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哥侃药
设为星标
细胞疗法已经从研发创新阶段走向商业化,一位在抗体领域卷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带领复星医药再创业,掘金细胞疗法商业化机会,拿下巨额融资。
2025年10月17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复星凯瑞、复星医药产业(系复星凯瑞的直接控股股东)与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共同签订《增资协议》,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拟参与复星凯瑞A轮融资,即拟分期出资共计6亿元认缴复星凯瑞不超过合计 52,443.7452 万元的新增注册资本。
A轮融资所得款项将用于复星凯瑞及/或其子公司的运营和业务发展。
复星凯瑞的前身为复星凯特,复星凯特成立于2017年4月,是复星医药与知名细胞疗法公司Kite Pharma的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
2024年9月,Kite Pharma退出复星凯特,持有的50%股权以2700万美元出售给复星医药。2024年10月,复星凯特更名为复星凯瑞。
复星凯瑞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目前已经获批两项适应症,其第三项适应症处于桥接临床试验阶段且已被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
此外,复星凯瑞的第二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FKC889的第一项适应症的药品注册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第二项适应症于中国境内处于桥接临床试验阶段。
复星凯瑞目前由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创新药事业部联席首席执行官张文杰担任董事长及法人代表。
此前,药哥有介绍过,在张文杰的带领下,复宏汉霖成为复星医药体系内唯一实现独立上市并能自我造血成为Biopharma,他的薪酬也在去年问鼎复星医药第一。(详见:复星医药收入最高的5个人)
张文杰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微生物系,1990年毕业之后,成为一名医药代表,1996年求学美国,进入耶鲁大学读MBA,并在拜耳美国任职多年,2005年回国,并于次年组建拜耳中国第一支肿瘤特药业务团队。
加入复宏汉霖之前,张文杰曾担任安进中国区的总经理,在中国上市了安进的第一个产品瑞百安®。
更值得注意的经历是,在安进之前,张文杰担任罗氏制药中国区肿瘤事业二部副总裁,在中国市场成功管理了包括安维汀®、特罗凯®、美罗华®在内的罗氏核心肿瘤产品,这些正是复宏汉霖Biosimilar想要取代的竞品。
而张文杰在加入复宏汉霖之后职级迅速提升,于2020年2月起升任复宏汉霖总裁,2020年10月起进一步担任复宏汉霖首席执行官,成为了复宏汉霖一号位人物。
执掌复宏汉霖之后,张文杰全面改组了复宏汉霖的管理层队伍,引进了一大批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人才。
其中就包含现在坐镇复宏汉霖担任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的朱俊,他也在2024年获得了900.9万元的高薪,已经远超了复星医药的一众高管。
除此之外,药哥有耳闻,张文杰执掌复宏汉霖后,三倍五倍工资从罗氏挖人才,迅速蚕食了罗氏“三驾马车”的核心市场份额,并且逐渐主导了新增市场,这些也从复宏汉霖的财务数据上可见一斑。
2023年,复宏汉霖成功扭亏为盈,营业收入约53.9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7.8%,净利润达5.460亿元。
而当下复星凯瑞与当年的复宏汉霖一样,面临产品很创新,但商业化不理想持续亏损的局面。
2024年,复星凯瑞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净利润-3.37亿元。收入主要来自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的商业化收入。
2025年1至6月,复星凯瑞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净利润-1.61亿元。
近期,张文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体CAR-T疗法的商业化难题核心是生产成本高企带来的高昂售价。复星医药将多措并举,争取在未来2到3年内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满足更多患者的迫切需求。
具体而言,张文杰表示,CAR-T作为个体化定制药品,每个产品都来自于患者自身的T细胞。由此,降低药品生产成本是系统工程,复星医药有多重功课需要做,第一,推动工艺优化与病毒载体规模化生产。第二,持续推进试剂耗材等国产替代。第三,搭建自动化和智能化平台,提升生产效率。第四,凭借经验证的临床数据与真实世界数据,与监管部门积极沟通。在生产、临床应用及长期随访的全面监管框架下,争取部分制度的合理宽松空间。通过这些探索,复星医药将进一步降低奕凯达的生产成本。
而张文杰能否将抗体领域复宏汉霖的成功经验复制到CAR-T领域的复星凯瑞,实现扭亏为盈,值得持续关注和期待。
转载、合作、沟通请加药哥微信:Leon1985002
药哥侃药覆盖医药企业目录指引
上市医药公司:
恒瑞医药百济神州 药明生物药明康德
康方生物迈瑞医疗信达生物复星医药
复宏汉霖中国生物制药
免责声明:本微信文章仅根据公开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和/或推测,相关内容和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立项以及就医、用药指南(若有)等各类用途的决策依据,药哥侃药及运营者不对任何个人或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过失、损失等后果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