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Study to Evaluate the 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89Zr]-Oxine-NCR100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bjec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This clinical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biodistribution of [89Zr]-Oxine-NCR100 injection in subjec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fter local injection and the kinetic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zirconium-labeled cells at the injection site and various organs or tissues. It is a single-dose, open-label study in adult KOA subjects.
A Phase I, Open Label, Single Arm, Dose Escalation and Dose Expansion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 of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Derived Dopaminergic Progenitor Cells (NCR201)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bjec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The goal of this clinical trial i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preliminary efficacy that NCR201 has on Parkinson's disease (PD) patients.
探索NCR300注射液治疗较高风险或复发/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的开放、多剂量、剂量递增的Ⅰ期临床研究
探索NCR300注射液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次要目的:评价NCR300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效动力学特征和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初步有效性。
100 项与 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以下文章来源于安徽省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安徽国控投资有限公司公众号科创汇投,作者张达
近年来,相关政策对于合成生物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省均在加快布局合成生物产业集群,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入场,科技型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安徽发展合成生物产业有基础、有亮点,成功培育了华恒生物、丰原集团、安科生物、中盛溯源等行业头部企业,涌现出阿法纳生物、和晨生物、瑞邦生物、通用生物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丙氨酸、聚乳酸、烟酰胺等产品市场份额和产能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产业发展迸发蓬勃活力,为安徽抢占未来产业创新制高点奠定基础。本篇作为系列研究的中观篇,着重介绍安徽省合成生物产业布局和代表企业概况。
一、安徽省合成生物产业概况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合成生物技术赋能生物制造,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与产业投资等举措加快推进生物制造高效可持续发展。《“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安徽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合肥生物制造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已被列入安徽省十大未来产业先导区之一。
根据安徽省工信厅公开数据,2024年安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约600亿元,占全国比重约5%,逐步形成以合肥、蚌埠为“双核”,皖北、皖江为“两翼”的生物制造产业空间布局。当前安徽合成生物产业主要优势布局在合肥、蚌埠、芜湖、滁州等地市,合成生物关联企业覆盖全省16个地市,以基础研发和初创型科技中小企业为主,合成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图1 安徽合成生物产业重点地市布局
安徽省积极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在企业培育、产业布局、投资赋能、场景应用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相关国有投资机构、政府引导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加快布局合成生物赛道,通过投资培育本土企业和招引优质企业并举,支持合成生物相关企业在皖落地和做强做大。为积极布局培育生物制造未来产业,安徽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联合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合肥市、芜湖市等共同发起设立规模20亿元的国投安徽生物制造基金,该基金是长三角内首支以合成生物成果转化为特色,聚焦生物制造产业的主题基金。重点投向生物制造产业及生物技术方向,促进合成生物成果转化。
2024年10月,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安徽省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7年,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制造科技创新成果,布局一批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生物制造产业化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形成较为完备的生物制造赋能医药、化工、材料、食品、能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体系,构建创新活跃、转化顺畅、市场繁荣、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格局,带动生物制造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表1 近年安徽和地市合成生物相关重要政策梳理
二、安徽省重点地市合成生物产业布局
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知名投资机构、创新研发企业纷纷进入合成生物产业赛道,助力产业加速发展。安徽省在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涌现了丰原生物、恒鑫生活、华恒生物、和晨生物、利夫生物、瑞邦生物、中科健康、通用生物、中盛溯源、阿法纳生物、安科生物等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合成生物产业链相关企业,同时凯赛生物、华熙生物、微构工场、智飞生物等省外代表性企业也相继在安徽落地。本文对合肥、蚌埠、芜湖、滁州等合成生物产业布局重点地市进行研究。
1.合肥
