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1800-01-20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1800-01-20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1800-01-20 |
一项评价PT886治疗晚期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和胰腺癌成人受试者的开放标签、剂量递增和扩展的I期临床研究。
评估PT886在晚期实体瘤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通过剂量递增评估PT886在晚期实体瘤中的限制毒性的发生情况,并确定最大耐受剂量(如达到),以及Ⅱ期推荐剂量。
评估PT886在晚期实体瘤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免疫原性及初步的抗肿瘤活性。
评价抗CLDN18.2和CD47双特异性抗体AK132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抗肿瘤活性的Ι期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
1.评价AK132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的发生情况,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或未达到MTD情况下的最大给药剂量(MAD),并确定II期推荐剂量(RP2D)。
次要目的:
1.评价AK132在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
2.评价AK132在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体内的免疫原性。
3.初步评估AK132在晚期恶性实体瘤中的抗肿瘤活性。
探索性目的:
1.探索受试者肿瘤组织中与AK132抗肿瘤活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2.探索受试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与药物安全性的关系。
3.探索AK132在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的药效动力学(PD)特征。
A Phase I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nce,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of The Anti-CLDN18.2 and CD47 Bispecific Antibody AK132 in Advanced Malignant Solid Tumor
This is A Phase I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nce,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of The anti-CLDN18.2 and CD47 Bispecific Antibody AK132 in Advanced Malignant Solid Tumor
100 项与 CLDN18.2 x CD47 x CLDN18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CLDN18.2 x CD47 x CLDN18 相关的转化医学
0 项与 CLDN18.2 x CD47 x CLDN18 相关的专利(医药)
编者按:本文来自动脉网,作者牟磊;赛柏蓝授权转载,编辑yuki01“退货率”40%?2024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市场格外火热。有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药企共完成94笔license-out交易,总交易金额高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首付款41亿美元,同比上涨16%。图1:2018-2024年中国药企licence-out交易数量及首付款(数据来源:医药魔方)进入2025年,这一势头仍在延续。据悉,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已出现超20笔涉中国药企全球授权的交易,包括罗氏豪掷超10亿美元淘金信达生物,乐普生物就一款临床前ADC与ArriVent达成一笔超12亿美元的重磅合作等。在专利悬崖压力下,海外大药企当前对中国创新药空前热情,并计划进一步“扫货”。这意味着,BD交易有望在今年再创新高。一片热闹之中,不少国内药企已经尝到了甜头。比如映恩生物成立仅六年,license-out已卖出超60亿美元,推动其在近期成功登陆港交所,并以113%的涨幅创下18A企业历史最高纪录;还有百利天恒,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大幅增长575%来到37.08亿元,这离不开一笔史诗级BD——2023年年底,BMS就BL-B01D1与百利天恒达成了总交易额84亿美元的天价协议,光首付款就高达8亿美元。但与此同时,BD失败的消息同时也在传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4月20日,在2020年已完成的62起license-out交易中,目前有25起已明确终止合作,“退货率”为40%。2021年和2022年的“退货率”当前也达到20%左右,且有不少都是在今年宣布“分手”,比如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以及石药集团的ADC项目EO-3021等。经历过去两年疯狂的BD浪潮之后,国产创新药也来到了“清算”阶段。图2:2020-2024年中国药企licence-out“退货”率(截至2025.04)02“分手”,很难体面进入2025年,国产创新药在BD层面的纠纷就一直不断。