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冻干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外用治疗皮肤局部浅II度灼伤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II期临床试验
评价冻干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治疗皮肤局部浅Ⅱ度灼伤创面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有效治疗剂量,为Ⅲ期临床提供科学试验依据.
评价冻干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外用治疗皮肤局部II度灼伤创面的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和有效性II期临床试验
评价冻干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外用治疗皮肤治疗皮肤局部Ⅱ度灼伤创面的安全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两中心、开放、多剂量、创面吸收)
冻干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rhKGF-2)I期临床试验(安全耐受性研究)
观察rhKGF-2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皮肤局部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程度;
100 项与 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终于等到了CXO老大药明康德的半年报发布。
29日晚间,药明康德公布半年报业绩:2024年上半年营收172.4亿元,同比下降 8.64%;净利润42.39亿元,同比下降20.2%;扣非净利润44.14亿元,同比下降8.33%。
这是过去5年来,药明康德首次半年报业绩下滑。但资本市场却一反常态,格外给面子。今日,药明系个股集体大涨,药明康德涨超6%,药明联合涨超4%,药明生物涨超4%。此外,百花医药涨停,凯莱英、康龙化成、美迪西、博腾股份、药石科技、昭衍新药等公司也全部跟涨。
药明业绩下滑,行业却集体回暖?
此事何解?
最终还是要落在“拐点”两个字上。
事实上,虽然药明康德半年报净利润出现两位数下滑,但从单季度看,已有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这个表观业绩同向对比已经是全行业顶尖。今年第二季度,药明康德净利润环比增长18.54%,此前第一季度,净利润是环比增长26.25%。而去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公司净利润是环比下降的,分别下降11.96%、44.43%。
不只是表观业绩,新增订单表现也是首屈一指。在手订单431亿元,剔除新冠业务后同比增长33.2%。
更重要的是,对比漏斗图,数量增长低于金额增长,这就证伪了此前部分言论“低价抢单,数量增长利润下滑”的预期。且单看数额对比,基本看不出提案对药明的影响。
其中多肽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47%。多肽业务上半年录得营收20.8亿,一季度7.8亿,二季度环比大幅增长66.7%,对比去年同期的13.3亿同比增长56.4%。
并且药明给出了全年业绩指引,预计2024年收入达到383-405亿,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预计增长2.7-8.6%。如果业绩如期达成,药明康德的净利润大致有100亿左右,对应目前市值PE在10倍出头。作为龙头的药明康德用实打实的数据展示了行业回暖的一个侧面。
资本市场不会盲目乐观,再看看其他CXO发布的业绩预告似乎也进一步佐证了行业拐点,多家企业显示第二季度好转:
凯莱英——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4.8亿元与5.5亿元之间,结合公司一季报,预计第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速在71.43%与96.43%之间。
康龙化成——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4%至45%。公司在业绩预告中表示,2024年第二季度,伴随着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的初步复苏,预计公司营业收入较2024年第一季度环比提高,较2023年第二季度同比实现小幅增长。
分板块看,实验室服务得益于新签订单的回暖,第二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CMC服务收入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更多的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交付并确认收入;临床研究服务收入、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收入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昭衍新药——在今年二季度扭亏。按照上半年预计的归母净利润亏损值在1.36亿元至1.84亿元这个区间估算,该企业第二季度的盈利超8000万元。
烟雾一层又一层
在行业低谷时期,没人能够独善其身。回顾几件24年印象比较深的大事:
7月3日,亚太药业公告:于2024年7月1日收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送达的(2023)沪0115破58号之四《民事裁定书》:“宣告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破产”。
一家曾经位列中国医药研发服务CRO/CDMO企业十强名单的老牌CRO,最终以此结局告终。亚太药业重点筹划的CRO业务板块,也随着旗下新生源的破产而泯灭。据知名人士透露,亚太方表示 “今后也不打算再做CRO了”。
亚太药业与上海新生源的关系,源于一起谋求产业转型的并购。2015年,主营收入超过一半来自抗生素制剂的亚太药业正承受业绩压力,急需寻找新的业务机会以分担风险,因此耗资9亿重金收购了上海新高峰100%股权,以此切入CRO赛道。上海新高峰本身是一家挂名公司,唯一核心资产就是全资子公司上海新生源。
