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23-11-23 |
|
作用机制SARS-CoV-2 3CLpro 抑制剂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a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GST-HG131 Table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a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GST-HG131 table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 Open Labe Study to Evaluate the Drug-Drug Interaction of Itraconazole With GST-HG171/Ritonavir in Healthy Adult Chinese Participa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a strong inhibitor of CYP3A4 (itraconazole)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PK) of GST-HG171/ritonavir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1期 Food Effects Study of GST-HG171 Tablets Combined With Ritonavir in Healthy Chinese Participants
A single-center, randomized, open, single-dose, two-cycle, two-sequence, cross-over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ood on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GST-HG171 in combination with Ritonavir.
100 项与 福建广生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福建广生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泰中定的注册临床研究数据将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旗下子刊《eClinicalMedicine》。
3月21日,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抗新冠病毒口服小分子3CL蛋白酶抑制剂一类创新药阿泰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泰中定®,英文名:Tazovid®)的注册临床研究数据将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旗下子刊《eClinicalMedicine》。这标志着中国抗新冠感染药物研发即将进入全新阶段,对中国乃至全球抗新冠感染卫生事业贡献了新成果、新方案。
本次发表是国际学术界给予该项研究成果的高度认可,发表文章作者为钟南山院士、卢洪洲教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王福生院士、陈晓春教授、张玉华博士(广生中霖总经理)、毛伟忠博士(广生中霖首席科学家)等。
此次即将刊登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研究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II期临床研究,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国内48家临床中心广泛参与,共计有1246名受试者参加。该项研究结果表明:泰中定®展现出显著的抗病毒效果,用药后病毒载量大幅下降,“咳嗽、感觉发热或发热、头痛、浑身疼痛/酸痛”等11种新冠症状快速恢复,且安全耐受性良好。相比Paxlovid,此款超级3CL抑制剂—泰中定®具有更低的剂量(为一半剂量,150mg,BID),是已上市全球抗新冠创新药日治疗剂量最低的产品,有更优异的安全性。泰中定®也是目前国内外已获批上市的新冠治疗药物中唯一在关键注册性临床研究中对XBB变异株人群显示优异疗效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数据的抗新冠药物。
基于该项研究成果,“泰中定®”已于2023年11月23日在中国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成人患者。
《柳叶刀》是全球四大权威医学期刊之一。《eClinicalMedicine》是《柳叶刀》旗下发表综合医学研究的高端开放获取期刊,是《柳叶刀-发现科学》(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的一部分。其发表内容涵盖所有医学学科的临床研究:从诊断到治疗,从预防到姑息治疗,从健康促进到卫生政策与公平。该刊发表着重新颖性和临床进展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包括原创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s)和综述文章(Review)等。《柳叶刀-eClinicalMedicine》期刊在经专业评审专家多轮评审筛选后,正式接受刊出阿泰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泰中定®)的注册临床研究数据,这是对泰中定®强效抗病毒,低剂量,优异安全性的充分肯定,将利于泰中定®国际市场的认可和开发,造福全球新冠患者。
目前泰中定®已被批准纳入国家临时医保,大幅降低了药物临床应用的“经济门槛”,惠及国内外广大患者。
国产新冠口服小分子特效药争夺战,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着。万众瞩目的国产新冠口服特效药已经进入了上市前最后的冲刺阶段。
近日,关于“真实生物研发的中国首个新冠口服小分子特效药——阿兹夫定(FNC)在完成临床试验揭盲后,正式面向全球上市”的消息不胫而走,随即官宣了与真实生物达成相关合作的华润双鹤、新华制药股价连续多日一字涨停;除了研发与生产方面的合作公司,连带着部分像拓新药业这样的原料药/中间体上市公司也因此获益,股价全线飘红。
虽然后来真实生物出来辟谣,回复媒体此消息不属实,但也再次印证了行业内外对于国产首款口服新冠药物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盼。
一、全球新冠药物研发情况
自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全球各大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一直在致力于开发可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疫苗以及新冠的有效治疗药物。
根据药融云数据统计,截至五月初全球在研新冠药物共有1200余个,IND及以上研发阶段的项目占比近50%,提交上市申请15个,涉及企业1000余家;目前全球已有50余款药物(含疫苗)获批新冠适应症,其中包括12款小分子化药,30余款生物药。
从作用机制上来看,已获批小分子化药中,RdRp抑制剂(RNA以来的RNA聚合酶抑制剂)共有3款,分别为吉利德的瑞德西韦、富山化学的法匹拉韦、默沙东的molnupiravir;此外,还包括辉瑞的3CL蛋白酶抑制剂Paxlovid、COVID19复制酶多蛋白1a抑制剂组合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Incyte的JAK抑制剂巴瑞替尼等。
生物药大类中,作用机制为COVID19刺突糖蛋白调节剂的药物数量占比最高(约为50%);从疗法类型来看,除疫苗以外,中和抗体占多数,包括sotrovimab、卡西瑞单抗+伊德单抗、巴尼韦单抗等,此外,tozinameran、elasomeran、ZyCoV-D等核酸类药物也被批准用于新冠治疗。
目前,全球已上市的新冠口服小分子特效药有两个,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和辉瑞的Paxlovid。
