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 | 抗体的前世今生

2023-08-09
1890年,日本科学家北里柴三郎发现,感染白喉杆菌的动物康复后,血浆中存在一种能缓解白喉毒性的物质。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抗体(antibody)。本文将从抗体定义,抗体分类,抗体-抗原结合,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应用和生物功能来介绍抗体的前世。一、抗体定义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由B淋巴细胞产生,是一种Y字型分子,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组成,分子量约为150kD,其中轻链分子量约25kD,重链分子量约50kD。按照功能划分抗体分子可分为抗原结合区Fab和可结晶区Fc。Fab区域具有高度可变性,能高亲和力结合特异抗原,Fc区域较为保守,主要招募相关细胞引发免疫反应,如吞噬等。Fab与Fc结合处称为铰链区。两条重链和轻链以二硫键相连。在抗体Fc区域还存在大量N-糖基化修饰,这些糖类对于抗体发挥功能有着重要作用。IgG2a结构。Harris et al. 1997二、抗体分类根据抗体重链Fc区域的不同,可将抗体分成五类,即IgA, IgG,IgM, IgD, IgE,对应α, γ, μ, δ,ε五种不同类型重链;轻链有两种类型,分别是κ链和λ链,两者在功能上没有区别,在人体内κ链和λ链的数量比为2:1。五种不同抗体的结构如上图所示,IgG, IgD, IgE在体内均为单体形式存在,IgM被J chain固定在Fc区,形成五聚体IgA既有单体,也有J chain固定的二聚体形式(与J chain形成二硫键)。单体IgA主要分布于骨髓、淋巴结、脾脏,二聚IgA主要位于粘膜表面,如皮肤、肠道,也存在于乳汁、眼泪、汗液等分泌物中。不同抗体分子量、血浆浓度和半衰期IgG是血浆内含量最高的抗体,根据铰链区结构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4个亚型,即IgG1-4.。铰链区可以增加抗体Fab片段的弹性,使其更容易结合抗原表面两个表位,也更容易激活补体。但铰链区越长,越容易被蛋白酶降解,因此寿命越短(IgG3)。四种亚型,IgG4最特殊,它的含量最低,不能激活补体,但却有一项额外技能(由CH3区域赋予):可以与另一分子IgG4交换半边轻重链,形成杂合抗体(除IgG4外,所有抗体的两个Fab区域都是一样的)。IgG亚型结构。黑色连线代表二硫键根据抗体氨基酸序列保守程度,可以将轻重链分成可变区(V domain)和保守区(C domain)。轻链的C区与V区均由β-sheet方式折叠成两团,对可变区氨基酸进行测序发现,其中某些区域的氨基酸基团可变程度远远高于周围,将这些区域称为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三维结构上,这些超变区位于β-sheet的连接环(loop)处,由于它们与抗原结合,故被命名为互补决定区域(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 CDR)。同一条轻链的V区共有3个CDR,这些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抗体能否与抗原特异、紧密结合。为了对抗体不同区域进行研究,可以用蛋白酶切割的方式将抗体从铰链区切断。常用的有木瓜蛋白酶(papain)和胃蛋白酶(pepsin)。在一定条件控制下,Papain较为温和,切断铰链区后产生两分子Fab和一分子Fc;Pepsin则能将Fc切碎,保留铰链区域的二硫键,形成一分子F(ab')2,通过加入还原剂也能得到单分子Fab三、抗体-抗原结合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主要是通过结合抗原表面某一特定分子结构而产生的,这种抗原表面的特定结构被成为表位(epitope)。抗原可以是任何分子,最主要为蛋白质以及糖类(包括糖蛋白、糖脂)等大分子。对于分子量比较小的,我们称之为半抗原(hapten)。这些小分子需要共价结合在蛋白等大分子上才能被抗体识别。有时候,抗体结合的表位是序列上连续的氨基酸,这种表位称为线性表位(linear epitope);有时,表位是空间上临近,但蛋白序列上不相邻的氨基酸,这种表位称为不连续表位(discontinuous epitope)。含有多个表位的抗原称为多价抗原(multivalent antigen),可以被不同抗体识别。关于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强弱的表征,有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是affintiy和avidity。两者中文都是“亲和力”的意思,但affinity指单个Fab区域结合抗原表位的强弱,而avidity指整个抗体分子(甚至是抗体的二聚体、五聚体)结合抗原能力的强弱。例如,IgM以五聚体形式存在,虽然Fab区域affinity较低,但由于整个分子存在10个Fab区域,可以结合具有重复表位的抗原,总体avidity还是比较高的。