彼时,一致性评价政策出台,仿制药市场经历了一个爆发期,旱涝保收的“卖水人”形象由此落定。而上海新生源作为一家CRO公司,也确实凭借着那段狂潮,经历了几年躺在风口上闭眼等钱的日子。上海新高峰也的确在一段时间创造了可观的价值,并成为亚太药业主要的利润来源。
然而目前来看,这几年的超漂亮数据来的并不光彩,过程不多展开。总之,亚太药业兜兜转转,又转回到了原处,回到了那个以抗生素类、消化系统类、抗病毒类等传统化药为核心产品的时期。
不过即便上海新生源存活至今,单凭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一点,也很难在CRO寒冬中找到出路。入局者越来越多,CRO服务和价格也越来越卷,即使没过去几年,市场却已经翻了个底朝天,红利早成往事。前几天发的《BE价格腰斩:已低至...》里有明确数据表明,今年的CRO与甲方签署普药项目的平均BE每例价格中位数已经来到了1.8~2.5万,这与巅峰期动辄5、6万的单价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如果说新生源是整个行业衰落的高潮,那鑫开元被告的事情不失为是今年的序章。
今年2月,印象很深,年味还没淡下来,就看到了华氏医药子公司鑫开元被告的新闻。当时写了一篇《2024年,CRO倒闭潮或已开始》的文章,收获了有史以来最高的阅读和转发量。可能文章里的某句话引起了共鸣,可能这场开年大戏,唱的不止是鑫开元被诉,真的更像是一代药研人的暗淡落幕。
简单回顾下事件始末。2024年2月5日,青山纸业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漳州水仙药业以及无极药业起诉CRO公司鑫开元及其母公司华氏医药,涉案金额总计4674.87万。原因为水仙药业委托的克立硼罗软膏和五个口服固体制剂等六个项目状态停滞状态,且本应向无极药业支付的剩余100万元违约金鑫开元也已超期未支付。
而这背后的直接原因,是华氏医药资金链的全面断裂。华氏医药曾与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公司一起被评选为中国医药CRO企业的前20强,与华润医药、君实生物等数十家知名药企建立了业务往来和战略合作关系,也曾在资本市场风光无两。
尤记得当时跟行业内朋友聊此事,朋友说 “我回想了一下以前和CRO的交集,基本都是选产品找对接。很少会考虑CRO会倒,产品进展不顺这个问题,但未来估计不是了。” 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刻,他是笑着说的,但听着却有点苦。
死不至于,活很难活。鑫开元的境遇,是国内CXO行业艰难处境的缩影。从鑫开元到新生源,过程中还发生过很多事情——龙沙关厂、康泰伦特卖身、美迪西,保诺桑迪亚,春天医药裁员、源健优科被执行、药明深陷美国制裁、韩美日印欧生物制药联盟成立... 曾经的资本“掘金地”,就这么进入了灰暗期。
2023全年,A股28家CXO公司中22家下跌,平均跌幅达36.57%。在2022年总市值缩水3000多亿元的基础上,继续缩水约1700亿元。与此同时,CXO企业业绩增速大幅放缓,部分出现负增长,甚至亏损。
去他的拐点
周期来了又走,泡沫挤了又挤,一批企业倒下,还有另一批企业站起来,二八定律困住了产业里的所有人。
药明发完中报,李革公开表态:“虽然近期美国国会拟议法案可能会对公司、客户以及全球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产生短期的不确定性,但药明康德会始终坚持‘做对的事,把事做好’的核心价值观,持续建能力、扩规模,不断为行业及客户创造价值,助力更多新药、好药问世,造福全球病患。”
这段话贸然让我想起了Medpace,管他什么周期不周期,既然控制不了那就坚持做自己,成了是王,败了也是王。虽然Medpace不能代表整个CXO产业,但其战略打法、运营思路,是值得中国CXO企业借鉴的。在降本增效成为所有人共识的今天,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广度,而在于深度——
在产业链中,最有价值的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能做好什么。
说回药明的中报,这个成绩显然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人预期了,不少人接下了这波强心针。哪怕CXO不会再回到黄金时代集体狂奔,哪怕新的医药细分领域没有“开出彩票”,哪怕市场会随小热点新闻的出现而起伏不断。但我们仍相信,随着国内药企在海外的布局推进,规避潜在国际封锁的产业链建成后,CXO稳中向好、强者恒强的趋势会像退潮后的礁石那般,仍然巍立。
树欲静而风不止,行业仍需要漫长的积累,形成新的业态。
参考文章:药明康德中报点评:沧海横流方显龙头本色——行藏只想搞钱全线飘红|CXO活过来了?——MedTrend医趋势
当CXO陷入价格“肉搏战”——氨基观察
2024 CMC(CRO&MAH&CMO)博览会,将于8月15-16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C、D、E馆召开,内容涵盖前沿法规政策、MAH、改良型新药、吸入制剂、透皮制剂、中药、缓控释制剂、注射剂、原料药、辅料领域热点话题。
如何做出海外认可的药品质量?海外临床试验之项目管理有何重点?欢迎报名CMC大会!见证破局点
一键报名 · 见证合作!
来源:企业公告
整理:wangxinglai2004
重点内容:
广东太安堂药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根据《股票上市规则》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摘牌日期2024年7月5日。
湖南景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截至2024年7月1日公司逾期债务的累计总额为3.33亿元,公司已收到常德中院下发的《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书》,公司已于2024年7月3日披露了《关于法院受理预重整的公告》。
浙江亚太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管理人申请、裁定宣告上海新生源破产并申请裁定终结上海新生源破产清算程序。
四川辅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申请公司股票自2024年7月3日起停牌。
通知原文
