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5月8日,罗氏制药中国宣布启动其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0.4亿元人民币。这一重要项目的启动同日,阿斯利康无锡新工厂也正式开工建设,其总投资高达4.75亿美元(约合34.41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拜耳、赛诺菲、诺和诺德等跨国医药巨头纷纷加码投资中国市场,展示出对这一市场的强烈兴趣。除了中国药品市场的庞大规模,日益崛起的本土创新药也成为国际医药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
罗氏制药的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占地约53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旨在实现罗视佳(法瑞西单抗注射液)的本地化生产。这一药物是全球首个被批准的眼科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并已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该生产基地将成为罗氏在中国的第二个创新药物生产中心,强化其在中国的供应链以及本地化生产布局,从而实现完整的医药价值链。
与此同时,阿斯利康在无锡的新工厂计划总投资达4.75亿美元,占地约3万平方米。工厂将配备两套前沿的片剂连续制造工艺设备与七条可持续药品包装生产线,致力于推进心血管类创新药的生产,计划于2028年第四季度正式投产。这一新工厂的建成将显著提升阿斯利康无锡生产基地的产能。自2001年运营以来,无锡基地已成为阿斯利康全球供应链的核心部分,为全球超过70个市场供应超过20款产品。此前,阿斯利康在青岛的吸入气雾剂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刚刚完工,预计未来每年将为中国市场生产5400万支呼吸类药物。
国际生物医药行业的巨头们竞相投资中国市场。据报道,2024年诺和诺德计划在天津投资约40亿元用于扩建无菌制剂项目;同样,礼来制药也在苏州进行投资,以提升工厂产能。此外,阿斯利康已在北京投资25亿美元建立其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和首个在华疫苗工厂,礼来的创新孵化器和美敦力的数字化医疗创新设施也在北京陆续落地,辉瑞北京研发中心亦已启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表示,今年预计还会有更多跨国医药企业的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进行落地。
中国市场对于这些医药巨头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其规模的庞大,还在于中国研发环境的快速发展。根据《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到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亿人,占总人口的21.1%。预计到2035年,这一年龄层的人口将达4亿,占全国总人数的近30%,医疗和养老需求将不断增长。阿斯利康2024年财报显示,其新兴市场收入为136.75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64.13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2%。诺华和礼来的中国市场表现同样出色。在政策层面,《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也鼓励医药领域的开放,并提出多项措施支持外资药企的创新药在中国上市。有分析指出,中国创新药的快速崛起已成为吸引外资的一大关键因素,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31%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远高于2019年的0%。这反映出国际药企对中国创新药的积极关注与投资。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