解离常数Kd可以表征Fab与抗原作用强弱,一般IgG抗体的Kd都在nM量级。测量抗体Fab的affinity的主要表征手段为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其原理如下图所示:抗原分子附着在金属表面,抗体Fab与其结合,使得光路发生改变。测量达到平衡时有多少表面分子结合即可算出解离常数。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高亲和性,化学上可以利用抗体制造反应催化剂,这种抗体被称为催化抗体(catalytic antibody)。催化抗体的作用机理是结合并稳定反应过渡态分子,降低反应活化能。通过选择、设计合适的半抗原,可以生产出具有高度选择型的催化抗体。抗体具有高度可变性和庞大的数量,远远大于编码蛋白的基因数(2万)。那么,人体是如何产生种类繁多的不同抗体呢?为了产生尽可能多种类的抗体,有两个主要的过程:遇到抗原以前,B细胞通过V(D)J重组(recombination)产生不同抗体;遇到抗原以后,主要通过体细胞超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SHM)产生高亲和力抗体(这一过程被称为affinity maturation)。这里主要介绍V(D)J重组过程,SHM将在后一章介绍。编码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并不是一个基因,而是由许许多多基因片段组成,依次排列在染色体上。在人体,B细胞通过“洗牌”的方式抽取不同基因片段连成完整的重链、轻链基因。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座位于14号染色体上,分为V(variable)、D(diversity)、J(joining)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有约40、23、6种不同的基因片段。轻链的可变区只有V和J两个区域,其中λ链基因座位于22号染色体,对应区域分别有约30、4个片段,κ链基因座位于2号染色体,对应区域分别有约35、5个不同片段。每个B细胞需要从V、D、J区域各随机抽取一个片段组成重链,再从λ或κ链中的一个选择一个V区+一个J区片段组合成轻链,最终形成完整的抗体。这样计算一下抗体可能的总数便有40×23×6×(35×5+30×4)=1.6×10^6种。免疫球蛋白基因座结构B细胞内催化V(D)J重组的酶主要是Rag1Rag2,在重组过程中一些DNA修复酶也会参与其中。重组信号序列(RSS)是RAG的识别位点,由保守的7mer(5'-CACAGTG-3'),12/23 spacer和保守的9mer(5'-ACAAAAACC-3')组成。RSS位于V片段3'端,D片段两侧和J片段5'端。12spacer RSS和23spacer RSS分别位于同一间隔片段的两端,这样才能保证RAG酶正确切割(称为12/23规则)。RAG复合物从7mer上游切断DNA形成双链断裂切口,并将切口处相邻的核苷酸连在一起。接着,Artemis复合物与DNA结合,切断其中一条链,打开hairpin结构,形成回文核苷酸(Palindromic, P-nucleotide)【注:回文DNA的互补链和正义链序列正好反过来】。这样,切口两端的DNA双链均有一条向外延伸的粘性末端(3' overhang)。TdT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会继续在P-nucleotide末端随机插入碱基,进一步增加抗体的多样性。这些插入的碱基称为N-nucleotide。最后,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将两条DNA片段连接到一起,完成一次重组。连接过程使得抗体获得额外多样性,增加的倍数多达3×10^7。四、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是指单一种类的抗体。杂交瘤(hybridoma)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可以满足目前大量生产抗体的需要。为了获得针对某种抗原的抗体,首先需要将抗原注射到小鼠(或者兔、山羊等动物)体内,待其产生免疫反应后分离其脾脏中的B细胞,同时与永生化的淋巴瘤细胞融合。使用含有HAT的培养基筛选细胞,只有融合成功的B细胞可以存活并扩增。这种细胞既能像成熟B细胞一样产生抗体,又具有淋巴瘤细胞无限分裂和永生的能力。未融合的淋巴瘤细胞会被HAT杀死,而天然B细胞的寿命很短最终也会死去。最后只剩下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将杂交瘤细胞稀释到极低浓度分装于96孔板中,使得每个孔中只有一个细胞,这样孔中的扩增出来的细胞就都是单克隆细胞了。通过ELISA法筛选,可以选出结合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将该细胞扩增,收集上清液,就能纯化出抗体。纯化抗体使用的是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中分离出的Protein A,这是一种能特异结合IgG等抗体Fc区域的蛋白。