01 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5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证上2024【435】号),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关于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的实施办法》等的相关规定,公司应当在股票被终止上市后及时做好相关工作,以确保公司股份在摘牌后四十五个交易日内可以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原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设立并代为管理的两网公司及退市公司板块挂牌转让。
一、终止上市股票的证券种类、简称、代码、终止上市决定日期、摘牌日期
1.证券种类:人民币普通股
2.证券代码:002433
3.证券简称:太安退
4.终止上市决定日期:2024年6月5日
5.摘牌日期:2024年7月5日
二、终止上市决定的主要内容
因公司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你公司股票交易自2023年5月5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4年4月30日,你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你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11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根据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14条的规定以及本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议意见,本所决定你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你公司股票自2024年6月14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本所对你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02 四川辅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已于2024 年6月20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拟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的议案》、《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全权办理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相关事宜的议案》,上述议案尚需提交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本次股东大会拟于2024年7月6日召开, 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7月2日。
为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停复牌业务实施细则》《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申请公司股票自2024年7月3日起停牌。
03 湖南景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与“16景峰01”债券持有人达成的展期方案,
公司应于2024年7月1日支付“16景峰01”的本息,本金为2.95亿元。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公司未能清偿“16景峰01”的到期本息。
截至2024年7月1日,公司有息债务总额为人民币2.95亿元;公司及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有息债务总额为人民币5.64亿元,逾期债务的累计总额为3.33亿元。
2024年7月2日,公司已收到常德中院下发的《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书》,公司已于2024年7月3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关于法院受理预重整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48)。
2023年6月28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将景峰医药主体级别由CCC调降至CC,展望负面,“16
景峰01”级别由CCC调降至CC。根据中诚信国际于2024年6月25日披露的《中诚信国际关于终止湖南景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和相关债项信用评级的公告》,
中诚信国际终止对景峰医药主体信用评级及“16景峰01”的债项信用评级,并将不再更新其信用评级结果。
04 浙江亚太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6月10日,上海新生源管理人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管理人未接管到上海新生源的现金、货币资产、银行存款,经审查确认上海新生源债务金额有160,981,785.29 元。
另经管理人尽职调查,上海新生源虽有应收账款、对外投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但变现价值不高,且无人垫付破产费用,故管理人的破产清算工作无法继续开展。鉴于上海新生源明显无法清偿上述债务也无法清偿破产费用,故管理人申请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宣告上海新生源破产并申请裁定终结上海新生源破产清算程序。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为,上海新生源管理人所提申请,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准许。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裁定如下:
(一)宣告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破产;
(二)终结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破产程序。
导致人类死亡最多的疾病是什么?