合肥市将生物制造作为五大先导产业之一,出台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组建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围绕生物制造产业加速布局,形成了集群式发展态势,生物制造产业呈“两核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合肥市以长丰县和高新区为两核,经开区、蜀山区、巢湖市、肥西县、庐江县多点发展。通过产业规划、项目谋划、资金筹划“三划一体”谋划布局,依托合肥市发改委成立生物制造产业专班,并借助科大硅谷等创新载体,持续深化“双招双引”。同时推进与央企、龙头企业深入合作,三大央企招商局集团、保利集团、国投集团均在合肥围绕合成生物产业布局多元合作或战略投资。2024年合肥市共招引生物制造重点项目10余个、协议投资额近140亿。当前合肥市集聚包括华恒生物、凯赛生物、恒鑫生活、安科生物等龙头企业在内的超4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并呈快速增长趋势,覆盖先进材料、消费品、生物医药、农业技术等多个领域。
2025年2月27日,合肥生物制造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长丰)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园正式揭牌,将围绕生物基材料、农业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等合成生物产业重点领域布局。长丰县目前已汇聚安徽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和华恒生物、恒鑫生活、微构工场、昌进生物、康诺生物等重点研发机构和企业,初步形成合成生物产业集群。长丰县率先建立安徽省首个生物制造产业园,确立“南研北制”布局,建设小试、中试、量产、检验检测平台等基地,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打造省内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新高地。
合肥市高新区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势,汇聚凯赛生物、和晨生物、利夫生物、中科健康、安科生物、智飞龙科马、兆科药业、中盛溯源、中科普瑞昇等涵盖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医药等合成生物相关企业。2024年8月,高新区生物制造产业园(凯赛生物产业园)已完成备案。
根据2024年5月合肥市发布的《合肥市推进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合肥明确提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定位、发展空间、功能布局、支撑体系、实施计划等,未来将突出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联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协同,以示范应用带动技术迭代,丰富拓展新场景新赛道。方案提出力争到2026年,基本建成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生物制造产业园区,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制造领域领先企业。力争到2026年,建设3个以上国内领先的专业产业园区,生物制造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形成初具规模业态完整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表2 合肥市合成生物产业相关企业
2.蚌埠
蚌埠市凭借传统生物发酵和新材料产业基础向合成生物转型,打造以生物基材料为主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蚌埠市大力发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积极推广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制品,在应用端通过延伸拓展产业上下游链条,推进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包装制品、纺织服装、家具用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场景应用。作为全国唯一以生物基材料为特色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蚌埠汇聚了丰原生物、中粮科技、雪郎生物等一批合成生物产业相关龙头企业。在生物基材料领域,形成了以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呋喃聚酯、聚氨基甲酸酯、纳米纤维素为特色的“四聚一素”产业发展体系,建成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集聚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企业超70家,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加快培育世界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之都。
蚌埠市锚定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安徽丰原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生物制造产业能级跃升。丰原集团已在固镇经济开发区建立面积约5300亩的丰原生物产业基地,拥有16家规上企业,投资170多亿元建设生物发酵、生物材料、生物能源及生物肥料等30多个项目。2020年3月,国家工信部公布了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固镇县申报的(生物基新材料)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列其中,这是全国首个以生物基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示范基地。根据固镇县发改委公开数据报道,2023年固镇县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61.04亿元,集聚上下游高新技术企业44家。固镇县聚焦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全球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长、产品种类最多的千亿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
表3 蚌埠市合成生物产业相关企业
3.芜湖
芜湖市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坚持走“产业+科创”之路,向合成生物产业延伸发展。芜湖市以三山经济开发区为合成生物产业核心集聚区,同时在鸠江、南陵等县区多点布局、协同发展,汇集了普立思、华仁科技、英特菲尔、瑞驰兰德、万泽等代表企业。根据芜湖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数据,芜湖市在合成生物产业及上下游全产业链领域拥有规上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0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40亿元。
2024年9月30日芜湖市出台《芜湖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芜湖市将围绕生物基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食品、生物装备制造、生物平台工具等六大发展方向,谋划十项工作举措,包括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种子企业,规划合成生物专业园区等。同时,未来继续围绕“产业+科创”深度融合,加强产业科技创新引导,建设研发中试和创新载体平台,实施关键技术专项攻关,搭建合成生物应用场景,并强化科技金融支持,培养合成生物人才梯队,组建芜湖市合成生物产业联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力争到2027年,转化一批具有产业价值的合成生物科研成果,招引培育拥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合成生物科技型企业100家以上,打造国内领先的合成生物特色产业创新高地。
