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血液瘤患者的福音,异体技术突破正在来临

2022-07-09
小分子药物疫苗信使RNA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基因疗法抗体ASCO会议细胞疗法免疫疗法
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CAR-T 疗法,全称为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免疫疗法,是指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过的,可以表达特定T 细胞受体,用于免疫治疗的一类T 细胞。CAR-T 中的嵌合抗体给予了改造后的T 细胞识别特定蛋白的能力,嵌合一词的解释是因为其抗体既具有抗原识别功能也具有T 细胞激活功能。CAR-T 细胞源既可以是 CD4+ 也可以是 CD8+,两种细胞类型的比例为 1:1,可提供协同抗肿瘤作用。CAR-T 细胞可以来源于患者自身血液中的 T 细胞(自体),也可以来源于另一个健康供体的 T 细胞(异体)。自体CAR-T 细胞是从患者血液中获取T 细胞,再通过带有对CAR 结构编码的质粒的病毒载体转染等方式,使得CAR-T细胞具有靶向目标细胞的能力,进而实现疾病治疗。自体CAR-T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药品,而是一种个性化治疗技术,需要病人自身的T细胞在体外转导-扩增-回输,病人等待治疗的时间长达3星期。而同种异体CAR-T 细胞来源于同种异体来源或是从iPSC 来源的T 细胞,又被称为通用型CAR-T细胞,往往需要借助免疫抑制剂等手段联合治疗以克服免疫排斥等副作用。通用型CAR-T细胞与传统药品基本没有区别,其生产成本更低、可立即给药、使用/分发/存储方式与抗体药物类似。它能够降低成本,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适用患者范围更广,不受治疗中心分布限制,因此能够解决自体CAR-T临床应用中的主要问题,有望成为更多患者的选择,是未来CAR-T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临床应用方面,目前CAR-T 疗法大多数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血液瘤。CD19 仍然是最流行的抗原靶点,其次是 BCMA。相比于血液瘤,CAR-T 在实体瘤中的应用有限。原因包括:(1)因实体瘤的异质性,找到仅在癌细胞上高度表达的抗原具有相当的难度。(2)CAR-T 细胞不能有效地运输到实体瘤块的中心,而且肿瘤微环境会抑制 T 细胞活性。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上市的产品均是针对CD19 和BCMA靶点,其中产品销售收入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随着两款CAR-T产品在国内的获批,特别是传奇生物BCMA CAR-T 获FDA 批准,国产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已迈上国际舞台。一最新研究进展1、市场预测:根据Frost & Sullivan 的数据,全球CAR-T 细胞治疗市场从2017 年的0.1亿美元增长到2019 年的7 亿美元和2020年的11 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加速增长,2024 年将扩大至66 亿美元,2019年至2024 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55.0%。预计2030 年市场将进一步增长至218亿美元,2024 年至2030 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2.1%。2、靶点情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研药物数量800余种,根据靶点的研究数量,依次是:CD19、BCMA、CD22、MSLN、CD20、PD1、EGFR、CLDN18.2、GPC3、GD2。3、企业情况:根据研究数据,国内公司表现抢眼,其中雅科生物布局CAR-T数量约27个、Celgene约21个、Novartis约15个、传奇生物14个、Avalon GloboCare 14个、凯地医疗13个;此外,布局CAR-T的国内企业还包括朗森生物、科济药业、波睿达生物驯鹿医疗博生吉精准生物等。4、  II期及以上阶段药物研发情况:二重点企业及药物介绍1、复星凯特:阿基仑赛阿基仑赛(商品名奕凯达,英文商品名Yescarta,通用名简称Axi-Cel)是复星凯特引进美国Kite 公司全球第二个获批的CAR-T 产品Yescarta,获授权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于2021 年6 月23日首个获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靶向CD19 的产品。阿基仑赛是通过慢病毒载体转导,包含胞外鼠源抗CD19 单抗、胞内CD3 ζ信号结构域及CD28 共刺激结构域的靶向CD19 的CAR-T产品。2022 年4 月,FDA 批准了Yescarta 用于一线化疗免疫疗法难治或一线化疗免疫疗法后12 个月内复发的大B 细胞淋巴瘤成年患者。此次批准是基于的ZUMA-7 研究结果,这项大型随机、全球多中心的III 期研究,共有359 个患者纳入分析,在无事件生存期(EFS)、客观应答率(ORR)、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等指标上,单次注射的CAR-T 药物显著优于传统的标准疗法(Standard of Care)。自此,临床优先级提高到一类推荐,是CAR-T 疗法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里程碑。2、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仑赛西达基奥仑赛(英文商品名CARVYKTI ,通用名简称Cilta-cel,研发代号JNJ-4528)是全球范围内继idecabtagene vicleucel (Abecma )后第二款上市的靶向BCMA的CAR-T 药物,2022 年2 月获得FDA 批准上市,用于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也是首款在美国上市的国产CAR-T药物。