同样来源于链球菌,Protein G也能结合抗体Fab和Fc保守区,被用于提纯抗体。但Protein G对于血清蛋白albumin也有一定结合能力,需要删去结合域。Protein L来源于Peptostreptococcus magnus,可以结合抗体轻链部分。五、应用1.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中文名称酶联免疫吸收法,是一种最常见的利用抗体特异性分析物质浓度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待分析物(抗原)吸附在固定相表面,加入抗体孵育,抗体与抗原结合,洗涤去除非特异性吸附。抗体表面连有酶,可以催化某些化学反应发生,产生荧光物质。最常用的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过氧化氢-鲁米诺体系,该反应十分灵敏,可以检测到nmol量级甚至更低的蛋白。Luminol化学发光反应机理2.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ELISA类似,是将蛋白样品通过凝胶电泳分离(SDS-PAGE)、转膜后,分别孵育一抗和二抗,最后荧光法显色。该方法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是生物学实验的必备技能之一。3. 抗体共价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利用抗体结合抗原的特异性,可以将抗体作为载体定点释放药物,从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药效。抗体共价药物,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抗体分子上共价连接小分子药物。目前获FDA批准上市的抗体共价药物包括Adcetris®(anti-CD30,治疗霍奇金淋巴瘤),Kadcyla®等,均用于癌症治疗。这些抗体药物首先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特异靶蛋白,被细胞内吞后分解释放出具有细胞毒性的小分子药物,从而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六、生物功能抗体主要通过中和(neutralizing)、调理(opsonization)、和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三种方式清除病原体。中和:直接与细菌、病毒以及毒素结合,防止其进入细胞内。调理:抗体结合病原体后,被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吞噬细胞(phagocyte)表面的Fc受体识别、内吞并消化。此外抗体也能激活补体系统,增加病原体被吞噬的概率。ADCC:NK细胞表面Fc受体能识别被抗体标记的细胞(如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分泌毒素杀死异常细胞。抗体参与的中和、调理过程,最右为补体参与的调理过程。不同类型的抗体的Fc区域有很大差异,因此发挥的功能也不一样,下表是抗体功能的总结:可以看到,IgG家族蛋白功能最为广泛,几乎囊括了中和、调理、补体激活和ADCC的全部功能。IgE比较特殊,只能激活肥大细胞,是过敏反应的元凶。小结:抗体是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本章介绍了抗体的基本结构、分类以及生物功能,同时也涉及到抗体在生物实验和医药方面的重要应用。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和高亲和性是抗体发挥免疫功能的基础。抗体的多样性来源于VDJ重组和SHM,本章对前者的机理做了详细解释。参考文献:【1】 Murphy, Ken, and Casey Weaver.Janeway's immunobiology. Garland Science, 2016.【2】Parham, Peter.The immune system. Garland Science, 2014.【3】Sievers, Eric L., and Peter D. Senter.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in cancer therapy."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64 (2013).【4】Pandey, Shivanand. "Hybridoma technology for produc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Hybridoma1.2 (2010): 017.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生物制品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机构
-
靶点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