提到这个问题,“癌症”也许是许多人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个答案。
事实上,癌症并非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实“另有其病”,那就是——心血管疾病。
过去20多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全球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根据WHO发布的《2019全球健康预测》报告,2019年,在全球5540万死亡病例中,其中,有近900万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与2000年相比,心脏病死亡人数增加了200多万。此外,中风患者死亡人数高达655万,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在内的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球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市场上也已研发出多款治疗药物,例如氯吡格雷、坎格雷洛、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血药物。尽管已有众多治疗药物,但由于药物副作用以及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不同,目前仍有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存在抵抗,即治疗反应不足,其他替代药物又可能伴随着较高的出血风险。
药物抵抗问题摆在了科研、产业界的人士面前,如何为患者提供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治疗药物成为当下的重点。上海柯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柯君医药”)便是一家致力于研发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以解决药物抵抗问题的创新药企。
柯君医药于2018年在上海创立,是一家聚焦于心脑血管和抗病毒领域治疗药物研发的初创企业,在研产品包括抗血小板、抗凝血、抗呼吸道病毒感染、抗乙肝药物等。成立至今,柯君医药自主构建了两大核心技术平台——靶向前药技术平台和核酸药物技术平台。依托团队优势和核心技术,公司在心脑血管和抗病毒领域布局了多条创新管线。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血小板药物CG-0255已完成1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推进关键注册临床研究,未来有望通过快速审评流程实现上市。
在短短5年时间里,柯君医药完成了团队组建、平台搭建、管线推进等重要事项,并且核心管线即将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不日将迈入产品化阶段。公司快速且顺利的发展过程离不开一位核心人物的执掌——柯君医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何公欣博士。
何博士是一位深耕生物医药行业30年的科学家兼创业者。正式进入医药领域前,何博士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得了合成化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加州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研究。1992年,何博士进入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先后担任吉利德美国总部科学家和研发高级总监等职位。
在吉利德任职期间,何博士曾参与并主导了多个国际best-in-class新药的研发工作,值得关注的是,他还是目前世界广泛使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替诺福韦新一代前药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TAF) 的主要发明人和研发项目负责人。此外,何博士也是多个抗病毒疗法的共同发明人,在心脑血管、核酸药物和多种抗病毒治疗领域具有丰富研发经验。
2008年,何博士回国出任吉利德中国区首席代表及首任总经理,负责吉利德在国内搭建区域分部工作。在此期间,何博士从一位药物研发者逐渐成为一位负责生产运营、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发展的管理者。
2018年,何博士担任吉利德中国区负责人已整整10年,工作期间,对国内整体医药运行体系建立了深刻理解并积累了广泛资源。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参与到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中,促进国内医药健康行业发展”的想法再次在何博士心里涌现。
“创办一家公司,将科学理论真正转化实际成果,为患者带来更好原研新药”怀着这样的愿景,2018年,何博士选择离开工作了26年的吉利德,在国内创立了柯君医药,并将研发重点聚焦在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和抗病毒领域。