表4 芜湖市合成生物产业相关企业
4.滁州
滁州市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重点打造八大产业链之一,依托滁州市卫健委成立生命健康产业推进专项工作组。通过培育和招引生命健康相关企业50多家,集聚了一批包括“潜在独角兽企业”通用生物、国内最大的β-丙氨酸生产企业华睿生物在内的合成生物相关企业。本土上市公司金禾实业积极布局合成生物赛道,合成生物产品涉及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阿洛酮糖、红没药醇、圆柚酮等食品添加剂和日化香料品类。
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区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园区两大支柱产业的首要产业,发挥园区现有的生命健康产业基础优势,抢抓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风口期,致力于打造滁州市合成生物产业核心优势区,加快推进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发展。省外合成生物相关企业华睿生物、趣酶生物、斯拜科生物等相继落地中新苏滁高新区。
表5 滁州市合成生物产业相关企业
5.其他
安徽省各地市积极布局合成生物相关产业。其中宿州市高度重视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正加快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在农业、绿色食品、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并推动建设合成生物产业园,已集聚新宇药业、新熙盟生物、中农秸美等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相关企业。阜阳市拥有博科力生物、福方高科等涵盖食品营养、农业技术等合成生物细分领域相关企业。阜阳市在“6849”产业发展布局构建中,合成生物被纳入前瞻布局的四大未来产业之一。其中颖东区工业园扩区设立生物产业园区,目前已落地多个合成生物科创研发与生产项目。安庆市当前依托双生谷产业园(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生谷”片区),聚焦生命健康和生物科技两大产业,加速招引合成生物相关企业,多个重点项目如神州种谷、朗坤药业、普利制药、华大基因等正在同步推进。同时双生谷与含元资本、达安基因、复星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基金,为相关产业落地提供有力支持。马鞍山市着力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成立生命健康等11个新兴产业推进组,初步形成以瑞邦生物、皓元药业、泰恩康制药等为产业链龙头的合成生物产业布局。慈湖高新区依托皓元医药马鞍山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优质的技术服务及辐射带动功能,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当涂经开区全力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园区内汇聚了瑞邦生物、泰恩康制药等合成生物代表企业,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瑞邦生物烟酰胺产品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稳居行业首位,有望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三、安徽省合成生物重点企业
1.华恒生物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639.SH)位于安徽合肥,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价值创造。公司主要产品涵盖氨基酸、维生素和生物基材料单体等,广泛应用于中间体、动物营养、美妆与护理、植物营养以及功能食品等领域。华恒生物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技术,成功实现了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借助成本和绿色低碳优势,华恒生物L-丙氨酸全球市占率高达70%,L-丙氨酸产品在2019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华恒生物联合浙江工业大学在长丰县建设高能级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驱动生物制造研发及中试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人工智能精准发酵及蛋白质工程共享示范项目相继落地合肥市长丰县生物制造产业园。
2.凯赛生物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88065.SH)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基础,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涉及生物基聚酰胺以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原料,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生物基材料的标杆企业。凯赛生物先后在合肥成立安徽凯酰时代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和招商凯赛复合材料(合肥)有限公司。其中凯酰时代由凯赛生物、宁德时代旗下时代泽远基金以及杭州卡涞复合材料联合成立,凯酰时代依托凯赛生物深厚的技术储备和强大的产业化能力以及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资源,扩展生物基符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应用。招商凯赛由凯赛生物、招商创科和合肥市政府共同设立,旨在联合布局生物基复合材料建设基地,通过“合肥模式”,构建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合成生物材料产业集群,并建立合成生物学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的重要平台。
3.丰原生物
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菌种、发酵、提取、纯化、聚合、应用开发六大核心合成生物制造技术,以玉米、木薯、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生产主要涵盖三大有机酸和八大氨基酸系列生化产品。丰原生物依托丰原集团强大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关,将废弃秸秆由生态包袱发展为生态产业,实现秸秆原料到混合糖到聚乳酸至下游应用到联产黄腐酸有机肥等产业链集群发展,延伸出塑料加工、纺织、工业及家用装饰材料、生物化学品、生物燃料、生物肥料等六大产业集群。丰原生物入选长城战略咨询2024年“独角兽企业”榜单。
4.恒鑫生活
合肥恒鑫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501.SZ)成立于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是一家致力于环保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恒鑫生活是中国聚乳酸(PLA)制品规模化生产的应用典范,在全球PLA快消产品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公司践行绿色发展使命,加快生物降解技术产品迭代,推动新材料的多元化应用,以科技创新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公司入选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恒鑫生活与微构工场合作,双方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与PLA材料的共混改性共同拓展生物可降解材料应用,恒鑫生活已成功荣获中国首张PHA淋膜纸制产品的DIN证书,将有力推进PHA在消费级包装材料的应用场景拓展。