西达基奥仑赛由慢病毒载体转导,CAR 包含两种来源的单域抗体(sdAbs)、胞内CD3 ζ信号结构域及4-1BB共刺激结构域。2021 年12 月,强生传奇生物在ASH 更新了Ib/II 期临床研究CARTITUDE-1的数据,在中位随访18 个月过程中,97 名受试者整体ORR达到97.9%,其中80.4%的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sCR)(注:2022 年2 月28 日FDA 更新的sCR 数据为78.4%)。18 个月PFS 和OS 分别为66.0%和80.9%。中位CRS 发生时间是7 天,大部分程度较轻。在FDA 上市监管书里所展示的ORR,sCR等有效性数据来看,CARVYKTI 相较于Abecma的优势更明显。3、科济药业:CT041、CT053CT041是全球潜在同类首创Claudin18.2 CAR-T,目前处于II期临床阶段,正在开发用于治疗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胰腺癌。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在一项单臂、开放标签的1b期试验在美国6个中心,针对之前接受过至少两种前线系统治疗的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GC/GEJ)患者以及至少接受过一种前线治疗的胰腺癌患者开展的试验中,显示已有14例患者入组(5例患有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9例患有胰腺癌),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线(范围1-5),且共接受了18个周期的CT041治疗。结果显示,在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分组中, ORR为60%,其中1例患者实现了CR;此外,在80%(4/5)的疾病稳定(4例胰腺癌患者)患者中观察到了肿瘤的缩小;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尚未达到;接受DL3的两例患者在数据截止日期前尚未进行肿瘤疗效评估。在DL1和DL2中观察到剂量依赖性反应,其中在DL1中观察到的ORR为16.7%,疾病控制率(DCR)为50%;在DL2中观察到的ORR为33.3%,DCR为83.3%。CT053是全人BCMA CAR-T,目前处于II期临床阶段,正在开发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在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的数据,其中包括了(1)一项在中国开展的Ⅰ/Ⅱ期研究(LUMMICAR-1)的持续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和(2)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 MM)受试者中的高危因素汇总分析。结果显示:(1)截至2021年7月8日,14位既往经多种治疗的R/R MM患者接受了CT053输注。3名患者接受了1.0×108 CAR-T细胞;11名患者接受了1.5×108 CAR-T细胞。所有的患者都接受过至少三种前线治疗方案,前线治疗方案的中位数为6。其中,50%(7/14)的患者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14.3%(2/14)的患者伴有髓外病变(EMD),以及14.3%(2/14)的患者伴有国际分期系统(ISS)III期。在安全性上,总体耐受性良好,无≥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发生,无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和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发生。未检测到药物免疫原性(2)在中位随访13.9个月中,ORR为92.1%(35/38),其中78.9%(30/38)的患者达到CR/sCR,86.8%(33/38)的患者达到VGPR及以上。mPFS和mDOR分别为22.7个月和24.0个月。在安全性上,无DLT或者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发生。1级或2级的CRS发生率为73.7%,且没有≥3级的CRS发生。仅1例(2.6%, 1/38)患者发生3级神经毒性(癫痫),且经甲泼尼龙治疗后完全恢复,该患者ISS III期,合并EMD。4、Precision BioSciences:PBCAR0191PBCAR0191是Precision BioSciences研发的首款异体CAR-T产品,利用ARCUS技术敲除异体CAR-T细胞中编码TCR的基因,以避免移植物抗宿主病,同时利用AAV转入靶向CD19的CAR,插入ARCUS编辑位点,用于杀伤CD19+的肿瘤细胞。目前,处于临床I期阶段,正在开发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和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22年6月,Precision BioSciences公布了PBCAR0191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对两个队列的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共有11名CD19 CAR-T复发B-NHL患者可进行评估,第28天ORR达到100%(11/11),其中8例(73%)患者达到CR,6名可评估的患者中3例( 50% )患者DoR超过6个月,11例患者中仍有6例(55%)持续响应。一例达到CR的患者维持时间已超过18个月。在New Cohort的5例可评估患者中,ORR为100%,CR为100%,一例患者死亡,其余4例仍维持CR状态。5、Adicet Bio:ADI-001ADI-001是由Adicet Bio开发的一款靶向CD20的同种异体CAR-γδ T细胞,其细胞来源并不是一般CAR-T疗法较多采用的αβ T细胞,而是占T淋巴细胞的0.5%-5%的γδT细胞,目前正在开发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ADI-001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由γ链和δ链组成,不需要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分子结合,并且不需要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因此通常认为其不具有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免疫原性较低。