而后,何博士快速组建了一个具有相同价值理念、高度凝聚力以及专业实力的团队,团队成员超半数为何博士在吉利德的前同事们,其中包括首席运营官陈佳琳以及财务副总裁姚莉,他们共同见证了吉利德从一个小型公司发展成为一个跨国药企的过程,并且拥有低调务实的特性和专业认真的执行能力。
除此之外,公司的科学家团队也“众星云集”,包含多位药物研发领域的资深科学家。其中,化学研发副总裁陈小五博士拥有超25年的创新药研发经验,在吉利德参与了流感口服药达菲(奥司他韦)的后期研发,并在多个后来成为“重磅炸弹产品”的艾滋病和丙肝药物研发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柯君医药还吸引了病毒学领域资深科学家聂玉春博士担任生物研发副总裁。聂博士深耕核酸药物抗病毒领域10余年,此前曾任罗氏研发中心和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担任高级研发职位。此外,医学方面的资深科学家严桦女士担任公司临床项目管理高级总监,她拥有近40年药物研发管理经验,曾先后在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中美上海施贵宝、上海新生源医药负责临床、注册申报、药理毒理及新药研发管理等工作。
至此,柯君医药打造了一个在药物研发领域平均具有15年以上经验的专业化团队,核心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覆盖新药研发的整个流程,为公司的运营发展和在研管线推进提供了充足动力。
基于核心团队的丰富经验和对临床需求的综合判断,柯君医药决定布局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和抗病毒领域,并根据市场需求,重点研发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广谱呼吸道抗病毒药物。明确发展规划和研发领域后,柯君医药迅速搭建了两大核心技术平台——靶向前药技术平台和核酸药物技术平台。
其中,靶向前药技术平台率先在2020年完成建构。简单而言,“前药”是一种需要经过体内的酶或非酶转化才能释放出活性药物、从而发挥药效的治疗药物。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吉利德拥有成熟的前药技术,而何博士在吉利德工作期间就曾主导过替诺福韦前药TAF的研究。在何博士的带领以及团队的努力下,柯君医药在2年内搭建起了一个专有的靶向前药技术平台。
“靶向”是该平台的突出优势之一,它能够修饰改善药物的理化特性、递送转运效率、酶选择性、化合物稳定性等成药特性,从而实现针对不同疾病器官的靶向递送,即将有效成分更加高效地递送到特定治疗位置,从而在最小安全剂量下达到最佳药效。此外,该平台能够基于已验证活性物质靶点快速形成具有重大药代/药效或安全性改进的新型靶向前药,高效产生具有临床开发价值且成药性明确的候选化合物。
而核酸药物技术平台则由聂博士主导开发。该平台具备小核酸药物和信使RNA药物的序列设计和修饰标记能力,以及多元化先进的药物递送技术,能够针对肝靶向和肝外器官选择性使用药物递送平台,开发针对全身给药或局部给药等不同机制的临床候选产品。
在核心技术平台和团队两大“引擎”推动下,柯君医药目前在心脑血管和抗病毒领域共布局了4条在研管线。
其中,核心管线抗血小板药物CG-0255进展最快。CG-0255是新一代P2Y12类抗血小板药物,被开发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抗板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CG-0255采用的是水解前药设计,基于深厚的前药技术功底做出了科学上的突破,设计出世界第一款硫醇前药,通过羧酸酯酶转化生成有抗血小板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H4,完全绕过了抗板药物普遍依赖的氧化代谢途径。因此,它在体内可通过水解酶的作用快速产生活性代谢物,且由于水解酶的广泛分布几乎不存在个体代谢差异。另外,CG-0255也是世界上目前第一个既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的P2Y12抑制剂,填补了国内注射针剂的空白。
氯吡格雷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它是一种无活性前体药物,主要依赖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YP)中的酶,其中最主要的是CYP2C19,才能够被激活,从而转化为有抗血小板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H4,进而发挥治疗作用。
但是,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口携带的是CYP2C19功能丧失的等位基因,这意味着,氯吡格雷在该类人群中代谢缺失或者代谢极其缓慢,继而导致服药后所产生的抗血小板作用弱,发生“氯吡格雷抵抗”。正因如此,FDA在批准的说明书上对氯吡格雷添加了黑框警告。
现有研究显示,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丧失在所有族裔的患者中都十分常见。25%-30%的白人人群存在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而这个比例在东亚人群中更是高达59%1。并且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的疗效确实在这些患者中存在降低或丧失。这也意味着,“氯吡格雷抵抗”问题在国内心脑血管患者身上更加明显。另外,氯吡格雷仅可口服给药,无法静脉注射,起效时间约为2~8小时,限制了其在紧急状况下的临床应用。
