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Horwitz奖揭晓,陈志坚教授成为首位华人获奖者

2023-09-26
导读近期可谓科学界的收获季,颁发的科学大奖一个接着一个,包括有着科学界“奥斯卡奖”之称的科学突破奖、“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等。10月初,诺奖也将拉开帷幕。在这众多奖项中,还有一个奖项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Horwitz奖。Horwitz奖比起拉斯克奖要年轻20来岁,也显得低调不少。然而截止目前,在获得Horwitz奖的科学家113位中,已有51位,也就是超过45%的学者获得了诺奖,它或许是真的“诺奖风向标”。近日,华人学者陈志坚因发现cGAS-STING通路获得2023年Horwitz奖,成为该奖颁奖56年以来的首位华人获奖者。012023 Horwitz奖揭晓,华人学者陈志坚获奖9月20日,2023年Horwitz奖(Horwitz Prize)揭晓,奖项授予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华人学者陈志坚以及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教授葛兰·巴伯(Glen Barber),以表彰他们在cGAS-STING通路方面的卓越贡献。颁奖典礼和荣誉讲座将于2024年2月12日举行。两位学者的发现,共同揭示了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关键组分,为改变免疫响应以治疗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等提供了新的途径。当病原体侵入我们的细胞时,它们会在其中留下自己的DNA痕迹。而cGAS-STING通路可以探测到这些“分子指纹”,并发出警报,以激活免疫系统来清除入侵威胁,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这些方法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来应对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等。02从安溪县走出国门的大科学家1966年,陈志坚出生于中国铁观音之乡——福建安溪县南斗村。早年父亲外出打工,作为小学教师的母亲独自照顾三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十分不易。陈志坚从小非常懂事,勤于学习,也显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安溪一中毕业后,考入福建师范大学,攻读生物学,此后以生物化学第一名的成绩拿到海外奖学金,远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继续攻读生物学,硕博期间他主要研究蛋白质在人体的作用,1991年,陈志坚获得博士学位。接着,他进入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继续博士后研究。在完成学业后,陈志坚先是选择进入了工业界,接连在百特医疗保健公司以及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生物技术公司ProScript担任技术研究员,在ProScript工作期间,他成功开发有助于识别和改进癌症治疗药物Velcade的检测方法,并开始研究泛素。1997年,陈志坚离开工业,重回学界,在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继续自己在泛素方面的研究工作。最初,他的研究重心放在泛素在NF-κB蛋白复合物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特别是它与免疫反应之间的作用。之后他开始转而研究NF-κB如何启动对流感丙型肝炎等RNA病毒的免疫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他有了一系列的发现,包括胞质DNA传感器、环GMP-AMP合酶等。2012年,陈志坚有了更大的发现,成功发现cGAS酶,这一发现解决了困扰医学界一个世纪的难题。cGAS能够感知到源自病原体或自身细胞(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DNA的存在,并通过释放环二核苷酸小分子来激活免疫系统。同年,他因cGAS酶的发现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2019年获得科学突破奖;今年,他获得了Horwitz奖。目前,陈志坚教授还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201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03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Horwitz奖国内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它大有来头。奖项全称为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是哥伦比亚大学每年颁发的生物、化学领域奖项,主要表彰在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于1967年设立,创立者为S. Gross Horwitz,以其母亲Louisa Gross Horwitz为奖项命名。迄今为止,已举办56届,共113名科学家获得Horwitz奖,其中51名获奖者已摘得诺奖。近些年,摘得诺奖的是2014年的Horwitz奖获得者James P. Allison与京都大学的本庶佑教授,二人获得了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陈志坚和Glen Barber是该奖项的第112位和第113位获奖者。在很多人看来,陈志坚教授的研究发现也属于诺奖级的,未来他或许有望摘得诺奖。参考资料1.Zhijian ‘James’ Chen and Glen Barber Awarded Horwitz Prize for Discovering the cGAS-STING Pathwayhttps://www.cuimc.columbia.edu/news/zhijian-james-chen-and-glen-barber-awarded-horwitz-prize-discovering-cgas-sting-pathway2.https://labs.utsouthwestern.edu/chen-zhijian-james-lab抗体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而显著的发展,成为生物医药领域中一个快速发展且备受关注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Muromonab-CD3)获得批准以来,许多抗体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肿瘤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市场上已经有数十种成功抗体药物,并且在临床开发和研究中有更多的候选药物,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新药上市。如今,除了传统的单克隆抗体,越来越多的新型抗体技术被陆续开发出来,包括双特异性抗体、多克隆抗体、人源化抗体、重组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这些新技术使得抗体药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亲和力、稳定性和生产可行性,拓宽了抗体的应用范围。今年是COVID-19大流行趋于稳定后的第一年,人民生活逐渐走向正轨,经济也在缓慢但有力的复苏之中,而各抗体企业也依然在不断奋进、不断突破、不断超越,使抗体领域蓬勃发展,硕果累累。为促进抗体行业的交流与创新,2023年10月14-15日第六届金秋十月抗体产业发展大会如约而至。会议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抗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会议内容时间:2023年10月14-15日地点:苏州(酒店定向通知)规模:600-800人主办单位:生物制品圈、抗体圈指导单位:康维讯生物夏尔巴生物会议费用:免费FREE!(仅收取50元报名定金,含参会学习、茶歇、会议手册,定金概不退还),9月15日报名定金提高到100元,先到先得,报完即止,超过9月20日预登记将收取会议费!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章最底部“阅读原文”→ 填写表格 → 报名成功(报名志愿者,承担一定工作,请慎重考虑,免交定金)!组委会获得报名信息后,根据报名信息进行初筛,并进一步与报名者沟通确认,实现精准邀请。最终有机会进入大会微信群(严格审核通过)。日程安排更多嘉宾仍在邀请中。。。。。。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生物制品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Eureka LS:
全新生物医药AI Agent 覆盖科研全链路,让突破性发现快人一步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