189,190,191,192] (图 3)。然而,并非所有文献数据都支持这一说法(详见表 3)
图 2.
环境因素、遗传背景、表观遗传修饰和导致银屑病皮肤症状恶化的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呈现季节性模式的环境因素,如太阳辐射、湿度、空气污染和昼夜节律紊乱,会影响皮肤内的遗传背景和炎症驱动[77,128,133,139,157,160,167]。与银屑病相关的基因可能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被环境因素改变[54,56,58,162,196]。炎症还会导致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正反馈循环[66]。炎症反应会导致角化过度和皮肤症状[66]。这个人物是用 BioRender.com
图 3.导致银屑病患者临床恶化和改善的季节性模式的因素。由于湿度、阳光照射和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会减轻或恶化。这个人偶是用 BioRender.com 制作的。
Brito等[187]检查了皮肤科病房住院的季节性,在银屑病患者方面没有观察到差异。Ferguson等[188]的一项研究显示,77%的银屑病患者报告疾病活动度发生季节性变化,并在冬季(67%)和夏季(24%)加重。Mrowietz等[197]在德国北部进行了问卷调查。536例患者在一年内将银屑病强度自分为4种类型:1型——病程稳定,不因季节而异(40.86%);2型——病程不稳定,不随季节变化(22.57%);类型 3 — 冬季耀斑发生率增加 (30.6%);4型——夏季耀斑发生率增加(5.97%)。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270例中国银屑病患者,发现病程、高脂血症和吸烟与秋冬季期的重症银屑病相关[198]。在这项研究中,年龄和大量暴露在阳光下的职业与季节性银屑病恶化呈负相关。考虑到Jensen等[199]的研究结果,北欧和中欧只有30%的银屑病患者报告其疾病活动度在夏季有所改善;然而,其他因素可能是导致本研究获得的结果的原因。
一项针对1080例波兰PsV患者的调查研究显示,据报道,季节性变化对45.09%患者的银屑病病程有相当大的影响[153]。
与银屑病及其治疗相关的互联网搜索也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季节性峰值在冬末[195]。另一方面,Kubota等[194]没有观察到日本使用医疗服务的银屑病患者数量在季节性频率上有任何差异。
欧洲中秋/冬季和仲春/夏季的室外条件差异很大,后期气温较高,太阳辐射较强[200]。在仲春/夏季,由于UV-B暴露,患者在户外活动中有机会合成大量维生素D。它们还接收到更多的 UV-A (315-400 nm) 和可见光谱 (400-700 nm) 的太阳辐射,长时间暴露在户外直到傍晚可能会干扰褪黑激素的产生。
然而,研究并不支持夏季更高水平的维生素 D 可能对银屑病患者产生积极影响。Theodoridis等[201]对补充维生素D对银屑病严重程度的影响进行了meta分析,但无法证实其有益效果。美国国家银屑病基金会医学委员会不建议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银屑病患者口服维生素D[202]。
考虑到其他环境因素,据报道,湿度对表皮结构有显著影响,从而导致炎症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和牛皮癣)的季节性恶化和改善[127]。
对这种现象的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几个基因的季节性表达波动。Ruano等[203]分析了一组接受依那西普或阿达木单抗治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这些患者在对治疗取得显着反应后,暂时停止了治疗。作者发现,复发风险和缓解持续时间与一年中停止治疗的时间有关。
牛皮癣活动的季节性也可能影响全身治疗的开始时间。Liang等[129]评估了2016-2019年美国74,960例银屑病患者的开始、停药和转换生物制剂和全身性非生物制剂。治疗的开始在春季达到顶峰,随后是夏季、秋季和冬季。生物制剂停药在夏季达到高峰,生物制剂的转换在春季最高。作者强调,银屑病生物治疗的开始、停止和转换与季节性模式有关,尽管非生物全身性药物的季节性模式不太清楚。问题仍然是环境因素是否会影响治疗过程。在Niedźwiedź等[204]的一项初步研究中,对62名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患者在生物治疗开始时、治疗1个月、4个月和7个月后进行了评估。这项研究涉及将患者分为两组不同的组:在寒冷月份(11 月至 3 月)开始治疗的患者和在温暖时期(5 月至 9 月)开始治疗的患者。治疗 1 个月和 4 个月后,观察到服用 IL-12/23 和 IL-17 抑制剂的患者在夏季开始治疗时有更好的改善。有趣的是,无论季节如何,使用 TNF-α 抑制剂的患者银屑病改善过程始终如一。治疗7个月后的治疗结果在两个季节性组和使用的各种类型的生物制剂之间具有可比性。
与银屑病季节性相关的研究论文总结在表 3 中。
表 3.银屑病季节性研究.
7. 结论
牛皮癣的活动和严重程度受到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阳光照射、湿度、空气污染和昼夜节律。银屑病的季节性可能与具有更促炎免疫系统的基因的不同表达以及观察到的各种环境变化有关,作为人类在温带和亚极地气候地区秋季、冬季和早春对更困难环境条件的进化适应。暴露在较低紫外线剂量、较多空气污染物或较低湿度下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皮损恶化。此外,昼夜节律的紊乱,例如睡眠模式的变化、一年中白天长度的变化以及轮班工作,可能会影响牛皮癣的皮肤症状。不同国家银屑病活动评分的差异不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文化活动的影响。维生素 D 水平在 PsV 患者中的作用仍然值得怀疑。关于治疗开始季节与治疗效果之间可能关系的新数据正在出现。进一步了解银屑病的季节性可能会改善疾病管理中的医疗资源规划。
作者贡献
概念化,M.N. (Michał Niedźwiedź);调查,M.N. (Michał Niedźwiedź) 和 M.S.;资源,M.N.(Michał Niedźwiedź);数据管理,M.N. (Michał Niedźwiedź) 和 M.S.;写作——原稿准备,M.N. (Michał Niedźwiedź) 和 M.S.;写作——评论和编辑,M.N.(Michał Niedźwiedź),M.S.,M.C.,M.N.(Marcin Noweta),A.C.,J.K.,J.N.和A.L.;可视化,M.N. (Michał Niedźwiedź);监督,M.C.、A.C.、J.K.、J.N. 和 A.L.;项目管理,M.N. (Michał Niedźwiedź)、J.N. 和 A.L.;资金收购,J.N. 和 A.L.所有作者均已阅读并同意稿件的出版版本。
资金
该研究得到了波兰罗兹医科大学(编号:503/5-064-04/503-01)和波兰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号:3841/E-41/S/2020)的法定活动支持。APC 由波兰罗兹医科大学的法定活动资助,编号为 503/5-064-04/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