与氯吡格雷不同的是,CG-0255可以完全绕过与其相关的CYP代谢问题。并且在靶向前药技术的支持下,CG-0255给药更加精准,能够以最小剂量达到更大效果。此外,CG-0255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可通过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有望作为氯吡格雷的替代药,全面解决患者潜在的药物抵抗问题,同时扩大了临床应用场景。
此前,陈小五博士在2023年度美国心脏协会(2023 AHA)年会的特色科学专场发表了CG-0255的1期临床研究结果。这是一项开放标签、阳性对照、剂量递增、1期临床试验,5个队列(每组6名参与者)通过推注或输注不同剂量的方式给予CG-0255,以坎格雷洛为阳性对照组,旨在评估健康受试者经静脉注射CG-0255的安全性、耐受性、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研究结果显示,CG-0255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快速、稳定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H4,并且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呈明确剂量依赖关系且作用迅速,给药20分钟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超过90%。此外,CG-0255不可逆地结合P2Y12受体,抗血小板作用持久,给药24小时后IPA仍在持续。重要的是,CG-0255 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无显著个体差异。
作为一家核心团队皆从吉利德走出的初创企业,柯君医药同样布局了抗病毒领域,但并非模仿复刻吉利德,而是在形成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希望像吉利德研发出治疗丙肝的“神药”索磷布韦一样,在抗病毒领域有所建树。因此,柯君医药专注于广谱呼吸道和乙肝抗病毒药物领域的研发。
其中,RNA聚合酶抑制剂CG-0980是公司针对广谱呼吸道RNA病毒感染适应症研发,它是一款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药物,与仅针对某一特定感染源的药物不同的是,它对于多种常见呼吸道RNA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偏肺病毒(hMPV)、副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鼻病毒等均有明确的抗病毒活性,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及密接暴露后预防的临床潜在需求。
其临床前研究显示,CG-098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有潜力覆盖最广泛的患者群体,填补广谱呼吸道抗病毒药物这一空白市场。目前,CG-0980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预计将在今年年底申请IND。
在柯君医药公布CG-0255的1期临床试验的积极数据后不久,在今年年初,公司再次宣布,顺利完成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泰珑投资旗下泰鲲基金领投,其他主要投资方包括骊宸投资、泰煜投资等,原有投资方宏海创健、汉康资本等也持续加持。
新的资金加持也进一步支持了持续推进中的CG-0255关键注册临床研究,同时推动其他核心在研管线加速向临床阶段推进。
快速推进CG-0255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进程成为柯君医药短期内的重要目标。“今年将快速完成CG-0255的关键注册临床研究工作,后续有望通过快速审评流程实现上市,届时,也期待能够为国内外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陈小五博士说道。
“柯君医药希望探索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新模式”怀着这个伟大愿景,陈小五博士表示,尽管目前柯君医药是一家小型初创公司,但在未来,柯君医药将继续研发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联合疗法,同时,推进抗病毒领域管线的进一步研发,并实现候选产品的商业化,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药物,为社会创造广泛的价值,这也是柯君团队大多数科学家踏入生物医药行业的初心。
* 参考资料:1. Ellithi M, Baye J, Wilke RA. CYP2C19 genotype-guided antiplatelet therapy: promises and pitfalls. Pharmacogenomics. 2020 Aug;21(12):889-897. doi: 10.2217/pgs-2020-0046. Epub 2020 Jul 29. PMID: 32723143; PMCID: PMC7444625.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0 项与 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