5.微构工场
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自主研发的嗜盐菌底盘体系,开发可自然降解的环保材料PHA,致力于推动绿色生物基材料的产业化应用。微构工场是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先后获评“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资质。公司先后与安琪酵母(600298.SH)和川宁生物(301301.SZ)成立合资公司建设PHA生产基地。
微构工场与安琪酵母合作在湖北恩施的全国首条年产1万吨合成生物PHA生产线已于近期正式交付,即将正式投产。微构工场在合肥市长丰县成立安徽微构工场合成生物有限公司,致力于生物基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包括可降解材料PHA(聚羟基脂肪酸酯)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安徽微构工场位于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的绿色材料PHA创新研发与高端智造产业生态园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27年7月投产。
6.安科生物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009.SZ)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是一家长期致力于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和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有产品与服务涵盖生物制品、现代中药、化药及小分子药物、多肽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法医检测、靶向抗肿瘤药物、细胞免疫治疗等众多领域。安科生物重组人生长激素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5%左右,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作为安徽省第一个获批上市的生物大分子抗肿瘤药物,填补了安徽省抗体药物领域的空白。安科生物积极布局创新疗法,控股或参股瀚科迈博、博生吉安科、阿法纳生物、元宋生物等细胞与基因治疗相关创新研发企业,作为基石投资者参股维昇药业(2561.HK)。
7.中盛溯源
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由全球著名科学家、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发明人之一俞君英博士领衔创建。公司专注hiPSC技术研发与临床转化和干细胞药物研发,通过GMP级生产,扎实、稳步推进细胞药物的临床申报工作,为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疾病提供创新治疗方案,持续探索hiPSC来源细胞药物的临床价值。中盛溯源系统性建立了围绕hiPSC技术应用的发明专利组合,覆盖了hiPSC的重编程、多种功能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生产工艺和关键原材料等上下游。公司推进多个基于hiPSC来源细胞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NCR100和NCR300为国内首款获批临床的iMSC和iNK细胞产品,NCR101为全球首款获批临床的基因修饰iMSC细胞产品。
8.和晨生物
合肥和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晨生物通过高效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构建与优化,实现功能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等关键功能活性原料的规模生产与绿色制造,业务涵盖菌种工程、发酵、提取工艺、放大量产、产品配方解决方案和市场渠道等领域。公司主要以稀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为核心,包括生物基化学品、小品种氨基酸、高附加值活性原料三大原料产品板块。公司正着力打造麦角硫因、茶氨酸、根皮素等功能活性原料产品,主要应用于化妆品、健康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2024年1月,和晨生物获得合肥市科技局的授牌,作为“合肥市合成生物学生物活性原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公司向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开放服务,为其提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中试验证。
9.金禾实业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002597.SZ)位于滁州市来安县,是一家致力于高端甜味剂、食用香料细分领域的服务美好生活和先进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安赛蜜、麦芽酚、乙基麦芽酚、甲基环戊烯醇酮等,产品已覆盖食品、饮料、香精香料、健康保健品等领域,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金禾实业积极布局合成生物赛道,合成生物产品涉及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阿洛酮糖、红没药醇、圆柚酮等食品添加剂和日化香料品类。公司持续关注非粮生物基材料全组分高效利用的创新技术,推动产品的生物催化和胞内合成路径的绿色生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多款天然甜味剂和香料产品。
10.瑞邦生物
安徽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马鞍山市当涂经济开发区,是一家集科研、制造、国内外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以“医药健康、动物营养及健康护理”为主业的生物制造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瑞邦生物为江西海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瑞邦生物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维生素B3类产品烟酰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首位,累计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荣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等称号,并有望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积极与江南大学、南昌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致力打造烟酰胺/烟酸合成生物全产业链企业。
四、2025年安徽省合成生物投融资事件
2025年1-7月安徽合成生物产业相关投融资涉及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与化学品、农业环保、生命科学工具等细分赛道,主要集中在合成生物下游产业链。合成生物学在医药、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等领域的加速商业化,同时地方国资深度参与,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合肥为投资热点地市。
表6 2025年安徽合成生物产业相关投融资事件
五、总结
