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20-04-01 |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19-04-04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15-11-25 |
一项在中国成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评估皮下注射Netakimab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免疫原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评价在中国成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Netakimab 120 mg皮下给药的有效性。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3期 一项在中国成年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评估皮下注射Netakimab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免疫原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
评价Netakimab相对于安慰剂治疗中国成年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Netakimab在中国成年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免疫原性。
一项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评价Netakimab注射液单次皮下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的 I期、开放性临床研究
评价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Netakimab 120 mg单次皮下给药的PK特征
100 项与 上药博康生物医药(香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药博康生物医药(香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创新药正承受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势力的挤压。
在A股近500家药企中,仅有两家营收达到千亿元级别。2023年,上海医药以2603亿元营收登顶A股医药之巅。这家大厂在不到一个半月里,连续终止7个新药研发项目,4.37亿元研发投入打水漂。
上海医药左手砍管线,显示中国创新药同质化去产能仍未结束,右手拥抱MNC(跨国药企),药品CSO合约推广业务收入加速高增长,显示进口创新药摧枯拉朽之势。
上海医药作为中国最大的进口药品代理商,是我们窥视进口创新药景气度的重要窗口。
MNC在中国创新药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是先发优势和临床获益共同作用的市场结果,有着合理性。但在中国CDMO和创新药面对脱钩威胁之际,MNC正借道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医药基础设施运营商,掌控全国医药供应链的血脉——加速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01
左手砍管线
2024年1-4月,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7169.71亿元,同比下降9.8%,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3865.42亿元,同比下降23.2%。
截至2024年6月7日,港股创新药指数2023年/2024年跌幅分别为19.33%/21.80%,65家通过港股18A通道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中,15家跌破10亿港币市值,31家跌破20亿港币市值。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砍掉低效管线成为普遍现象,但大部分Biotech选择秘不发丧,在信息披露规范化上,还应向老牌国企学习。
上海医药2023年净利润37.68亿元,现金储备407亿元,一下砍掉7个管线,无损皮毛。作为医药流通巨头,上海医药对终端市场有着深刻理解,哪些过剩产能被批量化止损,对创新药企合理配置研发资源具备有益启示。
I010 (EGFR-TKI):拟用于NSCLC治疗,2016年11月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目前处于I期临床试验结束阶段,累计研发投入4759.90万元。
B002(HER2单抗):拟用于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以及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2017年9月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目前处于I期临床试验收尾阶段,累计研发投入13279.03万元。
B003(HER2 ADC):拟用于HER2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2018 年 1 月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目前处于 II 期临床试验入组阶段,累计研发投入14135.93万元。
B001(CD20单抗):拟用于 CD20 阳性的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2016年8月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目前处于I期临床试验结束阶段,累计研发投入6466.68万元,本次拟终止针对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治疗的临床开发。
B001-A(CD20单抗):拟用于多发性硬化症(MS)的治疗,2021年6月获批开展临床试验,之后未开展临床,本次拟终止针对MS的临床研发,累计研发投入593.46万元。
I022 (CDK4/6抑制剂):与来曲唑联用,拟用于乳腺癌一线的治疗,2020 年 5 月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目前处于 II 期临床试验结束阶段,累计研发投入699.37 万元。其他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仍正常进行中。
I022-K (CDK4/6抑制剂):拟用于晚期实体瘤(KRAS突变)的治疗,2021年8月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目前处于I期临床试验结束阶段,累计研发投入3699.90万元。
上海医药作为国企,且身处医药商业赛道,缺乏创新基因,以上7个立项选择竞争拥挤的靶点,加上临床开发效率极为低下,时至今日已成废品。
砍管线的大刀可能还没放下。上海医药与俄罗斯BIOCAD公司合资成立的上药博康引入首批6款生物药产品,其中PD-1单抗(BCD-100)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2021年至今处于临床III期。
2023年浙江省药械采购平台药品入库金额前15名
02
右手拥抱MNC
2016年,47岁周军出任上海医药董事长,感叹“岁月静好的小时代结束了,沧海横流的大时代开始了”。
2017年,上海医药5.57亿美元收购在中国运作近15年的美资医药流通企业康德乐,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药品代理商。2018年拿下15个新药(包括K药、O药)进口总代资格,2019年又拿下17个重磅新药(包括达可替尼片、培塞利珠单抗、阿利西尤单抗)的国内独家代理权。2023年引入进口总代品种29个。
2023年11月6日,上海医药与赛诺菲举行中国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仪式,合作涉及重点疾病领域20多个产品,合约规模超50亿,是近年来医药产业工商之间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战略合作之一,开启中国商业营销服务新时代。
这也是周军最后一次公开露面,2023年11月18日辞职,随后被带走调查。
2023年11月,上海医药与卫材就仑卡奈单抗在内的进口药品达成15亿规模的战略合作,仑卡奈单抗为20年来首款获得FDA完全批准的AD新药。
2024年以来,上药控股已完成与优时比、康维德、沃特世的战略合作签约,并与默沙东举行高层交流,合作产品领域与客户拓展节奏边际提速加快。
上海医药从2016 年开始与拜耳共同探索跨国药企在中国的 CSO业务模式。2023年,药品CSO合约推广业务销售金额约29亿元,同比增幅约50%。2024Q1,药品CSO合约推广业务销售金额约17亿元,同比增幅约128%,合约产品数量超60个,团队成员1608人。