2月,诺和诺德指控亨利医药涉嫌欺诈;3月,三叶草收到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书面通知要求单方面终止预购协议并退还预付款;此外,石药与Elevation Oncology及诺诚健华与渤健等也都因为“分手”出现了摩擦。有资深投资人表示,“毕竟是几亿甚至是高达几十亿美元的合作,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想要和平解决并非易事。”到底是因为什么让双方最终走到“分手”这一步?首先是后续临床数据欠佳。以最近终止合作的石药与Elevation为例,2022年7月,Elevation以近12亿美元总价从石药引进Claudin18.2 ADC项目EO-3021/SYSA1801,但不到三年后,其美国临床一期数据显示ORR仅22.2%,与初期47.1%的数据差距较大,无法再向下推进。图3:全球CLDN18.2 ADC研发管线(数据截至2024.05)其次是管线竞争格局千变万化。2024年8月,默沙东宣布退回科伦博泰SKB315的权益,虽然该靶点备受期待,但截至2024年4月,全球已有4款Claudin18.2 ADC进入临床Ⅲ期,目前还处于Ⅱ期的SKB315显然不具备优势。有资深投资人表示,“对于一些同质化竞争激烈、临床进度滞后的靶点,海外药企宁可放弃首付款,也会果断选择终止合作。”此外还有买方自身战略调整。以Coherus为例,2024年1月其选择“退货”君实生物JS006,而这其中的导火索源于一次收购,2023年9月,Coherus收购了SurfaceOncology,在重新清点管线后,为将资源分配给管线中最有前途或最具竞争力的候选产品,Coherus认为,终止与君实生物在TIGIT项目上的合作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事实上,在当前市场寒冬下,买方战略调整只会更加直接、迅速。最后是政策层面变化。以首个闯关FDA的国产PD-1信迪利单抗为例,这原本是一笔跨时代的BD交易,但在2022年12月还是无奈按下了暂停键,礼来将权利退回给信达生物。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FDA拒绝信迪利单抗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在美上市申请,认为该申请仅基于在中国进行的Ⅲ期临床,不足以在美国获得批准。但舆论却站在了另一边,因为信迪利单抗在美国获批之后,将比现有的同类产品价格降低40%。除此之外,行业风口的转移以及同质化竞争引发的内卷旋涡等,也会促使BD合作的泡沫破裂。不难发现,虽然“退货”的理由各有不同,但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一个关键因素,即生存焦虑。03“退货”后失去的不仅仅是钱据SRS ACQUIOM统计,2023年我国创新药里程碑达成率仅为22%,并且阶段越往后,达成率越低。图4:生物制药领域2023年年中到期的各研发阶段里程碑事件达成情况(图源:研发客)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国产创新药最后只能拿到首付款,而首付款恰恰是最低的一笔收入。我国创新药License out长期遵循“高总金额、低首付”的叙事逻辑,所以首付款往往只占到总交易额的2%~5%左右,以石药集团Claudin 18.2 ADC为例,其与Elevation的合作首付款仅2700万美元,后续的11.6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需要跨越三期临床试验到商业化阶段才能获得。对此,某药企负责人谈道,“作为‘甲方’的MNC,始终掌控着交易的核心话语权。再加上国内药企都渴望与MNC合作来换取现金流,所以在交易的过程中更容易妥协,因而造成首付款金额普遍较低。但这对于MNC来说,则是利好,因为当项目推进受阻时,其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对国内药企而言,合作终止后,突然停止的管线以及市场信心崩盘等,同样是亟待收拾的残局。2023年9月,I-Mab发布公告,全面终止与艾伯维就CD47单抗在研药物——来佐利单抗(lemzoparlimab)等产品的合作协议。作为一家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的创新药企业,I-Mab的现金流严重依赖BD收入,但随着艾伯维退出,其只有通过砍管线来勉强度日。到2024年7月,I-Mab创新管线仅剩3条;2025年1月,其又宣布暂停开发CD73单抗Uliledlimab(尤莱利单抗)。某资深投资人谈道,“对一家‘硬实力’还不够强的biotech来说,一款产品在需要大量烧钱的阶段时,合作被终止就等于提前‘死亡’。一是突然没了现金流来源;二是其市场信心会严重受挫,后续只有在临床试验中披露非常好的数据时,才能够再度找到‘买方’,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买卖双方风险承担不对等,于是,“NewCo”模式开始脱颖而出。据统计,2024年中国创新药企通过NewCo模式达成的交易金额已突破600亿元,较2023年增长54%。进入2025年,NewCo模式仍然保持高增长态势,光是在今年1月,就已经有5家公司通过NewCo模式成立。 图5:NewCo模式与License-out模式差异对比与传统license-out相比,NewCo模式最明显的差异在于买卖双方更深度绑定。因为它完全脱离主体,需要重新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并由买卖双方共同运营,这与license-out将所有决定权都交由MNC相比显然更加合理,其不仅可以规避风险,同时也可以将利益最大化和长期化。国内药企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以康诺亚为例,过去半年,其已经快速完成了3笔NewCo交易,潜在总金额11.4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比例高达95%。而能有如此表现,这与其战略选择不无关系:通过快速临床推进建立数据壁垒,以灵活授权交易获取生存资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国际化和平台化转型。04保持理性切忌将BD当做“救命稻草”不少行业人士推测,经过这两年汹涌的海外BD浪潮之后,未来几年国产创新药“退货”事件会愈发增多。这并非危言耸听,在欧美成熟市场,创新药交易的变换更迭屡见不鲜。