国内共上市10余款新冠药物(含疫苗),包括口服药物法匹拉韦、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等,其中多数为紧急使用授权/附条件批准。
相较于需要注射给药的瑞德西韦和中和抗体药物,口服小分子药物具有更多优势,也因此成为了全球新冠药物研发的热门赛道。
新冠口服小分子特效药的优势:
①患者耐受性高,依从性好,便于在患者感染早期就抑制病毒的增殖,避免转化为重症。
②价格低廉,莫匹那韦在美国的定价为700美元/人,仅为中和抗体的三分之一。
③便于运输,易于分发。相较于需要静脉注射的抗体药物,口服小分子药物无疑方便许多,在疫情严重、医疗条件落后的不发达国家,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更为实际。
从国内企业竞争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共有100多家企业参与新冠药物研发,涉及研发项目150余个。国产在研的新冠口服药有阿兹夫定、VV116、普克鲁胺、SIM0417、RAY003等10余款,涉及的上市企业包括君实生物、开拓药业、先声药业、众生药业等。
从药品研发进度看,有6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进程最快的三款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君实生物的VV116、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首款国产新冠口服小分子特效药基本锁定在这三款药物中。
【研发“超速”的VV16】
君实生物的VV116是一款新型口服核苷类抗SARS-CoV-2药物,为一款RdRp抑制剂,可抑制SARS-CoV-2复制。目前已在乌兹别克斯坦获紧急使用授权,这是继默沙东、辉瑞新冠口服药获批之后,全球又一个获批上市的新冠口服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旺山旺水、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共同研发。
5月底,君实生物发布消息称,VV116在一项对比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即Paxlovid)用于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有进展为重度包括死亡的高风险患者早期治疗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NCT05341609)达到方案预设的主要终点和次要有效性终点。并发布公告称将于近期与药物监管部门沟通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事宜。
其研究结果发布后,业内关于VV116临床试验的讨论和质疑也蜂拥而至。原因是其临床试验的研发过程太快了,业内认为其研究直接转到三期临床严格意义上不合规,且与从2020年就开始研究的普克鲁胺相比,VV116研发的时间相对较短。除了研发进程“超速”以外,VV116在安全性和专利方面等方面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虽然有所争议,但君实生物表示研究已达到临床方案预设的主要终点,至少从‘至持续临床恢复的时间’这点看,VV116的疗效不亚于PAXLOVID。总的来说,其陆续公开的实验数据提振了市场对VV116后续开发的信心。
【未批先火的阿兹夫定】
阿兹夫定原本是治疗艾滋病的药物。2021年7月获批上市用于与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联用,治疗高病毒载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成为我国首款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新冠疫情暴发后,真实生物开展了阿兹夫定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从作用靶点来看,阿兹夫定作用于RdRp(RNA聚合酶),与辉瑞的Paxlovid作用于3CLpro(3C-like protease)不同,但与默沙东的Molnupiravir相似。
4月中旬,真实生物方面发布了阿兹夫定用于抗新冠病毒的部分数据。从II期临床和一部分III期临床的结果看,阿兹夫定核酸转阴时间为3-4天,平均用药时间为6-7天,平均出院时间为9天。重症与轻症治疗效果类似,对使用其它药物无效的患者同样有效,而且不像Paxlovid需要在感染新冠的早期服用。
5月12日,真实生物首次对外披露价格,据媒体报道VV116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售价为185美元,约合人民币1243元。而在抗新冠病毒临床试验结果尚未发布的情况下,真实生物已为阿兹夫定敲定了三个生产经销商(华润双鹤、新华制药、奥翔药业),因此也被业内戏称“一女三嫁”。
【一波三折的普克鲁胺】
普克鲁胺原本是开拓药业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第二代AR拮抗剂,新冠疫情发生后,临床试验证实该药对新冠具有治疗作用。2021年初,普克鲁胺在巴西的三期临床试验中,可将重症新冠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92%,一度被视为“人民的希望”。后来因该项III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而引起不小争议。
2022年4月,开拓药业又公布临床三期试验关键数据,特别指出“普克鲁胺有效降低新冠患者的住院/死亡率,特别是对于服药超过7天的全部患者,以及伴有高风险因素的中高年龄新冠患者达到100%保护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从临床失败到100%有效,普克鲁胺在群雄竞赛中能否逆风翻盘,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仍处于研发早期的在研国产新冠药物还有:前沿生物-U(688221.SH)的FB2001、先声药业(02096.HK)的SIM0417、歌礼制药-B(01672.HK)的ASC10和ASC11、广生中霖/药明康德(603259.SH)的3CL蛋白酶抑制剂、众生睿创的RAY003等。
二、新冠口服小分子特效药市场规模
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新冠口服药物有三款,包括辉瑞的Paxlovid、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君实生物的VV116,近期有获批预期的还有盐野义的S-217622。
据相关数据披露,2022年一季度,默沙东molnupiravi实现收入32亿美元,超过全年预期销售额的一半。2022年,默沙东预期molnupiravir年销售额为50亿-55亿美元。默沙东的Molnupiravir是全球首个新冠口服特效药,在2021年获批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实现销售额约 9.5亿美元。2022年截至2月底,默沙东已经在欧洲、东南亚多个地区市场投放了400万个疗程,并承诺今年将在全球完成3000万个疗程投放,对应销售额约60亿美元。
而辉瑞2022年一季度,Paxlovid实现收入14.7亿美元,美国市场销售占比69%,低于市场预期的24.20亿美元。辉瑞预测2022年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全年销售为220亿美元。辉瑞Paxlovid是美国首个紧急使用授权的新冠口服药物,于2021年12月获得使用。截至2022一季度,该药在全球获得紧急使用或者有条件使用的国家数量累计已超过60个,可用于非住院、具有发展成重症疾病高风险轻中度新冠患者的治疗,在部分国家也可用于12岁以上的儿童治疗。
结语:
新冠或许会成为长期的流行病,国产新冠口服小分子特效药布局的企业多,上市后还存在医保谈判降价的可能,竞争会比较激烈。未来新冠口服药的竞争或主要集中在有效性、安全性和价格成本等方面。与之同时,国产新冠口服特效药更为重要的意义,或许还有向国际展示中国拥有研制新冠药物的能力。
100 项与 福建广生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福建广生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