安徽省合成生物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合肥、蚌埠、芜湖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依托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在基因编辑、代谢途径优化、工业发酵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华恒生物突破大宗化学品的低成本生物合成、丰原集团推动生物基材料规模化生产、阿法纳生物和星眸生物等创新疗法研发初现。当前合肥市通过专项政策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园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蚌埠市加快培育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世界之都,芜湖市明确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长丰县以“南研北产”模式深化产学研创新合作,全省“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平台初具规模。未来随着合成生物技术与“双碳”战略深度融合,生物能源、CO₂转化等绿色技术将加速应用,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国际化跃升。然而,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先发省份相比,安徽在合成生物产业整体规模、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以及资本活跃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建议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的双向赋能,优化区域分工(合肥聚焦生物医药、生物基化学品与材料,蚌埠大力发展生物基新材料、芜湖侧重农业与食品),加快建设中试平台与生物铸造工厂等共性设施,设立专项天使基金支持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加快拓展碳足迹和碳认证等产业衍生服务,构建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为安徽省合成生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资本与政策保障。
参考资料:
安徽工信 微信公众号《安徽:全方位布局生物制造 高质量发展再添“绿色动力”》
双凤发布 微信公众号《聚力打造省内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新高地》
安徽日报 《聚力打造蚌埠“材料之都”新名片》
芜湖新闻网 《我市出台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END
2025年,我国干细胞行业在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融资活动持续活跃。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8家干细胞企业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A轮及B轮,涉及融资金额规模粗略估计大约有近7亿元。以下为该领域企业融资具体信息。6月众惠医药6月10日,陕西云谷众惠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接连完成种子轮(昕成投资、爱康创坛联合投资)与 天使轮(陕投成长基金、中科创星、金资基金联合投资)融资,合计规模近5000万元;同时宣布对上海揽微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并购重组。本轮融资将用于空心微针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建设和三类器械证申报、细胞与外泌体中试车间建设,以及自动化生物组织样本库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完善。众惠医药成立于2023年7月,注册地位于西安市灞桥区,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公司聚焦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发,以“技术全球化、产业本土化”为路径,重点布局空心微针医疗器械、外泌体药物递送及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致力于为全球患者和医美消费者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本轮融资后,公司将加速推进该基因编辑工程化干细胞的外泌体工艺研究,开发可以重新激活休眠毛囊干细胞、恢复人体毛发生长能力的系列产品。中吉智药6月16日消息称,中吉智药(GenMedicn)完成A+轮(也有说是B轮的)融资,投资方为博通资本、康源汇盈投资。此次融资将助力其进一步推进研发管线,加速创新药物的产业化进程。中吉智药成立于2020年9月,是一家基因治疗药物开发企业,致力于将基因治疗药物普及到常态化应用场景。公司以“科学理念驱动”和“长期战略规划”为引领,现阶段专注于慢病毒载体造血干细胞领域,已将系列遗传病贫血药物管线推向临床,包括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药物GMCN-508B、治疗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药物、治疗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的基因药物等,其中 GMCN-508B管线的IND申请于2024年1月获CDE默示许可。冠驰干细胞6月18日,广东冠驰干细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复兴资本领投,创富资本和早行人创投跟投。新注入的资金将有力推动企业在干细胞治疗和生物材料领域的创新突破,加快实现“让前沿生物技术惠及大众健康的企业愿景。”冠驰干细胞成立于2015年3月,是一家专注于干细胞医疗科技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干细胞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旨在通过创新科技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依托自主研发的基因工程、免疫细胞治疗等核心技术平台,已构建起涵盖“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落地”的完整生态链。近年来,冠驰干细胞在干细胞存储、干细胞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技术成果已应用于多个临床研究项目。华卫恒源6月23日,华卫恒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近日成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和资本及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共同投资。所募集资金将重点用于推进核心管线研发、加速生产基地建设及拓展新兴市场。华卫恒源于2018年在北京注册成立,是一家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公司立足国际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免疫豁免细胞技术,聚焦自身免疫病、再生医学移植、辅助生殖领域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开发。现有类风湿关节炎注射液、糖尿病免疫豁免人工胰腺,以及生殖检测试剂盒和体外精子发生装置等管线。部分项目已完成临床前研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5月智新浩正5月2日,智新浩正(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由上海科创集团(上海国投公司下属)、大零号湾策源基金两支国资投资主体联合领投的A轮亿元融资,以及由老股东利欧股份领投、磐霖资本联合锦泰金泓基金增资的Pre-A+轮共同组成。本轮资金将重点推进国内首个异体通用型再生胰岛管线临床I/II期试验,加速拓展亚洲战略布局,开拓糖尿病和肝病治疗的新管线。智新浩正(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平台,以实现胰岛和肝脏组织在体外的规模化再造。