据Cotellis数据库,FDA批准的新药中,80%的新药都经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交易。这也就是说,“被退货”其实才是大概率事件,这与创新药“九死一生”的定律十分契合。有资深投资人认为,“BD本身就像在‘赌石’,尤其是当前越来越多的交易开始聚焦在早期甚至超早期管线,这一特性会体现地更为明显。毕竟早期分子面临的变数非常多,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立马终止,即便是像辉瑞这类头部MNC,其临床成功率也不到5%。”在一片热闹之中,国内企业更要理性看待BD的本质。图6:中国创新药融资总金额与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对比(数据来源:医药魔方)一方面,在退出与生存压力并重的市场环境之下,BD的确可以解燃眉之急,甚至是帮助一部分国内药企逆天改命。华泰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创新药BD的首付款高达62.73亿美元,比企业直接融资金额的39.77亿美元多出近一倍,BD显然已经成为国产创新药最重要的现金流来源。但另一方面,能够被BD并不意味着完美结局,因为其不仅要面临被抄底的境遇,同时还要承受与MNC交易带来的巨大对赌压力。事实上,在无比考验长期主义的创新药领域,比起license out刚开始市场反应的急不可待的欣喜,随后的困难与挑战反倒更值得警惕,尤其是在“关税战”愈演愈烈的当下,海外交易的不确定性会更强。BD应该是一种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而不是“病急乱投医”的尝试。下一步,国产创新药想要成功出海,一定需要新东西证明自己,比如领先全球的研发进度,或对标全球更优的临床数据,再或大幅领先的全球销售额等。这实际上就是创新药亘古不变的市场逻辑,即过硬的临床数据以及巨大的商业化前景。只有这样,即使面临“退货”,也有再度出售的机会和底气。END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Armstrong2025年5月1日,礼来发布一季度财报,营业收入127亿美元,同比增长45%,核心产品销售额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礼来2025年580-610亿美元的收入指引不变,强调小分子GLP-1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不过诺和诺德在减重药物市场上积极应对,允许多家远程医疗服务商大幅降价。同时,市场对于特朗普政府可能实施的药品关税影响业绩也存在担忧。礼来在公布亮眼的一季报数据后,股价却大跌12%,目前市值为7500亿美元。美国市场上,礼来GLP-1市场份额已经超过诺和诺德,并保持增长趋势。替尔泊肽降糖版一季度销售额38.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3%。替尔泊肽减重版一季度销售额23.12亿美元,为去年一季度的4倍多,替尔泊肽两者合计61.54亿美元。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一季度销售额1.375亿美元,合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总结礼来核心产品销售额一路高涨,尤其是替尔泊肽在降糖市场快速替代司美格鲁肽,减重市场快速放量,预计今年将达到300亿美元销售额,占总营收的一半左右。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GPRC5D靶点全梳理;CD40靶点全梳理;CD47靶点全梳理;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Claudin 6靶点全梳理;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靶点冷暖,行业自知;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被炮轰的“me too”;佐剂百年史;胰岛素百年传奇;CUSBEA:风雨四十载;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中国双抗竞争格局;中国ADC竞争格局;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中国ADC技术全梳理;Ambrx技术全梳理;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Immune-Onc技术全梳理;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Momenta技术全梳理;NGM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百奥泰技术全梳理;凡恩世技术全梳理。
在癌症的众多类型中,胰腺癌因其极高的恶性程度和治疗难度,被称为“癌王”。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胰腺癌新发62万例,中国占比20%,同时,胰腺癌的死亡率也非常惊人。中国患者5年生存率仅7.2%,与结直肠癌64%的5年生存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可手术患者中位OS(总生存期)为22个月,而转移性患者中位OS仅6个月。如此悬殊的预后差异,让胰腺癌成为当之无愧的“生命杀手”。面对胰腺癌这一严峻的挑战,康方生物推出了AK132双抗这一有望攻克“癌王”的重磅产品。AK132作为一种可以同时阻断CLDN18.2和CD47的双特异性抗体,为胰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1巨大挑战面对胰腺癌这一强大的敌人,现有的治疗手段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化疗作为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也面临着天花板。改良FOLFIRINOX方案是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之一,其ORR(客观缓解率)为31.6%,但3级AE(不良事件)高达85%。