根据ASCO公布的数据,28天治疗后,ORR为67%,且所有ORR患者均转化为CR(67%),整体治疗效果优异。78%的副作用为1-2级,33%的CRS率(1-2级),安全性表现良好。6、精准生物:MC-1-50MC-1-50是由精准生物开发的新一代CAR-T,目前正在开发用于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C-1-50是基于基于快速CAR-T 生产平台PrimeCAR开发,可以在48小时内产生CAR-T细胞,并配合严密的质控体系,能够实现患者7天内完成细胞输注,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同时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根据ASCO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2月10日,有13例r/r B-ALL患者接受了MC-1-50治疗,入组患者的平均骨髓瘤荷达到58.4%,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84%的患者发生了CRS,其中1级CRS 7例(54%),2级CRS 4例(30%),未观察到≥3的CRS。一例患者(7%)发生1级ICANS,未发生≥2级ICANS。7、亘喜生物:GC012FGC012F是由亘喜生物开发的新一代CAR-T,利用独有的FasTCAR技术,具备“次日完成生产”优势,目前正在开发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根据ASCO公布的数据,入组28例患者分别接受了GC012F三种剂量水平的单次输注治疗。在所有可进行微小残留病灶(MRD)疗效评估的患者中,100%(27/27)的患者达到了MRD阴性;75%(21/28)的患者达到了微小残留病灶阴性-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MRD- sCR)。聚焦药靶系列文章1.  国内CAR-T疗法最新研究进展2.  “老药新用”治疗NASH的临床进展3.  未来可期的PROTAC:全球最新研发进展4.  PROTAC之后:期待溶酶体降解技术的突破5.  双星闪耀,PROTAC光环下的分子胶最新研究进展6.  从罕见病到新冠治疗,补体药物的研发之路7.  靶向GABA受体的药物研发进展8.  200亿美元市场,S1PR调节剂还有哪些新进展9.  FGFRs,下一个不限癌种的新靶标?10. 双特异性抗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1. 巨头竞赛、受中国公司青睐的c-Met,会打开什么样的格局?12. 面对新冠病毒,mRNA疫苗会是未来的希望吗?13. 打破“不可成药”魔咒,SHP2抑制剂谁将率先突围?14. 最热胃癌靶点CLDN18.2的研究进展15. TIGIT,能复制PD-1/CTLA-4的奇迹吗?16. STING——使肿瘤由“冷”转“热”的免疫治疗靶点17. 挑战恶性血癌,靶向FLT3药物的最新进展18. TCR-T,治疗实体瘤的新曙光19. BTK抑制剂市场谁领风骚?2026年市场规模或接近200亿美元20. 靶向RET抑制剂突飞猛进,“小众”突变走入大众视野21. 胃肠道肿瘤的克星,KIT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22. PCSK9抑制剂,降脂领域的新星23. HDAC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24. CD73,成为攻克实体瘤的新希望25. PARP抑制剂,不可不知的肿瘤靶向药26. 老靶点HER2研发热度只增不减,新药层出不穷27. P53的新药开发即将迎来破冰时刻?28. 一文尽览肿瘤免疫治疗分子CTLA-4的研究现状29. PD-1 / PD-L1,内卷何时休?30. LAG-3,肿瘤免疫治疗的又一场豪赌31. 小分子药的春天,PROTAC的最新研究进展32. 穿胶水的“恶魔”,靶向蛋白降解剂中分子胶的最新进展33. 比PROTAC应用更广泛的溶酶体降解技术的发展和挑战34. Tacs又出新概念?一览靶向嵌合体技术发展的新趋势35. “踩油门”靶点4-1BB的最新研究进展36. 从抗炎到细胞治疗,针对克罗恩病的最新研发进展37. 从诊断到治疗,PSMA的最新研究进展38. 实体瘤“明星靶点”MSLN的最新研究进展39. 肝细胞癌治疗的新曙光,GPC3的最新研究进展40. 热门免疫检查点TIM3的最新研究进展41. TNF-α抑制剂江湖大战,谁主沉浮?42. 赛道竞争激烈,RSV药物谁能脱颖而出?43. 顶级药企斥巨资入局,RIPK1靶点如何成为潜力股?44. 广泛分布人体的神经紧张素受体或成新兴靶点?一起来看NTS及NTSR的最新研究进展45. AbTac、GlueTac、AutoTac等新技术持续赋能,一起来看Tac的最新研究进展46. 1+1>2,双特异性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47. “合成致死”迎来转机,一起来看PRMT5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48. 多家国内药企青睐,CCR8未来可期49. 有望克服自身缺陷,Menin大有可为50. 抗癌更要抗炎,IRAK4的最新研究进展51. “以毒攻毒”——溶瘤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52. 迭代中的JAK抑制剂,谁能在大战中突出重围?53. KRAS大战一触即发,谁能笑到最后?54. 新药发展第三次浪潮——小核酸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55. PROTAC研发掀热潮,创新转型正当时感谢关注、转发,转载授权、加行业交流群,请加管理员微信号“hxsjjf1618"。参考资料1、各公司官网2、中银国际、华创证券、兴业证券、民生证券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适应症
靶点
-
药物
-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