公司首创、首发主打产品——“再生胰岛组织”(E-islet)研发成功,首条产品管线“异体人再生胰岛注射液(E-islet 01)”于2025年4月18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IND临床默示许可,这是国内首款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异体通用型再生胰岛产品,标志着我国在糖尿病细胞治疗领域迈入国际领先行列。同时,海外IND申报工作也已展开。瑞臻再生医学5月8日,广州瑞臻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由科金控股、万联天泽、金诚投资及原有股东共同投资的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次融资资金重点聚焦iDA–001(iPSC来源细胞治疗帕金森症)管线,公司计划IND申报与IIT项目“双箭齐发”。瑞臻再生医学创立于2019年,专注于以iPSC为核心的再生医学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深度临床转化。以干细胞临床治疗、药物开发及个性化精准医疗为目标,公司集研、产、销于一体,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度转化的医学研究、领先的细胞制备产业化及iPS细胞个性化诱导、多种类型细胞的分化定制技术。宁美生物5月12日,北京宁美浩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宁美浩维基因编辑细胞疗法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支持其在精准抗衰、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推动“细胞+基因”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创新突破。宁美生物成立于2016年,公司深耕于细胞治疗与人源重组胶原蛋白两大领域,不断追求突破与创新,旨在帮助人们抗击肿瘤、延缓衰老,同时也为每一位追求健康、美丽的人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士泽生物工商信息显示,2025年5月,士泽生物医药(苏州/上海)有限公司(Roche Accelerator Member)已完成新一轮市场化融资,新增融资来自建发新兴投资、苏州天使母基金、信熹资本、七晟资本。此前,2024年10月,士泽生物刚刚官宣完成逾亿元B1轮市场化融资。士泽生物由创始人李翔博士于2021年全职归国创立,为国内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领军药企。公司专注于开发临床级、异体通用、“现货型”iPSC衍生细胞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CNS Diseases),并已经实现了显著的领先优势。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FDA)正式批准的七项中美注册临床试验批件,多款通用型iPSC衍生神经细胞新药已处于中美注册临床试验阶段。4月觅投克生物4月7日,觅投克(上海)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由勤智资本领投。资金将重点投入宠物间充质干细胞(MSC)药物研发管线建设及核心技术平台优化,加速解决老年宠物慢性疾病治疗的行业痛点。觅投克生物成立于2022年2月,是一家老年宠物干细胞治疗药物研发商,专注于宠物猫、犬的老年病治疗药物研发,主要针对肌肉萎缩、炎症性肠炎、骨关节炎等适应症,研发间充质干细胞药物(MSC),以提升老年宠物的生活质量。中盛溯源4月10日,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公司近日在B轮融资中再获数千万元资金支持。至此,中盛溯源 B 轮融资圆满收官,本轮累计融资金额达2.35亿元。本次追加融资由广药资本、科金控股、合肥产投、菡源资产知名投资机构联合参与,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中盛溯源在iPSC衍生细胞治疗领域的多款临床管线开发及后续产品商业化。 中盛溯源成立于2016年1月,专注于开发广泛可及的iPSC衍生细胞治疗产品。公司系统性建立了围绕iPSC技术应用的发明专利组合,覆盖了iPSC的重编程、多种功能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生产工艺和关键原材料等领域。围绕iPSC核心技术,公司布局抗炎修复、肿瘤免疫、和再生医学三大医学领域,已陆续将iPSC衍生3种功能细胞(iMSC、iNK、iDAP)的多条产品管线推动至注册临床试验阶段。其中NCR100和NCR300为国内首款获批临床的iMSC和iNK细胞产品,NCR101为全球首款获批临床的基因修饰iMSC细胞产品。公司后续iPSC来源细胞药物也将陆续申报IND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持续探索iPSC来源细胞药物的临床价值。 睿健医药4月11日,睿健医药宣布完成了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丰川资本领投,荷塘创投跟投,易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叠加公司去年10月完成的超亿元B轮融资,睿健医药已在不到半年时间内累计融资超2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iPSC领域融资额新高。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推进睿健医药帕金森病治疗产品NouvNeu001/NouvNeu003,以及眼科治疗产品NouvSight001的中美临床推进,加强公司多款创新管线的研发推进和临床能力的搭建等。睿健医药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再生医学领域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通过独特的技术平台,聚焦小分子化学转录调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从而开发通用型化学诱导细胞治疗药物。永生部落干细胞4月15日,黄山永生部落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著名天使投资人,泡泡马特早期天使投资人周丽霞女士创立的金慧丰投资与国内著名母基金投资机构董事长姜明明创立的盛世投资共同领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黄山干细胞实验室建设及公司拥有的核心CAR-NK的免疫细胞肺癌治疗专利技术的临床转化及早期IND申报,为肺癌实体瘤患者提供全新的免疫治疗方案。永生部落成立于2024年9月,专注于免疫细胞与干细胞新药研发和产业化,成功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CAR - NK细胞治疗实体瘤技术体系,完成了多项体外及体内动物实验,计划于2025年启动IIT研究及IND申报工作。柒色莲生物4月18日,柒色莲(上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完成由百奥维达(BVCF)独家投资的首轮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该公司平台建设和产品开发。柒色莲生物成立于2025年4月,专注于个性化细胞治疗与抗衰老,基于新一代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开发面向自体细胞治疗、再生医学与健康管理的创新产品与服务。3月爱萨尔生物据天眼查信息,3月12日,上海爱萨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B轮融资,投资方为白银科键创新创投、胜辉永晨、新余智博贰号医疗产业投资、淳安县两山转化二期股权投资、深圳智博拾贰号创投。融资金额未披露。爱萨尔生物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细胞制药为主要产品方向的生物制药公司,拥有领先的细胞制药工业化生产制造能力。公司以“专注细胞制药,铸就卓越品质”为已任,核心产品管线覆盖间充质干细胞药品、诱导多能干细胞药品和免疫细胞药品三大领域,建立健全了与之匹配的细胞生产制造平台。公司立足自主研发、不断创新,积累了四十多项细胞治疗相关产品的发明专利,建立了行业领先的生产制造标准。