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的治疗中,更是遭遇了滑铁卢。胰腺癌的微环境就像一个坚固的物理屏障,α-SMA+CAF(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占比>50%,使得免疫细胞难以进入肿瘤内部发挥作用。同时,胰腺癌还具有免疫“冷肿瘤”特征,CD8+T细胞浸润<5%,这使得免疫治疗难以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杀伤。免疫治疗在胰腺癌领域的失败,充分证明了胰腺癌微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想要攻克胰腺癌,必须针对其独特的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特征进行研发,而双抗药物或许能打破这一僵局。在寻找攻克胰腺癌的道路上,靶点开发也是困难重重。以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为例,虽然它被用于胰腺癌的治疗,但临床研究表明,其OS仅延长12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在黑暗中也总有一丝曙光。Claudin18.2和TGF-β等靶点,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Claudin18.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8%,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胰腺癌患者可能适合以Claudin18.2为靶点的治疗。而TGF-β虽然目前还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但已有协同证据表明,它可能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胰腺癌的治疗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流行病学数据、现有治疗手段,还是靶点开发,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康方生物的AK132作为一款Claudin18.2/PD-L1双抗,能否成为攻克胰腺癌这座“肿瘤堡垒”的关键武器?2科学突破在2024年肿瘤免疫治疗学会年会上,康方生物首次对外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新药Claudin18.2(CLDN18.2)/CD47双特异性抗体AK132的药物机制研究成果。AK132是一种“1+1”价态的不对称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靶向和阻断CLDN18.2和CD47,并具有野生型IgG1 Fc结构AK132能够拥有如此出色的性能,离不开康方生物自主开发的Tetrabody平台。该平台赋予了AK132诸多差异化优势,使其在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从亲和力和半衰期等参数对比来看,康方AK132展现出了独特的技术优势。AK132的亲和力(nM)为0.32,相比QLS31905的1.05和安进AMG910的0.68,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它能够更紧密地与靶点结合,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半衰期(h)方面,AK132达到了216,高于QLS31905的189和安进AMG910的156。较长的半衰期使得AK132在体内能够维持更稳定的药物浓度,减少给药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图1 AK132结合于CHO-K1-CLDN18.2/CD47细胞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Tetrabody平台还克服了双抗开发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如高分子量导致的低效表达水平、结构异质引起的工艺开发障碍以及缺乏稳定性导致的不可成药性等。基于该平台,康方生物成功开发了多个双抗药物,AK132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根据PDX模型数据,AK132联合化疗组的肿瘤缩小率较单抗提升3倍。这一结果表明,AK132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提高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在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AK132也有效抑制了肿瘤的发展。它能以高亲和力与人CLDN18.2和人CD47特异性地结合,竞争性地阻断人CD47与配体人SIRPα的结合,介导巨噬细胞对CLDN18.2和CD47双表达细胞的吞噬,从而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图2 AK132可有效抑制带有皮下MC38-hCD47hCLDN18.2肿瘤的小鼠的肿瘤生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AK132在体外实验中还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几乎不与人红细胞结合,不会促进针对人红细胞的ADCP和ADCC活性,即不会导致红细胞杀伤,且不会引起红细胞凝集,无红细胞毒性。这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对于AK132的临床试验设计,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合理的预判。在主要终点的选择上,12个月OS率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指标。