MNC创新药正借道CSO加速入华,逐步实现从成熟品种院内市场推广合作延伸到院外推广。
另一医药流通巨头华润医药,2023年进口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8%,新增进口产品14个,其中重磅产品包括治疗斑秃的1类创新药辉瑞利特昔替尼(乐复诺)。
从MNC中国市场自身销售数据看,也处于扩张周期。
2023年,8家MNC(阿斯利康、默沙东、拜耳、赛诺菲、罗氏、诺华、诺和诺德、礼来)制药业务中国市场合计收入约300亿美元,默沙东、诺华、诺和诺德与礼来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抛开创新药竞争力的事实不谈,MNC在中国的销售渠道优势也是非常强悍。浙江每年公布药械采购平台药品入库金额排名,2023年前15名中,有13家均为外资。
进入地缘关系紧张的2024年,MNC仍然强势。
阿斯利康2024Q1中国区营收17.48 亿美元,同比增长13%,在新兴市场中表现突出。诺华2024Q1中国市场收入10亿美元,同比增长31%,主要得益于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上升,以及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成为中国市场IL-17抑制剂的领先原研药,抗癌药凯丽隆(瑞波西利)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实现高增长。诺华还计划在中国建设用于生产放射性配体疗法(RLT)Pluvicto和Luthathera的设施。一年两针的新型降脂药乐可为(英克司兰)在2025年进入医保之前,预计仍将在自费市场持续放量。
据IQVIA艾昆纬发布的2024Q1中国医院医药市场数据,跨国药企销售额同比增长2.0%,而本土药企销售额同比下降2.7%;中成药仍然占据各大治疗领域市场规模第一位,销售额同比增速为1.3%;在医院用药排名前10的产品中,6款产品来自跨国药企。
1月12日,默沙东宣布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K药)获FDA批准用于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新诊断的III-IVA期宫颈癌患者,该产品成为了首款获批该适应症的PD-1药物。这也是K药在美国获批的第39项适应症。FDA此次批准主要是基于III期KEYNOTE-A18研究(也称为ENGOT-cx11/GOG-3047研究)的积极结果。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1060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高风险(伴淋巴结阳性IB2-IIB期或III-IVA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旨在评估K药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比同步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试验组患者需接受20次K药(前5次Q3W,后15次Q6W)治疗并接受同步放化疗,外加外照射放疗(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EBRT),随后接受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安慰剂治疗并接受同步放化疗,外加EBRT,随后接受同步放化疗。结果显示,总人群达到了PFS显著延长的主要终点。此外,在III-IVA期宫颈癌患者(n=596)中,对照组与试验组的PFS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12个月PFS率分别为70%和81%,中位PFS尚未达到。此前,K药在宫颈癌适应症上已获批①单药治疗接受化疗后疾病进展的PD-L1阳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②联合贝伐珠单抗和铂类化疗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PD-L1阳性宫颈癌。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据估计,2023年美国约1.4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和4000例死亡病例。2020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1万例,死亡病例约6万例。接种HPV疫苗是目前预防HPV感染最有效的途径,不过,全球虽已有4款HPV疫苗上市,仍有众多适龄女性没有机会接种。而临床上可用的宫颈癌治疗药物也仅6款,分别为K药、卡度尼利单抗、西米普利单抗、贝伐珠单抗、tisotumab vedotin和赛帕利单抗。其中,仅帕博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可用于宫颈癌的一线治疗。在国内III期在研药物中,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恒瑞SHR-1701、石药恩朗苏拜单抗、齐鲁制药PSB205、誉衡生物赛帕利单抗以及上药博康prolgolimab在开展一线治疗宫颈癌的III期临床。推荐阅读:石药PD-1:内外夹击,末位求生Copyright ©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精彩预告线上直播↑ 长按扫码,预约直播 ↑
3月25日,CDE官网显示,重庆智翔金泰的赛立奇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这是首款国产抗IL-17A单抗。关于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赛立奇单抗(xeligekimab,GR1501)是智翔金泰研发的一款重组全人源抗IL-17A单克隆抗体。赛立奇单抗通过抗体特异性结合血清中的 IL-17A 蛋白,阻断 IL-17A 与 IL-17RA 的结合,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对 IL-17A 过表达的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达到治疗效果。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显示,赛立奇单抗注射液正在中国开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和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狼疮肾炎适应症的临床申请也已提交。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关于IL-17AIL-17A是IL-17家族细胞因子类群中的代表成员,由辅助型T淋巴细胞产生,可被IL-23诱导。来源:Interleukin 17A (IL-17A) | TCU Eos BioAnalytics在机体健康状态下,IL-17A可参与抗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及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加剧机体炎症反应,加速机体的修复。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期间,IL-17A介导的免疫细胞募集有助于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的启动,推进疾病的病理发展,从而起到有害作用。目前,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显示,中国已有3款IL-17类生物制剂获批上市,分别是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礼来的依奇珠单抗以及协和麒麟的布罗利尤单抗。Biocad与上药博康共同研发的尼塔奇单抗在国内正处于III期临床阶段。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赛立奇单抗与在中国获批的外企抗IL-17单克隆抗体药物分子设计对比如下表:整理自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随着智翔金泰赛立奇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批,我国银屑病治疗市场将迎来首个国产IL-17A靶点的单抗药物,全部依赖进口药物治疗格局或将被打破。END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100 项与 上药博康生物医药(香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药博康生物医药(香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