治疗膝关节炎的间充质干细胞药品是中国第一梯队进入临床Ⅲ期的干细胞产品,有望成为国内首批商品化的间充质干细胞药品。星赛瑞真3月17日,杭州星赛瑞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复健资本新药创新基金和创瑞投资共同参与。此次融资将助力公司巩固其iPSC再生医学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司在代谢、眼科等管线的临床转化。这是星赛瑞真在短短半年内再次获得天使轮老股东的追加投资,此前在2024年6月,该公司已获得这两家投资机构的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星赛瑞真成立于2022年7月,由复健资本新药创新基金孵化,是一家聚焦于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转化的平台型公司。公司构建了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快速重编程技术、基于CRISPR/Cas12b的iPSC基因编辑平台以及生物信息学指导下的不同胚层分化技术平台,覆盖了iPSC及其衍生产品的全部上下游研发流程。2月吉美瑞生2月10日,苏州吉美瑞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为冷杉溪资本,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旗下相关干细胞产品的临床研发和申报。 吉美瑞生成立于2015年7月,专注于干细胞的人体器官再生医学领域,其自主研发的肺前体细胞REGEND001制剂,在2020年7月和2021年6月,分别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两个药物临床试验批件,主要用于治疗早、中期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肺弥散功能障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试验,均完成临床Ⅱ期全部患者入组。睿源生物根据天眼查APP于2月27日公布的信息整理,江苏睿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轮融资,融资额未披露,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布谷天阙投资。江苏睿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3月,成立之初就融到了来自联环药业集团和南京江宁高新区科创投的上亿元资金。公司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上治疗免疫性疾病领域上有着深厚的研究积淀。睿源生物在临床有效性数据的基础上,旨在将脐带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开发为标准化药物,在研的有多个免疫类疾病适应症。1月血霁生物1月8日,苏州血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中科康美数千万元资本投资。该笔增资将用于继续推动血霁生物多个血小板相关管线的IND申请和正式临床试验的开展,进一步推进血小板药物递送的第一条管线的临床前工作以及开展血替和美业等业务。血霁生物是由海归专家创立的干细胞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通过干细胞定向再生血液细胞,以用于各类疾病的细胞治疗以及开展相关药物研发。基于全球领先的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体系,血霁生物以体外产生的血小板为先导产品,解决癌症、肝病、急危重症、血液疾病等疾病中急缺的血小板需求,以及开发各类血小板异常相关疾病的创新药物。参考资料:[1] 企业融资 | 16家生物医药企业2025年6月融资金额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 上海市华兴健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 2025-07-07.[2] 「吉美瑞生」获数千万元B+轮融资,肺干细胞产品即将启动Ⅲ期临床|36氪首发. 36氪Pro. 2025-02-10.[3] 干细胞疗法:临床突破与资本热浪. 细胞科技网. 2025-05-28.[4] 上半年 16 家干细胞企业融资破局:资本涌流锚定 iPSC 技术,再生医学加速价值兑现. 赛多利斯ATS. 2025-07-09.[5] 干细胞疗法:临床突破与资本热浪. Wind万得. 2025-05-27.[6] 【首发】国内通用细胞治疗帕金森病领军药企,数月内再获数千万元市场化融资. 动脉网. 2025-07-08.[7] 中科创星天使轮投资「众惠医药」. 中科创星. 2025-06-10.[8] 广东干细胞治疗公司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 合成生物学产业观察. 2025-06-26.[9] 各公司官网、官微等.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当帕金森病(PD)患者描述“药效一过,身体就像被突然断电”,背后是现有治疗的困境:虽能短暂缓解症状,却无法阻止神经细胞的持续退化,药效越来越短,病情仍在进展。中盛溯源携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科大附一院)神经学科团队,通过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技术,将全球领先的iPSC衍生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iDAP)——“NCR201细胞注射液”精准植入患者脑内,成功实现从“对症治疗”到“对因修复”的跨越。帕金森病患者的“重生”之路“疗效惊艳!目前已成功完成多例患者给药,且均观察到显著治疗效果!治疗半年后,患者每日Good ON(不伴麻烦性运动障碍的开期)时间较基线平均改善89.5%多名患者实现"关期消失"的突破性效果关期MDS-UPDRS III评分最高改善52.9%Hoehn-Yahr分期半年内最高下降2级,实现疾病逆转“患者见证!多位患者在接受移植治疗后生活有了大变样,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几位患者分享了治疗后的切身感受:“以前晚上翻身困难,疼痛难忍,白天走路缓慢,生活依赖家人。现在晚上能自己翻身,疼痛减轻,腿部有力,走路正常,早晨起身更稳,手也灵活了,能单手扣扣子、解扣子。”“以前每晚睡眠不足4小时,常做噩梦、喊叫,易惊醒,难以再入睡。现在睡眠延长至6 - 8小时,噩梦、喊叫消失,醒的次数减少,打扑克洗牌更顺手,与家人关系更亲密。”“术后药物效果持续时间延长,关期消失,流口水减少,说话流利,家人能听懂意思,记忆力好转,甚至能背诵唐诗。”治疗困局:500万患者亟待突破帕金森病(PD)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老二”,在中老年人群中肆虐,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不断攀升,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将达500万,几乎占全球患者的一半。目前治疗手段虽能缓解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断疾病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受到严重影响。破局之道:从“对症”到“对因”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支神经学科团队正在开创帕金森病治疗的新局面。该团队充分发挥"理工医交叉融合"的特色优势,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前沿领域的强大科研实力,开创性地将通用高效iDAP细胞药物(NCR201)与机器人技术完美结合。通过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精准地将iDAP细胞药物植入患者脑内预定区域,直接补充患者脑内丢失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一创新疗法契合了“持续多巴胺能刺激(CDS)”的最新治疗理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施炯院长作为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PI)指出:“PD的传统治疗以补充多巴胺为核心,传统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在于无法阻断疾病进展。