考虑到胰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往往较短,12个月OS率能够直观地反映出AK132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与化疗的历史数据相比,若AK132能够显著提高12个月OS率,那么它将在胰腺癌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在患者筛选策略方面,Claudin18.2 IHC 2+/PD-L1 CPS≥1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Claudin18.2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而PD-L1的表达则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通过筛选Claudin18.2 IHC 2+/PD-L1 CPS≥1的患者,能够提高AK132在临床试验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其治疗效果。3竞争格局分析全球范围内,针对Claudin18.2靶点的药物研发竞争激烈。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产品众多,包括6款单抗和4款双抗。值得一提的是,安斯泰来的佐妥昔单抗已上市、处于领先地位,而康方生物的AK132作为国内第3款申报临床的Claudin18.2/CD47双抗,在竞争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创胜集团的TST001:是一款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新药,它能够通过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Claudin18.2蛋白,介导ADCC和CDC机制,直接靶向杀灭Claudin18.2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目前,TST001正在美国及中国进行1期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及耐受性,以及于晚期实体瘤(包括但不限于胃癌及胰腺癌)患者的抗肿瘤活性。奥赛康的ASKB589:是一款人源化Claudin18.2抗体,主要通过ADCC和CDC杀伤肿瘤细胞,拟用于胃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胰腺癌等适应症。2020年4月,该药已在中国获批临床,并已经启动ASKB589注射液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明济生物的M108:为Claudin 18.2单抗,是明济生物自主研发的针对胃癌等消化系统癌症肿瘤抗原高表达的ADCC增强型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药物相比,M108单抗注射液充分利用抗体的免疫学抗肿瘤机制,通过增强型的ADCC效应充分调动患者机体的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除了上述介绍的部分单抗,还有3款处于临床阶段的Claudin18.2双抗:宝船生物的BC007:是一款anti-CLDN18.2/CD47双特异性抗体,目前处于临床I期研究阶段。它同样瞄准了Claudin18.2和CD47这两个热门靶点,期望通过双靶点的协同作用,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凡恩世的PT886:也是一款处于临床I期研究阶段的anti-CLDN18.2/CD47双特异性抗体。凡恩世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不断探索创新,PT886的研发是其重要的布局之一。这款双抗通过同时靶向Claudin18.2和CD47,试图打破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中生尚健生物的SG1906注射液:同样是一款获批临床的CLDN18.2/CD47双抗。与其他同靶点双抗类似,SG1906通过阻断CLDN18.2和CD47信号通路,有望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和免疫激活。4结语康方生物AK132布局胰腺癌领域,为攻克这一“癌王”带来了新的希望。其创新的双抗设计和临床开发策略,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有望打破胰腺癌治疗的僵局,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商业上也可能收获丰厚回报。然而,AK132的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Claudin18.2的异质性表达可能会导致疗效波动,这是其面临的一大技术风险。如何克服这一风险,实现更稳定、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是康方生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这场与“癌王”的鏖战中,AK132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机遇。期待康方生物能够凭借其创新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突破重重难关,为胰腺癌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书写新的传奇。参考资料:1.https://mp.weixin.qq.com/s/DMfos7pCdcQszaCFe-PO3w2.国家癌症中心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 史蒂文合作、投稿、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323856316(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