随着病程延长,患者不仅会出现疗效减退,还可能面临各种并发症等副作用。而“NCR201”疗法的创新性在于,通过移植由iPSC定向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iDAP),直接补充患者脑内丢失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从病理机制上改善运动功能。目前所有受试者皆有很好的功能改善,同时PET影像数据表明,移植区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性摄取显著增加,提示移植后的细胞在患者脑内定植并继续成熟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挥神经调控功能。”中科大附一院神经外科的钱若兵主任作为该研究的手术负责人(主刀医生)补充道:“通过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我们能够精准地将iDAP 这一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颅内预定的部位。从现有已完成的临床患者数据来看,iDAP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得到初步验证。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都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这表明,iDAP移植是一种切实可行且极具潜力的PD治疗新方法。”中科大附一院神经内科的陈育华主任作为该研究的受试者筛选与管理负责人表示:“ PD的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导致多巴胺进行性减少。补充丢失的多巴胺是目前治疗的核心目标。迄今为止,尚无能够延缓PD 进展的治疗药物,并且由于口服药物的脉冲式刺激以及长期药物应用后多巴胺能系统、神经递质系统失衡等原因出现药物副作用及病情进展,严重影响PD 患者的生活质量。“NCR201”疗法通过壳核移植由iPSC定向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iDAP),直接补充患者脑内丢失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不仅能够减少口服药物副作用,也更符合“持续多巴胺能刺激(CDS)”的最新治疗理念,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移植后的细胞在患者体内能够长期存活并且有望逆转PD 的进展,为PD的疾病修饰治疗提供了全新策略。”中科大附一院神经内科的韩超医生作为该研究的主要疗效评估医生进一步阐述道:“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系统变性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为主要病理特点,根据最新权威预测,到 2050 年,全球将有 2520 万 PD 患者,现有的药物治疗及脑起搏器(DBS)手术治疗仍不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通过颅内微创手术移植由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定向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iDAP)有望从根本上延缓 PD 的进展。本研究中采用的「NCR201」细胞纯度高,受试者接受治疗后帕金森病症状得到全面缓解,初步研究结果振奋人心,有望为 PD 治疗领域带来新的曙光。”NCR201:中盛溯源研发的通用高效iDAP细胞药物“NCR201细胞注射液”是由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iDAP)治疗产品。该疗法已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其核心优势包括:高纯度iDAP:通过多轮迭代创新与专利工艺优化,iDAP细胞纯度达国际领先水平。通用型设计:突破自体细胞疗法的个体化限制,可覆盖更广泛患者群体。规模化量产:可实现大规模量产且批次间一致性高。NCR201的细胞纯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4作为新一代细胞治疗产品,通用高效iDAP细胞药物"NCR201"的临床获批,标志着我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中盛溯源:全球iPSC细胞疗法的先锋力量01|多领域创新管线成功建立iMSC、iNK、iDAP、islet多元化iPSC分化技术体系,为抗炎修复、肿瘤免疫、再生医学三大领域提供突破性细胞治疗解决方案。02|临床进展行业领先多款iPSC衍生细胞药物已进入注册临床I/II期,适应症包括帕金森病、膝骨关节炎、血液肿瘤、间质性肺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研发进度位居全球前列。03|国际化专利壁垒构建了覆盖iPSC重编程、定向分化等核心技术的专利组合,并通过PCT及美国专利布局,强化全球市场竞争力。“2025加速突破,迈向新征程iDAP获批IND——通用高效iDAP疗法获批临床,前期数据疗效显著,展现巨大治疗潜力。全球首个iMSCplus获批IND——全球首个iMSCplus获批临床,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细胞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第三款iMSC获批IND——公司的第三款iMSC获批临床,展现了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产品管线拓展实力。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获国家级认可,彰显全产业链创新实力,加速细胞治疗产业化进程。““NCR201”临床试验患者招募与医院合作联系方式: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400-888-2032电子邮箱:info@nuwacell.com网站:https://www.nuwacell.com/contact.html参考资料:1. Doi D, et al. Isolation of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dopaminergic progenitors by cell sorting for successful transplantation. Stem Cell Reports. 2014 Mar 6;2(3):337-50.2. Kikuchi T, et al. Human iPS cell-derived dopaminergic neurons function in a primate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 Nature. 2017 Aug 30;548(7669):592-596. 3. Jeon J, et al. Pre-clinic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products for autologous cell therapy in Parkinson's disease. Cell Stem Cell. 2025 Mar 6;32(3):343-360.e7.4. Piao J, et al. Pre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Midbrain Dopamine Progenitor Product, MSK-DA01. Cell Stem Cell. 2021 Feb 4;28(2):217-229.e7.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最新前沿信息交流之目的,仅供医疗卫生行业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文中所有观点不代表梅斯医学立场,亦不代表梅斯医学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00 项与 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